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实训课教案设计(高职院校上课)

合集下载

化工操作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化工操作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化工操作基础技能培训二、授课对象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化工专业学生三、教学目标1. 理解化工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掌握化工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教学重点1. 化工设备的基本操作步骤。

2. 化工操作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3. 化工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五、教学难点1. 复杂化工设备操作中的细节处理。

2. 不同化工产品操作流程的区分。

3. 化工事故应急处理的具体措施。

六、教学内容(一)引言1. 介绍化工操作的重要性及课程意义。

2. 阐述化工操作的基本原则和安全规范。

(二)化工设备操作1. 化工设备分类及基本构造。

2. 常见化工设备的操作步骤演示。

3.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安全防护1.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

2. 安全操作规程讲解。

3. 化工操作中的紧急情况处理。

(四)事故预防与处理1. 化工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2. 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3. 案例分析:实际化工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

七、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资源进行讲解。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学生在模拟操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化工操作的基本原则和安全规范。

(二)教学内容讲解1. 化工设备操作:详细讲解常见化工设备的操作步骤,并演示操作过程。

2. 安全防护:讲解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程及紧急情况处理。

3. 事故预防与处理:分析化工事故的类型及原因,讲解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现场指导,纠正操作错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总结与反馈1.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化工实训课教案(高职院校上课)

化工实训课教案(高职院校上课)

化工实训课教案课题:化工生产基本单元——物料输送单元的操作课型:实训时间:2011年6月8日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学习化工生产基本单元——液体物料输送单元的设备设施构成2、了解液体物料输送单元各设备设施的作用3、掌握液体物料输送单元关键设备的操作和调节二、学习重点:教学目标及要求中的2和3。

三、学习难点:需要对化工生产现场有一定感性认识,理解和掌握液体物料输送单元关键设备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解与观看现场实物图片相结合。

注:若条件具备可采用实验室或者现场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1、化工生产单元简介化工生产过程从流程图来看主要是原料进入系统、经过反应装置反应然后生产出产品,从生产单元来看,化工生产流程里最主要的生产单元有:物料输送、物料反应、热量交换与移出等,物料输送从物料的存在状态又分为:气体物料输送、液体物料输送和固体物料输送。

2、液体物料输送设备设施构成液体物料储存设备:槽或者罐液体物料输送设备:泵和管道液体物料输送控制设备:阀门3、液体物料输送单元关键设备的操作和调节启泵之前的准备工作:①、检查贮槽内液体液位是否到达制定液位(一般大于75%后启泵);②、盘泵,检查泵体是否灵活,以防内有杂物或其他原因时导致启泵时泵出现暴死;③、检查泵体润滑状况,主要是检查油位是否合适(一般在油位线以上即可);④、检查电机是否送电,检查其电源指示是否良好;⑤、将泵入口阀门全开。

启泵①、在现场电源箱内将将控制指示按钮打至“手动”或者“现场”;②、按启动按钮,启动泵;③、根据出口压力逐渐调节出口阀门开度;④、将回流阀门设在自动,使其根据液位自动调节开度。

正常生产过程①、定期巡检泵的运行情况,是否有杂音、振动异常或者缺润滑油等情况;②、检查储罐的液位是否正常,以防液位计出现失灵等情况;③、检查管道、阀门、储罐是否有“跑、冒、滴、漏”等情况。

4、工量具的认识及使用常用单位/制式国际单位工程制单位米(m)毫米(mm)牛顿(N)千克(㎏)兆帕(Mp)压力公斤(㎏/㎝2)工具常用工具:扳手、钳子、导链专用工具:管钳子工具的选用原则:省力、高效、不损伤零件和工具。

职高化工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职高化工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掌握常见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和机理。

- 熟悉有机合成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有机合成反应的流程,并设计简单的合成路线。

-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有机合成反应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常见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和机理,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

3. 有机合成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和机理。

- 有机合成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 复杂有机合成反应的设计和合成路线的规划。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机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有机合成反应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机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有机合成反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 讲解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概念、分类、类型和机理。

-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实验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有机合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实验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和条件。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实验操作规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讲解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机理。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流程。

