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附穴位图)
-各种头痛的按摩穴位

1.整个头部疼痛选穴:合谷穴如果你的整个头部都一跳一跳地疼痛,那么按摩合谷穴能帮助你。
而且由于头痛与肩部血流不畅有关,所以配合肩井穴的按摩,效果会更好。
位置:合谷穴在手背上,手指张开的时候,拇指和食指之间褶皱靠近拇指一侧,拇指轴关节手指一方。
要点:将拇指的指肚放在另一只手的合谷穴上,沿着拇指的骨头边缘按压,你会觉得很舒服,但又稍微觉得有点疼,没关系,你可以再加点力气按压。
2.后脑勺疼痛或偏头痛选穴:风池穴风池穴能促进头部血流通畅,从而缓解后脑勺的疼痛,对偏头痛也有效。
位置:风池穴位于后脑勺下方颈窝的左右两侧,沿颈窝下缘向外大约两个拇指的地方。
要点:用拇指向斜上方按压,并慢慢抬头,寻找最佳的刺激角度,然后一边按压一边前后活动头部。
也可以将毛巾绕在脖子的后方,用手握住毛巾两端,头向后仰,也有类似的效果。
3.肩部僵硬选穴:肩井穴久坐的时候不注意肩部运动,会导致肌肉劳损,按压肩井穴能解决这个问题。
位置:颈部后面最突起的骨头与肩头连线的正中。
要点:用中指按住对侧的肩井穴,并转动与肩井穴同侧的胳膊,按压力度以感觉到“舒服的微痛”为最佳。
如果在办公室备一个小吹风机,休息时间温暖肩部,效果会更好。
4.腰痛选穴:委中穴一天忙下来经常是腰酸腿疼,觉得腰都弯不下去了。
这时按摩委中穴对消除腰椎周围的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位置:位于膝盖窝的正中,用手能摸到脉搏的跳动。
要点:坐在椅子上,将膝盖弯曲,用拇指指肚按压穴位,按压的同时可以上下活动脚部。
5.腿部浮肿选穴:飞扬穴长时间站、坐或步行,都会引起腿脚的疲劳和肿胀,刺激飞扬穴能够缓解症状。
位置:顺着跟腱外侧的骨头向上摸,在小腿肌肉的边缘就是这个穴位。
要点:稍稍将膝盖向内倾斜会比较容易找到这个穴位,按压的时候不要用太大的力气,觉得舒服就可以了,也可以用笔杆来刺激这个穴位。
另外上火、鼻塞、流鼻涕时刺激这个位置也会觉得舒服一些。
6.痛经选穴:血海穴每月一次的生理痛真是非常难受,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这种小腹疼痛。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111.111.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头维穴的作用:治疗目痛、眼跳、头痛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颧髎穴的作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天突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梁门穴的作用: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中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气喘下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分穴的作用: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穴的作用: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气海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关元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中极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曲骨穴的作用: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横骨穴的作用: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人迎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缺盆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项强水突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气舍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气户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神封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期门穴的作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穴的作用: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章门穴的作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乙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大横穴的作用: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外陵穴的作用:治疗脐周痛带脉穴的作用: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水道穴的作用: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穴的作用:治疗腹痛气冲穴的作用: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尿闭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合谷穴的作用: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支沟穴的作用: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四渎穴的作用:治疗齿痛、肘臂痛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半身不遂曲池穴的作用: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肩髃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曲垣穴的作用: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肩髎穴的作用: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肩贞穴的作用: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臂臑穴的作用: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消泺穴的作用:治疗颈痛、麻痹、头痛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天井穴的作用:治疗喘息中魁穴的作用:治疗手指不伸少泽穴的作用: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液门穴的作用: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前谷穴的作用:治疗吐血、耳鸣、手痛后溪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麻、耳聋中渚穴的作用: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腕骨穴的作用:治疗腕痛、麻痹、指肿阳谷穴的作用: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养老穴的作用:治疗肩臂痛麻、弱视外关穴的作用: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支正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小海穴的作用: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青灵穴的作用:治疗肘关节伤痛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曲泽穴的作用:治疗肘痛、热病少海穴的作用: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间使穴的作用: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列缺穴的作用:治疗头痛内关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大陵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热病神门穴的作用: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鱼际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头痛少府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劳宫穴的作用:治疗中风、齿痛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伏兔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阴市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梁丘穴的作用:治疗膝部麻痹犊鼻穴的作用: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上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条口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丰隆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痉挛、痛麻下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箕门穴的作用:治疗腿痛、生殖器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血海穴的作用: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阴谷穴的作用: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木阴陵泉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膝阳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地机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阳陵泉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漏谷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穴的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颈椎痛阳辅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悬钟穴的作用: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复溜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穴的作用:治疗四肢麻痹照海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病、肾病公孙穴的作用:治疗一切气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承扶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委中穴的作用:治疗腰背痛浮郄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委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合阳穴的作用:治疗脊髓病、抽筋承筋穴的作用:治疗一切筋痛筑宾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承山穴的作用:治疗内外伤痛飞扬穴的作用: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跗阳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昆仑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眩晕、腰痛申脉穴的作用: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金门穴的作用:治疗癫痫、筋病京骨穴的作用:治疗脚痛仆参穴的作用:治疗足跟骨痛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涌泉穴的作用: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丘墟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中封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足临泣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痛、眩晕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穴的作用:治疗腰痛、调经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腹行间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穴的作用: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厉兑穴的作用: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董氏密穴(止汗、各种头痛、各种骨刺)

