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英语教学故事
英语教学故事3篇

英语教学故事3篇学校英语教学故事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期间,通过自己的学习摸索及向他人的借鉴,这学期有一些好玩的教学故事,现在此讲一讲:学校的英语教学主要以培育孩子们对英语的爱好为主绽开,主要让孩子们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感受简洁的英语,并尝试着用简洁的英语口语进行日常的沟通。
在教学中,为同学创设情景,例如借助图片、玩具等引出教学内容,依据同学们的生活体验,如喜爱什么食物、喜爱什么颜色等引发孩子们的学习爱好,从听听说说、读读认认、唱唱玩玩中培育同学的爱好和力量。
形式多样的竞赛和嬉戏激发情景。
嬉戏也迎合学校生爱玩的天性,寓教于乐;竞赛则永久是一剂课堂的兴奋剂,培育他们合作协调力量和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意识。
如本学期针对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
我推出了人人争做小明星的竞赛项目,详细有:朗读小明星—培育他们正确的语音语调;词汇无敌星—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多才多艺星—训练他们制造英语的乐观性和团队合作的力量;诗歌天王星—培育他们学英语、说英语的爱好。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单项竞赛中这些同学心里布满成就感,更自信,也就更喜爱英语了。
在英语课堂中我采纳多样化活动教学,效果很好。
所谓多样化活动教学就是把小故事,歌曲,笑话,竞赛等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英语课真正活起来。
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
首先在课前,我是以歌曲导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歌曲是必不行少的。
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对于低班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爱表演,所以我给每首歌都编了简洁的动作,例如"Please,stand up."(动作示范)等等,尽管有些动作很简洁,但是同学却很乐于参加。
我也曾让他们依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孩子们更是喜爱,甚至有些孩子编的动作比我编的还要好。
对于低班级的同学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利用英文歌曲,加上简洁的动作就可以形成较好的课堂组织教学形式了。
我的教育故事 高中英语

我的教育故事高中英语教育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分享方式,以下是一个关于高中英语的教育故事:我在高中的时候,英语一直是我感兴趣且热爱的科目。
然而,在刚开始学习高中英语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困难。
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都让我感到头疼。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采取了几个重要的步骤。
首先,我主动求助于我的英语老师。
我向她寻求建议和指导,并请她提供一些额外的习题和学习资源。
她非常热心地帮助我,给我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支持。
其次,我决定多读英语原版书籍和文章。
我选择了一些适合我水平的英文小说和杂志,并坚持每天阅读一段时间。
通过阅读,我不仅扩大了自己的词汇量,而且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
另外,我还积极参加英语角和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
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和互动,我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增强了自信心。
参加演讲比赛也给了我机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最重要的是,我保持了积极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英语是一门需要长期坚持和反复练习的学科,所以我每天都花时间复习和练习,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我逐渐取得了进步。
我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写作也变得更加流畅。
我甚至获得了学校的英语成绩奖,并代表学校参加了一些英语竞赛。
通过我的高中英语学习经历,我学会了许多重要的技巧和策略。
不仅在英语学习方面,我还意识到坚持、努力和积极态度对于取得成功在任何领域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故事展示了我的高中英语学习之旅,同时也表达了我在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努力奋斗的精神。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保持努力和坚持下去,我们都能够取得进步和成功。
高中英语小故事

高中英语小故事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little girl named Lily. She was a very curious girl and always wanted to learn new things. One day, she found a magic mirror and couldn't help but look into it.The mirror showed her a world full of beautiful flowers and butterflies. She was so fascinated by what she saw that she wanted to explore that world. But the only way to get there was to climb through a small hole in the mirror.Lily gathered all her courage and climbed through the hole. She found herself in a magical land full of wonders. There were talking animals, flying carpets, and even a castle made of candy!Lily explored the land and met many interesting characters. She learned that in this land, anything was possible if you believed in it. She also learned that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not things at all, but the people we share them with.After exploring for a while, Lily decided to return home. She climbed back through the hole in the mirror and found herself back in her room. She realized that even though the magic land was wonderful, her real home was where her heart belonged.From then on, Lily always believed in the magic of life and the power of her imagination. She never forgot the wonderful adventure she had in the magic land, and it always remained a special part of her heart.。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5篇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5篇第一篇:高中英语教学案例高中英语教学案例高二外研版选修六 module3 FriendshipPeriod 2 Roy’s StoryXxxx一、学生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98班的同学。
98班为文科班,女生较多,英语基础较好,对英语比较感兴趣。
所以我比较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但是考虑到有十来个男生的英语基础不是太好,我在问题的设置上采用的是先易后难兼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
是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各有收获二、教材分析这一模块的中心话题是友谊。
阅读正是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的。
叙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从相识到相知。