(2) 学习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2. 实验要求(1) 实验前要认真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实验中要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设备1. 实验原理(1) 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2) 解释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物理现象和化学反应。

2. 实验设备(1) 列出实验所需的主要设备和材料。

(2) 介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流程与操作步骤1. 实验流程(1) 描述实验的整体流程和各个阶段的任务。

2. 操作步骤(1) 详细说明每一步操作的顺序、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处理(1) 介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图表绘制、计算等。

2. 数据分析(1)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 总结实验规律和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1. 报告结构(1)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设备、流程、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2. 报告要求(1) 文字表述清晰、简洁。

(2) 数据准确、完整。

(3) 结论明确,有分析有总结。

六、实验安全与环保1. 安全注意事项(1) 介绍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2) 强调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应急处理方法。

2. 环保要求(1) 说明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的环保原则和措施。

(2)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

七、实验拓展与思考1. 实验拓展(1) 提供与本实验相关的更深入或延伸的实验项目。

(2)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2. 思考题(1) 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解决方案。

八、实验评价与反馈1. 评价标准(2) 制定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2. 反馈机制(1) 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实验反馈渠道。

化工仿真实训课程设计

化工仿真实训课程设计

化工仿真实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控制参数。

3. 帮助学生理解化工仿真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工仿真软件进行设备操作和工艺流程控制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培养其从事化工生产的职业素养。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遵循化工生产的安全规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以化工生产实际为背景,结合仿真技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化工原理知识,但对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运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化工设备认识:泵、压缩机、换热器、反应釜等常见化工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对应课本第三章内容。

2. 化工工艺流程:精馏、萃取、吸附等基本工艺流程的原理和控制参数,对应课本第四章内容。

3. 化工仿真技术:介绍化工仿真软件的功能、操作方法及应用案例,结合课本第五章内容。

4. 实训操作:分组进行仿真操作,包括设备启停、工艺参数控制、故障处理等,涵盖课本第六章实训内容。

教学大纲:第一周:化工设备认识及操作方法学习。

第二周:化工工艺流程原理及控制参数学习。

第三周:化工仿真技术介绍及软件操作学习。

第四周:实训操作,分组进行仿真练习。

第五周:实训操作,总结与评价。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每周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第五周进行总结与评价。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第一章:化工实验基本原理与安全1.1 实验基本原理介绍化工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物质分离与纯化、数据分析等。

1.2 实验安全知识讲解化工实验的安全知识,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化学品的安全储存与处理、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等。

第二章:实验基本操作技术2.1 实验仪器与设备的使用介绍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与设备,如显微镜、天平、滴定管等,并讲解其正确使用方法。

2.2 实验基本操作技术讲解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溶液的配制、滴定、蒸馏、萃取等。

第三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3.1 溶液的配制介绍溶液的配制方法,包括准确称量、溶解、过滤等步骤。

3.2 溶液的分析讲解溶液的分析方法,包括滴定、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第四章:化工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4.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记录介绍实验数据的收集与记录方法,包括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准确记录等。

4.2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误差分析、数据拟合、图表绘制等。

第五章:典型化工实验操作5.1 实验一:酸碱滴定介绍酸碱滴定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并讲解实验步骤与操作技巧。

5.2 实验二:溶液的蒸馏与分馏介绍溶液的蒸馏与分馏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并讲解实验步骤与操作技巧。

5.3 实验三:萃取与分配系数测定介绍萃取与分配系数测定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并讲解实验步骤与操作技巧。

5.4 实验四:化学反应速率测定介绍化学反应速率测定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并讲解实验步骤与操作技巧。

5.5 实验五:物质的溶解度与平衡常数测定介绍物质的溶解度与平衡常数测定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并讲解实验步骤与操作技巧。

第六章:实验六:气体的收集与分析6.1 实验目的学习气体的收集方法,理解气体的物理性质,掌握气体的分析技巧。

6.2 实验原理介绍气体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讲解气体的分析原理,如气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6.3 实验步骤与操作技巧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包括气体的制备、收集、分析等,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巧,注意安全防护。

化工专业的课程设计

化工专业的课程设计

化工专业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化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化学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关键参数。

2. 学生能描述常见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如反应器设计、传质过程、热量传递等。

