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淋巴结肿大
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如何治疗

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如何治疗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一种疾病,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疾病,因为这个疾病是在腹中和肠内产生的,这两个位置都是很让我们人类感到难受的地方,那么对于这个疾病的话我们就要尽快的解决,不能要这个疾病给我们身体带来很大的折磨,这才是正确的做法,那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大家都知道吗?不知道的朋友们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左右一直断断续续腹痛,期间一直以为吃坏肚子了,最近去医院检查,做B超显示腹腔肠系膜肿大淋巴结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该如何治疗,病情分析:你好,你说的情况是淋巴结炎引起的毛紧的。
指导意见:建议你,平时注意休息并服用消炎药,及抗过敏药即可,祝你健康,病情分析:您好,这位朋友,宝贝的主要症状是腹部疼痛,经B超检查显示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样咱们应首先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这也是引起宝贝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原因最常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所以有时候还会伴有发热、呕吐、腹泻以及便秘等症状。
望您理解!指导意见:对于宝贝情况,可以再检查一下血液常规,看看有无异常,治疗方面,咱们可以给予适当的抗炎、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具有化瘀散结、解毒消肿功效的中成药作为辅助治疗,一般即可将病症治愈。
近期生活中,请您们给宝贝调整好饮食,以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和无刺激的食物为宜,避免过饥过饱。
并且请宝贝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经常对腹部做做热敷,也有助于增强消化机能和利于病情的康复,朋友!祝宝贝健康!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个难缠的折磨人的疾病我们是一定要解决的,不然是会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危害的,那么治疗这个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办法就至关重要了,上面解决这个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方法我已经告诉大家了,患有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朋友们一定要记下来,然后加以治疗哦。
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临床分析

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討小儿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的关系,观察Hp感染的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根除Hp治疗的临床情况。
方法79例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行胃镜检查及Hp根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胃镜检查、肠系膜淋巴结超声和Hp检测结果,计算患儿治疗后Hp根除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平均最大长、短径,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79例患儿中胃镜下诊断患有胃黏膜病变72例,占91.1%,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69例,其中伴十二直肠球炎16例、伴食管炎6例、伴胆汁返流12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
所有患儿超声检查腹腔均可发现3个及以上淋巴结,在脐周部发现74例,回盲部和脐周部均发现5例。
本组患儿Hp感染阳性率为96.2%(76/79),76例Hp感染患儿均完成随访治疗研究。
在完成随访治疗的76例患儿中,治疗有效72例,治疗无效4例。
Hp感染患儿治疗后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平均最大长径为(7.10±1.50)mm,明显小于治疗前的(13.10±2.9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2,P=0.005.00 mm,长径>10.00 mm;淋巴结增大形态规则,淋巴结长、短径比值多>2.00,对短径增大较为显著的,长、短径比值可减小,但需为1.00~2.00[5]。
1. 2. 3 治疗方法Hp根除方案:阿莫西林50 mg/(kg·d),分2次(最大剂量1 g/d);克拉霉素20 mg/(kg·d),分2次(最大剂量0.5 g/d);奥美拉唑1 mg (kg·d),分2次(最大剂量20 mg/d,餐前口服),对青霉素过敏者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替代治疗,疗程14 d。
