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考试说明
(完整版)2009年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2[解析版]
![(完整版)2009年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2[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885b4676c66137ee0619c1.png)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总卷评析】从测试反馈和卷面总体分析的情况来看,体现了语言能力的考查和高考试题体现的选拔性,突出了考试大纲对语言基本功的测试。
第一卷(选择题)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三节,满分50分)第一节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总体评析】观察试题单词,可看出均侧重基础和高频词汇的考查。
所以,总体而言,语音知识这道大题,难易度的设置较为适中,有选拔的梯度设计。
这套试卷选取了字母两个辅音字母“c, x”、一个元音字母及一个元音字母组合“i, ei”和一个半元音字母“y”来进行基本语音考查。
基本上能涵盖完整的元辅音及组合元音字母发音的考查。
从辨音难易度来看,第1、2和4小题读音区别度比较明显,考生不易失分。
第3小题的迷惑度较大,再次就是第5小题具有一定得迷惑度,但相对第3小题来看,要容易得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haveA. gaveB. saveC. hatD. made答案是C1. JulyA. diaryB. energyC. replyD. daily【答案】C【解析】该选项y读音/ai/,而,其余发/i/。
区别度较大,考生一般不易失分。
2. medicineA. twiceB. medicalC. perfectD. clinic【答案】A。
【解析】字母“c”发/s/,而其余排除项发音/k/,比较明显,不含糊,考生基本能判别。
3. seizeA. neighbourB. weighC. eightD. receive【答案】D。
【解析】seize中的“ei”读音/i:/。
而其余项读音/ei/。
4. determineA. remindB. ministerC. smileD. tidy【答案】B。
【解析】该字母读音/i/,其余排除项读音/ai/。
尽管读音的区别度大,容易判断,但是对于minister“大臣, 牧师”一词,依然会有相当的学生不熟悉。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共17小题,共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2) 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性方简,无文饰。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
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
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
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
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县吏怪.其意气。
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2009年福建高考英语考试说明(新)doc

英语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英语)福建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和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的改革要求,按照稳步推进、逐步完善的精神,在《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
调整或变化部分主要有:1.词汇量;2.题型;3.阅读量;4.书面表达词数。
其他部分在文字表述上也作了一些补充、修改。
学历Ⅰ. 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2009年福建省英语试卷命题应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及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英语)为指导,以《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英语科考试说明》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实际。
命题应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
命题应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力求稳步推进,适度创新。
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命题不拘泥于某一种或某一版本的教材,应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与学习策略等方面所做的要求。
2.以考生为本,命题所选语言材料应符合考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应力求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语言地道;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3.命题应在试卷结构、难易度等方面体现平稳过渡的原则,试题内容应科学、严谨,公平,适度体现开放性。
试题答案科学、准确,评分标准合理、公正。
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及良好的区分度。
Ⅱ. 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一、语言知识为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及命题科学性、合理性的需要,我省《考试说明》收录了《课程标准》附录中的语音、语法、功能意念、话题等项目表。
福建省2009年英语高考《考试说明》的特点与启示

◎福 州教 育 学院 薛 蓉
一
、
引 言
20 0 9届 高 三 毕 业班 英 语 教 师 , 发 放 问卷 20份 , 收 有 效 问卷 共 0 回
15份 。调 查 问 卷 的 反 馈 意 见 分 三 个 方 面 : 是对 o 7 一 9考 试 说 明
第 三 , 重 基 础 , 持 试 题 容 量 和 难 度 不 变 。 试 题 容 量 和 难 注 保
度 与往 年基 本 持 平 , 利 于 高 考 的 安 全 、 正 、 学 、 效 和 平 稳 有 公 科 高
有 3 %的教 师认 为要 对 考 试 说 明 中 的词 汇 表 增 加 汉 语 注 解 。 7
对 短 文 填 词 这 一 新 题 型 8 %的 教 师 感 到 满 意 。认 为 通 过 新 2
题 型 可 以 训 练 学 生 的单 词 拼 写 能 力 以 及 篇 章 整 体 阅 读 的 能 力 。
五 , 高 书 面 表 达 字 数 要 求 和 开 放 性 , 体 现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和 思 提 可 维 的 多 样性 与 灵 活 性 , 合 新 课 程 理 念 。 符 但 是 , 考 试 说 明》 存 在 两 点 不 足 。 是 《 试 说 明》 有 体 《 也 一 考 没 现 新课 标 中“ 试 应 适 当 减 少 客 观 题 ” 要 求 , 有 扩 大 主 客 观 笔 的 没 比 例 。 二 是 没有 体现 地方 特 色 , 区域 性 不 强 。
三 , 题 型 关 注 到 目前 高 中教 学 中“ 生 单 词 拼 写 能力 的不 断退 新 学 步 ” 普 遍 现 象 ; 四 , 词 汇 量 进 行 过 渡 性 调 整 ,并 分类 要 求 , 的 其 对 符 合 我 省 英 语 教 学 实 际 , 教 师 的 教 学 提供 很好 的 导 向作 用 ; 为 其
2009年全国高考福建省高考英语试题答案

