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001690001课程名称: 纳米与高分子材料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 邓远名审核人:批准人:2017年4月26 日修订课程名称:纳米与高分子材料英文名称:Polymer based Nanomaterials总学时:36 其中:实验课0 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教材:高分子/材料/化学领域顶级综述期刊参考教材:高分子/材料/化学领域顶级期刊授课对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性质:专业选修教学目标:纳米与高分子材料课程要求通过跟踪学习顶级综述期刊中聚合物基纳米材料相关论文,把握本领域研究前沿,了解高分子纳米材料特别是自组装领域的重要课题和挑战,掌握高分子及其纳米材料的常见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
认识到纳米粒子表面、粒子间界面及其相互作用对纳米粒子的稳定、高级组装粒子的构筑和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决定性作用,并能初步将这些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其在新材料领域中应用。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主要介绍高分子基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粒子、多空材料及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性能以及应用,聚合物纳米材料的稳定机制,纳米材料界面问题,以及无机纳米材料对聚合物基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
这些内容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结构明确聚合物及其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纳米粒子的再组装,聚合物表界面在纳米构筑中的作用及对聚合物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稳定机制和纳米粒子的再组装是当前自组装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基础问题。
因此,正确理解和掌握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稳定机制,纳米粒子表面、及纳米粒子之间的界面和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构筑高级组装结构的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通过将教师讲授、多媒体、课堂提问,学生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和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3200007 课程名称: 宝石材料赏析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 熊信柏审核人:批准人:2021年 7 月 20日制(修)订课程名称: 宝石材料赏析英文名称: gym materials总学时: 36 其中:实验课0 学时学分: 2先修课程: 高中物理和化学教材:《宝石学教程》第一版,李娅莉等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2021年参考教材:1.实用宝石鉴定,白洪生,陈学明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0年2.宝石材料,周国平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2021年授课对象:非材料专业大学本科生课程性质: 综合选修(全校公选修课)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文理医科学生掌握宝石材料基本概念以及各种宝石的鉴赏知识,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形成知识交叉。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能够:1.了解珠宝玉石的概念、命名、分类、分布、款式、优化处理及人工合成方法等知识。
2.掌握珠宝玉石的选择及其佩戴知识;3.了解各种宝石的基本性质、历史、成因产地、评价和赏析知识;课程简介:《宝石材料赏析》课程是面向全校非材料专业本科学生,以普及宝石材料基础知识为主的科普性的综合选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分为两部分:宝石学基础和各种宝石的基本性质、历史、成因产地、评价和赏析知识。
教学内容:1. 珠宝玉石概述(1)了解珠宝玉石的概念、特点;了解硬度方面的知识;了解宝石学命名及分类状况。
(2)了解宝石常用贵金属的基本知识。
(3)掌握宝石的加工款式。
(4)了解宝石的优化处理和人工合成工艺知识。
(5)了解珠宝玉石的评价原则以及珠宝文化知识。
(6)了解珠宝首饰的选择及其佩戴知识。
2. 纯洁永恒的宝石之王:钻石(1)了解钻石的基本性质。
(2)了解钻石的历史及传说知识。
(3)了解钻石的矿床成因及产地。
(4)了解钻石的优化处理知识。
(5)了解钻石的评价以及鉴赏知识。
3. 高贵华丽的高档色石:红、蓝宝石(1)了解红、蓝宝石的基本性质。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2202005课程名称:《高分子物理》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陈仕国审核人:批准人:2010 年 09月 20 日制(修)订课程名称: 高分子物理英文名称: Polymer Physics总学时: 54 其中:实验课0学时学分: 3.0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教材:何曼君、张红东、陈维孝主编《高分子物理》(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参考教材:方征平、宋义虎、浓烈主编《高分子物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董炎明胡晓兰主编,高分子物理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10)课程性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生专业必修课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高分子科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高分子的结构特点及高聚物的基本物理性能,了解各种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以物理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为基础,又为后继课程高分子成型加工等打下理论基础。
高分子物理学是研究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聚合物分子运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聚合物的多层次结构、分子运动及主要物理、机械性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从事高分子设计、改性、加工,应用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章高分子的链结构高分子的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和键接方式、空间排列及支化、交联等问题。
高分子链的内旋转、构象、柔顺性概念,高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和均方旋转半径,高分子链柔顺性的表征。
