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张择端

合集下载

1梦回繁华

1梦回繁华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 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 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 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 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梦回繁华”
作者通过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向 人们展现了北宋时期繁华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身临 其境,仿佛亲身穿越过去一样。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 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 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 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 共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 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 价值和艺术价值。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 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 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 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 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这部分内容中,作者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 节,化静为动,将画面转化为一个个生活场景。
作者按空间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有什么好处?
• 按照空间顺Biblioteka 清晰地展现画面,使读者思路清晰; • 恰当把《清明上河图》的雄伟、美丽及其能成为中国画的骄
傲的原因交代清楚。 • 画面内容虽然纷繁复杂,但语言描绘却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清明上河图介绍-说明文

清明上河图介绍-说明文

清明上河图介绍-说明文
清明上河图介绍-说明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有许许多多有价值的艺术品,《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的一件。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末期时期的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今山东诸城人)他自幼好学,后习绘画,宋徽宗供职翰林图画院。

它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他的作品大部分都已经失传,现在只留有《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主要描写的是北宋都城东京市市民的生活状况和市民在街上的热闹景象。

这张画原本是进贡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上河图》比较著名的一个部分就是虹桥。

虹桥是连接两边的咽喉要道,桥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做生意的商人们便不失时机的在虹桥上摆地摊、卖食品、卖
剪刀。

作者为了让商品更醒目,故意把桥画成了斜的。

这样的地摊从桥这头一直延伸到桥那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商贸区。

在大街上两边的房屋、茶馆、客店、酒店、米店各种地方,作者都采用了透视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店里面各种有趣的情景。

图上画了两个小孩光着屁股在院子里追逐打闹,有两家人坐在院子里唠家常。

人物虽然小,但是画的活灵活现,非常生动。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的瑰宝,它的风采并不只有我为大家介绍的着一点。

他耀眼的光辉永远闪烁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骤提拔,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皆自成一家。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言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效、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张择端

张择端

一书已失传,只能从张著的跋文中,知道一些有关《清明上河图》和张择端的一点情况,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才由此传名于后世。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

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树木桥梁,、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

综数中国古代绘画,多有那种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实难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不惜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将民众置于主人翁地位,并加以正确地艺术概括,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就是在现代绘画中也是罕见的。

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张择端简介资料

张择端简介资料

张择端简介资料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画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张择端简介资料,供大家阅读!张择端简介资料张择端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张择端人物生平张择端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委托之作,该作品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

《清明上河图》尚存,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张择端,北宋末年著名的画家。

对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资料只有85个字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后面第一个题跋者,金代人张著的跋文。

跋文全文如下:“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

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

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

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

“金人张著用行楷在《清明上河图》后面写下的这85个字的跋文,距北宋灭亡仅五十八年,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世上惟一的记载(可称为孤证)。

梦回繁华是什么说明文

梦回繁华是什么说明文

梦回繁华是什么说明文《梦回繁华》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

梦回繁华是什么说明文1、《梦回繁华》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

2、作者在用文字介绍这幅画作的时候并没有从绘画技巧的角度作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所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

梦回繁华的作者是谁《梦回繁华》作者是毛宁。

毛宁,浙江舟山人,1975年12月出生。

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

《梦回繁华》为毛宁作品精选集,收录多篇艺术评论,涵盖中外经典绘画、建筑、民间工艺美术等类别。

其中,《梦回繁华》入选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

相关背景:北宋时期已成历史,且年代久远,只能通过文学文字记录去了解和想象当时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况,本文就是通过《清明上河图》这一重要文化资料去了解北宋汴梁的生活状况。

而且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清明上河图》有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作者说“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结构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清明上河图》,引起人们的无线遐想。

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这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

用语言简意丰、典雅而富有韵味,大量四字短语的运用,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呼唤叫喊”“握篙盘索”等,不仅概括力强,且典雅而富有韵味。

张择端简介资料

张择端简介资料

张择端简介资料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画家。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张择端简介资料,供大家阅读!张择端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张择端人物生平张择端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委托之作,该作品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

《清明上河图》尚存,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张择端,北宋末年著名的画家。

对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资料只有85个字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后面第一个题跋者,金代人张著的跋文。

跋文全文如下:“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

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

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

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

“金人张著用行楷在《清明上河图》后面写下的这85个字的跋文,距北宋灭亡仅五十八年,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世上惟一的记载(可称为孤证)。

《儒林外史》人物简介与介绍[共66页]

《儒林外史》人物简介与介绍[共66页]

《儒林外史》人物简介与介绍[共66页]《儒林外史》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名著,本作以调侃和描述为手法,描绘了一幅个性张扬、诙谐风趣、幽默机智的官场繁华画面。

主要人物张择端:《儒林外史》的主人公,是个极具才智的智者,被称为“戏说士”。

他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好家伙,性格热情有余,而自尊心也十分发达,即使在极其严苛的官场环境里,也能牢牢保持自己的节操与主见。

他善于发现机会,时常取巧绕过险境,对绝境之中一点洞悉,以此长途跋涉官场。

正曹崔锷:崔锷是尚静县官,也是本书中最恶劣的反面人物,赤裸裸地幻想跋扈官场,靠着“耳聪眼明”的“好身手”攀升社会架构,然而却因作者的调侃而使其无法如愿。

他贪婪而暴力,手段残忍,不惜凌辱妇女,乱杀无辜。

不管他的理想有多大,却不能实现,与张择端共同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秦桧:秦桧是张择端最忠实的朋友,也是《儒林外史》三大人物之一。

