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博物馆里的文化
走进北京天文馆:白昼里阅尽星空斑斓

器 以及 1 .声道 的环 绕声系统。最 31 新型 的天象仪加 上 目前世界上最 先
进 的投 影系统 ,将 以更加逼真 的星
台辅助激 光投 影器 ,4台喷 雾发 生
弓 起了 社会 各界 人士 的 广泛 关注 。 1 在各方 努力下 ,决定在保 留老馆 的 前提 下 ,由市政府投 资 2亿元人 民
币修建北京天文馆新馆。 20 年 1 01 2月 2 6日,备受社会
古观象 台
北 京 古观 象 台建 于 公 元 14 42 年 , 明 、 两代 , 在 清 它都扮演 着 “ 皇 家天文 台”的角色 ,民 国时期还 曾
年1 2 0月 4日,北京天 文馆在北 京
西 郊 动 物 园附 近 正 式 动 工 。
向公 众宣传普及天文学知识。
15 ,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 了 多 年 的酝 酿 97年
准 备 和 三年 的 紧张 筹 建 ,国家 投
资共计 人民币 3 0多万元 ,北京 天 0
历 史 沿 革
新馆入 1即 以灵透 、深邃 、神秘 的气质 2 1 吸引你 。
科
一
馆 ,它的特征 是有 一个 巨大 的圆顶 , 在 太 阳 的照 耀 下 ,闪 耀 着 金 色 光
位。引进 世界第一套全 激光 、全 天
域投影 系统 ,与 S I G 的实时 图形技
芒 。独特 的建筑 造型 ,经常 引起 人
们 的兴趣和 注意。A馆 总建筑面 积 约 7 0 方 米 ,主 要 开放 设 施 有 00平
文 馆 终 于建 成 了。在 大 门 上端 有 中国 科学 院 院 士 郭 沫若 书 写 的 金
天文馆观后感500字

天文馆观后感500字参观天文博物馆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关于太空与宇宙的知识,北京天文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天文博物馆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文馆观后感1天文馆?里面都会有什么呢?所谓的天文知识,会在这里隐藏着吗?天空中的星星为什么会出现?我带着种种困惑,在夏日炎炎之际,我来到的中国天文馆。
在这里,我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与神秘的宇宙来了个零距离接触,惊叹于宇宙的深邃,感动于生命的真谛。
走进大门,一共分为A馆和B馆,我首先参观的是A馆,在展厅看到的是仿佛真实存在的星空,不禁让我进入遐想……儿时的我们都有在夏天的夜晚仰望满天星的经历,那时,父母们总是指着漫天星云对我们说,孩子你看,这个世界上不光有月亮婆婆、太阳公公,还有许多淘气的小天使,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淘气地冲我们眨眼。
长大后,我才渐渐知道那一颗颗星星根本不是什么会眨眼的小精灵,他们和咱们地球一样,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成员。
上学后,我又进一步了解了太阳系、九大行星、银河系等概念,对宇宙有了一个比较深的认识,也了解了太阳的一生,外行星和内行星,又一次开阔了我的视野。
在这里还有数字电影院,我观看了《UFo与外星人》,影院的荧幕是呈球幕的,震撼着我的双眼,讲述了外星人是否存在,在我脑海里,外星人一直是一个未解的谜题,可是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尽管最后脖子都看疼,也使我兴奋了一个下午。
是啊!生命中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探索的过程中要一直坚持,永远坚持着……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茫茫宇宙,我们不过是一颗尘埃,微不足道,但是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这生命的颂歌,继续这生命的神奇,倾听生命的音律。
天文馆观后感2今天,我去襄樊体育馆看天文科学展览。
首先看见的是三球仪,只见太阳在中间不动,地球在自传的同时也围着太阳转,月球不会自传,只是围着地球转。
这我以前倒不知道。
三球仪旁边有一台地动仪,它的上部是一个金属球,球上有八条龙,每条龙都含着一个珠子,龙头下有一一对应的八只癞蛤蟆,只要什么地方发生地震,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把珠子吐进癞蛤蟆的嘴里。
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观后感北京天文馆建于1957年,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 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这里接受科普教育,认识地球以外的太空空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旧馆显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建设与精神文明的需求,于是,筹划了十年之久的新馆建成了.北京天文馆新馆是一个大型综合性天文馆。
