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超声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肿大中的临床价值

[] 蔡 5
利 , 家学 , 周 故祥生 , 颅内感染的治疗探讨[ ] 成宁学院学 等. J.
(0 0—0 O 收稿 ) 岳静 玲 21 2一 1 ( 编辑)
报( 医学 版 )2 0 ,9 5 :1 ,0 6 1 ( ) 46
超 声在 诊 断 小 儿肠 系膜 淋 巴结 炎 性 肿 大 中 的 临 床价 值
[ 中图分类 号] R7 5 5 [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10 0 8—6 3 ( 00)2—23— 1 63 2 1 0 2 0
细 菌 、 毒 、 素 都 可 透 过 肠 系 膜 , 起 肠 系膜 淋 巴 结 肿 大 。因 病 毒 引 此 , 儿 各 种肠 道炎 症 常 并 发 肠 系 膜 淋 巴 结 炎 性 肿 大 。 而 在 诸 小
华北煤炭 医学 院学报
21 0 0年月第 1 2卷第 2期
JN a hn o d M U i mt 2 1 rh 1 ( ) o hC iaC M Mei nv i 0 0Mac ,2 2 c e y
参 考 文 献
.2 23.
次。③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 , 同时注入抗生 素 : 其优 点为持
续 引 流感 染 的脑 脊 液 至 体 外 , 以缓 慢 的降 低 颅 内 压 力 , 激 脑 可 刺
[ ] 杨树源 , 1 只达石. 经外科 学 [ . 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08 神 M] 北 人 20 .
3 7 —3 1 4 6
脊液分泌 , 新分泌的脑脊 液可以起 到很 好的稀释 和冲洗 的作用 , 可视 为一种 自身置换作 用 。感染 的脑 脊液被 引流 到体 外 , 可
泻 、 吐、 便等症状。 呕 血
28例 小 儿 肠 系 膜 淋 巴 结 炎 性 肿 大 患 者 , 性 4 男
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如何治疗

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如何治疗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一种疾病,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疾病,因为这个疾病是在腹中和肠内产生的,这两个位置都是很让我们人类感到难受的地方,那么对于这个疾病的话我们就要尽快的解决,不能要这个疾病给我们身体带来很大的折磨,这才是正确的做法,那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大家都知道吗?不知道的朋友们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左右一直断断续续腹痛,期间一直以为吃坏肚子了,最近去医院检查,做B超显示腹腔肠系膜肿大淋巴结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该如何治疗,病情分析:你好,你说的情况是淋巴结炎引起的毛紧的。
指导意见:建议你,平时注意休息并服用消炎药,及抗过敏药即可,祝你健康,病情分析:您好,这位朋友,宝贝的主要症状是腹部疼痛,经B超检查显示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样咱们应首先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这也是引起宝贝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原因最常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所以有时候还会伴有发热、呕吐、腹泻以及便秘等症状。
望您理解!指导意见:对于宝贝情况,可以再检查一下血液常规,看看有无异常,治疗方面,咱们可以给予适当的抗炎、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具有化瘀散结、解毒消肿功效的中成药作为辅助治疗,一般即可将病症治愈。
近期生活中,请您们给宝贝调整好饮食,以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和无刺激的食物为宜,避免过饥过饱。
并且请宝贝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经常对腹部做做热敷,也有助于增强消化机能和利于病情的康复,朋友!祝宝贝健康!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个难缠的折磨人的疾病我们是一定要解决的,不然是会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危害的,那么治疗这个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办法就至关重要了,上面解决这个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方法我已经告诉大家了,患有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朋友们一定要记下来,然后加以治疗哦。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是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
科学研究认定肠系膜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器官,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肠系膜的具体功能。
淋巴结是身体里的净化器将淋巴液过滤,产生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在病原体侵入身体时候,可以进行免疫作战的细胞。
身体排出淋巴细胞进入主要作战阵地,导致病发部位出现肿胀增生。
两军细胞交战场面激烈,“战死”的两军细胞作为牺牲品陆续排出体外,这时候就会出现炎症反应。
位于浅表部位的淋巴结就会增大,被人摸到。
如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位置最容易摸到。