第二章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聚合物的非晶态和晶态结构特征以及结晶度的测试方法;高分子的结晶动力学、结晶热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取向概念及其对性能的影响;高分子液晶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共混物的织态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第三章高分子材料的溶液性质高聚物的溶解特性,溶度参数概念;高分子稀溶液、亚浓溶液及浓溶液的特性,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和尺寸;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混合热、混合熵和混合自由能等),流体力学性质(扩散、粘度等);高分子溶液的相图及聚合物-聚合物相容性概念。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3140050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 王雷审核人:批准人:2010 年9月25 日制(修)订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总学时: 72,其中实验课时36学分: 3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基础化学教材:陆美娟编著,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史贤林等,化工原理实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教材:陈敏恒编著,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王雅琼等,化工原理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张金利等,化工原理实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授课对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沉降与过滤、搅拌、传热、吸收、蒸发蒸馏、萃取、干燥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的设计及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及从事工程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要求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使学生理解流体流动、传热与传质的共性与特殊性,提高分析和解决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学习化工单元设备操作方法,利用现有设备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课程简介: 化工原理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沉降与过滤、搅拌、传热、吸收、蒸发蒸馏、萃取、干燥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
其中课程实验部分主要包括实验数据误差的产生与估算,实验数据处理,化工实验参数的测量方法及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化工原理基本实验,化工原理综合、设计实验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工基本原理和化工基本操作有较深入的理解。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2202009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B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 李均钦审核人:批准人:2010 年9月18 日制(修)订课程名称:材料科学研究方法B英文名称: Research Methods in Materials Science B总学时: 54学时学分: 3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教材:《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王富耻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参考教材:1.《高分子近代测试分析技术》,第1版,曾幸荣,吴振耀.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2.《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第2版,汪昆华,罗传秋,周啸.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3.《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第3版,常铁军,刘喜军主编,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授课对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和应用,从而使学生在毕业论文课题和今后工作中能够运用合适的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对所研究的材料进行分析表征。
在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及热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与方法,了解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等原理及方法等。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主要讲授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与电子探针、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核磁共振分析技术、热分析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X射线衍射分析、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
课程内容包括:电子与物质的交互作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材料表面分析技术、扫描探针显微镜、核磁共振与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热分析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及色谱及质谱联机技术、X射线物理学基础、X 射线衍射方法等。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附件二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3200004课程名称: 新型能源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 谷坤明审核人:批准人:2007 年 9 月 10 日制(修)订课程名称:新型能源英文名称: New energy总学时: 36 其中:实验课0 学时学分: 2先修课程:无教材:自编讲义参考教材:《新能源发电技术》,王长贵崔容强周篡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授课对象:全校文科类学生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针对全校文科类学生开设的理科选修课,本课程成绩合格后获得理科学分。
教学目标:能源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新型能源的开发代表能源发展的方向。
本课程向学生讲述各种新型能源技术,通过学习可以使非相关专业的学生也能建立起对新型能源的基本认识,起到一定的培养理科素质的目的。
课程简介:本课程向学生讲授:能源及新型能源的基本概念、各种新型能源,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可燃冰、燃料电池等,介绍它们的基本概念、开发原理与一般应用。
教学内容:1.绪论(1)掌握能量、能源的基本概念(2)了解能源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3)了解能量的转换、能源与环境等的关系2.核能(1)掌握核能的基本概念、核能的来源与产生、核能的类型(2)掌握核裂变的概念、了解核反应堆的类型、核电站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核电站的安全性、核能的应用;(3) 掌握核聚变的概念,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区别、核聚变的限制条件及核聚变的发展3.太阳能(1)认识太阳、太阳能的基本概念(2)各种对太阳能的应用(热利用、光利用、太阳能发电)4.风能(1)认识风,掌握风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了解各种风力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5. 地热能(1)地热能的基本概念(2)地热能的勘探(3)地热能的应用6. 氢能(1)氢能的基本概念(2)氢的工业制取(3)氢的贮存与运输(4)氢能的应用7. 生物质能(1)生物质能的基本概念(2)薪材-能源农场(3)醇能(4)沼气8. 海洋能(2). 海洋能的类型(3). 潮汐能发电(4). 海洋温差发电(5). 波浪发电9. 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的基本概念(2)燃料电池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燃料电池的各种类型(4)燃料电池的应用学时分配:考试与成绩评定方式:开卷考试。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500300001 课程名称: 软件体系结构开课院系: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网络软件工程系制订(修订)人: 毛斐巧审核人: 批准人:2015年3月17日制(修)订课程名称: 软件体系结构英文名称: Software Architecture总学时: 54 其中:实验课 18学时学分: 2.5先修课程: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统一建模语言教材:刘伟.设计模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参考教材:[1]《设计模式实训教程》,刘伟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课程性质: □综合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全校公选教学目标: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基于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概念,从而为正确地分析和构建实际的复杂软件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能够:1.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概念;2.掌握如何将复杂的软件系统按产品特征划分为子系统,以及如何规范子系统的构成;3.掌握如何应用模式的方法构造复杂软件的解决方案;4.掌握一些常见设计模式的应用环境及解决的问题,并能在实践中根据需要应用这些模式。
