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阀门定位器中压电阀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压电阀结构原理及其在智能阀门定位器中的应用

压电阀结构原理及其在智能阀门定位器中的应用

压电阀结构原理及其在智能阀门定位器中的应用压电阀(Piezoelectric Valve)是一种利用压电效应控制流体流动的阀门。

压电效应是指当施加压力或电场于一些材料时,它们会产生电荷分离,从而产生电压或机械变形。

压电阀的结构原理是基于压电效应实现的,其主要由压电材料、阀体和控制电路组成。

压电阀的结构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即压电材料和阀体。

压电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它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或反之。

常见的压电材料有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

阀体是用于控制液体或气体流动的部分,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切割或阻挡流体流动的功能。

压电阀的工作原理是,当施加电压或机械压力于压电材料上时,它会产生电荷分离和机械变形。

通过控制电压的大小和频率,可以改变压电材料的机械形变量,从而控制阀体的开关状态。

当电压施加时,压电材料扩张,使阀体打开,流体能够通过;当电压消失时,压电材料收缩,使阀体关闭,阻止流体流动。

在智能阀门定位器中,压电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智能阀门定位器是一种能够自动控制阀门位置的装置,可以准确地控制阀门的开关状态。

压电阀通过其压电效应,能够实现快速、精确的阀门定位和控制。

利用压电阀的高响应速度和精确控制能力,可以实现液体或气体流动的精确调控。

在智能阀门定位器中,压电阀可以通过控制电压的大小和频率来实现阀门的开关。

通过控制电压信号的变化,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阀门开闭,从而实现对液体或气体流量的精确控制。

此外,压电阀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通过远程传输电压信号,可以实现对阀门的远程控制和监测。

总之,压电阀是一种利用压电效应控制流体流动的阀门,其结构原理基于压电材料和阀体的结合。

在智能阀门定位器中,压电阀能够实现快速、精确的阀门控制,使得液体或气体的流动能够精确调控,提高了阀门的自动化程度和控制精度。

压电阀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阀门定位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很详细的介绍)

阀门定位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很详细的介绍)

阀门定位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很详细的介绍)-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阀门定位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阀门定位器是气动调节阀的关键附件之一,其作用是把调节装置输出的电信号变成驱动调节阀动作的气信号。

它具有阀门定位功能,既克服阀杆摩擦力,又可以克服因介质压力变化而引起的不平衡力,从而能够使阀门快速的跟随,并对应于调节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实现调节阀快速定位,提升其调节品质。

随着智能仪表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在传统仪表中,大大提高了仪表的功能与性能。

阀门定位器(图1)阀门定位器的原理:反馈杆反馈阀门的开度位置发生变化,当输入信号产生的电磁力矩与定位器的反馈系统产生的力矩相等,定位器力平衡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定位器处于稳定状态,此时输入信号与阀位成对应比例关系。

当输入信号变化或介质流体作用力等发生变化时,力平衡系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磁电组件的作用力与因阀杆位置变化引起的反馈回路产生的作用力就处于不平衡状态,由于喷嘴和挡板作用,使定位器气源输出压力发生变化,执行机构气室压力的变化推动执行机构运动,使阀杆定位到新位置,重新与输入信号相对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在使用中改变定位器的反馈杆的结构(如凸轮曲线),可以改变调节阀的正、反作用,流量特性等,实现对调节阀性能的提升。

智能阀门定位器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虚线内为定位器部分,右侧为气动执行机构。

控制和驱动电路,以及位置反馈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电路,均位于定位器内的电路板中。

控制电路主要完成控制信号和位置反馈信号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同时形成稳定输出电压。

驱动电路用于PWM电流滤波后的功率放大。

喷嘴挡板、喷嘴以及相应组件构成了I/P 转换器,实现电气转换。

调节喷嘴挡板和喷嘴的间距,通过气体放大器,完成对输出气体的调节。

反馈杆和位置反馈传感器,完成气动执行机构位移的检测,并组成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

