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导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合欢树》导学案(教师)

《合欢树》导学案(教师)

《合欢树》导学案编制人:张安祥审核人:涂淑琴领导签字:陈利平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技巧,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深刻寓意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熟读全文,弄懂文章的主演内容。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预习案I、教材助读1、生平介绍: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2、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3、合欢树:豆科落叶乔木,花美,形似绒球,清香袭人;叶奇,日落而合,日出而开,给人以友好之象征。

花叶清奇,绿荫如伞,植于堂前供观赏。

作绿荫树、行道树,或栽植于庭园水池畔等,都是极好的。

4、整体感知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6):写母亲生前的事情。

以写“人”为主。

第二部分(7—12):写母亲逝世后的事情。

以写“树”为主。

II、预习自测1.下列红色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虔诚qiān熏xūn晃动huàngB.胯上kuà灸jiǔ偏方piānC.够戗chuāng逛guàng含羞草xiūD.茂盛miè瞪dèng偶尔ǒu答案是B解析:A项的虔诚(qiān)应为虔诚(qián);C项的够戗(chuāng)应为够戗(qiàng);D项的茂盛(mi è)应为茂盛(mào)。

《合欢树》导学案(附答案)

《合欢树》导学案(附答案)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周第课时
上课时间:星期:主备人备课组长签字:
《合欢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今日名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品味平淡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真挚的感情。——孟郊
3.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一、超级链接
1、关于史铁生
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一、点滴积累:
给划线的字注音:
虔诚侥幸享受 惊惶
瘫痪兆头侍弄 闲逛
二、文本知识擂台赛:(下面题目答案都在文章中,认真阅读,老师相信你能独立完成)

第二课合欢树导学案[五篇模版]

第二课合欢树导学案[五篇模版]

第二课合欢树导学案[五篇模版]第一篇:第二课合欢树导学案库车县第三中学导学案主备人:审核:包科领导:班级:日期:姓名:小组:课题:一、学习目标:1、品味平淡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真挚的感情。

2、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二、自学内容及检测:自主感悟:1、走近作者: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

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2、预习:阅读《秋天的怀念》,了解合欢树的常识。

给下列词语注音:虔诚()侥幸()享受()惊惶()敷()灸()瘫痪()兆头()侍弄()闲逛()念叨()扫兴()全文共12个自然段,本课的重点抓住了两方面来写,一是母亲;另一个是合欢树。

很自然把文章分成两部分:1—6段为第一部分:追忆母亲,为写合欢树的意义做好铺垫,定下了感情基调。

7—12段为第二部分:思念合欢树,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三、合作学习与探究:1.“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运用语言描写(手法),表现了母亲2.“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运用了描写(手法)。

中职语文《合欢树》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合欢树》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一 合欢树 参考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 揣摩下列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1.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 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 写出了母亲因 无意把我烫伤 而 内疚 的心理。
2.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 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母亲为鼓励我 走上写作之路 而 费尽心血。
三、文中多次提到合欢树,找出相关内容,品读并思考其各自的 寓意和内涵。
文中 四 次提到合欢树。
第一次,通过邻人和 初生小孩 的注目引出合欢树。
第二次,讲述合欢树的 来历 以及母亲寄托在它身上的美好期 望,合欢树是母子情的象征。
第三次,通过刚来到世上的 孩子的眼睛 写合欢树的影子。合 欢树年年在长高,但母亲却 永远地离开了,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 深深 怀念 。
三、文中多次提到合欢树,找出相关内容,品读并思考其各自的 寓意和内涵。
文中 四 次提到合欢树。
第四次,文章结尾处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 忆起童年往事时会 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 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 ,怎么种的,说 明别的孩子也会在这棵树上寄托对母亲的感情,但却和作者与母 亲的感情有不一样的内涵,因为作者的母子情更 沉重艰难 而深 厚,同时也说明母亲的芳泽和恩德将造福于 儿女和他人 。
四、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 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1.二十岁以后, 作者双腿残废 ,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 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 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 ,这时他体会 到母爱的 执著 与 无私 。
2.三十岁以后, 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 ,他感念 没有母亲就没有 自己的现在 ,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爱 的深厚与恒久。
五、作者说:“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 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作者为什么 说“悲伤也成享受”?把你的理解和感悟写下来,并与同学进行 交流。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合欢树导学案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合欢树导学案 冀教版

