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篇选讲共65页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与赏析

中国古代文学赏析方法
语言特色分析
词汇特点:丰富 多样,形象生动
句型特点:简洁 明快,朗朗上口
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夸张等
语言风格:清新 自然、豪放洒脱 、婉约细腻等
促进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对促进不同国家、不 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激发创新灵感: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丰富想象力和独特艺术手法可以为现代文学创作 提供灵感和借鉴。
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与启示
古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可 以为我们提供人生的智慧和 启示。
古代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 事情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意象与意境的领悟
意象:中国 古代文学中 的具体形象, 如人物、景 物、事物等
意境:通过 意象传达出 的情感、思 想、哲理等
抽象内容
领悟方法: 通过阅读、 思考、感悟 等方式,理 解意象背后
的意境
举例分析: 以《静夜思》 为例,分析 其意象与意 境的关系和
表达效果
人物形象与心理探究
通过人物言行举止,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通过人物内心独白,探究人物内心世界 通过人物关系,分析人物情感变化 通过人物命运,探讨社会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反映社会现实: 中国古代文学 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现实,具 有重要的历史 价值和社会意 义。
塑造民族性格: 中国古代文学 塑造了中华民 族的性格和价 值观,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艺术价值:中 国古代文学具 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包括语 言艺术、叙事 艺术、抒情艺 术等,对后世 文学创作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
古代文学名篇选读解析

古代文学名篇选读解析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本文将就几部古代文学名篇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人性的悲喜。
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细腻,充满了深厚的人情味。
比如,林黛玉聪明才女,却因为过于敏感和多愁善感导致了她的早逝,反映了封建道德对女性人生的压抑和禁锢。
宝玉的性格则象征着矛盾多样的封建礼教和人性的矛盾结合。
而贾府中的荣府则通过自身的衰败再现了整个社会的衰败。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人物的独特设定,作者以鲜活的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的危机和人性的悲喜交集。
二、《诗经》《诗经》堪称古代文学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诗经》中的诗歌虽然采用简短的形式,却表达了深刻而丰富的情感。
其艺术特点主要有音乐性和象征性。
音乐性体现在诗歌的语言韵律和节奏上,通过押韵、律诗、对仗等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象征性则表现在诗歌的意象和隐喻上,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描绘,隐喻着社会的现实和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例如《关雎》一诗中的“羔裘豹饰,琼瑶玉佩”通过对贵族生活的描绘,隐喻了贵族阶层的奢靡和虚荣。
三、《红字》《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通过对社会道德和个体自由意志的冲突进行揭示,展现了人性中的善恶与罪与罚的问题。
小说讲述了一个被刺上红字"A"的女人的故事。
红字象征着她的罪行,也伴随着她的一生。
通过对这个女人的描写,作者揭示了封建道德的不公和对个体自由的限制。
小说中的女主角海丝特·普林用一种坚韧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去面对社会对她的歧视和压迫,这种顽强和坚韧成为了她坚守自我的精神基石。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名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性的刻画和社会的批判,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古代文学名篇选注

古代文学名篇选注古代文学名篇承载着丰富的文学艺术魅力,代表着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些作品通过对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触摸和深思,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
下面,我将对古代文学名篇进行精选注解,带您一起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批鲜活形象的刻画,以及对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和女性命运的描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无情现实。
其中《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精彩之处,它通过对十二位女性的细腻刻画,再现了封建社会的礼教束缚和女性的悲剧命运。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宋江为主线,讲述了梁山英雄的故事。
作品通过对宋江、林冲、吴用等一众英雄豪杰的性格刻画,展现了他们反抗封建统治、保护百姓的精神气概。
其中《林冲夜奔》是《水浒传》中的重要篇章,它以林冲逃亡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他的内心矛盾和艰辛历程的描写,表达出反抗压迫和追求自由的主题。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部。
它通过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一行四位取经人的旅程,展示了对佛教信仰的向往和历险的奇幻之旅。
其中《大闹天宫》是《西游记》的经典片段,它通过对孙悟空与天宫诸神之间的斗争和智慧的较量,展现了孙悟空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谈和行事。
它以“论学”为中心,阐述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道德价值观。
其中《学而篇》是《论语》的开篇之作,它强调了“学而时习之”和“不学而殆”的道理,鼓励人们勤学苦练,追求知识和修养。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包含了各个时期的诗篇。
作品将爱情、自然、社会等主题融入其中,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其中《关雎》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古代婚姻习俗的描述,抒发了女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古代文学名篇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代诗词选讲

