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11章总需求应用IS_LM模型共49页
11.总需求2:应用IS-LM模型

长期看价格会逐渐下降,
使得
P
• SRAS下移
P1
• M/P增加
• LM右移
LRAS LM(P1)
IS1 IS2
Y
Y
LRAS
SRAS1
ADA2D1
Y
Y
r
长期看价格会逐渐下降, 使得
SRAS下移
M/P增加
LM右移
P
P1 P2
LRAS LM(P1) LM(P2)
IS1 IS2
Y
Y
LRAS
SRAS1 SRAS2
1 用IS-LM推导AD curve
P (M/P )
LM左移
r I Y
r
LM(P2)
r2
LM(P1)
r1
IS
P
Y2 Y1
Y
P2 P1
AD
Y2 Y1
Y
2 AD curve的移动---M增加
r
中央银行可以改变AD:
M LM右移
r1 r2
r
I
P
Y (在一个确定 P1 的价格水平上)
LM(M1/P1) LM(M2/P1)
LM
Y C (Y T ) I (r ) G
LM curve 揭示了货币市场的 r1
均衡
M P L(r ,Y )
IS
Y1
Y
图中的交点同时满足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 衡的条件
1 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均衡的改变
Y C (Y T ) I (r ) G
r
M P L(r ,Y )
运用模型,可以解释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改变 r1 经济均衡
通过价格调整,经济将会由短期均衡向长期 均衡变化
第11章-总需求II(宏观经济学-曼昆-上海财大)要点

▪ 假定萧条是由于外生变量—对商品和服务需
求的衰减造成的 -- IS 曲线向左移动
▪ 证明:
产出和利率都下降,这是IS 曲线左移造成的。
CHAPTER 11 Aggregate Demand II
slide 33
支出假定:
对 IS 移动的反应
1. 股票市场崩盘 外生变量 C
▪ 1929.10-12: S&P 500 下跌 17% ▪ 1929.10-1933.12: S&P 500 下跌 71%
slide 19
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工具?
为什么政府用利率目标替代货币供给? 1) 因为利率较之货币供给更容易衡量
2) 政府可能认为 LM 的冲击比 IS 冲击更持久.
如果这样的话, 通过利率目标稳定收入的做 法较之货币供给的效果更好.
(见问题7 p.306)
CHAPTER 11 Aggregate Demand II
ADA2D1
Y
Y
slide 26
IS 冲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r
在新的短期均衡点
Y Y
P P1
LRAS LM(P1)
IS1 IS2
Y
Y
LRAS
SRAS1
CHAPTER 11 Aggregate Demand II
ADA2D1
Y
Y
slide 27
IS 冲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r
在新的短期均衡点,
Y Y
一段时间后,
大萧条
240
Unemployment
30
(right scale)
220
25
200
20
180
第11章教案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IS、LM 曲线的含义与性质特征,IS、LM 曲线的推导方法;(2)IS、LM 曲线的移动;IS—LM 模型及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推导;IS 和LM 曲线的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教学难点:IS-LM 曲线的移动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1](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7 版):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5 月第1 版。
[2](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年1 月第1 版。
[3](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大卫约翰逊(David Johnson)著,王立勇等译,宏观经济学(第6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年6 月版。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一、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是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为前提的。
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情况。
产品市场的均衡既体现供给与需求相等的关系,也对应于一定的价格水平。
所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一定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的均衡。
但是,在本章,特别是在 IS 曲线中,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 IS 曲线探讨的所有情况都是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情况,只是均衡水平不同而已。
所以,本章暂时假定价格不变。
二、IS 曲线的含义和推导(一)IS 曲线的含义IS 曲线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一条曲线,它反映某些相关经济变量(或指标)相互联动的情况。
I 代表投资,S 代表储蓄,IS 曲线就是使投资与储蓄相等时所有代表均衡利率水平和均衡收入水平的组合点的集合。
IS 曲线画出了产品与服务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注意,IS 曲线背后对应的是一个均衡的产品与服务市场,即对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而言,存在使产品市场均衡的收入水平。
第11章 总需求II:应用IS-LM模型

2017/11/8
slide 5
税收的传导机制
产品市场: 减税 可支配收入增加 出等量增加 收入增加
货币市场: 收入增加 货币交易需求增加 保持不变)货币投机需求减少 消费增加 计划支
(如果货币供给 利率上升
产品市场(挤出效应): 利率上升 投资下降 部分抵消减税所引起 的收入增加(上图中1-3的部分)
IS2 IS1 Y1 Y2
此时,需求的结构(C、I G)如何变化?