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分布,位于深层,所以不易被人发现。
说的简单点,肠系膜淋巴结炎就是肠系膜发生了病原体侵袭,身体正在大作战。
(能够作战说明身体的免疫功能正常哦~)因为儿童肠胃功能尚处于发育阶段,相对比较脆弱,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易于侵入,造成局部淋巴结肿大。
中医则认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寒气凝滞在肠胃的一种表现,平时凉性食物过多,或者是滥用蒲地蓝、蓝岑口服液等清热药或者抗生素等导致脾胃虚寒,经常出现腹痛,尤其肚脐周围痛。
儿童感冒、发烧出现腹痛,这是病邪传到了肠,只要治好感冒增强脾胃功能,腹痛也就随之而解。
中医讲求“治本”,日常进行儿童推拿保健,提高肠胃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症状自然会消失。
如果是因寒导致腹痛,按揉一窝风40分钟,外劳宫50下。
一窝风(手掌背侧腕横纹中点)外劳宫(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如果是因热导致腹痛,清胃50下,退六腑50下,四横纹50下。
如果是因热导致腹痛,清胃50下,退六腑50下,四横纹50下。
清胃经(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掌根至拇指根)退六腑(前臂尺侧,从阴池至肘)四横纹(从食指到小指指根与掌相接的横纹中央)如果因积食导致的腹痛,清胃50下,八卦穴50下,四横纹50下。
肠系膜是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
科学研究认定肠系膜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器官,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肠系膜的具体功能。
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临床分析

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討小儿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的关系,观察Hp感染的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根除Hp治疗的临床情况。
方法79例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行胃镜检查及Hp根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胃镜检查、肠系膜淋巴结超声和Hp检测结果,计算患儿治疗后Hp根除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平均最大长、短径,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79例患儿中胃镜下诊断患有胃黏膜病变72例,占91.1%,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69例,其中伴十二直肠球炎16例、伴食管炎6例、伴胆汁返流12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
所有患儿超声检查腹腔均可发现3个及以上淋巴结,在脐周部发现74例,回盲部和脐周部均发现5例。
本组患儿Hp感染阳性率为96.2%(76/79),76例Hp感染患儿均完成随访治疗研究。
在完成随访治疗的76例患儿中,治疗有效72例,治疗无效4例。
Hp感染患儿治疗后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平均最大长径为(7.10±1.50)mm,明显小于治疗前的(13.10±2.9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2,P=0.005.00 mm,长径>10.00 mm;淋巴结增大形态规则,淋巴结长、短径比值多>2.00,对短径增大较为显著的,长、短径比值可减小,但需为1.00~2.00[5]。
1. 2. 3 治疗方法Hp根除方案:阿莫西林50 mg/(kg·d),分2次(最大剂量1 g/d);克拉霉素20 mg/(kg·d),分2次(最大剂量0.5 g/d);奥美拉唑1 mg (kg·d),分2次(最大剂量20 mg/d,餐前口服),对青霉素过敏者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替代治疗,疗程14 d。
停药4周后高频超声复查肠系膜淋巴结。
1. 3 观察指标分析胃镜检查、肠系膜淋巴结超声和Hp检测结果,计算患儿治疗后Hp根除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平均最大长、短径,观察治疗效果。
治感冒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药

治感冒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药感冒了,肚子不舒服,还伴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可真让人头疼。
要知道,这个小小的肠系膜淋巴结可不是随便在哪儿就能找到的,它藏在肠子周围,算是咱肚子里的“守门员”,负责过滤那些可恶的细菌、病毒啥的。
你感冒了,免疫系统忙不过来,淋巴结就“挺身而出”,帮你打击侵略者。
这时候它们就会肿大,往外冒出来,提醒你:嘿!我在这儿!有点不舒服吧?要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谁遇上了,谁心里都没底,尤其是感冒一好,肚子又开始“闹腾”,那种感觉像是有个小精灵在肚子里打鼓,让你坐立不安。
好吧,我们先不纠结这些专业的东西。
要治感冒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得从感冒入手。
感冒嘛,谁没经历过?流鼻涕、咳嗽、嗓子痛,感觉整个世界都要塌下来。
你想让这个小小的“肠道警察”不再生病,先得把感冒给治好。
首先呀,休息最重要。
很多人一感冒就拿着手机、抱着电脑,拼命工作,拼命熬夜。
结果呢,免疫力没上去,病情就没法好。
你要知道,身体不是钢铁侠,它也需要好好休息,给自己“充电”才行。
