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合集下载

学习_课件2园林的生成期

学习_课件2园林的生成期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2.2.3城市与建筑
二、秦、汉以前的建筑 (一)原始社会的建筑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2.3城市与建筑
二、秦、汉以前的建筑 (一)原始社会的建筑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三) 打击种族统治,维护封建变法的前期法家的朴素唯物论与朴 素辩证法思想。
(四) 把孔丘天命思想进一步主观观念化的子思、孟轲唯心主义哲 学。
(五) 反映没落种族统治者的意识——老子“旧根复命”的客观唯 心主义和庄周“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唯心主义。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 ~220年)
园 林 历 史 与 理 论 概 王述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2.1总说
夏(前22世纪)——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商(殷)(前17-前11世纪)——灭夏,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社会,以河南中、 北部为中心。最后200年建都于殷。
周(前11世纪-前220年)——前11世纪,陕西、甘肃一带的周族灭殷, 建立历史上最大的奴隶制王国,以镐京(西安西南)为首都,另 建东都洛邑(河南洛阳)。运用宗法、政治相统一手段,建许多 诸候国和采邑。 东周:由于国内动乱 、外族侵略,前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2.3城市与建筑
一、秦汉以前的城市 (二) 殷周时代的城市
3.周代城制及其影响

2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精)

苑 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 广,规模大。许多宫殿建筑群散布在辽阔的具有
中外园林史
小知识
天然山、水、植被的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呈” 苑“中有”宫“的格局,内涵广博、功能复杂, 如上林苑即具备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 、通神、求仙、军训、生产等多项功能。
《汉制考》”古谓囿,汉谓之苑“,苑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囿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苑是继承了囿的狩猎传统,但主要内容已不仅 是供狩猎,而是利用与改造自然,注意自然景色与人工造 景的观景内容的结合,叠山理水,聚土为山,劈池凿沼, 种树植卉,养育禽鸟,并布置众多建筑群供临朝、居住、 游览等多功能结合的园林形式。
园圃,在上古时代已有经营。园,是种植树木(特别 是果树)的场地,《诗经· 郑风· 将仲子》“无逾我园” ,毛 中外园林史
园林的生成期
传:”园,所以树木也“。 《说文解字》 “园,果 树;圃,树菜也”。树木花草不仅是经济活动,还兼 有观赏的目的,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有 比喻,促使植物配置向有序方向发展,从而赋予园囿 以园林雏形的性质。 所以,园圃、囿、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 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 观尚在其次。
中外园林史
园林的生成期
小 结:
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与其 没有明显的类型上的区别。
2、园林功能由早期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 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总体 规划比较粗放,总体艺术成分比较少。 3、模拟自然风景的设计,作者参与的主观感情 很少。
中外园林史
小知识
囿、台、园囿、宫、苑 前三者是中国古典园林起源的三个源头,主 要功能为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游观尚在其 次,秦汉皇家园林中这些功能都有。 宫 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 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亦有把部分山池 花木扩大为相对独立的园林一区,呈”宫“中有 ”苑“的格局,例如建章宫,这类皇家园林一般 建置在都城或近郊,山地、花木均由人工经营。