工程建筑设计由美国王弄极建筑师事物所和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承担完成;新馆在西外大街老天文馆的东南侧,占地两万多平方米,高度约30米,建筑立面中空透的玻璃、金属等现代建筑材料和双曲面玻璃、“弦体”等现代建筑语言与老馆庄重、均衡的厚重体量形成的鲜明反差,标注出二者在时间上的跨度与设计思想上的变迁,为天文馆建筑群增添了历史性特征。
新馆由地下两层和地上五层组成,临街的北墙是一面玻璃幕墙,设计师为了突出科学的氛围,在大楼内部设计了一些由下而上弯曲的管形结构,力图在新馆中表现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时空弯曲的概念,透过玻璃幕墙,这些巨大“管道”隐约可见,引人注目。
建筑物由五层钢筋混泥土结构、钢结构玻璃幕墙及采光顶、马鞍形玻璃通道和四个各具象征意义的玻璃旋体组合而成。
在四个玻璃旋体内部分别布置着世界首个数字实时全天域投影系统,拥有我国惟一的300毫米口径太阳真空望远镜,世界上最先进的3D动感剧场首次采用了船舱式坐椅,我国最大最先进的4D动感影院的特效也是匠心独具。
在建筑物中部设置了一个由异形玻璃拼接的马鞍形玻璃通道贯穿整个建筑,将北立面的玻璃幕墙和南立面的石材幕墙连接。
其建筑创意新颖、造型别致、层次分明,用玻璃与钢结构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过去与未来、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新馆不仅将曲线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结构上更是体现了科技的力量.北立面玻璃幕墙由于建筑节能要求,幕墙按横明竖隐构造。
横向由T型钢龙骨支托,既作为外视横线条也作为玻璃面板的水平支承结构。
在建筑物北立面幕墙与东、西立面幕墙的衔接过渡处是由两段不同半径的弧面衔接过渡,避免通常情况下的直角衔接;在幕墙的西侧局部为球型玻璃表面,而球面与平面衔接处为平滑过渡的空间三维曲面,设计、加工及安装难度均为国内幕墙业所不多见。
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北京天文馆北京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科学博物馆,主要通过人造星空模拟表演,举办天文知识展览,编辑出版和发行天文科普书刊,组织进行大众天文观测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普及天文学知识,北京天文馆已经成为中国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公众开展天文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1995年以来,天文馆先后被定名为国家和市、区级科普教育基地、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并多次被评为国家和市级“科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场馆简介北京天文馆是中国第一座天文馆。
位于北京西直门外。
1957年9月建立。
该馆有直径23.5米象征天穹的天象厅,中间安装精致的国产大型天象仪,可表演日、月、星辰、流星彗星、日食以及月食等天象。
能容600人观看。
门厅正中有反映地球自转的傅科摆。
西侧展厅陈列天文知识展览,东侧演讲厅经常举行学术交流和普及天文科学知识报告。
庭院中有两座天文台,其中一座装有口径13厘米的望远镜,观众通过它观看月亮、行星、星云、星团,白天观测太阳黑子。
[1]北京天文馆外景北京天文馆还使用此镜进行研究性记录,参加全国太阳黑子联合观测项目。
另一座是色球望远镜天文台,应用色球望远镜观测和拍摄太阳色球层的变化。
西侧还有天文广场,陈列室外观测仪器,供观众观测。
该馆办有《天文爱好者》杂志及与紫金山天文台合编的《天文普及年历》杂志等。
位于北京东城建国门立交桥西南的北京古观象台归北京天文馆管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陈列清代8件巨型铜质天文仪器: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天体仪、纪限仪、象限仪、地平经仪、地平经纬仪和玑衡抚辰仪,体态生动,工艺精湛。
古观象台还包括紫微殿、晷影堂等附属建筑。
古观象台主台下面开辟为三层的空心大厅;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展厅和紫微殿、东西厢房以及晷影堂,陈列有《中国古代天文成就展览》,还有清代康熙书写的“观测唯勤”和乾隆的“观象授时”题匾。
紫微殿前置有简仪、浑仪的三分之一模型,院中安置正方案仪表。
北京市适合天文爱好者参观的地方

北京市适合天文爱好者参观的地方
北京市有许多适合天文爱好者参观的地方,有以下地方:北京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也是全国最大的天文博物馆。
它拥有4个科普剧场,包括我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地平式天象厅和半径为18米的宇宙剧场。
天文馆内有各种天文展览和互动体验,如“天文找不同”、“星空星座配”、“制作陨石坑”等,让人们在参与中学习天文知识。
此外,球幕电影也是不容错过的体验。
国家天文台密云射电天文观测基地:位于密云区的不老屯镇,距离北京市区约120公里。
这里是中国重要的观测基地,依山傍水,视野开阔,光污染少,为天文爱好者提供了观星、拍星的好选择。
