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隧道统计
隧道结构构造资料

衬砌变形量测
通过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测量隧道 衬砌的沉降和位移,判断衬砌结构的 稳定性和安全性。
隧道收敛量测
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净空变化,判 断隧道施工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监控量测的方法
传感器监测法
利用各种传感器对隧道结构进行实时监测,获取数据。
人工观测法
通过人工定期对隧道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数据。
衬砌混凝土施工
在隧道洞壁上浇筑混凝土,要求一次浇筑成 型,确保衬砌层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04
隧道防排水结构
防排水系统的组成
防水层
衬砌结构
防水层是隧道防排水系统的核心,主 要作用是防止地下水渗入隧道内部。
衬砌结构是隧道的主体结构,包括初 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起到承载和防水 的双重作用。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负责将隧道周围的地下水排 出,防止水压积聚对隧道结构造成损 害。
排水系统施工
排水系统施工包括安装排水沟、集 水井和排水管等,应确保排水通畅, 防止水压积聚对隧道结构造成损害。
衬砌结构施工
衬砌结构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 配合比和浇筑质量,加强混凝土养 护,提高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和防水 性能。
05
隧道通风结构
通风系统的组成
送风系统
用于向隧道内输送新鲜空气,通 常包括进风口、送风机和送风管
防排水材料的选择
防水材料
防水材料应具备优良的耐久性、 耐腐蚀性和抗裂性,常用的防水 材料包括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 。
排水材料
排水材料应具备较好的耐压性能 和耐腐蚀性能,常用的排水材料 包括塑料管、波纹管等。
防排水施工方法
防水层施工
防水层施工前应清理基层,涂刷 基层处理剂,然后铺设防水材料,
第一章概述 沉管隧道发展史(与资料内容相差很大,修改书上部分)

第一章概述二、沉管隧道的发展史沉及技术革新一、沉管隧道的发展史世界上最早的沉管法工程是1893-1894年在波士顿港内横过宽96m、深7.6m的航道下面的虹吸下水管道,但最早的正规沉管隧道工程是1910 年美国穿越底特律河修建的水下双线铁路隧道。
其后沉管法以美国为中心逐步发展,有许多水下隧通用沉管法修建而成。
而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程是1964~1969年施工、横过旧金山湾底的海湾地区高速运输系统(BART)地下铁道(复线,延长5820m,沉埋管段58节),它不仅做到使用大型机械高效率施工,而且在设计方面也有许多进展。
美国修建沉管隧道的历史最长,至1980年就已在北美建成23条沉管隧道,这些隧道的突出特点是使用圆形钢壳,美国人所发展的钢壳管段技术,至今仍长期持续使用而无多大变化。
实践也证明,钢壳结构型式的隧道适合美国的情况。
美国海湾修建的隧道较多,海湾的水深一般深于内河。
用圆形或双体圆形钢壳,从受力角度考虑,比矩形有利。
另外,用圆形钢壳与其习惯和经验也有很大关系。
在欧洲,最早的混凝土沉埋管段隧道是1927年完成的德国弗里德里希港隧道,而正规的沉管隧道工程则是荷兰于1937~1942年施工的玛斯(MASS)隧道。
这个隧道是四车道公路隧道,管段为宽24.8m、高8.4m的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共9节长61.3m的管段。
玛斯隧道的特点是采用矩形断面,以后就成了所谓欧洲方式的原型很蓝人习惯与矩形断面的沉管,他们认为矩形断面的有效空问利用率优于圆形断面。
矩形断面隧道的高度和覆盖层都比圆形断面小和薄,隧道的长度也相应减少。
荷兰的修建技术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到1980年已修建了22条沉管隧道。
荷兰人在管段制造方面有独特之处,他们使用钢筋混凝土管段,甚至不用防水钢板。
为防混凝土温度应力引起的开裂,他们在混凝上内部安设了供冷却水循环的钢管,以消除裂缝的产生,因而他们的钢筋混凝土节段是防渗漏的。
他们在混凝土作业时一贯坚持高标准,从混凝土原材料的组成、降低温差、收缩补强、模板选择等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易混淆知识点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易混淆知识点选择题1、大连湾海底隧道穿越黄海侧大连湾,全长5.1千米,由18节沉管组成。
截至2021年8月,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已经完成7个管节的安装工作。
工程建成后,将为大连市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注:沉管法指将预制好的管道浮运到海面现场,安装在已疏浚好的基槽内。
盾构法是在海底现场施工,大型机械进行土体开挖,残土运出洞外的方式。
(1)影响大连湾海底隧道规划的主导因素是()A.社会经济B.科技水平C.海底地形D.气象水文(2)与盾构法相比,大连湾海底隧道以沉管的方式修建的主要优点有()①工程造价较低②隧道现场的施工时间短③对进出港口船舶的影响小④不改变海底地形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3)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建成后产生的重要意义是()A.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协作B.缓解大连中心城区交通拥堵C.提升大连市的城市等级D.改善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2、下图为我国东北某跨河桥梁路面及河谷剖面图。
桥梁路面长30米,甲、乙为谷坡。
为了保证桥梁支柱的稳定,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比乙地立柱深1米,两个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来多厚的大块碎石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立柱埋藏较深的原因最可能的是()A.甲坡植被覆盖率低B.甲坡季节性冻土层较厚C.甲坡地质结构不稳定D.甲坡坡度较陡(2)甲、乙两地立柱底部堆积的碎石层,其主要作用可能是()A.减轻洪水侵蚀B.反射太阳光C.防止坡面塌方D.隔热保温3、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自然环境复杂,经济发达,铁路线路布局独具特色。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铁路干线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1)澳大利亚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是()A.沿海地区分布密度大B.基本呈现南北纵贯走向C.由沿海深入沙漠腹地D.西南部密度大于东南部(2)澳大利亚缺少东西横贯铁路,是由于中部地区()A.烈日高照,筑铁路价格高B.沙漠广布,人口密度较小C.恶劣天气多,运输风险大D.淡水资源短缺,供水不足4、2020年12月23日,国产世界首列货运高速动车组正式下线。
隧道基本情况统计表xls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附表
隧道改造项目基本情况统计表
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
填表说明:1.填报范围:普通国道(非收费公路)上的隧道。
2.列1-列11数据项应与各省区市报部的2014年公路养护统计年报保持一致。
具体填报要求参见《公路养护统计报表制度》交公路25表。
3.列12-列13计划投资:按照已编制的项目概算、部确定的投资标准(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投资概算的45%、60%和75%)分别填写。
数值填写至个位数,如总投资为155.3万元填写为155。
4.列14建设性质:按照拟改造工程分类填写,中修、大修、改建、重建。
5.列15计划开工年、列16计划完工年:填写4位阿拉伯数字。
6.列17主要建设内容:按照病害部位和拟采取的处置措施,分别填写:‘土建结构’(包括洞口、洞门、衬砌、路面、检修道、排水系统、吊顶、内装等)、‘机电设施’(包括配电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施、消防及救援设施、监控设施等)、‘其他工程设施’(包括环保设施、房屋设施等),多个部位改造的,一并填写并用顿号分开。
现代文阅读训练-港珠澳大桥

