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包头专版)中考历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春战国时期试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春秋战国时期

一、选择题

1.[2017·泰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这一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在下列哪一阶段( )

A B C D

2.[2017·安徽]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促进了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3.[2017·武威]《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推行县制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井田,开阡陌

D.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4.[2017·宿迁]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7·连云港]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6.[2017·江西]“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材料中的“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7.[2017·潍坊]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8.[2017·泰安]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最适合当时社会形势的方案是(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9.[2017·丽水]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

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10.[2017·青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1.[2017·泰安]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二、非选择题

12.[2017·毕节改编]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事件有何影响。

13.[2017·娄底改编]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思想的光芒】

老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时期楚国人。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感叹他学问的高深。年老时,留下了五千言的名著。这部著作流传甚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它是世界上被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著作之一。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春秋时期鲁国人。弟子三千,其言行被编成《论语》一书。他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材料所述老子的“名著”是什么?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列举其中一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4.[2017·德州]2017年6月10日是中国第12个文化遗产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举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想之美】

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

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子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

【科技之美】

材料二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请列举一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品德之美】

材料三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3)由材料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的优秀品质。他们最早使用的纸币是什么?

【艺术之美】

材料四

(4)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请据图写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并据材料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能力强化练】————————————

一、选择题

1.[改编题]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的使用

2.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C.“民贵”“君轻”

D.“法治”

3.《荀子·议兵》中提到:“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建立县制

4.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5.[改编题]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措施中,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是( )

A.兴修水利工程 B.推行重农抑商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广牛耕生产

6.下面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甲:发生于秦汉时期,其主要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乙:发生于春秋战国这一社会大变革时期,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丙:战国时期100位思想家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A.乙 B.丙

C.甲、乙 D.甲、丙

7.[衔高题]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思想基础的是( )

A.“奖励耕战” B.“崇尚自然”

C.“民贵君轻” D.“无为而治”

8.[衔高题]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9.[衔高题]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10.[衔高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2.[衔高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孔子和老子所代表的学派。

材料二“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2)材料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代哪一思想家的主张?并概括其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材料二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最终发展成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材料三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指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一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后来的孟子从政治上对这一学说进行了怎样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在公元前2世纪是怎样发展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请举例说明孔子“智慧”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指商鞅变法的思想。商鞅变法发生在公元前356年,即公元前4世纪。

2.B [解析]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该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题文材料“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反映的正是建立县制的措施。故选B项。

3.D [解析]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题文材料中的“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即是这一法令的体现。

4.A [解析]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由此可知,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勤于耕织的人、战场立功的人。故选①③。

5.B [解析]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6.B [解析] 孔子的思想主要由“仁”和“礼”两个部分组成。“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礼”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7.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依法行事”“明主有权威、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8.D [解析]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统一的历史证明,法家的思想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9.A [解析] 孟子主张“仁政”治国;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因此,B、C、D三项表述错误。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10.C [解析]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主张人们互助互爱。

11.B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对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互相辩论,相互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2.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3.《道德经》(或《老子》)。核心:仁。儒家:孟子;道家: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等等。(任写一个学派及代表人物即可)

14.(1)局面:百家争鸣。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任写两点即可)

(2)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应用于军事,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任写一点即可)

(3)诚信待人、轻利重义。(意思相近即可)交子。

(4)《兰亭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或: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意思相近即可)

【能力强化练】

1.D

2.B [解析] A项“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属于儒家学派的主张;C项“民贵”“君轻”是儒家学派孟子的思想主张;D项“法治”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3.B [解析] 题干中的史料通过递进关系的表述,反映了秦国的军事力量之强大。联系商鞅变法的史实可知,奖励军功的措施促进了秦国军事力量的加强。

4.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准确理解“决定性意义”的含义。商鞅变法中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因此其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

5.C

6.A [解析]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甲的表述错误;“百家”只是概数,故丙的表述错误。

7.C [解析] “民贵君轻”思想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人民放在君主之上,显然是重视民生,因而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思想的基础。A项是法家思想;B、D两项是道家思想,故排除。选C项。

8.A [解析] 题干中“莫走极端、适可而止、知足而止”与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观点相符,“以柔克刚”与老子思想中的相互对立的事物能够相互转化的观点相符,故A项正确;孔子、墨子、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C、D三项错误。选A项。

9.A [解析]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故A项正确;兴办私学与发展教育相关,与宗法分封制度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动摇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不适应于战争年代,故D项错误。

10.B [解析] 百家争鸣中的儒家主张“仁政”,反对战争;法家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分析各项后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11.(1)秦国。

(2)第二条措施。因为第二条规定按军功授爵,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增强,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1)孔子:“仁”和“礼”;老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儒家和道家学派。

(2)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

(3)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飞速发展。

13.(1)儒家。“仁”。提出“仁政”。

(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3)如:我们平时对待人和事都应该有仁爱之心,以德伴随自己,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充实、让社会更和谐等。(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