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导学案
第二十章电与磁导学案

第二十章电与磁导学案一、知识目的:1.能应用实验现象看法磁体,并学会应用身边器材验证磁体的特征2.会依据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判别磁体的极性。
3.会将铁、钢等物体停止磁化。
二、我来学习:你知道吗:秦始皇一致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庞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
这是怎样回事呢?【知识点一】:磁体、磁极1、考考你:磁铁我们都玩过,关于磁体你知道有哪些性质呢?2、讨论:我来做一做:应用桌上的器材〔铁钉、纸屑、大头针、铝片、铜片、磁体、小磁针、玻璃、镍币〕验证以下效果:⑴:磁体可以吸引桌上的哪些东西?⑵:磁体各局部的吸引才干能否相反?⑶: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在转动,运动时的指向如何?经过实验验证并讨论后我知道:磁体可以吸引一类的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磁性最强的部位叫。
磁体有个磁极。
可以自在转动的磁体,运动时指南的那端叫做极,又叫极;指北的那端叫做极,又叫极。
3、思索: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依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知识点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1、猜想:我们学过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又知道磁体有两个磁极,假定将两磁体的磁极相互作用,你以为会发作什么现象?先生实验:应用铁架台悬挂两磁体,使其相互作用,观察现象。
结论是: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
2、练一练:⑴:用一根铁钉接近小磁针的N极,它们相互吸引,由此可判别〔〕A.铁钉有磁性B.铁钉无磁性C.铁钉能够有磁性,能够无磁性D.条件缺乏,无法判别⑵:有两根外形一样的钢棒,甲接近乙的中间有吸引力,而乙接近甲的中间那么没有吸引力,试判别哪根钢棒有磁性,哪根没有磁性?【知识点三】:磁化1、思索: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取得磁性?做一做:用条形磁体吸引一铁块一端,被吸引的铁块能否再吸引铁钉?此现象说明了什么?拿掉条形磁体后,铁块能否能吸引铁钉?小结:一些物体在或的作用下会取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铁、钢等物质容易被磁化,但铁的磁性很容易消逝被称为软磁体。
《我与地坛》导学学案

《我与地坛》导学学案《我与地坛》导学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轨迹。
2、体会景物描写的情味,学习作者语言表达技巧。
3、体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自读提示:思考下列问题,整体把握文章。
1、作者截瘫后,在十五年漫长岁月中,由“失魂落魄”到小说获奖,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的变化,与地坛这个环境有怎样的关系?2、母亲的行为,写了那些?母亲的心理活动,作者何以知之?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剥蚀()柏树()恍惚()隽永()猝然()坍圮()恪守()隽秀()给加点字注音,并释词:熨帖:意蕴:宿命:恪守:亘古不变:窸窸窣窣:关于作者:4、如果文章第一部分是作者对于生死问题的了悟,那么本部分作者又是在思考什么?(三)本文语言很有特点,“创新精神”值得学习。
不少语句很新鲜,很奇崛,但又是语言规范所允许的。
举例: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的自在坦荡。
此句中的“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一句,按一般的语言习惯说法是:门壁上朱红的油漆淡褪了。
另在“朱红”前面又用拟人手法,着“炫耀”二字,对描写地坛的面貌、沧桑变化、破败相确实是恰倒好处。
同时对作者的精神状态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新鲜别致的句子还有很多,请找出,并体会其妙处。
巩固训练:1、下面各组中字形、字音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都正确的一组是()A、坍圮(tānpǐ):坍,倒塌、崩坏;圮,塌。
恪守(kè):谨慎而恭敬地遵守。
B、亘古(gèn):从古到今。
蝉蜕(tuì):蝉的卵变成成虫时蜕下的壳。
C、熨帖(yǜn):心里平静舒适。
隽永(juàn):(言论、文章)意味深长。
D、炫耀(xuán):夸耀。
【语文】宣汉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

【关键字】语文宣汉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编制牟霞审核君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小狗包弟【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原因。
2.领会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及文章朴素自然又饱含真情的语言。
3.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学习重点】1.理清思路,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学习内容】一、作家作品介绍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ú)甘,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成都。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三、基础知识1.熟悉字词,并给划横线的字注音揪回来()头破血流()满身是血()血迹()喋血()脚爪()作揖()租赁()倘使()篱笆缝里()解剖()堕入()堕( )落绿草如茵()叱( )骂逆来顺受:血爪缝2.理清文章思路。
默读后把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3.明确文眼,让学生学会总结概括,用一句话新闻的方式概括出文眼。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主题(主旨)必须明确而集中。
