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概论.66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PPT精品课件

虽由人作 宛自天19 开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3/1
20
8
囗 ↓
围 墙
2021/3/1
→ 假山
↓
水池
↓
花草
树木 9
二、 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筑山 二、理池 三、植物 四、建筑 五、匾额、楹联与刻石
2021/3/1
10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 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 林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山和 水是造园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而山又是园林中造景的主要手 段,因此常被誉为“园林的骨 架”。
2021/3/1
16
六、匾额、楹联与刻石
匾额: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 楹联:门两侧柱上的竖牌
刻石: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 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 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
作用: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 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
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2021/3/1
17
• 圆明园
2021/3/1
18
三、古代园林的特色
•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 1、园林的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界 的客观规律;
• 2、园林组成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
规律。
天
•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人
•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合 一
•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2021/3/1
立体的画作 凝固的音乐
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古典园林PPT课件

.
4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在造园风格上,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美学原则,追求 “虽为人作,宛如天开”,刻意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讲究自然美、 含蓄美。布局呈现生态型自由式,追求自由灵活;西方园林以几何、 建筑为美学原则,园林要素按一定的几何规则设计组织,保持中轴 对称布局,讲究人工美、图案美,强调理性和秩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这 个时期的人,不愿意像传统的隐士在深山里过着清苦的 生活,而是主张隐与仕的结合,既向往自然山水的享受, 又不排斥世俗的物质生活追求。于是他们在城郊山清水 秀的地方造别墅或宅院。
皇家园林的狩猎、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或仅具有象征意 义,游赏功能逐渐突出。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 气派的制约,但景观规划较为细致,到南北朝后期受到 私家园林影响,造园艺术开始升华。
5、在文化渊源上,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较大, 追求天人合一;西方园林受科学理念影响较大。
.
5
三、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是渊 源久远、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发轫于夏商周。至先秦, “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已初见端倪。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化与宗教的兼收并蓄,使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并促成 了唐宋园林的兴盛。至明清,中式园林最终成熟并发展成 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体系。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实物的分 析看,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 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
.
21
6. 鼎盛期-明清时期
明清时代的皇家园林在总体布局、园林建筑选址等方面, 吸取历代之精华,兼收南北之所长,多与离宫相结合, 规模巨大,景点丰富,建筑宏伟,色彩丰富,把中国园 林艺术发展到一个登峰造极的阶段。
4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在造园风格上,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美学原则,追求 “虽为人作,宛如天开”,刻意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讲究自然美、 含蓄美。布局呈现生态型自由式,追求自由灵活;西方园林以几何、 建筑为美学原则,园林要素按一定的几何规则设计组织,保持中轴 对称布局,讲究人工美、图案美,强调理性和秩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这 个时期的人,不愿意像传统的隐士在深山里过着清苦的 生活,而是主张隐与仕的结合,既向往自然山水的享受, 又不排斥世俗的物质生活追求。于是他们在城郊山清水 秀的地方造别墅或宅院。
皇家园林的狩猎、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或仅具有象征意 义,游赏功能逐渐突出。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 气派的制约,但景观规划较为细致,到南北朝后期受到 私家园林影响,造园艺术开始升华。
5、在文化渊源上,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较大, 追求天人合一;西方园林受科学理念影响较大。
.
5
三、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是渊 源久远、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发轫于夏商周。至先秦, “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已初见端倪。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化与宗教的兼收并蓄,使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并促成 了唐宋园林的兴盛。至明清,中式园林最终成熟并发展成 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体系。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实物的分 析看,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 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
.
21
6. 鼎盛期-明清时期
明清时代的皇家园林在总体布局、园林建筑选址等方面, 吸取历代之精华,兼收南北之所长,多与离宫相结合, 规模巨大,景点丰富,建筑宏伟,色彩丰富,把中国园 林艺术发展到一个登峰造极的阶段。
02中国古典园林概述PPT课件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3)别墅园: 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 ,供园主人避暑、休养或短 期居住之用。 A、别业:唐.王维,辋川别业
东晋,石崇 ,河阳别业 B、草堂 白居易:庐山草堂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形成原因: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如果以阶级出身、社会地位和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一)皇家园林 周文王 灵台 灵沼,秦代凡属于皇帝有关的起 居环境诸如宫殿、坛庙、园林乃至都城等,莫不利 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权的 至尊。魏晋南北朝以后, 1、大内御苑 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 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2、行宫御苑 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幽美的地方,供皇 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中外园林史】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 上的中国园林体系而言。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不必有根本 的差异 。
从历史文献上记载的以及现存的寺、观园林看 来,它们与私家园林并没有什么根本性区别。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四)其他园林: 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以及
中国古典园林PPT课件