桃溪谷民宿和山安口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平峪村,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临近水库,欣赏日落,为天文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宁静的观星环境。
北京天文博物馆的观后感

北京天文博物馆的观后感朋友们!我刚从北京天文博物馆回来,那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场超酷的宇宙之旅,现在就迫不及待想跟你们分享一下。
一走进天文博物馆,就感觉像是被宇宙给包围了。
那巨大的穹顶,就像宇宙的天幕一样,让人一下子就变得特别渺小。
先看到的是一些关于古代天文学的展示。
哇哦,原来咱们老祖宗就对天上的星星这么感兴趣。
那些古老的天文仪器,看起来又神秘又厉害。
像浑天仪,就那么静静地立在那儿,可我能想象到以前的天文学家们靠着它探索星空的样子,他们肯定是一群充满智慧又超级有耐心的人。
再往里走,就进入了现代天文学的世界。
那些关于星系、恒星和行星的介绍简直让我眼花缭乱。
我才知道原来宇宙中有这么多千奇百怪的星系,什么螺旋星系像个巨大的风车在宇宙中慢悠悠地转着,椭圆星系又像是个大胖子,挤挤挨挨的。
还有那些恒星,感觉每一颗都像是宇宙中的小火球,各自有着不同的脾气和故事。
比如说太阳,在地球上看它就已经够大够耀眼了,可在宇宙里,它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而已,这让我不禁感叹宇宙的浩瀚无边啊。
最让我兴奋的是那些关于太空探索的部分。
看到那些火箭模型,就感觉人类的智慧和勇气真的是无穷无尽的。
从小小的地球出发,一点点地向宇宙深处迈进,这得是多么伟大的冒险啊。
那些宇航员的故事也特别激励人,他们在太空中经历各种奇妙又危险的事情,真的是现实版的超级英雄。
不过呢,在参观的过程中也有点小烦恼。
有些展示的字有点小,像我这种视力不太好的人,还得凑得很近才能看清楚,感觉像是在和那些小字进行一场艰难的拔河比赛。
还有就是人有点多,大家都挤在一些特别有趣的展品前面,我有时候只能从人缝里瞅一眼,那感觉就像是在抢宝藏一样,特别着急。
但是总体来说,这次去北京天文博物馆真的是超级值。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宇宙的好奇之门。
我现在满脑子都是那些星星、星系,感觉自己看天空的时候都变得不一样了,就好像自己也成了一个小小的天文学家,在寻找宇宙的秘密呢。
我觉得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应该来这里看看,感受一下宇宙的魅力,说不定还能激发你探索宇宙的梦想呢!。
天文馆a馆讲解词

天文馆概况:北京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为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科学博物馆。
该馆分A馆和B馆两大部分:A馆始建于1955年,1957年建成开放。
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
B馆于2004年建成,在天文馆原址上动工兴建的,总建筑规模20000平方米。
今天的天文馆之旅也是一次探秘之旅,一起探索天空的奥妙。
A馆门厅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与天有关的神话故事。
因为我们的祖先生活的年代科技不发达,无法解释上天的存在,所以就会塑造出各种英雄来解释这些。
我们看见这个穹顶上有很多图画,大家看一看知道多少?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可以适当的加一些故事)当然了,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科技的手段来解释我们之前不能解释的问题。
我们看这个傅科摆,这个摆名气很大,因为它证明了地球自转的原理。
打个比方就是,如果把摆放到北极点,它的振动面会24小时转一周,这恰好表明地球24小时自传一周。
根据北京地区的纬度,这里的傅科摆37小时转一周。
因此我们看这个傅科摆悬点正下方设有两个刻度圆环,一个表示角度,360度,一个表示时间37小时。
为了不受地球自传影响,摆的悬点应该是万向节设置,可是发现悬点下不远有一横梁,这似乎有问题,摆线有和横梁接触的时候,会造成不小的阻力。
(大家可以认真观察一下傅科摆的摆动平面,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其实摆动平面是按顺时针旋转的,而在摆动平面内,摆子按逆时针旋转。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由于地球自转,会对地面的物体产生一个力,叫科里奥利力,使得北半球的物体在运动时有一个逆时针运动的趋势。
说起来有点抽象,大家回家可以观察一下,将厨房里的洗手盆装上水,再拔掉盆底的活塞,看看水是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东展厅1.星座与四季星空人们用一条假想的线将天上的星星连在了一起,称为星座。
处在不同地理纬度的观测者,所能看到的星空是不一样的,越往南,看到的南边的星星就越多。
北京市博物馆景点介绍

北京市博物馆景点介绍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
