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doc

774-《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doc
774-《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doc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2012年5月

一、考试形式

1、期末考试采取当堂闭卷笔试。闭卷考试时限为90分钟。

2、期末考试卷面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中的70%。

二、命题单位

考试由中央电大出题

三、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考试题型共有五种:

1

2

3

共24分)

4、案例分析题,(1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不要空着,如果没有准备到,可以按自己的理解列出几点进

行分析,共30分)

四、答题要求

1、多选题中答对但不全的给1分,所以拿不准的不要选,只选最有把握的。

2、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如果没有准备到,按自己的理解列出几点。注

意答题时要点要单独成行,

3、案例分析要首先找准理论依据,答题时理论依据要单独成行,联系案例内容进行分析。

4、论述题不能只答要点,一般一个要点只有一分,必须在每个要点后面展开论述。答题

时每个要点要单独成行,要点后面直接进行分析,不能仅罗列要点,然后只对某一要点展开详细分析,这样得分也会很少。如果没有准备到,可以按自己的理解列出几点进行分析。

五、复习依据

1、文字教材

2、形成性考核册

3、期末复习指导手册

4、中央电大的考核说明

并课程为中央电大命题。中央电大要求,同学们复习时以形成性考核册、期末复习指导手册为主,以中央电大的要求为准。下列复习提纲为上海电大教师根据形成性考核册、期末复习指导手册、以往考题(已标出)整理而成,仅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尤其多次考过的题目,大家要引起关注,参见阴影部分,其他也要理解,如划线部分,考过1次的,大致了解如何作答。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C)

A学生的学习心理 B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人与动物的心理现象

2、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BCD)

A心理咨询 B教师心理 C教学心理 D学习心理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考过——选择题)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1、识记概念:社会性(考过1次)、自我意识(考过2次)、人格(考过1次)、思

维(考过1次)、认知方式(考过1次)

2、掌握心理发展的遗传决定论(考过—简答2次)、环境决定论(考过—简答1次)

3、了解学优生与学差生人格差异(如动机、主体性与适应,考过—简答2次)

6、选择题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B)的观点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C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D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一个学生面对问题时不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属于( D )

A场依存型 B抽象型 C沉思型 D场独立型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第三章学习心理

1.识记概念:学习(考过2次)、有意义学习(考过1次)、观察学习(考过1次)、类属学习(考过1次)、发现学习(考过1次)、总括学习(考过1次)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考过2次——论述)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考过1次——论述)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考过2次——论述)

7、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考过2次——论述)

8、学生学习的特点(考过2次——简答)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1.识记概念:陈述性知识(考过1次)、概念学习(考过3次)、原理(考过1次)、概念同化(考过2次)、知识表征(考过1次)

2、掌握促进概念学习的条件(考过3次——论述1次,简答2次)。

3、言语指导在原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考过3次,简答)

4、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考过2次——简答)

5、如何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考过1次——论述)

6、选择题

●陈述性知识通常以( AC )方式表征

A命题 B产生式 C命题网络 D概念

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识记概念:程序性知识、动作技能(考过2次)、智力技能(考过1次)

1、了解程序化知识的获得的阶段(考过1次——简答)

2、掌握如何培养智力技能(考过2次——简答、论述各1次)。

3、动作技能、智力技能的含义及联系、区别(考过1次——论述)

4、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考过3次——简答)

5、如何培养动作技能(考过1次——简答)

6、选择题

●费茨等人的研究表明,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ABCD )

A认知阶段 B分解阶段 C联系定位阶段 D自动化阶段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看法,学生在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时所表现出的是(C)

A陈述性知识 B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第六章学习策略

1.识记概念:学习策略(考过3次)、元认知(考过1次)、自我调节学习(考过3次)

2、教师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形成中的作用(考过2次——论述)。

3、教师如何将学习策略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考过1次——论述)

4、如何培养元认知(考过1次——简答)

5、学生元认知发展的特点(考过2次——简答)

6、教师在学习策略教学中遵循的基本原则(考过2次——简答、论述各1次)

7、选择题

●元认知应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其内容主要包括( ABC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体验 C元认知监控 D元认知操作

●根据学习策略的涵盖成分,可将学习策略分为( ABCD )

A资源管理策略 B认知策略 C自我监控策略 D自学策略

第七章学习的迁移

1、定义:学习迁移(考过4次)

2、从迁移的性质来分,可以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考过——选择);从迁移的方向

来分,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桑代克在1901年所做的“形状知觉”实验是共同要素说的经典实验,贾德在

1908年所做“水下击靶”的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考过——选择);

