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居建筑史汇总素材

合集下载

重庆的民居特色

重庆的民居特色

重庆的民居特色:巴渝文化遗产--重庆的吊脚楼重庆依山而建、两江环抱.由于地势的缘故,所有的建筑都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

说到重庆人的“房”,就不能不说到闻名遐迩的特色建筑--吊脚楼。

由于长江、嘉陵江横跨城区,造就了两江四岸。

因此,重庆的江边沿山坡处,到处都有几根杉杆撑着的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这就是吊脚楼。

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

目前,重庆市内保留的吊脚楼民居群,多数修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

老重庆人都不会忘记,临江门、石板坡、化龙桥、厚慈街、川道拐等那些颇具西南地区民居特色的吊脚楼。

重庆的吊脚楼具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背靠高山,面向江水,正是重庆吊脚楼的独到之处,是最美丽的地方。

记得儿时记忆中的吊脚楼,傍晚,夕阳西下,金色柔和的阳光照在高低错落、起伏跌宕的楼房上,加之点点灯火,远望看去:山坡上,有时明亮,有时眩目,有时隐约,恰似一幅流动山水写意画,浓淡暗明;江水中,波光粼粼,宛若珍珠,一组组闪烁的光芒连接两岸,浇活整座城市。

重庆的吊脚楼是巴渝的文化遗产。

如今,大片的吊脚楼已不复存在,吊脚楼作为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文化,是繁华城市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石板坡旧房改造,洪崖洞城市阳台等等,无不体现出重庆吊脚楼的魅力和文化.木条变成了条石,竹墙变成了砖壁,飞檐斗壁雕龙画凤,犹如镶嵌在现代化都市脖子上的一串项链,放射出一道道闪亮光芒。

这些建筑,或依附悬崖,或临坎吊脚,有“凌空飞绝壁"之感,犹如一座人文艺术博物馆,构成了婀娜多姿的山城重庆独特的民居风貌,充分展现了重庆人的智慧,使巴渝特有的古老建筑得到合理保护,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有效延续与传承.重庆石板坡吊脚楼是重庆吊脚楼群保存较好的,现在又修葺一新。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不能体会他的意义,但一些老年人却会对他倍感亲切。

青砖墙、石板路、川东民居……重庆主城区建筑的“重庆味”越来越浓。

重庆渝北 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重庆渝北 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1111
渝北区历史悠久,有许多历史建筑被列入保护名录。

以下是部分历史建筑的介绍:- 彭家大院:始建于十九世纪,传统巴渝风貌,单层住宅,土木结构,规模较大,多重院落,内部陈设体现了传统巴渝生活气息。

建筑三面环水,四周环山,环境整洁。

建筑采用多重院落布局,主轴上的建筑均为三间,前厅、后堂以及左右厢房连接形成内院。

前厅台基较第一进院落高,通过九级台阶连接,通过前厅进入内院后,又通过九级台阶进入后堂,层层递进。

这些历史建筑不仅是城市的文化遗产,也是历史的见证。

如果你对渝北区的历史建筑感兴趣,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前往实地参观。

重庆近代民居类历史建筑的空间解析

重庆近代民居类历史建筑的空间解析
图2 . 3 、 7 : 作者绘制
图4 — 5 、 1 1 - 1 2 : 作 者拍 摄
④ 胡子昂旧居: 修建于民国时期的实用式
建筑。 三 合 院 布局 , 主体 三 层 , 砖木 结 构, 双坡 顶 。 地址: 渝 中 区太华 楼 一巷
6 号。
居 建 筑 朴素 的 本质与 其 中透 露 出 的空 间 价值 可 以为 当今 的建筑 设 计 提供 借
鉴 和参 考。 如何 挽救 这些 民居 , 保 护珍 贵 的民居遗 产, 是 我们 面临 的巨大 压力
和挑 战 。 研究 重 庆近代 民居, 梳 理 出其 建筑 空 间特点 , 认识 和把 握 它们 的社会 历史文 化价 值 , 旨在 为 城市 历史 街 区的
⑤ 孙 科公 馆:又称 圆庐, 建于抗战 初期
地 制 宜, 依 山而建 , 合 院 式布局 。 地
址: 沙 坪坝 区磁 器 口 正街1 3 0 号。
[ 3 ] 季富政 .巴蜀城镇 与民居 [ M] . 成都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 社, 2 0 0 0 : 1 3 9 — 1 4 9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8
的2 0 世 纪3 0 年代 , 由著名设计师杨延
宝设计。 位 于重庆市渝 中区嘉 陵新村
1 9 0 号。
改 造 和更 新 以及 建 筑遗 产 的保存 和保
护 方 面提 供 较 为准 确和 详 实的 依据 ; 同时, 对 当今 城市 的建 设和发展 起到借
⑥ 陈诚公馆: 修建于民国时期, 具有现代
其 是 在不 断 加快 的城 市化 和村 镇 建 设
的进程 中, 诸 多民居逐渐 在人们 的忽略
中慢慢 残 缺 、 模 糊 甚至 消亡 。 然而, 民