课题 13《合欢树》学案课前热身温故知新说一说你搜集到的有歌颂母亲的名言。

学习目标有的放矢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重点)2、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难点)3、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难点)指点迷津授之以渔师生互动法涉及考点形成网络母亲关爱儿子合欢树儿子怀念、歉疚母亲由人及树:象征手法(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体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一未雨绸缪1.预习读熟课文,记住本课的生字生词。

了解作者、作品。

搜集有关歌颂母爱的名言。

2.参考复习资料上网查阅3.小试牛刀预习检测,(2分钟)1)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呛()炎()逛()享()沧()炙()诓()亨()2)填空本文节选自,作者是,人,现代作家。

他是一位残疾作家,因为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而一举成名。

二课堂探究1.自主学习(8分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小的冲突。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2)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表现截然不同,为什么?,(3)课文描述了给“我”治病过程中母亲的哪些细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4)母亲是怎样鼓励“我”写作的?2.合作探究(兵教兵) (10分钟)快速自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问题:(1)课文写母亲对合欢树由没有心思照顾到“不舍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变化?理解合欢树的丰富的情感内涵。

(2)“我”对合欢树又不敢看到想去看,表现了怎样的心情?(3)如何理解“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的含义?3.成果展示4.质疑解疑5.平行训练(10分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人教版语文选修《合欢树》word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选修《合欢树》word导学案

合欢树史铁生:不屈的灵魂2005 年,饱受疾病残害的史铁生以《病隙碎笔》荣获鲁迅文学奖散文奖。

他在颁奖后说:“困境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相同的,若是不去搜寻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没有意义。

”史铁生 21 岁因病致残,在轮椅上度过了 30 多年,却写出了知青题材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真谛性长篇小说《务虚笔录》、散文《我与地坛》等优秀作品。

此后患肾病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保持生命。

这个坚毅的汉子时辰都徘徊在死亡边缘,写作变得极其困难。

此次获奖的《病隙碎笔》,前后写了 4 年,有时一天只好写几行字。

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遭到和经历,必然是悲伤而悲伤的。

但史铁生却特别乐观。

他说:“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

”这时,支撑他创作的力量完好来自于意志,由于他意识到:“不能够放下,否则可能就完好放下了。

”在2010 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走了。

自称“职业是病,业余在写作”,坐在轮椅上的他,曾以一支笔教会我们思虑——他留下了一本本厚重的著作,包含着思想的火花,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健全而又丰满的思想。

自然,这些用汗水和心血凝成的文字,不会因作家的逝世而丧失价值。

一、作者简介史铁生 (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生于北京。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收效》《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录》等。

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 1983 年、 1984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别的散文《我与地坛》等作品也产生过了很大影响。

二、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表现母爱的优美散文。

它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前面部分写母亲生前的事,后边部分写母亲逝世后的事;前者以写“人”为主,后者以写“树”为主。

而“树”其实不是一棵平常的树,它牵系着母子之间的深情。

两大部分有机交融,作者正是借“合欢树”寄望母子之间无法实现的遗憾,从而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和对无私母爱的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深重的内疚之感。

一、注音灸(jiǔ)忠诚 (qi án)侥幸 (jiǎo)召(zhào)晃动 (huànɡ)念道 (dɑo)扫兴 (xìnɡ)瞎逛 (ɡuàn)ɡ二、写对字形够 qi ànɡ(呛) fū(敷)药惊 huánɡ(惶) shì(侍)弄全 f ù(副)心思t ān hu à瘫n(痪 ) chě(扯)些闲话dènɡ(瞪)着眼睛三、讲解词义1.忠诚:恭敬而有诚意 (多指宗教信奉 )。

《合欢树》导学案 答案

《合欢树》导学案 答案

《合欢树》导学案编写人:柯有明审核人: 曾主任编写时间:2016-9-18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味并总结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2、反复诵读,能说出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

【学法指导】积累,诵读领悟,交流探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1.4—2010.12.31),作家。