3. 学生能解释化工过程中涉及的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计算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进行简单流程的模拟与优化。

3.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化工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究化工领域新知识的精神。

2. 学生树立安全、环保意识,关注化工产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工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工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在化工领域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从事化工行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化工基础理论:包括化学平衡、反应动力学、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等基本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内容。

2. 化工单元操作:涵盖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反应器设计等单元操作,对应教材第五章至第七章内容。

3. 化工流程与设备:介绍典型化工流程及设备,如合成氨工艺、石油炼制、生物化工等,对应教材第八章至第十章内容。

4. 化工安全与环保:分析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环保措施及法律法规,对应教材第十一章内容。

5. 化工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化工案例,如事故分析、工艺优化等,进行深入剖析,对应教材第十二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化工基础理论(1-4章)第二周:化工单元操作(5-7章)第三周:化工流程与设备(8-10章)第四周:化工安全与环保(11章)第五周:化工案例分析(12章)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以教材为基础,有序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掌握化工专业核心知识。

化工原理实训课的教案

化工原理实训课的教案

化工原理实训课的教案Title: Lesson Plan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Training Course 化工原理实训课的教案是一份详细的指导文件,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一段英文和一段中文的结合,描述了教案的主要内容。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training course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The lesson plan for this course includes various topics such as fluid mechanics, heat transfer, mass transfer, and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化工原理实训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计划涵盖了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工程等多个主题。

---In addition to theoretical lectures, the lesson plan emphasizes practical exercises and experiments.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in a controlled laboratory environment, using various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commonly found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plants.This hands-on approach will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taught in class and enhance their problem-solving skills.除了理论讲授,教学计划还强调实践练习和实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实训课教案
课题:化工生产基本单元——物料输送单元的操作
课型:实训
时间:2011年6月8日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学习化工生产基本单元——液体物料输送单元的设备设施构成
2、了解液体物料输送单元各设备设施的作用
3、掌握液体物料输送单元关键设备的操作和调节
二、学习重点:
教学目标及要求中的2和3。

三、学习难点:
需要对化工生产现场有一定感性认识,理解和掌握液体物料输送单元关键设备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解与观看现场实物图片相结合。

注:若条件具备可采用实验室或者现场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化工生产单元简介
化工生产过程从流程图来看主要是原料进入系统、经过反应装置反应然后生产出产品,从生产单元来看,化工生产流程里最主要的生产单元有:物料输送、物料反应、热量交换与移出等,物料输送从物料的存在状态又分为:气体物料输送、液体物料输送和固体物料输送。

2、液体物料输送设备设施构成
液体物料储存设备:槽或者罐
液体物料输送设备:泵和管道
液体物料输送控制设备:阀门
3、液体物料输送单元关键设备的操作和调节
启泵之前的准备工作:
①、检查贮槽内液体液位是否到达制定液位(一般大于75%后启泵);
②、盘泵,检查泵体是否灵活,以防内有杂物或其他原因时导致启泵时泵出现暴死;
③、检查泵体润滑状况,主要是检查油位是否合适(一般在油位线以上即可);
④、检查电机是否送电,检查其电源指示是否良好;
⑤、将泵入口阀门全开。

启泵
①、在现场电源箱内将将控制指示按钮打至“手动”或者“现场”;
②、按启动按钮,启动泵;
③、根据出口压力逐渐调节出口阀门开度;
④、将回流阀门设在自动,使其根据液位自动调节开度。

正常生产过程
①、定期巡检泵的运行情况,是否有杂音、振动异常或者缺润滑油等情况;
②、检查储罐的液位是否正常,以防液位计出现失灵等情况;
③、检查管道、阀门、储罐是否有“跑、冒、滴、漏”等情况。

4、工量具的认识及使用
常用单位/制式
国际单位工程制单位
米(m)毫米(mm)
牛顿(N)千克(㎏)
兆帕(Mp)压力公斤(㎏/㎝2)
工具
常用工具:扳手、钳子、导链
专用工具:管钳子
工具的选用原则:省力、高效、不损伤零件和工具。

六、学生活动安排
听讲;观察;认识;提问;理解;操作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