重庆吊脚楼民居初探

重庆吊脚楼民居初探
可 以 看 到 这 种 ‘ 阑 ” 式 房 屋 的 - 千 图 案 . 与 现 今 的 吊 脚 楼 几 乎 完 全

统一 之 美 在 建筑 中得 到 了丰富 的展 现 ,体现 在 人为建 筑 与周 围
大 自 然 的 和 谐 统 一 可 以 看 出 。

吊脚 楼起源
重庆 ,气 候 阴雨 多变 .潮 温 多 霎 .房 屋 底 层 地 气 很 重 .不 宜
的一 个特 殊 文 化 习俗 就 是 巢居 。
阳 国 志 ・ 蛮 传 》 : ‘ 平僚 为 南 博
不例外,以表现含蓄 、幽曲的特征 为主.但这种性格特征的表现叉不
是 单 一 的 . 除 了 含 蓄 、幽 曲 .还 追 求 和 谐 、统 一 中 国 传 统 美 学 观 所 表 现 的 含 蓄 、幽 曲 与 和 谐 、
自 然 , 强调 建 筑 造 型 与 山地 空 间 环 境 之 间 的 自 然 平 衡 . 充 分 利 用 山 地 自 然 空 间 ,形 成 了 千 变 万 化
去利 用 自然来满 足人 们生活 的 需 求 ,体 现 出雄浑 粗犷 、质朴 率 真 的意 境 以及人与 建筑 、建筑 与 自
起 层 ,再 加 上 山 高 坡 陡 .不 平 整 、
样 重 庆 山城 传 统 民 居 以 吊 脚
重庆的 自然地貌本身弑以其巨大体
量 为 吊脚楼 的群 落 提供 了统 一 、 均 衡 的结 掏 ,让 吊脚 楼 去 自 由 、
楼著称 . 2 0 0 前的汉代戴 有 在 0 年
史 籍 记 载 据 晋 常 璩 《 阳 国 志 华 巴 志 》 “ 治 江 州 ,地 势 刚 险 . 郡
生 活 的 要 求 .构 造 上 满 足 牢 固 的

重庆著名建筑介绍

重庆著名建筑介绍

重庆著名建筑介绍
重庆,是一座充满了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

重庆有着独特的魅力,在这座城市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去观赏的建筑。

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几座重庆著名的建筑吧。

第一座:
重庆磁器口古镇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始建于宋代,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

磁器口古镇依山傍水,以小青瓦、坡屋顶、白粉墙、木门窗等巴渝传统民居特色和码头文化、宗教文化、抗战文化、巴渝文化交融共存,是中国北方典型的“小南京”和“小三峡”,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磁器口古镇而得名。

始建于宋代,完善于明清。

它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镇之一,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磁器口古镇拥有大量的文物古迹,主要有:重庆大清银行旧址(今重庆银行旧址),四川通省公署旧址(今四川省政府),明万历年间摩崖石刻《江州刺史周楫碑》等。

—— 1 —1 —。

重庆传统建筑介绍

重庆传统建筑介绍

重庆传统建筑有重庆旧城垣、白帝城、张飞庙、弹子石老街、湖广会馆、鸿恩寺森林公园、西流沱小镇、洪崖洞、关岳庙等。

重庆旧城垣:位于重庆古城渝中区。

历史悠久,受自然侵蚀和战火破坏,现大都崩塌毁损,仅存通远门、东水门等处遗迹可以考辨,但古老名称大多沿用至今。

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西首。

汉朝曾在此设鱼复县,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位于重庆市云阳县盘石镇龙宝村狮子岩下,系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