他外表痞气,性格粗鲁,话语粗鲁,少林武功高强,是一位有着一身独特本领的武士。

他除了善於利用调侃的手段来帮助朋友,也是把控官场的高人一等。

他乐善好施,总能帮助朋友摆脱困境,甚至于不顾自己的安危,以极大的勇气参与拯救朋友,强大的正义感使他不断正义歌颂,甚至忘记自身的生死安危。

周伯通:周伯通以其“一万个厄难界”、百把“就夷手筛”等技能闻名宋朝,是一位武术家,也是《儒林外史》中最具有智谋的人物。

他以调侃和揭示官场生活的虚伪手法,给官场境遇添加一份轻松和幸福。

他在遭受官场攻击时,利用自己一贯出色的机智,找到合理的抗争方式大大地把官场之间的政治障碍消除,成功地使自己脱离险境。

华赫艮:华赫艮是《儒林外史》的最后一位人物出现,也是一个极其精明的官场“谋士”。

赫艮心怀深谋,官场政治,原本服从上级,但在张择端的迷引下,却一次次瞒过将官,自若如云,并屡立奇功助张择端摆脱官场政治的陷阱。

最终,他成功地帮助张择端抵抗正曹崔锷,将他送出困境。

蒙挚:蒙挚是一位奇怪、精明的官场老谋子,他手腕非常灵巧,在处理各种奇险艰难时,总能靠聪明绕过险境,令人刮目相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张择端
说到张择端,大家联想到的便是位于中国十大名画之首的《清明上河图》了。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张择端的记载仅仅只有85字。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

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

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教也。

按《向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

”藏者宜宝之。

”这是《清明上河图》后的一段跋文。

作者张著可能没有想到的是,他是唯一一个记载了张择端的作者。

从跋文中的前三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张氏名择端,字正道。

透出浓浓的儒家气息。

例如其名“择端”,出自《孟子》中的“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心端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也对“端”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端,正也”。

而“正道”取自《礼记·燕仪》中的“上必明正道以道民”综上所述,张择端家庭的儒家道德观点的态度鲜明。

而我们又可以从张著的跋文中提取两点,分析张择端生平,也可以根据史实记载推算出张择端在宋朝灭亡后的走向:
一.游学于京师
张择端自幼受儒家影响,所以在东武“幼读书”,一定读的是四书五经,而他有能力游学于京师,说明张择端家境颇为殷实。

张择端故里是经学重镇,所以他研习科目应该是策论,是古代议论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但当时正处于王安石变法
中,于熙宁四年(1071年)2月颁布科举新法,改考大经,在哲宗时期用新党、废新法,兼考经义、诗赋,后徽宗时期又禁考诗赋,而小的变化频繁有加,这些不稳定的因素给学子增添很多的困难,在面临词赋取士时如果没有其他的原因的话,来自经学故乡的张择端可能会科场失利。

二.后习绘事
“后习绘事”可见他并不是一开始就专攻绘画,其原因可能是科举失利或家道衰败,于是“后习绘画,本工其界画。

”(界画是一种借助直尺表现建筑绘画,是不涉及表达客观对象的情感)。

张著称张择端为翰林,这是唐宋时期对翰林院供奉官的泛称,所以张择端不可能为翰林学士,也应该没有进入翰林学士院,因为他必须登进士第。

且在任何传记中都会注明他是哪一朝的进士。

许多介绍张择端的文章多将他认作是宣和年间的翰林图画待诏,可能依据不足:金代张公药在跋诗里只是说在宣和某年向内府呈交画本,没有说她是画院待诏,所以应为讹传,如果张择端是翰林图画院的待诏,不可能不会在宋代的绘画史籍里毫无踪迹,按北宋翰林图画院的规矩,当时艺学(即经学)。

三.不曾南渡
金军攻入开封后,北宋宫廷画家大致上分3路流散,一部分逃难至临安(浙江),后来成为南宋初年宫廷御用画家,一部分逃往西蜀(四川),还有一部分宫廷画家,在1127年4月,被金军掳(读如鲁)掠到北方。

那么张择端在开封沦陷后去了哪里呢?张择端应该没有逃往南方,据南宋邓椿《画继》、元代庄肃《画继补遗》和夏文彦《图绘宝鉴》中,并没有提及张择端,这三本书栽录了来自北宋宣和时期翰林图画院的画家,以他的画技,绝不会默默无闻,所以张择端应不在临安,那么最大的可能性便在金国了,前提是靖康之变后,他还活者。

但至少我们可以确定,张择端没有南下。

张择端画技高超,但记载却如此至少,《宣和画谱》都没有其记载,这是为什么呢?《宣和画谱》虽不确定作者,然就书中内容和文风考察,似应是在宋徽宗的授意和参与下,由官方组织人力,集体编写而成。

而张择端的立场似乎和蔡京不合,从而导致《宣和画谱》中没有其记载,而至于为什么他的记载如此之少,或许永远的埋藏在历史的遗迹之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