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课堂教学设计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 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母亲对儿子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合欢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activities,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会关爱自然、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
3.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合欢树》文本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习小组划分及小组活动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合欢树》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背景知识。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合欢树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2)小组合作完成相关实践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学生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关注,培养审美情趣。
2024年《合欢树》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合欢树》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合欢树》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合欢树的生长习性、生态特征、繁殖方法以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征,提高学生对植物学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合欢树的生长习性、生态特征及其繁殖方法。
难点: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合欢树实物或图片、投影仪、教学PPT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合欢树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合欢树的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合欢树的生长习性(2)合欢树的生态特征(3)合欢树的繁殖方法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并在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2. 合欢树的生态特征3. 合欢树的繁殖方法4. 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征。
(2)列举三种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并说明其优缺点。
(3)谈谈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2. 答案:(1)合欢树生长迅速,耐旱、耐寒、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
其生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花香浓郁等。
(2)繁殖方法: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
播种繁殖优点:操作简单,繁殖系数高;缺点:种子发芽率低,幼苗生长缓慢。
扦插繁殖优点:繁殖速度快,幼苗生长整齐;缺点:技术要求较高,成活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分株繁殖优点: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缺点:繁殖系数较低,对母树生长有一定影响。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植物学》第四章第五节,详细内容为介绍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生态价值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认识到合欢树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合欢树的栽培管理技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和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重点:合欢树的生态价值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合欢树实物或图片、PPT课件、视频资料等。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合欢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合欢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合欢树的生物学特征:介绍合欢树的科、属、形态特征等。
b.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讲解合欢树的生长环境、生长速度等。
c. 合欢树的生态价值:阐述合欢树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如固氮、保持水土等。
d. 合欢树的栽培管理:介绍合欢树的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合欢树,让学生亲身感受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合欢树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合欢树的形态结构图,并标注主要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生物学特征a. 科、属b. 形态特征2. 合欢树生长习性a. 生长环境b. 生长速度3. 合欢树生态价值a. 固氮b. 保持水土4. 合欢树栽培管理a. 繁殖方法b. 栽培技术c. 病虫害防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合欢树的生物学特征。
b.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有哪些?c. 请谈谈合欢树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2. 答案:a. 合欢树属于豆科合欢属,形态特征包括树冠宽广、叶子呈羽状复叶等。
b. 合欢树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速度较快,喜阳光充足。
精选《合欢树》教案4篇

精选《合欢树》教案4篇《合欢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__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理清__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__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叙事散文,它以深沉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所付出的艰辛,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教学过程:导入导语:有这样一位母亲:每天,她总是伫立在门前,看着儿子摇着轮椅远去的背影,一动不动地站着,无论风霜,无论雪雨,这份爱恋绵长而悠远,对于儿子,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记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这对母子,故事中的儿子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
学生自由回答有关作者的知识,教师适当补充了解作者及背景,帮助理解主题感知课文请同学自由读课文1、勾画生字词2、引导提问(1)课文都写了哪些事?(2)通过这些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①我作文比赛得奖,引来母亲对儿时作文的表白。
②我腿残废,母亲帮我寻医问药。
③我想写作,母亲给我借书。
④母亲照料合欢树。
⑤我不敢看又想去看合欢树。
母亲对我的爱及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理清__思路品味语句,品味感情勾画最令你感动的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在叙事中传达感情的。
[示例]1、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2、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3、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实用的《合欢树》教案3篇

《合欢树》教案实用的《合欢树》教案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合欢树》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合欢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合欢树》教案。
2、从细节描写中体味母亲对我的深情。
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4、基于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采用由散入整的组合法,在内容主旨理解的同时,对散文写作有初步的认识。
5、品味文中细节的内涵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感受爱、表达爱、珍惜爱。
而作者在对往事的追叙中,也完成了自己对亲情的感悟,这种感悟除了通过细致的细节来表现之外,都集中在合欢树这一象征物上。
所以,要把握文章深刻的内涵,就必须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内涵,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感悟亲情的美好。
一、知识与技能: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技巧,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深刻寓意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具体深入理解文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探讨合欢树丰厚的象征意义,解读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2、品读淡然的叙述背后的情感张力。
教学方法: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双腿瘫痪史铁生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
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主题是什么?明确:两部分母爱(2)思考:哪一处细节最让你感动?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明确: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合欢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合欢树》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合欢树》中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合欢树》的内容理解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2)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欣赏《合欢树》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合欢树》课文文本。
2.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关于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相关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合欢树的认知和印象,引出课文《合欢树》。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合欢树》。
(2)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内容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情况。
2. 课文理解与分析: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合欢树的相关资料,增加对合欢树的了解。
2. 课中活动:(1)朗读感悟: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本,理解内容。
教学设计《合欢树》