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市拥有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和文化景点。
以下是五个著名的博物馆景点介绍。
1.故宫博物院:2.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东侧。
该博物馆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代文物、书画、陶瓷和民俗艺术品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展品是唐代的“唐三彩”,以其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3.北京天文馆:北京天文馆位于中国古都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的西山坡上,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个重要研究机构。
该馆是一个以天文科普和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展示了天体物理学的最新成果和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发展历史。
此外,天文馆还有天文观测台和多个展览厅,供游客观赏天空和探索宇宙。
4.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技馆是中国国家级大型科技教育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该馆是一个以科学和技术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致力于科学教育和科技创新。
中国科技馆展示了各种科学原理、技术发展和科学实验。
游客可以通过互动展览和科普实验等活动,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和全球科学研究。
5.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地质类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南旺镇的地质馆路上。
该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地质资源和地质学科知识,包括矿石、岩石、化石和地质遗迹等。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地球的演化历史、板块构造和自然灾害等内容,帮助游客了解地球科学和地质环境保护。
以上是五个著名的博物馆景点介绍。
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还展示了科学和技术的最新成果。
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还是对科学和技术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在这些景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无论你是从事研究还是好奇地想了解更多,这些博物馆将为您提供一个难以忘怀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天文博物馆里的文化摘要:天文也是一种文化,尤其是在有着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国。
历史上的天文学从来不是一门孤立的学问,它与人文学科的各方面有着深厚的交集。
从古到今, 天文与哲学、政治、宗教和人类知识的其他方面发生着生动而丰富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北京天文馆我已经去过近20次,每次去都有每一■次的收获。
本文中我将结合在天文馆两年的志愿讲解员经历阐述我对天文馆里的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天文馆文化古观象台陨石志愿讲解员、北京天文馆简介北京天文馆是中国第一座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1957年9月建立。
该馆门厅正中有反映地球自转的傅科摆。
西侧展厅陈列天文知识展览,东侧演讲厅经常举行学术交流和普及天文科学知识报r 二告。
庭院中有两座天文台,其中一座装有口径13厘米的望远镜,观众通过它观看月亮、行星、星云、星团,白天观测太阳黑子。
北京天文馆还使用此镜进行研究性记录,参加全国太阳黑子联合观测项目。
另一座是色球望远镜天文台,应用色球望远镜观测和拍摄太阳色球层的变化。
西侧还有天文广场,陈列室外观测仪器,供观众观测。
该馆办有《天文爱好者》杂志及与紫金山天文台合编的《天文普及年历》杂志等。
位于北京东城建国门立交桥西南的北京古观象台归北京天文馆管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中国古代灿烂的的天文文明在天文馆旧馆的展厅有一块区域是专门展示中国古代灿烂的的天文成果的。
在我看来天文学并不像数学物理一样的自然学科,中国古代的的天文学具有很浓重的人文色彩的,在李老师的建议下我还读了《天文与人文》这本书。