第二章-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秦-皇家园林

第二章-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秦-皇家园林
秦始皇迷信神仙方术,在园林里面挖池筑岛,模拟海 上仙山的形象以满足他接近神仙的愿望,即建“兰池宫”。
•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上占者重要的地位。 1)引渭水为池,池中筑岛山,乃首次筑山、理水之举。 2)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 苑中求仙活动之先河。从此,皇家园林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 23 -
三明学院
宜春苑 梁山宫 骊山宫 林光宫
- 24 -
三明学院
1.秦代园林规划特点:按天上星座的布列 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天人合一”的 思想在帝都规划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2.秦代著名的离宫别苑有:上林苑、咸阳宫、 阿房宫、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 兰池宫等。
- 25 -
三明学院
(2)集各地富豪商贾于京城及其周边。为了防范旧贵族的反抗,迁 徒六国贵族和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及南阳、巴蜀等地,以削弱他们 的政治、经济势力。因此要征集天下匠师来此营造宅第,也促进了 建筑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3)修筑弛道。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秦始皇在全国范围修筑 “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东至河北、山东,南至江苏、浙江等省。
- 10 -
三明学院
大咸阳规划
大咸阳规划的范围为渭水的北、南两部分的广大 地域。渭北,包括咸阳城、咸阳宫以及秦始皇增建的 六国宫;渭南,扩建的上林苑,新建的信宫和后来的 阿房宫。
这个庞大的宫苑集群突出了咸阳宫总揽全局的主 导地位,其他宫苑则犹如众星拱北极,体现了人间皇 帝的至高至尊。
- 11 -
三明学院
-4-
三明学院
1. 秦(前221-前207)统一中国后做的大量统一工作
(1)政治上,建立皇帝独裁,自称“朕”表示唯我 至尊,立郡县制、官制,并且统一立法,统一了度 量衡。

3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

3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

岐 山 凤 雏 村 西 周 宫 殿
三、意识形态的因素
• (一)天人合一思想: • 1、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运作要作到与大自然
的谐调,保持二者之间的亲和关系; • 2、大自然的气质对人性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形成民族心理、习惯等。 • (二)君子比德思想: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 • (三)神仙思想:东海仙山和昆仑山; • “岱屿、员峤、方丈、瀛洲、蓬莱”。
• 濯龙园以水景取胜;“濯龙芳林,九谷八溪” • 西园堆筑假山,水渠周流澄澈,其中的市肆是
历史上最早的一处皇家园林的买卖街; • 上林苑、广成苑兼有狩猎、生产基地性质的园
柏梁台、凌室、温室殿、椒房殿等。
• 2、建章宫 • 正门(璧门)--东侧凤阙,西侧神明台(通
天台)上有仙人,掌有铜盘玉杯(承露盘);
• 太液池—池中筑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 “一池三山”格局为后世皇家园林创造宫苑 池山的传统模式;
• 建章宫前宫后苑的总体布局,成为后世大内 御苑的传统模式。
建章宫
(二)台与沼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与发展
• 积土四方而高曰台; • 台—观天象,通神明,对山岳的崇拜; • 山高势险;高山能够兴云作雨—五岳; • 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 ‘美宫室,高台榭’;
• 沼—对水的崇拜; • 囿、沼、台三者的融合在周代确定下来。
• 帝尧、舜均修筑高台以通神; • 夏启作均台,桀作瑶台,殚百姓之财; • 商纣王建鹿台,“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 • 周文王灵台—观祲象,察氛祥;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台—登高赏景。
第一节 历史概述
(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 前秦历史概述 • 三皇五帝 • 夏朝(启)--桀(都城河南登封市); • 商朝(汤)--纣(都城河南安阳);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萌芽并出现阶级分化,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
诞生。商(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灭夏 ;商王朝的后
期又成为殷。周族灭殷,
东周的前半期史称“春秋”时代,后半期称“战国”
时代。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西汉王朝(公
元前206年---公元25年)统一全国,建都长安。王莽篡汉建
立短暂政权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统一全国。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囿”,园林里面的主
要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
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
周初。
一、雏形:公元前11世纪 囿台的结合…古典园林的雏型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在囿的广大范围之内,为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需要广植树木、开凿沟渠水池等。有的还划出一定 地段经营果蔬。可以设想,群兽奔突于林间,众鸟 飞翔于树梢、嬉戏于水面,那是一派宛若大自然生 态之景观。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 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中外园林史】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殷、周、秦、汉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生成期即中国古代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
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黄河流域的中游地区在氏族社会的晚期已经有了私有制
东汉则是园林由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过度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史--2

中国古典园林史--2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第一节总说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时“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的建设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源于狩猎。

