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历程
中国航空母舰简介50字

中国航空母舰简介50字
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首艘航空母舰,是中国第一艘自主改建的航空母舰,也被称为001舰。
该舰最早为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于1998年被中国购买,并于2012年正式交付并进入中国海军服役。
辽宁舰的总长约为304.5米,排水量约为6.5万吨。
它装备有舰载航空兵力、防空导弹、反舰导弹、近程防空炮等武器系统,具备空中、水面和水下综合作战能力。
辽宁舰可搭载各种舰载机,包括歼-15舰载机、直-9舰载直升机等,以执行多种任务,如空中巡逻、攻击敌方舰艇和地面目标,执行救援行动等。
该舰的改装工程涉及船体结构、动力系统、舰载机起降系统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的航空母舰研究和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辽宁舰的服役,不仅增强了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
辽宁舰的建造和发展是中国航母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显示了中国在军事技术和国防能力方面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这艘航母的建造和运用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地区安全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中国航母历史

提起航空母舰,人们都不会陌生这种统治海洋数十年的超级武器已经成为海上强国的标志。然而人们不知道,在航母诞生的初期,中国的国民党政府也曾提出过一项宏伟的建造航母计划,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原因,中国的航母梦未能实现。 中国海军自甲午战争以后,与列强拉开了很大距离。饱受海上战争之苦的中国人不甘心这样的结局,意识到必须追赶列强,建设一支现代化海军才能拒敌于国门之外。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海军部派出两名年轻的军官陈绍宽和郑礼庆赴欧洲观战,目的是从现代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1916年12月,两人踏上了前往欧洲的征程。他们先到英国、法国、意大利考察海军,然后登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亲临战场,体验欧洲海战场上异样的火药味。当时,英国完成了“竞技神”号的改装以后,又将“恩加丹”号、“女皇”号、“坎帕尼亚”号、“勇敢”号、“光辉”号、“暴怒”号等大型舰艇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到一战结束时,英国共改建了15艘水上飞机母舰。这支海上新军为海战增加了新的看点。在达达尼尔海战中,英军一架水上飞机奉命离开母舰出击,将一艘5000吨的土耳其军舰炸沉,令参战各国刮目相看。 陈绍宽耳濡目染,将海战的新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特别是1917年中国对德、奥宣战后,陈绍宽奉命直接参加英国的潜艇部队,与敌激战于大洋深处。他连续参加了3场海战,感触颇深。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让中国海军拥有航母。一战结束后,陈绍宽在英国担任了两年海军武官,1920年,他带着英国女王颁发的欧战纪念勋章回国。 陈绍宽回国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根本不具备建设新海军的条件。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蒋介石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陈绍宽担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兼海军署署长。他感到形势好转,于当年年底给国民政府上了一个呈文,要求扩充海军。在呈文中,他首次提出要花2000万元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他的提议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1929年1月的全国编遣会议上与其他提议一起被否决。这使陈绍宽难以接受,他与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双双愤然辞职。 蒋介石赶忙出来安抚陈绍宽,作出建设海军的承诺。他说:“我们曾讲要在15年以内,有建设60万吨的希望,照此看来,我对60万吨的舰艇作了大概的分析,认为其中应包括3艘航母。陈绍宽被蒋介石这番话所打动,于是打消了辞职的念头,随后担任了海军部长。担任海军部长后,陈绍宽在所有的海军建设规划中,都将航母的建造作为海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连停泊航母的海军基地他也想好了,在胶州湾、象山和大鹏湾。 陈绍宽让在英国学习的海军留学生将英国各舰队的情况写成报告,呈送海军部,以资借鉴。他还在海军内部掀起了一场关于海空军配合作战的大讨论。1934年,他根据参加欧洲海战的经验,写成了《海战》一文,对“海战中的飞机”进行专门讨论。他写道:“现代海军在海战时,欲取攻击手段,必有赖于舰上所载的飞机。” 然而,蒋介石夸下造舰60万吨的海口,而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空军上。因此,他始终没有在海军建设上投入足够的经费。除蒋介石以外,国民党内部还有少数别有用心之人,出于派系斗争的需要,也反对建设强大的海军。国民政府监察委员高友唐荒唐地提出,不但不需要建造航空母舰,现有的舰艇也不需要,应将它们卖给商家作商船,将卖舰的钱拿来买200艘小艇守海口足够了。这些来自国民党内部的阻力注定让陈绍宽的航母梦难以成真。到抗战爆发前,“航空母舰”也仅仅是挂在人们口头上的一个新鲜名词而已。 陈绍宽规划4大战区,提出20艘航母计划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绍宽暂时放下了那些纸面上的规划,开始部署现有舰艇的抗战事宜。当时中国海军的抗战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江阴。1937年8月上旬,为阻止日本舰队沿江西上,国民政府用沉船在江阴建立了一道封锁线。日军为打通封锁线,动用航母上的飞机实施大规模轰炸,将防守封锁线的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几乎所有舰艇炸沉。此后,日本航母经常出没于中国沿海,配合陆上作战行动。 日军的空中肆虐让陈绍宽进一步看到了航空母舰的作用。1943年11月,他代表海军部再次提出海军建设的规划。在这次规划中,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拥有几艘航母了,而是要建造几个航母群。他设想将中国沿海划为四个海军区:第一区从辽宁安东到山东半岛成山头;第二区从成山头到长江口;第三区从长江口到广东汕头;第四区从汕头到中越交界。每个区成立一支海防舰队,拥有5艘航母,全国沿海共需要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18亿元。陈绍宽却说:“这笔钱国家是省不得的。” 显然,就战时中国的状况来看,上述规划没有实现的可能,陈绍宽也明知这一点,但在他看来,先给蒋介石吹吹风也是很有意义的。1945年8月,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陈绍宽动真格的了。他拉上军政部部长陈诚、铨叙厅(主管人事)厅长钱卓伦,结合现有海军舰艇情况,制定了《海军分防计划》。该计划对几年前的规划作了修订,将拥有航母的数量从20艘减为12艘,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一方案。陈绍宽解释说,这12艘航母当然不是一次完成,期限为30年。第一个10年计划先造1万吨和8000吨航母各一艘,每吨造价6280美元。 抗战胜利后,正当陈绍宽雄心勃勃地准备实现建造航母的计划时,内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中国大地。此时蒋介石的脑海中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败共产党,建设海军已被完全抛在脑后。1946年6月,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海军被卷入内战中,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航母梦也自然烟消云散。中国人第一次拥有航母的努力就此结束。
航空母舰的发展史

