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张择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张择端

说到张择端,大家联想到的便是位于中国十大名画之首的《清明上河图》了。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张择端的记载仅仅只有85字。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教也。按《向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这是《清明上河图》后的一段跋文。作者张著可能没有想到的是,他是唯一一个记载了张择端的作者。

从跋文中的前三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张氏名择端,字正道。透出浓浓的儒家气息。例如其名“择端”,出自《孟子》中的“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心端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也对“端”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端,正也”。而“正道”取自《礼记·燕仪》中的“上必明正道以道民”综上所述,张择端家庭的儒家道德观点的态度鲜明。

而我们又可以从张著的跋文中提取两点,分析张择端生平,也可以根据史实记载推算出张择端在宋朝灭亡后的走向:

一.游学于京师

张择端自幼受儒家影响,所以在东武“幼读书”,一定读的是四书五经,而他有能力游学于京师,说明张择端家境颇为殷实。

张择端故里是经学重镇,所以他研习科目应该是策论,是古代议论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但当时正处于王安石变法

中,于熙宁四年(1071年)2月颁布科举新法,改考大经,在哲宗时期用新党、废新法,兼考经义、诗赋,后徽宗时期又禁考诗赋,而小的变化频繁有加,这些不稳定的因素给学子增添很多的困难,在面临词赋取士时如果没有其他的原因的话,来自经学故乡的张择端可能会科场失利。

二.后习绘事

“后习绘事”可见他并不是一开始就专攻绘画,其原因可能是科举失利或家道衰败,于是“后习绘画,本工其界画。”(界画是一种借助直尺表现建筑绘画,是不涉及表达客观对象的情感)。张著称张择端为翰林,这是唐宋时期对翰林院供奉官的泛称,所以张择端不可能为翰林学士,也应该没有进入翰林学士院,因为他必须登进士第。且在任何传记中都会注明他是哪一朝的进士。许多介绍张择端的文章多将他认作是宣和年间的翰林图画待诏,可能依据不足:金代张公药在跋诗里只是说在宣和某年向内府呈交画本,没有说她是画院待诏,所以应为讹传,如果张择端是翰林图画院的待诏,不可能不会在宋代的绘画史籍里毫无踪迹,按北宋翰林图画院的规矩,当时艺学(即经学)。

三.不曾南渡

金军攻入开封后,北宋宫廷画家大致上分3路流散,一部分逃难至临安(浙江),后来成为南宋初年宫廷御用画家,一部分逃往西蜀(四川),还有一部分宫廷画家,在1127年4月,被金军掳(读如鲁)掠到北方。

那么张择端在开封沦陷后去了哪里呢?张择端应该没有逃往南方,据南宋邓椿《画继》、元代庄肃《画继补遗》和夏文彦《图绘宝鉴》中,并没有提及张择端,这三本书栽录了来自北宋宣和时期翰林图画院的画家,以他的画技,绝不会默默无闻,所以张择端应不在临安,那么最大的可能性便在金国了,前提是靖康之变后,他还活者。但至少我们可以确定,张择端没有南下。

张择端画技高超,但记载却如此至少,《宣和画谱》都没有其记载,这是为什么呢?《宣和画谱》虽不确定作者,然就书中内容和文风考察,似应是在宋徽宗的授意和参与下,由官方组织人力,集体编写而成。而张择端的立场似乎和蔡京不合,从而导致《宣和画谱》中没有其记载,而至于为什么他的记载如此之少,或许永远的埋藏在历史的遗迹之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