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报》第十六届百花奖小说奖获奖篇目

合集下载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2、领会“永远的校园”的含义,感受北大的精神魅力,体会作者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深情厚谊。

3、领会文章多种表达技巧的作用,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和诗意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永远的校园”中“永远”的涵义;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刚来到我们的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我们的新学校感觉怎么样?在你们的印象中,我们学校的状况如何?诸如环境、设备、教学等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校园面积小、拥挤、美丽、清净、明亮、宽敞、和善(的老师)等等。

(板书同学回答)很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回答。

同学们说到的这些印象都是比较表面化的,如风景优美、绿树葱茏等等。

有没有同学可以说出我们学校的校园精神是什么?她的本质内涵是什么?(稍停顿)大家可能因为刚到我们学校不久,接触到的东西来不多,所以回答不出来。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位在自己学校里一待就是半个世纪的老人,在他眼里,他的母校——北京大学留给他怎样的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谢冕的《永远的校园》。

三、讲授新课(一)背景资料1、作者介绍:谢冕,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诗人,北大文学院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自他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

2、有没有同学知道北大的历史由来?北大,全称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是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产物。

1912年5月,改称北京大学。

严复是第一任校长。

北京大学也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

后来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四”精神,北大就将“5•4”定为校庆日。

莫言所获的奖项

莫言所获的奖项

莫言所获奖项:
1987年,获得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
1988年,获得台湾联合报文学奖
1997年,获得大家·红河文学奖
2000年,获第八届《小说月报》百花奖
2001年,获得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2001年,获得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2003年,获得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4年,获得茅台杯·人民文学奖
2004年,获得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04年,获颁发“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2005年,获得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
2006年,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
2008年,获得第二届红楼梦奖
2008年,获得第一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
2011年,获得韩国万海文学奖
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梁晓声

梁晓声

梁晓声梁晓声,原名梁绍生。

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城市泊于镇温泉寨。

汉族。

现在居住于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

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

中国现当代以青春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如王蒙借《青春万岁》,杨牧凭《我是青年》,韩寒以《三重门》,贾飞靠《中国式青春》系列,这批作家都是以青春文学起步成名,并最终在文坛独树一帜,颇具声誉,成为各个时代的骄傲。

当过知青,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1974年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77年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电影制片厂。

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厂长。

2002年调至北京语言大学,任人文学院教授。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浮城》、《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近年发表有长篇小说《生非》,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文章《慈母情深》(《母亲》的节选)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1课。

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著有短篇小说集《年轮》等。

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小说《为了收获》《学者之死》《一只风筝的一生》《双琴祭》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

其担任编剧的电视剧《知青》,把因为WG武斗导致失业的大批城市青年被驱离城市赶到乡下的“上山下乡”运动美化成知识青年支援农村与国家共奋进的动人故事。

实际上当时所谓的知识青年,大部分只有初中、高中文化,到了农村除了被农民欺负外,干活没三两力,根本就没任何作用。

梁晓声在《知青》里描写的是少部分且值得赞扬传诵的优秀知青的故事,意在宣扬真善美的理念,对于当时大部分的丑恶现象并无过多赘述,但值得细心的读者从中发现、思考,并加以理解作者的用意。

《小说月报》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

《小说月报》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

《小说月报》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小说月报》是一本很好的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很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一直都在看,喜欢的朋友也不妨到书市去买一套置于枕边。

以忠实记录当代文学发展轨迹而享誉文坛的《小说月报》,是我国创刊时间最早、发行量最大、为海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小说类文学选刊。

1980年创刊并由文坛泰斗茅盾先生题写刊名。

新时期涌现出来的许多名篇佳作,《小说月报》都予以了及时选萃、推介,从而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

以遴选中国当代优秀小说佳作为己任的《小说月报》,从1984年始创的“百花奖”评奖活动,为每两年评选一次的全国性小说大奖,它是国内文坛唯一采用读者投票方式,并完全依照票数而产生获奖作品,也是国内唯一设立优秀责任编辑奖及读者奖的评奖活动。