停药4周后高频超声复查肠系膜淋巴结。
1. 3 观察指标分析胃镜检查、肠系膜淋巴结超声和Hp检测结果,计算患儿治疗后Hp根除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平均最大长、短径,观察治疗效果。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复发性肠套叠关系的探讨

复位后部分患儿可能再 次复发肠套叠 。 发率 65 .%:研究组 1 0例患儿复发 1 回肠 淋 巴引流丰 富 , 结肠 区域肠 系 6 2 回、 复发性肠套叠病 因尚未 明确 。 现通 过对 例 ,复 发 率 75 ,0例 次 ( . 2 % 平均 1 膜 淋 巴 结 很 多 而 且 小 肠 内 容 物 因 回 盲 . 7 : 4例 患儿 复发 2例 , 发 瓣的作用 ,在 回肠近段停 留时间较长 , 复 我科 20 — 0 9年 收治 的 1 复发性 次 )对 照组 6 05 20 4例 导致淋 巴结 肿 肠套叠患儿的观察 , 探讨肠系膜淋 巴结 率 31 3例次 ( .%, 平均 1 . ) 5次 。两组 间 毒素易被 回肠淋 巴吸收 , 肿大与复发性肠套叠的关系 。
1 一般 资 料 . 1 20 年 收治的急性肠套叠 患儿 . 14 09 男 4
月 ~35岁 。复 发 1 者 6例 , 者 5 脏植 物神经 发育 不够 完善 ,功 能不稳 守治疗成功 率高。 . 次 2次 但仍给患儿带来一定
2 6例 为我 科 2 0 — 3 讨 论 1 05
例, 3次者 2例 , 3 > 次者 1 。 例 1 临床表现 . 2
患儿一般 情况差 ,复 位失 败转外 科治 能破坏 , 刺激肠管导致 蠕动紊乱而诱发 结 肿大 在A J 肠套 叠发生 及复发 过程 ,L
原 发 性 肠 套 叠 患 儿 非 手 术 治 疗 后 叠形成 的主要诱 发因素。 通过对肿大淋
对水压 灌肠复 位成功 复发 率> %,继 发性 肠 套叠 复发 率达 巴结的有效 治疗 可有 效减少 肠套 叠 的 5
( 大肠 系膜 淋 巴 结 同 时 满 足 纵 径 ≥ 7 组织增生及肠 系膜淋 巴结肿大 , 最 引起肠
濒湖谈医(244):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濒湖谈医(244):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019年3月诊。
基本资料:女,10岁,腹部疼痛,常一周发作一次,每次十余分钟。
医院检查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四诊观察:形体稍瘦。
脸略长形瘦,面淡黄,少红润。
眼睛略有疲劳感,目光较柔和。
面部皮肤稍暗淡,略粗糙。
个性相对安静,不热闹。
走路时的步子不大,力度中等偏弱。
动作反应能力在中等。
汗较少。
上前臂部尺肤略有润感。
饮食一般,饮食没有特别偏好。
大便稍干。
饮水寒热温凉一般。
冬天手足偏冷。
夏天怕热。
不畏风冷。
肌肉相对较弱。
腹部未触诊,但可看出略有紧张感,瘦弱的腹肌呈板直状。
舌淡红,苔薄白,微腻。
脉寸浮,关尺略沉缓,带弦象。
补述:腹部疼痛时会很剧烈,有时会疼得弯腰。
分析:综合脸形和身材,以及反应能力,从神情上可看到气血略虚弱,夹有湿邪。
因其面部皮肤略松软,气虚和湿的可能性更多一些。
此气虚来源于脾胃气虚,对食物的运化功能较差。
大便稍干,肠胃蠕动功能稍弱一些,结合舌象分析,可知为气虚推动力弱引起。
个性安静,不闹,说明热象不明显。
总体在寒象中。
冬天冷,夏天热,说明对外界的适应力较差,也说明多为三焦阳气在表的协调功能较差。
没有出汗怕风,说明不是在表的营卫不和,仅为脾胃产生气血不足,元气不足以敷布于体表。
腹部疼痛,在肚脐以上部位,定位在肠,也正是与脾胃相关。
但疼痛剧烈,定位在肝。
此为肝与脾胃不协调,肝木不能疏脾胃之土,土湿结聚不畅所致。
舌象为气虚兼湿。
脉象缓与弦,分别是湿、气虚和不畅所致。
综合以上,可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1.素有脾胃气血虚弱,以气虚为主,兼有湿邪。
2.脾胃后天之本产生元气不足,则在表的营卫不畅。
3.由营卫不畅,导致三焦由表致里的气机不畅。
三焦由外到内,直入肝胆,再入脾胃,肝脾不和,湿邪结聚,成为包块。
阻滞三焦在里的道路,不通则痛。
治疗:先治肝脾不调,止疼消包块。
再治脾胃气血虚弱兼湿邪以及营卫不畅。
处方:柴胡12枳壳8白芍20生甘草6桂枝10生姜三片,大枣6个撕破,炙甘草6麦芽糖50ML。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
淋巴结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器官之一,儿童肠系膜本身就存在丰富的淋巴结,尤其是回肠末端及回盲部是淋巴结分布的主要部位之一,同时,儿童时期是淋巴系统增殖的活跃时期,故健康儿童腹部B 超检查是可以见到肠系膜淋巴结的,但其淋巴结最大长径一般小于1.0 cm。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是什么?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多为反应性肿大,常见于肠道及肠道外疾病或感染等,以及外界刺激如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
在原发疾病控制、外界刺激因素消除后,这种肠系膜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与肿大就会恢复正常,因此,这种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肿大多是可逆性的,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淋巴结肿大原因。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据参考文献显示,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在一个切面内肠系膜区域显示 3 个以上淋巴结,最大淋巴结长径>1.0 cm,短径>0.5 cm,长径/短径>2 可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而国外多数学者以最大淋巴结长径>2.0 cm,最大淋巴结短径>1.0 cm 作为标准,显著高于国内标准,可能与人种差别有关。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具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