但后来因他朋友父亲的去世,他的朋友开始变得反复无常。
而且作者无意中发现他的朋友偷别人的东西。
这件事让作者变得无所适从无法去面对他的朋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阅读中的词汇及培养一些阅读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Step1 Lead-in导入在上这节课在上课前几分钟,我播放了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英文歌《友谊天长地久》。
因为这首歌是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
而这部电影刚好我在高一时让孩子们看过。
所以上课时孩子们听到熟悉的旋律,就情不自禁的想到了电影中的故事情节。
对我提出的关于友谊的问题也就很感兴趣。
目的及依据:通过听相关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已有的知识背景,运用已有的知识思考本单元的中心话题。
Step2 Brainstorming 好朋友所必备的好品格是什么因人而异。
让学生快速想出些相关的词汇。
例如kind, honest, humor.等Step3 Skim and skin to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一篇文章由多个段落组成,只要读懂了每段的意思就能读懂了整篇文章。
我的英语教学故事(杨洪国)

我的英语教学故事那一束灿烂的映山红进贤县罗溪中学杨洪国顽皮学生周浪的改变,曾一度使我感到诧异。
现在的他变得遵守纪律,热爱学习,变得对英语感兴趣了。
新学年伊始,我被委任为初二(3)班的班主任。
分班采用的是千年不变的模式——抓阄。
嗨!手气不佳。
最令人头疼的顽皮差生周浪就这样成为了我班上的一员。
听以前教过他的老师说,他违反纪律的次数最多且屡教不改。
开学之初,我本想找他谈一次话,先给他一个下马威。
可后来转念一想:那样会不会更加刺伤他的自尊心?还是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吧。
我明显可以看出,或许是他以前的“名气”太大,同学们根本瞧不起他,他也一如既往地违反纪律。
上英语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偶一转身拿黑板擦,就发现他正用手指顶着英语课本滴溜溜地转着呢。
课本在他的手指上平稳地转着,活像是“二人转”演员在表演绝活。
看他转书的手法,说实在的,如若不是在上课,我真会大声喝彩。
我双眼一瞪,他立马坐好。
上课稍不注意他,他就在座位上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
这不,我在批改初二(3)班的作业时,看到周浪同学的作业成了大花脸:在单词monkey的下面画了一只猴子,在单词tiger的旁边画了一只老虎。
在第二行,画了一个大熊猫,在它的背脊上写着单词panda。
老虎爪子里握住一杆猎枪,瞄准猴子,熊猫大喊:“保护animal!”看来是不知道“保护protect”这个单词如何拼写。
我苦笑不得。
也许周浪这位同学是一边看电视动画片,一边写作业了。
批评还是默许?按照正常的教学成规,他的这次作业应该被撕掉。
但是,我没有这样做。
我把周浪叫到办公室,他不好意思地站在我面前,也许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恶作剧了。
我笑着说:“Your homework is very good! Your picture is very beautiful, too.You are great!”听到我在赞扬他,他有点受宠若惊,他那颗紧张的心总算放松了下来。
“周浪,你真行!你在作业本上的图画画得可真漂亮,单词书写也很整洁。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故事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故事篇一:我的高中英语教学故事我的高中英语教学故事(个人经验及总结)在英语教学中,个人有很多的教学故事,从中得出了很多的经验及总结,现作如下几点总结。
一、必修注意高一与初中的衔接过渡高一新学期开始,可以通过摸底了解学生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
可利用上半学期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系统复习。
要尽快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坚持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开始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课后要多与学生接触,尽快和学生熟悉。
在这当中确实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英语。
二、高中英语教学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注重英语的交际性。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
”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
语言学家毛鲁(KE Morrow)曾说过:“T 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 ommunicate.” 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
贯彻交际性原则亦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1.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
如一进课堂老师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 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这种做法一定要坚持到高三年。
2.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
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再般上课堂表演。
3.多鼓励,少批评。
为了使学生更爱开口,在练习中,要重视运用鼓励性语言,不断强化学生参加交际的信心。
我的一次难忘高中英语教学故事

我的一次难忘高中英语教学故事
不知不觉我已从教近14年了,在这中间,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故事,尤其是在2004年高三临近毕业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我在班上组织了一个活动,名曰“我的毕业演讲”(Graduation Address)。
形式是每天一个学生轮流上台演讲5分钟左右。
内容不限。
我的一个学生做了一个让我终生无法忘记的毕业演讲。
她的演讲开始也和其他学生一样,是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同学给予她的无私帮助。
但是在说完这些之后,她拿出了个小的单放机,对我们用英语说:“请大家闭上眼睛,欣赏这首英文歌《卡萨布兰卡》,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过去共同走过的日子。
”
听着旋律优美的歌曲,我和全班同学都闭上了眼睛。
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我想起和学生在一起的酸甜苦辣的日子,想起即将和他们分别,不知怎么的,我泪流满面。
不约而同的是,我睁开眼睛的时候,看见所有在场的人都哭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了。
我们都有过最美好的回忆。
不管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那曾经的一切,突然都变成了回忆。
曾经的不开心,也成了最难能可贵的回忆了。
我想,这次的演讲,我们都不会忘记。
而这个学生给我留下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歌曲,而是怎么样才可以让学生可以更大程度上的发展自己的个性。
学生不仅仅是学生。
他们也我们的老师。
他们所拥有的思想和情感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故事,或者是一首诗歌。
