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侯周勃世家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全文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全文支菊生译注【说明】本篇是汉初名将周勃和周亚夫父子二人的合传。
周勃父子都是汉朝初期的有功之臣。
周勃是诛吕安刘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者,为挽救刘氏政权立了大功,所以司马迁把他作为汉初的主要功臣之一列入世家。
周亚夫是平定七国之乱的汉军统帅,为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和巩固汉王朝的中央政权立了大功。
父子二人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有功于汉室,这样的功臣理应受到恩宠与殊荣,但他们都只做了两三年的丞相就被免职了。
尤其令人不平的是,父子二人晚年都因被诬告谋反而被捕入狱。
周勃虽由于薄太后的干预被无罪释放,但已在狱中受尽了狱吏的凌辱。
周亚夫则是入狱后五日不食,呕血而死。
周亚夫之死显然是对汉朝统治者迫害功臣的无声抗议。
汉朝从高祖到武帝,对待许多功臣都心怀疑忌,刻薄寡恩。
萧何入过狱,韩信最终被杀,樊哙也曾被捕,周勃父子的遭遇更具有典型性,所以有人认为这是一篇专写功臣受辱的传记。
汉朝皇帝的刻薄寡恩,司马迁是有亲身感受的,所以在这篇传记中有一股愤愤不平之情不断流注于笔端。
周勃父子的一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作者对两个人物的写法却不尽相同,这是本篇的一大特色。
如写周勃之功,详细罗列他随从高祖东征西讨所立的大小战功几十次,而对他的主要功绩诛吕安刘只是几笔带过,以互见法详记在其他篇中。
初看似乎不甚合理,细想就会理解,作者正是要有意突出周勃的战功之多。
这一方面可以为高祖临终遗言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提供可信的依据。
(《高祖本纪》中极少提到周勃)。
另一方面又与后来周勃的被捕入狱形成强烈的对比。
写周亚夫则换了另一副笔墨。
先是能过对细柳军营的精采描述突出了周亚夫治军的严谨、严肃与严格,大臣都被惊呆,皇帝也不能不为之赞叹。
接着写他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任何干扰也不能动摇他的既定策略,皇帝的诏令也不例外。
这两个片断,作者都是运用特写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周亚夫的大将风度。
两个人物同中有异,异中见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太史公笔法的灵活与巧妙。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原文及注释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原文及注释
【原文】绛侯周勃,重文大学,四六读书。
季婆子曰,“君君臣臣,大有序列,孰能无礼?”勃曰:“苟有序列,为有所依,违则受罚,何必然无礼乎?”
【注释】
绛侯周勃:周勃,古代西晋绛国的诸侯,为学习者所推崇。
重文大学:《史记》称“重文”为:读古文,研究古理,是略微比一般文理课程高的学习水平,也是古代的精英人人都要求达到的水准。
季婆子:《史记》上提到的一位古代学者,他谓周勃:“世道斯行,君君臣臣,大有序列,孰能无礼?”
周勃:他反问:“苟有序列,为有所依,违则受罚,何必然无礼乎?”
