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系统学

合集下载

植物系统学1【大一大二用 精品课件】

植物系统学1【大一大二用 精品课件】

消费者
初级生产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示意图
生态系统多样性
在一个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对生境、土壤类型、温度、水 分等许多其他资源具有不同的需求,任何一个环境因子都有 可能限制群落内物种的数量和分布。
海南尖峰岭60 ha森林动态监 测样地4种植物的空间分布图 (许涵等,2015,生物多样 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化石植物多样性
50 mya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45 mya 菊科 Asteraceae
2. 遗传多样性
23
3. 生态系统多样性
植物生长在怎样的生境中? 处于什么植物群落中的哪一个层次? 群落的基本特征如何? 各层次的优势种是什么? 这一植物在某一群落中的种群特征怎样?
4 5.29-5.30 实验9、裸子植物观察及植物生殖器官形态描述 (自主实验6)
5 6.5-6.6 实验10、被子植物分科(一)及花程式、花图式的记录方法和植 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 (自主实验7)
6 6.12-6.13 实验11、被子植物分科(二)及花程式的记录方法和植物分类检 索表的使用 (自主实验8)
2. 什么是系统和系统学
系统(System):按一定关系组成的同类事物。 分类系统(System):表示分类阶元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档案系统 系统学(Systematics): 研究生命体起源、演化、灭绝,并重建
2. 物种多样性
全世界有多少种植物?
1,064,035 个物种学名(种级水平)
状态 接受名 异名 未解决
数量 350,699 470,624 242,712
比例 33.0% 44.2% 22.8%
物种多样性的分类维度
苔藓植物

植物学—系统与分类

植物学—系统与分类

三、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和命名
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分类阶层 物种概念 种下分类单位 2.植物的命名 植物学名的意义 双名法
1.分类的阶层系统
中文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拉丁文 Regnum Divisio Classis Ordo Familia Genus Species 英文 词尾 Kingdom phylum(Division) phyta Class Order ales Family aceae Genus Species
左:碧桃
右:桃花
左:羽衣 甘蓝
右:卷心菜
品种 (Cultivar,CV.)
不是植物分类学的分类单位,不存在野生植物 中。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选择培育而成
的。实际上是栽培植物的变种或变型。
如 水稻的南粳33、农垦58;
苹果的青香蕉、国光、富士
郁金香中的黑牡丹等
2.植物的命名
植物学名的意义
为形态或个别性状变异比较小的类型,通常只有1个 性状的差异。变型常见于栽培植物之中 如: 碧桃Prunus persica(L.) Batsch f. duplex 桃的一个变型,花重瓣;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f. Tricolor Hort.
甘蓝的一个变型,其叶不结球,常带彩色,叶面 皱缩,观赏用。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要点
1.植物命名的模式和模式标本 2.每一种植物只有1个合法的正确学名 3.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最后附加命名人之名 4.学名之有效发表和合格发表 5.优先律原则
参考书籍
1.《植物系统学》张景荣,1965,人民教 育出版社 2.《隐花植物学》(译)Smith,高等教育 出版社 3.《种子植物分类学》汪劲武,1986,高 等教育出版社 4.《怎么识别植物》汪劲武 ,1978,科学 出版社

植物系统分类学

植物系统分类学

生态指示
利用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知识,可 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作 为生态指示物种,监测环境变化。
环境质量评估
通过分析植物种类的分布和生长 状况,可以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 了解环境污染状况和生态恢复情
况。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利用植物系统分类学的方法,可 以对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了 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THANKS
谢谢
目的
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的多样性,为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 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历程
早期的植物分类
01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人们开始根据植物的用途和外观进行简单
的分类。
现代植物分类学的诞生
02
随着显微镜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深入研究植物细胞和组织
结构,推动了植物分类学的进步。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植物系统分类学
目录
CONTENTS
• 植物系统分类学概述 • 植物系统分类学基本原则 • 植物系统分类学的方法与技术 • 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应用 • 植物系统分类学的挑战与展望
01
CHAPTER
植物系统分类学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植物系统分类学是一门科学,旨在根据植物的形态、遗传、生态和地理分布等 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命名,以揭示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程。
植物系统分类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
植物系统分类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通过对植物物种多样性 的研究和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
生态恢复与重建
利用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知识,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高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农业和林业生产
通过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研究,发掘和利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资 源,促进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系统学中的进化关系与分类学

植物系统学中的进化关系与分类学

植物系统学中的进化关系与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是研究植物的进化发展以及分类关系的学科。

