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合格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合格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合格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1.引入环节:有氧运动2.概念复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回顾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3.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练习回顾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分析与判断。

梳理氧化剂、还原剂的变化与物质分类的关系。

4.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通过题目使学生回忆起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守恒规律、强弱规律、先后规律等。

让学生通过动手做题强化对抽象规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5.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已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应用进行汇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编织起知识网络。

选择有代表性的应用方式进行具体的练习。

尤以原电池为例,结合原电池的知识对氧化还原反应提高认知层次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必修一、必修二后针对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要求的复习课。

学生在高一阶段学习了氧化剂还原剂、原电池、物质制备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广度。

该班学生平均程度较好,解决问题能力较强。

效果分析通过课后习题的评价检测,发现:学生能较熟练的分析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能较好的辨析。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但是在计算问题上显现出能力仍有提高的空间。

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以及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应用等,都不断充实并加深着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理解。

作为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既是重要的知识内容又是其他知识的支撑。

评测分析通过巩固自测、单元检测等方式进行评测,学生本节内容的得分平均84分。

成绩良好。

课后反思这节课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应用。

是对学生已学过知识的唤醒。

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继续提高。

课后应加强练习配平、守恒计算等。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总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能力培养:通过复习培养判断能力和应用能力。

思想情感: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

科学方法:认识本质,进行资料整理与完善的方法培养。

重点、难点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理解、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有关产物的推断。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特征:元素化合价变化从对应关系去判断:还原剂→氧化产物从价态变化去判断:元素化合价升高后的产物。

2.表示方法电子转移:单线法(转移方向)双线法(化合价升降)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技巧:得失电子守恒4.有关计算依据:升、失、氧、还方法:根据守恒列等式提问: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与步骤是如何呢?生—生研讨:教师归纳总结,结合学生以清晰的思路和知识网络启发探究。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氧化还原反应教案[高考要求分析]1.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概念。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和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能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规律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能配平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包括常规配平、缺项配平、离子方程式配平、简单的有机反应配平等)。

3.掌握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并能进行判断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从考查试题类型来说可以是氧化还原概念的应用、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书写或有关氧化还原的化学计算等等。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1、在化学反应中,有一种物质被氧化,必定有一种物质被还原,这样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

3、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得电子,则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变成还原产物,则该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氧化还原的概念;2.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3.掌握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4.能判断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与配平教学设计:【基础知识复习】一、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学反应。

2.本质:反应过程中有。

3.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

例1.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A. 2Na2O2+2H2O=4NaOH+O2↑B. Cl2+H2O=HCl+HClOC. ICl+H2O=HCl+HIOD. 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4.电子转移表示法:(1)双线桥法——“谁变谁”双线桥法:分别用两条箭头表示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可以表示出同一元素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意义)。

注意:①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②箭号起止为同一元素;③在线桥上要注明“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得失电子数目应相等。

例2.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 NO↑+ 4H2O(2)单线桥法——“谁给谁”单线桥法:用一条箭头从失电子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①箭号起点为失电子元素,终点为得电子元素;②在线桥上只注明电子转移的总数不标得与失。

例3.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例4.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1)Zn + 2HCl== ZnCl2 + H2↑是点燃(2)CaO + H2O = Ca(OH)2否S + O2 === SO2 是通电高温(3)2 H2O === H2 ↑+ O2↑是CaCO 3=== CaO + CO2↑否(4)Mg(OH)2 + 2HCl == MgCl 2 + 2H 2O 否★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3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3篇)

You don't have that many viewers, don't be so tired.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3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能不能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呢?【学生回答】氧化反应:碳与氧气、铁与氧气……还原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环节二:新课讲授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提出问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回答】碳与氢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所列举的几个化学方程式,除了得失氧之外,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回答】得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失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

【教师引导】由此可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就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回答】是,铁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都出现了变化。

可知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电子转移)有关。

【教师引导】那么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揭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通用十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通用十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通用十篇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1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对于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阶段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学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即可;通过后续课程如金属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本节课既要复习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和以辩证的观点来思考问题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__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4、重难点设置: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中的对立__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大,要使同学们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教法,力求深入浅出,而且还要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者。

所以我采用“问题解决法”教学,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的、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__教学__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深入。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4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4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掌握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3.理解得失电子、氧化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板书】氧化还原反应一、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反应【提问】CuO+H2Cu+H2O1.在以上反应中,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依据是什么?2.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从中分析三种元素化合价各有什么变化。