今天的天文观测技术已经相当先进,各种卫星和天文观测器的问世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宇宙。
然而中国几千年前的祖先们留下来的天文文明更加让人惊叹。
因为那时候没有先进的观测设备,也没有良好的研究条件,但古老的中华民族却对日月星辰已经有的很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二十四节气这样让今天的人们还必须遵守的自然规律。
中国古人很早就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也就是在中国人们常说的三垣四象 二十八宿。
我对三垣的理解简单的说就是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体现, 把古代 的等级制度搬到了天上。
“三垣”就是天上的3座城堡,是把北极周围的星象分 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三个区域。
太微垣在紫微垣西南方。
太微是政府的意 思,太微垣中的星星多以朝中官员和场所来命名。
天市垣在紫微垣的东南部、太 微垣的东边,天市垣是天上的都市,天市垣中的星名均以与皇帝有关的人员, 名 诸侯国的地名以及某些货市的名称命名。
右面的图片是我在 天文馆所拍 的“四象与二十八星宿”的照片,大 约在7000年前,中国古人已经把星空划分成了四象,即“东方苍龙”, “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 方玄武”。
后来又把四象的每一象各 分为七段,每一段叫“宿”,共二十 八宿。
二十八宿在天空中的位置正好 是月球在天上运动的轨道经过的地 方。
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是27天多, 一天恰好经过一宿。
在每一宿里都有许多星星,古人给它们分别起名,分成众多 星官。
中国古人就是根据这些制定历法的。
我国星象通常用动物的名称来命名叫 做四象,每“象”都含七宿: (角、亢、氐、 (斗、牛、女、 (奎、娄、胃、 (井、鬼、柳、 读音是什么,直到后来慢慢了解才知道每一宿之后的故事。
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有 如此精准的记录,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天文馆的镇馆之宝 陨石收藏北京天文馆从1957年建馆开始,各届领导非常重视陨石的收集 、展览及和 外单位的陨石交流工作,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使陨石收藏达到了一定规模, 共收 集了国内26次陨石降落事件的样品,24次国外陨落的样品,下面就是我在天文 馆所见的部分馆藏陨石的简介:«■耳二刊■ 房、心、尾、箕七宿); 虚、危、室、壁七宿); 昴、毕、觜、参七宿); 星、张、翼、轸七宿)。
就算见过也都不确定正确的东方苍龙 北方玄武 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第一次去天文馆时看到这些字有很多都不认识,JU III \(一)月球岩和它背后的故事在天文馆的新馆展厅摆放着可以称为是 “镇馆 之宝”的月球岩石。
这小小的 0.5克月球岩石是 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的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 时送给我国领导人一件礼物一一仅有 1克重的月球岩石样品的一半。
另一半已经在欧阳自远院士等 人科学研究中耗费掉了,可以说现在的这0.5克月 球岩石是我国仅有的一块月球岩。
虽然之后小小的0.5克,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 清楚,但其意义却是巨大的。
它不但记载了中美关 系正常化的那一段历程,更激励着我国的月球探索 工作的前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天文馆里也可以 摆放上中国自己的卫星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
(二)吉林陨石雨样本 很小很小的时候爷爷就跟我讲过, 1976年中国发生了 三件事让他终 生难 忘。
一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伟人 的逝世,二是唐山大地震,第三件就是吉 林降下陨石雨。
1976年3月8日15时, 吉林省吉林市北郊,出现了一颗巨大的火 流星,降下了一场世界罕见的石陨石雨, 降落的面积约500km 为世界之最。
共收 集200多块陨石,总重量2600kg 。
北京天文馆保存839g,吉林陨石为H 群球粒 陨石。
四、古观象台 北京天文馆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古观象台。
虽然不在同一个位置, 却同样记载了我国古老的天文文明。
(一)古观象台的前世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同时也是我 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
它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
