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维柯的历史科学观

合集下载

从《新科学》看维科文化中史观.doc

从《新科学》看维科文化中史观.doc

从《新科学》看维科文化中史观.doc从《新科学》看维科的文化中史观[摘要]文化概念的提出,为社会科学超出生物学的领域描述人类社会的多样性,统一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自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发展,人类科学领域掀起了一阵以研究文化为主题的热潮。

本文拟以意大利学者扬母巴蒂斯塔维科的代表作《新科学》中关于人类,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论述,来探讨他的文化观,以及维科文化观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关键词]维科《新科学》文化意大利学者扬母巴蒂斯塔维科(1668―1774)是历史哲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新科学》是论述各民族共同本性的重要论著,即论述每一个民族在起源,发展,成熟,衰退和死亡中都要展示的一种发育学模式的论著。

《新科学》涉及多个主题:历史、哲学、政治学、伦理学、诗学、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等等。

而实际上它的本质是阐述了维科的文化史观,尽管“文化”一词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还没有在学术领域出现。

维科认为所要研究的题材或内容从哪里起,学说或理论也应该从哪里起。

因此人类学应该回溯到人类及其文化的产生之时,“在第一批人开始以人的方式来思维的时候开始,而不是在哲学家开始去反映理念时开始。

”[1](p164)就是要考察各民族由非人变成人所依据的共同原则。

他用部落自然法的全新体系来代替所有先前哲学家们的自然法。

一、维科的文化起源观维科的《新科学》阐明了文化起源于“虔诚信仰”和“诗性智慧”。

所谓文化,即人的生活方式。

因此文化的起源与人类或人性的起源是同一个问题。

人作为大自然的一个产物不是本来就有的,是自然界发展的结果。

但是人和人类文化这种不自然的现像是怎么从一个天然自然中发生的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起源观。

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代表人物圣奥古斯丁说上帝存在于人类经验以前,时间之外。

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认为,人类和其它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过程的产物。

文化与语言的联姻——维柯的文化思想简评

文化与语言的联姻——维柯的文化思想简评

要 :意 大利的人文主义学者维柯 ,是历史哲学的创始人 ,此外,把 语言与 文化、哲 学等联 系起 来,对古代各 种文化 制度、神话传 说、
意 大 利 的 人 文 主 义 学 者 维 柯 ,早 些 年 在 我 国 的影 响仅 限于 是 历 史 哲 学 的创 始 人 。随 着 近 些 年研 究 的深 入 ,他 多 方 面 的 具 有 独 创 性 的成 就 日益 显 现 出来 ,其 中 ,他 独辟 蹊径 地 运 用 语 言 学 的 方 法 来 剖 析 各 种 古 代 的 文 明制 度 ,达 到 对 人 类 远 古 时 期 历 史 演 进 的真 相 的认 识 ,这 种
项 代 教 胄
文 化 与 语 言 的联 姻
刘小文 ( 江 西 师 范 大 学 文学 院

历 史著 作 进 行 有 效 的 剖 析 ,也 是 文化 语 言学 的 奠基 者 。 关 键 词 :文 化 学 语言学 功能 语 言 分 析
维柯 的文 化思 想 简评
江西 南昌 3 3 0 0 2 2)
语言学的文化功能维柯的语言学具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的思想除了上述内容之维柯对语言学的重视还在于他对语言学功能的创造性挖掘认为渺茫难稽的远古时代的民政历史当代人无法知晓我们中国人对古代历史文明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古代文物的发掘考察这条途径柯也考虑过这条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相当重视古代文物的重大的零星片段前此对科学都没有用处因为它们已弄得污秽了破烂了七零八落了可是如果加以清洗拼凑和复原它们就会在科学里放出奇光异彩
步 架 构 起来 了。
不过 ,那 时他对语言的考察范 围还很小 ,仅局 限在拉 丁语汇 上。 到 《 新科学》 写作的时候 ,才真 正得 以成熟 。除 了上述一些理 由外 , 维柯大大地扩展了内涵 ,范 围,功能。他 不仅从词源学角度关 注了拉 丁 语 汇 ,希 腊语 汇 ,法 国语 汇 ,甚 至各 种 土俗 语 汇 也 在 他 的考 察 范 围 之 内。例如他提到但 丁的伟大 ,特别提到 了当时塔斯康语 。他 不仅考 察词语 ,还要考察格言 、谚语或风俗智慧 中的公理 。他特别看 重其 中 些各种神话故事 、村俗传说 、英雄语句 ,等等 ;不仅考察有 声的语 言成形的文字也考 察原 初人类 的哑语 各种 象形文 字。维柯有 一 种雄

维柯与他的《新科学》

维柯与他的《新科学》

维柯与他的《新科学》扬巴蒂斯塔·维柯是十八世纪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也是公认的历史哲学和近代社会科学奠基人。

他的代表作《新科学》思想丰富,见解独特。

但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新科学》内容过分庞杂,晦涩难懂。

因此,在同时代的思想家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笛卡尔、培根、莱布尼兹、洛克、霍布斯等人,对维柯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和了解。

直到20世纪克罗齐等人对新科学作出充分的介绍和赞颂之后,它才被拂去历史的尘土,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中外研究者们分别从文化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学、宗教学等方面展开研究,基本确立了维柯历史哲学家、文化哲学家的身份和地位。

一、维柯生平扬姆巴蒂斯塔·维柯于1668年6月23日诞生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王国首府那不勒斯城一个小书商家庭。

他的父亲原本务农,1656年才来到这里经营一个小书铺,家境清寒。

维柯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意大利正处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