药物方面,治疗感冒的药物是有很多种的,市面上琳琅满目,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咱们得先弄清楚,治感冒和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虽然看似是两回事,但它们却是有联系的。
比如,抗生素啥的,是对细菌有效的,咱感冒多数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反而没用。
像那些感冒药,比如退烧药、抗病毒药物,倒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帮助你打败病毒,减轻症状,也能间接减轻淋巴结的肿大。
但光靠药物不行,还得加点儿“硬核”手段。
比如,喝点姜汤、枇杷叶茶啥的。
哎,不要笑!这可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好办法。
姜汤驱寒暖身,喝上一杯,感觉从内到外都热乎乎的,浑身舒服。
枇杷叶茶也不错,它有清热化痰的作用,能帮助舒缓咳嗽和喉咙痛。
像这些天然的辅助疗法,虽然不能立马让你康复,但至少能让你舒适点,起码不至于被感冒症状弄得灰头土脸。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时是因为消化不良引起的。
你想,感冒了,吃得不对,胃口差,肚子总是不舒服,可能会让这些淋巴结更“焦虑”。
肠系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引起的,急慢性要分清

肠系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引起的,急慢性要分清
淋巴结是我们身体的卫士,如果有什么疾病或是出现炎症了就会引起淋巴结肿大,肠系淋巴结肿大也很常见,有急性的和慢性的,急性的多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引起的,慢性的多是结核导致的。
★ 1.急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本病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联系。
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或发生腹泻或便秘。
腹痛有时象绞痛在右下腹部,也可在其他部位,故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在施行手术时才证明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本病多属病毒感染,一般自然痊愈(参阅消化系统疾病篇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专节)。
★ 2.慢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常由结核引起,伴肠结核或结核性腹膜炎,有结核病接触史。
临床表现为慢性结核中毒征、低热、盗汗、倦怠、纳差、腹痛,可在右下腹或左上腹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压痛明显。
抗结核治疗一般效果较好。
必要时可考虑外科手术。
★ 3、饮食疗法
1、马齿苋菊花绿豆粥
绿豆浸泡半天,马齿苋洗净切碎,菊花焙干研末。
绿豆半熟后人马齿苋、粳米,文火煮成粥,加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2次服食。
该方法有清热解毒利湿之药效,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管炎,下肢伤口处出现一条或数条丝状红线,硬而有压痛者。
2、荸荠粥
荸荠去皮切片,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人锅,加水文火煮粥,
每日2次服食。
功效在于能够清热生津。
主治急性淋巴管炎。
附注:荸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3、雪羹汤
荸荠、海蜇(浸泡去盐)各50-100克,煎汤分2-3次饮下,此即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雪羹汤”,有清热化痰、消积软坚及降低血压之效,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淋巴结核和原发性高血压等症。
濒湖谈医(244):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濒湖谈医(244):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019年3月诊。
基本资料:女,10岁,腹部疼痛,常一周发作一次,每次十余分钟。
医院检查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四诊观察:形体稍瘦。
脸略长形瘦,面淡黄,少红润。
眼睛略有疲劳感,目光较柔和。
面部皮肤稍暗淡,略粗糙。
个性相对安静,不热闹。
走路时的步子不大,力度中等偏弱。
动作反应能力在中等。
汗较少。
上前臂部尺肤略有润感。
饮食一般,饮食没有特别偏好。
大便稍干。
饮水寒热温凉一般。
冬天手足偏冷。
夏天怕热。
不畏风冷。
肌肉相对较弱。
腹部未触诊,但可看出略有紧张感,瘦弱的腹肌呈板直状。
舌淡红,苔薄白,微腻。
脉寸浮,关尺略沉缓,带弦象。
补述:腹部疼痛时会很剧烈,有时会疼得弯腰。
分析:综合脸形和身材,以及反应能力,从神情上可看到气血略虚弱,夹有湿邪。
因其面部皮肤略松软,气虚和湿的可能性更多一些。
此气虚来源于脾胃气虚,对食物的运化功能较差。
大便稍干,肠胃蠕动功能稍弱一些,结合舌象分析,可知为气虚推动力弱引起。
个性安静,不闹,说明热象不明显。
总体在寒象中。
冬天冷,夏天热,说明对外界的适应力较差,也说明多为三焦阳气在表的协调功能较差。
没有出汗怕风,说明不是在表的营卫不和,仅为脾胃产生气血不足,元气不足以敷布于体表。
腹部疼痛,在肚脐以上部位,定位在肠,也正是与脾胃相关。
但疼痛剧烈,定位在肝。
此为肝与脾胃不协调,肝木不能疏脾胃之土,土湿结聚不畅所致。
舌象为气虚兼湿。
脉象缓与弦,分别是湿、气虚和不畅所致。
综合以上,可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1.素有脾胃气血虚弱,以气虚为主,兼有湿邪。
2.脾胃后天之本产生元气不足,则在表的营卫不畅。
3.由营卫不畅,导致三焦由表致里的气机不畅。
三焦由外到内,直入肝胆,再入脾胃,肝脾不和,湿邪结聚,成为包块。
