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
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悲愤。
形象的意义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
(身份)
答
题 2.形象的基本特征
步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骤
3.形象的意义
(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评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 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 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 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歌四看
• 看题目 • 看作者 • 看正文 • 看注释
诗歌3W
• What:写了什么,意象、意境 • Why:为什么写,情感内容 • How:怎么写,表达技能,语言风格
的热点考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低频考点是鉴赏古
点
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唐宋诗
诗歌选材多样化,打破以唐诗宋
考情 词是命 词元曲为主,以名家名作为主的格局,
分析 题的热 而是兼顾各朝代的各类诗歌情势,如宋
点选材 诗、清诗、清词等,并关注非名篇名作。
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看
一 看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 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 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爱好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 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 的诗人形象。
•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 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 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热点1 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
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
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关键点。
2.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
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
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
如赏析《怀天经、智老,因访之》,抓住“诗卷”“纶巾鹤氅”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
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
还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步骤】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命题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选择的,一般包括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和色彩描写等。
这些景物承载着作者的主观感情。
如:热点2 景物形象【特别提醒】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景物,因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所以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结合背景,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以人物情感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13诗歌的形象考点——人物形象鉴赏

典例九: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形象:建功立业的形象。
答题方法
1、鉴赏依据——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关键字词 2、鉴赏依据——抓环境(时间、时令、气候、地点、周围 景物)关键字词 3、鉴赏依据——塑造出的人物的所见、所感、所想 4、鉴赏依据——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题型展示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典例二: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形象:怀才不遇的诗人。
典例三: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专题13 诗歌的形象考点—— 人物形象鉴赏
高考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考查,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
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 象的典型意义。
形象 :飘 泊天 涯, 老弱 多病 ,孤 独无 依的 诗人
典例一: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形象: 思念游 子的怨 妇或者 思念闺 妇的游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八种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八种人物形象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
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
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
“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和体味将军临险时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结尾写箭入石中,表现出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2.美人的形象: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如屈原的《离骚》中“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美人就是自喻之词。
3.羁人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旅居长安时所作。
在古代,重阳佳节是亲人团聚、登高饮酒的节日。
但诗人旅居在外,孤身独处,思念亲人之情不能自已,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名作。
4.宫女的形象: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突出宫人之“怨”。
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
写景起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处有怨情。
5.思妇的形象: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
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的游子。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高考语文总复习81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复习课件

(2)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解题 思路:
通过人物(肖像、神态、语言、动 作、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 环境)、情节,把握人物的身份、性 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 的态度。
(3)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试题特点
a、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请简要分 析) ②这首诗歌中的“xx”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
b、分析步骤:
首先快速阅读整首诗,确定所要概括形象的身份。 其次通过对诗的内容的分析,描述形象特征。 最后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例: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 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 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1、首先确定人物身份:“将军”
2、其次分析得出人物特征是:意气风发,英姿 飒爽,骁勇善战
3、塑造形象的意义:作者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 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壮志豪情。
小结: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1 、快速确定人物身份。 2 、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归纳形象寄托的作者的情感、理想、 追求、品性等
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一、古代诗歌的形象
分类:①人物形象 ②事物形象 ③景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
(1)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①自身形象
②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 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 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 化,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湖北卷)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 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 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 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 (201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miǎo ]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 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 【注】①杪:树梢。
•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答题思路:先总体概括,再进行细节分析,最后点明场景与氛围。
• (2011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 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注半笔:徐生底渭落明,魄珠字文已无长成处,翁卖号青,,藤独闲居士立抛。书闲天斋掷资聪啸野颖(晚藤形,概风中才象华。。括横是形溢什,诗象文么)书画戏 傲了派剧的 现孤皆(1老 状 傲佳) ,人 的 狂诗然形 放落歌(终象魄的塑生结。 ;气造不形(概但合得了2象志;“)一首诗于三独的个句功句四立饱既特名句书分尝。写征以斋辛出析“啸酸了)晚明、以风珠怀往””才生为一不活喻句(遇的,却而辛思形既写点又酸想象指出狂也态画了放内的写度中一孤出容意)或义
反思总结: 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三: 知人论事,关注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 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要特别注意注释、题目等 , 做到合理联想。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愁、儿女情长的形象。
作业:
• 1、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 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试分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 2、预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 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 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 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 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 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 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常见艺术形象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 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人物形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明特点——析特征——明意义(感情)
1、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 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 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始于2008年广东卷 ,在此之后,2009年天津卷,2010年山东卷、福建卷 ,2011年四川卷、山东卷,2012年安徽卷、湖北卷、 江苏卷,2013年辽宁卷、重庆卷,2014年山东卷都有 此类题目。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人物形象
诗
歌
形
事物形象
象
景物形象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诗化的作者”
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主要是咏物诗)
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偏重写景的诗歌)
考查类型
一、人物形象的鉴赏 二、景物形象的鉴赏 三、事物形象的鉴赏
一、人物形象的鉴赏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形象类鉴赏方法
• 1、设问方式
•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 (2)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是怎样的? • (3)这首诗中,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2014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 寻诗两绝句 • 陈与义
•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2012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 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 一首。
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 人形象。(步骤一)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 阳中凝望东山。(步骤二)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 到诗人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步骤三)
•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 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 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脱放达的高人逸 士形象。(特点+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 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 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或情感)
试分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 【人物形象赏析】
(1)、诗后附有“幽州台”的注释,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 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再,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
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 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2)、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 “独”“怆然而涕下”。
反思总结:
(1)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
抓住诗词对人物的正面(直接)描 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
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 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 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 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 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 不遇的悲哀。
小结: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诗题、注解),展开联想和想象, 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 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 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
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
弄 清
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 形象概括:特征+身份
诗 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
歌 形
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象 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三 要 点
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 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如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 人物的行为,神态,情感,性格,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2020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 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考点阐释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 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 象。因此,形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要把 握诗歌的主旨,形象是必须要把握的。
2013年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步骤一)通过 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 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 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的高雅的人生 志趣。(步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