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诗词曲比较审美1

合集下载

中国诗词曲审美

中国诗词曲审美

中国诗词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诗经》是远古流传至今,有着文字记载的重要文献之一,风雅颂其中的雅,已经有专业创作的味道,这说明中国诗歌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史前传说时代。

诗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份宝贵的财富,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一朵绚丽的瑰宝,在文学艺术领域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任何人都无法否定,不管是不是文人墨客,这样的结论显然无可争议。

中国的诗歌起源于人类语言诞生之初,成型于《诗经》收集整理的过程,从此开创了中国诗歌的古风时代,其繁荣昌盛的状况,对文学艺术的贡献,以及发挥的历史作用都有据可考。

大唐之初原本就用于吟唱的诗歌,在韵律节奏上更加考究,形成了统一的规范,一种分化发展的形式逐渐定格,这就是近体格律诗的诞生。

近体格律诗的形式一经出现,因为其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感,从唐朝初年就开始迅速风靡,因而提起诗歌,人们总是立刻就会想起唐诗。

近体诗这种形式,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今天流传最广的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主要都是唐代诗人的佳作。

一种文学形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实际上也就走到了它的衰败,格律诗在唐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再发展的空间已经微乎其微,后来有人说“唐人已把诗写尽!”这本来就是一种客观的状况。

离情别意通过格律诗的形式表现,唐代已经达到了极致,起码后来没有人敢说自己在格律诗的形式内,取得了比唐人更高的成就。

一些聪明的文人,看清了这样的形势,于是开始突破格律诗的形式,这样就出现了词。

词的形式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因为诗词本来就是一体的状态,《诗经》本身就是传唱的文字记载,从广义上说,诗词在根本上就没有独立,不过我们这里的词,是指明确的词的形式,尽管它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但是人们习惯称之为宋词,因为它在宋代达到了鼎盛。

在唐诗格律的基础上,词在一开始就讲究入律,那是对前人成就的一种继承,但在形式上却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词的入律本来就是格律诗句的任意截取,但是在经过格式化之后,逐渐流行起一些固定的词牌,于是词也演变成相对固定的形式,这种词牌的形式自然地限制了它的再发展,而且词曲的散佚使之脱离音律,逐渐发展成一种纯粹的文学形式。

[关雎,古诗词,审美观]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关雎,古诗词,审美观]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一、《关雎》文本美学观《关雎》乃《诗经》的开篇之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来看,可谓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篇的一个国粹典范,是孔子儒家推崇的诗教主张。

先秦时期的情歌《关雎》,处在高扬主体理性的人治历史时期,构建了以宗法血源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因此美学观念也相应地被侵染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儒家学说以和为美,把主体的道德作为终极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人的自然性。

这种观念体现在爱情审美价值上,就是《关雎》闪耀的那种和美与人性美的特点,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伦理作为自觉要求,强调了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作为社会人的理想爱情观的审美价值取向,即不偏不倚,勿过不及的审美观。

和谐的美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自我内心的和谐。

和谐的爱情,是幸福、美好的最高境界,当然这种和谐既是两情相悦、互相爱慕的双向自由选择,又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要求。

《关雎》所反映的爱情之美正是自我克制、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是和谐爱情的典范。

诗中的君子谦和有礼,文质彬彬,才思敏捷,温润如玉。

据王国维讲: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士大夫鼓而已。

君子追求淑女的方式比较特别,没有海誓山盟,没有粗俗的行为,举止高雅,以琴瑟、钟鼓来陶醉对方的心灵、以音乐的形式来倾诉高尚的爱情。

由此看来,君子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才子,温文尔雅、知书达理、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可谓乐而不淫,而淑女也算得上佳人,君子和淑女的爱情可以说是中国爱情文学史上才子佳人的模式源头,代表了传统中国式的爱情理想。