苛勒(K.Kholer)所做的“小鸡觅食”的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4、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考过2次——简答)。

5、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考过2次——简答、论述各1次)

6、贾德的概括化理论关于学习迁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考过1次——简答)

7、选择题

●概括化迁移说的经典实验是( D )

A桑代克的形状知觉实验 B格里斯的排列字母 C苛勒的小鸡觅食实验 D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迁移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知识的相互作用,影响学习迁移的关键因素是原有认知结构的( ABC )

A稳定性 B可辨别性 C可利用性 D系统性

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识记概念:问题解决(考过1次)、创造性(考过2次)功能固着(考过2次)、原型启发(考过1次)。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考过1次——简答)

3、联系实际掌握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考过1次——论述)。

4、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猫走出谜笼的实验,提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尝试——错误说

(考过——选择),德国心理学家苛勒根据黑猩猩摘取香蕉的实验,提出了顿悟说。

5、创造性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考过3次——简答)

6、如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考过1次——论述)

7、选择题:

●创造性评定的基本方法是( ABCD )

A创造性测验法 B创造性实验法 C作品分析法 D主观评定法

第九章学习动机

1.识记概念:动机(考过1次)、归因(考过2次)、习得性无力感(考过2次)、自我效能感(考过3次)

2.联系实际掌握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考过2次——简答、论述各1次)和内在动机(考过2次——简答)。

3.如何进行归因训练(考过——案例分析)以及如何增强效能感(考过2次——简答)。

4、强化训练的形式(考过2次——简答)

6、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学习外来动机的因素有( ABD )

A父母的奖赏 B教师的表扬 C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D竞争情境

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1.品德(考过3次)自律(考过1次)、他律(考过2次)意义障碍(考过1次)

2.品德的心理结构(考过1次——简答)

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考过1次——论述)

4、皮亚杰和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考过1次——简答)

5、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考过1次——简答)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考过1次——论述)

7、选择题

●对于那些“知道这样做不好,可就是改不了”的学生,应加强(C )的培养

A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 道德行动

●科尔伯格研究品德的发展主要是采用( B )

A深入谈话法 B 两难故事法 C调查法 D 文件分析法

第十一章教学心理

1.识记概念:教学目标(考过1次)、最近发展区(考过3次)、能力倾向(考过1次)、掌握学习(考过1次)

2.了解学习准备的必要性及学习准备的内容(考过1次——简答)。

3、理解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教育的启示(考过4次——简答,答题时注意写上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的定义)。

4、布卢姆和加涅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考过——选择)。

5、如何根据最近发展区思想组织教学(考过1次——简答)

6、选择题

●布鲁姆将学生的学习分为(BCD )

A智慧技能 B认知 C动作技能 D情感

●布鲁纳认为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 ACD )几个过程

A获得 B认知 C转化 D评价

●按照程序教材的编排方法,程序教学可以分为( BD )

A阶梯式程序 B直线式程序 C螺旋式程序 D分支式程序

●按照布鲁姆等人认知教育目标的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D )

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关于合作学习叙述正确的是( AC )

A合作学习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 B合作学习小组中最好有优秀生,这样可以帮助差生 C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技能

D合作学习不再需要教师

第十三章教师心理

识记概念:教师的威信(考过3次)、教学反思能力(考过3次)

1.如何发挥教师威信的影响力。(考过3次——论述、案例分析、简答个次)

2、教师工作的特点(考过1次——简答)。

3、教师的主要角色(考过1次——简答)

4、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考过2次——论述)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 3.(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A.平等中的首席B.管理者C.反思者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 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A.扇 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 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 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 力的原因是(B)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 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 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A.人类学习B.机 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 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完整版)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程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课堂讲义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五要素) (一)学生 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 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

