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课文《合欢树》教案

合集下载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 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母亲对儿子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合欢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activities,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会关爱自然、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

3.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合欢树》文本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习小组划分及小组活动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合欢树》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背景知识。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合欢树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2)小组合作完成相关实践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学生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关注,培养审美情趣。

《合欢树》公开课教案

《合欢树》公开课教案

《合欢树》公开课教案《合欢树》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合欢树二、教学重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

(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学习主要结合多媒体采用师生讨论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有所体会;通过启发式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五、课时安排:本课共2课时六、法制与德育渗透:1、法制:法定下的父母子女之间有什么权利义务关系?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父母的权利义务有:(1)在人身方面,有抚养的权利与义务、管理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法定代理;(2)在财产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子女财产的管理;未成年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父母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子女的权利义务有: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当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在父母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时,子女有义务给付赡养费,并且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子女有义务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

父母子女之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2、德育:引导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无论走到哪里,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播放视频或者歌曲《妈妈我想你》导入新课。

(二)、新课内容:(讲授过程中逐页播放多媒体)1、文题解读:合欢树,有“马缨花”、“绒花”之称,落叶乔木,伞形树冠。

叶互生,为偶数。

花美,形似绒球,清香袭人;叶奇,日出而开,日落而合。

常象征阖家幸福、夫妻恩爱、婚姻美满。

《合欢树》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合欢树》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合欢树》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合欢树》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1《合欢树》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合欢树》是著名作家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人性与命运的深刻和反思。

教材版本为人教版高二选修,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小说全面解读,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及其深层反思。

Part 1:小说简介《合欢树》讲述了带着恶果种在院子里的合欢树,以及少年庆生的过程,众人的相继去世,最终主人公孟昶高相敬如宾相爱成为夫妻。

整个小说描绘了孟昶高一家人的命运,以及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所承受的命运改变和意义。

Part 2:课时安排本教案总共约分5个课时,具体内容如下:课时1:小说背景和作者介绍+小说生动画面展现课时2:小说人物和命运的探究课时3:小说叙事结构的分析与主题揭示课时4:小说文学风格的分析与贯穿主题课时5:小说人性反思的探究与总结Part 3:教案细节解析1.底层人物与上层人物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差距。

孟昶高一家是小说中的底层人物,他们是一家没有背景和权力的普通家庭,在小说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困境。

然而,上层人物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背景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例如:孟昶高的上司能够通过权利和财富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此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文中的社会结构,探究人物之间的背景和社会地位对于命运的影响。

2.小说中的人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探究小说中的人性,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为什么人们选择保守、被动、安稳的生活,为什么要担心小事、抱怨生活的不公、胡思乱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孟昶高的态度和行为,并帮助学生明确人性的重要性以及在命运面前应有的精神品质和行为准则。

Part 4:教学思路1.关注学生需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对话、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认知状况进行摸底,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植物学》第四章第五节,详细内容为介绍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生态价值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认识到合欢树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合欢树的栽培管理技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和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重点:合欢树的生态价值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合欢树实物或图片、PPT课件、视频资料等。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合欢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合欢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合欢树的生物学特征:介绍合欢树的科、属、形态特征等。

b.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讲解合欢树的生长环境、生长速度等。

c. 合欢树的生态价值:阐述合欢树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如固氮、保持水土等。

d. 合欢树的栽培管理:介绍合欢树的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合欢树,让学生亲身感受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合欢树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合欢树的形态结构图,并标注主要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生物学特征a. 科、属b. 形态特征2. 合欢树生长习性a. 生长环境b. 生长速度3. 合欢树生态价值a. 固氮b. 保持水土4. 合欢树栽培管理a. 繁殖方法b. 栽培技术c. 病虫害防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合欢树的生物学特征。

b.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有哪些?c. 请谈谈合欢树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2. 答案:a. 合欢树属于豆科合欢属,形态特征包括树冠宽广、叶子呈羽状复叶等。

b. 合欢树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速度较快,喜阳光充足。

合欢树优秀教案

合欢树优秀教案

合欢树优秀教案合欢树优秀教案(精选6篇)《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的语言谱写的一支感人至深的真情之曲,震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它又是儿子对母爱的一首热烈深挚的颂歌。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合欢树优秀教案(精选6篇)吧!合欢树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平淡文字背后饱含的深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涵义,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重点和难点]1、品读文段,学会欣赏作者内敛又充满张力的文字,真切感受到作者含蓄又深沉的情感。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表达自己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说明:教学目标与重点最终这样确定,是源于我对网上一些教学设计不够满意以及对有些设计者的解读重心始终心存怀疑。

有些设计秉持的“怀念”、“歌颂”说固然不错但我以为失之宽泛,有隔靴搔痒之感;有的力主“愧疚”、“懊悔”说,也无可厚非,但我又觉得似乎失之单薄,难免有挂一漏万之憾。

在慎重考虑了多种意见、结合了作者本人相关作品中的若干提示后,我这样概括《合欢树》:文章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还原再现了母亲的苦难与坚忍以及她对儿子“毫不张扬”的爱;作者在独自咀嚼命运多年之后,借“合欢树”这一由实入虚的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更在岁月流转中获得了对母亲、母爱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

[教学方法]品读、交流、探讨、迁移[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读《合欢树》这篇散文。