20岁左右双腿瘫痪。

代表作品《》(小说)、《》(散文)、《》(散文)、《》(长篇小说)等。

其中,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激励了无数的人。

2.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本体)。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给加点的字注音虔.诚()侥.幸()侍.弄()惊惶.()敷.()灸.()瘫痪..()兆.头()瞎逛.()熏.()念叨.()二、形近字辨析,并组词呛()沧()跄()涣()焕()痪()灸()炙()逛()诓()亨()烹()三、探究赏析在1-6自然段中,作者采用了哪些细节来表现母亲对我的爱?试举例来分析。

【归纳小结】课文通过大量的描写,细腻准确、生动传神,又合情合理,使文章读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当堂训练】阅读《合欢树》完成下面的题目。

1、《合欢树》的作者是,代表作有。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虔.诚qiān 熏.xūn 晃.动huàngB.胯.上kuà灸.ji ǔ偏.方piānC.够呛.chuāng 逛.guàng含羞.草xiūD.茂.盛miào 瞪.dèn偶.尔ǒu3、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A.(她)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念叨:说。

)B.母亲惊惶了几个月。

合欢树导学案答案

合欢树导学案答案

《》(长篇小说)等。

案树》导学《合欢其中,史铁生创作的散文编写人:柯有明: 曾主任审核人《》激励了无数2016-9-18 编写时间:的人。

【学习目标】2.象征手法、朗读课文,体味并总结作者对1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母亲的情感。

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反复诵读,能说出合欢树在文2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中的象征意义。

和情感(本体)。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重点难点】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教学重点:体会母子深情。

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可以使文章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

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从而给读者留【学法指导】下深刻的印象,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积累,诵读领悟,交流探究【学习过程】【知识链接】第一课时作者简介1.一、给加点的字注音虔诚()侥幸()..生铁史侍弄()惊惶()..作,)—(1951.1.42010.12.31敷()灸().. 20家。

岁左右双腿瘫痪。

代表作品瘫痪()兆头()...、《》(小说)瞎逛()熏()..、《(》散)文念叨)(.、《》(文散)二、形近字辨析,并组词。

2 呛、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跄)()沧( A.虔诚qiān 熏xū焕)涣()(..n 晃动huàng )痪()(. B.胯上kuà灸ji炙)(灸..ǔ偏方piān 诓)逛)((. C.够呛chuāng 逛烹亨())(..guàng 含羞草xiū)(. D.茂盛miào 瞪三、探究赏析..dèn 偶尔ǒu 在1-6自然段中,作者采用了.3、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确哪些细节来表现母亲对我的爱?试举切的一项是()。

例来分析。

A .(她)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归纳小结】树几年才开花。

(念叨:说。

)课文通过大量的描写,细腻准确、B.母亲惊惶了几个月。

(惊惶:生动传神,又合情合理,使文章读来惊慌。

)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C.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欢树》导学案编写人:柯有明审核人:曾主任编写时间:2016-9-18【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味并总结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2、反复诵读,能说出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

【学法指导】积累,诵读领悟,交流探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1.4—2010.12.31),作家。

20岁左右双腿瘫痪。

代表作品《》(小说)、《》(散文)、《》(散文)、《》(长篇小说)等。

其中,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激励了无数的人。

2.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本体)。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给加点的字注音虔.诚()侥.幸()侍.弄()惊惶.()敷.()灸.()瘫痪..()兆.头()瞎逛.()熏.()念叨.()二、形近字辨析,并组词呛()沧()跄()涣()焕()痪()灸()炙()逛()诓()亨()烹()三、探究赏析在1-6自然段中,作者采用了哪些细节来表现母亲对我的爱?试举例来分析。

【归纳小结】课文通过大量的描写,细腻准确、生动传神,又合情合理,使文章读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当堂训练】阅读《合欢树》完成下面的题目。

1、《合欢树》的作者是,代表作有。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虔.诚qiān 熏.xūn 晃.动huàngB.胯.上kuà灸.ji ǔ偏.方piānC.够呛.chuāng 逛.guàng含羞.草xiūD.茂.盛miào 瞪.dèn偶.尔ǒu3、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A.(她)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念叨:说。

)B.母亲惊惶了几个月。

(惊惶:惊慌。

)C.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虔诚:恭敬而又诚意。

)D.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抖:哆嗦,晃动。

)4、本文的体裁是()A.记叙文B.文学评论C.回忆性散文D.小说5、文章条理清晰,第一部分写母亲有很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

