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
2017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7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17年10月(2017年10月1日0时至10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46871例,死亡1638人。
其中,甲类传染病中鼠疫、霍乱无发病、死亡报告。
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白喉、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21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73020例,死亡1634人。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以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
同期,丙类传染病中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10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73851例,死亡4人。
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5%。
2017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病名发病数死亡数**甲乙丙类总计6468711638甲乙类传染病合计2730201634鼠疫00霍乱0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00艾滋病44851350病毒性肝炎*11198960甲型肝炎15300乙型肝炎8910541丙型肝炎1774916丁型肝炎300戊型肝炎19273未分型肝炎16480脊髓灰质炎0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00麻疹2450流行性出血热7648狂犬病4534流行性乙型脑炎598登革热16451炭疽250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85370肺结核81554169伤寒和副伤寒100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70百日咳8690白喉00新生儿破伤风120猩红热42790布鲁氏菌病19530淋病119500梅毒402313钩端螺旋体病320血吸虫病31440疟疾1941人感染H7N9禽流感00丙类传染病合计3738514流行性感冒160490流行性腮腺炎159360风疹1000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6400麻风病420斑疹伤寒1410黑热病150包虫病4140丝虫病00其他感染性腹泻病752033手足口病2633111。
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根据卫生部《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和《xx 市xxxx 年疫情信息管理与疾病监测工作计划》,制定xx 区xxxx 年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一、目的通过现场督导检查,了解我区网络直报实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
二、检查时间每季度末(3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和12 月中下旬)。
三、检查对象全区各医疗机构四、检查内容及方法1.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使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设置及规范使用情况。
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 项基本内容。
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 项基本内容。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感染科、急诊、内科、儿科、皮肤科、住院部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
(2)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机制检验部门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影像部门(含放射科、B 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是否建立了异常化验结果必须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
检查方法:查阅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包括检验室、放射科、 B 超室电子登记系统),检查项目是否齐全、登记是否完整;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
(3)医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及处理机制院内设专门部门及专人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接诊的主要传染病,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为了解“十二五”终期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特别是了解《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提出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指标完成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二)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三)评价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四)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下一阶段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程序(一)调查对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程序。
1.省级自查。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层抽样调查样本分配见附表1),由省级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
各省份组织开展自查的总样本量、抽样地市数、县区数、乡镇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以及每家医疗机构的样本量均不得少于规定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地区数和机构数。
2.国家抽查。
在各省级自查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对各省(区、市)的自查数据及材料进行审核,并抽取东、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开展现场抽查。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指标。
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1)查阅2015年1-6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的登记记录,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表2。
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抄录门诊日志数量占抽查病例数的70%,出入院登记占3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查阅全部门诊日志。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6年)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6年)为推进各地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要求,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掌握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在往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质量调查研究及针对发现问题进行的各项专题调查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对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进行评估;(二)评价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三)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下一阶段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程序(一)调查对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程序。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由省级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
各省份组织开展自查的总样本量、抽样地市数、县区数、乡镇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以及每家医疗机构的样本量均不得少于2015年调查抽样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地区数和机构数。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率指标。
