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命题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内容主题思想感情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看作者。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 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 立地臆断。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 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 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 词,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 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注】 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 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 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向二 观点态度类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有人认为××, 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 (词)予以分析。
举例 王维《山居秋暝》 刘禹锡《乌衣巷》
李商隐《贾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于谦《石灰吟》 苏轼《题西林壁》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五)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举例 柳永《雨霖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评价作者和作品的观点态度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评价作者和作品的观点态度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评价作者和作品的观点态度评价古诗词的观点态度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且往往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真正意义上的“古诗词观点态度评价”考题在近年高考中较为少见。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即是对某个事物、某个人物、某种历史、某种社会和人生的态度、情感的分析、鉴赏。

态度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诗(词)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往往借用力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来表达。

请看2014年高考“评价古诗词的观点态度”的真题:江西卷: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重庆卷: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安徽卷: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评价古诗词的观点态度的题目,为主观简答题型,答题相对自由,利于考生自主发挥,展示才情。

答题策略评价古代诗词的观点态度,是建立在对诗意的准确把握、正确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使分析评价做到准确、恰当,需要采取略:1、辨识类别,结合诗意,正确解读。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羁旅行役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评价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也会有差别,这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2、抓住意象,领悟诗情,明确情志。

诗词常用一些典型物象来体现主观情感,这就是意象。

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民族心理制约等,某些客观事物便有了约定俗成的意义,成为特殊意象,出现在与情感色彩相应的诗词中。

如送别诗中常见“折柳”、“灞桥”、“南埔”等,爱情诗中常见“红豆”、“鸳鸯”、“青鸟”等,边塞诗中常见“羌笛”、“胡马”、“大漠”、“烽烟”、“孤城”、“阴山”等,羁旅诗中常见“驿道”、“征铎”、“西风”、“瘦马”、“浮萍”、“飘蓬”等,咏物诗中常见“翠竹”、“青松”、“红梅”、“秋菊”、“鸣蝉”等。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10
@《创新设计》
目录
突破二 评价观点态度
11
@《创新设计》
目录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悟,等等。所谓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
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 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
目录
2.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完成题目。
纵笔三首 ①
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②吾。
【注】 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今海
18
@《创新设计》
目录
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①第一首以一笑否定小儿误喜自己容颜未老,以风趣面对衰老,体现超旷闲逸; ②第二首将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蕴藏在父老相迎的热闹与独立数过人的寂寞中, 不显沉痛,体现超旷闲逸;③第三首直写诗人久困中喝酒思肉,期待邻人送上酒菜, 以真率写与邻人的深厚感情,不以久困为意,体现超旷闲逸。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 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这两首绝句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何? 答: 前者是乐景衬乐情,后者是乐景衬哀情。
6
@《创新设计》
目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
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或者说社 会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掌握“评价诗歌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两大考点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掌握“评价诗歌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两大考点

教材回扣
(人教必修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答题时,先说出自己是否认同有人评价此诗颈联“纯作景语”,然后结 合颈联具体内容分析自己为什么持有该观点。本诗的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是: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 也不肯前行。这一联是借景抒情,不是纯作景语,而是借助眼前之景来表达诗 人对亲人、对长安、对朝廷的眷恋之情。答题时先点明不认同颈联“纯作景 语”这一观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说明自己持有该观点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对于诗词的思想情感,作答时注意从题材入手,关注 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考虑等。本题 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诗后四句用语俏皮,妒忌 他人团圆的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 满足,饱含希望之乐。但等到白首回家的那天,在庭中体味世事人生。但故园池台如 今是否还在?对故园的忧虑,精神故乡的忧虑。白发之时要回家,但有家可回吗?诗句 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
解题指津
设问方式
解题步骤 答题模板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这首诗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第一步:抓诗歌题目,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三步: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志向。

浅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浅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浅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浅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情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必考内容,2011年、2012年17套卷几乎都涉及这一考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指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人文因素的评价,对作者在诗歌中描述景物、事件以及人物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感悟、态度、观点的评价。

如何读懂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题目。

题目蕴涵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2.看作者。

每一位作家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特征。

3.看意象。

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4.看关键。

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诗中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

抓住了这个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

5.看典故。

所谓“借他人之酒杯,以浇自己之块垒”是用典的共同特点。

鉴赏时,应将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进行多角度的对比,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6.看注解。

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诗歌的理解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

真题体验1.[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③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

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

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

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夸张了。

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考点精讲一思想内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分析意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题型一评价思想内容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二)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1.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具体内容举例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4.生活杂感具体内容举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5.别离愁绪具体内容举例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贬谪失意具体内容举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屈原《离骚》之地的矛盾心理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整体情感题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含解析推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含解析推荐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总体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鉴赏评价 D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简释:“总体要求”规定了高考所选诗歌文本的标准。