囿的作用:1.狩猎;2.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等同于多功能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山的象征)台的作用:1.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原始功能)2.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也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望天乃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尚在其次。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并有界定四至的范围。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台、囿、园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正由于天人和谐的哲理的主导和环境意识的影响,园林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第二自然”自然不会像欧洲规整式园林那样出于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导而表现出“理性的自然”和“有秩序的自然”,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以“善”作为“美”的前提条件,从而把两者统一起来。

把属于伦理范畴的君子德行赋予大自然而形成山水美的性格。

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崇敬,大自然的山水美由于体现着人的内在品德而具有生命意义,人们更注重其社会文化的内涵。

大自然山水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园林发展必然遵循风景式的方向。

神仙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第一节总说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商灭夏,建立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农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手工业中的青铜冶炼和青铜器物制造业很发达,文化方面,已使用文字,制订天文历法,音乐和雕塑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商朝建都于殷。

公元前11世纪,周朝灭殷,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奴隶制王国,先后以丰、镐为首都。

为了控制中原的上族,还另建东都洛邑。

公元前770年周朝迁都洛邑,是为东周。

东周前半期叫春秋,后半期叫战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定都咸阳。

公元前206年,秦国灭亡,西汉王朝统一全国,定都长安。

公元25年,东汉统一全国,建都洛阳继承西汉中央集权大帝国的局面。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殷末周初。

田猎即在田野里行猎,又叫做游猎、游田。

另外,奴隶主出征打仗凯旋归来时,为了炫耀武功也肆意游猎取乐谓之大蒐。

邦田指王畿内的公私田猎之地,以材木为藩篱并设立禁令使当地人民加以守护,凡一切田猎均应听从迹人的指导。

囿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这些禽兽的场所。

囿可以说起源于狩猎,同时兼有游观的功能。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台上建置房屋谓之“榭”,周代的天子“美宫室、高台榭”逐渐增加了台的游观功能,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原初功能,游观尚在其次。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了。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并有界定四至的范围。

在殷周时期人们对观赏树木和花卉开始有了对其外貌形象之美姿的要求,而且还注意其象征性的寓意,比如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比喻。

社即社木,也就是神木,以松、柏、栗分别为代表夏、殷、周朝代的神木,则更赋予这三种观赏树木以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不同寻常的神圣寓意。

园圃也应该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第二章-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殷周