②影像学检查有淋巴结肿大的证据;
③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排除其他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如儿科常见的阑尾炎、肠套叠及其他少见疾病如淋巴瘤等。
由此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绝对不是同一概念,也就是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不一定就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巨大淋巴结增生1例

质硬, 体积固定 , 压迫充分 , 填充残腔 可以减少因肌瓣填充出血 , 损伤 , , 坏死 减 小术后感染机会 , 因有肋骨支撑病人术后畸形性小 , 胸廓变形不明显。术中止 血要 彻底 , 以防术 后出血 , 增加感染机会 。术后一 般放置引流 , 胸带加 压包扎 l2 , 一 周 预防切 口感染 , 应用广谱抗生素一般 2 周左右 , 加强营养 。 继续抗 结核 治疗 6 1 个月 , —2 以防复发 。 总而言之 , 壁结核 是一种易复发疾病 , 胸 手术前 后正规抗结 核治疗 , 术中 彻底清 除病灶 , 术后充分引流 , 加压包扎 , 能有效的减少复发。
1 一般资料 20~ 00 . 1 052 1 年本院外科手术 治疗 胸壁结核 10 , 8 例 , 2 例 男 7 女 3 例, 3 年龄 1— 5岁 , 75 所有患者均行查。l 临床表 现: 午后低热 、 盗汗 、 乏力 4 例 , O 有胸壁脓肿 的 1 0 , 1 例 胸壁瘘 口的 l O例 , 病变 位 于前胸壁的 8 0倒, 侧胸壁的 2 例 , 0 肋骨破坏 的 4 , 0例 既往结核性胸膜炎的 5 例, 0 肺结核病史 4 0例。 1 外科治疗 本组 患者 术前抗结 核治疗均超过 3 。手术切 口视病 变情况 . 2 周 而定 , 若皮肤及浅层肌 肉未受病灶侵犯 , 切口尽可能沿脓肿长轴平行肋骨走行 弧性 切 口为好 ; 若皮肤受 累或有瘘 口存在 , 应行 梭形切 口, 除病变 的皮肤及 切 瘘道 口。切开皮肤 、 肌层后 , 向两侧拉开 , 充分暴露病灶 , 手术应将结核肉芽及 干酪物质彻底清除 , 骨破坏及 肋骨深部有窦道 , 应将 肋骨切除 , 骨 凡肋 均 若肋 无 破坏 , 将其修整 , 碘伏原液浸 泡备用 , 病灶清除彻底后 , 严格 止血 ,. %碘 02 5 伏浸 泡 , 生理盐水 冲洗 , 视残腔情况 , 可以将处理好的肋骨修剪成段后 置入 残 腔, 也可将临近肌瓣填充残 腔, 消灭残腔 , 术后放置引流 , 一般 2 4 d拔除。胸 带加压包 扎 12周, - 术后 81d -0 拆线 , 术后抗结核治疗 8 1 2个月。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严重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严重吗导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小孩子的身上,它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对于小孩子的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妈妈们要及时的带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小孩子的身上,它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对于小孩子的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妈妈们要及时的带孩子进行治疗。
对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它的发病症状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够及时治疗这种小儿疾病。
肠系膜淋巴结(腹腔淋巴结)炎症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系柯萨奇B 病毒或其他病毒所致。
同时可能会出现咳嗽、扁桃腺和颌下淋巴结肿大。
扁桃腺和颌下淋巴结在大脑的兴奋灶与肠系膜淋巴结在大脑的兴奋灶靠得极近,根据优势灶学说,扁桃腺和颌下淋巴结炎症引起的中枢兴奋必然影响肠系膜淋巴结的兴奋灶,反射性的引起“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这只是一种假说。
正常抗炎,治疗扁桃腺炎,对肠系膜淋巴结炎即可有效。
关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一般认为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
多见于回肠末端。
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
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
镜下可见淋巴窦扩张,中性粒细胞由小血管进入淋巴窦内,吞噬细菌。
有的白细胞可因此而发生变性崩溃,形成细胞碎片或变性的物质。
淋巴结内的血管也扩张充血,生发中心增生,窦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增生。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
发病前常有喉痛、发热、倦怠不适等前躯症状,然后才出现脐部和右下腹痛、恶心、呕吐,有时可发生腹泻或便秘。