专升本学前教育心理学课本重点

一、绪论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0-6.7岁) 2.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②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③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关键期、危机期) ④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关键期和危机期的定义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3岁、7岁11-12岁都是发展的“危机年龄” 4.对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认识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各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 (二)发展性 (三)教育性 6.观察法及其运用是的注意事项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1.观察前要做好准备,根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题目确定观察目的和记录要求 2.观察室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最好不要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观察对象 3.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还应记录引起行为的诱因。记录可运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也可采用适当的仪器设备 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校场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0-1个月) 1.新生儿无条件发射的种类 刚出生的儿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主要依靠低级中枢实现的本能活动—‘无条件反射 (一)无条件食物发射 (二)无条件防御反射 (三)无条件定向反射 (四)抓握发射 (五)巴宾斯基发射 (六)惊跳反射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有感(一) 最近一直想再读《教育学》、《心理学》,以促进我专业的继续发展。所以当拿到《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后,便细细研读起来。全书分别从学生,学习,教学三方面分析,深刻的分析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作者也是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例的结合帮助读者很好的学习教育心理学。也做到了理论介绍与教学实践的统一,原理阐述的抽象和通俗的统一,使读者真正做到了学会学习和学以致用的统一。 阅读这本书,应该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我是否真的了解学生的内在思维过程呢?我是否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来进行教学呢?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呢?如何借助家长和学生伙伴的力量,帮助那些有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学生呢?教学中,我是否扎扎实实地制定过教学计划?我是否想法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我是否真的做到了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的工作中,真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书中很多有效可行的方法和策略非常清晰地展示,给我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培养了活学活用能力,更锻炼了我的迁移能力。例如,我从中了解了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有积极因素,甚至有消极效应;学到了我们如何去避免教师期望的消极因素:

慎用测验、学生档案和其他教师这些渠道的信息;灵活采用分组策略;确保所有学生得到挑战;课堂讨论中对后进生的反应尤其要慎重;在评价和纪律措施方面一视同仁;告诉所有学生你相信他们都能学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任务中;控制自己的非言语行为。还有,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选用以下方法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一、集中注意力,将其置身在安静的教室中,分发书面材料时强调相关的刺激而消除或淡化其他无关的刺激,进行口头教学时要强调重要的信息而避免不必要的闲扯。二、指导式教学,强调掌握特定领域内学业技能,而非强调改善基本的知觉过程。三、教授策略,教师可经常在各种环境下使用策略训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教学。 随着阅读的增加,感受越来越多;随着感受越来越多,自己变得越来越渺小。教育心理学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使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但愿因阅读《教育心理学》而加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依托教学实践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 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有感(二)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支的历史过程。教育心理学更注重解决教育实践领域内各种具体的心理学的问题,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和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有“学生与学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1

第二章心理发展 1、填空题 (1)Piaget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达到平衡的过程。 Assimilation: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Accommodation: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 (2)Piaget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3)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成就有、、。(客体永恒性,目标定向行为,学习翻转行为) (4)Piaget认为,守恒是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5)按照Piaget的观点,儿童解决守恒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和三个基本原因的理解。(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 (6)Vygotsky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即和。(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 (7)Vygotsky认为,和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语言) (8)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的。 (9)按照Vygotsky的观点,教学应着眼于__最近发展区__。 按照我国心理学家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分类11、12岁到14、15岁这一期间属于 少年期 。 2、选择题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D )。 A.身心变化 B.机体变化 C.心理增长 D.心理变化 婴儿常常把什么东西都放进自己嘴里,这个例子是皮亚杰理论中的哪个过程?( B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去中心化 儿童常常把什么都往嘴里放,是由吃奶向吃饭过渡,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因此是顺应。 (2)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 A )。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3)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2、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 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他认为,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由智力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景亚理论三部分构成 成分亚理论:涉及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是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或的成分) 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 情景亚理论:涉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教学启示:(1)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加强智力的学术性方面,也要强调其实践性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方面。(2)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

教育心理学 参考书:教育心理学,主编:莫雷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初版 I S B N :9787504139795, 出版时间:2007-1-1 目录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学习理论(5学时) ?第三章学习迁移(4学时) ?第四章知识学习(4学时)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4学时) ?第六章品德学习(3学时) ?第七章动作技能学习(3学时) ?第八章动机与学习(5学时) ?第九章个体差异与学习(3学时) ?第十章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3学时) 第一章绪论 本章知识要点 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含义; 2、熟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4、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列举各个发展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本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综述。任何学科都有

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 ?(二)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教育心理实验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二)观察法 –(三)调查法 ?1、问卷法 ?优点:省事省力,容易量化,适用范围广 ?缺点:不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深入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2、访谈法 ?内涵: ?优点:适用范围广,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 收集工作。 ?缺点:费时费力费财,结果受研究者影响,资料难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3、简述抗拒诱惑实验,它说明什么? 4、简述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二、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1、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算法可以取代启发法, 2、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速度上存在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其理论提出的背景如何? 2、加涅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答:遗忘是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遗忘原因:有两种观点:一是干扰,分前摄 干扰和倒摄抑制;另一种观点是与提取失败有关。

