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红副教授治疗少阳头痛型头痛

合集下载

头部少阳经循经排刺结合原、郄配穴法治疗偏头痛依据作用

头部少阳经循经排刺结合原、郄配穴法治疗偏头痛依据作用
3.2 足少阳胆经
颔厌、悬颅、悬厘穴为三焦经、胆经、 胃经之交会穴,曲鬓、率谷、天冲、浮白、 头窍阴、完骨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阳 胆经之交会穴主治偏正头痛、齿痛、目外 眦痛;本神、头临泣、正营、承灵、脑空、 风池为“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神主“头 痛,目眩,颈项强急,胸胁相引,不得倾 侧,本神主治”,《针灸大成》云“头临 泣主目眩暝,头项偏痛,牙齿痛,唇吻急 强,齿龋痛,风池主偏正头疼”,《针灸 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脑 风头痛,承灵主治”,《针灸甲乙经》载“头 痛身热,引两颔急,脑空主治,脑风目暝, 头痛,风眩目痛,脑空主治”。吴绪平等 [6] 研究发现针刺翳风穴后,多数患者头痛症 状缓解 , 针刺翳风穴对偏头痛患者有良性 双向调节作用;张树萍 [7] 针刺风池穴、率 谷透角孙穴、浮白透颅息穴、太阳穴,临 床治愈 36 例 (76.6%),显效 9 例 (19.1%), 总有效率 95.7%。余氏 [8] 对偏头痛 40 例患 者,针刺八脉交会穴足临泣、外关,配合 针刺局部太阳、角孙穴,结果 40 例中痊愈 30 例,显效 5 例,有效 2 例,无效 3 例, 有效率 92.5%。
2 偏头痛病名
偏头痛在中医学文献中多被成为“脑 风”、“首风”、“厥头痛”、“真头痛”“偏 头痛”等,首载于《素问 • 风论》云“风 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灵枢 • 厥 病》提出“厥头痛”、“真头痛”之名 ,《针 灸甲乙经》首提“偏头痛”,《东垣十书 • 内外伤辨》明确提出偏头痛病名。从历代 医家文献记载可知偏头痛的病名较为丰富。
3 偏头痛经络辨证
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冷庐 医话 • 头痛》曰 :“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 上至巅顶,其痛连项”,《灵枢 • 厥病篇》、 《兰室秘藏》记载: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 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均认为偏头痛 是少阳经、阳明经病变所致 . 查阅大批古 代医著文献得知偏头痛为“少阳经病”, 应从少阳论治,现许多研究者采用此思想 [5]。

柴胡桂枝汤治疗杂病性汗出新用四则

柴胡桂枝汤治疗杂病性汗出新用四则
热ꎬ微恶寒ꎬ肢节烦疼ꎬ微呕ꎬ心下支结ꎬ外证未去者ꎬ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173243)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
研究旋覆代赭汤对 RE 大鼠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简介:沈秋红(1990 ̄) ꎬ女ꎬ河南平顶山人ꎬ在读硕士研究
生ꎬ从事中医内科学脾胃病的临床与研究ꎮ
△通讯作者:杜 昕( 1984 ̄) ꎬ女ꎬ石家庄人ꎬ副主任医师ꎬ博
author has the honor to se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aihu Guizhi decoction in terms of miscellaneous sweatingꎬ such as
diabetes mellitusꎬ hyperthyroidism and breast cancerꎬetc. Thereforeꎬthe article carries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about
characteristic of feverꎬslightly evil coldꎬlimc induration.If the external syndrome has not goneꎬ
Chaihu Guizhi decoction Can be used." Howeverꎬbased on its function of Soothing Shao ̄yangꎬ keeping Ying Qi and Wei Qi
2020 年 4 月第 26 卷第 4 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553

April 2020 Vol.26 No.4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 临证验案】

