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概论

合集下载

海洋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海洋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海洋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互相交流的过程,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海洋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海洋文化传承、海洋文化艺术、海洋文化旅游等方面论述海洋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一、海洋文化传承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海洋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

通过传承海洋文化,可以加深对海洋文化的理解,增进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例如,中国的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属于世界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着勇敢探险、开拓进取、志存高远的海洋精神。

中华文化中流传着“船到中流砥柱木,人到中年方始净”的名言,表达了人们对于海洋文化的信仰。

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可以帮助年轻人了解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精神核心,从而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

二、海洋文化艺术海洋文化不仅体现在历史文化领域,还包括了艺术领域。

许多海洋艺术作品可以表达出人们对海洋的热爱和礼赞,同时也可以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海洋文化艺术的传播和推广,可以提高海洋文化的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海洋文化的精神内涵。

例如,中国传统海洋文化艺术形式有诸如「龙舟」、「海兽」、「海棠花」等。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仅可以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更是可以拓展艺术文化的传播范围,进而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艺术作品搭配在一起,可以让大家了解彼此的文化艺术,领略到各种不同文化的魅力。

三、海洋文化旅游海洋文化旅游是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

在旅游中,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了解历史文化及传统习俗。

同时,人们在旅游中还能结交来自不同地区的朋友,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例如,泰国的芭提雅是一个因海洋文化而闻名的城市,拥有美丽的海滩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感受海洋中各个文化的多样与包容

海洋文化感受海洋中各个文化的多样与包容

海洋文化感受海洋中各个文化的多样与包容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多样的生物群落和不同的地理环境。

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也承载着各个不同文化的独特特征与传统。

在海洋中,各个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展现出了多样性与包容性。

通过深入了解海洋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海洋中各个文化的多样与包容。

一、海洋文化的多样性海洋涵盖了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海洋文化。

从生活方式到艺术形式,从饮食文化到宗教习俗,都展现出了多样性。

例如,中国的渔民文化注重与大海的交融,他们崇尚自然、敬畏海洋,并且将这种敬畏之情融入到饮食文化中。

而日本的海洋文化则以海鲜为主食,并将其烹饪成独特的料理,如寿司、刺身等。

这些文化的多样性使得海洋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场所。

二、海洋文化的包容性海洋也是各个文化相互融合与交流的舞台。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通过海洋连接起来,带来了各方面的文化互动。

例如,波斯的大航海时代给予了印度洋地区重大影响,使得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频繁起来。

同时,文化的包容性也体现在海洋的艺术形式中。

各国的海洋艺术作品中常常出现其他国家的元素,这不仅体现了对其他文化的尊重,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三、海洋文化的互补性海洋不仅为各个文化提供了发展的舞台,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借鉴与交流。

例如,从欧洲传来的航海技术对中国的航海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中国在航海技术方面得以迅速进步,并最终实现了以郑和为代表的航海探险。

在古代,海洋就是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它使得文化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从而更好地发展。

四、海洋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海洋文化也面临许多挑战。

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使得海洋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海洋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让这些文化能够得以继续发展。

同时,通过推动海洋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文化,增强公众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共同守护海洋文化的多样与包容。

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

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

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海洋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对海洋的探索、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海洋文化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西方海洋文化进行比较。

一、海洋观念的差异中国海洋文化把大海视为“天池”、“神泉”、“宝藏”,孕育着无尽的生命力和物质资源。

大海在中国文化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常被视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象征,代表着博大胸怀和包容精神。

同时,大海也被视为“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代表,表达了中国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与中国不同,西方人普遍将海洋视为一种财富和生命的源泉。

在他们的观念中,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商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

西方海洋文化强调对海洋的探索、开发和利用,追求对海洋资源的占有和利用。

因此,西方海洋文化的特点是以物质利益为导向,追求海洋资源的经济价值。

二、海洋民俗的差异中国海洋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沿海地区有许多与海洋相关的民间信仰和祭祀活动。

例如,妈祖崇拜是沿海地区最普遍的信仰之一,妈祖被视为海上保护神,能保佑渔民平安归来。

此外,沿海地区还有许多与海洋相关的节日和习俗,如龙王庙会、开海节等。

这些民俗活动表达了渔民对大海的崇敬和感激之情,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和文化传统。

相比之下,西方海洋民俗文化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航海过程中,船员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即航海术语。

这些术语被广泛应用于航海、捕鱼、贸易等领域,成为西方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西方海洋民俗还包含了许多与探险、捕鲸、海盗等相关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反映了西方海洋文化中敢于冒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三、海洋开发的差异中国海洋开发历史悠久,早在宋代,中国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日益繁荣。