2、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答:(1)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4)给学生会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5)给学生适当奖励;(6)给学生学习策略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3、简述抗拒诱惑实验,它说明什么? 答:该实验为沃尔斯特等人1963年所做。被试为5岁儿童,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儿童带入放有玩具的房间,让他们参观,并告诉儿童说:“这些玩具禁止玩,但可以翻字典。第二阶段,让儿童看一部短的影片。这时,儿童被分为三组,一组为榜样奖励组,看到的影片是:一个男孩在玩一些被告知不准玩的玩具,不久,男孩的妈妈进来了,夸奖他并和他一起玩;一组为榜样训斥组,看到的影片是:男孩在玩被禁止的玩具,男孩的妈妈进入房间后,严厉训斥孩子违反禁令,男孩显出害怕的样子;第三组为控制组,不看影片。第三阶段,让每个孩子都在有玩具的房间单独呆15分钟。实验者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发现:第一组儿童很快屈从于诱惑,约在80秒后便动手玩玩具;第二组儿童能克制7分钟,有的甚至坚持完15分钟而不去玩玩具;第三组即控制组儿童平均克制约5分钟。这一实验说明:抗拒诱惑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和改变。 4、简述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答:布鲁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三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又是由低到高分成若干层次。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 (1)知识。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 原理的回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3应用。讲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应用代表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讲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其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关系的分析和组织原理的分析。 (5)综合。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系统。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课本资料版

教育心理学资料—————————教育心理学资料————————教育心理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二、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瑞士的裴斯泰洛奇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 德国赫尔巴特提出“四段教学法”开创了教学心理学的研究。 桑代克,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着重探讨了: 《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是教学反思的三大类型。 维果斯基,强调教育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文化发展说”“内化说”鲁宾斯坦,主张在儿童具体活动中去研究心理现象。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廖世承 心理发展的含义: 1,时间跨度:毕生发展 2,内容: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方面。 3,性质: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 4,影响因素:心理发展是天性与教养或生物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性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半成熟,半幼稚,指初中)2,青年初期(生理,心理向成人接近,指高中)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二)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三)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格塞尔成熟机制 四)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的教学,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即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五)二)关键期 六)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阶段。 洛伦兹把”小鹅认亲“这种无需强化,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现象如,2-3岁时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 认知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版本)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习与教育交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与教育学发展的需要,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的指导。 教学的五要素:学生(差异性)、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教学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作为心理学科——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使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纵深发展 作为教育学科——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学习的规律去设计、改革、优化教育模式,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人才培养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孔子的教育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柏拉图的思想:知识即回忆 亚里士多德:记忆三定律(相似律、相对律、邻近律) 洛克:白板说; 霍尔:把发展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1920)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心命名的专著, 这时期形成了学习理论两大流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 (2)发展时期(1920—1960)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学习理论为研究主要对象;杜威“从做中学”;维果斯基主张教育心理学的独立研究 (3)成熟时期(1960—1980) 西方教育心理重视为学校教育服务;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认知学习理论发展并兴盛,发展出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人本主义思潮出现 (4)深化拓展时期(1980—) 教育心理体系发展越发完善,研究越发深入,视角越发综合, 建构主义作为人质学习理论的心发展影响很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 定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采取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研究对象世纪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效果。 设计型研究:(自然科学与人工科学的划分)旨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中检验和改进根据有关原理和先期研究而做出的教育设计。设计型研究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改进实践,同时承担着完善理论的双重使命。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100本重要的心理学电子书.txt

100本重要的心理学电子书Literatures 《泰戈尔文集》 《卡夫卡文集》 《书与你》(毛姆) 诗疗馆丛书: 《古诗我的能量补给》 《宋词我的忧郁抗体》 《元曲我的压力解药》 《植物我的精神导师》 Novels 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痴》 《罪与罚》 《卡拉马佐夫兄弟》 《心理分析派小说集》part1 part2 Chinese Philosophy 《庄子》 《星云禅话》 《佛教经典》 《西藏生死书》 《禅--心的效能训练》 《禅与中国》 West Philosophy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

《忏悔录》(奥古斯丁) 卢梭: 《爱弥儿》 《忏悔录》 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集》 《笛卡尔文集》 叔本华: 《悲观论文集》 尼采: 《悲剧的诞生》 《偶像的黄昏》 《尼采作品集》 克尔凯郭尔: 《百合·飞鸟·女演员》 《非此即彼》 《勾引家日记》 《基督徒的激情》《克尔恺郭尔哲学寓言集》《恐惧与颤栗》 《论怀疑者哲学片断》 《十八训导书》