因此该项评奖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被全国众多的作家、评论家和期刊界所关注。

从1985年开始至今,《小说月报》已连续举办了十三届百花奖评奖活动。

这一持续已逾二十年,已经成为中国文坛的一件盛事。

“现在文坛上的各种奖项很多,而我特别在乎这个奖,因为我在乎读者,这个奖是真正的纯读者奖。

作家不管多牛,最怕读者不理他。

”作家冯骥才获奖后表示,自己之所以看重百花奖,就是因为这是由读者评出来的奖,最少商业因素。

2009年6月,《小说月报》第十三届百花奖经过广大读者投票,在《小说月报》2007、2008年两年发表的347篇小说中,评选出23部获奖作品。

《小说月报》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第一届(1985年)中篇小说:张贤亮《绿化树》、张承志《北方的河》、刘亚洲《中国心》、佳俊《虎门“犬子”》、鲍昌《祝福你,费尔玛!》、冯骥才《神鞭》短篇小说:姜汤《新客规今天生效》、陆文夫《门铃》、梁晓声《为了收获》、邵振国《麦客》、何晓鲁《历史选择了他》、冯骥才《雪夜来客》、周克芹《晚霞》、张洁《尾灯》、王蒙《葡萄的精灵》、仇学宝《我是来当儿子的》第二届(1987年)中篇小说: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韩静霆《凯旋在子夜》、蒋子龙《燕赵悲歌》短篇小说: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晓剑《本是市长无房住》、刘亚洲《将军的泪》、陆文夫《临街的窗》、阿城《孩子王》、浩然《新婚》、叶蔚林《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航鹰《大墙内外》、方方《十八岁进行曲》第三届(1989年)纪实文学:李存葆、王光明《大王魂》中篇小说:刘琦《去意徊徨》、蒋子龙《收审记》、池莉《烦恼人生》、江灏《纸床》、刘震云《新兵连》、谌容《懒得离婚》、刘恒《伏羲伏羲》、林深《吃城》短篇小说:陆文夫《清高》、刘心武《白牙》、王蒙《庭院深深》、冯骥才《一对夫妇的三千六百五十天》、刘亚洲《恩来》、冰心《落价》、王蒙《夏之波》、李锐《厚土》、奚青《老外,时间就是金钱》、冰心《远来的和尚》、邓刚《我叫威尔逊》、张抗抗《流行病》第四届(1991年)纪实文学: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中篇小说:池莉《太阳出世》、阎连科《瑶沟人的梦》、权延赤《狼毒花》、刘毅然《摇滚青年》、张宇《乡村情感》、苏童《妻妾成群》短篇小说:王蒙《坚硬的稀粥》、赵德发《通腿儿》、冰心《两个家庭》、李森祥《小学老师》、(日)栗良平著,赵平译《一碗阳春面》、冯骥才《拾纸救夫》、贾平凹《王满堂》、林和平《乡长》、毕淑敏《不会变形的金刚》、刘恒《教育诗》第五届(1993年)中篇小说:陈源斌《万家诉讼》、刘震云《一地鸡毛》、曹桂林(美)《北京人在纽约》、刘醒龙《凤凰琴》、方方《桃花灿烂》、池莉《你是一条河》短篇小说:毕淑敏《女人之约》、冯骥才《炮打双灯》、池莉《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铁凝《孕妇和牛》、谭文峰《扶贫纪事》、方方《纸婚年》微型小说:王奎山《画家和他的孙女》、汤祥龙《夫妻获奖》第六届(1995年)中篇小说:周大新《向上的台阶》、余华《活着》、奚青《天有病,人知否?》