意思是:只要遵守礼节,有所依赖,违反时则受到罚款,何必完全不守礼仪呢?。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周勃卒,文帝感其功,诏择其子最贤者,人举亚夫,遂荫亚夫条侯为续。
后元六年,匈奴大入边,亚夫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细柳,先驱至,不得入。
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上至,又不得入,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文帝日:“嗟乎,此真将军矣!可得而犯邪?”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孝景三年,吴、楚反。
以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
因自请上日:“楚兵剩轻,难与争锋。
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
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
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绝昊、楚兵后食道。
吴兵乏粮,数欲挑战,终不出。
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卯。
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
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景帝由此疏之。
而粱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匈奴王徐卢降,景帝欲侯之。
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
”亚夫因谢病,中元三年,以病免相。
后条侯子坐买官器,事连条侯。
书既闻上,上下吏。
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
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
”召诣延尉。
延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吏侵之益急,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惜其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
悲夫!(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译文:绛侯周勃死了,文帝感念他的功劳,下诏挑选周勃最贤能的儿子,人们推举了周亚夫,于是恩荫周亚夫为条侯,接续周勃的爵位。
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防备匈奴。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白话译文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支菊生译注【说明】本篇是汉初名将周勃和周亚夫父子二人的合传。
周勃父子都是汉朝初期的有功之臣。
周勃是诛吕安刘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者,为挽救刘氏政权立了大功,所以司马迁把他作为汉初的主要功臣之一列入世家。
周亚夫是平定“七国之乱”的汉军统帅,为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和巩固汉王朝的中央政权立了大功。
父子二人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有功于汉室,这样的功臣理应受到恩宠与殊荣,但他们都只做了两三年的丞相就被免职了。
尤其令人不平的是,父子二人晚年都因被诬告谋反而被捕入狱。
周勃虽由于薄太后的干预被无罪释放,但已在狱中受尽了狱吏的凌辱。
周亚夫则是入狱后五日不食,呕血而死。
周亚夫之死显然是对汉朝统治者迫害功臣的无声抗议。
汉朝从高祖到武帝,对待许多功臣都心怀疑忌,刻薄寡恩。
萧何入过狱,韩信最终被杀,樊哙也曾被捕,周勃父子的遭遇更具有典型性,所以有人认为这是一篇专写功臣受辱的传记。
汉朝皇帝的刻薄寡恩,司马迁是有亲身感受的,所以在这篇传记中有一股愤愤不平之情不断流注于笔端。
周勃父子的一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作者对两个人物的写法却不尽相同,这是本篇的一大特色。
如写周勃之功,详细罗列他随从高祖东征西讨所立的大小战功几十次,而对他的主要功绩诛吕安刘只是几笔带过,以“互见法”详记在其他篇中。
初看似乎不甚合理,细想就会理解,作者正是要有意突出周勃的战功之多。
这一方面可以为高祖临终遗言“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提供可信的依据。
(《高祖本纪》中极少提到周勃)。
另一方面又与后来周勃的被捕入狱形成强烈的对比。
写周亚夫则换了另一副笔墨。
先是能过对细柳军营的精采描述突出了周亚夫治军的严谨、严肃与严格,大臣都被惊呆,皇帝也不能不为之赞叹。
接着写他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任何干扰也不能动摇他的既定策略,皇帝的诏令也不例外。
这两个片断,作者都是运用特写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周亚夫的大将风度。
两个人物同中有异,异中见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太史公笔法的灵活与巧妙。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4)全文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4)全文后来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投降汉朝。
景帝想要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后来的人。
丞相周亚夫说:那几个人背叛他们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们为侯,那还怎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的不能采用。
于是把唯徐卢等人全都封为列侯。
周亚夫因而称病退居在家中。