阻滞三焦在里的道路,不通则痛。
治疗:先治肝脾不调,止疼消包块。
再治脾胃气血虚弱兼湿邪以及营卫不畅。
处方:柴胡12枳壳8白芍20生甘草6桂枝10生姜三片,大枣6个撕破,炙甘草6麦芽糖50ML。
肠系淋巴结肿大

肠系淋巴结肿大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一日三餐,一顿三餐不仅能让我们填饱肚子,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也是从一日三餐中获得的,同时也避免不了一些肠胃疾病的发生,肠系淋巴结肿大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有很多小孩也是特别患有这种疾病的,但是如果及时治疗也会痊愈的,下面一起了解下肠系淋巴结肿大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于肠系淋巴结肿大的治疗,西医目前尚没有能力使其病理逆转,患者只能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封闭针等来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
相比而言,素来强调整体施治、治病求本的祖国医学对此症早有研究,并以长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传统黑膏药对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1、中医治疗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灶,由致病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所引起。
本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化脓性细菌。
当人体受到意外伤害或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时,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即可引起急性炎症性病变。
主要病理变化为淋巴结充血、水肿渗出,有凝固的淋巴液和细菌。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来看,本病乃多由火毒之邪窜于经络,气血凝滞而成。
大多先患有痈疽疔疮等阴毒之证,毒气走窜,流注经络;或因皮肤破伤,感染邪热毒气;或因情志抑郁,心火内盛,血气逆行而生。
证虽在表,而源本于里。
病轻者,只在经络;病重者,则可影响脏腑,故也有发生走黄之证。
简言之,病因由乎火毒,病机为气血凝滞,病位在经络之间。
中医名方淋巴炎消贴治疗此症,外治敷贴可拔毒、活血、散瘀并清热利湿、消肿排脓的同时,由于传统黑膏药具有载药量大、效专力宏等特点,其所含中药成分局部渗透力强,药性经皮肤吸收而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灶,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组织,从而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局部生理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淋巴结炎之目的。
2、饮食疗法方1马齿苋菊花绿豆粥绿豆浸泡半天,马齿苋洗净切碎,菊花焙干研末。
绿豆半熟后人马齿苋、粳米,文火煮成粥,加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2次服食。
该方法有清热解毒利湿之药效,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管炎,下肢伤口处出现一条或数条丝状红线,硬而有压痛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多属病毒感染,常与呼吸道、肠道感染有关系。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或发生腹泻或便秘。
腹痛可在腹部的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和脐周为主。
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疼痛发作间隙症状较轻。
诊断标准:结合国内外文献,超声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标准:正常肠系膜淋巴结直径小于7mm;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淋巴结长轴直径大于10mm,短轴直径大于5mm,纵横比大于等于2为肿大;横径大于1.5CM提示病理性肿大。
淋巴结内血流的分布: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该型通常见于非特异性炎的淋巴结。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因为免疫功能不健全,任何对其机体产生刺激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
目前各家医院或多或少都有过渡使用抗生素的问题,我们超声医生在报淋巴结炎这个诊断时一定要慎重,否则会促使临床医生更过渡使用抗生素。
我在临床中经常看到超声医生下“肠系膜淋巴结炎”这个诊断,几乎每一个腹痛而不能明确诊断的孩子都被下了个“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导致大量使用抗生素。
事实上多数孩子都是一过性的功能性腹痛,腹痛一般不超过十分钟,痛过后一切正常,这主要与儿童胃肠道发育还不完善,饮食不规律、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我关注这个问题好几年了,随访了不少家长,当孩子们腹痛发作时作彩超检查,多数能检查出肿大淋巴结,嘱不必要使用抗生素,规律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如伴消化不良,用助消化药物即可,孩子们都能自行痊愈。
这里有一个困惑:有腹痛症状,超声也确实能查出肿大淋巴结就一定能下“肠系膜淋巴结炎”这个诊断吗?下了这个诊断就一定要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吗?