这样的发病过程与急性阑尾炎先腹痛后发热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你了解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吗

你了解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吗作者:任红雁刘琴马亚来源:《家庭医学》2024年第05期冬春季节,很多儿童因为发热、腹痛等症状去医院就诊,经常会被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这个病是怎么回事呢?淋巴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
人体内有很多淋巴结,其任务就是“监视”身体的安全问题。
当有细菌或病毒入侵时,淋巴细胞便出动,清除外来病原,同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因此,淋巴结是人体的哨兵,一方面御敌,一方面报警。
正常人体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厘米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压痛。
淋巴结肿大是指淋巴结发生炎症时,因病毒、细菌及其毒素刺激而肿大,常伴有疼痛。
其发病原因较多,当身体某一部位发生局部感染时,细菌、病毒可以沿淋巴管侵入,随淋巴液经过淋巴结时,相应地引起淋巴结群的肿大和疼痛。
淋巴结肿大或疼痛常表示其属区范围内的器官有炎症或其他病变。
淋巴结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
浅表淋巴结多分布在颈部、腋下、腹股沟区,深部淋巴结多位于腹腔器官周围。
正常情况下,淋巴结一般摸不到,当淋巴结肿大时,浅表淋巴结就能被摸到了。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在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甚。
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段长时间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胃肠道炎症时细菌或病毒可以通过破损的胃肠道黏膜,经邻近的淋巴管侵入肠系膜淋巴结。
此外,急性呼吸道感染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当炎症消除后,肿大的淋巴结多可以恢复正常状态。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腹痛可在腹腔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犯末段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痛常见。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七岁以下儿童,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后。
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肠系淋巴结肿大
导语: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一日三餐,一顿三餐不仅能让我们填饱肚子,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也是从一日三餐中获得的,同时也避免不了一些肠胃疾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一日三餐,一顿三餐不仅能让我们填饱肚子,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也是从一日三餐中获得的,同时也避免不了一些肠胃疾病的发生,肠系淋巴结肿大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有很多小孩也是特别患有这种疾病的,但是如果及时治疗也会痊愈的,下面一起了解下肠系淋巴结肿大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于肠系淋巴结肿大的治疗,西医目前尚没有能力使其病理逆转,患者只能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封闭针等来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
相比而言,素来强调整体施治、治病求本的祖国医学对此症早有研究,并以长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传统黑膏药对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1、中医治疗
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灶,由致病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所引起。
本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化脓性细菌。
当人体受到意外伤害或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时,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即可引起急性炎症性病变。
主要病理变化为淋巴结充血、水肿渗出,有凝固的淋巴液和细菌。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来看,本病乃多由火毒之邪窜于经络,气血凝滞而成。
大多先患有痈疽疔疮等阴毒之证,毒气走窜,流注经络;或因皮肤破伤,感染邪热毒气;或因情志抑郁,心火内盛,血气逆行而生。
证虽在表,而源本于里。
病轻者,只在经络;病重者,则可影响脏腑,故也有发生走黄之证。
简言之,病因由乎火毒,病机为气血凝滞,病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