【讲解】小结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把氧化还原反应跟化合价联系起来。

【讨论】2Na+Cl22NaCl H2+Cl22HCl这两个反应没有氧的得失,但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哪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哪种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讲解】小结上述讨论后,得出:【板书】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这一类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巩固性提问】下列反应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各是什么物质?2NaBr+Cl2===2NaCl+Br2 2NaOH+H2SO4===Na2SO4+2H2OMnO2+4HClMnCl2+2H2O+Cl2↑Ca(ClO)2+CO2+H2O===CaCO3↓+2HClO【板书】二、电子得失和氧化还原反应1.电子得失和化合价升降【讲解】以钠跟氯气反应为例,讲清钠原子为什么失去1个电子,氯原子为什么获得1个电子以及得失电子跟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后,再举铁跟稀硫酸、铁跟氯气、氯化亚铁跟氯气的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小结如下:【板书】2.电子得失和氧化还原反应【讲解】把电子得失跟化合价升降的关系以及化合价升降跟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联系起来。

【公开课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高考说明中的要求及要求层次氧化还原反应(层次Ⅱ);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层次Ⅰ);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层次Ⅱ);判断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反应方程式及有关计算(层次Ⅲ)。

2.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的始末,高三学生站在已学习完全部高中化学知识的高度上,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层面上的一种深层次的全面整理、归纳、提升。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高三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物、书写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本节课以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学习的台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方法为主线。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六人,组长负责制。

技术准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84消毒液为什么不能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具体如下:①试管里装2ml洛娃洁厕灵,用细线吊一张普通A4粉色纸湿纸条,用医用葡萄糖瓶塞密封。

②用5毫升医用注射器,抽取1ml龙安84消毒液。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么不能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得出反应原理(5分钟半开放) 管里装2ml洛娃洁厕灵,用细线吊一张普通A4粉色纸湿纸条,用医用葡萄糖瓶塞密封。

②5毫升医用注射器,抽取1ml龙安84消毒液。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观察实验,观察后记录、描述实验现象、书写反应原理并交流,填写在学案上。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优秀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优秀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优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优秀11、在复习化合价的基础上,使学生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

观点认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2、学会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及其判断。

2、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法启发讨论[复习引入]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写出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其得失电子的情况,推出钠、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如下结果: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问题情境]标出2KBr+Cl2=Br2+2KCl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并分析哪种元素失电子,哪种元素得电子,电子从哪种元素转移到哪种元素?〖学生活动〗学生探索、讨论、交流,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教师活动〗在氯气与溴化钾的反应中,溴离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溴原子,溴原子结合成溴分子,溴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同时氯气分子中的氯原子得到溴离子给出的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到-1。

在反应过程中,溴离子与氯原子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导致了溴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强调提醒]a.“e-”表示电子b.用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学生活动〗由学生归纳概括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问题情境]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请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2Fe+3Cl2=2FeCl3(2)CaO+H2O=Ca(OH)2(3)Cl2+H2O=HCl+HClO(4)Fe+CuSO4=FeSO4+Cu(4)NaOH+HCl=NaCl+H2上述反应各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种?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何关系?〖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如下:〖教师活动〗[拓展视野]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应用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引入新课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温故知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引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对生产生活的作用。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指导生活,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品质。
选一学生列举,其他学生补充
根据已有知识、收集信息和生活实际回答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并说明获得途径。
以生活中的化学为背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素养。通过学生自主命题,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生自我总结,谈收获,然后由学习小组代表总结。
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学生自我总结,既培养学生所学知识的概括归纳总结能力,又实现了知识的主体建构。
作业
板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
教师讲授知识原理,拓展提高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对于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猜想。
升华氧化还原反应守恒规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现实生活和化学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以酒驾检测驾驶员酒精含量为背景,根据K2Cr2O7→Cr2(SO4)3C2H5OH→CH3COOH的检测原理,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体系进行自主命题并交流展示,分享探究成果。
学生回答,教师提炼、总结
不同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确定和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的确定
通过习题引出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重要地位,并进一步巩固同种元素价态变化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学生小组合作汇报,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知识掌握的能力以及对易混淆知识的辨别能力。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定
利用学生的总结并引导学生建立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意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理念。
教师引领,小组微讨论,师生小结其方法
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价态的变化或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量(守恒规律)。
点明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将守恒规律应用到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
课型
复习课
授课教师




1.通过复习加深对氧化还原概念、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定等知识的理解,并对守恒规律做到综合运用。
2.学生设计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
3.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
重点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定及守恒规律
化合价—基本概念—性质判定—守恒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