个人认为:
符合以下条件的下“急生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
1、发热、腹痛、呕吐和(或)发生腹泻或便秘;
2、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值;
3、超声检出肠系膜肿大的淋巴结;
4、无急性阑尾炎、结核性炎症等其他疾病诊断依据。
对于下这个诊断的患儿应使用抗生素。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合临床考虑非特异性炎症”。
1、患儿诉腹痛,持续时间短(不超过十分钟,一般五分钟左右),可伴恶心,少见呕吐,无发热,疼痛过后无症状;
2、白细胞计数正常;
3、超声检出肿大的淋巴结;
4、排除其他疾病。
对于这一部分患儿,本人主张不使用抗生素,给予对症处理即可。
以上是本人一点肤浅的意见,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概述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炎多属病毒感染,好发于7岁以下的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症状
典型表现为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约20%的病儿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腹痛是该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可在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
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
最敏感的触痛部位可能每次体检不一样,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不似急性阑尾炎时固定,并且程度较急性阑尾性炎轻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偶可在右下腹部扪及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有些患者可能并发肠梗阻,应注意观察。
年龄较小患儿在临床上出现与阑尾炎相似的症状,但病情较轻,而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经过禁食、静脉输液、抗生素等治疗后腹痛可明显好转,无需手术治疗。
但有时很难与阑尾炎鉴别,治疗观察症状不见好转者宜手术探查。
当患儿在临床上出现发热、腹痛、呕吐且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生于肠道炎症之后,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该病的特点:
1、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临床有发热、腹痛、呕吐等表现。
2、腹痛以右下腹痛常见,呈阵发性、痉挛性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少见。
3、腹部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4、超声检查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5、诊断改病需与急性阑尾炎、肠蠕动亢进、肠蛔虫症等急腹症相鉴别。
6、经抗炎、抗病毒治疗后预后好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出现高热、腹痛者应考虑到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
及早行腹部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防止疾病的误诊,有助于正确处理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
淋巴结炎的可能。
及早行腹部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防止疾病的误诊,有助于正确处理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
[2]
[编辑本段]
病理
发病原因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大肠区淋巴结多。
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达该区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病毒感染者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但培养为阴性。
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结炎,细菌侵及的淋巴结多表现为淋巴结内急性炎症反应、出血及坏死,淋巴结内可分离出沙门菌。
发病机制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
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吸收。
[编辑本段]
检查
起病后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
病理表现为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但培养常为阴性。
大、小便常规均正常。
超声检查表现为腹腔肠系膜增厚,并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大小不等,多位于右下腹,其外形光滑、完整,皮髓质分界清,呈低回声,其内回声均匀,腹腔可见少量液性暗区。
并可鉴别急性阑尾炎、盆腔炎、卵巢疾病。
[3]
[编辑本段]
治疗
治疗若已确诊,可保守治疗,一般经禁食、静脉输液及抗生素治疗腹痛可明显好转,逐渐恢复,无需手术治疗。
但若经上述治疗,症状不见好转者,或难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时,宜手术探查。
沙门菌引起者,如果形成脓肿或出现腹膜炎症状,则行手术引流。
有些患儿可能并发肠套叠,应注意观察。
沙门菌感染引起胃肠道疾病以胃肠炎最多见,也有引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报道。
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结炎,好发于儿童或少年。
细菌侵及的淋巴结多表现为淋巴结内急性炎症反应、出血及坏死,淋巴结内可分离出沙门菌。
应先行保守治疗,若形成脓肿或出现腹膜炎症状时,则行手术引流。
预后非常好,大部分不需任何特异治疗就可康复。
死亡罕见,可能只发生在出现继发性特异性细菌感染时(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淋巴结破裂及破裂后引发的脓肿与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