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周亚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职务。
不久,景帝在皇宫中召见条侯,赏赐酒食。
席上只放了一大块肉,没有切碎的肉,不也放筷子。
条侯心中不满,扭头就叫管宴席的官拿筷子来。
景帝看到后笑着说:这些不能满足您的需要吗?条侯脱下帽子谢罪。
皇帝起身,条侯趁机快步走出。
景帝目送他出去后。
说:这个遇事就不满意的人不能任少主的大臣啊!过了不久,条侯的儿子从专做后家用品的工官那里给父亲买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
搬运的雇工很受累,可是不给钱。
雇工们知道他偷买天子用的器物,一怒就上告周亚夫的儿子要反叛,事情自然牵连到条侯。
雇工的上书呈报给景帝,景帝交给官吏查办。
官吏按文书上内容一一责问条侯,条侯拒不回答。
景帝责骂他说:我不任用你了。
并下令把周亚夫交到廷尉那里去。
廷尉责问说:您是想造反吗?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么说是要造反呢?狱吏说:您纵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去造反吧!狱吏逼迫越来越加紧。
起初,狱吏逮捕条侯的时候,条侯想自杀,夫人制止了他。
因此没能死,接着就进了廷尉的监狱。
周亚夫于是五天不吃饭,吐血而死。
他的封地被撤除。
周亚夫的爵位中断了一年,景帝便改封绛侯周勃的另一个儿子周坚为平曲侯,接续绛侯的爵位。
周坚封侯十九年后去世,谥号是共侯。
他的儿子建德继承侯爵。
十三年后,周建德任太子太傅。
由于所献的助祭黄金品质不佳,元鼎五年(前112),被判有罪,封地被废除。
条侯周亚夫果然是饿死的。
他死后,景帝便封王信为盖侯。
太史公说:绛侯周勃原来做平民的时候,是个粗陋朴实的人,才能不过平庸之辈。
等到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就身居将相之位,吕氏家族想谋反作乱,周勃挽救国家危难,使朝廷恢复正常。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详注译文及命题示例[高考文言文阅读]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详注译文及命题示例[高考文言文阅读]](https://uimg.taocdn.com/908542e848d7c1c709a14575.webp)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详注译文及命题示例★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孝文帝择(挑选)绛侯(周勃)子贤者,皆推(推举)亚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接续周勃的爵位)。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以河内守(河内郡太守)亚夫为将军,军(驻军)细柳以备胡。
上(皇上)自劳(慰劳)军。
军士吏被(通“披”)甲,锐兵刃(刀剑出鞘),彀(把弓弩张开、张满)弓弩(开弓搭箭),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即将)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过了不久),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派使者)持节(拿天子的符节)诏将军,亚夫乃(才)传言开壁门,成礼(劳军礼仪完毕后)而去。
孝景三年..,东击吴楚。
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吴楚反(叛乱)。
亚夫为太尉(勇猛轻捷),难与争锋。
愿(希望)以梁委(放弃)之,绝其粮道,乃可制(制服)。
”上许之。
吴方攻梁,梁急(形势危急),请救,景帝使使诏(太尉)救梁。
太尉坚壁(坚守营垒)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
后吴奔壁(军营的围墙)东南陬(角落),太尉使备(防备)西北。
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
吴兵既饿,乃引(撤退)而去。
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
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郤(仇怨),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封侯)也。
”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
”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遵守这个规定)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封他为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封侯)之以劝(鼓励)后。
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怎么去责备)人臣不守节者(定语后置)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
”乃悉(全都)封唯徐卢等为列侯。
居无何(过了不久),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甲楯(盔甲和盾牌)五百被[(pī,批):数量词。
绛侯周勃世家
问题三: 问题三: 如何评价周亚夫军细柳的 作为? 作为?
董份: 细柳营,亚夫为真将军。 董份:“细柳营,亚夫为真将军。” 姚苎田: 细柳劳军,千古美谈, 姚苎田:“细柳劳军,千古美谈,余谓亚夫之 巧于自著其能,以邀主眷耳。 巧于自著其能,以邀主眷耳。当时遣三军出屯 备胡,既非临阵之时,则执兵、介胄、传呼、 备胡,既非临阵之时,则执兵、介胄、传呼、 辟门,一何过倨?况军屯首重侦探, 辟门,一何过倨?况军屯首重侦探,岂有天子 劳军已历两营,而亚夫尚未知之理? 劳军已历两营,而亚夫尚未知之理?乃先驱既 犹闭壁门;都尉申辞,天子亦遵军令, 至,犹闭壁门;都尉申辞,天子亦遵军令,不 亦甚乎?然其持重之体炯异他军, 亦甚乎?然其持重之体炯异他军,则锥处囊中 脱颖而出,亚夫之谋亦工矣。 脱颖而出,亚夫之谋亦工矣。” 郭嵩涛: 此当为文帝微行至军, 郭嵩涛:“此当为文帝微行至军,军吏得遏止 史公但奇其文,故于此等细微不及详耳。 之。史公但奇其文,故于此等细微不及详耳。”