通过对植物形态、解剖、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系统学家可以解析并还原出植物的进化关系,进而进行科学准确的分类。

一、植物系统学的起源与发展植物系统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卡尔·林奈。

林奈是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他将植物依据共享的特征进行分类,并根据这些分类关系建立了分类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系统学逐渐扩展到形态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为研究植物的进化关系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和方法。

二、植物进化关系解析的研究方法1. 形态学研究:植物的形态特征对于进化关系的解析非常重要。

例如,叶片形态、花序结构和果实类型等特征都可以用来探究不同植物类群的亲缘关系。

2. 解剖学研究:通过对植物细胞结构和组织器官的研究,可以发现植物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推测它们的进化历程。

3. 生理学研究:植物的生理特征也是解析进化关系的重要依据。

比如,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不同植物类群的进化适应策略。

4. 分子生物学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系统学家可以通过研究植物的DNA序列来解析它们的亲缘关系。

分子钟理论可以利用DNA序列的变异速率推测物种的分化时间。

三、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植物分类学通过将植物分为不同的属、科、目和纲等类群,构建了植物界的分类体系。

植物分类的目的在于描述和命名植物多样性,并推断不同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

历史上,植物的分类主要基于植物的形态特征。

然而,现代的分类学已经将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以取得更加准确的分类结果。

通过比较植物的DNA序列,系统学家可以找到共同的祖先,并推断出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

这种基于分子证据的分类方法被称为分子系统学。

基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植物的分类体系得到不断修订和完善。

例如,传统上将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但现在已经确认单子叶植物并不单形,而是更多的演化类群。

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植物系统学是研究植物物种的分类关系、进化历史以及形态、解剖、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它在探索植物多样性、揭示植物进化以及促进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方法和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方法1.1 形态描述和比较法形态描述和比较法是最早被应用于植物系统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揭示植物之间的分类关系。

这些形态特征包括植物体的大小、形状、叶片的形态、花的特征等。

形态描述和比较法在早期植物分类的建立和进化历史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分子系统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系统学方法逐渐成为植物系统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主要应用的方法有DNA条形码、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等。

DNA条形码是通过对植物DNA的特定区域进行测序,建立植物物种的鉴定规范和数据库。

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则是通过比较植物基因序列的差异,构建植物分类系统和推断植物进化历史。

1.3 生态学方法生态学方法也在植物系统学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学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和生态位模型分析等。

野外调查通过对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的观察,揭示植物物种之间的关系和适应性。

生态位模型分析则是通过对植物分布数据和环境因子进行统计和模拟,预测植物物种的分布范围和适应性。

二、植物系统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2.1 植物分类和命名植物系统学是植物分类和命名的基础。

通过对植物形态、分子和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详细的植物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这对于科学家正确鉴定和命名新物种,以及对已知物种进行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植物分类和命名也为植物资源保护、植物学教育和植物研究提供了基础。

2.2 植物进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植物系统学在揭示植物进化和生物地理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植物形态和分子特征的比较,可以揭示植物进化的历史和亲缘关系。

此外,通过对植物分布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研究植物的迁移、演化和适应性等生物地理学问题。

植物系统学分类和命名

植物系统学分类和命名

植物系统学分类和命名植物系统学是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学科,旨在将各种植物按照其形态、结构、遗传关系等特征进行分组和命名,以便于研究、教学和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对植物系统学的分类和命名进行详细阐述。

一、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植物分类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形态学原则: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外部形态。

2. 解剖学原则:通过植物的剖析结构,如维管束系统、细胞组织等特征进行分类。

3. 细胞学原则: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遗传特征进行分类。

4. 分子生物学原则:通过分析植物的DNA、RNA等分子信息进行分类,这是现代植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植物分类的层级体系植物分类学将植物分为不同的层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这个层次体系使得植物的分类明确且有序,便于人们进行学习和研究。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植物的分类层级:1. 界(Kingdom):植物界包括有光合作用的多细胞生物,与动物、真菌、原生生物等其他界相对应。

2. 门(Phylum):如被子植物门、裸子植物门等,主要区分植物的生殖方式和胚胎发育类型。

3. 纲(Class):如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等,主要根据植物叶子的特征进行分类。

4. 目(Order):如蔷薇目、菊目等,主要根据植物的花和果实特征进行分类。

5. 科(Family):如蔷薇科、菊科等,主要根据植物的花和果实特征进行分类。

6. 属(Genus):如玫瑰属、菊属等,属于更细分的分类单位。

7. 种(Species):如中国月季、野生菊等,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三、植物命名的国际规则为了统一植物的命名,国际植物学界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规则》,并通过国际植物命名学会进行管理。

