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PDCA
提高患者手腕带使用及核对的依从性ppt课件

C-明确现行状况和需求
1、加强护士准确识别患者身份的重要性,严格 执行查对制度。 2、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 院号等信息。 3、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 无破损。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4、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 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应用方法---FOCUS-PDCA
P计划 D执行 C检查 A行动
F-发现问题针对手腕带使用及核对中存在的问 题,分析原因:
对病人腕带重视性不够及重要性认识不足。 病人多,治疗性工作多,影响了佩戴时间。 腕带上个别字有写错,个别手写资料潦草、使用不 规范字,重复书写导致工作量加重。
提高患者手腕带使用及核对的依 从性
背景
患者身份确认是指医务 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 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 实以及确保正确的治疗 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 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 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 提,正确的患者身份识 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
传统的查对制度在防止 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中 起着关键作用,但传统 的确认方式尚不够完善, 医疗护理中因对患者查 对不准确发生给药、输 错血甚至做错手术的事 件仍屡见不鲜
实施改进措施:
护士长督促腕带使用及核对。 加强对使用腕带重要性的认识。 统一采用书写式标识腕带,认真填写个眉栏,要求 字迹工整,信息清楚。 松紧适宜地佩戴在患者腕部,个别躁动、不配合患 者统一佩戴在踝部。佩戴时对患者或家属做好宣教, 博得支持。 在日常各类操作诊疗时,均须核对腕带上的信息, 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诊疗护理。 护理人员每班班观察和记录腕带的字迹清晰、周围 皮肤、手部血运等情况。
提高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的整改措施方案

2015 年急诊病房科持续改进项目核心问题分析项目名称: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word帕累托图分析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不高原因专业word 可编辑专业word 可编辑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的根因分析、问题2015 年第二季度急诊病房指控分析发现,共有25 例次发生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的现象发生。
科室质控组根据此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找基本原因。
二、原因1、手腕带原因:(1)带手腕上,松紧适宜,太松随意取下;(2)材质不合适-材料比较硬,个别病人过敏、时间久,字迹容易模糊。
按扣容易导致压疮;(3)现场管理缺陷。
2、主观原因(1)护士方面1)护士未按流程;2)医务人员对腕带的态度和核对情况认识不足;3)教育不到位,没有及时给病人佩戴。
(2)病人方面1)佩戴腕带后舒适度改变;专业word 可编辑2)病人不了解腕带佩戴的必要性,配合度差,可能随意自行摘除;3)患者手腕部残疾或有水肿,或约束带佩戴腕带不利于观察固定,3、客观原因:1)佩戴时间久腕带自己模糊影响查对;2)防止压疮用胶布粘贴,导致脱落;3)扣子环更换不及时。
原因解析专业word 可编辑护士 责任心不强 安全意 字迹容易模糊三、整改措施1、手腕带原因整改 :( 1) 完善手腕带佩戴制度 , 明确规定入院时即刻佩戴正确佩戴手腕带 ;有效沟通增加压疮风险按扣导致压 疮个别病人对腕 操作指引人物材质可能致影响活动腕带过硬按扣导致压增加用药差影响循环 规定标准事患者自行摘除 影响三查八对病人 舒适度改变加大健康教育 改进 措施重要性认识 不足加强管理 提高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带材料过敏(2)每周进行一次现场监测,查看手腕带松紧度,及时进行调节;专业word 可编辑3)将手腕带信息核对作为护士长现场管理的项目之一,随时抽查,与当班护士的考核绩效挂钩。
2、主观原因(1)护士方面1)主动学习手腕带正确佩戴方法,能在患者入院时及时为患者佩戴手腕带;2)全面评估病人,根据病人的手腕部特殊情况,如有破溃、水肿能选择健侧肢体进行佩戴;3)加强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正确认识到手腕带佩戴对于三查八对的辅助作用;4)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PDCA