而我们作为老师,需要的是有发现他们美的眼睛。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课堂故事范文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课堂故事范文It was a brisk autumn morning when I stepped into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eager to implement my carefully crafted lesson plan. The air was abuzz with anticipation as the students settled into their seats, their curious eyes fixed on me, awaiting the start of the lesson.I began by introducing the day's topic – a case study of a classic piece of literature. As I spoke, I could sense the students' attention piquing, their minds already whirring with questions and observations. To set the stage, I provided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work, highlighting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key themes that would guide our exploration.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of engaging the students actively, I divided them into small groups and assigned each one a specific aspect of the text to analyze. The groups quickly immersed themselves in their tasks, poring over the passages, discussing the nuances of the language, and formulating their interpretations.As I circulated around the classroom, I was struck by the depth of the students' discussions. They were not merely reciting facts but delving into the deeper layers of meaning, making connections to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drawing insightful parallels to the contemporary world. I found myself learning as much from them as they were from the lesson.One group, in particular, caught my attention. They were grappling with the complex character development in the novel, debating the motivations and moral dilemmas faced by the protagonists. Their animated exchange was punctuated by thoughtful pauses as they carefully considered each other's perspectives.Sensing an opportunity to further engage the class, I prompted the groups to present their findings. One by one, they took the floor, sharing their analyses and engaging the rest of the class in a lively discussion. I was impressed by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rticulate their ideas clearly and defend their positions with well-reasoned arguments.As the lesson progressed, I observed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tellectual curiosity growing. They eagerly raised their hands to ask probing questions, eager to delve deeper into the nuances of the text. I found myself adjusting the pace and direction of the lesson to accommodate their insightful inquirie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fostering a dynamic,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Towards the end of the class, I assigned a reflective writing task, encouraging the students to synthesize their learnings and share their personal insights. As they diligently put pen to paper, I walked around the classroom, observing their thoughtful expressions and the steady flow of their writing.When the class period came to a close, I was struck by the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intellectual fulfillment that permeated the room. The students had not merely absorbed the material but had truly engaged with it, grappling with the complexities and nuances of the text. I could see the spark of understanding in their eyes, and I knew that this lesson had left a lasting impression.As I reflected on the experience, I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tailoring lesson plans to the uniqu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the students. By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that encouraged active particip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meaningful dialogue, I had witnessed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engaged learning.This classroom story serves as a testament to the potential of high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When students a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delve into the richness of literature,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written word, they are not only developing their language skills butalso honing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their empathy,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experience.In the end, this case study lesson was not just about the text itself but about the invaluable process of learning, discovery, and personal growth that unfolded within the confines of the classroom. It was a reminder that the true measure of a successful English lesson lies not in the mer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but in the cultivation of curious, engaged, and intellectually curious mind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高中英语教学故事(个人经验及总结)
在英语教学中,个人有很多的教学故事,从中得出了很多的经验及总结,现作如下几点总结。
一、必修注意高一与初中的衔接过渡
高一新学期开始,可以通过摸底了解学生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
可利用上半学期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系统复习。
要尽快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坚持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开始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课后要多与学生接触,尽快和学生熟悉。
在这当中确实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英语。
二、高中英语教学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注重英语的交际性。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
