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

高一抽测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AB项信息错误嫁接,增长的非三系水稻。
C项三个小标题内容不构成递进关系。
D项南仁东“来不及目睹”成果,更谈不上成功后的喜悦。
2.B诗句并非是赞扬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
3.D4.(1)有梦想,敢于追求;(2)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与困难;(3)执着追求、严肃认真(4)治学严谨,精益求精;(5)心系国家,勇于担当。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
5.首先,作者指出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然后,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和南仁东学生的评价证明这一观点;最后,作者用南仁东的原话写出他对科学理想的追求。
评分建议:每点2分。
6.C是牛贩子主动说出“压根没什么苹果”,而非“我”洞察被骗。
7.D“成人视角”错误。
8.①运用了双关、象征、比喻的手法。
(2分)②夕阳之光渐渐逝去,写出了时间流逝,“我”距离看苹果梦碎的时刻越来越近。
(1分)③喻指牛贩子的生命逝去,逐渐走向尽头。
(1分)9.①在看苹果的下午,少年作者对牛贩子的情感是轻视的,因为他有着最坏的名声,别人都瞧不起他;怀疑,一直怀疑牛贩子在欺骗自己;厌烦,对于牛贩子哭泣、欣赏自然,却迟迟没有去找苹果林感到厌烦;屈辱愤怒,因受骗而觉得屈辱愤怒。
(4分)②在若干年后回忆时,作者对牛贩子的情感是理解、同情、怜悯。
希望他有心灵的依靠、内心的信仰、心灵的支柱。
(2分)10.C11.B“斯文”在文中指这种文章。
12.B强加因果13.(1)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就决心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皇上的恩泽。
评分建议:每句1分。
(2)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此事,说根据白居易所犯过错,不宜让他治理州郡。
评分建议:“论”1分;“治”1分;语意正确1分。
(3)评分建议:每句1分(4)跂1分;博见1分;语意正确1分。
14.(1)元稹做官正直,不畏权势。
(2)元稹无罪却被处罚,有损圣德。
(3)处理元稹,坏人更肆无忌惮,陛下无法得知不法之事。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一语文2021.04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我很幸运能在进化论中徜徉,在整个科学领域中,进化论是最激动人心、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②进化论之所以使许多人着迷,我想是由于这个理论的三个特点。
首先,根据现在发展的状况看,进化论的证明令人非常满意和信服,同时还有大量的宝藏没有挖掘出来。
其次,进化论是一门覆盖极其广泛的学科,既是涉及永恒、定量等带有普遍原则的科学,又与历史的独特性直接相关。
因此,在进化论的研究中,可以容纳各种风格和个性。
有的人在这个领域探讨纯粹抽象的问题(群体增长规律和DNA结构),有的人则揭示非常独特的棘手问题(霸王龙用弱小的前肢做什么)。
第三,进化论与我们的整个生活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总会关心一些重大的谱系问题:我们来自何方?这又意味着什么?当然,这个理论还涉及形形色色的生物,仅描述过的物种就已经超过了百万种,小到细菌,大到蓝鲸,还有大量的甲虫,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的故事。
③然而,达尔文的学说一方面在扩展影响,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假设却失去了价值,至少是失去了普适性。
已经统治了30年的当代达尔文主义,即“现代综合论”,利用局部群体的适应基因替换的积累和扩大模式,来解释生命的整个历史。
在小的局部群体的适应调节方面,这种模式可能是出色的经验性说明;生活在已经被工业污染熏黑的树上,并且作为可见度的选择回应,桦尺蠖飞蛾(Biston betularia )的体色确实变黑了,而且的确是由于单个基因变化的积累。
江苏省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2020.11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准考证号要填涂清楚。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首先,国与家,国与国民、国土具有统一性。
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
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国与家是统一的。
《逸周书》云:“国有本,有干。
土地,本也;人民,干也。
”这是说,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
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与国土、国民是一体的。
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
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
中国古代美学总结出了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一是“诗言志”。
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
汉代《毛诗序》不仅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
“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了“公志”——家国之志。
二是“兴寄”论。
江苏省邗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新疆班)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邗江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新疆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命题人: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学是伴随生态问题出现而产生的文学门类,可以说,生态意识催生出生态文学。
当然,生态文学不只主题关乎生态,还追求一种“美”的境界。
这种境界表现为,在作品中不仅再现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是怎样的,而且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
但它有着自己的特质。
这种特质首先体现在,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
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
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
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
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
长篇小说如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中篇小说如老藤写生态变迁的《青山在》,儿童文学如陆梅写海岛的《无尽夏》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城进展,是生态文学的又一特质。
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
蒋巍《塞罕坝的意义》讲述塞罕坝三代人种树护林的故事,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咸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
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生态文学还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
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教师解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所有答案都写在答卷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2分)1。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①一场大规模的空袭,使这繁华的城市 .②我真的怕他离开,刚刚摆脱了恐惧凄凉的感觉,再也不想品尝这的滋味了。
③父亲看完后一言不发,用毛笔写下几行字给我:“不要搜章逐句,不要无病呻吟,力戒做作,惟陈言务去。
"A.面目全非茕茕孑立矫饰 B。
改头换面茕茕孑立掩饰C.改头换面举目无亲矫饰 D.面目全非举目无亲掩饰ﻩ【答案】A【解析】面目全非:形容事物变化很大.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 茕茕孑立: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举目无亲: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孤零零的,四处游荡。
矫饰:故意造作来掩饰此喻意的选项是2.桃花因颜色鲜艳美丽,故诗人常借以比喻美丽的女子。
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 )(2分)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B。
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
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答案】D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2分)..A。
今日厂家平价促销,机会难得,敬请惠顾!B。
舍弟光临寒舍,真乃蓬荜生辉,不胜荣幸!C.请恕我直言,你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敬请三思!D.久仰您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ﻩ【答案】Bﻩ【解析】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这里称呼的是对方,因此错误。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
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 ▲。
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
①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
②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