智能阀门定位器结构图(图2)。

阀门定位器工作原理

阀门定位器工作原理

阀门定位器工作原理阀门定位器是一种用于控制阀门位置的装置,它可以精确地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以实现流体管道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在工业生产中,阀门定位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同时也可以保证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

那么,阀门定位器是如何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阀门定位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阀门定位器是通过控制阀门执行器的运动来实现阀门的开启和关闭。

当需要控制阀门时,阀门定位器会接收到来自控制系统的信号,根据信号的指令来调节阀门执行器的运动。

阀门执行器会根据阀门定位器的指令,通过压缩空气、液压或电动力来推动阀门的运动,从而实现阀门的精确控制。

其次,阀门定位器通常会配备传感器来监测阀门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传感器可以实时地监测阀门的开启程度、关闭速度以及阀门执行器的运动情况,确保阀门的运行状态符合设定要求。

一旦发现阀门位置偏差或异常,阀门定位器会立即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管道系统发生意外事故。

此外,阀门定位器还可以根据管道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智能化的控制。

它可以根据流体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来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启程度,以实现管道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节能减排。

同时,阀门定位器还可以与控制系统进行联动,实现自动化的管道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行安全性。

总的来说,阀门定位器通过精确控制阀门执行器的运动,配备传感器监测阀门状态,以及智能化的管道控制,实现了对阀门位置的精准控制和管道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它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生产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阀门定位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阀门定位器的工作原理

阀门定位器的工作原理

阀门定位器的工作原理
阀门定位器是一种用于定位阀门位置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阀门位置传感器的使用。

阀门定位器通常包含一个可自动调节的执行机构,该执行机构通过检测阀门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来调节阀门位置。

阀门位置传感器可以是多种类型,包括机械式、电子式或压力差式传感器。

在工作过程中,阀门定位器会持续监测阀门位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将信号与设定的目标阀门位置进行比较。

如果阀门位置与目标位置不匹配,阀门定位器将启动执行机构,使其移动阀门以达到目标位置。

阀门定位器通常还具有一些额外的功能,例如提供报警信号或故障诊断功能,以便操作员能够监测和维护阀门的工作状态。

总的来说,阀门定位器通过使用阀门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实现了对阀门位置的自动调节,从而确保阀门能够准确地达到所需的位置。

智能阀门定位器原理

智能阀门定位器原理

智能阀门定位器原理智能阀门定位器是一种利用先进技术实现阀门定位功能的装置,它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原理主要基于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的协同作用,通过精确的信号采集和处理,实现对阀门位置的准确定位和控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智能阀门定位器的原理。

首先,智能阀门定位器的原理基于传感器的作用。

传感器是智能阀门定位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实时感知阀门的位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传感器通常采用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等,通过不同的原理来实现对阀门位置的监测。

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智能阀门定位器的性能至关重要,只有准确感知到阀门位置的变化,才能实现精准的定位控制。

其次,控制器是智能阀门定位器的核心部件之一。

控制器接收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并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和逻辑判断,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来实现对阀门位置的精准控制。

控制器通常采用先进的微处理器或者PLC控制系统,具有高速运算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控制器的智能化算法,可以实现对阀门位置的精确定位和实时调节,从而保证工业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

最后,执行器是智能阀门定位器的另一核心部件。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实现对阀门位置的精准控制。

执行器通常采用电动执行器或者气动执行器,通过电机或者气动装置来驱动阀门的开关动作。

执行器具有快速响应和高精度的特点,可以实现对阀门位置的精准控制,从而满足工业生产系统对阀门位置精度的要求。

综上所述,智能阀门定位器的原理主要基于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的协同作用,通过精确的信号采集和处理,实现对阀门位置的准确定位和控制。

传感器实时感知阀门位置信息,控制器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和逻辑判断,执行器实现对阀门位置的精准控制。

这种原理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保证工业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压电阀原理

压电阀原理

压电阀原理压电阀是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传感器/执行器,其工作原理基于压电材料的压电性质。