航空母舰的发展史
航空母舰是一种装备有飞机和直升机的船只,可以在海洋上作为移动的基地使用。
以下是航空母舰的主要发展阶段:
1.早期飞艇母舰(1910年代-1920年代):最早的航空母舰是用
来作为飞艇的基地,这些母舰通常没有飞行甲板,而是用吊篮或固定的甲板来搭载飞艇。
2.早期装甲甲板航空母舰(1920年代-1930年代):在20世纪
20年代末期,飞行员开始尝试在装甲甲板上着陆和起飞。
这
些母舰还使用蒸汽弹射器来帮助飞机在起飞时获得足够的速
度。
3.舰载机的发展(1930年代-1940年代):在1930年代,舰载
机的设计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些飞机可以在较短的跑道上起飞和着陆,并且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和燃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的角色变得至关重要,它们被用于远洋打击,控制海域,以及提供空中支持。
4.蒸汽弹射器的发展(1950年代-1960年代):在冷战期间,舰
载机的速度和负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了帮助飞机在短跑道上起飞,蒸汽弹射器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弹射器可以将飞机在起飞前快速加速,从而让它们能够携带更多武器和燃料。
5.核动力航母的出现(1960年代-现在):20世纪60年代,美
国推出了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它可以无限期地
在海上停留。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母舰的性能和功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包括更快的航速、更先进的雷达系统、更强大的舰载机、更大的作战半径和更先进的导弹和武器系统等。
目前,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航空母舰制造国。
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中国和印度等也在不断开发和建社。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完美版)PPT课件

细读第18自然段描写歼-15着舰时“惊心动 魄的一幕”,体会该段描写的生动性。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 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 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 “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 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 舰的安全和平衡。
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 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 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 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华民族 的凝聚力。
开端——着陆准备(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
一 着
飞机临空从容
惊 海
发展——着陆经过
航母前行娴熟
天
舰机配合默契
高潮——着舰成功 稳稳 惊心动魄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 大意。
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①-④):开端。写歼-15舰载机做好了首 次着舰飞行的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⑤-⑰):发展。写“刀尖上的舞蹈”—— 舰载机着舰飞行——开幕了。 第三部分(⑱-⑳):高潮。写“刀尖上的舞蹈”—— 舰载机着舰飞行——成功了。…… 第四部分(21- ):结局。写现场的人们欢庆歼-15 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
“机腹后方的尾钩”等一系列紧凑的动作细节,作者 都不惜笔墨地做了详细描述,把读者的眼睛死死地吸 引在着舰过程中。纵观全文,构成了一帧帧战鹰着航 母的动作画面,精湛而又全面。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试分析这句话的 表达作用。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 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 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富有 感染力。
“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 大‘V’字”,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 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合理吗?
探秘中国第一艘航母