Y
slide 12
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共同作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实现宏 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
当分析一种政策变动的影响时,必须对其它政策的变
动做出假设,最合适的假设取决于当时的情况以及在
出现了通货紧缩,尤其在危机的初期,价格水平的下降
幅度较大
名义货币供给大幅下降,后期有所增加;由于通货紧缩, 实际货币余额在危机初期有小幅下降,后期大幅上升 名义利率有所下降,但由于通货紧缩,实际利率在危机 的初期大幅上升
2017/11/8 slide 30
支出假说: 对IS曲线的冲击
经济决策背后的政治考虑。
2017/11/8
slide 13
案例研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IS-LM模型的分析和预测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
当分析某个政策建议时,不仅需要知道其影响的方向,
而且需要知道影响的大小。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定量地描述经济。
数据资源公司模型根据美联储对财政政策不同反应的假 设,即名义利率不变和货币供给不变,分析财政政策乘 数 测算结果表明,挤出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货币市场: 货币供给增加 实际货币余额(M/P)的供给增加 (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余额供给 大于需求 利率下降 产品市场: 利率下降
经济学原理,第11章总需求应用IS_LM模型

11.2 作为总需求理论的IS—LM模型
一、 从IS—LM模型到总需求曲线
为了更充分地理解总需求的决定因素,我们现在使用IS—LM曲线而不是货 币数量论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第一,我们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国民收入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 降——也就是说,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第二,我们考察是什么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我们可以把这些结论总结如下:价格水平变动引起的IS—LM模型中的收入 变动代表着沿着总需求曲线的运动。对于给定的价格水平,IS—LM模型中的收 入变动代表着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图(a)表示货币扩张。对于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货币供给的增加提高了实际货 币余额,使LM曲线向右移动,提高了收入。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 移动。
近年来,美联储使用了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银行之间收取 的隔夜贷款利率——作为其短期政策工具。作为这一操作程序的结果,人们 常常从改变利率的角度来讨论美联储的政策。然而,牢记利率的这些变动背 后是货币供给的必要变动。
这种为什么美联储选择使用利率而不是货币供给作为其短期政策工具呢?一个 可能的答案是对LM曲线的冲击比对IS曲线的冲击更普遍。当美联储以利率为目 标时,它通过调整货币供给自动抵消了对LM曲线的冲击,尽管该政策恶化了对IS 曲线的冲击产生的影响。如果对LM的冲击是更普遍的类型,那么以利率为目标 的政策比以货币供给为目标的政策会产生更高的经济稳定性。
图11—3 IS—LM模型中货币供给的增加
货币供给的增加使LM曲线向下移动。均衡从A点移动到B点。收入从Y1增加 到Y2,利率从r1下降到r2。
再一次地,为了解释经济从A点到B点的调整,我们依靠IS—LM模型的基石—— 凯恩斯交叉和流动性偏好理论。这一次,我们从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地方——货 币市场——开始。
宏观经济学9-1 总需求:建立和应用IS-LM模型

因此,IS曲线向右移动ΔG/(1-MPC)。政府购买的增加既提高了 收入又提高了利率。
26
图11—1 IS—LM模型中政府购买的增加 政府购买的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均衡从A点移动到B点。收入从Y1增加到 Y2,利率从r1上升为r2。
2
1 - 产品市场与IS曲线
利率、投资以及IS曲线
凯恩斯交叉作了一个简化假设:计划投资水平I固 定不变。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关系是计划投资取决于 利率r。
为了把利率与投资之间的这种关系加到我们的模 型中,我们把计划投资水平写为:
I=I(r)
4
图(a)表示投资函数:利率从r1上升 到r2使计划投资从I(r1)减少到I(r2)
M P s
MP
M/P
实际货币余额
14
2、货币需求
(1)对实际货 币余额的需求:
r
利率
M P d L(r )
r:是人们选择持有多少货 币的一个决定因素,持有
货币的机会成本
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是因为 更高的利率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需求量
M P s
L (r )
MP
M/P
实际货币余额
15
利率调整到使货币 供给等于需求时的 位置: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1 产品市场与IS曲线 2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3 结论:短期均衡
在本章建立的总需求模型称为IS—LM模型(IS—LM model),是 对凯恩斯理论的主流解释。这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在任何一种给 定的价格水平下什么因素决定了国民收入。
经济学基础(第11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本章小结】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2、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可以用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来说明。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利用IS-LM模型来推导。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现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惟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会影响IS曲线,但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会发生移动。这是因为,IS曲线的变量被假定是实际变量而不是随价格变化而变动的名义变量,但LM曲线中的货币供给量则有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之分。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既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不同变动情况。 4、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AS)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及技术决定。