少阳经穴透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30例

少阳经穴透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30例

少阳经穴透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30例钮飞峰;陆顺庠;欧阳八四【摘要】目的:观察少阳经穴透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少阳经穴透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VAS评分、MID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VAS评分、MIDA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 (P <0.05).结论:少阳经穴透刺能显著缓解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6(032)012【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无先兆偏头痛;针刺;少阳经;透刺【作者】钮飞峰;陆顺庠;欧阳八四【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21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1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是偏头痛最常见类型,在各型偏头痛中发病率最高,约占80%。

临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头皮触痛等症状[1]。

患者通常需要通过频繁使用止痛药才能缓解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痛苦。

而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经济适用等特点,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笔者在临床采用少阳经穴透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自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苏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将全部入选病例按照统计软件生成的随机分组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袁晓红副教授治疗小儿外感风寒

袁晓红副教授治疗小儿外感风寒

袁晓红副教授治疗小儿外感风寒
彭某,男,6岁
主诉:咳嗽、鼻塞、流涕3天。

现病史:患儿于3天前上学路上吹冷风后出现有流清涕,家长未予以及时处理,现来我馆求治,现症见咳嗽、鼻塞、流清涕、咽痒、口不干,睡眠欠佳,大便可。

查: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咽红,舌红,苔白腻,脉数
中医诊断:感冒。

证型: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用:麻黄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8g 黄芩6g 太子参8g 法半夏6g
桑叶5g 菊花5g 荆芥穗6g 葛根10g
连翘10g 蜜麻黄8g 苦杏仁6g 白芥子8g
厚朴10g 桔梗6g 甘草4g 苍耳子8g
二诊:服上方四剂后偶有咳嗽,无鼻塞、流涕。

舌红,苔白腻,脉数。

遂用玄麦甘桔饮加减,以清咽利喉。

并嘱其防寒保暖,避免反复。

玄参6g 太子参8g 麦冬8g 五味子4g
白术12g 防风6g 法半夏6g 厚朴8g
连翘10g 蒲公英12g 白芥子8g 蝉蜕4g
夏枯草6g 桔梗6g 甘草4g 紫菀8g
按语:该患儿因为外感风寒而出现咳嗽、鼻塞、流涕,其症属“风寒感冒”。

初诊用麻黄汤合小柴胡汤加减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四剂之后偶有咳嗽,余症消失,遂用玄麦甘桔饮加减以清咽利喉。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观察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观察
刺少阳经特定穴角孙、 外关、 阳陵 泉 、 丘墟 治 疗 偏 头 痛 临 床 疗 效 良好 。
[ 关键词 ] 偏头痛 ; 针刺疗法 ; 特定穴 ; 非经非穴 [ 中图分号 ] R 2 4 6 .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3— 7 7 0 5 ( 2 0 1 4 ) 0 8— 0 0 9 7— 0 3
针 刺 少 阳 经 特 定 穴 治疗偏 头 痛 3 O例 疗 效观 察
陈慧敏 , 常小 荣 , 严 洁 , 罗 勇
( 1 .湖 南省 株洲 市 中心 医院 , 湖南 2 .湖南 中 医药大 学 , 湖南
株洲 , 4 1 2 0 0 0;
长沙 , 4 1 0 2 0 8 )
[ 摘要 ] 目的: 观察针刺手 少阳三 焦经和足 少阳胆 经特定 穴治疗偏 头痛的 临床 疗效。方法 : 将符合 入选标 准的 5 9例偏
C HEN Hu i —mi n . C HANG Xi a o—r o n g . YAN J i e . L UO Yo n g
( 1 . Z h u z h o u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 Z h u z h o u 4 1 2 0 0 0 , H u n a n , C h i n a : 2 . 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C h a n g s h a 4 1 0 2 0 8 , H u n a n , C h i n a )
S h a o y a n g a n d p o i n t s o f Ga l l b l a d d e r Me id r i a n o f F o o t —S h a o y a n g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mi g r a i n e . Me t h o d s : F i t f y—n i n e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及神经阻滞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及神经阻滞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0.001冤遥 治疗后患者疼痛总得分为 12渊0 耀 57冤袁较治疗前 48渊0 耀 92冤明显降低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渊P 约 0.001冤遥 治疗后患者早期
并发症有 11 例渊16.2%冤袁主要表现为颈部酸胀尧头晕尧恶心呕吐等袁患者均未发现有长期并发症遥单因素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发
现袁病史渊OR=2.553袁95%CI院1.118 ~ 5.831袁P=0.026冤和焦虑或抑郁史渊OR=1.923袁95%CI院1.054 ~ 3.058袁P=0.033冤差异有统计学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 年 12 月第 21 卷 第 6 期 Chin J Health Care Med袁December 2019袁Vol 21袁No. 6
窑521窑
窑论 著窑
颈 2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及神经阻滞术治疗颈源性 头痛的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李少军袁冯 丹袁袁 峰袁张书力袁胡 焓袁乔 杰
渊Izbicki 疼痛总得分 臆 10 分冤和疼痛组渊Izbicki 疼痛总得分 跃 10 分或与治疗前相比疼痛缓解 跃 50%冤遥 结果 根据 Izbicki 疼
痛评分结果袁CEH 患者分为缓解组渊40 例冤和疼痛组渊28 例冤遥 CEH 患者行颈 2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及神经阻滞术后analogue score袁VAS冤得分尧口服止痛药尧失去劳动能力都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渊P 约
意义遥 结论 颈 2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及神经阻滞治疗可有效缓解 CEH 患者疼痛症状遥 病史长袁有焦虑或抑郁症状是 CEH 患
者疼痛难以缓解的危险因素遥
咱关键词暂 颈 2 背根神经节曰 脉冲射频曰 颈源性头痛曰 危险因素
咱中图分类号暂 R745
咱文献标识码暂 A