进步患者腕带佩带依从性问题聚焦自起,JCI将“精确查对患者身份”列为国际患者安然的重要目的:国度卫生计生委《三级分解病院评审尺度实施细则》也将“确立查对轨制,辨认患者身份”写在患者安然章节之首.由此可见,患者身份辨认是病院包管患者安然的重要手腕.中国病院协会颁布的《年病人安然目的》中明白提出建立应用“腕带”作为辨认标示轨制,腕带是病人住院时代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识此外有用对象.住院病人腕带配戴轨制,它在包管医疗护理安然方面起到了重要感化.我院自起敌手术.晕厥.神志不清.无自立才能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新生儿室.急诊挽救室等科室均应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纵前辨识患者身份的根据.8月,我院实施确认患者身份改造,对所有住院患者均应用腕带.但应用进程中,发明病人依从性不高,对腕带应用熟习缺少甚至抵触,使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份辨认进程中受到阻碍,为患者的医疗安然也埋下了隐患.是以,进步患者腕带佩带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近况与原因查询拜访心内一科10.610.18住院患者80例,未佩带腕带有11例(占13.75%),腕带信息不完全的有3例(占3.75%),腕带松紧度不合适的有6例(占7.5%),腕带信息面朝里的有4例(占5%).查询拜访成果显示,腕带佩带率为86.25%,对未佩带腕带的患者进行进一步伐查:以为佩带腕带没人看的有7例,不知道腕带感化.以为不须要佩带腕带的有6例,因为腕带松紧度不合适而导致佩带不舒畅的有5例,护士忘却佩带有1例.需改换腕带时护士未实时予以佩带的有1例,不想让他人知道本身生病的有1例,皮肤过敏的有1例,以为佩带腕带是凌辱人格的有1例.1.患者:不懂得佩带腕带的重要性;腕带松紧不合适,有勒痕,佩带不舒畅;有过敏现象;戴着不便利,尤其是洗澡的时刻;不想让熟人知道本身患病了;时刻提示本身是患者,让本身很悲伤;戴了和没戴一样,也没大夫护士看;以为是一种人格的凌辱;患者以为本身都能说出本身的名字腕带佩带纯属画蛇添足;输液完毕就不须要佩带;不当心撕扯断.2.医护人员:健康宣教不到位,未向患者及家眷具体说明腕带的重要性;以为已查对床头牌和姓名,没须要查对腕带;过度自负,以为和患者很熟习,没须要查对腕带;重复查对增长工作量,延伸患者等待治疗时光;义务心不强,无查对意识;对腕带的熟习度不敷;工作机械化;忘却为患者佩带腕带.3.其他:手写的腕带笔迹不清,便利于查对患者信息;腕带上的信息栏项目不顺应于临床工作;部分患者不克不及合营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纵前.后的查对;腕带佩带过松,腕带滑脱;患者肢体水肿加重,腕带松紧不合适,需经常改换腕带,护士改换腕带不实时.护人员对腕带的应用率低.腕带松紧度不合适.P科内成立质量改良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及主管护师构成,组员们经由查阅文献.现场访谈患者及医护人员,针对上述问题制订了运动筹划;1、加强医护人员的安然教导,组织科内医护人员进修《患者十大安然目的》.《患者身份辨认轨制》.《腕带应用轨制》及《腕带应用流程》.2、加强患者的安然教导,使患者变自动查对为自动查对.3、进一步规范腕带佩带的松紧度.4、找出能提示医护人员查对腕带的办法.5、找出能呵护患者皮肤.防止吐露隐私的办法.数据起源:心内一科病房心内一科住院患者腕带佩带依从性目的值为100%.D1、佩带腕带前向患者或家眷讲授佩带腕带的重要性及意义,告诉患者身份查对是确保医疗安然的重要内容,而腕带是身份查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运动前.中.后都要查对腕带信息,如在操纵前发明患者腕带丧掉或佩带不规范时应暂停诊疗运动,立刻改正;制订身份查对三部曲:参照物与床头卡查对.参照物与病人或家眷口述查对.参照物与腕带查对,并将其以图片的情势固定在治疗车上,以提示各班人员留意;3、对皮肤过敏的患者可用自粘绷带或手绢.护腕等绕患者腕部一周,再将腕带戴在自粘绷带或手绢.护腕上;4、对不肯将腕带吐露在外的病人可用自粘绷带或手绢.护腕等遮住腕带;5、腕带松紧度应合适,佩带腕带前用腕带测量患者手掌的最小周长并在腕带上做标识表记标帜,为患者佩带腕带的松紧度为在可容纳一指的基本上再放松一格,且固定的扣眼应在标识表记标帜的内侧;6、天天交代班时检讨患者的腕带,对腕带松脱.笔迹不清的应立刻改换;7、腕带信息上年纪一栏必须写“岁”,且在患者姓名和年纪下用横线标注以示能干.C经由过程两周的实施后,11.311.10对心内一科77例住院患者进行查询拜访,未佩带腕带有4例,4例患者均以为没须要佩带腕带,腕带佩带率为94.8%.在质量改良中,医护人员加强了安然意识,可以或许做到精确的查对患者身份.A经由过程对“进步患者腕带佩带依从性”这一问题的质量改良,进步了患者对腕带相干常识的懂得,帮忙患者建立精确的不雅念,加强患者自我呵护的意识,经由过程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腕带佩带情形的监管,进步了医护人员对应用腕带的熟习,严厉规范护士操纵行动,确保佩带舒适,让患者从心中接收它,从自动的“让我佩带”变成自动的“我要佩带”,使腕带真正成为患者的又一道安然樊篱,下降护理安然风险,包管患者安然,同时,也进步了患者对医疗.护理运动的信赖感和办事的满足度.今后针对“部分患者仍对腕带应用的意义不懂得”这一问题进入下一质量改良轮回.。
