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沪教版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故乡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杨梅的基本知识,包括生长环境、形态特征、果实特点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杨梅图片,了解杨梅的外貌特征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杨梅,引起学生兴趣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杨梅的认识和感受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的观察笔记和感受分享第二章:杨梅的生长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要求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保护意识2.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的生长习性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思考杨梅生长环境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杨梅的生长环境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保护杨梅生长环境的方法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深度收集学生的保护杨梅生长环境的方法和建议第三章:杨梅的采摘与食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采摘方法和食用方式培养学生对食物的感恩和珍惜之心3.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的采摘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杨梅的食用方式和营养价值3.3 教学方法使用视频资料,展示杨梅的采摘过程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杨梅的不同食用方法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动手能力收集学生的杨梅食用体验和感受第四章:杨梅的文化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杨梅在故乡文化中的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4.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在故乡文化中的传统意义和习俗引导学生思考杨梅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方式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故事,展示杨梅文化的传统习俗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传承杨梅文化的方法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深度收集学生的传承杨梅文化的方法和建议第五章:杨梅的艺术创作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杨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5.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的艺术创作形式,如绘画、诗歌、故事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表达对杨梅的艺术作品5.3 教学方法提供艺术创作的素材和工具,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分组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和创作思路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质量收集学生的创作思路和反馈意见第六章:杨梅的经济价值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经济价值及其在故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家乡产业的关注和支持意识6.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的经济价值,包括销售市场和加工产品引导学生思考杨梅产业对故乡经济的影响6.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案例,展示杨梅产业的经济效益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促进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深度收集学生的促进杨梅产业发展的建议第七章:杨梅的生态价值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态价值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行动力7.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的生态价值,包括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引导学生思考杨梅生态价值的保护和利用7.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杨梅的生态功能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保护和利用杨梅的生态价值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深度收集学生的保护杨梅生态价值的措施和建议第八章:杨梅的科学研究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8.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的科学研究领域和成果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研究的最新进展8.3 教学方法使用PPT和科研论文,展示杨梅研究的成果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杨梅研究的未来方向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深度收集学生的杨梅研究设想和建议第九章:杨梅的保护与传承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9.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杨梅保护与传承的实际行动9.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和实地考察,展示杨梅的保护与传承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和传承杨梅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深度收集学生的杨梅保护与传承方案和建议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和成长10.2 教学内容回顾杨梅的相关知识和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10.3 教学方法使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个人或小组陈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反思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反思深度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改进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导入难点解析:如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杨梅,引发学生兴趣,并促进学生对杨梅的认识和欣赏。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学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和食用方法。
培养学生对故乡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杨梅的认知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怀。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分析:通过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和食用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2.2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杨梅的图片、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增加学生对杨梅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杨梅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杨梅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杨梅与故乡的关系,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
3.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杨梅的特点和食用方法。
3.3 探究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杨梅的认识和体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和食用方法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和乡土情怀的培养情况。
4.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对故乡杨梅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杨梅种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杨梅的生长过程。
组织学生参观杨梅加工厂,了解杨梅的加工方法和产品。
5.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故乡杨梅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杨梅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学生绘制一幅杨梅画作,展示对杨梅的理解和创意。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通过展示故乡的杨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故乡杨梅的兴趣。
1.2 教师简要介绍杨梅的生长环境和季节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
1.3 教师提问:“你们对故乡的杨梅有哪些印象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第二章:杨梅的品种与分布2.1 教师介绍我国主要的杨梅品种,如:浙江杨梅、福建杨梅、广东杨梅等。
2.2 教师通过地图展示杨梅的主要分布区域,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范围。
2.3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回答杨梅主要分布在哪些省份。
第三章:杨梅的食用与营养价值3.1 教师介绍杨梅的食用方法,如:鲜食、制果酱、酿酒等。
3.2 教师讲解杨梅的营养价值,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物质等。
3.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尝试过的杨梅食用方法和味道。
第四章:杨梅的文化意义4.1 教师介绍杨梅在故乡民间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如:杨梅节、杨梅祭等。
4.2 教师讲解杨梅在不同地区的传说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文化背景。
4.3 学生分享自己对杨梅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第五章:实践活动:采摘杨梅5.1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杨梅园,引导学生观察杨梅树的生长状况和采摘技巧。
5.2 学生分组进行采摘活动,体验采摘杨梅的乐趣。
本教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故乡的杨梅,通过学习杨梅的品种、分布、食用方法、营养价值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故乡杨梅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可以亲身体验采摘杨梅的乐趣,增进对杨梅的了解和喜爱。
第六章:杨梅的生态与环境保护6.1 教师介绍杨梅的生长环境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讲解杨梅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6.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讨论,了解杨梅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病虫害、气候变化等。