袁红霞教授临证验案5则

袁红霞教授临证验案5则

袁红霞教授临证验案5则袁红霞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经验颇丰,擅长运用经方辨治脾胃及其它疾病。

笔者日常跟随导师侍诊于侧,受益匪浅,今录其临床验案五则。

1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痛案王某,女,62岁,于2010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为胃脘胀痛1年。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此症,现胃脘胀痛,喜温而按之不减,烧心,口苦,口臭,平素怕冷,手足凉,纳可,寐安,体力可,二便调。

舌暗红,苔薄黄,脉弦。

2010年6月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

袁师以半夏泻心汤合大柴胡汤及左金丸治之,处方如下:清半夏10 g,干姜10 g,黄芩10 g,黄连18 g,党参10 g,炙甘草10 g,柴胡15 g,白芍15 g,枳实15 g,酒大黄6 g,吴茱萸3 g,生姜3片,大枣5枚。

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2诊(10月18日):诸症缓,胃脘部觉凉,烧心缓,手足已温,口苦、口臭缓,纳可,寐安,二便调。

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

袁师将上方大柴胡汤改为小柴胡汤,加高良姜10 g,甘松10 g,7剂。

7剂后病愈。

按:本患者主诉为胃脘胀痛,喜温但按之不减,又观舌象为舌质暗红、舌苔薄黄,此为寒热之邪居于中焦,脾胃之升降功能失调,故见胃脘胀痛之症,故以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平调寒热。

袁师又见其口苦而脉弦,胃脘胀痛而按之不减且口臭而舌苔薄黄,辨为少阳阳明合病,故合用大柴胡汤以和解少阳,清泻阳明,同时加用佐金丸清肝和胃,以解烧心之苦。

同时,观其舌质暗红,故易大黄为酒军以通利血脉、清解瘀滞。

二诊见阳明里热已去,故以小柴胡汤易大柴胡汤,以免过于攻伐;见胃脘发凉,故加用高良姜、甘松以温里散寒和胃。

2 情志不舒纳呆案张某,男,55岁,于2010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为纳呆1周,一周前因情志抑郁、思虑过多引起口中乏味,不欲饮食,纳食减少,口干但饮水不多,乏力,气短,寐多梦,大便每日1次,略干,小便黄。

袁长津老师治疗头痛的常用方剂及其辩证施治

袁长津老师治疗头痛的常用方剂及其辩证施治

袁长津老师治疗头痛的常用方剂及其辩证施治袁梦石收集整理老师历年治疗头痛的病历资料,最常用的方按使用频率依次是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小柴胡汤、九味羌活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和当归四逆汤。