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患者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

目的。(4)手腕带质 量不 过关 ,容 易脱落 。(5)患者 行为 乱 , 不与配合 。 2.3.2 原 因分 析 2.3.2.1 管理方 面问题 。(1)未 制定相关 制度 及流程 ,未 对 护 士进行手腕带 使用方法的培训 。(2)患者 身份确认 制度 未
作者单位 :332000 九江市 江西省九江市第五人 民医院精神六科 陈娜 :女 ,本科 ,主管护师
依从 性 ,我 院对全 院住 院患者 采用 PDCA的方法 提高腕 带佩 腕带 调查 表 ,小组成员客 观 、真实的将患者腕带佩戴率情况 填
戴率 ,取得 了满意 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
于该 表。
1 一 般 资 料
2.2.2 时间安排 Qc小组 成员每周检查 1次 ,连续 3个月 。
选择 2015年 9—12月住院的精神病患者 560例作 为观察 科室质控人员随时检查 ,每周 至少 1次 。
症状发作期的 ,也有缓解期 的。两组患者 的性别 、年龄 、病情等 作用。
方 面 比较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P>0.05),具 有 可 比性 。
2.3 检查 阶段 (c)
2 方 法 对照组采 用常 规 管理 模 式 ;观察 组 则 在 此基 础 上 给 予
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 ,具体如下 : 2.1 计 划 阶段 (P)
的准确辨认是保证 医疗护理安全 的前 提。建立 完善 、规范 、安 长全面负责人员分 配及 调查过 程 ,由护理 部干事 负责统 计数
全的查对 系统是护理工作 的重 中之重 ,我院是精神专科 医院 , 据 ,实行专 人负责 ,落实 到位 。 由于精神患者受精 神症状 的影响 ,大部分患者行 为紊乱 ,缺乏 2.1.3 制定 目标 经过 3个 月的检查 ,要求全 院护 理人员及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的效果评价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的效果评价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中的作用。
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提高肿瘤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为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立、分析原因、制定对策、评价效果、研讨改进。
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使肿瘤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由改善前的54%降低为改善后的94%。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中的效果显著。
标签:品管圈;手腕带;依从性条码型手腕带是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的有效标识,被誉为住院患者的“身份证”。
在进行医疗和护理操作时,通过PDA扫描手腕带来确认患者身份,可有效防止因错误识别患者而引起的医疗事故。
但往往因患者依从性差,执行不佳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013年10月~2014年3月,我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肿瘤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开展品管圈前后肿瘤患者手腕带的佩戴率的查检资料与对比数据统计,选择病例为:鼻咽癌、口腔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
年龄45~75岁,例数100例,活动前男70例,女30例,活动后男72例,女28例。
1.2方法1.2.1品管圈组成及活动安排设立圈员10名,圈长一名,护士长任辅导员,每月召开圈会2次,1~1.5h/次。
第1个月为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与目标设定;第2个月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第3~4个月对策实施;第5个月确定效果;第6个月研讨与改进,资料整理。
1.2.2选题以评价法,从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三方面进行主题评价,所有圈员参与选题过程,票选分数,优5分,一般3分,差1分,分数排名第一位即:““提高肿瘤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为本次活动主题。