压电材料在受到外界的力和压力作用时,会产生电荷分离和极化的现象,因此其电极上会产生电势差,从而产生电场效应。

采用特定的电路和控制技术,可以将此电势差转换成压力信号或者用于控制其他设备的电信号,从而实现压电阀的工作。

压电材料是压电阀的核心部件,其常见的材料有陶瓷和聚合物两种。

陶瓷压电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钛酸锶,它的压电系数较大,从而能够产生足够大的电势差。

聚合物压电材料则常见的有聚乙烯二硫醚和聚偏氟乙烯等,其优点是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韧性,适合制作为柔性压电阀。

压电阀由两个压电材料组成,中间夹有一层金属膜,而这三层构成了一个三层压电膜结构。

当外界施加压力时,压电材料会收缩,从而拉伸压电膜中间的金属膜,从而产生电势差。

采用特定的电路和控制技术,可以将此电势差转化为电压或者电流信号,从而实现对流体介质的控制。

压电阀的工作过程是基于开放/关闭的控制原理,其适用于各种低压和低流量的介质。

在压电阀的工作过程中,流体介质会经过压电阀的进口,进入到压电阀中央的流道内部。

当施加电势差时,压电材料会发生压缩或膨胀,进而拉伸中间金属膜,从而关闭介质的通道。

当去掉电势差时,压电材料会恢复到原始状态,中间金属膜恢复平衡,从而使介质重新流通。

这种开放/关闭的控制方式可以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自动化控制,以实现对介质流动的精确控制。

压电阀是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传感器/执行器,其工作原理基于压电材料的压电性质。

通过将压电材料和中间金属膜组成的三层压电膜结构,可以实现控制压力和流速的调节。

适用于各种低压和低流量的介质,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压电阀具有多种优良的性能特点,因此在科学研究、医疗设备、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性能特点如下:1. 高精度控制:压电阀可对低流量和低压的介质进行精确控制,能够实现精密控制,使得介质的流量和压力稳定可控。

压电阀

压电阀

智能阀门定位器中的压电阀门式I/P转换单元标题:智能阀门定位器中的压电阀门式I/P转换单元作者:钟盛辉刘渝新来源:互联网引言阀门定位器是气动调节阀来配套产品,长期以来历产的阀门定位器是使用模拟信号和力平衡原理方法实现的。

近年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外多家推出了智能阀门定位器,因为其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抗振性好、调试方便、流量特性可在线修改、可远程通迅等优越性能,深受用户的青睐。

我公司经过多年攻关,研制出HVP型智能阀门定位器,该产品由CPU模板、阀门电流反馈模板、HART通迅模板、报警模板、显示模板、精密位置传感器和I/P转换单元组成。

I/P转换单元是阀门定位器重要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可控性、抗振动性、耗电量、耗气量指标都将直接影响整机性能,设计出优良的I/P转换单元是实现阀门定位器智能化的很重要步骤之一。

1 I/P转换单元的类型I/P转换单元主要作用是电信号变成气动信号,通过放大喷嘴的背压和流量控制,使其具有足够的功率去操作气动调节阀。

I/P转换单元的种类可按空气消耗量分为:耗气式和不耗气式两种结构。

其中由于不耗气式I/P 转换单元的耗气时小,气源压力易于稳定,压力放大倍数小,改善振荡现象,因此,不耗气式的I/P转换单元常常用于阀门定位器设计中。

I/P转换单元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线圈喷嘴挡板式、线圈滑阀式和压电阀式三种结构。

由于线圈喷嘴挡板式I/P转换单元扫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因此,传统阀门定位器中的I/P转换单元绝大爽数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线圈滑阀式主要在电磁阀中采用,压电阀式的I/P转换单元,最早出现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西门子公司推出的SIPARTPS智能阀门定位器中,因其具有高抗振动性、高可靠性、低功耗、、低耗气量和能够接受较高频率的控制信号等特点,非常适合智能阀门定位器对I/P转换单元的性能要求。

2 压电阀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1)工作原理压电阀实际是利用功能陶瓷片奄压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原理制成的一种两位式(或比例式)控制阀。

