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指挥家
二战中杰出的军事指挥家

1、(英国)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国杰出的军事家,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
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
蒙哥马利是英国人眼中的“军事天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阿拉曼战役,他率领第8集团军彻底击败了号称“沙漠之狐”的德国名将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军团,赢得了北非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此次战役中,蒙哥马利亲自导演了一出“沙漠战中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欺骗敌人的活剧.2、(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沙漠之狐"隆美尔,这个德国装甲兵的战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一位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他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
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构成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更主要的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
世界各国研究和介绍他的著述甚多,其军事指挥艺术和用兵特点,在军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3、(俄国)朱可夫:朱可夫于1896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1918年参加红军。
早在当坦克团长的时候,就提出坦克战的新理论,主张建立坦克兵团,反对按传统办法将坦克分散配属给行动缓慢的步兵,以便发挥快速闪击作用。
这一理论在哈勒欣战役中经受了考验。
在德军包围列宁格勒,形势岌岌可危之际,他受命出任方面军司令。
他一跨进斯莫尔尼宫,当即中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会议,毫无留情地撤换了两个集团军司令,逮捕和处决了一些擅自撤退的军官。
他迅速拟定了守城计划,建立纵深的防御配系,并以部分兵力出击德军侧后,终于打破了希特勒妄图夺取"十月革命的摇篮"的迷梦。
4、(美国)乔治·巴顿(GeorgeSmithPatton):他是一位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
乔治·巴顿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
世界著名指挥家简介

世界著名指挥家简介小泽征尔(Ozawa Seizi,1935~)日本指挥家。
指挥明快而充满激情,善于使乐队发挥潜力,形成辉煌的音口响效果。
门什(Charles Mtlnch,1891~u1968)法国指挥家。
为本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
演奏风格明快热情,气势宏大,富于动力感。
擅长指挥法、德作品。
马塔(Eduardo Mata,1942~)墨西哥指挥家。
指挥技巧精堪,节奏感敏锐。
以指挥拉威尔的《达芙尼斯与克洛埃》、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三乐章交响曲》、《春之祭》,法雅的《西班牙庭园之夜》著称。
马泽尔(Lolin Maazel,1930~)法国指挥家。
指挥风格明快,力度对比鲜明。
他指挥的格什温的《波基与贝丝》、普罗科菲耶夫的《罗米欧与朱丽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深受好评。
马克维奇(1gor Markevitch,1912~1983)意大利指挥家。
指挥富于个性,以指挥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著称。
比彻姆(Thomas Beecham,1879~1961)英国指挥家。
指挥庄重朴实,富于抒情性。
以指挥海顿交响曲著称。
切利比达凯(Sergin Celibidache,1879—1961)罗马尼亚指挥家。
指挥重视音乐内容,表现美而有深度。
瓦特(Edode Waart,1941~)荷兰指挥家指挥曲目广泛,技巧扎实,精力充沛。
瓦尔特(Bruno Walter,1876~1962)德国指挥家,指挥优美而富于歌唱性。
以解释莫扎特、布鲁克纳的作品具有独到之处著称,尤其擅长指挥马勒的作品。
瓦尔维索(Silvio Varviso,1924~)南非指挥家。
指挥风格具有旋律美,富于戏剧性。
擅长指挥威尔第以前的意大利歌剧以及从莫扎特到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
巴利罗利(John Barbirolii,1899~1970)英国指挥家。
指挥风格稳健而细腻。
巴伦波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以色列指挥家。
当今最热门的十位指挥家座次排定谁是你心目中的No.1?