Q
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是由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因此,IS曲线、LM曲线的移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而财政政策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货币政策的变动则会引起LM曲线的移动,因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PP1 P0
0 Y0 Y1 Y2 GDP
(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说明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同方向变动的关系。物价上升,总供给增加,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方移动;物价下降,总供给减少,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方移动。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以上的经济周期分类可以用表11-1来进行概括。
表表11-1 经济周期的类型
类型
周期长短
平均长度
发现的年代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朱格拉周期 基钦周期
库兹涅茨周期 熊彼特周期
长周期(长波)
加量, w用以表示加速系数。
代入宏观经济均衡公式,得:
Yt Ca b Yt1 Ia w(Ct Ct1)
(11-10)
式(11-10)表明,任何时期的总收入或总产出等于自主性消费Ca与自主性投资Ia之和, 加上由边际消费倾向b决定的引致消费部分和由加速数w决定的引致投资部分。如果我们知道 了任一时期中自发性消费和自发性投资以及当期消费和前期消费,给定边际消费倾向b和加速 数w,那么就能通过对上式的代换,决定任一时期的收入和产出。
表示,所以又有:
It w(Yt Yt1)
(11-4)
式(11-4)表明,该期的净投资等于该期产量的变动值乘以资本—产量比率。当然,净
投资可以为正、负或0,这主要取决于Y 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Y 。总之,在w既定的情况
t
t 1
下,当期净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
因为总投资=该期的净投资+该期的更新投资,所以只要在式(11-4)两端加上更新投
引致投资I
0 500 500 250
0 125 125 62.5
缪尔森提出的,故此模型也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注:
下表各行数字这样得出,例如第3期,由于第2期收入为2000,故第3期 Ct b Yt1 0.5 2 000 1 000。 第3期投资 It I0 I I0 w(Ct Ct1) 1 000 1 (1 000 500) 1 500, 第3期收入 Yt Ct It 1 000 1 500 2 50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用IS—LM模型解释波动 2 作为总需求理论的IS—LM模型 3 大萧条 4 结论
7
前言
科学是一种寄生菌:病人群体越大,生理学和病理学发展得越好;从病 理学中就会产生治疗方法。1932年是大萧条的谷底,我们今天称为宏观经 济学的新学科正是从大萧条的败坏的土壤中产生的,虽然它有些姗姗来迟 了。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作为走向理解短期经济波动的一步,在第10章中我们把IS—LM模型 的各部分结合在了一起。我们看到IS曲线代表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均 衡,LM曲线代表实际货币余额市场的均衡,IS与LM曲线共同决定了在价格 水平固定的短期中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现在我们把注意力转向应用IS— LM模型来分析三个问题。
现在考虑流动性偏好理论所描述的货币市场。由于经济的货币需求取决 于收入,总收入的增加提高了每一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量。然而,货币供给 并没有改变,因此,更高的货币需求使均衡利率r上升。
货币市场上较高的利率又在产品市场上造成了后果。当利率上升时,企业 削减其投资计划。投资的这种减少部分抵消了政府购买增加的扩张效应。因 此,在IS—LM模型中财政扩张引起的收入增加小于凯恩斯交叉中收入的增加 (凯恩斯交叉假设投资是固定的)。可以在图11—1中看到这一点。
正如图11—2所示,IS曲线向右移动了这一数量。经济的均衡从A点移动 到B点。减税既提高了收入又提高了利率。再一次地,由于较高的利率 抑制了投资,IS模型中收入的增加小于凯恩斯交叉中均衡收入的增加。
图11—2 IS—LM模型中的减税
减税使IS曲线向右移动。均衡从A点移动到B点。收入从Y1增加到Y2,利率从 r1上升为r2。
三、货币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11—4(a)
图11—4(b)
图11—4(c)
美联储保持货币供 给不变。税收的增 加使IS曲线向左移 动,收入减少(由于 更高的税收减少了 消费者的支出),利 率下降(由于更低 的收入使货币需求 减少)。收入的减 少表明增税引起了
衰退。
美联储想保持利率 不变。在这种情况 下,当增税使IS曲线 向左移动时,美联储 必须减少货币供给, 以使利率保持在初 始水平上。货币供 给的这种减少使LM 曲线向上移动。利 率没有下降,但收入 的减少要超过如果 美联储保持货币供
政府购买的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均衡从A点移动到B点。收入从Y1增加到 Y2,利率从r1上升为r2。
为了充分理解图11—1中所发生的变动,回忆上一章中IS—LM模型的基石——凯恩 斯交叉和流动性偏好理论——是有帮助的。情况是这样的:当政府增加产品与服 务的购买时,经济的计划支出增加了。计划支出的增加刺激了产品与服务的生 产,这引起总收入Y的增加。学习了凯恩斯交叉,这些效应应该已经熟悉了。
二、 货币政策是如何使LM曲线移动并改变短期均衡的?