其次,君子充满激情而又理智,爱得深入而又有节制。

诗中没有泼墨重彩地描述君子对淑女的热烈追求过程,而是把笔墨重点放在君子追求不到淑女后的两个典型行为上:一是想念,想念的程度很深寤寐思服,即日思夜想;想念的时间长,悠哉悠哉二是痛苦,君子因饱受思念痛苦的折磨,辗转反侧,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诗词曲比较审美》课件

《诗词曲比较审美》课件

诗词曲的分类与流派
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诗词曲分为多种类型。如按内容可分为抒情诗、叙事 诗等;按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等;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流派
不同时期的诗词曲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如唐诗有山水诗派、边塞诗派等;宋 词有豪放派、婉约派等;元曲有杂剧、散曲等。
02 诗词曲比较审美的意义
不同时期曲的比较审美
元朝时期的曲
元朝时期的曲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为特点 ,强调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通过幽默的语 言和讽刺的手法,展现出元朝社会的多样性 和丰富性。
明清时期的曲
明清时期的曲则以高雅、文人为特点,强调 音乐性和艺术性,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 演唱,展现出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
05 诗词曲比较审美的思考与展望
加了比较的难度。
审美标准主观性
由于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在 进行诗词曲比较审美时可能会产 生主观性偏差,影响对作品的客
观评价。
诗词曲比较审美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跨学科研究
未来可以将诗词曲比较审美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如文 学、历史、哲学等,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深入挖掘作 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对诗词 曲作品进行可视化呈现和数据分析,从而更加直观地展现 作品的内在联系和审美特征。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 词曲比较审美研究的深入发展,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与互鉴 。
诗词曲比较审美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词的婉约与细腻
词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语言婉转、含蓄,给人 以柔美的感受。
曲的通俗与生动
曲则更贴近生活,语言通 俗易懂,表现形式生动活 泼,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 。