《致死的疾病》 《重复》 《或此或彼》(上,下) 克尔凯郭尔镜像: 《孤独人格——克尔凯郭尔》林和生《克尔凯郭尔、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与信仰》《克尔恺郭尔爱的伦理学:神的命令和道德义务》 《不幸与幸福》 黑格尔: 《纯粹人格》 《小逻辑》 《精神现象学》 《美学》 《哲学讲演录》 胡塞尔: 《纯粹现象学通论》 《现象学的方法》 《现象学的观念》 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 《真理与方法》part1 part2 part3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选集》part1 part2 part3 part4

萨特: 《存在与虚无》part1 part2 part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萨特文集》(1-8卷) 福柯: 《疯癫与文明》 《不正常的人》 《性史》 《福柯集》part1 part2 《哲学问题》(罗素) 《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 《德里达》 《自杀论》(埃米尔·迪尔凯姆)part1 part2 《我的大学》(池田大作) 《人类幸福论》(约翰·格雷) 《人类学》(爱德华·泰勒) 《享受安宁》(贺伦) 《分裂的自我》莱恩 存在主义: 《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美]威廉·巴雷特《Existential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Humanism-Existential Psychology 马斯洛:

思政教育心理学课程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 [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3、李伯黍、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岑国桢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美)斯滕伯格(Sternberg,R.J.),(美)威廉姆斯(Williams,W.M)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8、(美)罗伯特.斯莱文(Robert.Slavin)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9、[美] 桑特洛克(J.W.Santrock):《教育心理学》(影印版第3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10、阿妮塔.伍德沃克著、陈红兵、张春莉译:《教育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1、(新加坡)陈允成等著,何洁,徐林,夏霖译:《教育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2、金盛华、张杰著:《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3、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4、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6、(美)戴维.迈尔斯(David G. Myers)著,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译:《社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7、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8、美)谢弗(David R. Shaffer)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9、伯格(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8、[德]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邹进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19、[美]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 出版社1988年版。 20、[法]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今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1、德育心理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

教育心理学 目录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学习理论(5学时) ?第三章学习迁移(4学时) ?第四章知识学习(4学时)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4学时) ?第六章品德学习(3学时) ?第七章动作技能学习(3学时) ?第八章动机与学习(5学时) ?第九章个体差异与学习(3学时) ?第十章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3学时) 第一章绪论 本章知识要点 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含义; 2、熟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4、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列举各个发展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本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综述。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

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 ?(二)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教育心理实验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二)观察法 –(三)调查法 ?1、问卷法 ?优点:省事省力,容易量化,适用范围广 ?缺点:不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深入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2、访谈法 ?内涵: ?优点:适用范围广,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 收集工作。 ?缺点:费时费力费财,结果受研究者影响,资料难 量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电子版

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小抄) 如果一个人喜欢富有创造性地、有安排、有计划的解决问题,凡事乐于自己制定规则,喜欢以自己的做事方式行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基于创造性和建构性计划的活动,则这个人的思维风格属于()。 A.自由开放型 B.保守拘谨型 B.主动独立型 D.被动执行型 E.分析评判型【正确答案】:C 第2 题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课前指导 B.课堂教学过程 B.课后评价 D.课时计划 E.学年计划【正确答案】:BCD 第3 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要解决的矛盾是()。 A.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 B.勤奋感对自卑感的矛盾 B.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矛盾 D.自主对羞怯、怀疑的矛盾 E.亲密对孤独的矛盾【正确答案】:C 第4 题现有的影响较大的教育理论有()。 A.桑代克的联结说 B.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B.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E.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正确答案】:ABCDE 第5 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A.准备率 B.练习率 B.效果率 D.刺激 E.条件反射【正确答案】:C 第6 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获得知识 B.习得学习方法 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建立知识系统 E.了解新生事物【正确答案】:C 第7 题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元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 A.焦虑症 B.抑郁症 B.强迫症 D.恐怖症 E.性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正确答案】:B 第8 题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 A.学习需要 B.动机归因 B.成就动机 D.学习动机 E.自我效能感【正确答案】:E 第9 题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B.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正确答案】:ABC 第10 题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眼)和ba11 后学习eyeba11 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 B.负迁移 B.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E.正迁移【正确答案】:E 第11 题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A.知 B.情 B.意 D.行 E.态度【正确答案】:ABD 1 第12 题原认知知识包括()。 A.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 B.对任务的认识 C.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D.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E.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正确答案】:ABCDE 1 第13 题创造性地培养,常用方法有()。 A.提供具有创造性地榜样 B.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E.推测与假设训练【正确答案】:BCDE 1 第14 题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顺序是()。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B.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正确答案】:E 1 第15 题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 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B.操作熟练 D.原型定向 E.原型内化【正确答案】:B 1 第16 题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