董氏密穴(止汗、各种头痛、各种骨刺)展开全文止汗穴:部位:在手背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掌骨与指骨结合处上一寸五分解剖:肝与脾细交错神经主治:止一切汗异证取穴:手背向上,距指骨与掌骨头上一寸六分,中指与无名指指骨间是穴手术:针深三至五分。
(三叉三也有止汗功效)骨刺一穴:曲池直上二寸骨刺二穴:曲池直上四寸骨刺三穴:曲池直上六寸针深四到六分,留针30分钟解剖:肝之神经主治:三穴主治全身骨刺特效五行针法运用:先取肝经明黄穴和上下五寸各一穴,次取心经。
董氏针灸疗法:以下为董公及恩师胡文智医师之数十年临床经验摘录如下:1.气虚头痛:针灵骨穴、大白穴有奇效。
(笔者经验再加神耳上穴为治各种头痛之基本配穴)2.血虚头痛:针心灵一、二、三穴,配通关穴、通天穴效果佳。
3.气血两虚:身体赢弱之头痛:针神耳上穴、外耳穴。
4.肾亏头痛:针通肾穴配水金穴、水通穴。
5.神经衰弱头痛:针正会穴、前会穴、镇静穴。
6.高血压头痛:针三圣穴奇佳。
7.舒张压过高头痛: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此为笔者运用于治疗各种头痛,最为神速有效之方法)。
8.发高烧头痛:五岭穴点刺,针重魁穴有卓效。
9.心脏病头痛:先点刺镇静穴,再针心灵一、二穴特效。
10.重感冒头痛:在金口穴、金北穴、金曲穴、金斗穴、金吉穴及火球穴点刺出血奇效。
11.头顶痛:针正筋穴、正脑一、二穴有奇效。
12.脑部疾病引起之头痛:针火菊穴、火散穴。
针正筋穴、正宗穴。
针土顶穴、水顶穴。
针正脑一、二穴。
13.久年头痛、习惯性头痛:在三重穴、四花穴、火羚穴、火通穴、金通穴、金铃穴、木通穴、木羚穴、上溪穴、下溪穴、水溪穴等点刺放血。
14.前头痛:镇静穴点刺出血再针心灵穴。
四花穴、腑阳穴点刺出血。
针通心穴、通灵穴、通关穴。
针神耳上、中、下穴配金耳穴特效。
15.后头痛:针正脑一、二穴、正筋穴、正宗穴。
针腕顺一、二穴。
在灵霄穴点刺出血效佳。
在醒脑穴点刺出血奇效。
16.偏头痛:针七华穴或点刺出血有效。
针三重穴、侧三里穴。
《头痛、头重》特效穴位及按摩手法

《头痛、头重》特效穴位及按摩手法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病证,可伴随多种疾病出现,是指头的前后及偏侧部位或整个头部疼痛的症状。
中医认为,引起头痛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有关,并以风邪为主;内伤头痛多与人体肝、脾、肾三脏失调密切相关。
头重是指头部自觉重坠,或如布带束裹的感觉,多因外感湿邪、疫气或湿痰壅阻所致。
特效穴位按摩No.1 按揉上星穴【穴位位置】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端按揉上星穴约2分钟。
No.2 推拿率谷穴【穴位位置】耳尖直上两横指处。
【按摩方法】将双手食、中指二指放在两侧耳尖的率谷穴上,来回推动约半分钟。
【穴位位置】耳尖直上两横指处。
【按摩方法】将双手食、中指二指放在两侧耳尖的率谷穴上,来回推动约半分钟。
No.3 揉搓印堂穴【穴位位置】位于额头处,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将拇指与食指相对按在头部印堂穴处,揉搓约150次,以按摩处产生热感为宜。
No.4 按揉太阳穴【穴位位置】位于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贴于头部太阳穴,做轻缓平和的揉动。
No.5 按揉风池穴【穴位位置】位于颈后大筋两旁外侧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取坐姿,双手抱住头部,用双手拇指在颈后的风池穴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宜,持续操作2分钟。
No.6 掐压合谷穴【穴位位置】位于第2掌骨中点外侧,即虎口处。
【按摩方法】将拇指指尖按于对侧合谷穴上,其他四指放在掌心处,用力掐压约1分钟。
No.7 按压肩井穴【穴位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处。
【按摩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压肩部肩井穴约3分钟。
将肩部肌肉向上提起3~5秒钟,反复3回为1次,每次间歇2分钟,发作时连续3次,5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
No.8 揉搓涌泉穴【穴位位置】位于足底(不包含脚趾)前1/3处,足趾向足心弯曲时呈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掌根揉搓涌泉穴约3分钟。
穴位图—头穴

⽳位图—头⽳⽳位图—头⽳ 头⽳ 头⽳共有14⽳:1.枕下旁线,2.枕上旁线,3.枕上正中线,4.颞后线,5.颞前线,6.顶旁2线,7.顶旁1线,8.顶颞后斜线,9.顶颞前斜线,10.顶中线,11.额旁3线,12.额旁2线,13.额旁1线,14.额中线。
1.枕下旁线(标准头⽳线) [部位] 在后头部,从膀胱经⽟枕⽳向下引⼀直线,长2⼨。
[主治] ⼩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
2.枕上旁线(标准头⽳线) [部位] 在后头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旁开0.5⼨起,向上引⼀直线,长1.5⼨。
[主治]⽪层性视⼒障碍、⽩内障、近视等。
3.枕上正中线(标准头⽳线) [部位] 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脑户⽳⼀段,长1.5⼨。
[主治] 眼病、⾜癣等。
X 4.颞后线(标准头⽳线) [部位] 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率⾕⽳向下⾄曲鬓⽳连⼀直线。
[主治] 偏头痛、⽿鸣、⽿聋、眩晕等。