、刘醒龙《白菜萝卜》、龙凤伟《生命通道》、毕淑敏《原始股》、何申《村民组长》、王周生《陪读夫人》、曾明了《生死界》(新人奖)短篇小说:冯骥才《市井人物》、陈世旭《北京“面的”1818》、张庭竹《中国无被俘空军》、邹月照《捉奸》、萧平《翡翠鹦鹉》、乔典运《问天》、史铁生《第一人称》、铁凝《砸骨头》、何立伟《永远的幽会》、李云良《腹部刀口》第七届(1997年)中篇小说:岳恒寿《跪乳》、谈歌《大厂》、何申《信访办主任》、方方《埋伏》、李肇正《女工》、梁晓声《学者之死》、池莉《你以为你是谁》、刘醒龙《分享艰难》短篇小说:冯骥才《石头说话》、毕淑敏《翻浆》、陆颖墨《大水》、王周生《星期四,别给我惹麻烦》、贾平凹《制造声音》、徐坤《遭遇爱情》、毕飞宇《哺乳期的女人》、迟子建《亲亲土豆》微型小说:田松林《绝症》、徐惠芬《爱的阅读》第八届(1999年)中篇小说: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李佩甫《败节草》、池莉《来来往往》、叶广芩《黄连·厚朴》、方方《过程》、莫言《牛》、张欣《你没有理由不疯》、陈世旭《青藏手记》、楚良《清明过后是谷雨》、阎连科《年月日》短篇小说:铁凝《秀色》、邓一光《狼行成行》、徐坤《厨房》、梁晓声《一只风筝的一生》、陆涛声《再见千岛湖》、赵德发《选个姓金的进村委》、裘山山《幸福像花开放》、阙迪伟《村长有事》、石钟山《国旗手》、赵本夫《天下无贼》第九届(2001年)中篇小说:铁凝《永远有多远》、池莉《生活秀》、李西岳《农民父亲》、胡发云《老海失踪》、林潇潇《高四学生》、毕飞宇《青衣》、叶广芩《醉也无聊》、方方《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李唯《腐败分子潘长水》、阿宁《无根令》短篇小说:冯骥才《俗世奇人》、池莉《一夜盛开如玫瑰》、周梅森《基本国策》、梁晓声《双琴祭》、王蒙《枫叶》、裘山山《保卫樱桃》、莫言《沈园》、赵琪《援军》、铁凝《第十二夜》、谈歌《燕赵笔记》第十届(2003年)中篇小说:衣向东《过滤的阳光》、毕飞宇《玉秀》、池莉《看麦娘》、方方《奔跑的火光》、李肇正《永远不说再见》、孙春平《老师本是老实人》、梁晓声《民选》、潘军《合同婚姻》、贾平凹《阿吉》、叶兆言《马文的战争》短篇小说:莫言《冰雪美人》、毕淑敏《藏红花》、铁凝《有客来兮》、苏童《人民的鱼》、裘山山《我讲最后一个故事》、梁晓声《讹诈》、王安忆《民工刘建华》、贾平凹《饺子馆》、赵本夫《鞋匠与市长》、迟子建《花瓣饭》第十一届(2005年)中篇小说:池莉《有了快感你就喊》、方方《有爱物爱都铭心刻骨》、刘庆邦《少年的月夜》、迟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衣向东《阳关漂白的河床》、摩卡《情断西藏》、李肇正《傻女香香》、张欣《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石钟山《二十年前的一桩强奸案》、於梨华《寻找老伴》短篇小说:王安忆《世家》、阿成《秀女》、苏童《私宴》、李骏《北京再见》、裘山山《一条毛毯的阅历》、铁凝《阿拉伯树胶》、迟子建《采浆果的人》、李铁《出墙的红杏》、贾平凹《小说二题》、聂鑫森《名角泡澡》第十二届(2007年)中篇小说: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衣向东《电影哦电影》、刘庆邦《卧底》、陈应松《太平狗》、罗伟章《奸细》、杨少衡《尼古丁》、李唯《跟我的前妻谈恋爱》、胡学文《命案高悬》、乔叶《打火机》、傅爱毛《嫁死》短篇小说:冯骥才《抬头老婆低头汉》、王安忆《化妆间》、苏童《拾婴记》、徐坤《早安,北京》、谈歌的《老张》、石钟山《血红血黑》、孙惠芬《天河洗浴》、徐岩《河套》、聂鑫森《篆刻名家》、阿成《丙戌六十年祭》第十三届(2009年)中篇小说:蒋韵《英雄血》、万方《男女关系之悲喜剧》、方方《万箭穿心》、迟子建《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徐则臣《跑步穿过中关村》、叶广芩《豆汁记》、傅爱毛《天堂门》、胡学文《逆水而行》、衣向东《爱情西街》、裴蓓《我们都是“天上人”》短篇小说:陈忠实《李十三推磨》、范小青《父亲还在渔隐街》、陈世旭《一看就是个新警察》、谈歌《天香酱菜》、刘庆邦《八月十五月儿圆》、裘山山《腊八粥》、须一瓜《灶上还有绿豆羊肉汤》、毕飞宇《家事》、徐岩《白粮票》、薛媛媛《湘绣旗袍》原创长篇小说:鬼子《一根水做的绳子》、赵本夫《木城的驴子》原创中篇小说:徐坤《杏林春暖》、秦岭《皇粮》原创短篇小说:王祥夫《桥》原创新人:鲁敏《家书》。

