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岳飞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列传-卷二十三》(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列传·卷二十三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二十三原文薛居正(子惟吉)沈伦(子继宗)卢多逊(父亿)宋琪(宋雄)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
父仁谦,周太子宾客。
居正少好学,有大志。
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
逾年,登第。
晋天福中,华帅刘遂凝辟为从事。
遂凝兄遂清领邦计,奏署盐铁判官。
开运初,改度支推官。
宰相李崧领盐铁,又奏署推官,加大理寺直,迁右拾遗。
桑维翰为开封府尹,奏署判官。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
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
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
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
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弘文馆学士,判馆事。
六年,使沧州定民租。
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判吏部铨。
宋初,迁户部侍郎。
太祖亲征李筠及李重进,并留司三司,俄出知许州。
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
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
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
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剪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
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
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
以本官参知政事。
五年,加吏部侍郎。
开宝五年,兼淮南、湖南、岭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又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又监修《五代史》,逾年毕,锡以器币。
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
《列传-卷八十九》(宋史)简介及原文全文

《宋史》列传·卷八十九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八十九原文任颛李参郭申锡傅求张景宪窦卞张瑰孙瑜许遵卢士宗钱象先韩璹杜纯(弟纮)杜常谢麟王宗望王吉甫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
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
至卫尉丞。
上其文,乃赐第,擢盐铁判官。
陕西铸康定大铜钱,颛曰:"坏五为一,以一当十,恐犯者众。
"卒如其言。
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
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
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
出为京西转运使,奏计京师。
元昊为下所杀,遣杨守素来告哀。
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
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
改知凤翔府。
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恁由司。
为谅祚册礼使,采摭西夏风物、山川、道里、出入攻取之要,为《治戎精要》三篇上之。
进直史馆,迁河东转运使。
帝尝以禁帑金帛赐河北,亦欲与河东。
颛辞曰:"受委制财用,而先有求,不敢。
"颛为使者,每行部,必择僚佐之贤者一人与俱,凡事必与议,未尝以胥吏自随,人安其政。
入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
侬贼犯岭外,以知潭州。
宣抚司以宣毅卒有功,檄补军校,颛察其色动,曰:"必有异志。
"执按之,具服为贼内应。
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
诏书褒激,赐白金五百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
坐在潭日贱市死商珠,降为待制。
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
乃还学士,徙徐州,以太子宾客致仕。
积官户部侍郎,卒,年七十八。
《列传-卷四十一》(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列传·卷四十一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四十一原文李沆(弟维)王旦向敏中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
曾祖丰,泰陵令。
祖滔,洺州团练判官。
父炳,从邢帅薛怀让辟,为观察支使。
怀让徙同州,又为掌书记,历邠州、凤翔判官,拜殿中侍御史、知舒州。
太祖征金陵,缘淮供亿,惟舒尤甚,以劳加侍御史,卒。
沆少好学,器度宏远,炳尝语人曰:"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右赞善大夫,转著作郎。
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
雍熙三年,右拾遗王化基上书自荐,太宗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
"即命中书并化基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
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各赐钱百万。
又以沆素贫,多负人钱,别赐三十万偿之。
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
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迁职方员外郎,召入翰林为学士。
淳化二年,判吏部铨。
尝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
"三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四年,以本官罢,奉朝请。
未几,丁内艰,起复,遂出知升州。
未行,改知河南府。
真宗升储,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师傅礼。
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
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
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
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
"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
"后致尧副温仲舒安抚陕西,于阁门疏言仲舒不足与共事。
《宋史》原文及译文

《宋史》原文及译文《宋史》原文及译文卢多逊①,怀州河内人。
曾祖得一、祖真启皆为邑宰;父亿,字子元,少笃学,以孝悌闻。
多逊,显德初,举进士,解褐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
乾德二年,权知贡举。
三年,加兵部郎中。
四年,复权知贡举。
六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
开宝二年,车驾征太原,以多逊知太原行府事。
移幸常山,又命权知镇州。
四年冬,命为翰林学士。
六年,使江南还,受诏同修《五代史》,迁中书舍人、参知政事。
丁外艰,数日起复视事。
会史馆修撰扈蒙请复修时政记,诏多逊专其事,加吏部侍郎。
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
太祖好读书每取书史馆多逊预戒吏令白己知所取书必通夕阅览及太祖问书中事多逊应答无滞同列皆伏焉。
先是,多逊知制诰,与赵普不协,及在翰林日,每召对,多攻普之短。
未几,普出镇河阳。
太宗践祚,普入为少保。
数年,普子承宗娶燕国长公主女,承宗适知泽州,受诏归阙成婚礼,未逾月,多逊白遣归任,普由是愤怒。
上留承宗京师,未几,复用普为相,多逊益不自安。