就重庆老建筑变迁看重庆发展

就重庆老建筑变迁看重庆发展

重庆老建筑变迁看重庆发展很多人都认为重庆是一个文化积淀不深,没什么历史感的城市,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从1869年上海英美商会派人到重庆调查商务,提出开埠以来,重庆在经历了诸多重大历史转折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它们就是今天散落在重庆各个角落里,饱经沧桑岌岌可危的老房子。

老房子是一本近代史,重读它,就是重读重庆的历史。

重庆的老房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开埠前的重庆(1840—1890年)关键词:文化性这个时期的重庆仍是一座古老的封建府城,除衙府寺庙和大型民居为南方传统木结构建筑,一般居房多为竹木结构的吊脚楼,沿山崖层层修筑,呈“重累居”之状。

1840年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外国宗教势力进入重庆,代表此时期的老建筑多为教堂。

其中著名者,有1864年法国传教士范若瑟在城外方家什字建成的若瑟堂,至今仍为宗教场所。

该堂平面为三廊式巴西里卡形,深30多米,宽10多米,面积近700多平方米。

若瑟堂现在众多高楼的对比下已失去了往日的巍峨,但仍显得异类,突兀,令人想起当年外国势力进入中国时的生硬。

鹅岭公园里的“桐轩”,前身是英教会教堂建筑,中厅侧梯,厅内墙上刻有世界地图、星像图和卧狮像,由于地处险要,在当时被理解为对重庆觊觎,被愤怒的市民捣毁,只余首层,破败不堪。

二、开埠后到建市时期(1891—1929年)关键词:经济商业性政治性这个时期大量外国资本涌入,各国列强纷纷在重庆建立金融机构,到1911年,重庆先后建起英美德法日洋行共计50家。

建筑代表作有1886年建于南崖龙门浩的英商隆茂洋行,两层独立式住宅属典型的赤道下殖民式建筑,砖墙厚50厘米,室外有回形外廊,与重庆炎热潮湿的气候格格不入,显出英国人的教条和死板。

此外,通远门内五福宫领事巷的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仁爱堂修道院以及后为渝中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德国领事馆,都是这一时期的殖民式风格建筑。