然而,在古代社会,由于技术条件和政治因素的限制,中国海洋开发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近海海域。

虽然中国在航海技术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但在远洋航海和深海开发方面相对较为落后。

海洋生态文化传承海洋生态智慧与价值观

海洋生态文化传承海洋生态智慧与价值观

海洋生态文化传承海洋生态智慧与价值观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拥有广阔的领域,孕育了无数的生物和资源。

海洋生态文化作为人类传承的重要一环,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文化的传承以及海洋生态智慧与价值观的重要性。

一、海洋生态文化的传承意义海洋生态文化是人类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包含着对海洋的认知、利用和保护方式等。

传承海洋生态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海洋,保护海洋资源,以及发展出科学、可持续的海洋利用方式。

传承海洋生态文化还能够促进海洋科普教育的普及,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海洋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从而形成保护海洋的共识。

二、海洋生态智慧的传承海洋生态智慧是基于对海洋生态系统深入观察和研究的结果,它蕴含着对海洋的认知和对生态平衡的理解。

通过传承海洋生态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并根据智慧指导我们的行为。

比如,传统的海洋捕鱼方法,往往是通过观察鱼群的迁徙和繁殖规律,选择最佳的捕鱼时间和地点,以保证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种智慧不仅实现了对资源的保护,同时也使捕鱼者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海洋生态价值观的传承海洋生态价值观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评价标准和行为指导。

传承海洋生态价值观可以引导我们正确看待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

海洋生态价值观强调对海洋的尊重和保护,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例如,保护珊瑚礁的价值观认为,珊瑚礁是世界自然遗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珊瑚礁免受污染和破坏。

传承这样的价值观可以促进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也能够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四、海洋生态文化传承的挑战和应对海洋生态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海洋的复杂性和不可见性,很多人对海洋缺乏了解,这导致了对海洋生态文化的缺乏兴趣和关注。

其次,过度的开发和污染问题也对海洋生态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海洋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的认知;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等。

海洋文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海洋文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海洋文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海洋文化是一个极富魅力、具有无限可能的研究领域。

许多学者对海洋的文化传承、海洋文化的价值观以及海洋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综述一些关于海洋文化相关的研究文献。

一、海洋文化的定义海洋文化是一个多面的概念,其定义也因研究者与研究背景而异。

许多学者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与海洋之间长期互动的产物,包括海洋文化遗产、海洋文化习俗、海洋文学艺术、海洋经济和技术等。

《海洋文化研究》一书认为,海洋文化可以定义为“人类社会经由海洋相关活动所形塑的,对海洋及其生态系统有所认知与理解,有所表达并传承的各种文化形态”。

二、海洋文化的价值观海洋文化所传递的价值观象征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从传统的海洋文化传承到现在的海洋文化创新,从新加坡的“亚洲海洋国家文化与年度海洋行动计划”到我国的“中国梦·大海篇”,海洋文化始终在夯实着人类对海洋的认知和保护理念。

三、海洋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许多地区面临着海洋文化衰退和文化多样性减少的风险。

为此,保护和传承海洋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海洋文化保护需要政府、学者、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需要政策的支持以及制订合理可行的保护计划。

此外,在保护海洋文化的同时,通过推广海洋文化来提升海洋产业的附加值,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在繁荣海洋文化的同时也让海洋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海洋文化作为一个极具潜力的研究领域,其相关研究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海洋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对于保护和传承海洋文化,有必要通过多方合作、多元参与,彰显海洋文化的现代价值。

对海洋文明的理解

对海洋文明的理解

对海洋文明的理解海洋文明是指人类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随着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深入,海洋文明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海洋文明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海洋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海洋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不同的民族在利用海洋资源和面对海洋环境时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

例如,北欧的维京人以海洋贸易和探险为主,他们的文化中充满了勇敢和冒险的元素;南太平洋的玛利亚人则以捕鱼和航海为主,他们的文化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崇拜和尊重。

这些不同的文化特征都是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文明的另一个特点是与自然的关系密切。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和环境。

人类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必须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这种与自然的关系密切的特点,使海洋文明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的精神。

海洋文明的形成离不开海洋科学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海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海洋科学的发展为海洋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例如,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人们对海洋气候和海洋循环的认识,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支持。

海洋文明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球合作。

海洋是全球公共资源,海洋问题也是全球性问题。

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共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共同推动海洋文明的发展。

例如,联合国通过《海洋法公约》,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法律基础;国际海洋组织等国际组织通过加强合作,推动了全球海洋科学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洋文明是人类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多样性、与自然的关系密切、需要科技支持和全球合作等特点。

