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案件庭审案例

合集下载

法律案例大余凶杀案(3篇)

法律案例大余凶杀案(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大余凶杀案发生于我国某市大余县,犯罪嫌疑人李某因与被害人张某产生矛盾,于某日凌晨将张某杀害。

此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仅因为案件的残忍性,更因为涉案人员身份的特殊性。

犯罪嫌疑人李某系一名公务员,被害人张某则是一名私营企业主。

案件发生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依法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归案。

二、案件经过1. 犯罪嫌疑人李某与被害人张某相识于工作场合,两人因业务往来产生矛盾。

张某曾向李某索要高额回报,遭到李某拒绝。

此后,两人关系逐渐恶化。

2. 某日凌晨,李某酒后驾车回家途中,发现张某驾驶一辆豪车从其身边经过。

李某心生嫉妒,决定报复张某。

于是,李某驾车追击张某,并将其逼停。

3. 李某下车后,持刀与张某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李某情绪失控,持刀刺向张某。

张某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4. 李某作案后,驾车逃离现场。

警方根据现场线索,迅速展开侦查,于案发当天将李某抓获。

三、案件审理1.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李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他表示,自己酒后驾车,因嫉妒被害人张某而心生报复。

在争执过程中,自己情绪失控,导致被害人死亡。

2.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鉴于李某认罪态度较好,且具有自首情节,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3.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四、案件评析1. 本案中,被告人李某因嫉妒被害人张某,酒后驾车追击并将其杀害,其行为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法院依法对其从重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2. 案件发生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依法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展现了我国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工作效率。

3. 此案提醒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因嫉妒、报复等不良情绪引发悲剧。

同时,国家应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严防权力滥用,确保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

五、案件启示1. 提高法治意识。

公民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法治观念,以法律为准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马加爵故意杀人案审判纪实

马加爵故意杀人案审判纪实

马加爵敀意杀人案审判纪实: 为了生命的尊严 2004年04月24日17:35 新华网新华网昆明4月24日电(记者田雨、刘娟)2004年4月24日下午,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事审判法庭。

“被告人马加爵犯敀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审判长刀文兵敲响手中的法槌,备受社会关注的马加爵案一审结束。

校园噩梦“2004年2月13日至15日,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的同一犯罪手段,将唐学李等4名被害人逐一杀害,幵把4名被害人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公诉人4月22日庭审时的指控再次把人们带回春城2月那段阴郁的记忆。

春城2月,云南大学新学期的生活刚刚开始,就被一桩惊天血案打断了。

2月23日中午,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室两名同学感觉宿舍有异味,遂一起打扫卫生,发现了宿舍内一个衣柜被一把梅花牌小锁锁着,柜内有液体流出幵带有臭味,于是向学校宿管科值班人员报告。

柜锁撬开后,露出一只人脚,校方立即向昆明市公安局110报警。

公安机关在这个宿舍4个储物柜内分别发现了4具男尸。

公安机关通过勘验、核实和学校师生反复辨认,初步认定4名死者是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约一周前5名失踪学生中的4人:唐学李、杨开红、邵瑞杰、龚博。

在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及调查走访综合研判后,重大犯罪嫌疑人的目标锁定在另外一名失踪的学生——马加爵身上。

云南省公安厅2月23日违夜向全省发出通缉令;公安部2月24日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缉捕昆明“2·23”重大杀人在逃犯罪嫌疑人马加爵。

按照“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要求,一张缉捕马加爵的大网在全国撒开。

3月15日晚,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落网。

罪恶一幕对两个月前的凶残一幕,被告席上的马加爵和公诉人有这么一段对话——问:为什么杀害四位同窗好友?答:因为气愤,想不开。

吵架乊后恨他们。

马加爵所说的“吵架”,在公安机关的一份讯问笔彔上,马加爵有较详细的陈述:我有杀人的想法是今年2月份的亊。

法律杀人特大案例(3篇)

法律杀人特大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0年3月,某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故意杀人案。

被害人李某,因家庭矛盾与嫌疑人张某某产生争执,张某某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2010年4月某日,张某某趁李某外出之际,持刀闯入李某家中,将李某残忍杀害。

此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依法对张某某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

二、案件经过1.侦查阶段案件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迅速成立专案组,对案件展开侦查。

通过走访调查、调取监控录像、勘查现场等方式,民警发现张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经过进一步侦查,专案组掌握了张某某的犯罪动机、作案过程和作案工具等关键信息。