它们多为砖木混合结构,有廊柱花窗等,混迹在重庆朴实简陋的民房中,掩不住列强气息。

重庆古建筑与文化遗产

重庆古建筑与文化遗产

唐宋时期
• 建筑风格达到鼎盛, 以吊脚楼、巴渝民居 为代表 • 建筑工艺精湛,注 重装饰
明清时期
• 建筑风格逐渐成熟, 以洪崖洞、磁器口古 镇为代表 • 建筑风格更加简洁, 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
重庆古建筑在现代城市中的传承与发展
• 重庆古建筑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角色与作用 • 重庆古建筑作为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 重庆古建筑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可以作为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 重庆古建筑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重庆园林建筑的类型与特色
重庆园林建筑的类型
• 私家园林:以庄园、花园为代表,具有鲜明的私家园林特色 • 公共园林:以公园、绿地为代表,具有鲜明的公共园林特色 • 风景区:以风景名胜区为代表,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重庆园林建筑的特色
• 注重景观的营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善于利用地形,建筑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 • 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
重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的创新
• 创新重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的结合方式,提高城市建筑的吸引力 • 创新重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的体验方式,提高城市建筑的满意度 • 创新重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的营销手段,提高城市建筑的知名度
重庆古建筑在现代城市文化传承中的贡献与意义
重庆古建筑在现代城市文化传承中的意义
重庆古建筑旅游产品的创新
• 创新重庆古建筑旅游产品的表现形式,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 创新重庆古建筑旅游产品的体验方式,提高旅游产品的满意度 • 创新重庆古建筑旅游产品的营销手段,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重庆古建筑旅游品牌的建设与推广
重庆古建筑旅游品牌的建设
• 树立重庆古建筑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提高品牌知名度 • 塑造重庆古建筑旅游品牌的美誉度,提高品牌影响力 • 培育重庆古建筑旅游品牌的忠诚度,提高品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of
6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2.4 秦汉时期
陶瓷的发展
秦汉时期瓦、瓦当、空心砖 引自《巴蜀建筑史秦汉时期》
到东汉至蜀汉时期,陶瓷技术吸收了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方法、应用领域和装饰上都 有了较大的发展。西汉时期,瓦、瓦当已经出现。官府及部分住宅已经采用砖墙体和砖铺地。 东汉至蜀汉时期,砖瓦也迅速发展和普及。这一时期,城镇居民和部分农村富豪都已改用砖 瓦结构建筑,并在其上施以各种纹饰。
民居
1 百姓居住之所 《礼记·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管子·小 匡》:“民居定矣,事已成矣。”《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今东郊被宋兵残破,民居未 复。” 2 民家、民房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左右民居,识其将漏,预以木为曲洑,约障穴口,鱼鳖暴鳞不 可胜载矣。”《新唐书·五行志一》:“开成二年六月,徐州火,延烧民居三百馀家。”《明 史·五行志一》:“番禺、南海风雷大作,飞雹交下,坏民居万馀。” 3 民居是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
2.4 秦汉时期
两次人口迁徙
西汉时期的宜州《中国历史地图册》
秦时巴郡、蜀郡、汉中郡《中国历史地图册》
秦灭巴蜀到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华阳国志·蜀志》所 记,公园前316年,秦大将司马错率大军伐蜀灭巴,以张若为蜀守后二年“移秦民万家 实之”。秦灭六国后又迁六国贵族富豪入蜀,似有流放之意,又兼令其充实地方。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平嫪毐(làoǎi)之乱后,令其舍人“夺爵迁蜀者四千余家”。 这前后近百年,加上留驻的秦军士兵诸人,迁蜀者数量当不下十万之众,在当时全国人 口不多的情况下,这个数量也是十分可观。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1 of
6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2.4 秦汉时期
对艺术的影响
汉代画像砖上的艺术形象(什邡出土)
这个时期艺术快速发展。当时也将大量的艺术作品应用于建筑装饰当中,增加了建筑的 艺术色彩。较为广泛应用于建筑中的艺术形式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彩绘等。壁画是东 汉时期较为流行的建筑装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东汉初期巴蜀地区“郡尉府舍皆 有雕饰,画山神、海灵、奇禽、异兽,以炫耀之,夷人亦畏惮焉。”可见壁画也是当时的一 种建筑装饰。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1 of
6
2.4 秦汉时期
冶铁业的发展
秦入巴蜀前,巴蜀铁器的数量少,质 量差,未得到良好的发展。秦入巴蜀后, 因巴蜀地区铁矿丰富,铁器市场需求大, 致使巴蜀地区的冶铁业迅速的发展起来。 铁器的普及使得城市建设更为迅速。由于 铁制工具的出现和普及,也为木工提供了 更为方便、耐用的工具,为秦汉时期大木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因此,可以说冶 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铁质工具出 现,改善了生产技术,对建筑发展具有重 要的意义。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1 of 6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2.4 秦汉时期
抬梁式民居
汉代画像砖中的抬梁式结构
从巴蜀地区现存实物资料看, 抬梁式结构在秦汉时期的巴蜀地 区应用最为广泛。其柱与柱之间 跨度大,因此对木材直径、长度、 韧性、强度等各方面要求较高。 因此其主要见于官家建筑和地主 富商的宅院中。《华阳国志·巴志 》记载巴人歌颂西汉司隶校尉陈 纪歌曰:“筑室有直梁,国人以 坚贞。……”可见最晚在西汉时 期,巴蜀地区已经出现了抬梁式 建筑。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1 of