5.颞前线(标准头⽳线) [部位] 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悬厘⽳连⼀直线。
[主治] 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经神⿇痹和⼝腔疾病。
6.顶旁2线(标准头⽳线) [部位] 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从胆经正营⽳向后引⼀直线,长1.5⼨到承灵⽳。
[主治]肩、臂、⼿等病证,如瘫痪、⿇⽊、疼痛等。
7.顶旁1线(标准头⽳线) [部位] 在头顶部,督脉旁1.5⼨,从膀胱经通天⽳向后引⼀直线,长1.5⼨。
[主治] 腰腿病证,如瘫痪、⿇⽊、疼痛等。
8.顶颞后斜线(标准头⽳线) [部位] 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与其平⾏的线。
从督脉百会⾄颞部胆经曲鬓⽳引⼀斜线。
[主治]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感觉异常,中2/5治疗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 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头⾯部感觉异常。
9.顶颞前斜线(标准头⽳线) [部位] 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奇⽳前神聪(百会前1⼨)⾄颞部胆经悬厘引斜线。
头部神奇穴位

头部平庸穴位:头痛发生发火时按按便好中医以为,身材里有个神庭穴,其是愚蠢之穴,重要调控神经体系.经常按摩此穴,可使人的大脑更愚蠢,提神静心.此外,常按摩此穴,还可以治疗惊慌不安.头痛等病症.头部平庸穴位:神庭穴(材料图)神是指元神,庭就是宫廷.庭堂.中医说“脑为元神之府”,神庭是这个府里面最中间的地方.人的愚蠢源泉就从这里出来.神庭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神处个中则灵,灵则应,应则保身.”作为脑神栖身的地方,神庭保身护身的功力很强,尤其是对于神智方面的疾病,更是它的独门特技,如惊慌不安.头痛.癫狂.痫症等,皆能治.别的,因为它的感化重要在于调控神经体系.按揉此穴,可以降低痛风者患肢痛苦悲伤的感到.假如本身时常脑筋昏昏沉沉,或者情感摇动很大,天天按摩此穴50—100次.该穴和上星穴的功能很接近,二者所处的地位也很近,我们用一个大拇指,根本就将两个穴同时刺激到.是以,当您感到大脑迟钝.昏昏沉沉时,无妨按摩神庭穴,以提神醒脑.穴位按摩大家都不生疏,但很少有人能在生涯中准确运用.今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病院针灸科的汤立新传授,来告知大家身材上哪些穴位是要穴,济急的时刻该若何按摩.气喘揉檀中穴人体约有360多个穴位,但经常运用的其实不是许多,比较适用的.能应急的是几个固定的特别穴位.举例子来说,假如感到胸闷.憋气,最轻易产生反响的叫膻中穴.膻中属于任脉穴,位于胸前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假如有上述症状,膻中穴的痛感会异常强.此时可以用拇指按揉,按揉后可以或许产生痛苦悲伤感,痛苦悲伤的刺激再加上穴位行气的感化,可以达到宽胸理气的后果,缓解胸闷.哮喘等症状.经常与膻中穴一路搭配按摩的是内关穴,内关穴属于心包经,心包经可以或许宽胸.理气.强心,和膻中穴搭配有事半功倍的后果.内关穴位于前臂,在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仰掌取穴.也可以用来缓解中暑.晕车船.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量,稍微有酸胀感即可.痛经是女性罕有的一种妇科疾病,在中医临床中,经由过程穴位按摩的办法能对痛经起到很好的缓解感化.月经周期较准时的女性,可以事先“防患于未然”.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订交汇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地位.在经前一周阁下时光,按摩“三阴交”,对缓解痛经有很好疗效.假如月经已至,则可在经期按摩“十七椎”穴.“十七椎”在《令媛翼方》中被称为“背部奇穴”,位于腰部的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查找此穴时,可以用手压一压,假如有显著的痛感,就是找对了地位.操纵时,用拇指指关节加点力度,按揉该穴3到5分钟,感到有稍微的痛感为度,不克不及只按,必定还要揉,才干让血脉疏浚,痛苦悲伤才干缓解.穴位按摩(图片起源:东方IC)高血压患者,有时刻因为朝气或者其他情感不稳,血压会忽然升高.这时刻,穴位按摩能起到快速缓解感化.这个穴叫桥弓穴,位于人体颈动脉窦的部位,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或许使人的心率减慢.血管扩大,血压降低.具体做法是: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自上而下地推按位于耳后到锁骨上窝处成一条线的桥弓穴(当头侧转时,从耳后到锁骨头有一条肌肉凸起在颈侧,整条肌肉等于),必定要从上往下推,恰当用力.须要留意的是,按摩桥弓穴时只能一侧一侧地进行,切不成两侧陪同按摩,因为双侧按摩会影响头部供血,刺激过强,轻易导致头晕甚至昏厥.如今有一种比较多发的头痛,叫颈性头痛,是由颈椎问题引起的,因为长时光的伏案工作,导致颈部肌肉重要,导致脑部供血缺少,从而激发头痛.这种头痛可以按揉肩井穴缓解.地位在颈部后面最崛起的骨头与肩头连线的正中.按摩时,用中指按住对侧的肩井穴,并迁移转变与肩井穴同侧的胳膊,按压力度以感到到“舒畅的微痛”为最佳.假如在办公室备一个小吹风机,歇息时光暖和肩部,后果会更好.情感方面的问题,穴位按摩也能恰当缓解,比方重要不安,可以按揉劳宫穴.劳宫穴是调节自律神经的穴位,刺激这个穴位会缓解重要.地位:当你握拳的时刻,中指和无名指与手掌接触点的中央就是劳宫穴.再比方情感低落,可以按按足三里.足三里是恢复胃动力.清除疲惫.振奋精力的全能穴位.地位:膝盖下有一小块崛起的骨头,骨头下三个手指的地方有个骨头和肌肉形成的凹陷,就是足三里了.用阁下手拇指一路按压后果会更好.。
简易穴位按摩缓解头痛

简易穴位按摩缓解头痛头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不适之一,很多人经常遭受头痛的困扰,而头痛的出现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工作忙碌、生活压力过大、缺乏睡眠等,又或者是由于气候变化、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
如果头痛持续时间较长,且痛感十分剧烈,那么需要尽快就医寻求治疗。
但是如果头痛仅仅是轻微的不适,那么可以进行简易的穴位按摩来缓解头痛症状。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穴位按摩方法,可缓解轻度的头痛。