当今最热门的十位指挥家座次排定谁是你心目中的No.1?根据一年来指挥场次的多少,权威的Bachtrack排出了以下十位指挥家目前的座次,分别是:安德列斯·尼尔森斯、瓦列里·捷吉耶夫、帕佛·贾维、雅各·胡萨、梵志登、弗朗索瓦-泽维尔·罗特、雅尼克·涅杰-瑟贡、赫伯特·布隆斯泰特、丹尼尔·哈丁和谢苗·马耶维奇·毕契科夫。
显然,要讲活跃程度,年富力强当然是必须的,所以这十位指挥家除了布隆斯泰特以外,都是黄金年纪。
93岁的布隆斯泰特还能位列其中,小编感觉极度诧异。
这份榜单不是说以上十位就是当今最好的指挥家,但至少是票房的一个参考依据。
我们精选了这些指挥家一年来最好的演出高清视频(二维码请长按进入观看),同时也提供最新的唱片试听。
01 安德列斯·尼尔森斯Andris Nelsons 1978- 拉脱维亚尼尔森斯现为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以及莱比锡布商交响乐团指定音乐总监。
少年时期学习钢琴,12岁时开始吹小号,曾在拉脱维亚国家歌剧院担任过小号吹奏者。
后跟随尼姆·贾维及杨松斯学习指挥。
2003年尼尔森斯成为了拉脱维亚国家歌剧院的首席指挥。
2006年成为德国黑尔福德布商交响乐团的总指挥。
2009年10月在大都会歌剧院《图兰朵》中首次担任指挥。
2010年7月尼尔森斯首次出现在拜罗伊特音乐节。
2007年10月,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任命尼尔森斯为第12任总指挥和音乐总监。
2011年3月,尼尔森斯首次以客座指挥的身份出现在波士顿交响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紧急替补了詹姆士·莱文。
在随后而来的2012年7月的坦格伍德音乐节上,再次担任BSO的客座指挥。
2013年5月BSO任命尼尔森斯为其第15任音乐总监。
2011年,尼尔森斯首次客座指挥了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队。
2015年9月,乐团宣布2017/2018音乐季尼尔森斯为其第21任指挥。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中国历史悠久,音乐艺术也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奉献,成就了中国音乐的辉煌。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他们是中国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
1.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公元625年-公元680年)是唐朝皇室成员,也是唐代著名音乐家。
她是唐玄宗的女儿,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文成公主擅长演奏琵琶和箜篌,她在宫廷中多次表演,被誉为琵琶箜篌的“仙女”。
2. 董建华董建华(1895年-1951年)是中国近代音乐家,也是中国西洋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他精通欧洲古典音乐,并将其融入中国音乐创作中。
董建华提倡音乐现代化的思想,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冼星海冼星海(1900年-1941年)是中国早期的男高音歌唱家和指挥家。
他的歌声激情四溢,富有感染力,被誉为“东方卡拉雅”和“中国四大男高音”之一。
冼星海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支合唱团,为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4. 陆春龄陆春龄(1919年-1991年)是中国著名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是中国交响乐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对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春龄的指挥风格独特而充满激情,为中国音乐界树立了崭新的标杆。