文眼何处寻?可以从文章的标题、扫尾、结尾,过渡句重点段中寻找。
4.分析第一部分(1)本文讲的应该是先生和小狗包弟的故事,但为什么扫尾第一自然段却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5.分析第二部分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用原文回答) ?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6.分析课文第三部分(1)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异同。
《北京亮起来了》导学案

《北京亮起来了》导学案《北京亮起来了》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方法认读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2、正确读写本课词语、(难点)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北京夜晚的美景。
知识链接:北京是中华人民共与国首都,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
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与文化中心。
这个地方荟萃了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有许多名胜古迹与人文景观。
北京是古老的,然而,它又是一座焕发着青春的古城、现在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课文写得真美我要大声地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还会轻声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自读两遍、②我会写出下面生字的读音。
幕临烁辉煌夺繁幢伟犹焕府绚扮③我会把课后的生字正确地写在田字格里,我还想提醒大伙儿易写错的字是、。
3、熟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丢字。
读完后讲一讲自己读明白了什么?二、合作探究:1、小组内认读课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夜幕降临华灯高照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焕然一新从天而降川流不息2、朗读比赛、把课文准确、熟练地读给大伙儿听。
3、小组合作探究识字方法、4、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记生字,全班交流。
①拆合法识字:幕辉烁夺扮幢府宫繁②换偏旁识字:优——犹换——焕③相同偏旁归类识字:烁煌焕5、巧手练写字。
读一读,看一看,写一写。
完成课后“我会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三、拓展延伸:讲一讲您明白的北京是什么模样的?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您有了哪些收获?五、课堂检测:一、给生字加拼音。
huīhuánɡ xiónɡ wěihu ànrán yí xīn yín ɡuānɡ shǎnshǎn二、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比比谁写的多。
广:( )门:(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接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荆轲刺秦王第二课时

周次课题上周第 3周编号 10语年科目高一周文级主荆轲刺秦王备人上周主要进行教先秦诸子散文的学本周改习,学生对于名句学反掌握的不够好,应进举措持续增强背诵。
课前持续增强背诵默写训练。
思教课掌握要点实词虚词,活用,句式及要点句翻译。
目标预习任务(学)教师精教讲点拨研(讲)实记忆(背录)当堂训练(练)作业(巩固)教案内容记诵。
A层B层累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剖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在矛盾矛盾中表现人物性格。
记诵要点词语含义。
单独口头翻译要点段落。
一、导入新课1、对于《战国策》复习二、课前预习检查1说明以下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昼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5)樊於期乃前曰()( 6)皆白衣冠以送之()(7)乃朝服,设九宾()( 8)使使以闻大王()(9)自引而起,绝袖()(10)太子迟之()(11)群臣怪之()教2 明确以下句子中的特别文言句式:学(1)此臣昼夜切齿拊心也()(2)今天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过(3)事因此不可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程()(4)秦王购之金千斤()( 5)欲与俱()(6)见燕使者咸阳宫()(7)而卒惶急无以击轲()(8)父亲母亲宗族,皆为戮没()( 9)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0)常痛于骨髓()(11)给贡职如郡县()(12 燕王拜送于庭()(13)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1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三、整体感知1.荆轲刺秦王共写了那几个人物?要点详尽描绘了那几个人物?人物:略详写:略2.依据标题,行刺的过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行刺过程:第一部分:行刺的缘起第二部分:行刺的准备第三部分:廷刺秦王第四部分:荆轲被斩四、局部赏析(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背景(用原词句子回答):文章第一节语言特色(语言特色+成效+内容):连用几个动词短语,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局势,衬着了紧张、紧急的氛围。
理想的风筝导学案老师用

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导学
一、我能将本课的词语读好、写好,将难理解的词的意思弄懂。
(在书上画出自然段与新词,将课文读熟)风筝连翘花眯起来蜈蚣倘若天穹酸涩喇叭擎着
“翘”是一个多音字,你知道它的读音吗?请写下来。
二、课文主要写了刘老师的()件事,分别是:
三、作者简介
四、家长意见反馈
自主探究
1、读了课文,你想了解些什么?