1.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额头和鬓角之间的突出部位。
轻轻按摩太阳穴可以舒缓紧张状态,有助于放松肌肉,缓解头痛。
可以用拇指指腹按压太阳穴,在这里缓慢按摩,大约持续2到3分钟左右,每天多按摩几次,效果会比较好。
2. 巨骨穴巨骨穴位于耳前充瑞气的凸起处,按压巨骨穴可以缓解头痛和眼疲劳。
以两只手的拇指并拢,放于巨骨穴外侧,用适度的力度按压,按摩约3分钟,再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
3. 眉间穴眉间穴位于眉毛中央略上方,可刺激这里,缓解头痛。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在这里按压,按摩时以适中的力度,约3分钟左右,每次可以配合深呼吸。
4.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后侧,这里集中了许多头部和颈部的神经和经络,按摩可以缓解头痛,并缓解颈部疲劳。
使用食指和中指按压颈部后侧位置处,用适度的力度按摩,大约持续2到3分钟左右,每天可多按摩几次,效果会更加明显。
总之,这些穴位按摩方法是用于缓解轻微头痛症状的简易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而且效果显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头痛症状较为剧烈或持续不止,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医学检查和治疗。
同时,如果穴位按摩的力度过重,也可能会引起不适,切记按摩要适度、轻柔。
刮痧拔罐穴位图

刮痧拔罐穴位图中医拔罐刮痧穴位图1.用拔罐法治疗感冒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头痛,全身酸痛、怕冷等。
取穴:大椎1、风门2、肺俞3、曲池4、合谷5、外关6、太阳穴7。
对于发烧者可以取大椎穴用刺络拔罐法。
2.用拔罐法治疗头痛症状:头部胀痛。
取穴:合谷、大椎、太阳穴。
3.用拔罐法治疗支气管炎症状:咳嗽痰多,伴胸骨后疼痛,气急,胸闷等。
取穴:天突8、大椎、中府9、肺俞、丰隆10、尺泽11。
4.用拔罐法治疗胃痉挛症状:突发性剧烈上腹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
胃痉挛常见于有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有胃神经官能症病史者。
取穴:中脘12、足三里13、天枢14、内关15。
5.用拔罐法治疗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多梦,头晕、健忘、疲倦无力等。
取穴:心俞16、肾俞17、脾俞18、内关、三阴交19、安眠20。
6.用拔罐法治疗高血压症状: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失眠,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
取穴:大椎、肝俞21、心俞、肾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7.用拔罐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症状:腰臀部、大小腿右侧、小腿右外侧及足背侧发生放射样、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等。
取穴:肾俞、环跳22、承扶23、殷门24、委中25、承山26、悬钟27、风市28。
8.用拔罐法治疗关节炎症状:关节疼痛、肿胀酸麻、屈伸不利等。
上肢取穴:大椎、肩髎29(音辽)、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取穴:环跳、阳陵泉30、足三里、风市。
脊柱取穴:身柱31、大椎、腰阳关32。
9.用拔罐法治疗颈椎病症状:颈部僵硬或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
手指或指尖麻木,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取穴:大椎、肩中俞33、天宗34、曲池、合谷。
10.用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症状:肩部疼痛、夜间尤甚及肩部有压痛,活动受限等。
取穴:肩髎、天宗、阿是穴(即痛点处)。
附注:1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 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
头痛,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紧张焦虑,抑郁暴躁,脾胃积食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头痛。
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
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
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
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
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
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
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
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通督脉,督脉入脑,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
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P.S. 每个人的肢体比例都不同,在寻找穴位时只要摸上去有酸、痛、电、麻等感觉,揉了之后对自己有帮助,能做到离穴不离经即可。
不必非得按照书上的定位方法来测量。
从以上方案中可以看到,凡是巡行头部的经络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头痛。
并且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来判断是哪条经络巡行,从而在该经络上寻找痛点进行疏通调治即可。
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