植物的命名通常采用拉丁文,以便于全球范围的交流和理解。

1. 种加词法:植物的拉丁文种加词通常用于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命名人名等信息。

例如,拉丁文种加词“sinensis”表示该植物产自中国。

植物系统学了解植物的分类和进化关系

植物系统学了解植物的分类和进化关系

植物系统学了解植物的分类和进化关系植物系统学:了解植物的分类和进化关系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的存在和繁衍对我们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们开展了植物系统学的研究,通过对植物的分类和进化关系的探索,揭示了植物界的多样性和演化历程。

一、植物的分类学知识1. 植物的基本分类植物系统学基于植物的形态、生态、遗传和分子特征,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其组织结构和生殖方式,植物可以分为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五大类。

每个类别又细分为许多科、属和种。

2. 植物分类方法植物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形态学分类、生态学分类和分子系统学等。

形态学分类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划分,例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特征。

生态学分类则是基于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角色和适应性进行分类。

分子系统学则通过分析植物的DNA序列,寻找其基因组中的差异,从而判断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二、植物的进化关系1. 植物演化的历程植物起源于约35亿年前的原始海藻,最早的陆地植物出现在约4.4亿年前的地球上。

陆地植物从水中的藻类进化而来,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陆地植物逐渐适应了陆地环境的条件,形成了不同的进化支系。

2. 植物进化的关键事件植物演化的关键事件包括降水器官的进化、种子植物的出现和花的演化等。

降水器官的进化使陆地植物能够有效获取水分和养分,从而适应陆地环境。

种子植物的出现则增加了植物的繁殖途径和适应性,成为陆地植物进化的重要里程碑。

花的演化则为植物的繁殖提供了更高效的方式,促进了植物的多样化。

三、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意义1. 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演化历程通过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界的多样性和植物的演化历程。

植物界包含了数量众多的物种,通过对其分类和进化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多样性的原因和演化的规律,为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 揭示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植物系统学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植物系统学的分类与进化

植物系统学的分类与进化

植物系统学的分类与进化植物系统学是研究植物分类与进化的学科,它通过对植物形态、解剖学、生理学和DNA等方面的研究,将植物根据其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

植物分类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对于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演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植物系统学的分类方法、进化理论以及分类与进化之间的关系。

一、植物系统学的分类方法植物系统学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分类和遗传分类。

形态分类是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形态特征,如叶片形状、花朵结构等来分类。

生态分类则是根据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态位来划分类群。

遗传分类基于植物的遗传信息,从基因层面研究植物的分类关系。

这些分类方法各有优劣,通过综合运用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植物的分类位置。

二、植物系统学的进化理论植物系统学的进化理论主要包括传统的进化论和现代的分子进化论。

传统的进化论认为植物演化是由于物种的适应性演化和自然选择驱动的。

分子进化论则是通过研究植物DNA序列的进化变化,推测物种分化和进化的历史。

利用基因时钟和系统发育树等方法,可以推测植物进化的时间和分化程度。

三、分类与进化的关系分类是系统学的基本任务,是了解植物多样性和探究物种进化关系的基础。

分类的过程和结果反映了物种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

分类可以为了解物种的特点和多样性提供基础,也可以为保护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指导。

同时,进化理论为分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使分类更加准确和合理。

四、植物系统学的应用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植物系统学的分类与鉴定提供了植物资源的基础信息,对于农业、园艺、林业等领域的植物种植、栽培和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利用植物系统学的进化关系研究,可以推测植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史,为药用植物和利用植物基因资源进行研究提供依据。

此外,植物系统学还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信息,了解和保护濒危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

结语植物系统学的分类与进化研究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演化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系统学综述发展、动态:经典的植物分类学始自林奈时期,称为古典植物分类学时期,时间大致从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这一时期,主要是采集标本,根据植物形态的差别对植物进行命名,编写世界各地的植物志以及利用当时所知的全部形态学知识,作为建立自然学说的依据,努力建立一个能反映自然实际的分类系统。

工作场所主要是自然界、图书馆和标本室,故工具简单,手段原始,方法只限于绘图和描述等。

古典的植物分类学为植物系统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以后,植物进化的观点日益深入人心,分类学的概念和工作方法也有所改变。

分类学在鉴别种类的同时,也注意研究植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分布规律,进而形成了植物系统学。

随着植物学各分支学科的不断发展,使系统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古植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保持密切的联系。