6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2.4 重庆秦汉时期
穿斗式
现阶段并未发现秦汉时期的巴蜀地 区有反映穿斗结构的实例。但穿斗式由 于其对所用木料要求较低,且地形适应 力强,其在木构建筑已经达到成熟的汉 代应已广泛应用。古巴蜀时期,巴蜀地 区已经出现了穿斗结构的雏形。而且从 汉代湖南、广州等地出土的陶屋中可见, 当时穿斗结构已经流行。因此,推测在 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穿斗结构的使用也 是十分广泛的。但由于未发现实物例证, 因此穿斗式结构类型特征有待考证。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目录
1 重庆基本情况简介 2 重庆民居断代史
2.1 重庆秦、汉民居
2.2 重庆唐、宋民居 2.3 重庆元、明、清民居
2.4 重庆近代民居Leabharlann 3 小结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1 of
6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1 重庆基本情况简介
重庆历史沿革
重庆古称江州、巴州。南北朝改楚州。隋初取古渝水(嘉陵江)之意,名渝州。历唐至宋徽 宗时改名恭州,因1189年,南宋孝宗第三子恭王赵悍先封于恭,后又继帝位为光宗,即升州为 府,取双喜临门喜庆之意,遂改名为重庆府,沿用至今。此后,重庆一直是川东经济政治文化 中心,迄今已有820多年历史。 明末,红巾军首领明玉珍率农民军占领重庆称帝,国号“大夏”,辖区扩及鄂、黔、滇、陕 部分地区,为重庆历史上第二次为都。 入民国,川内军阀混战,各自为政,设重庆市(1929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重庆设中共中央西南局,以云、贵、川、藏为西南区。四川地区划分为川 西、川东、川北、川南四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管辖。后撤行署和西康省,恢 复四川省建制。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文化大革命”后,随改革开放行政建制名称 变化甚大,不少县镇升格为市、区,以前的乡场也大多改名为镇。1997年,重庆市批准为中央 直辖市,辖区扩至巴渝地区万县、涪陵和黔江等地。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1 of
6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参考文献
经典&最新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刘致平,中国民居建筑简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李先逵,四川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巴渝建筑史—秦汉时期,董齐,张兴国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1 of
6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目录
1 重庆基本情况简介 2 重庆民居断代史
2.1 重庆秦、汉民居
2.2 重庆唐、宋民居 2.3 重庆元、明、清民居
2.4 重庆近代民居
3 小结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1 of
6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1 of
6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目录
1 重庆基本情况简介 2 重庆民居断代史
2.1 重庆秦、汉民居
2.2 重庆唐、宋民居 2.3 重庆元、明、清民居
2.4 重庆近代民居
3 小结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1 of
6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巴渝建筑史—唐宋时期,赵慧敏,张兴国
巴渝建筑史—元明清时期,董齐,张兴国 巴渝建筑史—近代,方芳,张兴国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1 of
6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研究方法
断代史研究方法
研究重庆民居建筑史概况,在中国建筑史研究、巴蜀建筑史、重庆建筑史研究的大背景下, 探寻重庆民居建筑史。全文以重庆社会发展对建筑的影响为出发点,探讨重庆民居建筑的重要 发展历程。在梳理出社会对建筑影响的重要事件后,着重从民居类型发展与变化重新分类梳理, 对重庆民居建筑史作初步的研究探索,重点研究社会发展中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对民居建筑史 的影响。 以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写作方法为蓝本,断代史中归纳总结,研究重庆民居建筑史。 重庆民居建筑史研究方法分为三个步骤: 一、收集整理中国建筑史、重庆地区建筑研究的相关资料,将属于研究范畴的建筑及建筑活 动事件提取出来,归纳分类整理,为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对特色鲜明且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进行资料收集,结合近期实际测绘之重庆市涪陵区 大顺乡大顺村,民居实物罗列。 三、归纳总结重庆民居建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1 of
6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1 重庆基本情况简介
重庆气候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 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3℃,最低-2℃, 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 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有山水园林之风光。重庆多雾,素有“雾都 (雾重庆)”之称。
重庆民居建筑 历史研究
1 of
6
组员姓名:李媛;廖浩翔;刘哲;吕崧毓 指导教师:陈蔚
1 重庆基本情况简介
重庆地理
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 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界渝东、渝东南临湖北省和湖南省, 渝南接贵州省,渝西、渝北连四川省,渝东北与陕西省和湖北省相连。辖区东西长470千米, 南北宽450千米,辖区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是 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为647.78平方千米。重庆地处信封盆地东南部,其 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 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 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 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