中国古代诗词选讲第一章《诗经》古人曾经讲过:“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而一部文学史有浩如烟海的作品,有灿若星河的作家,我们又“从何说起呢”?我们打算从两个字说起——“风骚”。
清人赵翼有诗云:“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己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有这样一段:“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毛主席诗词中又有一名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些语句中的“风骚”不用多解释,需要注意的是,古人在说到“风骚”时还特指古代文学作品中两部经典——《诗经》与《楚辞》。
国风是《诗经》的主体部分与精华所在,《离骚》是《楚辞》的代表性作品,于是古人常常用“风骚”特指《诗经》与《楚辞》。
《诗经》收录的作品上起西周,下至春秋中叶,共三百零五篇,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这个意义上讲,《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有人曾认为《礼记·郊特牲》中的伊耆氏《蜡辞》、《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等是最古老的歌谣(详见游国恩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这些毕竟还是猜测,尚未能确考。
既然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怎么样编订而成的呢?历史上主要有三种说法:“献诗说”、“删诗说”与“采诗说”。
“献诗说”的文本依据主要是《国语·周语》:“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这句话出于周厉王时的召公之口,主要是劝谏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此处所献之诗是否便编订成了《诗经》并没有明确指出。
“删诗说”主要是讲孔子删诗。
《墨子·公孟》中曾云《诗经》不止是三百余篇:“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更是明确地讲:“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尽管讲得明确,后世学者对司马迁的说法还是持怀疑态度。
学术界较多采信的是《汉书·食货志》中的“采诗说”(1),认为古有采诗之官,将民间诗歌搜集、整理,配上音乐进入宫廷,使统治者“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在此基础上便编订出了《诗经》。
古代文学史名篇讲读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2
诗经
一、简介
“鲁齐韩毛”四家注
二、“诗”的作用:兴、观、群、怨
三、《诗经》主要内容
1、祭祖颂歌、周族史诗 《公刘》
2、农事 《七月》(风中最长,8章88句,380字)(p29)
3、燕飨 《鹿鸣》(p18)
4、怨刺 《硕鼠》(p29)
5、战争 《采薇》(p30)
6、爱情 《关雎》(p7)(舒婷《致橡树》)、《静女》(p8)、《蒹葭》 (p17)、《氓》(p12)(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怨情》) (《美狄亚》)《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刘兰芝)
古代文论名篇选讲