会有以多逊尝遣堂吏赵白交通秦王廷美②事闻,太宗怒,下诏数其不忠之罪,削夺多逊在身官爵及三代封赠、妻子官封,并用削夺追毁。
一家亲属,并配流崖州③,所在驰驿发遣,纵经大赦,不在量移之限。
期周已上亲属,并配隶边远州郡,部曲奴婢纵之。
多逊至海外,因部送者还,上表称谢。
雍熙二年,卒于流所,年五十二。
初,亿性俭素,自奉甚薄,及多逊贵显,赐赉优厚,服用渐侈,愀然不乐,谓亲友曰:“家世儒素,一旦富贵暴至,吾未知税驾之所。
”后多逊果败,人服其识。
(摘编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三》)【注】①卢多逊与后文赵普均为北宋初宰相。
②“秦王廷美”是宋太祖赵匡胤四弟,原名匡美,避太祖讳改名光美,太宗光义继位后又避太宗讳改名廷美。
③古崖州位于今海南省三亚市。
参考译文:卢多逊,怀州河内人。
他的曾祖父卢得一,祖父卢真启都任过县令。
他的父亲卢亿字子元,年轻时好学,以孝悌闻名。
宋史

宋史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类别: 史书出版时间: 至正六年(1346年) 成书时间: 元至正五年(1345年) 卷数: 496卷 字数: 约500万字 体裁: 纪传体目录《宋史》和《金史》的差异《宋史》和《金史》都是由元朝史官编写的,都是官修正史。
然而,《宋史》和《金史》两书中的一些记述,尤其是关于宋金之间战事的记载,却有不少差异。
《宋史》的编者以南宋遗民为主,《金史》的编撰者则以金国遗民为主,但是辽、金、宋三史的审核权及最终决定权则掌握在蒙古史官手中。
《宋史》便是元朝史官在宋代官修史书的基础上稍加排次整理修订而成,《金史》则基本来源于原金朝史官所撰写的金国的国史、实录、日历。
在对待宋金两国以及《宋史》、《金史》中与宋金战事相关的描述上,元朝史官的态度是中立的,基本上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而且在保留宋朝史官记载和金国史官记述的同时,在人物传记的结尾加入了作为局外人的元朝史官的客观评判。
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同样是元朝中央政府组织史官编撰的官修正史,关于宋金战事的某些记载,《宋史》和《金史》却存在一些差异。
《宋史》和《金史》考辨分析《宋史》缺少前期整理,而后期修撰时间又相当仓促。
故《宋史》修撰者面对数量庞大、毫无整理的原始史料,匆匆急就,致使《宋史》在史料的裁剪、编次、修饰、检校,以及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相当粗糙。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宋史》却是保存宋代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因而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关于这些,以往的史家早已指出。
《金史》不提蒙古对金国的威胁,也不提刘豫的伪齐政权,而关于宋金两国在1140年前后发生的诸多战役的记载,更是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金史》记事经常避重就轻、为尊者讳,甚至刻意地隐瞒金国军队的败绩,片面地夸大金将的战绩,这些在《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关于1140年宋金战事的描述中有很明显的体现。
与其他史书比较全书〈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列传-卷四十五》(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列传·卷四十五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四十五原文鲁宗道薛奎王曙(子益柔)蔡齐(从子延庆)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
少孤,鞠于外家。
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
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
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
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改歙州军事判官,再迁秘书丞。
陈尧叟辟通判河阳。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
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
尝言:"守宰去民近,而无以区别能否。
今除一守令,虽资材低下,而考任应格,则左司无摈斥,故天下亲民者黩货害政,十常二三,欲裕民而美化,不可得矣。
汉宣帝除刺史守相,必亲见而考察之。
今守佐虽未暇亲见,宜令大臣延之中书,询考以言,察其应对,设之以事,观其施为才不肖,皆得进退之。
吏部之择县令放此,庶得良守宰宣助圣化矣。
"真宗纳之。
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
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寻除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
逾年,迁左谕德、直龙图阁。
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判吏部流内铨。
宗道在选调久,患铨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奸状,多厘正之,悉揭科条庑下,人便之。
雷允恭擅易山陵,诏与吕夷简等按视。
还,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宋史》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宋史》的原文及译文赏析刘宰,字平国,金坛人。
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
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
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
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
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
”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
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
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
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
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
诉于宰,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
讯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遣诣其所验视。
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
”丐者辞益力,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然,为归牛与租。
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
命各持一芦,曰:“非盗钗者,诘晨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
”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讯之,果伏其罪。
有姑诉妇不养者二,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姑犹呵之,其一反之。
如是累日,遂得其情。
宰刚大正直,明敏仁恕,施惠乡邦。
置义仓,创义役,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
某无田可耕,某无庐可居,某之子女长矣而未昏嫁,皆汲汲经理,如己实任其责。
桥有病涉,路有险阻,虽巨役必捐赀先倡而程其事。
凡利于乡人者,无不为也。
(《宋史》)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丧会,窃券而逃券:契据B.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伺:侍候C.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纠察:检举监督D.皆汲汲经理经理:处理操办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果盗,则长于今二寸②师不必贤于弟子B.①一妇每以己馔馈姑②以勇气闻于诸侯C.①或饷其妇而不及姑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①因出券示之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宰任江宁县尉时,为治理地方上盛行的巫术之风,采取有力手段,严厉禁止,使民风渐变,原来做巫祝的人也大都改行务农了。