论中国古诗词歌曲之审美特征

论中国古诗词歌曲之审美特征

产。古诗词音 乐就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产 生的,它是 一种高品位的音 乐 色 和风 格 的艺 术歌 曲形 式 。 表现 ,同时高度 集中的反 映 了我 国古代社会音 乐和 时代背景下的 生活 二 、 中国古 诗 词歌 曲的 美 学特 征 风貌。 同时随 着时代 的不断演变西学 东渐 ,国学渐 次处于弱势地位 。
使得 中国传统音 乐地位 受到冲击 ,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和古诗词
( 一 )文 学意境 美
古 诗 词 是 中文 独 有 的 一种 文体 , 有特 殊 的格 式及 韵律 。 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 中国民族音 乐中的应 用更为重要 。本文立足 于鉴 赏古诗词歌 曲的艺 有古典含蓄的意境和意象 ,以 “ 雅 ”作 为 审 美 架 构 的 一个 大支 术特 点及演唱处理 ,分析 古诗词歌 曲的艺术审美特征 。 点 , 内容 闲雅 ,恬 静 , 古诗 词 是诗 化 的语 言 ,文 词大 都 优美 且 有
意境 ,韵味 大 都含 蓄 且 韵调 和谐 、音 节 工整 等 ,都展 现 出诗 词 意 境 的艺 术性 。作 为歌 词 ,它 的节 奏 舒 缓 、语音 质 朴 、韵 调错 落有 中国 古诗 词歌 曲 的艺 术魅 力 序 、朗 朗上 口,歌 词 语 言富 有音 乐 性 ,表 现 为语 音 中声 、韵 、调 ( 一 )古 诗词 歌 曲简介 的完 美 结合 ,加之 构 词 叠韵 的鲜 明特 点 ,尤其 是 声调 的 变化 ,体 中 国是个 拥 有上 下 五 千年 历史 的文 明 古国 ,也 是 一个 具 有 丰 现 了歌 词构 成 极 高 的艺 术性 。 古诗 词最 常 用 借景 抒情 的 手法 ,又 富文 化传 统 的 国家 。音 乐 与文 字本 来 就 是一 种 抒发 感情 最 直 接 的 可 分 为 直 接 抒 情 和 间 接 抒 情 ,借 景 抒 情 就 是 依 托 景 物 来 抒 发情 途 径 。古 诗 词歌 曲是指 用 我 国经 典诗 词 作 为歌 词 , 由音 乐家 谱 成 感 ,并将 主观 情 感潜 藏在 客观 写 实 的艺术 形象 之 中 。 歌 曲 ,并搭 配 艺 术 性较 强 的钢 琴 伴奏 或 乐 队 伴奏 ,在 音 乐 会 ( 室 ( 二 )旋 律 音韵 美 内乐 ) 上 演 唱 的 声 乐作 品。 古诗 词 歌 曲可追 溯 至 春 秋 时 代 ,大 体 诗 词 总 有 它 自 己独 特 的旋 律 ,它 们 或 忧 伤 或 喜 悦 或 豪 迈 或 经 历 了诗 经 、楚 辞 、乐 府 、绝 律诗 、词体 歌 曲 、琴 歌 、元 散 曲 、 柔 情 。 古人 常 用诗 或 词 的形 式抒 发 自己 的情怀 , 旋律 是 诗词 音乐 明清 小 曲等 不 同体裁 的演 变 ,是 历代 声乐 艺 术的 结 晶 。 化 的 手 段 ,旋 律美 取 决 于诗 词意 境 的优 美 ,这 样 文情 与 声情 才 能 ( 二 )古诗 词歌 曲的特 点 完 美 的 结合 。古诗 词 歌 曲多 为抒 情 性歌 曲,旋 律 的起 伏 依诗 词 的 1 . 题 材 的传 承性 喜 、怒 、哀 、 乐变 化 ,产 生 “ 音 乐 旋律 记忆 ”效 果 ,陌 生但 又动 中 国古 诗 词歌 曲大 多都 直接 引 用 中 国历 史事 件 为背 景 , 或者 听 的 歌 曲会 让 人情 不 自禁 陷 入其 中,其 旋律 构 成 除音 程 级进 外也 名著 诗 篇 为题 材进 行 的创 作 ,这 类 作 品容 易 引起 听 众共 鸣 达 到 良 有 大跳 ,呈 现 出律 动和 色 彩变 化 。