7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
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 筑。 ❖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 环境相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 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 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 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8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 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排,讲究表现自然。 ❖ 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20
❖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 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 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 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 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 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 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 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 范。
28
29
五、私家园林造园原则及设计手法
设计原则及手法 ❖ 总体布局采取灵活多变
的手法 ❖ 模拟自然山水形象 ❖ 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 ❖ 1)园林布局 ❖ 2)水面处理 ❖ 3)叠山置石 ❖ 4)建筑营构
构景的基本手法 ❖ 抑景 ❖ 添景 ❖ 夹景 ❖ 对景 ❖ 框景 ❖ 漏景 ❖ 借景
30
1)园林布局
❖ 主题多样——全园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景区,每区各有主题 ❖ 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虽有分隔而不闭塞,彼此空间流通 ❖ 欲扬先抑——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手法 ❖ 曲折萦回——从曲折中求得境之深、意之远 ❖ 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造型空透、轻盈 ❖ 余意不尽——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像与感受 ❖ 远借邻借——借园外景物补园中不足。有俯借,留出水面反映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
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 筑。 ❖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 环境相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 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 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 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8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 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排,讲究表现自然。 ❖ 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20
❖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 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 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 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 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 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 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 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 范。
28
29
五、私家园林造园原则及设计手法
设计原则及手法 ❖ 总体布局采取灵活多变
的手法 ❖ 模拟自然山水形象 ❖ 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 ❖ 1)园林布局 ❖ 2)水面处理 ❖ 3)叠山置石 ❖ 4)建筑营构
构景的基本手法 ❖ 抑景 ❖ 添景 ❖ 夹景 ❖ 对景 ❖ 框景 ❖ 漏景 ❖ 借景
30
1)园林布局
❖ 主题多样——全园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景区,每区各有主题 ❖ 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虽有分隔而不闭塞,彼此空间流通 ❖ 欲扬先抑——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手法 ❖ 曲折萦回——从曲折中求得境之深、意之远 ❖ 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造型空透、轻盈 ❖ 余意不尽——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像与感受 ❖ 远借邻借——借园外景物补园中不足。有俯借,留出水面反映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2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特点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 合。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
筑无论多寡,也无论性质功
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
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
4、变化多样,不拘一 格
中国古典园林在构
图与形态上讲究变化,没
有固定的模式,这与自然
本身联系的更为紧密。体
现了自由舒展的艺术形态。
5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中国南北造园艺术的差异
四、皇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3,吸取了江南园林 的特点
在宫宛园林中,许
多造景皆模仿江南山水,
吸取江南园林的特点。
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是模仿无锡寄畅园;后
湖的苏州街,是模仿苏
州江南水乡风光。
18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四、皇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4,以自然山水为主, 体现天人合一的思 想
皇室大权在握,
财力雄厚,山林湖沼
都可以根据帝王的喜
好成为造园的元素。
避暑山庄在这方面是
集大成者。山庄虽是
一座园林,却最大程
度上保持了大自然的
原生环境。
19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中国建筑史园林建筑PPT课件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
第4页/共66页
第三节 唐宋园林
• 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 融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
第5页/共66页
香港志莲净苑&南莲园池
第6页/共66页
第7页/共66页
第8页/共66页
第9页/共66页
•
南 宋 的 园 林
第24页/共66页
1、片石山房(双槐园)
第25页/共66页
2、 寄 啸 山 庄 ( 何 园)
扬州何园(寄啸山庄)入口
第26页/共66页
第27页/共66页
扬州何园俯视
第28页/共66页
3、个园
第29页/共66页
扬州个园抱山楼
第30页/共66页
扬州个园宜雨轩·个园的主厅,是一座四面厅的变体
第42页/共66页
前湖景区
第43页/共66页
后湖景区
第44页/共66页
第45页/共66页
第46页/共66页
• 昆明湖中建有长堤,堤上建有六桥。以仿照西湖 苏堤六桥。长堤将昆明湖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 湖面建有一岛,岛上建有龙王庙。小岛和昆明湖 东岸之间由一座17道券洞、长150米、宽6.6米 的美丽拱桥相连,此即著名的“十七孔桥”。
第13页/共66页
绍兴青藤书屋外院
海棠花形铺地 (苏州拙政园海棠第1春4页坞/庭共6院6页)
第15页/共66页
南京瞻园曲桥、石矶
影片观摩
《苏园六纪》 120min
第16页/共66页
1、网师园
第17页/共66页
苏州网师园池西亭廊及池南水第1阁8页/共66页
பைடு நூலகம்
计成
第4页/共66页
第三节 唐宋园林
• 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 融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
第5页/共66页
香港志莲净苑&南莲园池
第6页/共66页
第7页/共66页
第8页/共66页
第9页/共66页
•
南 宋 的 园 林
第24页/共66页
1、片石山房(双槐园)
第25页/共66页
2、 寄 啸 山 庄 ( 何 园)
扬州何园(寄啸山庄)入口
第26页/共66页
第27页/共66页
扬州何园俯视
第28页/共66页
3、个园
第29页/共66页
扬州个园抱山楼
第30页/共66页
扬州个园宜雨轩·个园的主厅,是一座四面厅的变体
第42页/共66页
前湖景区
第43页/共66页
后湖景区
第44页/共66页
第45页/共66页
第46页/共66页
• 昆明湖中建有长堤,堤上建有六桥。以仿照西湖 苏堤六桥。长堤将昆明湖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 湖面建有一岛,岛上建有龙王庙。小岛和昆明湖 东岸之间由一座17道券洞、长150米、宽6.6米 的美丽拱桥相连,此即著名的“十七孔桥”。
第13页/共66页
绍兴青藤书屋外院
海棠花形铺地 (苏州拙政园海棠第1春4页坞/庭共6院6页)
第15页/共66页
南京瞻园曲桥、石矶
影片观摩
《苏园六纪》 120min
第16页/共66页
1、网师园
第17页/共66页
苏州网师园池西亭廊及池南水第1阁8页/共66页
பைடு நூலகம்
计成
《中国古典园林》PPT课件