《列传-卷六十九》(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初,真宗不豫,寇准议皇太子总军国事,迪赞其策,丁谓以为不便,曰:" 即日上体平,朝廷何以处此?"迪曰:"太子监国,非古制邪?"力争不已。于是 皇太子于资善堂听常事,他皆听旨。准既贬,谓浸擅权用事,至除吏不以闻。迪 愤然语同列曰:"迪起布衣至宰相,有以报国,死犹不恨,安能附权幸为自安计 邪!"自此不协。时议二府皆进秩兼东宫官,迪以为不可。谓又欲引林特为枢密 副使,而迁迪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故事,宰相无为左丞者。既而帝御长春殿, 内出制书置榻前,谓辅臣曰:"此卿等兼东宫官制书也。"迪进曰:"东宫官属不 当增置,臣不敢受此命。宰相丁谓罔上弄权,私林特、钱惟演而嫉寇准。特子杀 人,事寝不治,准无罪罢斥,惟演姻家使预政,曹利用、冯拯相为朋党。臣愿与 谓俱罢,付御史台劾正。"帝怒,留制不下,左迁迪户部侍郎。谓再对,传口诏 入中书复视事,出迪知郓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岳飞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宋史·岳飞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
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
”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
”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
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
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
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
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
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
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
岳飞说:“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
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
”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凭什么安家立业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
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
(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
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岳飞)立刻斩首示众。
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
(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
士卒有病,岳飞亲自调药;将领们远征,派妻子到他们家中慰问;将士战死岳飞悲痛流泪抚育他们的遗孤,或让儿子娶阵亡将士的女儿为妻。
凡是朝廷的封赏犒劳,都分给部下军吏,不私拿一丝一毫。
(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
(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
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
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
”每当调配军粮,(他)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得很严重。
”荆湖平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
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
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
张所死后,岳飞感戴他以前的恩德,抚育他的儿子张宗本,奏请朝廷给了他一个官职。
李宝自楚州前来归附,韩世忠把他留下,李宝痛哭流涕愿意隶属岳飞名下,韩世忠写信告诉这件事,岳飞复信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要分彼此?”韩世忠感叹佩服。
襄阳之战,高宗诏令刘光世为后援,六郡已经收复,刘光世才率军赶到,岳飞上奏先犒赏刘光世的部队。
岳飞喜爱贤能,礼遇士人,阅览经书史籍,歌唱雅词,投壶为乐,谨恭风雅像个读书的人。
每次辞谢朝廷加官进爵,必然说:“全军将士出力,我有什么功劳?”但是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公正持平,不屈服于人,最终因此而被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B: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C: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D: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答案为: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字”,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这里特指黄河。
C:“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前面,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D:“投壶”,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投入酒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答案为:C注:“跋”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文章通过“敌未灭,何以家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体现了岳飞崇高的思想境界。
B:岳飞不仅治军从严,严格训练,严肃军纪,而且有情有义,非常关心爱护自己的部属,朝廷颁发下的犒劳,也都平均分给部下将士。
C:岳飞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
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发挥众人的智慧,有勇有谋,因此有胜无败。
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虽然岳飞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但是他性格过于正直刚烈,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答案为:D注:“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错,应是“争论时不屈服于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本题分数:5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第呢?”注:“营”,建造;“辞”,
推辞;“何以……为”,怎么能够……呢?或,要……干什么呢?以上三处各1分,整体大意2分。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本题分数:5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各位将领远征,岳飞派自己的妻子慰劳他们的家眷;战死的将领,岳飞为他们哭泣并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让儿子娶阵亡将领的女儿为妻。
注:“问劳”,慰劳;“哭”,为……哭泣;“婚”,娶。
以上三处各1分,整体大意2分。
上一试题:《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全宋文》|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下一试题: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_现代文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