海洋文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的认识和保护,共同推动海洋文明的发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海洋文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海洋文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海洋文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人们对于海洋的认识不断加深,海洋文化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综述了海洋文化相关的研究文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海洋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文献中对于海洋文化的解释和定义不尽相同,但大多认为海洋文化是指人们在海洋环境中所创造的文化体系,包括海洋传统、海洋民俗、海洋文艺等。

2. 海洋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海洋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文献中探讨了海洋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关系和交融现象。

3. 海洋文化与海洋资源的利用。

海洋资源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中介绍了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对于海洋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4. 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保护和传承海洋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献中介绍了传承和发展海洋文化的相关案例和方法。

综上所述,海洋文化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和意义的概念,海洋文化的研究涉及到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 1 -。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中华海洋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是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丰富的海洋民族文化、海洋神话传说、海洋艺术、海洋历史、海洋哲学和海洋风俗等内容。

中华海洋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和灿烂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对海洋的向往、探索和利用的精神和智慧,具有许多独特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特点。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包容精神。

中华海洋文化强调海洋的广阔与包容,认为海洋应该容纳万物、包容一切,海洋使大地拥抱着整个世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让中华海洋文化充满了包容和开放的力量。

第二,崇尚“水乡文化”的历史传承。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水为主、以舟为居的国家,水文化是中国文化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中国文明的渊源所在。

江河湖海贯穿中国大地,滋养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水乡文化,水乡文化蕴含了许多与海洋相关的经典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

强调对海洋的敬畏与感恩。

中华海洋文化承载了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对大海的敬畏和感恩之情,认为海洋是神圣的、威严的,是人类生存的摇篮,是一个永远值得尊敬和感恩的母亲。

海洋的辽阔、深邃、神秘与中国人对海的敬畏情怀密不可分,这种敬畏与感恩的情怀贯穿了中华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四,承载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连接中国和外国的重要桥梁。

中华海洋文化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文化和艺术灵感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得以充分展现,同时也让中国吸纳了大量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海洋文化。

第一,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精华。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水文化、海洋文化为主要特征,在古代海洋文明的基础上,中华海洋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精华,如《山海经》、《海国图志》等,充分挖掘和利用了中国古代的海洋文化资源。