植物系统分类从这些学科中取得旁证,进而分化出系统解剖学和细胞分类学。

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以细胞学资料(包括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结构、染色体组型分析和多倍体等)作为系统关系的依据,结合形态学、解剖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证据,确定分类单位和研究系统演化。

但自然界植物种类繁多,生长环境差别很大,系统演化错综复杂,染色体数目也有变化,所以在植物系统研究中,细胞学资料只是其中的一个参考。

20世纪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命的基本物质核酸、蛋白质等被深入研究,以这些学科的成就应用于植物系统分类中,使古典分类学不在满足于停留在描述阶段,而要求有所突破,向着实验科学发展,便产生了实验分类学和化学分类学。

化学分类学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建立起来,利用化学的特征来研究植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探讨植物界的演化规律,是在分子水平上来研究植物分类和系统演化的一门学科。

它的主要研究任务是:研究各分类阶元所含化学成分的特性和合成途径。

作为指标的化合物包括小分子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蛋白质和核酸等。

植物中大分子化合物的研究是以后化学分类学的重点。

20世纪60年代后,在生物学各分支学科对各种生物研究大量积累了新证据以及化石证据不断发现的同时,研究系统的方法也多样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莎个系统学派,即表相分类李派Pheriotic(亦称数值分类学Numeric classification )、分支分类学派Cladistics(亦称系统发育分类Phylogenetic)和进化分类学派Evolutionary(亦称综合系统学派Synthetic Systematic)。

数值分类学派(或表相分类学派)兴起于50年代,将数学分析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引人生物系统学领域,其分类原理即认为分类群之间的性状全面相似性程度可反映分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将所有性状均等同看待,而当选择的性状数量尽可能多时,根据性状数据矩阵计算的相似性距离系数,进行聚类处理所得到的类群结合树系图(Phenogram)能较稳定客观地显示分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方法在各生物界各类群中得到较多应用,而且很多处理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的划分是一致的。

分支系统学派的主要原理是基于种系发生,并特别注重系统发育的分支格局,认为系统发育可解释为由一系列的二分戎沙歧组成,每一次分歧代表一个祖先种分裂为两个姐妹种,而包括姐妹种后裔的分类单元必须给予相同的阶元级别,因此所有分类单元的相对级别取决于属于各分类单元的第一个种的相对起源时间,所有的分类单元必须是严格单系的。

其方法包括单系类群的确定及外类群的选择、选取性状、性状状态和极性确定、数据距阵分析计算、结果分支图的处理、分支图可靠性的评价及应用。

进化分类学派认为尽管分类的基础主要是生物类群间的相似和差异,这些相似和差异必须从进化的意义上加以解释,而且对性状的选择应尽可能多,并对相关性状应用加以限制.同时认为系统发育不仅包括分支关系也包括祖裔关系,不仅包括分裂也包括世系分异和前进,即不但要考虑分支发展也要考虑阶段发展,从而综合地研究生物类群的系统发育.该学派对分支系统学的置疑在于不同意其把二歧分支作为分支进化的唯一形式,而且单系类群的严格阐释在分类中是行不通的。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DNA技术的发展,大量物种的核DNA、叶绿体DNA,线粒体DNA的部分基因被克隆、测序,使分子系统学如新军突起,迅速发展起来,分子系统学不同于传统的系统学只能依靠表现型反映的性状,如形态、解剖、抱粉、植化、细胞学等性状进行研究,而是直接从基因序列差异,即基因型差异上研究。

到80年代,DNA重组技术和快速DNA测序方法的出现,PCR(聚合酶链式反应)、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显示)等技术的成熟,使分子进化研究进人了高潮。

植物分子系统学正是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特别是叶绿体DNA的分子序列比较为植物系统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实用的资料。

除上面的主要学说和研究方法外,其它研究手段在揭示新的证据和其系统发育意义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如:同工酶和植物系统发育同工酶(Isozyme )、传粉方式、繁育系统研究与植物系统发育繁育系统(Reproduction system)、古生物学研究与植物系统发育古生物学研究新发现、绝灭(Extinction)的研究等。

前沿研究:目前在我国关于植物系统学的前沿研究主要有:中国柴胡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系统学意义(逢云莉)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柴胡属(Bupleurum L.)13种(含1变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观察,首次报道了它们的微形态特征。

光镜和电镜下叶表皮胡柴属微形态表现出相当高的多态性;而在特定的分类群中,又表现为高度的一致性,为种间分类提供了新的依据。

海南隔距兰属植物6个种的核型分析采用压片法对海南产隔距兰属植物6个种部分桂花品种亲缘关系及特有标记的ISSR分析: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基于形态的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基本符合;引物ISSR12和ISSR27结合可以将84份物质区别分开。