分别适用于瘀血阻络证、气虚证、痰浊蒙蔽证、表里不和证、寒湿郁遏证、血痹证、血寒证。

老师认为,瘀血阻络是引起头痛的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病机。

这个观点和现代医学观点也在某种程度上相吻合,西医认为中青年常见的血管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以及中老年人常见的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各种缺血性头痛都有明确的血管性因素证据,因而扩血管是西医临床最常见的治疗原则。

从中医角度来理解,头为清窍,到达头部的络脉行使着升清降浊的作用,清气和浊气作为一种物质状态必须依赖血液的正常运行才能达到升降的目的,因而瘀血阻络是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最常见原因,也是头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老师发现,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型头痛的效果要好于通窍活血汤等,对于大部分头痛患者都有效,对于瘀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尤其有效,对于某些看似瘀血证不典型的患者疗效也很满意,比如以胀痛为主,疼痛部位游走不定等(此时用方要适当加大加减的力度),其内在机理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补中益气汤适用于劳力、劳神而体虚的患者,一般见气虚症状为主,病机上因清阳不升。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血府逐瘀汤或者半夏白术天麻汤使用,也可以用于使用血府逐瘀汤等以后症状明显改善者的调补。

半夏白术天麻汤常用于头痛同时伴有头晕者,或者患者主诉疼痛的性质介于晕与痛之间,或见纳呆、呕逆、心神不宁等痰浊证明显者。

小柴胡汤是老师在内科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之一,也用于见表里不和证的头痛。

老师治疗法则强调和法,他认为和法主要体现了两条优势:其一制衡的作用,比如说对于热盛伤阴者,清热太过损伤阳气,阴津又未得到补充,则导致阴阳俱损,病情越来越重,所以正确的治法是清热的同时佐治以补阴的药物,既可以防止清热太过,又可以补充阴津;其二可以多管齐下,针对复杂的病因病机各个击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晓红副教授治疗少阳头痛型头痛
罗某,女,65岁
初诊时间:2016年1月2日
主诉:头痛一周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在江边散步吹风后回家感到头痛和身体无力,次日自行购买感冒药服用,无明显疗效。

后头痛之势加剧,遂来我馆就诊求治。

现症见:右前侧头部胀痛,时发热,恶寒,睡眠欠安,晨起口干口苦。

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诊断:头痛
证型:少阳头痛
治法:和解少阳
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0g 黄芩10g 党参15g 半夏10g
川芎10g 白芷10g 菊花10g 地龙10g
蔓荆子10g 蝉蜕5g 葛根30g 丹参15g
钩藤20g 首乌藤15g 甘草5g 延胡索10g ×7剂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二诊:服上方七剂后,睡眠好转,晨起口不干、不苦,头部遇冷风后仍有胀痛感,遂于上方加减:减地龙、双钩、玄胡,加苍耳子10g石菖蒲10g僵蚕10g鸡血藤15g。

苍耳子、石菖蒲活络通窍。

僵蚕祛风止痛。

鸡血藤养血活血。

开方七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服完七剂后,诸症消失,头痛感消失。

痊愈。

嘱其应做好防寒保暖,早晚应避免外出或戴口罩外出。

按: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之间,伤寒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

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口苦口干。

少阳三焦为水火之通道,邪气郁阻,水道不畅,痰饮内生,故见苔白腻,脉滑。

少阳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邪气阻滞少阳,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邪气壅滞头部,故见头痛。

少阳为稚阳,禁汗吐下,宜和解。

方中柴胡散半表半里之邪,疏肝解郁。

黄芩清半表半里之热,兼泻胆火。

党参、甘草健脾益气。

半夏、白芷化痰燥湿。

菊花、蔓荆子、钩藤、蝉蜕疏风清热。

丹参、地龙、川芎活血化瘀。

葛根甘寒生津,升阳引经。

延胡索行气止痛。

夜交藤养心安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