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文一词多义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文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古文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古文一词多义
古文中常出现一词多义的情况,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心:心可以表示人的内心感受、思想意识,也可以表示事物内部的核心或主要部分。

2. 美:美可以表示外貌、容貌的好看,也可以表示感觉上的愉悦、舒适。

3. 明:明可以表示光亮、清晰,也可以表示明白、清楚。

4. 道:道可以表示道路、街道,也可以表示法则、规律、哲学思想。

5. 德:德可以表示品质、品行、道德标准,也可以表示功德、善果。

6. 公:公可以表示公正、公道,也可以表示国家、政府。

7. 行:行可以表示走路、行进,也可以表示事业、行业、行为。

8. 安:安可以表示平静、安定,也可以表示安置、安排。

9. 贵:贵可以表示昂贵、高贵,也可以表示珍视、重视。

10. 乐:乐可以表示欢乐、快乐,也可以表示音乐。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文一词多义寻1.寻向所志:寻找2.寻病终:随即/不久舍1.便舍船:舍弃2.屋舍俨然:房屋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2.乃不知有汉:竟然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2.遂迷,不复得路:终于3.遂成枯落:终于,最终清1.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凄清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2.不可久居:可以3.珠可历历数也:可以环1.如鸣佩环:表玉饰2.竹树环合:环绕以1.全石以为底:而2.以其境过清:因为3.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4.策之不以其道:按照5.不以千里称也:凭借为1.全石以为底:表玉饰2.为坻:成为3.为宫室、器皿做:这里指雕刻4.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5.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6.茅屋为秋分:被7.天下为公:是乐1.心乐之:以……为乐2.似与游者相乐:取乐/欢乐3.钟鼓乐至:使……乐而1.乃记之而去:表顺承2.谭西南而望:表修饰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转折5.启窗而观:表承接奇1.明有奇巧人:奇妙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余数云1.此中人语云:说2.盖大苏泛赤壁云:句末语气词绝1.佛印绝类弥勒:极2.哀转久绝:消失之:1.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标志12.鹏之背:的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无义4.久之,目似瞑:无义5.菊之爱:取消句子独立性6.子之不知鱼之乐:取消句子独立性固1.固不知子矣:固然2.子固非鱼也:本来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4.汝心之固:固执能1.虽有千里之能:才能2.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食1.一食或尽粟一石:餐2.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养尽1.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2.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其1.其真无马耶:表加强诘问语气2.策之不以其道:它的3.其正色邪:表选择4.其此之谓乎:表推测5其真不知马也:表强调语气与1.相与步于中庭:一起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3.选贤举能:同“举,推举”志:1.寻向所志:标记2.处处志之:做记号3.志怪也:记载见1.下见小潭:看见2.明灭可见:看见3.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端1.其人视端容寂:正2.右手执卷端:首语1.此中人语云:告诉2.如有所语:说话3.夜久语声绝:说话者1.齐谐者:语气词2.似与游者相乐:……的人3.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息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风2.君子以自强不息:停息曾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竟然2.增不弱孀妻弱子:竟然3.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是1.是鸟也:这2.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3.是马也:这属1.神情与苏黄不属:相似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3.属引凄异:连续2。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3、古今异义(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

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

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

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

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

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

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一词多义1.而蹴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

中学古诗文之一词多义总结(之五)

中学古诗文之一词多义总结(之五)

中学古诗文之一词多义总结(之五)按以下文章顺序:《隆中对》、《出师表》、《答司马谏议书》、《登泰山记》1、好(1)好.为《梁父吟》(出自《隆中对》释义:喜欢,爱好,动词。

读hào。

(2)外结好.孙权(出自《隆中对》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出自《隆中对》释义:友好,形容词。