第二章-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殷周

三明学院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始终以农业为立国之 根本,这个思想也就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运作应该做到人与大自然 的协调,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和关系,既要利用 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 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 34 -
三明学院
- 39 -
三明学院
鹿台--摘星(心)台
殷纣王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11世纪,纣王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庞大的离宫别馆,鹿台和沙丘苑台是其中 主要的两处。
- 40 -
三明学院
沙丘在安阳以北的河北广宗县境内。
“沙丘苑台”中的苑也就是囿, “囿”、“台”并提意味着两者相毗连为 整体。是略具园林雏形格局的游观、娱乐 的场所了。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殷周秦汉
(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第三节 商周
第四节 秦
第五节 西汉的皇家园林
第六节 东汉的皇家园林
第七节 汉代的私家园林
第八节 小结
-1-
三明学院
第一节 总说
生成期即中国古代园林从萌芽、产生 而逐渐成长的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 元220年)
-2-
三明学院
背景介绍
殷、周、秦、汉的兴衰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 生。 公元前17世纪,商朝建立(又称殷朝 盘庚迁殷约 为公元前1300年) 。 公元前11世纪,周灭殷,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奴隶制王国。 公元前770年,迁都到洛邑,是为东周。经历 “春秋”时代、“战国”时代。封建制经济取代 奴隶制经济;学术上百家争鸣、思想上空前活跃。
(二)意识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代,台的游观功能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 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 环境,又逐渐向着园林雏形的方向上发展了
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 游观尚在其次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工栽植蔬 菜的场地
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 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 形的性质
人们开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赏、游观的对象
比兴手法实例:屈原与楚辞
屈原的作品 中,就直接以善 鸟、香草配于忠 诚,以恶禽秽物 比拟谗佞,以虬 龙鸾凤托为君子, 以飘风云霓隐喻 小人
三. 意识形态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感应 天人谐和
君子比德思想
将大自然的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 相联系
神仙思想
两大神话系统:东海仙山(蓬莱、方丈、瀛 洲)与昆仑山 在园林中摹拟神仙仙境
阿房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址的夯土 台想象图
❖ 关中地区
风景优美,且是粮食丰产区 散布着秦代众多的离宫、御苑,如上林苑、宜春
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等 ❖上林苑
是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 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即阿房宫,也是上林苑
的核心
❖兰池宫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高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 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汉建章宫复原图
注:图片左上角的 水域为太液池
汉建章宫复原图
东汉的皇家园林
❖ 东汉洛阳城,城市功能分区较合理,城市布局趋于
严谨,表明东汉洛阳的城市规划较之西汉有所 改进,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都城规划开创了先型
❖ 东汉后期是皇家造园活动的高潮 洛阳城内:濯龙园、永安宫 洛阳城外:数量不多(上林苑规模较西汉时小得 多;上林苑和广成苑是兼有狩猎,生产基地性质 的园林)
家园林 西汉后期,更趋奢华成风;民间营造私园除了贵族、官
僚,还有富豪
❖ 东汉:私家园林较多(宅、第、园、园池和庄园)
东汉初期,保持节俭风尚 中期以后,骄奢成风,豪贵,官宦竞相营建第宅、园池 到后期桓、灵两朝,此风更盛
❖ 梁冀的两私园——“园圃”和菟园
广开“园圃”,具备浓郁的自然风景的意味。构建假山 方式,是为真山的缩移摹写。园内的山水造景以具体的 某处大自然风景作为蓝本,已不同于皇家园林的虚幻的 神仙境界。这种假山的构筑方式,可能是中国古典园林 中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例子。
汉代长安宫苑
汉长安与昆明池 供水工程示意图
❖ 西汉具有代表性的宫苑
上林苑
❖在秦之上林苑旧址上扩建,占地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 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关中八水”与十处天然湖泊,如 昆明池(具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摹拟 天象、蓄水等多项功能) 太液池(位于建章宫内,池中筑三岛摹拟东海仙山)
园林化庄园在东汉尚处萌芽状态,到了 魏晋南北朝才得以长足发展;同时隐逸 思想也随之丰富其内涵,更深刻地渗透 于后世的私家园林创作活动中
东汉时期隐士的代表
❖张衡——文学家、科学家(右图) ❖仲长统——终生不仕的隐士
❖ 西汉宫廷造园的审美核心——皇家气派(雍容华贵 之美)
规模宏大 建筑美轮美奂 ❖ 西汉的离宫别苑与皇室的生产、经济联系密切
❖ 园林理水与城市供水
汉武帝在上林苑开凿昆明池,保证了城市和宫苑 的供水
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在中国 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是一项开创性的成就
之后,历代首都均把皇家园林用水与城市供水结 合起来考虑,并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 如: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
❖园林区:沧池及其附近,凿池筑台的做法受到受到秦 始皇在兰池宫开凿兰池、筑蓬莱仙山的影响,本身又 影响着建章宫内园林区的“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
汉长安未央宫遗址
建章宫
❖是上林苑内的主要十二宫之一,保留着上代的囿、台结合 的余绪,具有多种功能
❖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 “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
❖相当于一座大型动植物园 ❖三十六处苑(园中之园) ❖十二处宫殿建筑群(建章宫规模最大);二十一观 ❖沿袭先秦以来在宫苑内筑高台的传统,作为登高观景之用 ❖资源丰富,大型生产基地
❖ 补充材料:对西汉上林苑的认识
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苑内建筑(宫、苑、台、观等)分布极其疏朗, 间距很大(与秦代上林苑不同)
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 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甚至贯穿于整个生成期 的始终
二. 社会因素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 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生态 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用比兴的方法把优美的自然物联系与人
东周时比兴的运用多见于《诗经》和《楚辞》, 且更贴近人的品德和素质
❖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 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 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 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
❖ 审美意识尚处于低层次,造园活动并未达到艺术创 作的境地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一. 园林的源头(物质因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 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 洛阳的完整水系
为城内外的园林提供了优越的供水条件,使绝大 多数御苑均能够开辟各种水体,因水而成景,促 进了园林理水技艺的发展
❖ 东汉的皇家园林的总体特征
数量不如西汉之多,规模远较西汉为小
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因而比较 注意造景的效果
郊外宫苑的使用率不高
汉代的私家园林
❖ 西汉
西汉初年,私人营园不多见(宅、第、园、园池) 武帝以后,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广治田产,修建私
❖ 周朝东都洛邑的规划建设 ❖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在郊野兴建宫苑建设的高潮,修
筑庞大、豪华的离宫别苑 ❖ 春秋战国时期以台为中心构成贵族园林的情况很普
遍,观赏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甚至宫室和周围 的天然山水都作为成景要素,游观的功能上升到主 要地位
❖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贵族园林:
章华台
❖台的体量庞大,榭亦美轮美奂,是当时“高台榭”的典 型