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 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 丞相勃曰: 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勃谢曰: 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 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 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汗出沾背,愧不能对。於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於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 有主者。 上曰: 主者谓谁? 平曰: 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 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 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 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 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 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 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 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 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 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 君独不素教我对! 陈平笑曰: 君居其位, “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 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 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 於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 邪?”於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 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 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陈丞相世 家》)
关于《史记·绛侯周勃世》原文及译文
《史记·绛侯周勃世》原文及译文关于《史记·绛侯周勃世》原文及译文本文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的一节。
绛侯周勃是汉开国功臣。
诸吕危刘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孝文皇帝。
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其兄绛侯胜之有罪,以贤封为條侯,续绛侯后。
历仕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
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
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
本文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
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
作者以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
“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原文】文帝之后六年(1)匈奴大入边(2)。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3),军霸上(4);祝兹侯徐厉为将军(5),军棘门(6);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7),军细柳(8);以备胡上自劳军(9)。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10),锐兵刃,彀弓弩(11),持满(12)。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13):“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4):“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1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16)。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17):“介胄之士不拜(18),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19)。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馀,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20)。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史记》【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7)全文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7)全文顷之,景帝居禁中①,召条侯,赐食。
独置大胾②,无切肉,又不置箸。
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
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③?条侯免冠谢。
上起,条侯因趋出。
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少④!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⑤。