1.2.3分析现状与目标设定收集2013年10月之前98例肿瘤患者手腕带佩戴情况,发现有100例患者中愿意长时间佩戴的54例(54%),时戴时取的41例(41%),不愿意佩戴的5例(5%)。
PDCA循环在提高标志腕带佩戴执行率中的效果评价

PDCA循环在提高标志腕带佩戴执行率中的效果评价张闻熙【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19)016【总页数】2页(P160-161)【关键词】PDCA管理模式;持续改进;腕带佩戴;核对腕带【作者】张闻熙【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江苏常州,2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是保障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
腕带技术的应用,极大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的识别,可有效防止错误识别,确保患者安全。
但本科在推行腕带识别制度的过程中发现患者依从性差、护士执行力差,因此2014年9月开始应用PDCA循环[1-3]的科学管理方式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评价,在提高腕带佩戴执行率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9月住院的患者,纳入标准为神志清楚、有独立思考能力,符合标准的共103例,年龄25~71岁,获得有效资料95份。
另选择本科室同期在班的护士24名,均为女性,年龄22~44岁,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2名、护士17名。
采用PDCA循环,成立质量改进小组。
计划(P):改进小组确定主题活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患者及医护人员进行调查。
患者调查问卷,根据本科患者反映较多的原因并参考赵菁[4]的标志腕带佩戴执行欠佳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中的患者不愿意佩戴腕带的主要原因,确定8个项目进行调查,每人可选择1个自己认为的主要原因,均由患者独立完成,共发放调查问卷95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护士的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为在执行治疗护理活动中未执行核对腕带的原因,确定5个项目进行调查,也可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主要的2个原因,共发放调查问卷24份,回收有效问卷24份。
1.3.1 95例患者佩戴率差的主要原因:不了解佩戴腕带的作用46例(占48.4%); 佩戴不舒服18例(占18.9%);有过敏现象4例(占4.2%); 戴着不方便,尤其是洗澡的时候8例(占8.4%); 不想让熟人知道自己患病了5例(占5.3%); 时刻提醒自己是患者,让自己很伤心2例(占2.1%); 腕带质量不好,自己松脱了7例(占7.4%); 戴了和没戴一样,也没医生护士看4例(占4.2%); 觉得是一种人格的侮辱1例(1.1%)。
(完整word版)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PDCA

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问题聚焦自2003年起,JCI将“准确核对患者身份”列为国际患者安全的首要目标:国家卫生计生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也将“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写在患者安全章节之首。
由此可见,患者身份识别是医院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2007 年病人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腕带是病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识别的有效工具。
住院病人腕带配戴制度,它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院自2010年起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新生儿室、急诊抢救室等科室均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身份的依据。
2015年8月,我院实行确认患者身份改革,对所有住院患者均使用腕带。
但使用过程中,发现病人依从性不高,对腕带使用认识不足甚至抵触,使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受到阻碍,为患者的医疗安全也埋下了隐患。
因此,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