①体裁:以诗词为主,也可考散曲。

②时代:以唐宋为主,其他时代也可。

③难易程度:浅易。

分项考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简释:该考点规定了鉴赏的内容。

①形象。

它也叫意象,包括景物、事物、人物三类形象。

②语言。

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③艺术技巧。

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手法等。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简释: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价”要求较高。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试题不多,倒是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试题较多。

年份诗题体裁题材试题考点题点题号题干分值2014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七绝即事抒怀诗10(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分概括思想感情感情变化10(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分鉴赏人物形象诗中形象10(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鉴赏技巧结尾技巧2015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七律即事抒怀诗10(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读懂诗歌概括内容10(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鉴赏技巧描写艺术10(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概括感情尾联2016 《八声甘州》词怀人诗词10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①读懂诗歌②鉴赏技巧概括内容、选材11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分析情感下阕2017 《秋兴》七律即事抒怀诗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6分读懂诗歌原因概括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 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
教育内容:
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 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
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 子。
B.看诗后注解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分类
暗示内容
介绍写 作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介绍相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关诗句
介绍 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 基调
介绍别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人评价
方法指导
方法四:寻诗眼
诗眼——鉴赏的捷径,情感的焦点
方法四:寻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 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从题目入手: 一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
杜甫的《春夜喜雨》 王昌龄《闺怨》 陆游《书愤》 李绅《悯农》
方法指导
方法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作者——鉴赏的航标,主题的区域
二、看作者
抗金清杀平敌乐,收.独宿博山王氏庵
复失地辛弃疾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称 得敕。边,半回匹亭车红流叱白绡牛血头一牵成搔丈向海更绫北水,短。系…,,向一浑武…车牛欲皇炭头不开,充千胜边炭余簪意直斤。。未,宫已使。驱将惜不
三、知识储备 (二)思乡怀人
BCD、、A边、思 闺关羁亲 中思旅念 怀乡愁友人如思如:如:范:王仲王维淹孟《昌《浩渔龄九然家《月傲九闺宿•塞日怨建下忆》德秋山江来东》风兄景异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答题要多角度、多层面 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 变化)的。有鉴于此,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另外,要 根据所给的语言材料的内部层次来确定答题要点,如所给的是 “一联”,一般有两个要点;如是“一片”,则可能更多。
4.区分不同题型答题模式 (1)感情概括题(要求直接说出所表达的情感)答题模式: 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感情基调(变式可只答感 情基调)。
二、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
人生态度)? 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5.请概括诗人的情感。 6.这首诗(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
实?
三、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突破口 1.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有借景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 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 价。要努力忠于原诗(词),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 “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 的问题。
考向一 思想内容类
一、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
(2)感情分析题答题模式: ①分析+概括:先分析具体诗句,后概括出情感内涵。 ②概括+分析:先概括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 这里的“分析”,就是要结合诗句,说出感情的依据和来由。 分析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 关系。同时,要抓住具体的词句、意象进行分析,不可笼统空 泛。必要时,还要结合情感表现手法分析。
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典抒情等。 2.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典故所
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景物常常与表达的情感之间有相似 性。
3.关注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轨迹。人物情感的变化是和 诗歌描写的景或物的变化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作答时要抓住表 现变化的关键字词。
(二)解答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四要求 1.审题:两看一定 “两看”,一看所给语言材料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指词、 句、联、片等),二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整体型指把握全诗 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分成几个局部(层次)来看;局部型指分 析词、句、联、片的情感,这更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分析。 “一定”指定题型,明确是概括题还是分析题、评价题、 比较题。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具体内容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举例 温庭筠《商山早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王昌龄《闺怨》
(四)生活杂感 具体内容
旅途漂泊 答 案 : 韦 诗 中 ,“ 灯 前 ” 表 现 了 诗 人 原因 中 的
凄清、失神、怅惘之情 感情基调




,“








住宿在渔家所感到 温暖、愉悦之情
情境
的 感情基调 。
“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 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原因(或 情境)”是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如陆游 《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 生的。
(一)忧国伤时
具体内容
举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二)建功报国
具体内容
举例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王昌龄《从军行》
示例:(2014·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感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评价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 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 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 义和历史局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 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评价作者的 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 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品格气节的自白 谈禅说理的感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举例 王维《山居秋暝》 刘禹锡《乌衣巷》
李商隐《贾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于谦《石灰吟》 苏轼《题西林壁》
(五)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2.答题:用好术语,因题而异 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行 话,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 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行话,总让人觉得别扭。同样 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因此,最好 使用感情术语。常用的感情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 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 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 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举例 柳永《雨霖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六)贬谪失意
具体内容
举例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 上吹笛》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 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