取庸苦之⑥,不予钱。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⑦,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
书既闻上,上下吏。
吏薄责条侯⑧,条侯不对。
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⑨。
召诣廷尉⑩。
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吏侵之益急。
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
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国除。
绝一岁,景帝乃更封绛侯勃他子坚为平曲线,续绛侯后。
十九年卒,谥为共侯。
子建代侯,十三年,为太子太傅。
坐酎金不善(11),元鼎五年(12),有罪,国除。
(13)条侯果饿死。
死后,景帝乃封王信为盖侯。
①禁中:宫中。
②胾(z,自):大块的肉。
③关于这句的含意,各家解说不同。
一种意见认为是景帝对周亚夫的态度表示不满,另一种意见认为是景帝向周亚夫表示歉意。
据上下文推敲,似以前一种意见较妥。
④怏怏:不高兴的样子。
少主:指新立的太子刘彻,即后来的汉武帝。
⑤尚方:掌管制造和供应皇家用品的官署。
被(pī,批):数量词。
具,件。
⑥取庸:搬运的雇工。
庸,同佣。
⑦县官:指天子。
《索隐》解释说: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周礼》中的一篇)王畿内(天子领地之内)县即国都也。
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
⑧簿:文书。
⑨这句的含意各家理解不同。
一种理解是不再用普通狱吏审理此案;另一种理解是明确宣布不再任用周亚夫为官以解除审案者的顾虑;还有一种理解是因周亚夫不回答审问,景帝怒而宣称:用不着你再回答了。
三解都可通。
⑩诣:到去。
(11)酎金:汉朝规定,诸侯每年应向朝廷进献助祭的黄金,即酎金。
(12)元鼎:汉武帝的第五个年号,共六年(前116 前111)。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6)全文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6)全文条侯亚夫自未侯为河内守时,许负相之,曰:君后三岁而侯。
侯八岁为将相。
持国秉①,贵重矣,于人臣无两。
其后九岁而君饿死。
亚夫笑曰:臣之兄已代父侯矣,有如卒②,子当代,亚夫何说侯乎?然既已贵如负言,又何说饿死?指示我。
许负指其口曰:有从理入口③,此饿死法也④。
居三岁,其兄绛侯胜之有罪,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
①秉:通柄。
权力,权柄。
②有如:如果。
③从理:纵纹。
从,通纵。
④法。
古代相术家称人的面相或骨相为法。
文帝之后六年①,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②,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③,持满④。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⑤。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⑥,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⑦。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⑧,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⑨。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⑩,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11),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①后六年:指文帝后元六年(前158)。
②祝兹侯徐厉:清梁玉绳《史记志疑》认为应作松兹侯徐悼。
③彀:把弓弩张开、张满。
④持满:把弓弦拉满。
⑤壁:营垒。
⑥约:规约,规定。
⑦按辔:控紧马缰绳。
⑧介:甲。
胄:头盔。
⑨式:手扶车前横木表示敬意。
式,同轼。
⑩曩:以往,从前。
(11)即:如果。
缓急:危急。
这里是偏义复合词。
孝景三年,吴楚反①。
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绛侯周勃世家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绛侯周勃世家。
《绛侯周勃世家》出自《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本篇是汉初名将周勃和周亚夫父子二人的合传。
周勃父子都是汉朝初期的有功之臣。
周勃是诛吕安刘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者。
周亚夫是平定“七国之乱”的汉军统帅。
父子二人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有功于汉室。
但他们都只做了两三年的丞相就被免职了。
父子二人晚年都因被诬告谋反而被捕入狱。
周亚夫更是入狱后五日不食。
绝食呕血而死。
周亚夫之死显然是对汉朝统治者迫害功臣的无声抗议。
所以有人认为这是一篇专写功臣受辱的传记。
作品名称,绛侯周勃世家。
创作年代,汉。
作品出处,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文学体裁,纪传体通史。
作者,司马迁。
勃以织薄曲为生。
常为人吹箫给丧事。
材官引强。
高祖之为沛公初起。
勃以中涓从攻胡陵。
下方与。
方与反。
与战。
却适。
攻丰。
击秦军砀东。
还军留及萧。
复攻砀。
破之。
下下邑。
先登。
赐爵五大夫。
攻蒙。
虞。
取之。
击章邯车骑。
殿。
定魏地。
攻爰戚。
东缗。
以往至栗。
取之。
攻啮桑。
先登。
击秦军阿下。
破之。
追至濮阳。
下鄄城。
攻都关。
定陶。
袭取宛朐。
得单父令。
夜袭取临济。
攻张。
以前至卷。
破之。
击李由军雍丘下。
攻开封。
先至城下为多。
后章邯破杀项梁。
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
自初起沛还至砀。
一岁二月。
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
为砀郡长。
沛公拜勃为虎贲令。
以令从沛公定魏地。
攻东郡尉於城武。
破之。