六年级语文师生共用导学案(师用)
题目
理想的风筝
班级
六、3
姓名
董月英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到浓浓的师生情。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难点是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放到后面交流
学习三件事是课文的重点,在学生交流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体会刘老师的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并且能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作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在交流的同时,梳理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这一问题可能学生总结的不会很完整,所以最后了解苏叔阳的资料,他身患癌症,却仍然笔耕不辍、乐观的活着,是因为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激励着他。为理解这一问题做一下铺设。的疑问。(将自己找到的相关语句及感受写到下面)
3、我能有感情的把它读一读。
检测反馈(课上写)
拓展延伸
1、搜集与理想有关的名言警句
2、你还知道哪些像刘老师这样身残志坚的人,简单写写事迹。
七年级语文下册《观舞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观舞记》导学案
制作老师:段周格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2.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3.体会卡拉玛姐妹舞蹈美的奥秘。
走进作者: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作品有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惟悴》《去国》等,诗集《繁星》和《春水》,散文《笑》和《往事》,散文集《寄小读者》。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1.给加点字注音
绚.丽___阐.述___褶.裙___粲.然__
嗔.视___供.养___蠕.动___惆怅
..__花
鬘.斗薮颦蹙叱咤
.....
2.形似字组词
惆()炫()濡()绚()
绸()眩()蠕()询()
稠()弦()儒()殉()
3.词语填空
变幻多___本色当___低回___转咤风云___
浑身___数尽态极___息息相______合悲欢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舞技精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3.文中的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5.能否引用文中语句,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我应当怎样来形容
..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2)她们又将在两三天内“惊鸿
..”般地飞了回去!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索道之谜》优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索道之谜》优秀导学案研究目标在研究《索道之谜》这篇文章之前,学生将能够:- 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的行为;- 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和道德教育;- 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意图。
导学活动1. 导入 (5分钟)导入 (5分钟)- 启发学生思考索道的原理和用途。
- 引导学生回忆或讨论索道在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阅读和讨论 (15分钟)阅读和讨论 (15分钟)- 学生阅读《索道之谜》这篇文章。
-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标记,并根据问题作出评估。
-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涉及的主要事件和角色的动机。
3. 小组合作 (10分钟)小组合作 (1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
- 鼓励学生就文章中的一些道德冲突进行辩论,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写作练 (20分钟)写作练习 (20分钟)- 学生根据以下一个主题选择一个写作练:- 索道的优点和缺点;- 你认为文章中角色应该如何决策;- 自己在面对道德冲突时的选择。
-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观点和事例支持他们的论点。
5. 总结和评估 (5分钟)总结和评估 (5分钟)- 学生交换他们的写作练,并提供反馈。
-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讨论的主要结论。
- 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道德教育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 邀请学生调查和研究实际应用的索道,并写下他们的发现;- 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理解创作一个故事,探讨道德冲突和决策;- 学生可以就索道问题进行辩论,并给予对方提出的观点合理的反驳。
总结通过这个导学案,学生将对《索道之谜》的内容和道德教育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他们也将锻炼阅读、讨论和写作的能力,并能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色的非洲》导学案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理解“色彩斑斓、炽热、充沛、强悍、粗犷”等词语的意思。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住优美词句,想象画面,感受非洲的色彩斑斓。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几方面过渡自然。
3、感受到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激发进一步了解非洲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过优美的语言,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到非洲的色彩斑斓。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的几方面过渡自然。
难点:体会到非洲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感受到非洲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希望。
教学过程
一、聊聊印象中的非洲,揭题
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感受彩色的非洲。
读导读提示,找出学习要求
1、提出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文哪一句话总的概括了彩色的非洲?请划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词语:炽热天穹硕大聆听粗犷篝火湛蓝色彩斑斓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刚果奥旺多省扎伊尔戈马
含情脉脉——脉搏殷红——殷切
3、交流:课文哪一句话总的概括了彩色的非洲?