现状与原因调查心内一科2015年10.6-10.18住院患者80例,未佩戴腕带有11例(占13.75%),腕带信息不完整的有3例(占3.75%),腕带松紧度不适宜的有6例(占7.5%),腕带信息面朝里的有4例(占5%)。
调查结果显示,腕带佩戴率为86.25%,对未佩戴腕带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调查:认为佩戴腕带没人看的有7例,不知道腕带作用、认为不需要佩戴腕带的有6例,因为腕带松紧度不适宜而导致佩戴不舒服的有5例,护士忘记佩戴有1例、需更换腕带时护士未及时予以佩戴的有1例,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生病的有1例,皮肤过敏的有1例,认为佩戴腕带是侮辱人格的有1例。
1、患者:不了解佩戴腕带的重要性;腕带松紧不适宜,有勒痕,佩戴不舒服;有过敏现象;戴着不方便,尤其是洗澡的时候;不想让熟人知道自己患病了;时刻提醒自己是患者,让自己很伤心;戴了和没戴一样,也没医生护士看;觉得是一种人格的侮辱;患者认为自己都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腕带佩戴纯属多此一举;输液完毕就不需要佩戴;不小心撕扯断。
腕带使用率PDCA

检查项目中。
告知患者家属佩戴腕带
的目的(便于操作时核 对信息,减少错误的发 生率)及注意事项(腕 带不要随意摘除与借与 他用,转科或腕带模腕带糊使用率PDCA 更换)
核对无误后给 患者佩戴腕带 (合适的部位 左腕部—脚踝 部—其他部位)
加强护理风险的学习
每两周进行护理风险的学习,提高护理人 员对护理行为的法律认识,尤其是对《护 士管理办法》及与护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法 律条款,增强护士的自律和工作责任心, 做到慎独与严谨自律,从思想上端正对身 份识别制度的态度,完善落实情况
PDCA提高患者腕带使用正常率
内科十八区
腕带使用率PDCA
提高腕带的使用率目的
1. 正确使用腕带,能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 2.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 赢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 4. 增加护理工作的便捷
腕带使用率PDCA
腕带使用差错率查检表
腕带使用率PDCA
衡量指标
腕带 使用 正确 率
腕带使用率PDCA
建立腕带查对流程
患者入住科室
责任护士或值班 护士,根据患者 病例信息,正确 填写腕带,填写 准确、清晰、无 漏项
双人核对 患者信息
到床前与患者核
对(采用反问式
核对方法),昏
迷患者与家属核
流
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程
患者出院,
图
由护士摘除腕 带,腕带不允
许患者带走
再与患者家属核对
腕带用识别腕带的
工作纳入护理质控
腕带使用率PDCA
腕带使用率PDCA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腕带使用率PDCA
腕带使用规范
4、责任护士应严格交接班,进行交接并记录腕带的 信息是否清晰,一旦发现腕带损坏丢失及腕带上信 息无法辨认时,应立即更换,更换时需经过两人核 对无误后方可为患者佩戴。 5、腕带不得重复使用,腕带标识是病人专用信息, 不得借予他人使用。 6、病人出院后由责任护士拆除腕带(腕带不允许患 者出院带出)。 7、将科室使用识别腕带的工作纳入护理质控检查项 目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
问题聚焦
自2003年起,JCI将“准确核对患者身份”列为国际患者安全的首要目标:国家卫生计生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也将“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写在患者安全章节之首。
由此可见,患者身份识别是医院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2007 年病人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腕带是病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识别的有效工具。
住院病人腕带配戴制度,它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院自2010年起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新生儿室、急诊抢救室等科室均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身份的依据。
2015年8月,我院实行确认患者身份改革,对所有住院患者均使用腕带。
但使用过程中,发现病人依从性不高,对腕带使用认识不足甚至抵触,使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受到阻碍,为患者的医疗安全也埋下了隐患。
因此,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显得尤
为重要。
现状与原因
调查心内一科2015年10。
6-10.18住院患者80例,未佩戴腕带有11例(占13。
75%),腕带信息不完整的有3例(占3.75%),腕带松紧度不适宜的有6例(占7.5%),腕带信息面朝里的有4例(占5%)。