它的作者史铁生,是现仍在世的中国作家中我最崇敬的一位。

我觉得要真正读懂他的作品,一定得先读懂他这个人,所以我们至少得先了解一下他的基本经历。

请大家看一份简单的年表——注意一下他生平的几个关键时期:毕业于清华附中,想来是个优秀的学生;18岁插队落户,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得了重病贻误治疗导致双腿瘫痪,回北京后好不容易在街道工厂找到份专门安排给残疾人的工作,预读过课文的同学应该还记得他干的是什么活。

28岁那年凭写作撞开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让学生了解《合欢树》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1.1.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1.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情感线索。

1.2.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

1.2.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1.3.2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生命,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合欢树》,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2.2 课文解析2.2.1 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2.2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3 课文讨论2.3.1 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情感线索,分享自己的感悟。

2.3.2 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简介《合欢树》的作者及背景。

3.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3.2 朗读感悟3.2.1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2.2 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情感。

3.3 课文解析3.3.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

3.3.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4 小组讨论3.4.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感悟。

3.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5 课堂小结3.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5.2 强调课文中的情感价值,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生命。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把握、语音语调准确性。

4.2 课堂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思维敏捷性、观点阐述的清晰性。

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

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

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合欢树史铁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母亲的形象,理解合欢树的深刻内涵,理解以小见大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2、情感目标:感受母爱,理解母爱,珍惜母爱。

教学重点:1、母亲的形象。

2、合欢树的涵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个人是谁?(PPT1)——史铁生。

他的职业是什么?——作家,不对,(PPT1)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为什么这么说?1972年,就在他21岁生日那天,一场大病让他住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此后又患有肾病,发展成尿毒症,靠常年透析维持生命。

接踵而来的疾病逼他走上创作的道路,在创作中他深入研究存在与命运,残缺与爱情,生命与苦难,爱与被爱等精神食粮来摆脱生命的苦难。

他用残缺的生命躯体释放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用生命的苦难点亮思想的光芒。

用灿烂的笑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他笑容背后的神秘力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名作《合欢树》,或许能得到启发。

二:曲径通幽整体把握这是一篇___________的散文。

课文描写合欢树的段落主要是?合欢树是___________种的?三:入境感受挚热的母爱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让我们沉浸到课文的第一部分,感受挚热的母爱,同学们先听一段朗诵,听的同时用笔勾画出最打动你的细节,从这些细节归纳母亲形象的关键词。

母亲(伟大)有趣聪明美丽坚强执着乐观艰辛无私慈爱(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爱美?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每个女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更何况像母亲这样聪慧美丽的女子,她本来可以享受幸福,但是幸福随着儿子的瘫痪而划上句点,她开始有白发,她因心力交瘁而过早地离开人世,作为一个母亲,她放弃了作为人,作为女人应有的幸福,活泼、有趣、美丽的缺失成就了母爱的伟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课文《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引导学生研读和品味作品,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3.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教学目标
从文章题目和文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陵悲吟:“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人啊,恬然于父母铸就的港湾,便会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能够承欢于爹妈的膝下,谁又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人们常说,“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史铁生的《合欢树》里蕴含着的,就是这样一份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

2.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3.品味母亲的形象。

问题:母亲生前的哪些话、哪些事至今还缠绕着“我”?
(1)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有何不同的表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答: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但母亲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作文做得还要好,还说“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这让“我”听得扫兴,就装着根本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对治好“我”的腿终于绝望的时候,发现我在写小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就形式而言,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对同一件事,母亲先后说过不相同的话,这是由于“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样。

对于年少的心高气傲的急切期待母亲表扬的孩子来说,一瓢冷水可以让孩子冷静,不至于骄傲、自满;对于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这是激励,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用心良苦。

在这一抑一扬之间,母亲的聪明和伟大展露无遗。

就内容而言,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至今还在缠绕着“我”的既有母亲的慈爱、教子之道,还有母亲的美丽和悲伤。

正是这一切的一切,才使我在母亲去世多年后仍对她无法忘怀。

(2)课文描述了给“我”治病过程中母亲的哪些细节?
答:“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动作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3)母亲是怎样鼓励“我”写作的?
答: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4)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
母爱是无条件的,无私无怨、坚强执著、宽厚仁慈、牺牲自我……
4.快速自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问题:课文为什么要以“合欢树”做题目呢?
(1)母亲为什么要栽这棵合欢树呢?
答: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

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

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
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2)为什么我后来到院子里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欢树?
答:合欢树融入了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

母亲为他付出太多太多,牺牲了一个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业、生活和爱情。

如果自己不残疾的话,母亲的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3)如何理解“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的含义?
答:母亲的去世让人悲伤,合欢树里有作者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伤,传递出人事代谢的无奈之感。

但深挚的母爱却始终温暖鼓舞着作者,感伤过后对生活充满更坚定的信念。

(4)小结:
合欢树虽没有在第一部分出现,但是,通过母亲对合欢树的照料,通过写合欢树的生长,母亲的内心世界得到进一步的展示,母子的情结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母亲的形象随着合欢树的生长而凸现出来,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深深的情愫也伴随着合欢树的生长而升华。

5.归纳写法,积累阅读经验。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主题是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以物来命名的散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物融入了一段故事,而且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2)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在里面,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物化。

(3)作为一种象征,借物来表现高尚的品格。

如冰心的《小橘灯》,茅盾的《白杨礼赞》。

三、作业
1.查找并摘抄有关“母爱意义”、“生命意义”的精彩语录。

2.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感悟母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