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D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Find Which Direction Is SouthDo you have a good sense of direction? If not, please take with you a compass. But if you forget to take a compass, you can still find your way.It’s never a good idea to imagine that the family member who was entrusted(委托)with the job of map-reading actually knows where the family is. You can tell by the slightly confused load on their faces that nothing on the ground seems to match the map. Never mind. The sun is shining and it’s still morning. If you don’t know the exact time, you can still find out where south is, but you’ll need to be patient.①Find a straight sick and put it in the ground in a place where you can mark its shadow.②Try to position the stick as vertically(垂直)as you can. You can check this by making a simple plumb line (铅锤线)with a piece of string and weight. You haven’t got any string? OK, use a thread from your clothes with a button tied at the end to act as a weight.③Mark the end of the shadow cast by the stick.④Wait approximately half an hour and mark the end of the shadow again.⑤Keep doing this until you have made several marks.⑥The mark nearest the stick will represent the shortest shadow, which is cast at midday, when the sun is highest in the sky and pointing to the exact south.⑦Pick a point in the distance along the line between the shortest shadow and the stick.⑧That point is south of where you are.⑨Now you can turn the map, like you did before, and find which way you should be travelling.68. To find the direction, we ought to be patient probably becauseA. it is not easy to find a proper stickB. it is not easy to position the stickC. it takes hours to make the marksD. it takes about half an hour to make the marks69. The passage would probably be most helpful to .A. those who draw mapsB. those who get lostC. those who make compassesD. those who do experiments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ictures best shows the way of finding the direction of south?71. The author presents this passage by .A. telling an interesting storyB. describing an activity in a lively wayC. testing an idea by reasoningD. introducing a practical methodEWe already know the fastest, least expensive way to slow climate change: Use less energy. With a little effort, and not much money, most of us could reduce our energy diets by 25 percent or more—doing the Earth a favor while also helping our wallets.Not long age. My wife, PJ, and I tried a new diet—not to lose a little weight but to answer an annoying question about climate change. Scientists have reported recently that the world isbending up even faster than predicted only a few years ago, and that the consequences could be severe if we don’t keep reducing emissions(排放)of carbon dioxide(CO2)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that are trapping heat in our atmosphere.We decided to try an experiment. For one month we recorded our personal emissions of CO2. . We wanted to see how much we could cut back, so we went on a strict diet. The average US household(家庭)produces about 150 pounds of CO2 a day by doing common-place things like turning on air-conditioning or driving cars. That’s more than twice the European average and almost five times the global average, mostly because Americans drive more and have bigger houses. But how much should we try to reduce? For an answer, I checked with Tim Flannery, author of The Weather Makers: How Man Is Changing the Climate and What It Means for Life on Earth. In his book, he had challenged readers to make deep cuts in personal emissions to keep the world from reaching extremely important tipping points, such as the melting(融化)of the ice sheets inGreenland or West Antarctica. “To stay below that point, we need to reduce CO2 emissions by 80 percent,” he said.Good advice, I thought. I’d opened our bedroom windows to let in the wind. We’d gotten so used to keeping our air-conditioning going around the clock. I’d almost forgotten the windows even opened. We should not let this happen again. It’s time for us to change our habits if necessary.72. Why did the author and his wife try a new diet?A. To take special kinds of foodB. To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C. To lose weightD. To improve their health73. The underlined words “tipping points” most probably refer toA. freezing pointsB. burning pointsC. melting pointsD. boiling points74.