5. 冯增湘冯增湘(1923年-1989年)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擅长创作现代中国音乐,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语言相结合,开创了中国作曲家的新风格。
冯增湘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李谷一李谷一(1929年-2013年)是中国杰出的打击乐演奏家和教育家。
他在打击乐演奏技巧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打击乐教育。
李谷一为中国打击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中国乐坛的传奇人物。
7. 阿炳阿炳(1893年-1961年)是中国古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也是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的重要人物。
他以高超的琴技和独特的创作风格闻名,被誉为现代古琴艺术的奠基人。
指挥家:20世纪世界著名指挥大师

指挥家:20世纪世界著名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现代指挥艺术的伟大开拓者伍德——博学多才、严谨开明的“绅士”指挥家门格尔贝格——荷兰指挥学派中的神圣丰碑库塞维茨基——新时代音乐的开路先锋蒙特——深邃的魅力、热情的风格瓦尔特——以献身音乐为最高目标的伟大艺术家赛拉芬——意大利歌剧指挥艺术的正统继承者比彻姆——英国交响乐团之父舒里希特——充满贵族气质的绅士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不拘一格、勇于开拓的艺术大师塔里希——捷克交响乐事业的伟大奠基人安赛尔梅——舞剧音乐之神萨莫苏德——德高望重的苏联元老级指挥大师克列姆佩勒——德奥浪漫主义指挥艺术的杰出代表富尔特文格勒——主观即兴风格的伟大体现者赖纳——闻名于世的“严厉派大师”克纳佩茨布什——永远令人信服的瓦格纳权威布尔特——稳重深邃、端庄明快的多风格大师布什——多才多艺的音乐戏剧大师埃·克莱伯——精致、细腻、典雅融于一身的指挥家谢尔兴——自学成才的超级指挥大师明希——无与伦比的管弦乐色彩大师罗津斯基——天才的“乐团工程师”萨巴塔——风格全面的乐坛魔术师菲德勒——首屈一指的通俗管弦乐大师伯姆——质朴的风格、自然的意境萨金特——英国音乐大使米特罗普洛斯——站在指挥台上逝去的大师赛尔——力挽狂澜的“冷面”大师霍伦斯坦——坚定的个性、广博的修养巴比罗利——大提琴家出身的指挥大师斯坦伯格——美籍德裔指挥家中的佼佼者马塔契奇——震惊世界的南斯拉夫指挥巨星奥曼迪——响彻世界的“奥曼迪之声”拜尼姆——荷兰指挥界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克里普斯——德奥指挥学派中的“多面手”约胡姆——纯正的德奥风格、深邃的精神内涵穆拉文斯基——苏联指挥艺术的领袖人物克路易坦——统领法国乐坛的比利时大师多拉蒂——鲜明的民族特色、突出的抒情风格费伦契克——匈牙利指挥艺术的真正支柱安切尔——融传统精髓与现代意识为一体的指挥大师卡拉扬——“指挥艺术帝王”博斯科夫斯基——与约翰·施特劳斯结缘的指挥大师肯普——为德奥风格注入浪漫主义气息的指挥家马蒂农——个性鲜明的法兰西“全能”指挥大师马克维奇——罕见的全才音乐大师切利比达凯——不擅长录音的指挥怪才索尔蒂——融技艺、胆识于一身的天才指挥大师莱因斯多夫——稳健的特点、端庄的风格莱特纳——钢琴伴奏出身的指挥大师桑德林——深刻的理性思维、丰富的感性表现万德——扎根在稳健基础上的开拓型指挥家西尔维斯特里——罗马尼亚指挥艺术中的光辉典范弗里恰伊——充满勃勃生机和火热激情的匈牙利大师康德拉申——苏联指挥界的一颗国际巨星库贝利克——器宇不凡的浪漫主义指挥大师朱利尼——把理解和创造看得高于一切的指挥家罗伯特·肖——享誉世界的“合唱指挥之王”伯恩斯坦——稀有的天才、无穷的魅力马格——指挥大师中的神学家康泰里——英年早逝的一代天骄纽曼——表现斯拉夫精神与气质的卓越大师普里查德——谦逊和蔼、温文尔雅的指挥大师萨瓦利什——卡拉扬精神的后继者斯克罗瓦切夫斯基——浪漫精神与现代气质相融合的杰出大师马里纳——室内乐化风格的指挥大师普雷特勒——热情的风格、豪放的气质布列兹——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双料”大师李希特——举世公认的“