调查结果显示,腕带佩
戴率为86.25%,对未佩戴腕带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调查:认为佩戴腕带没人看的有7例,不知道腕带作用、认为不需要佩戴腕带的有6例,因为腕带松紧度不适宜而导致佩戴不舒服的有5例,护士忘记佩戴有1例、需更换腕带时护士未及时予以佩戴的有1例,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生病的有1例,皮肤过敏的有1例,认为佩戴腕带是侮辱人格的有1例。
1、患者:不了解佩戴腕带的重要性;腕带松紧不适宜,有勒痕,佩戴不舒服;
有过敏现象;戴着不方便,尤其是洗澡的时候;不想让熟人知道自己
患病了;时刻提醒自己是患者,让自己很伤心;戴了和没戴一样,也
没医生护士看;觉得是一种人格的侮辱;患者认为自己都能说出自己
的名字腕带佩戴纯属多此一举;输液完毕就不需要佩戴;不小心撕扯
断。
2、医护人员:健康宣教不到位,未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腕带的重要性;认为
已核对床头牌和姓名,没必要核对腕带;过度自信,认为和患者很熟
悉,没必要核对腕带;反复核对增加工作量,延长患者等待治疗时
间;责任心不强,无核对意识;对腕带的认识度不够;工作机械化;忘
记为患者佩戴腕带。
3、其他:手写的腕带字迹不清,不便于核对患者信息;腕带上的信息栏项目不
适应于临床工作;部分患者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前、后的
核对;腕带佩戴过松,腕带滑脱;患者肢体水肿加重,腕带松紧不适
宜,需经常更换腕带,护士更换腕带不及时.
根据80/20法则找出真因,共有3项:患者不了解腕带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对腕带的使用率低、腕带松紧度不适宜。
P
科内成立质量改进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及主管护师组成,组员们经过查阅文献、现场访谈患者及医护人员,针对上述问题制定了活动计划; 1、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教育,组织科内医护人员学习《患者十大安全目
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腕带使用制度》及《腕带使用流程》。
2、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使患者变被动核对为主动核对。
3、进一步规范腕带佩戴的松紧度.
4、找出能提醒医护人员核对腕带的方法。
5、找出能保护患者皮肤、避免暴露隐私的方法。
数据来源:心内一科病房
心内一科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目标值为100%。
D
1、佩戴腕带前向患者或家属讲解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意义,告知患者身份核
对是确保医疗安全的主要内容,而腕带是身份核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前、中、后都要核对腕带信息,如在操作前发现
患者腕带丢失或佩戴不规范时应暂停诊疗活动,立即纠正;制定身份核对三部曲:参照物与床头卡核对、参照物与病人或家属口述核对、参照物与腕带核对,并将其以图片的形式固定在治疗车上,以提醒各班人员注意;
3、对皮肤过敏的患者可用自粘绷带或手绢、护腕等绕患者腕部一周,再将
腕带戴在自粘绷带或手绢、护腕上;
4、对不愿将腕带暴露在外的病人可用自粘绷带或手绢、护腕等遮住腕带;
5、腕带松紧度应适宜,佩戴腕带前用腕带测量患者手掌的最小周长并在腕带
上做标记,为患者佩戴腕带的松紧度为在可容纳一指的基础上再放松一格,且固定的扣眼应在标记的内侧;
6、每天交接班时检查患者的腕带,对腕带松脱、字迹不清的应立即更换;
7、腕带信息上年龄一栏必须写“岁",且在患者姓名和年龄下用横线标注以
示醒目。
C
通过两周的实施后,11。
3—11。
10对心内一科77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未佩戴腕带有4例,4例患者均认为没必要佩戴腕带,腕带佩戴率为94.8%。
在质量改进中,医护人员增强了安全意识,能够做到正确的核对患者身份。
A
通过对“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这一问题的质量改进,提高了患者对腕带相关知识的了解,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患者自我保护的意识,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腕带佩戴情况的监管,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使用腕带的认识,严格规范护士操作行为,确保佩戴舒适,让患者从心中接受它,从被动的“让我佩戴”变为主动的“我要佩戴”,使腕带真正成为患者的又一道安全屏障,降低护理安全风险,保证患者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护理活动的信任感和服务的满意度。
以后针对“部分患者仍对腕带使用的意义不了解”这一问题进入下一质量改进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