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A.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the air-conditioning on all the timeB. it seems possible for every household to cut emissions of CO2C. the average US household produces about 3,000 pounds of CO2 a monthD. the average European household produces about 1,000 pounds of CO2 a month7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A. Saving Energy Starts at HomeB. Changing Our Habits Begins at WorkC. Changing Climate Sounds ReasonableD. Reading Emissions of Proves CO2 Difficult。
2009年高考英语福建省试卷分析

2009年高考英语福建省试卷分析2009年高考英语福建试题难度适中,突出语言基础,注重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同时,难易适中,没有有偏题和怪题。
具体分析如下:1、听力部分听力试题20大题中以what提问的试题有13道,占总数的65%,着重考查学生正确获取信息能力。
发音清晰,语速正常,十段材料均来自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对话用词,内容相当接近真实的英语环境,具有明显的口语特征。
2、单项选择单项填空注重应用,避免单纯考语法,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兼顾一定的知识覆盖面与考点分布,特别注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避免单纯考查语法知识。
本大题所选语料在注重地道性的同时突出试题的时代性,如第29题是关于最近在全球爆发的H1N1问题,第34题则是关于海军建军60周年的话题。
3、完形填空完形填空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富有教育意义,全文层次分明,难度不大,考生们应该感觉比较容易下手。
考查的内容以实词为主,有17道,虚词3道。
单纯的语法考查题目与去年一样只有一道,即第37题。
考查的重点还是着眼于考查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对同义词,反义词,固定搭配进行正确的区分和运用、从语意一致,行文逻辑方面着手,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而做出符合全局的判断分析和准确理解,从而做出最佳选择。
另外,第47,51题相对较难。
4、阅读理解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在高考中的导向作用:加强课外阅读,培养语篇分析和理解能力。
因此本份对考生快速阅读、准确阅读要求有所提高。
所选的文章时代感,原汁原味性强,内容涉及新加坡举办的汉语博客大赛,英国针对外籍司机新出台的交通法令,英国赴中国14日游的详细旅行安排,介绍准确定位方向一简易方法,节能环保问题,五篇文章均体现语言的真实感,实用性。
大多数题目均能根据原文内容直接得出答案,主旨大意和推理判断题均有相对肯定的依据,所以得到中等以上分数应该不难,但要取得高分并非容易,尤其是D篇阅读,原版化的描述,让不少学生理解会比较费力,第59、70题失分率估计会比较高。
2009年福建高考英语试卷评析(一)

2009年福建高考英语试卷评析(一)2009年福建高考英语试卷评析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黄应寿2009年的高考是我省新课程背景下的首届新高考。
2009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试卷的命题是以《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及《2009年福建省高考英语科考试说明》为依据,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材,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试题体现了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出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试题稳中求变,适度创新。
试题对今后我省的中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一、总体评价从总体上说,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命题所选材料多来自主要英语国家的报刊杂志,语言地道,体现跨文化交际意识,符合考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
设题力求科学、严谨、公平,主观题适度体现开放性,能激活考生的思维,并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另外,命题在稳定试卷结构、考查要求、试卷难度控制等方面都把握较好;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兼顾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及考点分布。
纵观全卷,试卷难易度适中,但与2008福建卷相比,难度有所提高;试卷基本上以中档题和基础题为主,没有偏题和怪题,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也有利于高校的选拔。
二、试卷分析第一部分听力部分今年的听力采用的仍然是全国卷I的听力试题。
听力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读音清晰,与去年的听力相比,语速稍快,试题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设题多为细节理解类题目,部分考查信息理解和推测。
具体设题参数如下:表1 2008、2009福建高考英语试卷听力题的考点分布比较what who which where when why how题量2008 11 1 0 3 0 3 22009 13 0 0 2 0 4 1从以上考点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听力测试特别注重对具体信息和简单判断这两大听力微技能的考查,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训练时应提高学生对各种听力材料的熟悉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心理健康素质,组织学生定时、定量做听力训练,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坚持适当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尽可能增加学生听的输入。
2009年福建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1 i
2 2
1 】 f ) 1
1 l
1 0
1 1
1 1
1 1
1 1
1 i
2 f ) 1 1
题 量
2 09 0 2
而 战 ;p l r 申请 ; al 1 拜 访 ( ) 号 召 ; 待 , a pyf : o clO : 3 人 ; 等 伺
、
.