”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
语言学家毛鲁(KE Morrow)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
贯彻交际性原则亦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
1.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
如一进课堂老师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 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这种做法一定要坚持到高三年。
2.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
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再般上课堂表演。
3.多鼓励,少批评。
为了使学生更爱开口,在练习中,要重视运用鼓励性语言,不断强化学生参加交际的信心。
三、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
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大量的独立的阅读,于是新学期开始就要要求学生人人必备一本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让学生勤查字典。
四、教学当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具体做法是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上课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给学生讲有关政治、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幽默等。
还可以通过开辟第二课堂,如举办英语角、讲故事、各类竞赛等。
老师课后应当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体育运动。
课后还可以布置学生听英语广播、看英语新闻,然后再到学校进行交流。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批改作业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个被忽视的环节。
在此,我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对批改作业的看法。
1 巩固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
教学的一个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自学,最终成为一个能独立工作的合格人才。
课内教学的双边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学生多,时间少,而学生主动活动机会则不多。
所以,课外作业便是学生个体完成作业的独立活动的基本形式。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独立钻研,这对学生有充分的实际锻炼机会。
课外作业,有助于学生发展智能和创造性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并能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和责任心,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因此,教师要
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上下工夫,不仅要重视答案的公平性、客观性和唯一性,还要重视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如,学了高二上册Unit9的Saving the earth, 我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world?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列举身边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事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地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如何由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2 及时对学生信息进行反馈,认真调整教学环节
每个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会在作业中直接反映出来。
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作业,教师批语应多加鼓励,并且在讲解时要具体详细,对课堂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于难度较小,作业一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批语应该严肃恳切,并指导学生及时纠正。
同时,教师可利用批语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征求对课堂教学,尤其是单元教学的意见,使自己对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利学生主动接受性、新知识,提出新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在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作业里用批语征求意见:Do you think this unit is difficult for you?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difficult point? 或者 What’s your suggestion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next unit?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后,学生会主动向教师反映上一个单元中还没有弄清的教学内容和在新课文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样,就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3 交流师生感情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人的心理结构是有智力、意志、情感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
情感因素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教师应采用教学情感性若干策略:①激励性。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
②支持性。
给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援助。
③愉悦性。
相互信任、彼此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学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
师生书面语言的交流是中学阶段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
通过长期的师生书面交流,能够使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兴趣盎然,使教师课堂内外教学得心应手,达到教与学的高度配合。
例如,一个学生曾有抄袭作业的毛病,我批阅:I’m glad that you can hand in your homework on time and your handwriting is beautiful. But is it written by yourself? Why not do it by yourself? If you made any mistakes, it doesn’t matter.又如,某学生在初中没有认真学英语,进入高中发觉自己和同学差距较大,就产生了放弃英语的念头,对作业马虎应付。
我发现情况后,在作业中写到: Although your English is poor ,it doesn’t matter. Don’t lose heart .Try your best. I’m sure you will be better and I will always help you .Whenever you have question, just come to me. 后来,他经常向我请教英语学习的各种问题。
我鼓励他积极上进,指导他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强调我时刻都在关注着他的进步。
经过努力,他的英语成绩接近班级中等水平。
更有一些学生,在与老师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愿意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生活中的烦恼甚至个人秘密,用英语或中英夹叙与教师交流。
事实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极大地促进教学的顺利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