读hǎo。

2、为(1)好为.《梁父吟》(出自《隆中对》释义:做,在此是“唱”的意思,动词。

读wéi。

(2)谓为.信然(出自《隆中对》释义:是,动词。

读wéi。

(3)以弱为.强(出自《隆中对》释义:成为,变成,动词。

读wéi。

(4)贤能为.之用(出自《隆中对》释义:被,介词。

读wèi。

(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出自《隆中对》释义:作为,结为,动词。

读wéi。

3、比(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出自《隆中对》释义:比拟,和……一样,动词。

(2)曹操比.于袁绍(出自《隆中对》释义:比较,动词。

4、善(1)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出自《隆中对》释义:友好,形容词。

(2)先主曰:“善.!”(出自《隆中对》释义:好,应答语,表示同意。

5、信(1)谓为信.然(出自《隆中对》释义:确实,副词。

读xìn。

(2)欲信.大义于天下(出自《隆中对》释义:通“伸”,伸张,动词。

读s hēn。

(3)信.义著于四海(出自《隆中对》释义:讲信用,动词。

读xìn。

6、然(1)谓为信然.(出自《隆中对》释义:这样,指示代词。

(2)然.志犹未已(出自《隆中对》然.操遂能克绍(出自《隆中对》释义:然而,可是,转折连词。

7、遂(1)由是先主遂.诣亮(出自《隆中对》遂.用猖獗(出自《隆中对》释义:于是,就,副词。

(2)然操遂.能克绍(出自《隆中对》释义:终于,竟,副词。

8、因(1)因.屏人曰(出自《隆中对》释义:于是,就此,副词。

(2)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出自《隆中对》释义:凭借,依靠,介词。

部编版上下册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部编版上下册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竟然
9.可
不可不学(《孙权劝学》)
可以
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值得(引申义/语境)
10.去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离开
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距离(引申义/语境)
意与日去(《诫子书》)
消失(引申义/语境)
11.引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牵,拉
引喻失义(《出师表》)
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合道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完成
部编版七年级上下册古文一词多义梳理
一词多义,指古文中的字词含义由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组成。
(一)注音
文言实词
读音
释义
例句
1.舍
shě
舍弃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停留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shè
房屋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文言实词
具体语境
释义
1.顾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狼》)
看,视
2.治
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修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孙权劝学》)
研究
3.方
方欲行(《狼》)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代称面积的用语
4.就
蒙乃使就学(《孙权劝学》)
表动作趋向性,此处可以译为“开始从事”
7.数
shǔ
数数,点算
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佛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shù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食”字,①吃。

《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吃的东西,食物。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③专指饭。

《隆中对》:“百姓孰敢不箪食(sì)壶浆以迎将军乎?”④读sì,喂。

《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⑤通“蚀”,亏损。

《易·丰》“月盈则食。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个意义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增强阅读能力。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

这样,我们应该从理解一个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引申义和假借义。

?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1.了解词义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为跑等。

另一种理解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

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

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兵士”,“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

在现代汉语中所谈的基本义是指后者。

例:(1)战则请从[跟随](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攻伐](3)范增数目项王[眼睛](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换取]?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

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

如说:“这条河很深”、“这个院子很深”、“深山”、“深耕”。

这几个“深”用的都是“深”的基本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①深奥,深刻,深入。

如:“道理很深。

”②深厚,深刻。

如:“友谊很深。

”③时间久。

如:“夜深人静。

”④浓,重。

如:“颜色太深。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例:指出下列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初中文言文一字多义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字多义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字多义汇总1. 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养(衣食所安)2. 卑:★低下(非天质之卑)★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影响(被于来世)★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诚心(帝感其诚)★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惩罚13. 驰:★骑(愿驰千里足)★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发、起(方其出海门)★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产生(计将安出)15. 辞:★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承当,承受。

七上语文 古文 一字多义

七上语文 古文 一字多义

(一)一字多义
4.以 (1)①徐喷以烟;②帝以手亲握其臂; 用 (2)①以丛草为林;②日以十本为率; 把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用来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凭借 (5)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因为 旧的 (2)宁读如故: 原样 9.故 (1)温故而知新; (3)故时有物外之趣;②故敢献之; 所以 (4)子攫人之今,何故? 原因 10.或 (1)或答人简札 ②则或千或百 有时候 (2)或曰:“啖菱须去壳。” ②或凭或立 有的人 19.然(1)尘气茫茫然……的样子 (2)虎以为然 对的,正确的 (3)然数年恒不一见。 然而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取之,信然 这样
(一)一字多义
1.之: (1)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的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2)①项为之强 代长时间看蚊子 ②驱之别院 代蛤蟆 (3)①心之所向;②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主谓间不译 音节助词,不译 (4)久之,方知地震。 (5)吾欲之南海 到~~去 2.其: (1) ①蹲其身,使与台齐;自己的 ②帝以手亲握其臂; 他的 (2)①其人自护其短;②其家甚智其子; 这,那 (3)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概 (4)其母知其諠。 他 5.于:(1)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在 ②遂绣御手于肩上; (2)平生于书; 对于 (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向 (4) 有京朝官仕于外者 到
可以凭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可以用来
温故而知新 领悟 诲女知之乎 知道,明白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见贤思齐焉 语气助词,无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于之,在其中
四.重点句子(29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看见细小的事物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 时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蚊帐中,慢慢地用烟喷 (蚊子),让它们对着烟边飞边叫。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都被(它)吞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一词多义总汇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

(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19.道: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发现,出现(便得一山《桃花源记》)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开头一边,画卷的一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3、憎恨(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比,更加,更进一步(举杯销愁愁更愁;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古代夜间计时单位(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论语》/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故人不独亲其亲、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 5、旧知识(温故而知新《论语》)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45.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47.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49. 号:háo 1、大叫,呼啸。

(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

(号令召三老……)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51.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伤仲永》)52.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53.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三峡》)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54.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55.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57.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9、相距(其间千二百里《三峡》)58.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59.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60.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靠(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62.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63.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 3、即使64. 居:1、过了(居十日) 2、停留(不可久居)65.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桃花源记》) 2、具有(各具情态)67. 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辩日》)2、分别(意难决舍) 3、断然(故决然舍去)68. 绝: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 5、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69.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70.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核舟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72.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73. 类: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74.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资(利尽南海)75. 隶:1、属于(世隶耕) 2、跟着(隶而从者)76. 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实)77. 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78. 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锦鳞游泳)79. 令:1、命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