第二,融合了海洋与岛屿的独特文化。

中国拥有众多的海岛资源,这些海岛不仅丰富多样,还孕育了许多岛屿特有的文化,中华海洋文化融合了海洋与岛屿的独特文化,使得海洋文化更加多元化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中国海洋文化节
? 1 中国海洋文化节 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报社、 浙江海洋学院共同主办,岱山县人民政府承办,整个海洋 文化节历时近一个月,活动从岱山海岛的实际出发,按照 学术研究和文化娱乐两大主线,面向游客和专家、学者、 大学生,挖掘海洋文化,打造新品牌。活动分首届中国海 洋文化节开幕式 --谢洋休渔仪式、海洋主题系列学术研讨 会、海洋主题特色博物馆开馆(奠基)仪式、海洋文化主 题文体比赛娱乐活动及中国海洋文化节闭幕式五大项。
其中可分为四个层面:
? 一、心理和意识形态的层面; ? 二、言语、行为样式的层面; ? 三、人居群落、组织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层面; ? 四、物质经济生活模式包括资源利用及其发明创造的
层面。
? 第二节 海洋文化特征
? 海洋的自然天性的壮观、变幻、能量、傲放、奥妙,都使 得人类视海洋这一生命的舞台为生命本能的对象物,为力 量的、智慧的象征与载体,
海洋文化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海洋文化本质
? 海洋文化 是指人类缘于海洋、因有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 文化;人类缘于海洋而生成的精神的、行为的和物质的文 明,论生活内涵,是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 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 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 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 学艺术等形态.
? 文化节开幕式定于每年6月16日(东海区休渔第一天) 举行,以东海区休渔为背景,以民间谢洋仪式为特色, 主要有千帆(渔船)归港、海龙飞舞踩街大巡游、祭海 谢洋、休渔养海等活动。邀请国内外众多海洋科学方面 的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及其他有关活动。首届中国海 洋文化节举办于2005年。2大主线之一--学术研究方面, 举行中国岱山(国际)海洋生物高新技术论坛、 东亚 岛屿文化 国际学术讨论会、全国政府与海洋管理学术 研讨会、中国亚热带海洋旅游--潜力功能和前景学术研 讨会、浙江省海洋战略研究会成立仪式暨第一届海洋战 略学术研讨会、中国海洋报记者站站长会议、海洋科普 教育基地会议、中国社科院岱山十一五规划论证会等8 个研讨会。
?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海洋文化的生成空 间为海洋,它不仅具有地域性与民族性,更具有时代 性与世界性。
? 我们中国的海洋文化特点,一是形成的早,二是很长时间 处于比较先进地位,三是具有广泛的传播性。我们周边邻 国文化、习俗、礼仪等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中国海洋文化传 播的影响。
? 虽然学术界对中华海洋文化精神有过不尽相同阐述和概括, 但是最主要包括 4个方面:一是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二是 我们民族在海洋环境和长期的航海实践形成了开拓、进取 的文化精神,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点;三是倡导和 平、宽容、交流的理念和价值观,体现了和平、友好的精 神;四是崇尚科学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 海洋文化中的硬朗,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 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其强烈的竞争冒险意识和开创意 识,其悲剧意识,其激情与浪漫,其壮美心态等,都与内 陆文化有所不同。
? 相比之下,就海洋文化的哲学与审美蕴涵而言,海洋 文化更具有生命的本然性和壮美性。更具有开放性、 外向性、多元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 原创性和进取精神。
? 定海神针: 是定乾坤之宝,象征了平安,齐心协力,奋发 向上的精神。 四海龙王: 代表了五湖四海的不同肤色,不同民族。是四 海一家、和谐发展、共同呵护人类家园的心愿寄托。 基座: 是人类发展史的基础,寄语人类的追宗溯祖,发扬 光大的强大后盾。 偏金铸铜色: 是辉煌之色,既是丰收,更是繁荣与权力象 征。
3 中国海洋文化节徽 3.1 图形
本徽标以海洋为背景,以定海神针为 轴心,动感的草体 “龙”字为主体 形象。〔这是图腾雕塑的 演绎形式〕
? 3.2 释义
(1) 定海神针: 定乾坤,指方向;笔的造型,记录海洋文化历史,挥 写明天。 (2)海龙:龙,源于海,统治海;龙是中国的象征; 以草体文字形式表现的“龙”,既阐述了龙的含义, 又体现了中国人的龙文化,草体白龙的表现形式,更 体现了纯正本色、庄重永恒的涵义。 (3)背景:深蓝色是海洋的代表,寓意了以海洋为 根本的“中国海洋文化”。
? 文化节的另一大主线文化娱乐则安排了舟山市渔民画 艺术活动、全国渔歌邀请赛、全国海鲜烹饪大奖赛和 “我为泥狂”--秀山泥浆活动。泥浆活动将在秀山滑 泥主题公园内进行,有别具特色的泥人彩绘、泥上拔 河、背泥郎等泥上赛事及有趣的泥上迷宫游戏,充分 注重游客的参与性。承载千年海洋文化的海洋主题特 色博物馆之中国灯塔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中国 海洋渔业博物馆二期在文化节期间举行开馆仪式,中 国岛礁博物馆奠基。 为扩大影响,营造节日气氛,在 开幕式前开展全省风筝大赛、 百名旅行社老总看岱山 活动及大型旅游促销活动,节中还举办 翡翠岱山-海洋主题灯会展、海岛风光摄影展等活动。
? 2.3 释义
? 作品以大海星为基座,稳立于世;以定海神针为轴心,直指 苍穹;寓意了中国海洋文化节是一个以渊源深厚的海洋文化 为基础、对人类社会具有深刻的积极向上的引导意义的海洋 人文活动。定海神针、四海龙王、海星,均取之于海,是人 类所熟悉的海洋历史及传说中的海洋生物和威慑性宝物。 巧 妙地象征了人类与海洋的生命情结,深刻体现了人类源于海 洋,依赖海洋,与海洋息息相关,以及人类执着追求、奋发 图强的精神。它更昭示了人类与海洋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 强调了四海一家,齐心协力,科学发展;表达了追求平安、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内涵。
? 渔民画
《 海 边 》 戎 建 军
《 坂 鱼 》 吴 四 海
《 海 螺 棋
2 谢洋大典 图腾
2.1 结构 基座高度80公分,海星高度 1.2
米。定海神针高度 24米。整个作品 总高度为 26米。作品由青铜材质铸 造。 2.2 方案设计
整个作品古朴典雅,大气庄重, 主题鲜明。色调由铸铜偏金色的主体 与自然绛红色底座和谐组成。作品以 厚实的绛红海星为基座,定海神针由 海星正中拔地而起,直指苍穹,定海 神针坚实的起始段由四海龙王相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