速 度 与 节奏 多 为一 种舒 缓 的韵 好传 承 的 作用 ,这 也 是对 古 代文 化 再现 性 的创 作 。 不 同的 历史 发 律 性 。 展 时期 、社 会 背 景 的作 品下 都 反映 了 一定 的现 实 意 义 ,也 是 曲作 ( 三 )声 腔 意味美 者借 古诗 词 抒发 当下 现实 感 受的 有效 途径 。 古 韵 诗 词更 应 注意 声 腔 调细 呤 ,行 腔 咬字 、 吐字 技 巧在 歌 曲 2 . 音 乐 旋律 与诗 词韵 律 的融合 性 演 唱 中是 至 关 重要 的 。本 文 从发 声 、吐 字 、咬 字 的角 度 ,结 合语 中 国古 诗词 具 有优 美 独特 的 韵律 ,因 此在 音 乐旋 律 上 更倾 向 音 系统 的特 点 ,来 阐述 歌 唱 中的 “ 以字 带 声 ,以字 行 腔 ” 。润腔 表 现 古 诗词 的吟 诵 性 与韵 律美 。这 也要 求 作 曲家在 创 作 前 从 古诗 讲 究 韵味 , 具有 旋 律性 、节奏 性 、 力度 性等 。我 国古 诗 词艺 术歌 词的 节奏 、押 韵 、句 法等 方 面为 立足 点出 发 ,力 求达 到 音 乐 与诗 曲的演 唱 应 该在 继 承传 统 的基 础 上 借鉴 创新 ,强 调: 字正 腔 圆 , 词融 为一 体 的 效果 。 这与 作 曲家 良好 的知 识文 化 底蕴 与 扎 实 的作 声 情 并茂 , 达 到字 与 声相 谐和 的 目的 ,就 是在 歌 唱过 程 中始 终保 曲技 艺息 息相 关 。 持 声音 的 圆润 通畅 ,也 既 是声 中无 字 ,字 中有 声 。 3 . 钢 琴伴 奏织 体 的民族 性 现 代 社会 出现 的音 乐类 型 层 出不 穷 , 电子 乐 ,爵 士乐 等等 , 中国 古 诗词 歌 曲在钢 琴 伴 奏 上采 用 一些 民族性 的音 乐织 体 , 在 不 同文 化 同 台竞 技 的情况 下 ,民族 歌 曲的弘扬 更 需要 我 们持 之 着 重 于渲 染 诗词 意境 ,创造 出古 诗词 的 韵律 美 ,使 钢 琴 伴奏 艺 术 以恒 的传 承 下去 。 尤其 是 古诗 词 歌 曲 ,不仅 良好 的传承 了古代 文 的功 能性作 用 得到 了充 分 的继 承与 发扬 。 学 瑰宝 ,也给 古 诗 词注 了一剂 现 代音 乐 鲜活 的 热血 , 为古 诗 词更 4 . 调式 调性 及 和声 上 的艺术 性 添 一抹 绚 丽 的色 彩 。不 论 是 古诗 词 的文 学意 境 美带 我们 走 进 如梦 七 八 十年 代 充分 运 用现 代 的技 法 为 古诗 词 歌 曲发 展注 入 了新 如幻 的 仙 境 ,抑 或 是古 诗词 歌 曲的旋 律 音韵 美带 我 们走 进 如痴 如 鲜血 液 。在 之前 作 品 中大都 采用 对 比的 调式 与调 性 的转 换手 法 。 醉 的梦 境 ,还 是 古诗 词 歌 曲 的声腔 意 味 美带 我们 走 进余 音缭 绕 的 古 代流 传 下 来 的诗 词歌 曲很 多是 借景 抒 情 : 曲调 通 常 比较 悠 古代 。古 诗词 歌 曲给 了我们 许 多 画面 感 ,让 我们 身 临其 境 。我 们 长 淡雅 ;伴奏 的 乐器 大 多 为古 琴 、古 筝 、洞 箫 、琵 琶 和羌 笛 。近 应 该 以创 新精 神 为 核心 ,将 古 诗 词结 合 现代 音乐 因素更 好 的传 承 现代 的古 诗词 歌 曲中大 部 分是 模仿 古 代 乐器 的 音色 写 作 。此 类 歌 下去 。