几种阀门定位器工作原理的介绍

几种阀门定位器工作原理的介绍

几种阀门定位器工作原理介绍:气动阀门定位器(一)气动阀门定位器是按力平衡原理设计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方框见上图所示,它是按力平衡原理设计和工作的。

如图所示当通入波纹管的信号压力增加时,使杠杆2绕支点转动,档板靠近喷嘴,喷嘴背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送入薄膜执行机构气室,使阀杆向下移动,并带动反馈杆(摆杆)绕支点转动,连接在同一轴上的反馈凸轮(偏心凸轮)也跟着作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滚轮使杠杆1绕支点转动,并将反馈弹簧拉伸、弹簧对杠杆2的拉力与信号压力作用在波纹管上的力达到力矩平衡时仪表达到平衡状态。

此时,一定的信号压力就与一定的阀门位置相对应。

以上作用方式为正作用,若要改变作用方式,只要将凸轮翻转,A向变成B向等,即可。

所谓正作用定位器,就是信号压力增加,输出压力亦增加;所谓反作用定位器,就是信号压力增加,输出压力则减少。

一台正作用执行机构只要装上反作用定位器,就能实现反作用执行机构的动作;相反,一台反作用执行机构只要装上反作用定位器,就能实现正作用执行机构的动作。

气动阀门定位器(二)气动阀门定位器是一种将电气信号转换成压力信号的转换装置,以压缩空气或氮气为工作气源来控制工业炉调节阀的开度大小。

普遍用于工业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对气动阀门执行机构的连续控制。

气动阀门定位器是按力平衡原理工作的,实现由输入的4~20mA电流信号控制气动阀门由0~100%的开启度。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

当需要增加阀门开启度,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出电流信号就会上升,力矩马达①产生电磁场,挡板②受电磁场力远离喷嘴③。

喷嘴③和挡板②间距变大,排出放大器④内部的线轴⑤上方气压。

受其影响线轴⑤向右边移动,推动挡住底座⑦的阀芯⑨,气压通过底座⑦输入到执行机构⑩。

随着执行机构气室⑩内部压力增加,执行机构推杆⑥下降,通过反馈杆⑩把执行机构推杆@的位移变化传达到滑板⑩。

这个位移变化又传达到量程④反馈杆,拉动量程弹簧16。

当量程弹簧16和力矩马达①的力保持平衡时,挡板②回到原位,减小与喷嘴③间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阀门定位器中压电
阀工作原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0引言
阀门定位器是气动调节阀的配套产品,长期以来国产的阀门定位器是使用模拟信号和力平衡原理方法实现的。

近年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外多家公司推出了智能阀门定位器,因为其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抗振性好、调试方便、流量特性可在线修改、可远程通讯等优越性能,深受用户的青睐。

我公司经过多年攻关,研制出HVP型智能阀门定位器,该产品由CPU模板、阀门电流反馈模板、HART通讯模板、报警模板、显示模板、精密位置传感器和I/P
转换单元组成。

I/P转换单元是阀门定位器重要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可控性、抗振动性、耗电量、耗气量指标都将直接影响整机性能,设计出优良的I/P转换单元是实
现阀门定位器智能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1I/P转换单元的类型
I/P转换单元主要作用是把电信号变换成气动信号,通过放大喷嘴的背压和流量控制,使其具有足够的功率去操作气动调节阀。

I/P转换单元的种类可按空气消耗量分为:耗气式和不耗气式两种结构。

其中由于不耗气式I/P转换
单元的耗气量小,气源压力易于稳定,压力放大倍数小,改善振荡现象,因此,不耗气式的I/P转换单元常常用于阀门定位器设计中。

I/P转换单元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线圈喷嘴挡板式、线圈滑阀式和压电阀式三种结构。