教学设计《合欢树》教学目标通过《合欢树》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理解《合欢树》的情节和主题分析《合欢树》中的角色和冲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合欢树》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故事《合欢树》的文本相关的绘画和手工材料教学步骤步骤一:理解《合欢树》的情节和主题教师通过朗读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合欢树》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
步骤二:分析《合欢树》中的角色和冲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合欢树》中的角色和冲突,让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关系和冲突发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冲突。
步骤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题和讨论,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步骤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在创造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对《合欢树》的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对《合欢树》中角色和冲突的分析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在分析故事中角色和冲突方面的能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思考方面的能力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在创造和表达方面的能力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改编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演绎和表演,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作者的生平经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为下文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
白板课件出示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扫除字词障碍。
四、初读感悟
浏览全文,根据合欢树出现前、出现后的顺序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说说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五、研读课文
诵读课文1--6段
1、找出前半部分文中三个明显表示时间的词语。
教学反思
《合欢树》从体式来看,是一篇散文,披文入情,理解文章蕴含的感情就是本文主要的学习内容。我从学生的阅读起点——他们的理解和困惑来展开文章,设置四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的活动,使他们深入细致的研读文本,从“文”中体验“情”,步步深入,“经由思抵达诗”,使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得到提升,并使这种体验和感受在课堂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抒发出来。同时我对这堂课的设计还遵从了鲁书荣老师对阅读教学课堂的指导思想:在一个方面深挖细嚼,寻求突破,而不能面面俱到,浮光掠影。当然,我还参阅了大量的课例和教学实录,从中汲取了很多的启发。
2.把握课文中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理解课文为何以“合欢树”为题。
3.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出母亲为“我”做的几件事,理清课文以“情”为主的写作线索。
教学难点:把握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理解课文以“合欢树”为题的原因,感悟母子情深,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4、拓展延伸
配乐朗读余中《今生今世》
浏览课文,思考问题,思考完以后全班交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逐段研读课文。
配乐朗读《今生今世》。
整体上对课文有个把握。
白板课件出示学生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情感的深入感悟。
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我的成长
人
母亲的变化
时间
树的成长
物
我的怀想
2、作者在这几个年龄段中记载了“我”和母亲哪些事情?
3、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形象?
浏览课文7-12段
思考:
1.文章何处开始出现“合欢树?”请你说说合欢树的由来。
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3.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4.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而不是《我的母亲》?
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学情的预设不够。放手让学生质疑无疑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缺乏足够的预设。上课之初,我认为学生能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这样可能增加上课的深度,最终促成整堂课的质量提升。但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细碎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预设,以至于造成一些琐细问题没有得到落实。第二、学生课前预习不够。讲课选取在放假来的第一天,没有布置预习任务,学生普遍没有认真预习课文,以致于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缺乏文本基础。在课堂上没有呈现出热烈活跃的课堂氛围。第三、我认为自己对新课程的理念贯彻的还不是十分透彻,看到学生回答问题不理想,就急于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呈献给学生,课堂的开放性没有达到应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思维。第四、课堂设计流程稍显单调,引导学生探讨文本环节占了整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这一环节的主要做法尚停留于“生谈师说”阶段,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动笔,做到听说读写样样俱全。
二、走进作者
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高烧,腰腿疼痛,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检查预习
呛敷熏灸
虔诚瞎逛惊惶侍弄
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入了解史铁生的生平经历。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了解作者。
《合欢树》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合欢树
备课教师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片表现母爱的优美散文,文章题目看似是状物散文,实则是记人叙事的散文。文章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描写过“合欢树”,只是借回忆和托他人之语,交代“合欢树”的情况,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说出母亲为“我”做的几件事,理清课文以“情”为主的写作线索。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检查预习
初读感知
研读课文
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选择、媒体使用及分析
1、新课导入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