课程简介:《软件体系结构》主要是为软件工程/计算机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特别是软件工程方向的学生所开设的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应用实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重点讲解基于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方法、软件体系结构风格和设计模式、基于产品特征的软件开发/重构方法、设计模式作为解决方案空间的有效工具等内容。
软件体系结构的模式描述、产品特征表达与模式设计和重构、在实践中如何应用产品特征来划分和规范子系统等内容是本课程的难点。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解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辅以一定的案例讲解,帮助学生加强理解,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共分6部分:1.软件体系结构概念主要讲授软件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研究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当前研究状况等内容。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3209921课程名称: 磁性材料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朱德亮审核人:批准人:2007年 8月 31日制(修)订课程名称: 磁性材料英文名称: Advanced Magnetism Materials总学时: 36 其中:实验课 0 学时学分: 2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教材: 《磁学基础与磁性材料》严密彭晓领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参考教材: 《磁性材料》田民波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磁电子学》焦正宽曹光旱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磁性物理学》宛福德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磁功能材料》孙光飞强文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课程性质: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选修课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对磁学原理及磁性材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熟悉各种门类的磁性材料及其应用,为研究和开发各种磁性材料打下基础。
课程简介: 该课程从电子结构及晶体结构两个层次探讨磁学基础理论和磁性材料的制备、性能和检测,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磁学和材料磁性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概念,包括各种磁性、磁性材料中的基本现象、磁畴结构、技术磁化和动态磁化理论等。
第二部分阐述主要门类的磁性材料,包括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磁记录材料、磁电阻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和磁性液体等。
第二部分中涉及到的磁学概念和原理,在第一部分都有介绍。
磁性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重要的基础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既掌握磁学的基本理论,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些基础知识,为研究和开发各种磁性材料打下必备的基础。
课程的重点是了解目前已广泛应用以及即将获得重要应用的各门类的磁性材料。
课程的难点是对磁学重要物理概念以及主要理论的理解,授课过程中对磁学理论的叙述以满足磁性材料的学习和研究为目的,对物理学和数学的阐述不宜过深,应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和过深的理论描述。
教学内容:1.磁学基础知识(1)理解一些重要的磁学概念,了解材料的磁化以及磁性和磁性材料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美法导论
开课院系: 法学院
制订(修订)人: 傅静坤
审核人:
批准人:
2010 年 3 月18 日修订
课程名称:英美法导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nglo-American Law
总学时: 40 其中:实验课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法学及其他学科
教材:英美法[日]望月礼二郎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参考教材:LEARNING ANGLO-AMERICAN LAW:A THEMATIC INTRODUCTION
授课对象:全校专业各年级
课程性质: □综合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全校公选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英美法的基本概念和制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接触到英美法的核心内容和有代表性的案例,从而对英美法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其毕业后从事涉外法律事务以及出国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简介:本课程将综合介绍英美法的司法制度和基本的私法内容,包括英美法的体例、渊源,英美法院构成,英美诉讼程序,美国宪法、英美合同法、侵权法、财产法、公司法、亲属法等。
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还将介绍英美刑事法律制度。
英美法是以判例法为特征的,因而,上述法律制度的介绍都将通过有关的判例进行。
这些判例是英美法系国家通用的判例,在课程中将通过缩略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并将法官的判词择其要点进行介绍及评价。
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英美法的基本法律结构和司法
特点,理解英美判例法的形成过程,掌握其中的重点判例及其所确立的原理。
其中,学生所应了解的内容包括英美法的渊源、体系、司法程序(包括法院体系和诉讼程序)、私法的基本法律部门等;所应理解的内容包括美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美国宪法修正案的基本内容及其对诉讼程序的影响,英美私法的分类及各私法部门的内容划分;学生所应掌握的内容包括产生现代英美宪法和私法中的重要法律原则的判例,如美国宪法的相关判例、合同法相关判例以及侵权法相关判例等
学时分配:(请填写下表)
考试与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取課堂表現加期末考試的形式,其中課堂表現占百分之三十,考試占百分之七十。
另外增加口試,由学生根据讲授课程的内容择一专题用英文进行阐述,可针对某一概念、原理、原则进行,也可针对某一判例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间为五分钟。
成绩以100分为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