古代文论名篇选讲使用说明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简称“古代文论”,是中文专业文艺理论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以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从文化和历史角度阐述中国古人对文学本质特征的认识。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并涉及诸多文论家观点,是一具有多种知识的学科。
2、本课程重点、难点问题是:先秦文论的孔子文艺思想;两汉文论的《毛诗序》;魏晋南北朝文论的《文赋》、《诗品》、《文心雕龙、神思》;唐宋金元的韩愈、白居易、司空图文论观点。
另外,严羽《沧浪诗话》王国维《人间词话》也需要重点把握。
3、本辅导教材以文论史为线索,以不同派别理论为着眼点,选出自先秦至明清最有代表性文章14篇。
认真学习这些文章可以掌握古代文论的基本范畴、观点、知识,同时也可以对文论史有一个轮廓性了解。
4、为了学员学习方便,本辅导教材对文章的讲解采用题型的形式。
每一篇之下都有简介、经典名句、概念释词、简答论述等内容,联系在一起又是文章要义所在。
这种形式上采用题型形式,内容上反映篇章的理论要点编排方式,方便易学,较好把握。
5、使用本辅导教材应结合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卷本)同步进行,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结合辅导材料学习效果会更好。
本辅导材料所涉及内容均属考试范围,学习时要全面把握。
学习内容一、《尚书、尧典》1、简介:《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儒家五经之一。
教材所选《尧典》文字,记载了古代社会的艺术经验,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典名句:“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3、重要问题:(1)如何理解“诗言志”?“诗言志”是我国古代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文学艺术发展初期给诗下的定义,它最早见于《尚书、尧典》。
这里的“志”指思想、怀抱、情感,意思是诗是抒写思想、怀抱、情感的。
“诗言志”观点影响深远,先秦诸子著作继承了这一观点。
朱自清先生认为“诗言志”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专题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专题参考资料
近年来,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由于学者们的不断挖掘和
整理,涌现出了大量深入浅出的专题研究。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
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本文提供以下参考资料:
专著
-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作者高瑜,详细解读了中国古
代文学的名篇,包括《诗经》、《楚辞》、《论语》、《庄子》等,针对每一篇进行了详细分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者张凌硕,该书全面地反映了中国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探究了古代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对名篇进行
了深刻的解读。
期刊
- 《文学评论》:该期刊是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每
期都有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发表,深入探究古代文学名篇的内涵和
意义。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该期刊是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重要
刊物,收录了大量关于古代文学名篇研究的文章和著作,是研究中
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网站
- 国学网:国学网是中国文化传统相关方面的权威网站之一,
包括古代文学、诗词歌赋、历史等专题内容。
其中涵盖了大量古代
文学名篇的相关文献和解读资料。
- 古籍网:古籍网是收录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网络数字图书馆,收录了大量古代文学名篇的经典著作和评论专著。
通过以上专著、期刊和网站的参考资料,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的内涵和深度。
同时,也可见古代文学作品在当
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古代文论名篇选读课件

《孟子》中提到“浩然之气”,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刘勰提 出“才、气、学、习”的 “气”。请问:文章中的“气”到底是什 么?
“文气”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但其 具体所指很难一概而论,不同的文论家所提的“气”有不同 的内涵。举例说,《孟子·公孙丑上》篇说:“(孟子)曰: ‘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这里的“气”是指一种 作者具有的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形成于文章中就有一种 “浩然之气”的正气和美而正的言辞。而曹丕《典论·论文》 中所说的“文以气为主”的“气”则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 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因此,不同的作者的文章就会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曹丕在文 章中还提到了“徐干时有齐气”,则是指徐干文章中常表现 出来的齐鲁人的地方特征和风格。“孔融体气高妙”的“体 气”又是指孔融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孔融人格上的高雅超俗的 风度气韵。至于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提到“才、 气、学、习”,他的原话是“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 深,习有雅正”。“气有刚柔”的“气”,主要是指作者的 气质性格。后人对“气”也有与上面不完全相同的解释。我 们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果有可能,将来会就这一问题 作一专门辅导。
载他为妻子之死而鼓盆而歌。崇尚自然、崇 尚自由的精神是他的审美的追求。
墨法两家与儒家一样从社会功利出发而论文艺,却 提出了与道家相似的否定性结论。墨子主要的文论 观是“非乐”论和“三表”法。他认为文艺对政治 只能起消极的破坏作用,主张先质后文,强调文学 的功利目的和实用价值。
三表法:在《墨子·非命上》提出“有本之者,有原 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 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 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 有三表也。”在“三表法”中,墨子强调判断一种 言论或知识的真假,必须参证历史的经验、百姓的 见闻和实际的效用。认为要以对国家人民是否有利 为标准来衡量言谈文学,要参考历史的经验和具有 现实根据,要注重在实践中检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