6.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杨梅树和生态环境,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第七章:杨梅的加工与创新7.1 教师展示杨梅的加工产品,如杨梅干、杨梅酱、杨梅酒等,并介绍其制作方法。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故乡的风土人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杨梅的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乡的杨梅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观察自然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故乡的风土人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杨梅生长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幻灯片或课件。
(2)杨梅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2)收集有关杨梅的资料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杨梅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杨梅资料或图片。
(3)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杨梅,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学生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杨梅生长过程。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练习运用。
4. 实践与应用(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杨梅的活动,如绘画、写作、表演等。
(2)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以及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交流,掌握杨梅的特点。
(2)学会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杨梅的美。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实物杨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故乡特产——杨梅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2. 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交流生字词。
3. 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外形特点。
b. 学生交流杨梅的外形特点。
c. 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杨梅的外形。
d. 学习第二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杨梅”。
(2)学习第二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颜色特点。
b. 学生交流杨梅的颜色特点。
c. 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杨梅的颜色。
d. 学习第三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杨梅”。
(3)学习第三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味道特点。
b. 学生交流杨梅的味道特点。
c. 出示实物杨梅,让学生品尝,感受杨梅的味道。
d. 学习第四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杨梅”。
4. 感情朗读:(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全班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5.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特产。
(2)出示其他关于杨梅的诗词、歌曲等,让学生欣赏、拓展。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特产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自读、交流,掌握了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特点。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学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以及故乡的地理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直观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
(2)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杨梅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2.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巩固记忆。
3. 杨梅的特点: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杨梅的外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4. 杨梅的种类与分布:教师介绍不同种类的杨梅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类。
5. 故乡的地理与文化:教师介绍故乡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故乡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杨梅的特点、种类和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杨梅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和分类。
(3)理解课文中的故乡情感,培养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直观展示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方式展示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杨梅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实物展示:准备杨梅实物,让学生观察和触摸。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精选17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精选17篇)《我爱故乡的杨梅》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金柑、杨梅、桑果)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梅,板书)2、你们喜欢杨梅吗?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
3、杨梅色鲜、味美,难怪有这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
其中有一位北仑籍的作家,名字叫王鲁彦,他也和我们一样喜爱北仑的杨梅,还特地写了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把课题补充完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想一想课题中哪个字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感情?(爱字带点)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1、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41页。
轻轻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段序。
2、反馈交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与大家一起分享。
(随机指正生字读音)三、再读课文:感悟情感升华主题过渡:通过第一遍的`朗读,我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并且能把课文读通顺了。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体会。
(学生自读感悟)四、作业写一篇有关故乡作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篇2师: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对杨梅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谁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呢?生:我知道杨梅是圆形的,浑身长满了小刺。
生:我知道杨梅果的颜色是由淡红变成深红,再变成更红,像黑的一样。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故乡的杨梅》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情感和对杨梅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吴伯萧及其作品《故乡的杨梅》。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探讨“我爱”的含义。
1.3 教学步骤1.3.1 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特点。
1.3.2 提问:“你们对故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1.3.3 介绍吴伯萧及其作品《故乡的杨梅》。
1.3.4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探讨“我爱”的含义。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吴伯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内容吴伯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2.3 教学步骤2.3.1 介绍吴伯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3.2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2.3.3 学生分享对作者的了解和感受。
第三章:文本解析3.1 教学目标分析《故乡的杨梅》的文本特点和主题思想。
3.2 教学内容分析《故乡的杨梅》的文本特点和主题思想。
3.3 教学步骤3.3.1 学生自读《故乡的杨梅》。
3.3.2 教师引导分析文本特点和主题思想。
3.3.3 学生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情感体验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4.2 教学内容通过文本中的描述,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4.3 教学步骤4.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描述的杨梅的特点。
4.3.2 学生分享对杨梅的回忆和情感。
4.3.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第五章:创作练习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5.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身的故乡情感,进行创作练习。
5.3 教学步骤5.3.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故乡情感。
5.3.2 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写下对故乡的描述和情感。
5.3.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交流和欣赏。
第六章:文化探讨6.1 教学目标了解杨梅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象征。
探讨杨梅在《故乡的杨梅》中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沪教版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杨梅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2.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
