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东三峡教案

合集下载

巴东三峡教案模板语文初中

巴东三峡教案模板语文初中

教学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巴东三峡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巴东三峡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2. 感受巴东三峡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巴东三峡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巴东三峡的相关资料。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生字词卡片。

2. 学生用横线标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展示1.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巴东三峡的自然美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巴东三峡的感受,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巴东三峡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优美段落。

(2)搜集有关巴东三峡的图片和资料,制作手抄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巴东三峡的特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巴东三峡教案模板大学

巴东三峡教案模板大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及历史背景。

(2)掌握巴东三峡的山水景观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巴东三峡的自然风光。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巴东三峡的历史文化。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巴东三峡的山水景观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了解巴东三峡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及历史背景。

(2)巴东三峡的山水景观特点。

2. 教学难点:(1)巴东三峡的山水景观特点分析。

(2)巴东三峡的历史文化传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巴东三峡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及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巴东三峡的山水景观特点,分析其成因。

(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其他组进行点评。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巴东三峡的山水景观特点,强调其独特之处。

(2)引导学生关注巴东三峡的保护工作,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巴东三峡的游记。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探究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游记,评价其内容丰富度、语言表达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巴东三峡的风景图片、视频等。

2. 相关书籍:《水经注》、《巴东三峡志》等。

3. 网络资源:巴东三峡的旅游网站、相关学术论文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备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巴东三峡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生字词;掌握游踪顺序。

(重点)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三峡的音乐风光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中的美景在哪里吗?(三峡)对,这是三峡的美丽风光。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

跨越湖北省和重庆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

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字音字形。

恐怖(bù)玲珑(lóng)悬崖绝壁(xuán)险峻(jùn)浣妆(huàn)古褐苍苍(hè)凝望(níng)蔚蓝(wèi)秋高气爽(shuǎng)3.词语解释。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险峻:山势高而险。

浣妆:梳洗打扮。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青葱:形容植物浓绿。

4.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明确: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出文章的结构。

明确:文章先总写后分写,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形势之险恶。

二(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巴东三峡教案模板小学语文

巴东三峡教案模板小学语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和景色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观察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和景色特点。

2. 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通过图片和文字,培养学生对巴东三峡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巴东三峡》2. 生字卡片3. 地理挂图4. 巴东三峡的图片5. 朗读录音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巴东三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巴东三峡吗?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介绍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和景色特点。

二、新课学习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解释生字词。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和景色特点。

三、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和景色特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阅读作业,了解巴东三峡的历史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解释生字词。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和景色特点,你们还记住了哪些内容?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拓展延伸1.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描述巴东三峡的景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巴东三峡的历史文化。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巴东三峡的景色和历史文化。

《巴东三峡》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巴东三峡》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三峡不同景物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文章,学会欣赏。

4.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短片导入,通过欣赏,学生可以简单了解三峡的有关知识二、预习成果展示学生将自己在课前自主积累的生字词展示出来,和大家简单交流,并请其余学生相互之间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

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3.三峡是由哪些峡谷构成,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总结:本文就是写了从宜昌到重庆这一千多里路途之中,所见到的形势最为险峻,但却风光无限的三峡,通过对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不同特点、不同景致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艰险、迷人的画卷。

同时,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会于各种景色之中,表达饿他对三峡美丽景色的下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四、感悟欣赏1、学生自由交流在课前收集的优美的语句例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直,险在多滩。

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例2、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围着你。

运用拟人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例3、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从侧面写飞鸟飞不过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巴东三峡》教案: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巴东三峡》教案: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巴东三峡》教案: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一、教学环境与教学目标1.教学环境《巴东三峡》教案是一种情境教学。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一个符合真正情境的地点进行教学活动。

可以选择巴东三峡进行实地教学,带领学生感受山水之间的生命跳跃,提升学生地理、历史、文化、美术、音乐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2.教学目标通过《巴东三峡》教案,让学生了解:(1)地理知识:三峡地貌形成的原委、自然保护区等。

(2)历史知识:扶摇三国、古代舟楫等。

(3)文化知识:三峡文化、白帝城等。

(4)美术知识:中国画中的三峡山水、三峡石刻艺术等。

(5)音乐知识:三峡琴声、三峡民歌等。

二、教学过程1.情境营造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巴东三峡的壮美景色,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设计新颖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掘知识。