巴赫权威”滕斯泰特——新一代的“马勒权威”戴维斯——永远将艺术的准则放在首位的指挥大师吉伦——客观理性主义的现代作品指挥权威布鲁姆斯塔特——被称为“音乐家中的音乐家”的指挥大师马祖尔——严谨理智的风格、深邃厚重的气质科什勒——捷克指挥艺术中自豪的“民族英雄”施坦因——德国中生代指挥家中的瓦格纳权威斯威特兰诺夫——鲜明的色彩、突出的风格多纳伊——匈牙利血统的德国指挥大师海丁克——荷兰音乐界的“桂冠”指挥家普列文——不能容忍自己有一点空闲的指挥家哈农库特——仿古文献指挥学派中的优秀楷模卡·克莱伯——追求尽善尽美主义的指挥大师马泽尔——昔日的神童、日后的大师博宁吉——与歌唱家结为伉俪的歌剧指挥大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苏联指挥界的一代英才费多谢耶夫——俄罗斯指挥艺术中坚力量的杰出代表岩城宏之——“敲打”而成的日本指挥巨星阿巴多——20世纪指挥艺术中的天之骄子普拉松——一束别致的音乐郁金香孔泽尔——管弦乐通俗化的世界旗手小泽征尔——浑身都是音乐的指挥家阿尔布雷希特——德国指挥家中的虔诚“传教士” 迪图瓦——来自钟表王国的指挥大师梅塔——世界指挥舞台上的东方巨星津曼——以天才和实力争得荣誉的新锐指挥家英巴尔——世界指挥界的以色列英才雅尔维——驰骋世界乐坛的爱沙尼亚“雄鹰”捷米尔卡诺夫——掌握音乐灵魂的天才艺术家基塔恩科——苏联歌剧、舞剧指挥家中的“灵魂” 艾森巴赫——指挥台上的“将军”洛佩斯-科博斯——拉丁族血统指挥家中的真正骄傲穆蒂——追寻托斯卡尼尼足迹的新一代大师巴伦鲍伊姆——钢琴家中的奇才指挥家中的荣耀马塔——高原之国引以为荣的指挥奇才杨松斯——新生代的典范跨世纪的英才列文——统领大都会歌剧院的主帅斯拉特金——美国本土指挥家的真正骄傲托马斯——美国指挥家中的希望之星西诺波利——“精密的外科手术刀”式的指挥家郑明勋——亚洲指挥家中的“世界先生”夏伊——意大利指挥精英中的小字辈捷杰耶夫——俄罗斯的“音乐彼得大帝”拉特尔——奔向新世纪的未来巨星。
世界著名指挥家排名

世界著名指挥家排名世界著名指挥家排名NO1. 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Christopher Hogwood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自70年代以来,欧洲盛行一种复古音乐表演流派。
世界各国古乐团纷纷成立,其中霍格伍德1973年创立的古乐学会乐团被认为是最有代表性的古乐团。
霍格伍德于1941年9月10日生于英国诺丁汉,早年就学于剑桥大学,师从英国著名羽管键琴演奏家、音乐学家莱帕德(R.Leppard)和达德(T.Dart),也曾随哥伦比亚羽管键琴演奏家普亚纳(R.Puyana)和荷兰羽管键琴演奏家莱翁哈特(G.Leonhardt)学习过。
1964年毕业后又赴布拉格进修1年。
1967年以羽管键琴演奏家的身份加盟由古乐吹奏家芒罗(D.Munrow)主理的伦敦古乐合奏团。
同年他还与英国男高音(Countertenor)鲍曼(J.Bowman)等组成4重奏团,又参与由马里纳领导的圣马丁室乐团。
1973年创办了古乐学会乐团(The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
翌年在伯明翰首演,广受欢迎,引人注目。
所首录的阿恩(T.Ame)《8首序曲》(L'OISEAU-LYRE),十分畅销,广受赞扬,被认为是真正地再现了古乐时代的淳朴的风格。
1976年和1977年,他带领AAM赴中东、远东、澳洲和新西兰巡演,所到之处,备受好评。
1978年,AAM / 霍格伍德首次在伦敦举行逍遥音乐会,非常成功,名声鹊起,是年他联同AAM开始录制莫扎特《交响曲全集》,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1982年完成全集。
80年代,又计划录制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自1983年开始分集录制发行,至1989年全集完成。
1983年,霍格伍德被选为"最受欢迎的世界10大音乐家"之一,排名第三。
AAM成立15周年之际,他带领乐团首赴南美洲、北美洲以及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出。
为了集中精力主理AAM,1991年霍格伍德辞去圣保罗室内乐团音乐总监一职,改任为客席首指挥(至1993年)。
二十世纪伟大的指挥大师们(德国篇)