现代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 题。
(12 分)港珠澳大桥①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出海口,起于香港大屿山,横跨伶仃洋,再分成Y 字形,分别通向珠海和澳门。
大桥全长 55 公里,是目前世界第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②港珠澳大桥由桥、岛、隧三部分组成,其设计和施工难度极大。
③港珠澳大桥所处的伶仃洋海域,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海港和空港,每天有 4000 多艘船只和1800 多架飞机穿行其间。
为了保障下不影响船只通行、上不会给飞机起降带来安全隐,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铺设海底隧道。
而要实现桥梁与隧道的转换,就不得不修建人工岛。
因此,工程师团队就制定出了桥、岛、隧相结合的集群工程建设方案。
④岛隧工程是大桥建设技术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部分。
长达 6.7 公里的外海海底隧道,由33 节沉管对接而成,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长、埋深最深的沉管工程。
然而在此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一块不.到.四公里,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更是我国首次,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
面对挑战,我国工程师自主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国际“技术禁区”。
在人工岛建造上,技术团队还首创了世界桥梁史上“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这种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不但工期短,而且减少淤泥开挖量近千万立方米,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成岛”。
据统计,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中国工程师们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形成的发明专利达到 400 多项。
⑤2018年 9 月,超强台风“山竹”来袭。
经过 16 级台风一夜的肆虐,港珠澳大桥情况正常,经受住了检验。
这是继 2017 年“天鸽”“帕卡”之后,大桥接受的第三次强台风考验。
⑥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使粤港澳三地的通行时间由之前的3 小时缩短至如今的30 分钟。
它的建成不仅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了桥梁强国,更突显了我国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沉管隧道沉降控制研究