殷代的帝王、贵族奴隶主的大规模狩猎→“田猎” →集中圈养→“囿”(因此囿起源于狩猎) 还具有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功能,但它已具 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是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台可以登高远 眺,观赏风景
统治阶级就近修筑高台,模拟圣山进行祭祀之礼, 因此台成了山的象征
台上建置的房屋称“榭”,往往“台”、“榭”并 称
生成期发展状况概述
❖ 殷、周 →初始阶段
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但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皇家园林
❖ 秦、西汉 →重要阶段
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 “苑”两个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的影响极大
❖ 东汉→过渡阶段
生成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 流是皇家园林
人工开凿水体,创设了因水成景条件——理水。
代表着上代囿与台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为过渡 到生成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
秦朝时期
❖ 秦始皇时期
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逐步实现其“大咸阳规划”,以及近畿、关中地 区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宫苑—皇家园林建设,参 照天空星象组成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 线的庞大宫苑集群
秦始皇晚年,经营了阿房宫,代替信宫作为上林 苑中心,作为“大咸阳规划”的一部分
秦始皇
秦咸阳
阿 房 宫
是皇帝日常起居、视事、朝会、 庆典的场所,相当于一个政治 中心
以“复道”连接背面的咸阳宫与 东面的骊山宫
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射状交 通网络,是对天体星象的摹拟
清代画家袁耀所绘 阿房宫图
想象中的项羽 “火烧阿房宫”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 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地位
关中地区秦宫分布示意图
西汉的皇家园林
❖ 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园 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皇 家园林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 宫、苑代表两种不同的类别 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 “宫”与“苑”浑然一体;也有呈“宫”中有 “苑”格局 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 规模大,有呈“苑”中有“宫”格局
❖台的三面为人工水池环抱,临水成景
❖山环水抱的做法也是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 史书之首例
姑苏台
❖建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居高临下,观赏太湖 之景
❖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姑 苏 台
❖ 章华台与姑苏台
选址和建筑经营都能够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 势并发挥其成景的作用
园林里面多建筑,除了栽培树木,姑苏台里还栽 植花卉,章华台也可能有动物圈养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主讲:黄俊武
❖ 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 成长的时期
❖ 这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 级阶段,园林的发展极慢,但经历了奴隶社 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出奇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 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BC11世纪——AD220年)
学习重点
❖ 历史背景与发展状况 ❖ 总体特征 ❖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 殷周时期 ❖ 秦朝时期 ❖ 西汉皇家园林 ❖ 东汉皇家园林
❖西北部开凿大池,名为太液池,堆筑三岛
❖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 园林,此后“一池三山”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一直沿袭到清代
兔园(梁园)
❖规模宏大,已具备人工山水园的全部要素(山、水、植物、 建筑)
❖人工开池,人工筑山、岛 ❖以山池、花木、建筑之盛以及人文之荟萃而名重于当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