二十世纪伟大的指挥大师们(德国篇)上世纪初由于录音的出现,使得一般的听众也可以有机会聆听到大师们的指挥录音了,很多指挥大师因此为普通爱乐者所熟知。
尤其是上世纪下半叶,立体声录音在一开始就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感谢一堆录音大师),那时很多指挥大师又都在巅峰状态,这使得大量高质量的录音唱片出现并使指挥家成为古典音乐唱片的中心。
并为音乐爱好者所熟知(当然,其中的皎皎者比如卡爷,收获的不仅是名称,还有豪宅和私人飞机)。
就让小编给大家数一数上世纪的著名指师家吧,排名不分先后,欢迎讨论!观点不代表个人(都是扒的居多),想来这个应该不会有人喷吧。
一、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ngler)如果上世纪的指挥大师论起排名来,富特文格勒是公认的第一。
虽然在他之前还有一些大师,比如世纪初的马勒,在他生前作为指挥家的名号一直比作曲家要大得多。
尼基什、老克莱伯、老门(门格尔伯格)……,但都由于录音唱片较少而被不少爱乐者忽略。
对历史录音,小编始终是敬而远之!相当多音效真不咋的。
如果说音效上能差不多接受的,富氏算最早的了。
很喜欢他对贝多芬的交响的处理,贝乌三,贝五、贝九,都是最好的演诠释水准。
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ngler,1886.1.25—1954.11.30),德国指挥家,作曲家,出生于柏林一个书香世家,其父亲是柏林大学的考古学教授,母亲则是一位画家。
19岁即登台指挥慕尼黑爱乐演出了布鲁克纳第九。
在指挥上,富特文格勒受到浪漫的彪罗和精确的尼基什的影响很大,从而揉成自己内在的、抒情的指挥独具特点。
在三十年代年代,富特文格勒便被认为是当世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
在希特勒上台后,富特文格勒对其文化政策十分反感,曾公开与纳粹的‘文化卫士’对抗,如拒绝在音乐会上行纳粹举手礼等。
1934年,纳粹禁止著名作曲家兴德米特的歌剧《画家马蒂斯》上演,并借此掀起一场政治狂澜;富特文格勒在此时毫不犹疑地站在兴德米特一边,并向纳粹当局表示强烈的抗议;结果遭到纳粹解职,这便是著名的兴德米特事件。
10中国著名指挥家

10中国著名指挥家中国著名指挥家;杨嘉仁(1912--1966)广东中山县人;黎国荃(1914年--1966)年轻时是国内知名;陈传熙(1961--)广西水口关人;李德伦(1917--)北京市人;黄飞立(1917--)广东番禺人;江大学生物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常参加社会上的音乐活;秦鹏章(1919--)原籍江苏无锡,生在上海;司徒汉(1923--)广东开平人;严良(1942--中国著名指挥家杨嘉仁(1912--1966)广东中山县人。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唯一的男性毕业生。
1940年毕业于美国密执安大学音乐学院研究部,获音乐教育系和理论系的两个硕士学位。
回国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和上海音专任教,并出版了《曲式学大纲》等著作。
1953年在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他指挥的无伴奏合唱曲《半个月亮爬上来》获得合唱银质奖章,后又应波、德、苏等国邀请访问演出,均获好评。
1957年9月被邀请为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艺术竞赛评委会评委。
他听觉敏锐,排练风格细致而又风趣,对作品有独特的理解和丰富的指挥经验,常被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邀请为指挥。
1956年任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指挥家樊承武、卞祖善、陈燮阳、夏飞云、钢琴家顾圣婴等曾受教于他。
马革顺(1914--)生于江苏南京。
从小在教会唱诗班唱歌,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随奥地利音乐博士史达士学习。
抗战胜利后,赴美国威士明特合唱音乐学院专攻合唱指挥,获硕士学位。
1949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并从事合唱训练,和指挥法的研究,著有《合唱学》一书。