A. i h o fg t r f
B. p l o a pyfr
C. a l i c l Ol
D. i o wa t n
【 案 】 答 C 【 析】 解 考查 动 词短语 辨 析 。f h fr与 ……做 斗争 ; i to: g 为
… …
2 08 1 0
wha t
,
s e a wa sa r n e v r t i ga o n . h l y r a g se e y h n r u d me D. a we me n
A. h a s B. o a C. a s e me n y u me n Ime n
【 答案 】 A 【 解析 】 查介词 。应 答句 中的 I u s 是插入 语 , 考 es g 因此所
填 介词 与 c aln e h l g 连用 , 所 属 , o。很多 考生 由 于没有 e 表 用 f 注意 到插入语 , 以不 知所措 而选错答 案 所
2 5.F r mo n n t i g h p e e o a me t o h n a p n d.T e hn
s o t gtg t e . h u i o e h r n A. o c sh d c me v ie a o B. a o c s c me v i e C. o c swo l v ie u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考试说明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英语)福建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和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的改革要求,按照稳步推进、逐步完善的精神,在《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
调整或变化部分主要有:1.词汇量;2.题型;3.阅读量;4.书面表达词数。
其他部分在文字表述上也作了一些补充、修改。
Ⅰ. 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2009年福建省英语试卷命题应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及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英语)为指导,以《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英语科考试说明》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实际。
命题应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
命题应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力求稳步推进,适度创新。
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命题不拘泥于某一种或某一版本的教材,应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与学习策略等方面所做的要求。
2.以考生为本,命题所选语言材料应符合考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应力求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语言地道;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3.命题应在试卷结构、难易度等方面体现平稳过渡的原则,试题内容应科学、严谨,公平,适度体现开放性。
试题答案科学、准确,评分标准合理、公正。
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及良好的区分度。
Ⅱ. 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一、语言知识为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及命题科学性、合理性的需要,我省《考试说明》收录了《课程标准》附录中的语音、语法、功能意念、话题等项目表。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实现平稳过渡,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对《课程标准》附录词汇表中的七、八级共约3500个单词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列为附录。
经调整后,共收七级词汇约2500个(详见附录五);八级词汇约650个(详见附录六)以及数词、月份、星期、主要国家名称及相关信息等词汇(详见附录七、八、九、十)总计约3200个单词。
二、语言运用1. 听力听力是与外国人直接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能力。
该部分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话题的简短的对话或独白,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要义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总会围绕一个主旨或者一个中心思想展开。
有时,主旨要义会比较明确,有时则会贯穿整个对话或独白,需要考生自己去归纳、概括。
(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为了说明和支持主旨,对话或独白中总会出现一些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这些信息是理解和把握对话或独白的主旨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常常是听力部分的重点考查项目。
(3)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话语发生的场合、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对话语含义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些背景的推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人对口语的理解能力,因而也是听力测试所要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一般来讲,说话者总会表明说话的意图,或是提出或是回答问题,或是阐述自己的想法,或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意见,对此的理解或推断在一般交往中非常重要。
有时说话者的意图或观点是明确表达出来的,有时则隐含在对话的字里行间,需要听者自己去揣摩、推断。
2. 阅读理解阅读是我国考生接触英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主要途径,是高中英语教学和测试评价的重点。
因此,阅读理解在试卷中所占权重较大。
该部分要求考生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
考生应能:(1)理解文章主旨要义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旨要义。
有时从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甚至第一个句子即可得出文章的主旨要义。
从这一段或这个句子读者会知道文章描述的是谁或什么(即文章的主题),也会了解作者希望读者了解主题哪些方面的内容。
有时则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断。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它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如确定文章的标题)有一定的要求。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的阐述往往需要大量细节信息的支持,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全文内容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归纳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
命题人员往往会要求考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阅读文章,以获得某些特定的信息,或准确地寻找所需的细节。