探秘中国第一艘航母作者:李菁吴健等来源:《畅谈》2011年第14期2011年6月7日,国内很多网站在首要位置上刊登了这个标题:《总参谋长首度证实中国正建航母》。
文章说,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在访美前接受香港某报专访时,首次公开证实,中国正在建造航空母舰。
这也使得多年来秘而不宣而又被热议不止的航母话题,再度成为焦点,而“瓦良格”号的“前世今生”,早已被媒体迫不及待地调查清楚。
“瓦良格”号1988年从乌克兰黑海造船厂下水,到如今作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亮相,已经走过了23年的风雨。
经过漫长的猜测、关注和等待,整修一新的“瓦良格”号即将成为中国海军拥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这一点似乎再没有人怀疑。
然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俄罗斯面对即将恢复功能的“瓦良格”号却充满了心酸的感受,因为它手中仅有的现役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代号“1143.5工程”)本该有一艘姊妹舰,它就是“瓦良格”号,然而分裂的国家和衰弱的经济不允许它有参军的机会。
“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瓦良格”号航母诞生于苏联时期。
1970年,号称“红色马汉”的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主持进行了空前的“海洋一70”全球大演习,飘扬着红旗的苏联军舰在四大洋上全线出击,令美国和北约惊呼“北极熊学会了游泳”。
但不管对手是不是“捧杀”,苏联海军自己倒是通过演习发现了自身的巨大缺陷,那就是长期附属于陆军的苏联海军舰队一旦远离本土作战,就会面临指挥不灵、持久作战能力有限等致命弱点,毕竟岸上指挥的模式不适于海洋环境作战,因此苏联海军总司令部强烈要求发展远洋舰队的舰队核心舰种。
1982年5月7目,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经反复酝酿和讨论,作出了建造第三代航母的决定。
当时,苏联计划建造两艘,编号分别为“105”和“106”。
“105”就是俄罗斯海军现役惟一的“库兹涅佐夫”号,而“106”就是命运坎坷的“瓦良格”号。
按照当时的设计方案,这两艘航母的满载排水量均为6.7万吨,全长310米,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母——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仅短22米。
“瓦良格号”中国首膄航母的前世今生

“瓦良格号”:中国首膄航母的前世今生作者:北军来源:《中学科技》2011年第09期航空母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威胁的武器之一,曾有人说:“一个没有航母和远洋海军的国家就不能称为伟大的国家。
”2011年7月27日,中国国防部宣布,中国正在对一艘名为“瓦良格号”的旧航母进行改造。
2011年8月10日,这艘旧航母改造完毕开始试航,预计2012年就可服役。
航母三兄弟的命运“瓦良格号”属于“库兹涅佐夫”级航母。
这一级航母是苏联乃至俄罗斯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一级航母。
1974年,“基辅”级航母第三号舰的设计还没有完全结束时,苏联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新一级航母“库兹涅佐夫”级的设计。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此之前,苏联的舰艇只能搭载垂直起落的战机,而这些战机作战半径和飞行速度都非常有限,特别是在执行远海任务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经过长期努力,1985年12月,“库兹涅佐夫”级的首舰,也就是俄罗斯现役的“库兹涅佐夫号”下水。
但由于种种原因,“库兹涅佐夫号”一直到1990年12月才被交付海军。
在“库兹涅佐夫号”下水后,“库兹涅佐夫”级的第二艘和第三艘舰——“瓦良格号”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也先后开工建造。
老二“瓦良格号”和老大“库兹涅佐夫号”在规格、性能及使用上都是一样的:飞行甲板为全通式,岛型建筑前后设有飞机升降机、防空和反舰导弹井式发射装置,加强了对空防御能力和自给力。
而老三“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变化较大,不仅实现了弹射起飞,还采用了核动力装置,排水量也大大提高。
但由于老二、老三生不逢时,其命运比老大要悲惨得多。
“瓦良格号”完成约一半时,苏联解体了,但其建造仍不紧不慢地持续了近2年,最后工程在完成约70%的时候,终因经费问题停止了。
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命运更悲惨,它本是苏联下决心研制和建造的第一艘7万吨级超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也于1991年11月1日停止建造(只建成45%),1992年2月被拆毁,后被当作废铁卖掉。
那么老二不也停造了吗?它后来的命运如何呢?辗转到中国苏联解体后,“瓦良格号”由乌克兰获得。
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计划建造航母以来,中国航母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一、中国航母的起始
1.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计划建造航母。
2. 1998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一艘航母。
二、第一艘中国航母
1. 2002年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兴建工程开始。
2. 2011年“辽宁舰”服役,并成为中国第一艘正式服役的航母。
三、中国航母的发展进程
1. 2012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二艘航母。
2. 2017年第二艘航母下水,并且开始进行各种测试。
3. 2020年第二艘航母完成海试并投入使用。
四、中国航母的性能和特点
1. 中国的航母采用了滑跃起飞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设备成本。
2. 航母上搭载的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歼-15舰载机。
3. 中国航母的设计和生产都是自主完成的,表明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
五、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
1. 中国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建造多艘航母。
2. 未来中国的航母可能会搭载更为先进的舰载机。
3. 中国航母的作战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充分展现航母在海战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航母在过去几十年里的长足进步,同时也能够预见到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前景。
我国航母分类