③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④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⑤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A.①③②④⑤B.①④③⑤②C.④②①⑤③ D. ③②①⑤④【答案】Dﻩ【解析】关键是要把握语段的中心、结构层次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关注关联词语,注意词语间的照应等.非连续性的语句复位题,还要认真分析横线出现的规律甚至标点符号等,明确与上下文的关系。
题中承前讲月亮,先选③;“她”指月亮,选②;从⑤“更出落得精神”,推出①⑤;从后文“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推出④为最后。
5.某位老师向学生讲述下文的用意,最可能是希望学生()(2分)农民问教授:“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锤钉的样子。
店员拿出锤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店员拿出钉子,他点点头。
这时,一个盲人走进来.先生,请您想一下,他会如何买到一把剪刀?”教授从容答道:“简单。
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
”农民笑起来:“先生,他不需要这样,盲人是会说话的。
"(改写自郭亚维《哈佛校训给大学生的24个启示》)A。
勿受既有认知限制C.莫因专业蒙蔽真相B.审慎辨析言语歧义D.勇于质疑权威观点【答案】A6.下列有关名著《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红楼梦》中“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一判词说的是贾府中看穿人世幻灭而遁入空门的惜春。
B。
《红楼梦》先后用过许多书名,如《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等,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以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C。
荣国府为秦可卿出殡安排的排场,宁国府迎接元妃省亲的盛举,把贾家的富贵权势充分表现出来,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贾府也从此走向衰竭.D.《红楼梦》中的人名、地名往往具有隐喻性,尤其善用谐音,如贾府四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原应叹息”四字,寓有深意。
【答案】Cﻩ【解析】荣国府为秦可卿出殡安排的排场,宁国府迎接元妃省亲的盛举,应将荣国府和宁国府对调位置二、文言文阅读 (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义田记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之田②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
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③有余而无穷。
屏④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⑤,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
”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
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晏子为近之。
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⑥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⑦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版)【注】①负郭:靠近城郭。
负,背倚。
②常稔之田:常熟之田,良田。
稔,庄稼成熟。
③沛然:充裕的样子。
④屏:避退、隐退.⑤参大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⑥廪稍:官府发的口粮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⑦瘠:通“胔”,尚未腐烂的尸骨.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①以养济群族.之人②士大夫之族.(《师说》)B.①日.食,人一升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C.①止乎一己而已②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D.①承其志.②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ﻩ【答案】BA:①族:族群;②族:类B:日:名作状,每天C:①止:副词,只是;②止:动词,停止D:①志:名词,志向;②志:动词,记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①以.其所入,给其所聚②作师说以.贻之(《师说》)B。
①承其志,如公之.存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C.①而.终其志②惑而.不从师(《师说》)D。
①贤于.平仲②不拘于.时(《师说》)【答案】BA:①介词,用;②连词,来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D:①介词,比;②介词,被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敬重范文正公“义举”的一项是( )(2分)①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③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④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⑤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⑥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A。
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ﻩ【答案】A【解析】①②③④句是“义”的行为;⑤⑥句为齐侯赞赏晏子之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2分)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所学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9分)(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3分)ﻩ翻译:选择那些亲近却贫困、疏远却贤良的人,全都救济他们。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3分)翻译:自以为所有这一州有点不同常态的山水,都被我拥有了。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3分)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全文翻译】: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好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些关系亲近却贫困、关系疏远却贤良的人,全都救济他们.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近城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
(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丧葬都予以资助。
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那账册,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吃饭,每人供给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供给一匹绢.嫁女儿的给五十贯钱,女儿改嫁的给三十贯钱;娶妻的给三十贯钱,再娶的给十五贯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女儿再嫁的数目相同,葬小孩的给十贯钱。
族人聚居的九十多人,(义田)每年收入提供稻谷八百斛,用田中收入的粮食,供给聚居在这里的人,充足有余而且取用不尽。
退职回家等待补缺的人,也提供资助;出仕为官的人,就停止给。
这就是义田大概的情形。
当初,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二十年.后来他担任了西部边境的统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来达成他的愿望。
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时一样。
他虽然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
去世时,自身没有用来入敛的东西,子孙没有用来办丧的东西。
只是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义行,留传给他的子孙罢了。
从前晏平仲坐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你这样做是隐藏国君的赐予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富贵之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乘车的;母系的亲族,没有不在衣食上丰足的;妻子的亲族,没有受冻挨饿的;齐国有三百多的士人,等我来救助才能点火做饭。
像这样,是隐藏国君的赏赐呢,还是彰显国君的赏赐呢?”于是齐侯端起晏子的酒杯,罚桓子喝酒。
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侯了解贤能,以及桓子能认错服大义;又仰慕晏子的仁爱有亲疏,而且言谈有井然的次序.先是父系亲族,其次母系亲族,再其次是妻系亲族,然后推及到那些关系疏远的贤士。
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进而仁爱百姓;由仁爱百姓,进而爱惜天下万物。
"晏子的作为接近孟子的理想。
现在从范文正公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比晏婴更贤能,他的义田格局可长久推行,恐怕胜过了晏子。
唉!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高位,享受万钟俸禄的人,他们的府第如此雄伟,车马如此华丽,声色如此繁盛,妻儿如此富裕,仅仅是为满足一己私欲罢了,但亲族中不能踏入他家大门的人,难道是少数吗?更何况对于帮助疏远的贤者呢!那些地位在他们之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官府供给粮食这样充裕,朝廷俸禄这样优厚,也仅仅是为满足一己私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