古诗与现代诗的审美观念对比赏析

古诗与现代诗的审美观念对比赏析

古诗与现代诗的审美观念对比赏析诗歌是人类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语言的艺术化表达,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世界的观察与理解。

而古诗和现代诗作为两个不同时期的产物,其审美观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古诗和现代诗的审美观念进行对比,并从文字表达、主题内容、艺术手法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历史悠久,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各个时期的文化成就。

古诗强调音律的韵律美,情感的抒发和意象的艺术化表现。

在它心灵上的追求'可以看到人们对自然之美、人情世态以及思考人生哲理的态度。

例如唐代的杜甫、李白,他们的诗作闪烁着豪壮的气质,以瑰丽的词藻和雄浑的气势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展示了帝国的荣辱。

在他们的作品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人生苦难、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与共鸣。

而现代诗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和体验的真实性。

现代诗展示了作者对人类现实的关注与思索,以及对个体内心情感体验的呈现。

现代诗大胆地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捕捉灵感,注重情感的直抒胸臆和对现实的关注,使得现代诗更加等路追求真实反映人生百态,表达每个人独有的内心感受。

例如,法国著名诗人巴黎的拉美封我,以其犀利的笔触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革新诗歌形式,强调语言的冲击力和直接性,使现代诗走出传统的束缚。

在文字表达方面,古诗注重平仄和押韵的规范。

它在音律上要求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得整首诗具有朗朗上口的感觉。

古诗常常以规范的格式呈现,如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这种艺术形式使得古诗在韵律上有一种凝练而独特的美感,令人陶醉其中。