我国航母分类作为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舰艇,航母在现代海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自主研发建造了自己的航母,目前已经拥有了两艘航母,分别是辽宁舰和山东舰。
这两艘航母在我国的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航母进行分类介绍。
一、辽宁舰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由乌克兰造船厂于1998年建造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改装而来。
2012年,辽宁舰加入中国海军服役,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
辽宁舰的排水量约为6.5万吨,长约为304米,宽约为75米,最高航速可达30节。
辽宁舰配备有舰载机,可以搭载多达40架舰载机,包括歼-15舰载机和直-18直升机等。
辽宁舰的作战能力较为强大,可以执行多种任务,如空中巡逻、海上截击和反潜作战等。
二、山东舰山东舰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第二艘航空母舰,于2019年正式交付并加入中国海军。
山东舰的设计和建造完全由中国自主完成,标志着我国航母建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山东舰的排水量约为7.5万吨,略大于辽宁舰,舰长约为315米,舰宽约为75米。
山东舰也配备有舰载机,可以搭载更多的舰载机,提高了作战能力。
山东舰还采用了更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具备更强的信息化作战能力。
三、航母分类根据航母的排水量和作战能力,可以将我国的航母分为大型航母和中型航母两类。
辽宁舰和山东舰属于大型航母,排水量在6万吨以上,具备较强的作战能力和航行稳定性。
大型航母可以搭载更多的舰载机和武器系统,具备更强的综合作战能力。
而中型航母则是指排水量在3万吨至6万吨之间的航母,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但相对于大型航母来说,其搭载能力和作战能力较弱。
总结起来,我国目前拥有的两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分别代表了我国航母发展的两个阶段。
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母,具备了一定的作战能力,为我国航母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山东舰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第二艘航母,标志着我国航母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具备更高的作战能力和信息化作战能力。
我国航母的发展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卫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军事实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大国,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 二,拥有航母理所当然,只是来得太迟。 航母的诞生让国人喜忧兼并;喜的是 中国即将拥有航母,拥有航母可进入蓝色 海洋;标志着大国形象忧的是中国的第一 艘航母毕竟还是来自乌克兰的“二手”产 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其它先进武器、 飞机、发动机,正在用别国的先进技术进 行复制、借鉴,还不能与美国与西方国家 的航母相媲美。
2011年7月27日,中国国防部首次证实, 目前正在改造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用 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2011年8月10日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进行 出海航行试验。
瓦良格概况 :
“瓦良格”号长约302米,宽近 70.5米,满载排水量约为6.7万吨,舰载 战斗机、反潜直升机和预警直升机的总数 量应该不会超过50架。
中国航母发展历程
•
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库兹涅佐夫级的二号 舰“定单106”(1143.6),由当时乌克兰苏维埃 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承建,初名 为“里加”号。
1990年更名为“瓦良格”号。 1985年12月4日开工,1988年11月下水,由 于苏联解体,其后期建造工程被迫中断,并被划 归为乌克兰拥有。 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 乐公司以2000万美元买下瓦良格号。
由此,我们 从中国对航母的配置上来 说,属于中型常规动力航母,而且装备远 远不如欧美海军。综合考虑,中国建造航 空母舰的动机已经十分明显。所谓的“中 国威胁论”无疑是无中生有,杞人忧天 。 从对航母的改造和装备及未来的训练 上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建造航母的根本目 的并不是为了侵占别国领土,只是为了维 护自身主权。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同时更 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泱泱大国, 我们热爱和平,崇尚要
1.中国为何要造航母?
2.中国航母的最新进展。
3.“瓦良格”概况。
4.个人见解。
最近中国航母的消息引起国人的热切关注,许多人对中 国建造航母存在许多疑虑,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来揭开中国 航母的神秘面纱。 其实中国的航母并不是针对谁的,中国建造航母主要是 为了保障能源的供给线,以及中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 面积,有了航母才能更好保护领海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 震摄对中国有领土要求的周边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提出: “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设海上‘铁路’,以便 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
在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厂改造中的瓦良格号航母
有关中国航母个人见解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有中国没 有航母,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作为战场 上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建造属于自己国家 的航母一直是几代人的梦想。 今天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这 将为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提供 了安全保障,同时也将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 钓鱼岛问题,以及南沙群岛问题提供坚强的 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