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山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doc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一)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二)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这是一首写景诗。
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北放牧。
正在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
牧童慌忙冒雨向西南方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骤晴”,“山又绿”了。
(完整版)古代诗歌(咏物言志类)阅读训练题

(完整版)古代诗歌(咏物言志类)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古代诗歌(咏物言志类)阅读训练题1— 2 题。
(11 分)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著名。
映地为天气,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 、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
“不著名”显现诗人既欣喜又遗憾的心情。
B、颔联承上文,从侧面立意,描述山泉俊逸的形象。
取景清楚,摹象雅致,形象生动。
C、颈联转写山泉遭受冷淡的状况,“转来”“分出”与颔联“映地”“飞空”的描绘,意为后文蓄势。
D、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山泉“无人见”,仍自洁自清,保持不染的天性,点明诗旨。
E、本诗是一首有所寄望的咏物诗,采纳比喻手法,寓景于情,咏山泉与明心志高度和睦统一,使诗歌格高调逸,趣远情深。
2、这首诗中的“山泉”拥有什么品行?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如何的情怀?( 6 分)二 . 阅读下边的一首宋诗,达成3- 4 题。
( 11 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长辈诗人石曼卿。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同装点春季的梦想。
B、“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给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C、“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忧,而是委婉地表达了不肯趋时的感情。
D、“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
E、“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忧如是人喝酒后脸上浮起的红晕。
4、读下边苏轼的诗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6分)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幽香浮动月傍晚”,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晨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校中至陋语也。
(整理版)《古诗鉴赏》形象高考试题

《古诗鉴赏》形象高考试题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黄庭坚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能力。
本诗是绘画诗,鉴赏时要抓住画中的景物,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气氛。
要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来进行赏析,还必须结合诗中观画者〔作者〕的反响。
作答时,一要描摹画面景物,二要交代观画者的表现。
【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
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做真景了。
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意象〞进行分析,意象是一首词的根本构成,它们往往是词人选择的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将它们综合起来,就能构成最典型的生活场景即画面,从而才能分析词的意境与作者情感。
【答案】初春。
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待放,万物充满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
咏山泉参考答案

咏山泉参考答案咏山泉山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份宝贵礼物。
它清澈透明,如同一面明镜,倒映着山林的美景。
每当我站在山泉边,凝望着它,仿佛能看到它内心深处的秘密。
山泉,源自大地深处的泉水,经过漫长的岁月,才悄悄涌出。
它冰凉而甘甜,滋养着大自然的万物。
它是大地母亲的奶水,滋养着万物生灵。
无论是参天大树,还是细小的花草,都需要山泉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
山泉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轻柔而悦耳。
它在山间奔流不息,不知疲倦地奔向大海。
当我静静地倾听着山泉的声音,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心跳。
它的声音有时如小溪般悠扬,有时如瀑布般激越,让人陶醉其中。
山泉,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它在山间流淌,形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弯曲。
有时,它像一条银河,闪烁着微光;有时,它像一条玉带,柔美而优雅。
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月光下,山泉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为之倾倒。
山泉,是大自然的疗愈师。
每当我感到疲惫不堪、心情低落时,我会来到山泉边,让它的清泉洗涤我的心灵。
山泉的水滴,宛如天使的泪珠,洒落在我身上,带走了我的烦恼和忧伤。
我深吸一口山泉的气息,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仿佛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动力。
山泉,是大自然的智慧。
它教会了我谦虚和包容。
山泉虽然只是一条小小的溪流,但它却能容纳着大江大河的水量。
它不以自己的大小为荣,而是默默地滋润着大地。
它告诉我,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才能与人和谐相处。
山泉,是大自然的哲学家。
它告诉我,人生如水,需要不断地流动和变化。
山泉从高山流下,经过曲折的道路,最终汇入大海。
它没有停歇的时刻,只有不断前行的勇气。
它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山泉,是大自然的诗人。
它在流淌的过程中,创造了美丽的景色。
它将山林的青翠和天空的明亮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它用自己的存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故事,让人沉浸在诗意的世界中。
山泉,是大自然的礼物。
它是大地母亲给予我们的馈赠,是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的宝藏。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2-3+Word版含答案.doc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茉莉花刘子翚翠叶光如沃,冰葩淡不妆。
一番秋早秀,彻日坐旁香。
色照祇园①静,清回瘴海凉。
倘堪纫作佩②,老子③欲浮湘。
[注]①祇园:印度佛教圣地。
②纫作佩:屈原在《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
③老子:老头子,诗人自称。
诗人笔下的茉莉花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此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清香、淡雅、秀丽,高洁自守。
②诗歌以花喻人,物我互映,借助歌颂茉莉花的清香秀丽、高洁自守,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请将选择题答案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以文为词”是后人对辛弃疾的重要评价,相关研究已非常深入。
学者普遍注意到辛弃疾词具有熔铸经史、善发议论、融入散文章法句法等特点。
不过据笔者管见,对辛词与四六文的关系似乎研究不多。
辛弃疾虽以词最为著名,但其实著述颇多,诸体兼备。
只可惜其《稼轩集》早佚,文章留存有限。
今所见者,散文有大名鼎鼎的《美芹十论》《九议》,骈文则有《贺叶留守启》《新居上梁文》等数篇。
骈体文章,宋人通称为“四六”。
宋代骈散分流,散体多用以著述,骈体多施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
南宋时期,骈体书启的写作日益普遍,诸家文集多有留存。
辛弃疾的四六文创作亦应不少,而且享有一定的时誉,一些篇章被纳入选本,一些名句亦为他人借鉴。
今存四六虽不多,但章句文辞颇耐细品。
如《新居上梁文》云:“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头,新荷十顷。
亦将东阡西陌,混渔樵以交欢;稚子佳人,共团栾而一笑。
”想象新居落成后的优美风景和居处其中的悠然生活,骈对工稳,文气秀逸。
这篇《新居上梁文》既体现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还体现出辛弃疾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
文中有云:“望物外逍遥之趣,吾亦爱吾庐;语人间奔竞之流,卿自用卿法。
”“吾亦爱吾庐”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句子,“卿自用卿法”乃《世说新语》中庾敳对王衍说过的话。
二者放在一起,不但是天然佳对,而且鲜明展现出辛弃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奔竞的蔑视,算得上四六文中的俊句。
此种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正是辛弃疾词中的拿手好戏。
其《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作于将迁新居不成之际,上片末尾直用孟郊《借车》中的“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两句,下片末尾直用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呼应将迁新居,化用自然,前后照应,呈现出与《新居上梁文》相似的艺术技巧。
高考真题之诗歌鉴赏(考前复习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东卷)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全国新课标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高考真题感知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咏物诗)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参考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
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小结】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二、咏物诗特点: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一特征着力描摹。
思想: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思想感情。
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喻、象征、衬托、对比、拟人。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物:动植物、物品景:自然风景志: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情:热爱、憎恨、赞美、快乐、悲伤等三、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特点、品行)(2)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了哪些特征?【例】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2)孤芳自赏、率性自然、超凡脱俗(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山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咏山泉》这是一首山水诗。
作者储光羲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这也是语文阅读理解中的一段材料。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咏山泉》阅读题目,欢迎大家参阅。
《咏山泉》阅读原文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咏山泉》阅读题目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
《咏山泉》阅读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咏山泉》阅读赏析
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
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丝生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
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
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
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
颈联从反面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澄清,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
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
尾联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
染,又精雕细刻,把清冷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
《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
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然可观,耐人回味。
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和谐统一,使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