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1)查阅2016年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的登记记录,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件1。
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抄录门诊日志数量占抽查病例数的70%,出入院登记占3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查阅全部门诊日志。
抽查的病例应当包括本年度不同月份的病例,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查阅同一个病种原则上不能超过抽查病例数的50%。
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根据卫生部《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和《xx市xxxx年疫情信息管理与疾病监测工作计划》,制定xx区xxxx年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一、目的通过现场督导检查,了解我区网络直报实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
二、检查时间每季度末(3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和12月中下旬).三、检查对象全区各医疗机构。
1四、检查内容及方法1。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使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设置及规范使用情况。
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感染科、急诊、内科、儿科、皮肤科、住院部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
(2)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机制检验部门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2影像部门(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是否建立了异常化验结果必须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
检查方法:查阅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包括检验室、放射科、B超室电子登记系统),检查项目是否齐全、登记是否完整;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
(3)医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及处理机制院内设专门部门及专人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接诊的主要传染病,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
院内应制定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调查情况ppt课件

100(7/7) 100(4/4) 100(9/9) 85.71(6/7) 100(10/10) 100(10/10) 100(5/5) 100(5/5) -
11
调查结果
报告率未达100%的医疗机构
地市 清远
江门
韶关 中山 广州
行政分级
医院
门诊住院部门报告 影像检验部门报告
率(%)
率(%)
县区级 县区级 乡镇级 乡镇级 地市级 县区级
清城区人民医院 清新区人民医院 横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洲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门市中心医院 恩平市人民医院
84.85(28/33) 61.90(13/21) 50.00(4/8) 71.43(5/7) 92.86(52/56) 89.28(25/28)
100(10/10) 90.00(9/10) 12.5(1/8) 72.72(8/11)
有
是
有
是
有
否
有
是
7
调查结果
?抽查36家医疗机构 677例病例,报告 644例
?报告率95.12% ? 省级98.18% ? 地市级98.05% ? 县区级92.61% ? 乡镇级92.65%
?报告及时率为98.71% ?完整率为95.31% ?准确率为96.60% ?一致率为98.38%
8
调查结果
医院
清远市人民医院 清远市中医院 清新区太平镇卫生院 清新区龙颈镇卫生院 江门市人民医院 台山市人民医院 恩平市圣堂镇中心卫生院
恩平市江南中心卫生院 台山市广海镇中心卫生院 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南雄县人民医院 乳源县人民医院 南雄县湖口镇卫生院 南雄县珠玑巷卫生院 乳源县乳城镇卫生院 中山市人民医院 三乡医院 珠海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遵义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 高新区开发区人民医院 横琴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斗门镇中心卫生院 金湾平沙医院 金湾红旗医院
省级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20年版)

XX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20年版)为推进各地贯彻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要求,掌握全省各级各类责任报告单位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根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现状和薄弱环节,对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评估。
(二)评价各级卫健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
(三)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样本量(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各级卫健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医疗机构。
(二)医疗机构抽样方法与样本量。
1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属地医疗机构开展调查。
设区市卫健行政部门组织辖区内县(市、区)开展自查,平潭综合实验区卫健行政部门组织开展自查,自查的医疗机构数应占属地医疗机构总数的25%及以上,历年不重复抽样。
每4年一个周期,实现属地医疗机构的全覆盖。
设区市每年自查的病种应覆盖本地区主要流行的传染病,原则上应包括本地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报告病种总数的70%及以上。
病例抽查时间范围应涉及一个年度的四个季度,如对2、5、8、11月等4个月份的门诊、住院部的全部诊疗登记病例进行调查。
如调查所有诊疗记录后仍未能满足病种覆盖要求的,则可从相邻月份中进行补充,直到达到相应要求。
设区市、县(市、区)的自查工作按季度组织完成。
每年各季度自查的月份可以进行轮换。
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省疾控中心对县(市、区)自查结果进行现场复核。
年度复核县(市、区)数为全省所有县(区)的10%,复核病例样本量为本省设区市和县(市、区)调查病例总量的10%(原则上,省级复核的病例数应完成600例及以上,对本省报告发病数排名前5位的病种应分别调查10例及以上)。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为了解“十二五”终期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特别是了解《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提出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指标完成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二)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三)评价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四)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下一阶段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程序(一)调查对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程序。
1.省级自查。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层抽样调查样本分配见附表1),由省级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
各省份组织开展自查的总样本量、抽样地市数、县区数、乡镇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以及每家医疗机构的样本量均不得少于规定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地区数和机构数。
2.国家抽查。
在各省级自查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对各省(区、市)的自查数据及材料进行审核,并抽取东、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开展现场抽查。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指标。
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1)查阅2015年1-6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的登记记录,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表2。
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抄录门诊日志数量占抽查病例数的70%,出入院登记占3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查阅全部门诊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