而现代诗在音律上相对宽泛,自由度更高。

现代诗的文字表达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不拘一格,追求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感受诗歌的现场感。

就主题内容而言,古诗倾向于探讨人生哲理和道德观。

它们通过对自然景物或人情世态的展示,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本质,用古代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来留下古人的智慧和体悟。

现代诗则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和经验的体验。

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

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

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1. 引言1.1 概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将古典的古诗词与现代的音乐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具备了现代审美追求。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进行详细探讨,旨在进一步拓展人们对这一艺术形式的认知。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引言、正文、美学特征、审美价值和结论。

引言部分会给出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整体概述及文章结构安排。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探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深入挖掘其内涵,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知框架。

同时,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广和弘扬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现代社会有效传承并发展这一宝贵遗产。

2. 正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结合了中国传统诗词和现代音乐的表达形式,它通过音乐与歌词的完美融合,既保留了古典文化的瑰宝,又展现了时代的精神内涵。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具体探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点与魅力。

首先,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点之一是其丰富多样的主题内容。

从唐宋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篇到现代优秀作品,无论是描绘大自然景色、抒发爱情情感还是咏史怀古等题材,都能在这些艺术歌曲中找到。

这不仅使人们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鲜血液。

其次,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通过音乐声调与节奏的精准配合,以及优美动听的旋律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它采用了不同风格、不同地域和不同器乐的表演方式,从而呈现出极高的音乐性。

这些优美的旋律与诗词中蕴含的意境相得益彰,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还具有独特的语言美感特征。

由于古代汉字的浓厚文化底蕴和深远内涵,中国古代诗人通过精练、简洁而富有情致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这些艺术歌曲在一字一句之间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同时,它们以优美动听、押韵和对仗的形式赋予了悦耳动人的声韵美感。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与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与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与演唱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点之一是情感表达的深度和细腻。

古诗词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因此能够更加贴近人们的内心世界,触动人们的情感。

艺术歌曲通常选取具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古诗词作为歌词,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增强歌词的情感表达力。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投入,将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真实地传递给听众。

古诗词艺术歌曲常常能够引起听众共鸣,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点之二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古诗词艺术歌曲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使得经典诗词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同时承载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现代艺术形式的把握,通过音乐的演绎和歌词的表达,使得传统诗词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为听众带来了新的艺术享受,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环节。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和表达古诗词的情感内涵,通过声音的表现力和音乐的演绎来传递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在演唱中,演唱者需要运用声音的变化来塑造不同的情感色彩,通过音高、音量、音质的控制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变化,使得歌曲更加丰富多彩。

演唱者还可以通过表情、姿势等肢体语言的运用,来增强表演的表现力,使得演唱更具感染力。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歌曲的整体效果,通过自己的演唱技巧和个人特色来演绎歌曲,使得歌曲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其深厚的情感表达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备受瞩目。

其审美特点在于情感表达的深度和细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的表现来增强歌曲的艺术效果。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关雎》文本美学观《关雎》乃《诗经》的开篇之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来看,可谓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篇的一个国粹典范,是孔子儒家推崇的诗教主张。

先秦时期的情歌《关雎》,处在高扬主体理性的人治历史时期,构建了以宗法血源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因此美学观念也相应地被侵染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儒家学说以“和”为美,把主体的道德作为终极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人的自然性。

这种观念体现在爱情审美价值上,就是《关雎》闪耀的那种“和”美与人性美的特点,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伦理作为自觉要求,强调了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作为社会人的理想爱情观的审美价值取向,即“不偏不倚,勿过不及”的审美观。

和谐的美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自我内心的和谐。

和谐的爱情,是幸福、美好的最高境界,当然这种和谐既是两情相悦、互相爱慕的双向自由选择,又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要求。

《关雎》所反映的爱情之美正是自我克制、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是和谐爱情的典范。