由于线圈喷嘴挡板式I/P转换单元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因此,传统阀门定位器中的I/P转换单元绝大多数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线圈滑阀式主要在电磁阀中采用,压电阀式的I/P转换单元,最早出现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西门子公司推出的SIPARTPS智能阀门定位器中,因其具有高抗振动性、高可靠性、低功耗、低耗气量和能够接受较高频率的控制信号等特点,非常适合智能阀门定位器对I/P转换单元的性能要求。

2压电阀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
(1)工作原理
压电阀实际是利用功能陶瓷片在电压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原理制成的一种两位式(或比例式)控制阀。

控制压电阀动作只需提供足够的电压,电功耗几乎为零。

其动作原理:压电阀的初始状态(不通电,如图1所示),功能陶瓷片作用在喷嘴口1上,这时,口2与喷嘴口3与先导腔连通,形成为一个整体。

当压电阀接通电源时(如图2所示),功能陶瓷片变形向上翘,把喷嘴口
3压住,使得口2与喷嘴口1连通。

(2)技术指标
1)操作电压:24VDC
2)额定工作压力:120KPa
3)额定空气流量:1.5L/min
4)泄漏:0.10L/min
5)电容:<100nF
6)能量消耗:0W
7)工作温度:-30~+80℃
8)交换时间:<2ms
9)介质:空气
10)重量:6g
3结构原理
压电阀在I/P转换单元中起先导阀的作用,每个I/P转换单元同时应用两个压电阀,压电阀Ⅰ控制I/P转换单元的输出(也称进气阀),压电阀Ⅱ控制I/P转换单元排气(也称排气阀),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对于压电阀由于导压(即先导腔室中的气压力)太小,不具有产生气流的能力,所以必须增压。

增压是在伺服部分完成,它的作用犹如气动继电器。

伺服部分在先导腔室一侧有一个面积较大膜片,在输出及排气腔室一侧有一个面积较小的面。

当导压达到120kPa时,施加在先导腔室一侧膜片上的力,大于作用在输出及排气腔室另一侧面上的力,这将迫使移动阀芯与排气阀芯移动,当两侧面的力达到平衡时,这样作用在输出及排气腔室一侧面上的气压将大于导
压,从而达到增压的目的。

当控制电路接通电源后,压电阀Ⅰ上无电压,压电阀Ⅱ加电压控制,气源P2进入压电阀Ⅱ的先导腔室中,形成120kPa左右的气压力,导压推动排气阀芯向下移动,把排气口关闭。

这时如果控制电路发出输出气压力的脉冲,压电阀Ⅱ则保持上电状态,压电阀Ⅰ加控制电压,功能陶瓷片向上弯曲,陶瓷片堵住压电阀喷嘴口3,气源P2通过喷嘴口1进入压电阀Ⅰ导压腔室,形成120kPa 左右的气压力,推动移动阀芯向下移动,气源P1通过进气口进入到气动调节阀的膜室中,驱动气动调节阀进行位置调节,当到达设定位置时,压电阀Ⅰ的电压变为零,其导压腔室气压变为0KPa,复位弹簧推动移动阀芯关闭输出口,气动调节阀膜室中的气压力就会保持在相对恒定压力下。

当要减小气动调节阀膜室中的气压力时,压电阀Ⅰ控制电压为零,压电阀Ⅱ控制电压也为零,其导压腔室的气压也变为0kPa,排气阀芯在排气弹簧的作用下,打开排气口排气,达到膜室减压的目的。

这样不断地对压电阀Ⅰ、Ⅱ的控制,I/P转换单元不断地输出气压力和排气,从而驱动气动调节阀对流过阀体的介质进行流量调节。

4电路控制原理
压电阀可采用on/off位式控制方法,控制电路较简单,采用电子开关就可实现。

基本原理图见图4。

控制开关K1、K2、K3采用单刀双投开关,K1控制进气阀,K2控制排气阀,K3与K1、K2配合可使压电阀两端产生反向电压,使压电阀非通电状态下关闭更可靠。

控制状态有三种:a保持状态,此时可维持气动执行器的当前阀位;b进气状态,改变当前阀位;c排气状态,阀位复位。

5调压装置
由于标准电阀的额定压力为120kPa,而使阀门定位器正常工作的气源压力一般在140~500kPa之间,因此,进入压电阀的操作压力必须通过减压达到其额定压力,才能正常工作。