算 。通过理论分析 、 调查研究与计算分析相结合 , 对 比了箱体结 构置换 , 荷载 分担结构 以及桩基加 固三 者之间在可 施工性 、 功能性 、 可靠性 、 养护等方面 的优缺点 , 为类 似工程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沉管隧道 沉降 箱体结构置换 荷载分担结构 桩基加固
积深 度可达 几米 , 常 常是 引起 沉 降 的主要 因素 。
宁波 甬江沉 管 隧道是 浙江省 3 2 0省道 的过 甬江
的 隧道 , 受 甬江 回 淤 的影 响 , 隧道 发 生 了较 大 沉 降 。
隧道 总长 度 1 0 1 9 . 9 7 m, 由北 岸 引 道 3 6 0 . 4 4 m( 地 下
管隧道沉降的形成原因, 提出有效 的沉降控制措施 。
体结构 置换 和荷 载分 担 结 构 ; 提 高 下部 土体 承 载 力
措施有 桩基 加 固 。
3 . 1 工程概 况
压缩量减少使得防水性能降低。管段接头两端临近
端钢壳 的 少 量 环 向裂 缝 , 局 部 有 渗 水 干 燥 后 的痕
迹L 3 ] 。本文 以某公 路 沉 管 隧 道 工程 为 依托 , 针 对沉
公路 隧道
2 0 1 3 年 第 2期 ( 总第 8 2期)
沉 管 隧道 沉 降控 制研 究
叶建 忠 应 础 斌
( 浙江省交通 规划设计研究 院 杭州 3 1 0 0 0 6 )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沉管隧道沉降机理, 提出了针对性的沉降控制措施, 并对各种控制措施进行了数值模拟计
・
隧道通 过地层 为第 四系全 新统 ( Q 4 ) 海相 、 河口
R ・
公路 隧道 比较 论证 。
沉管隧道差异沉降容许值的计算

日本交通沉管隧道的发展与经验

日本交通沉管隧道的发展与经验林鸣;林巍;刘晓东;花田幸生【摘要】日本总共建设了约24座交通用沉管隧道,文章根据工作经验及文献调查,将日本的沉管隧道的发展按空间与时间分为国际交流、规模生产、因地制宜和海外建设四个部分进行回顾.讨论了日本沉管项目体现的务实创新及周转使用的工程哲学.%Around 24 traffic-used immersed tunnels had been constructed in Japan.In this paper,based on working experience and literature,the development of Japan immersed tunnel was reviewed as per time and space from four aspects,such a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large scale construction,appropriate work as per the circumstances,and development abroad.Discussions were made on the engineering philosophy such as innovation and reuse in Japan immersed tunnel projects.【期刊名称】《水道港口》【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沉管隧道;钢壳结构;混凝土结构;三明治结构;可持续发展;周转使用;务实创新【作者】林鸣;林巍;刘晓东;花田幸生【作者单位】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珠海519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1日本自1935年建设了20多座交通沉管隧道,从地域上基本可划分为东、西两个区,参考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名称
建造时间
工程概况
工程
地质
工程
投资
长度
隧道结构构造、关键技术
埋深
安全通道
日本东京港隧道来自19761.035km
双向六车道公路隧道。管段横断面为双孔三管廊,每孔三车道。每节管段长115.8m,高8.8m,宽37.4m,共9节管段。
工程设有柔性防震接头,采用砂浆基础。风井附近管段下设有钢管桩基础。
到结构底板深度23m
沉管法隧道对工程地质适应性强,故不详列
250亿
日元
香港东区跨港公铁两用隧道
990
1.859km
横断面内设有双向四车道公路通行孔、两条铁路轨道通行孔和一条通风管孔。每节管段长122m-128m,高9.5m,宽35m,共15节管段。采用喷砂基础。
到结构底板深度27m
4.4亿
美元
日本
多摩川隧道
丹麦
克郎
德国新易
北河隧道
1975
1.056km
三孔两管廊,每孔两车道+一条慢车道。每节管段长132m,高8.4m,宽41.7m。管段底板、侧壁采用钢板防水。
喷砂基础。
到结构底板深度29m
管廊内有安全通道
上海
外环隧道
2000
2.882km
双向八车道道路隧道,江中沉管段全长736m,分为7节。管段横断面为三孔两管廊形式。边孔为三车道,中孔为两车道。管段宽43m,高9.55m,单节管段最长108m。管段设柔性接头,采用灌砂基础。
到结构底板深度35m
管廊孔内设有紧急疏散通道
1994
1.55km
双向六车道公路隧道。纵向预应力防水钢筋混凝土管段。管段横断面为双孔两管廊。每节管段长128.6m,高10m,宽39.9m。共12节管段。
防水构造:管段的两侧、底部采用8mm的钢板;顶部采用2.5mm厚的橡胶薄膜防水层。
隧道的一半位于曲线上。管段之间采用柔性接头。
到结构底板深度30m
管廊孔内设有紧急疏散通道
丹麦厄勒
海峡隧道
1999
3.15km
横断面内设有两孔两车道、两孔单轨道和中央服务和安全通道。每节管段长175.2m,高8.5m,宽42m。管段分成22m长的节段在温控工厂内浇筑后,用纵向预应力连接而成。
砾石基础。
纵向通风。
到结构底板深度22m
公路、铁路通行孔之间设有安全通道
3.9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