这类试题的答案有时比较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即可答题;有时则较为间接,需要归纳、概括和推理才能答题。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正确理解文章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不懂单词含义根本就谈不上理解文章。
英语单词的含义并非完全等同于词典中所标注的汉语意思,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
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灵活变化的词义,才算是真正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但许多生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来。
这种不使用词典而通过阅读上下文来推断生词含义的能力,是一个合格的读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也是阅读测试中经常检测的一种能力。
考生应能运用阅读策略,克服生词障碍,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获取和处理语篇中的信息,准确猜测词义。
(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测阅读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即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
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infer)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等。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英语文章讲究使用主题段和主题句。
主题段通常在文章开头,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
主题句可能在一段的开头,也可能在中间或末尾,作用是交代该段的中心思想,再由全段展开或讨论这个主题。
各个段落通常由某些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连接,以使文章行文连贯。
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住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一般反映在理解文中某一段落的作用或某些词语的指代关系的题目中。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特定的写作目的,或是向读者传递某个信息,或是愉悦读者,或是讲授某个道理。
而这些信息通常并不是明确地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
因此,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总体内容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3. 写作写作是四项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情景和提示,在语篇中用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书面表述事实、观点、情感和想象等内容。
考生应能:(1)正确拼写单词单词拼写是英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考生应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根据句子意义、结构、单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以及提示,写出形式正确的单词。
(2)准确运用语法和词汇语言的准确性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信息的准确传输。
运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程度是写作部分评分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灵活运用句型和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主题,考生应该围绕该主题,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词组、关联词等,恰当、得体、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Ⅲ. 关于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难度与命题要求的说明一、考试形式2009年我省仍然实行自行命题,全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听力部分的测试题采用全国卷,分数为30分,全卷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试卷由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组成。
第一卷包括第一、二、三部分,为选择题。
第二卷即第四部分,为非选择题。
第一部分:听力本部分共两节,测试学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仅读一遍。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读两遍。
听力考试进行时,考生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后,考生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第二节: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一篇250至300词的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5分钟。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测试考生阅读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短文的内容(总阅读量不少于1 300词),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
第四部分:写作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语法、词汇与书面表达的能力。
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本题以一篇约130个单词的短文为载体,要求考生根据文本语境和提示,在短文的空格内填入一个适当的单词,并将该词完整地写在右边相应的横线上。
第二节:满分25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2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
情景包括目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内容;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40分钟。
试卷题目数、计分和时间安排如下:内容节题量计分时间(分钟)三、试卷难度根据《考试大纲》规定、我省普通高中发展和高校招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高中新课程的要求,英语学科试卷的难度值设定为0.60左右。
试题以中档题为主,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3∶5∶2。
容易题的难度值0.7以上,中档题的难度值为0.5~0.7,难题的难度值为0.3~0.5。
四、命题要求关于词汇使用范围的说明由于《考试说明》对《课程标准》附录的词汇表中的七、八级词汇进行了调整,试题的考查点应控制在经过调整后七级词汇(详见附录五词汇表Ⅰ)中未标*号的词汇。
七级词汇中标*号的单词和调整后的八级词汇(详见附录六词汇表Ⅱ)只要求理解。
1. 听力听力部分的试题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题。
2. 单项填空本大题的命制要着重考查语法和词汇知识在特定语境中的应用,要特别注意语境的设置,并保证主干知识的覆盖面。
本大题难度值控制在0.60左右。
3.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词汇的综合运用能力,所选语言材料要有利于考生进行语篇分析。
难度值控制在0.5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