发展方向:1.在世界生物多样性消失之前,进行世界生物多样性编目和有关文献汇编。

2.对生物的所有类群进行从形态到分子的多学科分析,同时也考虑发育、生殖、生态和分布等方面。

3.力求稳定所有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4.建立国际数据库系统,能输入和检索所有的资料,以便为鉴定、比较以及为地区和专著性的研究工作等方面提供条件。

5.利用上述资料,让科学家和公众了解情况,并用来训练新的分类学家(并为其找到工作),以挽救地球生物界及其多样性。

6.逐渐重建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系统发育,为建立一个十分有预见性的、基于系统发育的有普遍用途的系统奠定基础7.发现和解释进化的机制和动力,以及过去和现在的有机体的起源和多样化。

植物系统学分类:在植物系统学研究领域里,产生了许多系统分类方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袁征分类方法(数量分类方法)、分支分类方法和进化分类方法.这三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较为完善的哲学基础、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系统分类方法的综合应用对分析和推断植物系统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表征分类方法表征分类方法也称数量分类方法,“表征学”一词是Cain和Ha而son[ 首次提出来的.表征分类方法真正诞生的标志是Sokal和Sneath 合著的“PrinciPles of NumericalTaxonomy”一书的问世.该书阐述了表征分类方法的哲学基础、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步骤.10年之后,他们又修订出版了“Numerical Taxonomy:The Principies& Practice of NumericalClassification”,进一步完善了数量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引.表征分类方法的主要哲学基础是通过对事物进行聚类或排序分析来确定相似程度,并判断事物的相互本质关系.其基本原理源于M.Adanson 关于性状平权(equal weightiTIg)等表征分类观点,认为植物系统分类结果依赖于分类性状的数量和全面相似性程度,每个分类性状对系统分类具有同等重要.2.分支分类方法分支分类方法的创始人是德国昆虫学家W.Hennig,它的代表性著作是“Grundztlgee.nier Theorie der Phylogenetischen Systematik”,当时由于用德文出版,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英文版的问世,才得到众多系统分类学家的广泛关注.分支分类方法的哲学基础较为复杂,认为类群的系统发育型式是可知的,而且能用假说一演绎法检验,即建立一系列可能性,然后用某~标准保留一种可能性而将其余可能性全部排除.因此在分支学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上,产生了许多新的概念、术语和假设.分支学派的基本原理认为进化是由渐进和分裂所组成,分裂是最本质的过程,以单系类群(monophyletie group)来构造系统发育过程,即从同一个祖先演化过来的类群(单系类群)才具有真正的系统发育关系,复系类群(polyphyletic group) 和并系类群(paraphyletic group)不能反映系统发育关系.系统分类的依据是共同衍征(synapomorphy),判断亲缘关系的标准是共祖进度(recency of common ancestry) .3.进化分类方法该方法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作为理论基础,因此它的哲学基础应该与进化生物学的哲学基础相一致.尽管大多数分类学家都接受进化思想,但了解程度并不一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进化分类方法也用进化图来表示结果,但缺乏较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使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己的经验或主观推测来判断结果.然而,随着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迅速发展,进化分类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所参考的依据也不断的增加,为植物系统发育分析提供更多的证据.一般来讲,该方法根据现代综合进化论,通过类群相似性和相异性以及化石记录来判断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即将共同衍征和共同祖征都作为判断亲缘关系的重要性状.我国进行的植物系统学研究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起步晚(20世纪10年代),虽然在10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相关报告,论文及研究成果与西方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应当投入更多资源,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与他国共同合作加快植物系统学方面的研究。

参考资料:•《植物学》吴国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植物系统学研究现代进展简概》王跃华胡志浩(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0)•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3月第24卷第3期•陕西林业科技中图分类号:Q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17(2007)02—0039—03• Cain A J,Harrison G A .Phyletie Weighting[M].Proc Zool$oc Lond,1960.• Sokal R R ’Sneath P H A .Principles of Numerical Taxonomy[M].San Francisco:W H Freeman&Company.1963.• Sheath P H A ,Sokal R R .Numerical Taxonomy[M].San Francisco:W H Freema nox&Company. 1973.• Adanson M .Families des Plant,Vo1.I[M].Pads:Vincent,1763.• Hennig W ·Grundzlige Enier Theorie der Phylogenetischen Systematik[M].Berlin:Deutscher Zentralverlag,19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