7r早在元十六年,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今建国门观象台北侧建立了一座司天台,成为北京古观象台最早的溯源。
明朝建立后,于明正统七年在元大都城墙东南角楼旧址上修建观星台,放置了浑仪、简仪、浑象等天文仪器,并在城墙下建紫微殿等房屋,后又增修晷影堂。
此时观星台和其附属建筑群已颇具规模。
1644年清政权建立之后,改观星台为观象台,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改用欧洲天文学的方法计算历书。
1669-1674年,由康熙皇帝授命,南怀仁设计和监造了6架新的天文仪器: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
康熙五十四年纪理安设计制造了地平经纬仪。
乾隆九年,乾隆皇帝又下令按照中国传统的浑仪再造一架新的仪器,命名为玑衡抚辰仪。
至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架古仪都已装备完毕。
(二)古观象台的今生中国历史走向近代之后,古观象台的重要历史意义开始显露。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德、法两国侵略者曾把这8件仪器连同台下的浑仪、简仪平分,各劫走5件。
法国将仪器运至法国驻华大使馆,后在1902年归还。
德国则将仪器运至波茨坦离宫展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于1921年装运回国,重新安置在观象台上。
1911年辛亥革命后,观象台改名为中央观象台。
1927年,紫金山天文台筹建后,古观象台不再作观测研究,于1929年改为国立天文陈列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进逼北京,为保护文物,将置于台下的浑仪、简仪、漏壶等7件仪器运往南京。
现这7架仪器在分别陈列于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博物院。
解放后,北京古观象台于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3 年重新对外开放。
在国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许多国家的政府首脑、高级官员和科学界同行如英国首相布莱尔、比利时首相伏斯达等都曾慕名前来参观考察。
五、我的天文馆志愿者经历与感想从大一上学期开始我就报名了学校组织的天文馆志愿者团队,经过面试选拔,终于从200人中成为幸运的40个入选者之一,从此开始了我的志愿者历程。
每个学期都要去5次左右,到目前已经去了近20次了,每次的服务时间是从上一些有意思的天文现象,奶面前我们还都是学生。
停留在知道“牛郎织女” 文化。
有一次和一位老大爷交流,一聊就是各种神话故事。
据他自己说他年轻的时候还研究过《易经》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是一个无神论者。
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是一位长者在向自己的晚辈讲述自己名族的文化。
在北京天文馆里除了农大的同学以外我还结识了一批同样爱好天文的志愿者,他们有的来自其他高校,有的来自社会各单位,有的人甚至已经在天文馆从事志愿讲解长达五年之久。
在从事志愿讲解的同时能认识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也是一大幸事。
2010年12月,我们的团队被评为“首届北京博物馆志愿者优秀团队”,这是我们这个团队集体的荣誉,是对我们的辛勤付出的肯定,让我对天文馆的志愿者工作更有信心!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以“弘扬科学、奉献社会”的志愿者精神激励着自己,我将在今后的每一次天文馆志愿者工作,铭记自己并不只是一个科普讲解员,更是一个文化的宣传者,让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的精神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参考文献[1][2][3][4] 北京天文馆官方网站,/misc/index.htm ,2012-4-29 刘学富,《基础天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2005-02-01《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01-01《天文与人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1午10点到下午5点。
我主要的工作就是给参观的人讲解天文知识,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我了解天文的一个过程,让我看到了中国从过至今灿烂的天文文明,让我为古人的智慧而感叹。
到天文馆里参观的游客以老人和儿童为主。
为小孩子讲解比较简单,多为比如极昼极夜现象,和科普知识。
而在那些老爷爷老奶我所知道的都是书本上的天文知识,关于神话故事也只而已。
但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学到的是中国古老的个半小时,他对照星云图给我讲述,他的很多话中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