2021/4/9
18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 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是现知最早 的宫殿,以廊庑围成院落,前沿建宽大院门, 轴线后端为殿堂。殿内划分出开敞的前堂和封 闭的后室。以后,院落组合和前堂后室(对于 宫殿又可称为前朝后寝)成了长期延续的宫殿 布局方式。
2021/4/9以一直追 溯到老子美学和庄子美学。
象(审美形象)——意象(形象和情趣的结 合)——境(象外之象,最早出于王昌龄《诗 格》,他还把境分为三类:物境、情境、意境, 分指自然山水、人生经历、内心意识的境界。)
意境说的意境是意(艺术家的情思)与境(审 美客体,包括物境、情境、意境)的契合。 (情景交融 )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公元 960—1736年)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 一1911年)
2021/4/9
5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涵蕴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第二节 中国园林生成期(先秦、秦汉) 第三节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 第四节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 第五节 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 ) 第六节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 本章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各个时期的特点及造园
16
二、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中首先出现的一个类型是皇 家园林,而历史上最早的,有信史可征的 皇家园林则是商的末代帝王殷纣王所建的 “沙丘苑台”和周的开国帝王周文王所建 的“灵囿”、“灵台”、“灵沼”。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ppt课件

5、卷棚:指室内天花的一种。﹙图2-3-22 ﹚ 6、藻井:天花向下凹成穹窿状称藻井。形制有
正多边形和圆形犹如美丽端庄的井,有强
烈的装饰性。(图2-3-21、图)
﹙二﹚、装饰(图1-1-13、图、图)
指的是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粉刷、油漆、
彩画、雕刻、壁画、书法、题字的总称。 1、彩画(图 彩画实例欣赏)
4、屋顶作用与形态:
作用: ①从功能上来看:在于组织屋面排水,并通 过屋面曲线将雨水急速抛到远处,这样既避免了 木柱柱脚溅水朽蚀,又可减少因出檐的深远对室 内光线的影响。
②从力学上来看:由于角柱以外的屋顶面积 比角柱以内的面积几乎大三倍,屋顶向外倾覆力 矩较大。 ③从历史上来看:在屋角处作这些重点符号 处理这还与使用者的权力门第等级密切相关,章 法严谨,不得越级。 ④屋角具体的曲线起翘手法又代表着不同地 区民间习俗、性格、气质。(图北、图南)
斜直线变成柔和的曲线,则称推出庑殿。
(四阿顶)(图)
攒尖顶:屋顶各脊由屋角集中到中央的小 须弥座上,其上饰以宝顶,攒尖顶有 单、重、三重檐等之分。﹙图﹚ 十字脊顶:四个歇山顶正脊相交成十字, 多用于角楼。(图) 盔顶:与攒尖顶相似,不同的是汇交于宝 顶之戗脊为曲线. (图) 草顶:为迅速排除雨水,草顶坡度>45°。 (图﹚
◆清式举架(数解法)
举架方法:
一般从檐廊这一步开始,按步架宽度b
的二分之一即0.5b取作举架的起始高
度,其余按步架推向房屋进深中线方
向,使檩子的就位高度逐步按一定法
规升高,然后逐一联结而成的曲线。
具体见图1-2-8
6、屋角起翘与构造
“简称发戗”。它的构造形式直接决定了屋 角 的造型和建筑艺术形象的特征。 ◆北式水戗发戗图1-2-9 下面一根称老角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