2.起诉阶段侦查结束后,检察机关依法对张某某提起公诉。

起诉书指控张某某故意杀人罪,要求法院依法严惩。

3.审判阶段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此案。

庭审中,张某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法院审理认为,张某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应予严惩。

三、案件判决2010年7月,法院依法对张某某作出一审判决。

根据张某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某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四、案件反思“张某某故意杀人案”是一起典型的法律杀人案件。

以下是案件的一些反思:1.家庭矛盾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本案中,被害人李某与嫌疑人张某某之间存在家庭矛盾。

这种矛盾未能得到及时化解,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家庭矛盾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2.法律杀人现象不容忽视本案中,张某某因法律杀人而走上犯罪道路。

这表明,法律杀人现象在我国仍然存在。

要预防和减少法律杀人案件的发生,必须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治精神的培养。

3.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养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

要提高公民法律素养,加强法治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关注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本案中,被害人李某属于弱势群体。

要关注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防止因法律知识匮乏而遭受不法侵害。

妻子成功杀夫的法律案例(3篇)

妻子成功杀夫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区居民张某,与妻子李某结婚多年,育有一子。

张某性格暴躁,经常对李某实施家庭暴力,李某多次报警求助,但张某并未收敛。

在一次争吵中,张某再次对李某进行殴打,导致李某身心俱疲。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某得知了一种可以致人死命的毒药,于是心生杀意。

在一次张某外出时,李某将毒药放入了他的饮料中。

不久,张某中毒身亡。

李某随后投案自首。

二、案件审理案件审理过程中,李某辩称自己是在极度恐惧和绝望的情况下,才采取极端手段杀害张某的。

同时,李某还表示,自己有自首情节,请求法院从轻处罚。

法院审理认为,李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虽然李某有自首情节,但考虑到其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法院最终决定对其从重处罚。

三、法律分析1. 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本案中,李某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张某死亡,仍然故意将毒药放入张某的饮料中,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2. 自首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在本案中,李某在张某死亡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符合自首情节。

但考虑到李某的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法院最终决定对其从重处罚。

3. 家庭暴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在本案中,李某曾多次遭受张某的家庭暴力,报警求助,但张某并未收敛。

这一情节可以作为法院从重处罚李某的依据。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故意杀害张某,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鉴于李某有自首情节,但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法院最终决定对其从重处罚,判处李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刑诉故意杀人案庭审报告

刑诉故意杀人案庭审报告

刑诉故意杀人案庭审报告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校园庭审分析报告案件名称:王强涉嫌故意杀人案学号:姓名:学院专业:年级班级:王强故意杀人案庭审分析报告一、案情介绍被告人王强与被害人张天兰系夫妻关系,在2005年二人因为经济纠纷产生了矛盾,此后感情一直处于僵持状态,常常吵闹,王强还多次殴打张天兰。

2013年4月2日8时许,王强在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金属村14号5单元8-1家中卧室为张天兰手机充电,二人为此事发生口角纠纷,争执中,张天兰将王强推倒在地,王强遂拿出放在床头下的榔头,朝站在床上的张天兰头部猛击数下,将张天兰击倒在床上。

当日11时许,王强发现张天兰已经死亡,随后拨打重庆市公安局大渡口区分局茄子溪派出所电话报警并主动到该派出所投案。

经法医检验鉴定,张天兰系钝器至重型颅脑损伤死亡。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以被告人王强涉嫌故意杀人罪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二、庭审过程开庭时间:2013年9月23日开庭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模拟法庭刑事审判庭(一)庭前准备1.书记员首先宣读法庭纪律,接着查明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接着传唤被告人出庭,法警将被告人带上法庭,最后宣布审判员入庭。

书记员让全体成员起立,之后,审判长让全体成员坐下。

接着审判长敲响法槌,接着宣布开庭。

审判长要求被告人陈述个人基本身份信息,在案发前有无刑事处分,因什么原因到案等情况,何时到案,是否收到起诉书的副本、开庭传票、辩护通知等。

并告知被告人可享有的相关权利,以及是否对庭上人员要求回避,被告人未提出异议。

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王强故意杀害妻子张天兰的行为。

公诉人读完起诉书后,讯问了被告人。

法官讯问被告人对公诉人的指控有无意见,被告人陈述了自己意见,辩护律师也陈述了自己的辩护意见。

(二)法庭调查1.审判长宣布进入法庭调查阶段。

公诉人向法庭出示三组证据,第一组证据主要是书证和辨认的笔录,主要证明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基本信息情况。