我们现在考察货币政策的效应。回想一下,货币供给的变动改变了任何给 定收入水平上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从而使LM曲线移动。IS—LM模型说明了 LM曲线的移动是如何影响收入和利率的。
考虑货币供给的增加。M的增加导致实际货币余额M/P增加,因为在短 期价格水平P是固定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表明,对于任何给定的收入水平,实 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导致了更低的利率。因此,LM曲线向下移动,如图11—3所 示。均衡从A点移动到B点。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利率,提高了收入水平。
• 第一,我们考察国民收入波动的潜在原因。 • 第二,我们讨论IS—LM模型如何与我们在第9章中介绍的总供给与总
需求模型相适合。 • 第三,我们考察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10.2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一、财政政策是如何使IS曲线移动并改变短期均衡的?
我们从考察财政政策(政府购买与税收)的变动如何改变经济的短期均 衡开始。回想一下,财政政策的变动影响计划支出,从而使IS曲线移动。IS— LM模型表明IS曲线的这些移动是如何影响收入和利率的。
2、税收的变动
在IS—LM模型中,税收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与政府购买变动大体相同,不同 的只是税收通过消费影响支出。例如,考虑税收减少ΔT的情况。减税鼓励消 费者花费更多,从而增加了计划支出。凯恩斯交叉中的税收乘数告诉我们,在 任何给定的利率下,这一政策变动使收入水平提高了ΔT×MPC/(1-MPC)。
给不变的情形。
美联储想防止增税 引起的收入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增税 并没有引起衰退,但 它确实使利率大幅 度下降。虽然收入 水平不变,但税收增 加和货币扩张的结 合确实改变了经济 中的资源配置。
1、政府购买的变动
考虑政府购买增加ΔG。凯恩斯交叉中的政府购买乘数告诉我们,在任何 给定的利率上,财政政策的这种变动使任何利率下的收入水平都增加ΔG/(1MPC)。因此,正如图11—1所示,IS曲线向右移动ΔG/(1-MPC)。经济的均衡从A 点移动到B点。政府购买的增加既提高了收入又提高了利率。
图11—1 IS—LM模型中政府购买的增加
因此,IS—LM模型表明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而影响收入。这个结论解释 了我们在第9章中对货币政策的分析。在那一章中,我们说明了在短期,当价格 有黏性时,货币供给的扩张提高了收入。但是,我们并没有讨论货币扩张如何 引起在产品与服务上的支出增加——一个被称为货币传导机制(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的过程。IS—LM模型说明了这一机制的一个重要部 分: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利率,刺激了投资,从而扩大了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下一章说明在开放经济中,汇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发挥了作用。不过,对于像 美国这样的大型经济来说,利率起着主导作用。
图11—3 IS—LM模型中货币供给的增加
货币供给的增加使LM曲线向下移动。均衡从A点移动到B点。收入从Y1增加 到Y2,利率从r1下降到r2。
再一次地,为了解释经济从A点到B点的调整,我们依靠IS—LM模型的基石—— 凯恩斯交叉和流动性偏好理论。这一次,我们从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地方——货 币市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