问题示例:(1)巴东三峡属于哪个地理区域?(2)三峡壮美的自然景观是怎么形成的?(3)扶摇三国是什么?有哪些历史事件?(4)三峡文化有哪些特点?(5)中国画中的三峡山水和三峡石刻艺术有什么特色?(6)三峡民歌和三峡琴声分别是什么样的?2.教学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辩论和共同探讨相关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搜索网络资料、查找相关书籍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的扩展和深化。

学生还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活动,亲身感受巴东三峡的美丽和历史。

3.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积极地自主学习,能够在体验中获得深入理解和丰富的知识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海报、写作、课件等方式对知识进行展示。

学生还可以通过构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把所学习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更好地与社会互动。

三、教学效果通过《巴东三峡》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高效获取知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知识探究者和创作者,实现课程的深度学习和高质量发展。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巴东三峡》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巴东三峡》教学设计(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1一、设计指导思想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在学习理解新课标的这个思想的同时,努力将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即变“教”为“学”。

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

“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引导。

新一轮课改的实施,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在《巴东三峡》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进行愉快教学。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游记,不仅带领学生去神游祖国的山川湖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还引导学生去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

《巴东三峡》是游记中的精品,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是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

另外,作者独有风格的语言,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

《巴东三峡》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游记以及景色的特征,而且从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由《巴东三峡》开始,继而学习后面的课文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

巴东三峡教案模板语文小学

巴东三峡教案模板语文小学

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点,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会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巴东三峡》原文2. 地理挂图、三峡风光图片、相关视频资料3. 生字卡片、笔、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巴东三峡的了解。

二、生字词教学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朗读并认读。

2.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互相解释。

3.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课文朗读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和语气。

2.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停顿和语气。

3.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停顿。

四、课文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巴东三峡的美丽景色。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巴东三峡的美丽和祖国大好河山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巴东三峡的理解和感受。

二、课堂活动1. 教师展示三峡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2. 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巴东三峡的景色。

3.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三、拓展延伸1. 教师播放三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三峡的壮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三峡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巴东三峡的美丽和祖国大好河山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巴东三峡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巴东三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掌握游踪顺序。

(重点)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三峡的音乐风光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中的美景在哪里吗(三峡)对,这是三峡的美丽风光。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

跨越湖北省和重庆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

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字音字形。

恐怖.(bù)玲珑.(lóng)悬.崖绝壁(xuán)
险峻.(jùn) 浣.妆(huàn) 古褐.苍苍(hè)
凝.望(níng) 蔚.蓝(wèi) 秋高气爽.(shuǎng)
3.词语解释。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险峻:山势高而险。

浣妆:梳洗打扮。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青葱:形容植物浓绿。

4.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明确: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出文章的结构。

明确:文章先总写后分写,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形势之险恶。

二(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三(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二)内容探究
速读课文,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

(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当。

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板书设计
三峡
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陡江窄),崆岭滩(险)
灯影峡:黄陵庙一带,风光秀丽
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昭君村峰峦如聚
巫峡:山水奇险美丽
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
五、课外拓展
三峡是一首诗,三峡是一幅画,三峡更是一首歌。

你一定读过有关三峡的诗,欣赏过有关三峡的画,听过有关三峡的歌。

请调动你的词汇积累,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巴东三峡写一段导游词吧!
示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青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

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婉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你的到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反复、排比、比喻、引用、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的技巧。

(难点)
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三峡的雄壮与秀丽,可以说它是中国一座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二、自主预习
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三、合作探究
(一)精段阅读,品味语言
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

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明确:排比。

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短促有力,和谐有趣,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突出了江水的险,“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

2.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明确:拟人、顶真。

作者抓住峰多与高的特点,以动写静,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明确:比喻;对比。

“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

用巫山的云和庐山的云作对比,突出了巫山的云更有趣。

(二)分析所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明确: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明确: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

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明确: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明确: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四、板书设计
五、课外拓展
为了保护三峡优美的环境,提倡文明旅游,有关部门准备了环保垃圾袋,打算在上面印一句提示语。

请你代为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

示例:它是一片云霞,是巫山神女挥舞的锦绣,里面编织着峡江的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