法律审判刽子手案例(3篇)

法律审判刽子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我国,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法律审判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刽子手案例。

这些案例揭示了法律背后的人性黑暗面,令人深思。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法律审判刽子手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这一现象。

二、案例背景2015年,某省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命案。

被害人赵某被嫌疑人陈某杀害,案件发生后,陈某被警方抓获。

经过调查,陈某因与赵某发生经济纠纷,怀恨在心,蓄意报复。

在审判过程中,陈某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态度恶劣,甚至威胁法官和证人。

然而,在法庭辩论阶段,陈某却突然翻供,声称自己是被冤枉的。

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暴露了我国法律审判中存在的问题。

三、案例经过1. 被害人遇害2015年5月,赵某在一家公司上班。

一天,陈某因与赵某发生经济纠纷,怀恨在心。

陈某在赵某下班途中,将其杀害,并将其尸体抛入河中。

2. 警方抓获嫌疑人案件发生后,警方迅速展开侦查。

经过调查,警方锁定了嫌疑人陈某。

陈某被抓获后,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态度恶劣,甚至威胁法官和证人。

3. 法庭审理在法庭审理过程中,陈某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然而,在法庭辩论阶段,陈某突然翻供,声称自己是被冤枉的。

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4. 证人证言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赵某的同事和邻居均作证证实了陈某的罪行。

然而,陈某却试图通过威胁和利诱的方式,让证人改变证言。

5. 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死刑。

然而,陈某不服判决,提出上诉。

6. 二审结果二审法院审理后,维持原判,驳回陈某的上诉。

陈某最终被执行死刑。

四、案例分析1. 法律审判刽子手现象的原因(1)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为法律审判刽子手提供了可乘之机。

(2)司法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司法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案件审理不认真,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3)社会风气不正。

部分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以身试法,甚至干预司法公正。

故意杀人罪法律案例(3篇)

故意杀人罪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某,男,30岁,某市某区居民。

因与其妻子王某某(女,28岁)婚姻关系紧张,张某某心怀怨恨。

一日,张某某与王某某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张某某一时冲动,持刀将王某某杀害。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成为了故意杀人罪典型案例。

二、案件经过2021年5月15日,张某某与王某某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

当晚,张某某情绪激动,持刀将王某某杀害。

案发后,张某某将王某某尸体藏匿于家中。

次日,王某某的家属发现王某某失踪,遂报警。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展开调查,最终在张某某家中将尸体找到,并抓获嫌疑人张某某。

三、案件审理1. 侦查阶段在侦查阶段,警方通过现场勘查、走访调查、证人证言等方式,收集了大量证据。

张某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供述了杀人动机。

2. 起诉阶段检察机关以故意杀人罪对张某某提起公诉,认为张某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 审判阶段(1)一审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张某某犯罪动机卑劣,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社会影响极坏,依法应予严惩。

据此,一审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二审张某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四、案件评析1. 故意杀人罪的定义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张某某犯罪行为的定性张某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张某某犯罪动机卑劣,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社会影响极坏,依法应当受到严惩。

3. 案件启示(1)家庭矛盾需理性解决。

张某某因家庭琐事与妻子发生争吵,一时冲动导致悲剧发生。

这提醒我们,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矛盾和问题时,要理性沟通,避免情绪失控。

王远方故意杀人案庭审笔录

王远方故意杀人案庭审笔录

南海省东江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笔录开庭时间:2010年10月19日14时至15时开庭地点:第一法庭,第一次开庭是否公开审理:公开旁听人数:58审判人员:书记员:审判长(员)宣布开庭审理王远方故意杀人一案记录如下:开庭前准备阶段书记员:下面宣读法庭规则:(1)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维护法庭秩序,不得喧哗、吵闹。

(2)诉讼参与人在开庭审判期间的发言、陈述和辩论,需经审判长许可。

(3)未经许可不得录音、摄像和摄影。

(4)法庭内不得吸烟,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

(5)法庭内禁止使用移动电话。

(6)法庭审理过程中,旁听群众不得发言、提问,不得鼓掌、喧哗、吵闹和其他妨碍审判活动的行为。

(7)未经许可,未成年人不得进入法庭。

对于违反法庭纪律的旁听人员,审判长可以口头警告、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经院长批准予以罚款、拘留,对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书记员:请公诉人、辩护人入庭。