击王离军。
破之。
攻长社。
先登。
攻颍阳。
缑氏。
绝河津。
击赵贲军尸北。
南攻南阳守齮。
破武关。
峣关。
破秦军於蓝田。
至咸阳。
灭秦。
项羽至。
以沛公为汉王。
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
从入汉中。
拜为将军。
还定三秦。
至秦。
赐食邑怀德。
攻槐里。
好畤。
最。
击赵贲。
内史保於咸阳。
最。
北攻漆。
击章平。
姚昂军。
西定汧。
还下郿。
频阳。
围章邯废丘。
破西丞。
击盗巴军。
破之。
攻上邽。
东守峣关。
转击项籍。
攻曲逆。
最。
还守敖仓。
追项籍。
籍已死。
因东定楚地泗。
东海郡。
凡得二十二县。
还守雒阳。
栎阳。
赐与颍侯共食钟离。
以将军从高帝反者燕王臧荼。
破之易下。
所将卒当驰道为多。
赐爵列侯。
剖符世世勿绝。
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
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於代。
降下霍人。
以前至武泉。
击胡骑。
破之武泉北。
转攻韩信军铜鞮。
破之。
还。
降太原六城。
击韩信胡骑晋阳下。
破之。
下晋阳。
后击韩信军於硰石。
破之。
追北八十里。
还攻楼烦三城。
因击胡骑平城下。
所将卒当驰道为多。
勃迁为太尉。
击陈豨。
屠马邑。
所将卒斩豨将军乘马絺。
击韩信。
陈豨。
赵利军於楼烦。
破之。
得豨将宋最。
鴈门守圂。
因转攻得云中守遬。
丞相箕肆。
将勋。
定鴈门郡十七县。
云中郡十二县。
因复击豨灵丘。
破之。
斩豨。
得豨丞相程纵。
将军陈武。
都尉高肆。
定代郡九县。
燕王卢绾反。
勃以相国代樊哙将。
击下蓟。
得绾大将抵。
丞相偃。
守陉。
太尉弱。
御史大夫施。
屠浑都。
破绾军上兰。
复击破绾军沮阳。
追至长城。
定上谷十二县。
右北平十六县。
辽西。
辽东二十九县。
渔阳二十二县。
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
丞相二人。
将军。
二千石各三人;别破军二。
下城三。
定郡五。
县七十九。
得丞相。
大将各一人。
勃为人木强敦厚。
高帝以为可属大事。
勃不好文学。
每召诸生说士。
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其椎少文如此。
勃既定燕而归。
高祖已崩矣。
以列侯事孝惠帝。
孝惠帝六年。
置太尉官。
以勃为太尉。
十岁。
高后崩。
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
吕产以吕王为汉相国。
秉汉权。
欲危刘氏。
勃为太尉。
不得入军门。
陈平为丞相。
不得任事。
於是勃与平谋。
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
其语在吕后。
孝文事中。
文帝既立。
以勃为右丞相。
赐金五千斤。
食邑万户。
居月馀。
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
立代王。
威震天下。
而君受厚赏。
处尊位。
以宠。
久之即祸及身矣。
」勃惧。
亦自危。
乃谢请归相印。
上许之。
岁馀。
丞相平卒。
上复以勃为丞相。
十馀月。
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
或未能行。
丞相吾所重。
其率先之。
」乃免相就国。
岁馀。
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
绛侯勃自畏恐诛。
常被甲。
令家人持兵以见之。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
下廷尉。
廷尉下其事长安。
逮捕勃治之。
勃恐。
不知置辞。
吏稍侵辱之。
勃以千金与狱吏。
狱吏乃书牍背示之。
曰「以公主为证」。
公主者。
孝文帝女也。
勃太子胜之尚之。
故狱吏教引为证。
勃之益封受赐。
尽以予薄昭。
及系急。
薄昭为言薄太后。
太后亦以为无反事。
文帝朝。
太后以冒絮提文帝。
曰:「绛侯绾皇帝玺。
将兵於北军。
不以此时反。
今居一小县。
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
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
」於是使使持节赦绛侯。
复爵邑。
绛侯既出。
曰:「吾尝将百万军。
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
孝文帝十一年卒。
谥为武侯。
子胜之代侯。
六岁。
尚公主。
不相中。
坐杀人。
国除。
绝一岁。
文帝乃择绛侯勃子贤者河内守亚夫。
封为条侯。
续绛侯后。
条侯亚夫自未侯为河内守时。
许负相之。
曰:「君后三岁而侯。
侯八岁为将相。
持国秉。
贵重矣。
於人臣无两。
其后九岁而君饿死。
」亚夫笑曰:「臣之兄已代父侯矣。
有如卒。
子当代。
亚夫何说侯乎?然既已贵如负言。
又何说饿死?指示我。
」许负指其口曰:「有从理入口。
此饿死法也。
」居三岁。
其兄绛侯胜之有罪。
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
皆推亚夫。
乃封亚夫为条侯。
续绛侯后。
文帝之后六年。
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
直驰入。
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
军士吏披甲。
锐兵刃。
彀弓弩。
持满。
天子先驱至。
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
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
上至。
又不得入。
於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
军中不得驱驰。
」於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
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
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
棘门军。
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於亚夫。
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馀。
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且崩时。
诫太子曰:「即有缓急。
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文帝崩。
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孝景三年。