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岁那年B、二十岁C、后来D、三十岁时6、在“我”的生命之中,母亲为我做了许多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对我作文获奖的表白B、母亲为我治病C、母亲为我借书D、母亲推我去看电影E、母亲推我去看合欢树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

这样写让母亲的形象更加真实。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

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8、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喜欢它的美丽的花。

B.“我”对合欢树的态度变化主要是因为在“我”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

其中最令“我”悲痛的是母亲当初的希望都实现了,她却不在了。

C.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它是母亲栽种的。

D.我一直不喜欢看合欢树,因为母亲去世了,它却活着。

第二课时【学习过程】四、讨论探究(7—12段):合欢树的象征意义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合”、“欢”二字的内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和睦,和和美美B、美好,母慈子孝C、团聚,阖家欢乐D、生死离别的情感2、根据本文,下列对“合欢树”象征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运用托物言志、借物写人,作者不去看合欢树,是因为身体残疾,过道又狭窄,行动不便。

B、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母亲悉心照料的合欢树象征着病中的作者。

C、合欢树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

合欢树象征着母亲。

D、合欢树是一种亲情的象征,一份母爱的见证。

3、《合欢树》这篇文章写的是“我的母亲”,却不用《我的母亲》为题,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A、《合欢树》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

B、作者选取合欢树作为情感象征的意象,语气平淡,喻意深刻,含蓄蕴藉。

C、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想到树就想到母亲;合欢树也是母亲过去艰难生活的见证,是唤起他们母子希望的所在。

D、“我的母亲”更贴切,全文围绕着母爱展开;而课文第一部分没有写到合欢树,只有第二部分写到合欢树,用《合欢树》为题就详略不当、主题不集中了。

4、本文多次提到合欢树,寓意各不相同。

请试着划出文章中描写合欢树的语句,品味并思考其各自的寓意和内涵。

【归纳小结】本文是一篇情真意深的怀人散文,也是一首颂扬母爱的抒情乐章。

主题深刻,饱含母爱,及热爱生命的忧伤。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本文寓意更加深远。

【当堂训练】我与地坛①(节选)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

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

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

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

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

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

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

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

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中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像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

也可以想像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

还可以想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

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

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

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

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闲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来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云的路上。

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

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 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

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注)①《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文章描述了“我”瘫痪以后的心路历程,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追怀,对地坛中人事景物的深沉思考等。

全文共七个部分,这里选的是第七部分,略有删改。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灼.热(zhuó) 猝.然(cù) 熨.帖(yù) 亘.古不变(ɡèn)B .坍圮.(q ǐ)渗.透(shèn) 隽.永(juàn) 失魂落魄.(pò)C .恪.守(kè) 蝉蜕.(tuì) 倔强.(jiànɡ) 暴风骤.雨(zòu)D .窥.看(ɡu ī) 宿.命(sù) 捋.须(l ǚ) 玉砌.雕栏(qì)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历尽苍桑 弥漫 雕琢 落寞B .野草荒滕 炫耀 嘈杂 清晰C .心神恍惚 安详 车辙 荒僻D . 专心致志坐落羡暮琉璃3、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

4、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学习反思】《合欢树》导学案答案第一课时一、略二、略三、探究赏析1-6段第一部分作者采用了哪些细节来表现母亲对我的爱?①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②鼓励“我”好好写作: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当堂训练】1、略2、B解析:A项的虔诚(qiān)应为虔诚(qián);C项的够戗(chuāng)应为够戗(qiàng);D项的茂盛(miâ)应为茂盛(mào)。

3、D解析:此题考查结合句子,正确把握词义。

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去解释词义,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抖”在句中是因为情景触发而引起的心里的震动,体现出我的难以抑制的悲痛和深深的愧疚,脱离语境仅理解为哆嗦尤其是理解为晃动就不大确切。

4、C解析:文章有部分记叙的文字,但记叙的目的是为评论提供事实论据。

5、C6、E7、C解析。

C项中“有点迷信了”说法欠妥8、B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学习过程】四、讨论探究(7—12段):合欢树的象征意义1.D2.A3.D4.1、第八段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观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