目前,空气过滤减压器的减压结构体积大、重量也不轻,若把此结构用来调节压电阀的工作压力,势必使I/P转换单元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不利于实际应用。

在压电阀式I/P转换单元中采用了如图5所示的调压结构,其主要特点:体积小(只有常规减压器的十分之一),调节范围广
(0~800kPa),输出稳定等。

压缩空气Ps经入口通过钢球与阀座盘之间的间隙流入膜片下方与给定弹簧片的力相平衡,使出口压力P保持在所需值而稳定不变。

当顺时针方向旋转调节螺钉,出口压力P增加,反之,出口压力P下降。

在工作中输入压力Ps发生
变化,出口压力P几乎不受影响,这是因为:当Ps增加,作用在膜片下方的压力增加,推动过渡盘向上移动,复位弹簧推动钢球向上移动,使其与阀座盘之间的间隙减小,输出口的压力P将保持不变。

根据减压阀理论,调压特性与膜片有效受压面积A1,和阀通口有效面积A2
有关:
P1:进口压力变化,△P2:出口压力变化
如果进口压力在140~800kPa之间变化,压力变化量:
△P1=800-140=660kPa,
若出口压力变化值为:
△P2=5kPa
则根据上述公式可计算出A1和A2的比值:
如果膜片有效受压面积A1和阀通口有效面积A2比较值大于133,进口压力在140~800kPa之间变化时可使出口压力变化小于5kPa。

6压电阀式I/P转换单元的优点
(1)大大提高了I/P转换单元的抗振动性
传统力平衡式阀门定位器在工作中,挡板与喷嘴间始终保持一段微小的距离,当阀门定位器安装在振动较大的环境,挡板位置就易左右摆动,导致阀门定位器输出不稳定。

从图1、2中可看出,双陶瓷片在压电阀先导腔中,只有两
个固定位置,一种是作用在口1表面上,另一种是作用在口3表面上,这就从原理上消除了因外界振动而引起双陶瓷摆动;另外,也省掉了采用机械力平衡式时的许多零件,其可动零件数就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I/P转换单元的抗振动性。

(2)低功耗、低耗气量,使定位器运行成本降低
智能定位器采用两线制工作方式,控制室送给阀门定位器的4~20mA阀位信号能量有限,它既要满足电路中各种元器件正常工作,又要能够驱动I/P转换单元,所以设计中各个部件电功耗都必须严格控制。

压电阀是功能陶瓷片制成,供给一定的电压就能工作,几乎不消耗电流。

选用压电阀作为I/P转换单元控制元件,降低了整机的功耗。

当调节阀处于相对稳定的调控位置时,进气阀的进气口是关闭的,排气阀的排气口也是关闭,使得气动调节阀膜室的气体容量在一段时间内是静态的,没有空气消耗。

传统阀门定位器在气动调节阀达到某一稳定值时,进气口始终有空气供给,排气口始终有空气排出,只是供气量与排气量相等而已。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哪种阀门定位器的运行成本低。

(3)结构精巧
采用了压电控制技术的I/P转换单元,体积大大缩小,I/P转换外形尺寸只有30mm×45mm×
63mm大小。

(4)使整机可靠性更高
由于功能陶瓷片在使用中几乎不磨损,且动作寿命高达数十亿次,在产品使用中不会因为压电阀的损坏,导致产品出现故障。

在使用了压电阀的智能阀
门定位器中,最小节流孔径都在0.6mm以上,且压缩空气在通过节流孔之前,先经过微型过渡器过渡,从结构上就决定了整机产品不会堵塞(传统产品的气阻节流孔径只有0.3mm,该孔经常被杂质堵塞)。

总之,在智能阀门定位器中应用压电控制技术,克服了传统阀门定位器无法克服的问题,也使阀门定位器产品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成套控制系统中的气动调节阀提供了一项新的控制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