吴楚反。
亚夫以中尉为太尉。
东击吴楚。
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
难与争锋。
愿以梁委之。
绝其粮道。
乃可制。
」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
吴方攻梁。
梁急。
请救。
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
深壁而守。
梁日使使请太尉。
太尉守便宜。
不肯往。
梁上书言景帝。
景帝使使诏救梁。
太尉不奉诏。
坚壁不出。
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
吴兵乏粮。
饥。
数欲挑战。
终不出。
夜。
军中惊。
内相攻击扰乱。
至於太尉帐下。
太尉终卧不起。
顷之。
复定。
后吴奔壁东南陬。
太尉使备西北。
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
不得入。
吴兵既饿。
乃引而去。
太尉出精兵追击。
大破之。
吴王濞弃其军。
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
保於江南丹徒。
汉兵因乘胜。
遂尽虏之。
降其兵。
购吴王千金。
月馀。
越人斩吴王头以告。
凡相攻守三月。
而吴楚破平。
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却。
归。
复置太尉官。
五岁。
迁为丞相。
景帝甚重之。
景帝废栗太子。
丞相固争之。
不得。
景帝由此疏之。
而梁孝王每朝。
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景帝让曰:「始南皮。
章武侯先帝不侯。
及臣即位乃侯之。
信未得封也。
」窦太后曰:「人主各以时行耳。
自窦长君在时。
竟不得侯。
死后乃其子彭祖顾得侯。
吾甚恨之。
帝趣侯信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
」丞相议之。
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
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
天下共击之』。
今信虽皇后兄。
无功。
侯之。
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
景帝欲侯之以劝后。
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
陛下侯之。
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
」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
亚夫因谢病。
景帝中三年。
以病免相。
顷之。
景帝居禁中。
召条侯。
赐食。
独置大胾。
无切肉。
又不置櫡。
条侯心不平。
顾谓尚席取櫡。
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
上起。
条侯因趋出。
景帝以目送之。
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居无何。
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
取庸苦之。
不予钱。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
怒而上变告子。
事连污条侯。
书既闻上。
上下吏。
吏簿责条侯。
条侯不对。
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
」召诣廷尉。
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
乃葬器也。
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
即欲反地下耳。
」吏侵之益急。
初。
吏捕条侯。
条侯欲自杀。
夫人止之。
以故不得死。
遂入廷尉。
因不食五日。
呕血而死。
国除。
绝一岁。
景帝乃更封绛侯勃他子坚为平曲侯。
续绛侯后。
十九年卒。
谥为共侯。
子建德代侯。
十三年。
为太子太傅。
坐酎金不善。
元鼎五年。
有罪。
国除。
条侯果饿死。
死后。
景帝乃封王信为盖侯。
太史公曰: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
鄙朴人也。
才能不过凡庸。
及从高祖定天下。
在将相位。
诸吕欲作乱。
勃匡国家难。
复之乎正。
虽伊尹。
周公。
何以加哉!亚夫之用兵。
持威重。
执坚刃。
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
守节不逊。
终以穷困。
悲夫!。
译文。
绛侯周勃。
沛人。
他的祖先是卷县人。
后来迁到的丰县。
周勃靠编蚕箔维持生活。
还常在人家办丧时事吹箫奏挽歌。
后来又成为能拉硬弓的勇士。
高祖当初称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
周勃以侍从官的身份随从高祖进攻胡陵。
攻下方与。
方与反叛。
周勃跟他们交战。
打退了敌军。
之后进攻丰邑。
在砀郡东边攻打秦军。
军队回到留县和萧县。
再次进攻砀郡。
把它攻破了。
打下了下邑。
周勃最先登上城墙。
高祖赐给他五大夫的爵位。
进攻蒙。
周勃虞二城。
都攻下了。
袭击章邯车骑部队的时候。
周勃立下等功。
平定魏地后。
进攻爰戚。
东缗。
一直打到栗县。
都攻占了。
攻啮桑时。
周勃又最先登城。
在东阿城下攻击秦军。
把他们打败了。
追击到濮阳。
攻下鄄城。
进攻都关。
定陶。
袭击并攻占了宛朐。
俘获了单父的县令。
夜袭攻占了临济。
进攻寿张。
又往前打到卷县。
把它攻破了。
在雍丘城下攻击秦军将李由的军队。
进攻开封时。
周勃先到城下。
立了战功。
后来章邯打败了项梁的军队并杀死了项梁。
沛公刘邦和项羽领兵向东回到砀郡。
从在沛县开始起兵到回至砀郡。
共一年零两个月。
楚怀王给沛公的封号是安武侯。
并任他做砀郡郡长。
沛公任命周勃以虎贲令的职位跟随沛公平定魏地。
在城武进攻东郡郡尉的军队。
打败了他们。
攻打秦将王离的军队。
把他们打败了。
进攻长社。
周勃又是最先登城。
进攻颍阳。
缑氏。
切断了黄河的渡口。
在尸乡北面攻打赵贲的军队。
又南下攻打南阳郡吕?攻破武关。
峣关。
在蓝田大败秦军。
打到咸阳。
灭了秦朝。
项羽到了咸阳。
把沛公封为汉王。
汉王赐给周勃的爵位是威武侯。
周勃跟随汉王进入汉中。
被任命为将军。
回师平定三秦。
到秦地后。
汉王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
进攻槐里。
好畤。
立了上等功。
在咸阳攻击赵贲和内史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