诗中的“君子”谦和有礼,文质彬彬,才思敏捷,温润如玉。

据王国维讲:“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士大夫鼓而已”。

“君子”追求“淑女”的方式比较特别,没有海誓山盟,没有粗俗的行为,举止高雅,以“琴瑟、钟鼓”来陶醉对方的心灵、以音乐的形式来倾诉高尚的爱情。

由此看来,“君子”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才子,温文尔雅、知书达理、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可谓“乐而不淫”,而“淑女”也算得上佳人,“君子”和“淑女”的爱情可以说是中国爱情文学史上“才子佳人”的模式源头,代表了传统中国式的爱情理想。

其次,“君子”充满激情而又理智,爱得深入而又有节制。

诗中没有泼墨重彩地描述“君子”对“淑女”的热烈追求过程,而是把笔墨重点放在“君子”追求不到“淑女”后的两个典型行为上:一是想念,想念的程度很深“寤寐思服”,即日思夜想;想念的时间长,“悠哉悠哉”;二是痛苦,“君子”因饱受思念痛苦的折磨,“辗转反侧”,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解析: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
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2010-122010-12-21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王国维
四言敝而有《楚辞》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 楚辞》 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 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 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 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 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 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 作他体,以自解脱。 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 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人间词话》 盛终衰者,皆由于此。(《人间词话》)
2010-122010-12-21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二)文学与心灵
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说: 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说:“文 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 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 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 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 历史。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历史。”(《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 一分册《引言》 一分册《引言》)
2010-122010-12-21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一)一个怪圈
鲁迅
我以为原是民间物, 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 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成僵石, 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成僵石,他们就又去 取一样,又来慢慢的绞死它。譬如《楚辞》罢, 取一样,又来慢慢的绞死它。譬如《楚辞》 离骚》虽有方言,倒不难懂,到了扬雄, 《离骚》虽有方言,倒不难懂,到了扬雄,就特地 古奥” 令人莫名其妙,这就离断气不远矣。 “古奥”,令人莫名其妙,这就离断气不远矣。词、 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到后来, 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到后来,可就 实在难读了。( 鲁迅书信集·致姚克 。(《 致姚克》 实在难读了。(《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
2010-122010-12-21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蒹葭》 《秦风·蒹葭》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 伊人,在水一方。 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 伊人,在水之湄。 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 伊人,在水之涘 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宛在水中沚。
2010-122010-12-21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心灵的分期
中唐: 中唐:安史之乱与心灵的哀伤
刘长卿《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白首相逢征战后, 刘长卿《送李录事兄归襄邓》: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 中。 卢纶《长安春望》 谁念为儒逢乱世,独将衰鬓客秦关。 卢纶《长安春望》:谁念为儒逢乱世,独将衰鬓客秦关。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元稹《行宫》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韦应物《与村老对饮》 乡村年少生离乱,见话先朝如梦中。 韦应物《与村老对饮》:乡村年少生离乱,见话先朝如梦中。 郎士元《送别钱起》 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 郎士元《送别钱起》: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 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寒树依微远天外, 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 夕阳明灭乱流中。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张籍《凉州词》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张籍《凉州词》:“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屈原、扬雄与楚辞
姜亮夫: 人民之创造与诗人之加工,两相因依, 姜亮夫:“人民之创造与诗人之加工,两相因依, 开此奇葩” 只是“到了扬雄,就特地‘古奥’ 开此奇葩”, 只是“到了扬雄,就特地‘古奥’, 令人莫名其妙,这就离断气不远矣”。(《 令人莫名其妙,这就离断气不远矣”。(《屈原赋 校注》 校注》) 刘勰:“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文心雕龙·辨 骚》)
2010-122010-12-21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心灵的分期
宋代的老境
钱钟书《谈艺录》:“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 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
元代,古典诗歌真正进入老年: 世事都参破( 元代,古典诗歌真正进入老年: 世事都参破(张可久
《齐天乐过红衫儿·隐居》) 齐天乐过红衫儿·隐居》 查德卿《寄生草·感叹》 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 查德卿《寄生草·感叹》:“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 一步一个连云栈。 一步一个连云栈。” 滕斌《普天乐》 仗权豪施威势,倚强压弱,乱作胡为” 滕斌《普天乐》:“仗权豪施威势,倚强压弱,乱作胡为”。 无名氏《朝天子·志感》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 无名氏《朝天子·志感》:“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 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马谦斋《沉醉东风》 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 马谦斋《沉醉东风》:“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 关汉卿《四块玉·闲情》 离了名利场,钻进安乐窝, 关汉卿《四块玉·闲情》 “离了名利场,钻进安乐窝,闲快 活”。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 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2010-122010-12-21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何以民间
郑振铎: 郑振铎:
民间作品“是新鲜的,但是粗鄙的。 民间作品“是新鲜的,但是粗鄙的。她未经过 学士大夫们的手所触动,所以还保持其鲜妍的色彩, 学士大夫们的手所触动,所以还保持其鲜妍的色彩, 但也因为这所以还是未经雕斫的东西, 但也因为这所以还是未经雕斫的东西,相当的粗鄙 俗气,有的地方写得很深刻, 俗气,有的地方写得很深刻,但有的地方便不免粗 甚至不堪入目。 中国俗文学史》 糙,甚至不堪入目。”(《中国俗文学史》) 邱道人嘲歌: 邱道人嘲歌:
2010-122010-12-21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心灵的分期
笔力雄壮、 古典诗歌进入黄金时代 :笔力雄壮、气象浑厚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李白《古风》四十六
“九重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 朝大明宫之作》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执政方持法,明君无此心”王维《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丈夫不作儿女别”高适《别韦参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 判官夜集》
2010-122010-12-21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小结论之一
完整地看来, 完整地看来,诗歌可以说是生于 民间,成于文人,死于庙堂, 民间,成于文人,死于庙堂,然后新 的诗体又生于民间,形成从俗到雅, 的诗体又生于民间,形成从俗到雅, 得到提高,发展到典雅而逐渐“ 得到提高,发展到典雅而逐渐“变成 僵石” 最后又去取民间之俗的循环。 僵石”,最后又去取民间之俗的循环。 如此往复不已, 如此往复不已,中国古典诗歌便不断 发展变化。 发展变化。
2010-122010-12-21》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10-122010-12-21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诗骚传统与僵化
负面评价
《诗经》:钟嵘《诗品序》所言:“每苦文繁而 意少,故世罕习焉。” 《楚辞》发展为杂言,自由舒展,但句法有散文 化倾向,对汉赋影响明显,屈原诗作也被人称为 “赋”,而作为骚体诗,后世也不甚盛行。
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决定了灵动活变的五、七言句式最适 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决定了灵动活变的五、 合于诗歌形式,所以古典诗歌是五言、七言唱了主角。 合于诗歌形式,所以古典诗歌是五言、七言唱了主角。汉乐 府中五言已多,语言比《诗经》四言表现力强,又比“楚辞” 府中五言已多,语言比《诗经》四言表现力强,又比“楚辞” 有句型规律,因此很快被“文人取为己有”,得到发展,魏 有句型规律,因此很快被“文人取为己有” 得到发展, 晋南北朝时便“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钟嵘《 晋南北朝时便“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钟嵘《诗 品·序》)。
心灵的分期
《诗经》揭开了中国诗歌史光辉的第一页 诗经》
《关雎》与爱情 《硕鼠》与政治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苏世独立”(《渔父》)
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高潮
鲁迅:“文学的自觉”(《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 系》)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 “俊才云燕”(《文心雕龙·时序》):“三曹”、“七 子”、蔡琰等等 “三百年间同晓梦”(李商隐《咏史》) 建安风骨、正始之音、 太康体、玄言诗、游仙诗、田园诗、 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
2010-122010-12-21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历程:从民间到文人 历程:
子夜歌》 南朝乐府) 《子夜歌》(南朝乐府)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竹枝词》 (唐刘禹锡)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新添声杨柳枝》 (唐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