(总起句):
(总结句):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请同学们仔细地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非洲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用笔圈出来。
2、你是根据哪些句子很快确定课文是从这些方面来介绍非洲的多彩的?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3、下面请同学们再次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一幅你认为最美的画面,读一读,做一做批注,再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选择这幅画面的理由。
作者是采用怎样的修辞方法把这几种事物介绍清楚的?
课文还有什么地方也是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写的?(找一处写下来)
读,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课文中有大量描写颜色的词语,赶紧找一找,并归归类。
单色:
双色:
多色:
4、体会写法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抓住优美语句,展开想象,欣赏了那么多色彩斑斓的画面,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选择了很多内容来把彩色的非洲这一特点写具体。
那么,如果按照我们刚才说的内容,随意摆放行吗?有什么感觉?而读着这篇课文,你觉得乱吗?作者为什么能做到“内容多而不显乱”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有什么发现?
5、如果你想足不出户,就能游遍世界,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所以,在这里向同学们推荐两本书《非洲地理杂志》、《非洲之旅》。
四、检测反馈:
一、给下列字词加拼音
炽热苍穹充沛火炬殷红兴旺聆听粗犷篝火红沙瓤含情脉脉
2、“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你在文中找起同样作用的句子。
3、我会填。
非洲的色彩斑斓表现在:彩色的(),彩色的(),彩色的(),彩色的(),彩色的()。
体会课文中心内容:本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 )、( )、
( )、( )、( ) 、从多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地域文化,表达了对非洲的( )之情。
【学习目标】
1.能认识14个生字。
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能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学法导航】学习本文应以自读自悟为主。
小组研讨交流的重点是:“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的方法?在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要点的基础上,要谈谈从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以及了解到的课文的表达顺序及其他一些写作特点。
第一学时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独学部分):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3、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1)把14个生字、目标中的词语读一读。
(2)我会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对学、群学部分):
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上面的内容连接起来的?找出这些句子用“”画出来。
思考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呢?
4、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检测案
请你在15分钟内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聆(lín líng)炽(chìzhì)沛(pèi fèi)
渗(cān shèn)澜(nán lán)犷(guǎng kuàng)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蔚蓝的()湛蓝的()硕大的()殷红的()
()的活力()的旋律()的人群()的篝火五彩缤纷的()花花绿绿的()取之不尽的()鲜花铺满的()
三.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红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
2.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但是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3.在小组讨论会上,他首先第一个发言。
4.为了祖国的利益,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彩色的非洲——导学案
一、预习检测
我能给划线字注音:
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
巨蟒()、渗()透、聆()听、木薯()、沙瓤()、强悍()、
粗犷()、篝()火、殷()红、繁花似锦()含情脉脉()、频频
()点头、目不暇()接
通过查字典我我知道“殷、脉”2个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及组词。
殷脉
二、非洲我了解
通过读课文和搜集相关图文资料我对非洲有了大体的了解。
跟小组成员分享一
下吧!
三、文脉我理清
1、快速浏览课文我知道“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特别提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关键词句知道的,画出相关的句子,并仔细体
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
2、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上面的内容连接起来的?找出这些句子用________画出来。
思考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呢?
四.作业
1、写一写,学习本课某一段的写法写一处自己熟悉景物的片断。
2、想更多的了解非洲,可以阅读小蒂皮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三毛的《撒
哈拉的故事》,也可以继续上网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