他指挥的合唱作品,音乐形象准确,咬字吐词清晰,声音统一、整齐,并富有"弹性";在指挥技巧上力求达到"用最小的动作,达到最大的效果"。
1981年2月,应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邀请,前往美国二十一所大学进行讲学和举行音乐会,并获威十明特合唱音乐院"荣誉院士"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雷文(Andr e Pre I n,1929-)
生于柏林,5岁时便听过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 爱乐乐团的音会,6岁入音乐学院就读学钢琴。因 有犹太血统而逃离纳粹德国,1939年定居洛杉矶。 中学时代的普雷文已是米高梅电影公司的专业作曲 家了,并有机会指挥该公司的乐团演奏他本人的曲 子。身为杰出的爵士乐钢琴家,普雷文可谓少年得 志,1945年16岁时便为大分司RCA录下两张畅销 唱片。在好莱坞的那些岁月,他先后获得过四次电 影音乐的奥斯卡奖。60年代普雷文开始转向严肃音 乐,1965年RCA邀请他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录了肖 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由此打开局面,四年后接 替克尔提斯担任这个英国一流乐团的首席指挥,直 到10年后的1979年。此后他相继出任匹茨堡交响 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和皇家乐乐团的音乐总监, 直至80年代中期。
莱 伯的唱片可谓少之又少,却几乎款款抢手。
返回
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
生于意大利米兰,父亲是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 的小提琴家兼教师,母亲是钢琴家。自威尔第学院 毕业后,阿巴1956年赴维也纳音乐学院专修指挥 (与祖宾?梅格同学),两年后首次登台即获成功, 同年并获“库塞维茨奖”,1962年又获“米屈风普 洛斯国际指挥竞赛奖”,并由此而获得资格进入纽 约爱乐乐团成伯恩斯坦和乔治?塞尔的助手。卡拉 扬听了阿巴多在柏林的指挥后,邀其参加1965年萨 尔茨堡音乐节指挥马勒第二交响曲,从此声誉鹊起, 同年起指挥米兰斯卡拉歌剧1968年升任常任指挥, 1971年再升艺术监督,掌握了这个世界数一数二的 歌剧院。这一年,阿巴多还有幸被任命为维也纳爱 乐乐团首席指挥,次年又受聘为伦敦交响乐指挥, 1982年又出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1977 年阿巴多还创建欧共体青年管弦乐团(后改名为欧 洲室内乐团)并担任音乐总监。最终,当卡拉扬于 1989年逝世,阿巴多在众多竞争者中颖而出,接管 了柏林爱乐团。
返回
马纳里(Sir Neville Marriner,1924-)
生于英国林肯郡,幼年学小提琴,13岁就于 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该学院 小提琴教授,并与著名管风琴家、羽管键琴家达尔 特(Dart)组成二重奏组,为argo录制了许多珀塞 尔的作品。1956年马里应伦敦圣马丁教堂之邀筹办 晚祷音乐会,次年即创建了著名的圣马丁乐团(全 称“田园里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并一直担任团长
至 1978年,为Decca公司及其副牌argo和L’OiscauLyre,以及Philips和EMI等,录制了大量巴罗克和古 典时期音乐的优秀唱片。1978-1985年他出任美国 明尼苏达管弦乐团音乐总监,1981年起又兼任斯图 加特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返回
戴维斯(Sir Colin Davis,1927-)
时最著名的女高音玛丽亚?卡拉丝有过密切合作 。1958年在柯文特花园歌剧院指挥威尔第《唐 卡洛》,盛况空前,而1962年指挥爱乐乐团演 出并录音的《安魂曲》,更是令人叫绝,这两种 唱片都由EMI发行。此后朱利尼来到美国,指 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和洛杉矶爱乐乐团,并且客 座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