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3.抓住要点展开想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口语交际,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了解产品介绍的一般写法,进行应用文的训练。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抓要点进行有感情朗读。
2.指导学生抓要点展开想象,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抓住一点,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生动拓展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出示多媒体画面)同学们都喜欢吃杨梅吗?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请你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杨梅。
(生介绍)看来,同学们对家乡的特产还是很熟悉的。
学习了这课以后,你会杨梅有更深的了解。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请思路。
1.自由读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的?2.师生讨论总结板书。
(树、果、形、色、味)三、略读写“树“的部分。
1.自由读写“树“的部分,说说有什么感受。
2.指生朗读,读出这种感受。
(可爱、喜爱)3.(出示多媒体画面)配乐朗读。
四、细读写“果”的部分。
同学们都知道今年是杨梅产量的大年,由于“非典”的影响,来宁波采杨梅的游客肯定要大大减少,为了不影响杨梅的销量,梅农们决定将新鲜的杨梅大批量用纸箱包装销往各地。
(多媒体出示包装箱样品)想请同学们帮忙写一份产品介绍。
2.师生讨论:一般的产品介绍要写哪几点。
3.出示填充题,逐项讨论该怎样填写。
(将好的词句直接输入电脑)宁波余姚素有__________的美称,盛产黑杨梅。
其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开胃健脾,消津止渴的功效,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读,小结。
这份说明书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后将通过Email发送给梅农,在此我代表梅农对大家表示感谢,并邀请大家杨梅节时到余姚来做客。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示例习题精选教案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的江南盛产一种水果——杨梅(投影出示杨梅果图)。
这是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写杨梅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
(板书课题)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明确目标)三、初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为什么喜爱杨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整体感知)教师引导明确。
(因为故乡的杨梅有着它的可爱之处,所以,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
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四、再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1.字的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注意强调“腐”的字形结构。
(2)区别字形组词:汁一汗狭一峡2.词的交流。
(1)指名读生词。
(2)引导学生理解。
细雨如丝:指春雨轻轻的、细细的、象头发丝一样。
细腻:精细光滑。
甘露:原指甜美的露水。
在本文中比喻春雨的甜美。
伸展:原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扩展。
本文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生长迅速。
贪婪:本文指杨梅树不知满足。
(3)归类。
对于词语的理解可按三种方法进行:①先理解单个词,再理解词语。
如:细雨如丝、细腻。
②先查字典,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甘露”等。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五、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我爱故乡的杨梅,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2)感情读文,要读出对故乡深深的爱过渡:同学们能读出作者对故乡的一片深情,作者爱故乡,爱杨梅。
细雨如丝的季节来了,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交流第一个问题:(这一段写出了雨中杨梅的可爱。
)交流第二个问题(重点):提问: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两句)投影出示两个句子,指读第一句。
交流第一句话:①第一句话中的“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贪婪地吮吸”表示什么?(板书:贪婪吮吸)(春天的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贪婪地吮吸是说杨梅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天的雨水)②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春雨比作甘露,而且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从表面看是说杨梅树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雨,而实际是在写杨梅树的什么?(长得快、茂盛、生长旺盛……)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非常喜欢杨梅)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的欢快。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理解交流第二句话:①文中的第二句话又是怎样写杨梅树样子的?(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板书:伸展枝条叶子欢笑②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①杨梅树四季常绿的枝条和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生长着。
②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教师引导理解第二句里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因为作者非常喜欢杨梅,所以这样写。
因此,我们在读句时应用赞美、欢快的语气来读。
③有感情朗读第二句。
六、总结、扩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作者是从杨梅树和杨梅果这两个方面来写杨梅的;在理解词语方面,能利用平时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理解。
但在今后,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七、完成作业1.抄写课文中生词1遍。
2.预习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思考:杨梅果哪些地方惹人喜爱?3.预习课后70页练笔:选好一种家乡的特产,先说一说,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文章的前两段,作者把雨中的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
那么杨梅果又有哪些地方惹人喜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三至六自然段,学完课文之后,我们进行练笔,把家乡的特产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三、学习三至六自然段指名读文,思考:杨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爱?(整体感知)(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过渡: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旺盛。
那么,杨梅结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写出了杨梅的结果时间,在全文中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
)2.自学课文四至六自然段(重点、难点)出示自学提示: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
交流第四自然段:(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
(这一段主要写杨梅形状的特点: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2)这段共几句话?每句话在写什么?教师指导理解(这段共3句话,第一句写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第二句写杨梅果的刺随着果实的成熟会变软变平。
第三句写舌尖触到杨梅刺的感觉)(3)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下面两句话。
(投影出示)(通过比较,理解第一种写法更生动、直观、形象,读了以后,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教师指导:圆圆的杨梅遍身生着小刺,毛茸茸的,非常可爱。
而且,舌尖触到小刺时会有一种舒服爽口的感觉,同学们喜不喜欢?想不想把这段带着喜爱之请读给大家听一听?(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教师范读后指名读。
按自学提示自学第五自然段,自学提示:①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书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②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③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理解:(1)这一段主要写杨梅颜色的特点。
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2)这段共三句,第一句写杨梅果颜色的变化;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杨梅果的颜色,因为太红像黑的;第三句写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3)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投影出示第一句话,用笔点出“先……随后……最后……”)。
(4)仿照第一句进行说话练习指导:请同学们用这组词语较连贯地说一说苹果由生到熟或太阳升起时颜色的变化。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交流教师指导: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板书:喜欢杨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一段呢?①教师有感情地背诵这一段,并演示复合投影片(3张,能体现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②再指一学生读,另一学生黑板演示:用彩色粉笔涂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自学第六自然段(1)总结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答出(先弄懂这个自然段讲什么,再看看这段共几句话及每句话的意思,最后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①这一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
(板书:又酸又甜)②这一段共4句话。
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
2至4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
④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师引导理解(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3)配乐朗读三至六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
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察。
(板书:按顺序抓特点)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
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引导明确(作者能把杨梅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一方面注意了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因为作者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指板书),作者只是单单喜爱杨梅吗?(指课题)还对故乡有热爱之情、热爱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