《不会变形的金刚》一课一练及答案

《不会变形的金刚》一课一练及答案

《不会变形的金刚》一课一练及答案(3) 《不会变形的金刚》一课一练及答案(3)文章来自:不会变形的金刚1.作者简介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其中《不会变形的金刚》获第四届百花文学奖,《女人之约》获第四届青年文学奖、第五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紫色人形》获台湾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首奖,《昆仑殇》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生生不己》获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奖,《补天石》获北京庆祝建国40周年文学作品奖,《预约死亡》获北京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素面朝天》获全国第五届报纸副刊一等奖。

《预约死亡》获第6届小说月报奖,《原始股》获第7届小说月报奖。

《红处方》获全国人口奖、北京市首届文艺大奖。

《翻浆》获台湾第17届中国时报文学奖。

2.小说主要内容小说以“我”为叙述视角,叙述了十岁的儿子与两个变形金刚之间的故事,反映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我”对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

基础演练与综合应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折(zhē)腾翘(qiào)首擎天(qíng)惟妙惟肖(xiào)B.烙铁(lào)累(lèi)赘对峙(zhì)如醉如痴(chī)C.拽回(zhuài)清澄(chéng)胡诌(zhōu)偃(yàn)旗息鼓D.埋(mán)怨纤(xiān)维内疚(jiù)金蝉脱壳(qiào)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授予郑重蝗虫生龙活虎B.抗拒曙光猜疑坚持不懈C.肃穆扫瞄搪塞栩栩如生D.赔偿困窘耗费忐忑不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用母亲温馨的心捻成毛线,为儿子织一间温暖的小屋,可惜我不是整个世界。

毕淑敏简介

毕淑敏简介

毕淑敏简介毕淑敏,女,汉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山东省文登人。

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1991年(39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孝心无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以及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

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在文学及医学界享有盛誉。

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客座教授。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北京的“文革”正轰轰烈烈,不满17岁的毕淑敏,却悄然穿上军装,告别北京,作为藏北第一批女兵,到达共和国这块最高的土地戍边了。

这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昆仑山聚合的地方,平均高度在海拔五千米以上。

前不久,我陪她考察京东丫髻山森林公园,毕竟是春天,天格外地蓝,阳光格外地暖,空气格外地清新,她深吸一口,仿佛要把这蓝天这阳光这空气,全吸进去,而后慨叹一声:藏北哪有啊,空气稀薄,缺氧使人简直难以生存。

她不明白,那么高的山上,阳光照着,觉不出暖和。

当时与她同去的共有5名女兵。

那个部队从来没有女兵,破天荒了。

及至今天,军区首长告诉她:当时也没有,她们是唯一的,后无来者了。

第4课《我的五样》教案

第4课《我的五样》教案

第4课《我的五样》教案第一篇:第4课《我的五样》教案第4课《我的五样》教案【学习目标】、通过品读,用心体会、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2、通过活动,认识自我,思考未来,与自我心灵对话。

3、通过斟酌,细心领悟散文语言耐人寻味的词句美。

【学习重点】、品读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感悟热播生的意义。

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学法指津】、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走进心灵,学会与心灵的对话。

2、衬托和对比的写法。

【资料链接】走近作家: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出生于x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

17岁赴x藏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

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

国家一级作家,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代表作有《红磨坊》<昆仑殇》。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经典语录、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困难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映的一个眼神。

2、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3、生总是有灾难。

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

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

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4、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

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

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

文学类文本刘震云《一地鸡毛》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刘震云《一地鸡毛》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地鸡毛①刘震云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

小林每天清早六点起床,到公家副食店门口排队买豆腐。

排队也不一定每天都能买到豆腐,但今天小林把豆腐买到了。

豆腐拿回家,因急着赶公共汽车上班,忘记把豆腐放到了冰箱里,晩上回来,豆腐仍在门厅塑料袋里藏着,大热的天,哪有不馊的道理?豆腐变馊了,老婆又先于他下班回家,这就使问题复杂化了。