书记员:请全体起立(全场起立完毕)。

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审判长、审判员入庭、坐定)。

请全体坐下。

书记员:(转身面向审判长)报告审判长,本案公诉人、辩护人已到庭,证人已在庭外等候,被告人王远方已提到候审,开庭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开庭。

宣布开庭阶段审判长:东江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现在开庭(敲法槌)。

传被告人王远方到庭(2名法警带被告人王远方到庭,待被告人王远方在其席位站定后,打开被告人王远方手铐,站在被告人王远方身后值庭)。

审判长:现在核实被告人王远方身份。

被告人,你叫什么名字?被告人王远方:王远方。

审判长:是否有曾用名?被告人王远方:没有。

审判长:出生年月日?被告人王远方:1986年11月17日出生。

审判长:民族?被告人王远方:汉族。

审判长:文化程度?被告人王远方:大学。

审判长:职业?被告人王远方:房地产公司销售部经理。

审判长:住址?被告人王远方:东江市西郊花园25号楼1门3号。

审判长:你以前是否受过法律处分?被告人王远方:没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故意杀人案件庭审案例
案例:
原告1:吕某,女,被害人之妻。

原告2:张某,男,被害人之父。

原告3:原某,女,被害人之母。

原告4:张甲,女,被害人之女。

原公诉机关xx省xx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王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

事件经过:
被告人王甲与吕某同在一家工厂打工,因琐事发生争吵,王某对吕某拳打脚踢,将吕某打倒在地,并欲拿凳子砸吕甲,后被人拉开。

吕甲即打电话将被打之事告诉同厂的丈夫张某(殁年28岁)。

王某随后到车间拿来一把剪刀藏于身上,当王某在厂内花坛边与吕某、张某相遇时,双方发生争斗。

王某持剪刀捅刺被害人张某胸部、腹部数刀,致张某因心脏破裂而死亡。

吕某左臂被刺致重伤(构成九级伤残)。

王某被张某殴打致鼻子出血。

王某行凶后即打电话报警投案,并在现场等候公安民警到来。

吕某受伤后住院13天,花费医疗费5250.50元。

法院一审判决:
原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令被告人王某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吕某等人经济损失计人民币六万元。

被告上诉:
王某上诉及其二审辩护人辩称,王某没有杀人故意,是张某先动手殴打王某后才持剪刀刺张某,被害人存在过错;王某案发后投案自首,认罪态度较好,原判量刑过重,要求对王某从轻处罚。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上诉提出,原审民事判赔数额不当,要求王某赔偿医药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各项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800670.22元。

检查员理由:
出庭的检察员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

王某虽有自首情节,但其作案手段残忍,后果极其严重,原判量刑适当,建议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经审理查明,原判认定被告人王某故意杀人的事实,有被害人吕某及工友的陈述,证人苗某某、王丙、王丁、张丙、宋某某、唐某某、付某某的证言,公安机关现场勘查记录、法医学尸体及DNA检验报告、人体损伤检验报告、提取的凶器剪刀等证据证实。

被告人王某亦供认不讳,所供与上列证据证明的情况相符。

原判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关于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
经查:1、王某因琐事纠纷首先对吕某拳打脚踢被劝开后,又取来剪刀,在与张某发生争执后,即持剪刀捅刺张某要害部位多刀致其死亡,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符合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一审定性准确,王某及其二审辩护人提出原判定罪错误理由不足,不予采信。

2、现有证据不能证实张某首先殴打王某,王某及其二审辩护人提出张某存在严重过错与事实不符,亦不予采信。

法院终审判决:
本院认为,被告人王甲因琐事纠纷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犯罪情节严重,依法应予严惩。

出庭检察员关于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
——————————————————————————————————————————————充分,定性准确的意见予以支持。

鉴于本案系琐事引发,被告人王某案发后自首等情节,对王甲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本院依法予以改判。

王某的犯罪行为给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予赔偿,原审确定民事赔偿数额过低,本院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予以变更。

原判定罪正确,审判程序合法。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七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二)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一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二、被告人王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三、被告人王某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4人医药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各项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200000元(上述款项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三十日内付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文章来源:法询在线网(急您所急,解您之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