返回
廷克(Bernard Haitink ,1929-)
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年轻时曾担任 荷兰广播爱乐乐团小提琴手。在师从莱特纳 培训一年之后,1955年便当上了该乐团首 席指挥,四年后成为首席。1967年受聘出 任伦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1969年升任艺 术总监直至1978年。自1961年起海廷克便 是北欧首屈一指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主 要领导者,30年来他和这个乐团都极为活 跃,音乐会演出和唱片录音成果丰硕,他们 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的协奏曲全集、李斯特 交响曲诗全集,尤其是德彪西乐队作品全集 和肖斯塔科维奇交际花响曲全集,都是爱乐 人士乐城称道的佳作。
D
G
录制唱片。
返回
库贝利克(Rafael Kubclik,1914-)
生于捷克的比霍里,其父扬?库贝利克是著名 的小提琴家、作曲家。1928-1933年就学于布拉格 音乐学院,次年即指挥捷克爱乐乐首次登台。此后 至1936年他经常指挥乐团为父亲演出其六首小提琴 协奏曲的其他小提琴和乐队曲伴奏1936-1939年任 捷克爱乐乐团执行指挥,1942年升任艺术总监。 1948年捷共接管政权时,库贝利克正在英国参加爱 丁堡音乐节,由此脱离捷克,次年赴美国指挥芝加 哥交响乐团。1955年就任柯文特花园歌剧院音乐监 督,1957-1958年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库贝利克一 生最重要的职位是1961-1979年间出任巴伐利亚广 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他的许多优秀唱片都是和 这个乐团合作录制的。
生于英国威布里奇,早年修习单簧管,担任 乐团演奏员,无师自通而成为指挥,1960年在切 尔西歌剧院首次指挥演奏莫扎物《唐乔万尼》。 1967-1971年间担任英国广播公司(BBS)交响乐 团首席指挥,此后至1986年一直担任柯文特花园 歌剧院首席指挥和艺术指导,演出并录音了一系 列莫扎特和普契尼的歌剧院,大获成功。这期间 他还兼任伦敦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阿姆 斯特丹音乐厅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和德 累斯顿时国家乐团等世界一流管弦乐团的客座指 挥,被认为是比彻姆之后最出类拔萃的英国指挥 大师。戴维斯擅长海顿交际花响曲、莫扎特和贝 多芬协奏曲、柏辽兹的管弦乐偿品的歌剧、西贝 柳斯交响曲等,唱片录音乐主要集中在Philips和 RCA,Decca也有少许。
当
1、朱利尼
2、库贝利克
代
3、马纳里
十
4、戴维斯
大
5、海廷克
6、普雷文
指
7、卡克莱伯
挥
8、阿巴多
家
9、迪图瓦
10、加迪纳
暂停 结 束
朱利尼(Carlo Maria Giulini,1914-)
生于意大利南部的巴列塔,“二战”后崭 露头角,1946-1951年出任意大利广播电台乐 团总监,其间于1950年受到托斯卡尼尼的重视 。1952年起在著名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担任萨 巴塔的副手,两年后接班升任首席指挥,与当
返回
卡克莱伯(Carlos Kleiber,1930-)
生于柏林,其父埃里克?克苤伯也是一位大指挥家 ,50年代在Decca录制过贝多芬交响曲全集,颇受好评。 小克莱伯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在音乐素养方面自然得天 独厚。但此人一向无意接受任何长期的聘任,虽然自50 年代起先后指挥过许多乐团和歌剧院,却不愿受制其中 任何一家的常任之职。他的演出活动不多,且又不事张 扬,仿佛他登台指挥演出每每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位乐 坛“隐士”,一旦“出山”,总有佳作。依名气而论,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