老婆一开始是责备看孩子的保姆,怪她不打开塑料袋,把豆腐放到冰箱里。

谁知保姆一点不买账。

保姆因嫌小林家工资低,家里饭菜差,早就闹着罢工,要换人家,还是小林和小林老婆好哄歹哄,才把人家留下;现在保姆看着馊豆腐,一点不心疼,还一股脑把责任都推给了小林,说小林早上上班走时,根本没有交代要放豆腐。

小林下班回来,老婆就把怒气对准了小林,说你不买豆腐也就罢了,买回来怎么还让它在塑料袋里变馊?你这存的是什么心?小林今天在单位很不愉快,他以为今天买豆腐晩点上班没什么,谁知新来的大学生很认真,看他八点没到,就自作主张给他划了一个“迟到”。

虽然小林气鼓鼓上去自己又改成“准时”,但一天心里很不愉快,还不知明天大学生会不会汇报他。

现在下班回家,见豆腐馊了,他也很丧气,一方面怪保姆太斤斤计较,走时没给你交代,就不能往冰箱里放一放了?放一块豆腐能把你累死?一方面怪老婆小题大作,一斤豆腐,馊了也就馊了,谁也不是故意的,何必说个没完,大家一天上班都很累,接着还要做饭弄孩子,这不是有意制造疲劳空气?……小林的老婆叫小李,没结婚之前。

是一个静静的、眉清目秀的姑娘。

别看个头小,小显得小巧玲珑,眼小显得聚光,让人见了从心里怜爱。

那时她言语不多。

打扮不时髦,却很干净。

头发长长的。

通过同学介绍,小林与她恋爱。

她见人有些腼腆。

与她在一起,让人感到轻松、安静,甚至还有一点淡淡的诗意。

那时连小林都开始注意言语、注意身体卫生了。

哪里想到几年之后,这位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会变成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学会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妇女呢?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在眼里,哪里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也跟大家一样,很快淹没到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呢?你也无非是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弄孩子,到了晚上你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小林的家里来了客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马士革剃刀》作者:王方晨
《女人和狐狸的一个上午》作者:秦岭
《金山寺》作者:尤凤伟
中篇小说奖(14部)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作者:方方
《晚安玫瑰》作者:迟子建
《朗霞的西街》作者:蒋韵
《风止步》作者:胡学文
《太阳宫》作者:叶广芩
《第四十圈》作者:邵丽
《所有路的尽头》作者:弋舟
《世间已无陈金芳》作者:石一枫
《小说月报》第十六届百花奖小说奖获奖篇目(2013-2014)
(颁奖会于2015年6月27日在天津举行)
短篇小说奖(共11篇)
《回忆一双绣花鞋》作者:晓苏
《大雨如注》作者:毕飞宇
《倒流河》作者:贾平凹
《六耳猕猴》作者:徐则臣
《火锅子》作者:铁凝
《她的名字》作者:苏童
《林荫大道》作者:蒋一谈
《野象小姐》作者:张楚
《素描簿》作者:周晓枫
《断裂人》作者:丁燕
《断章》作者:小茶
《盐津的蜂蜜》作者:于坚
《流水》作者:朱以撒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作者:祝勇
《悲迓》作者:塞壬
《锯羊角的额吉》作者:艾平
《童年的梯子通向天堂》作者:鲍尔吉·原野
《致父信》作者:麦家
《驴叫是红色的》作者:刘亮程
散文特别奖
马雁
《马雁散文小辑》
《蝴蝶飞》作者:赵玫
《滚钩》作者:陈应松
《人罪》作者:王十月
《资源》作者:普玄ຫໍສະໝຸດ 《雅鲁藏布江》作者:林那北
《非常审问》作者:凡一平
长篇小说奖(2部)
《新恋爱时代》作者:王海鸰
《老师好美》作者:严歌苓
小说双年奖(2部)
《师父》作者:徐皓峰
《北京一夜》作者:蔡骏
小说新人奖
向春
《被切除》
散文奖(13篇)
《夜泊笔记》作者:王开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