在维柯的成长过程中,他他大部分时间靠努力自学,因为他觉得学校并未能教给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甚至有时还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他10岁转学到耶稣会办的语法学校,这里学习的都是他已熟悉的内容。

他一直是第一名,但由于第3名是神父的宠儿,这样就轮不到维柯升级。

维柯十分不满,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就愤而辞学回家自修。

维柯聪颖好学,自学了从小学到中学的课程,包括文学和逻辑学这些人文学派教育的重点课程。

这种自修虽不是很正规,但对维柯以后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是维柯能够从神学的束缚和传统的羁绊中解放出来,以至成为一位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家。

维柯16岁开始自修民法和宗教法,他主要研究法学,特别是罗马法。

通过对法学的研究他才注意到了原始社会与原始哲学,这对后来维柯写作《新科学》有很大的影响。

维柯18岁在最高法庭为父亲做辩护,获得了胜诉,受到好评。

通过这次案件和这段时间对法律条文的学习钻研,维柯开始认识到:“人们在某些门类的学术中一开始就可以搞得很好,而在其他门类学术中由于缺乏对各部分融贯一致而构成整体的那种全面认识的指导,却始终陷在错误的迷径中。

第九讲 维柯《新科学》的历史哲学的美学

第九讲  维柯《新科学》的历史哲学的美学
第九讲 维柯《新科学》的 历史哲学的美学
一、维柯与《新科学》


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 1668年-1744年),意大利伟大的 哲学家、语文学家、美学家和法 学家,在世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 影响巨大,其著名代表作有《新 科学》、《普遍法》及《论意大 利最古老的智慧》等。 维柯生在 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终生都 生活在异族统治下。 维柯《新科学》的出版标志着历 史哲学的诞生。
二、维柯的美学思想

1.诗的发生学 传统的观点把诗的起源同人类的理智 即抽象的玄学联系起来,过去这些人讲的 精神哲学,主要是形而上学,主要是哲学。 而维柯则认为是美学,即应到人类最初的 诗性智慧中去找根源,维柯相对于以前的 理性智慧,提出了建立在概念、推理的基础上; 理性(理性智慧)是通过理解一切事物来变成 一切事物; (2)诗性智慧它是一种感觉的、幻想的、想 像的智慧,是人类生而就有的一种天赋才能; 幻想(诗性智慧)则通过不了解一切事物而变 成了一切事物。 “以己度物”,就是观察事物的时候,以 我作为尺度。就是把自己的肉体当作衡量世上 一切事物的标准,把自己的本性移加到外界事 物上去,赋予本无感觉的事物以感觉和生命, 诗就是由此产生的。 (例子:《荷马史诗》 )


明喻、替换、寓言故事、转喻和隐喻等。(例 子:针“ 眼” 、壶“ 嘴” 、锯“ 齿”、洞 “ 口”、山“ 头”、山“ 脉”、山“ 腰”、 山“ 脚”、地“ 心”、果“ 肉”) 寓意:“把各种不同的人物、事迹或事物总括 在一个相当于一般概念的一个具体形象里去的 表达方式。”(《新科学》,第104页) 西徐亚国王用一只青蛙、一只田鼠、一只 鸟、一柄犁和一张弓,回应向他宣战的波斯大 帝。



维柯把诗性智慧和想像看成是“ 人类心理 的基原活动”,是一种形象思维,它同逻 辑思维是对立的。 理性思维的特点:凭借思索和推理, 愈升向共相愈接近真理。 想象(诗性语句)的特点:凭借情欲 和恩爱的感触来造成的,飞向殊相。 结论:推理力愈薄弱,想象力就愈旺盛, 成反比 。

维柯新科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维柯新科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维柯的《新科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曾经称赞过历史上一位直到十九世纪才被人们所重视的思想家的思想是“天才的闪光”,这位就是意大利的著名历史学家詹巴蒂斯塔·维柯(1668-1744)。

他学识渊博,是西方卓有成就的美学家、法学家和语言学家,但正如现代英国历史学家R·G·柯林伍德所指出的:“他首先是一个训练有素而又非常出色的历史学家。

”(R·G·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73页》)他的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是《新科学》。

《新科学》思想丰富,见解独特,堪称百科全书,尤其是他在新科学中表达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让人值得关注。

马克思曾不止一次提到维柯及其《新科学》,并对他的学术思想赞扬有加。

可见,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时肯定受到过维柯学术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除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起作用外,还以直接的形式进入马克思的研究视野。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维柯学术思想的价值放在与达尔文生物学进化论同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思想与维柯学术思想的真实关系:“如果有一部批判的工艺史,就会证明,十八世纪的任何发明,很少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可是直到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著作。

达尔文注意到自然工艺史,即注意到在动植物的生活中作为生产工具的动植物器官是怎样形成的。

社会人的生产器官的形成史,即每一个特殊社会组织的物质基础的形成史,难道不值得同样注意吗? 而且,这样一部历史不是更容易写出来吗? 因为,如维柯所说的那样,人类史同自然史的区别在于,人类史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P409—410)这一观点确为《新科学》理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看重的是这一观点成为还没有正式写出的社会工艺学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评价《新科学》时,认为“有不少天才的闪光。

论维柯“诗性智慧”含义[论文]

论维柯“诗性智慧”含义[论文]

论维柯“诗性智慧”的含义摘要:意大利启蒙思想家维柯创立了“诗性智慧”这一范畴,论证了人类文化起源于原始人的诗性智慧。

本文认为“诗性智慧”的核心涵义在于“想象”。

“诗性智慧”意指人类利用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的智慧,人类这种生而就有的、来自自然本性的想象力建基于人类的肉体感官之上,通过以己度物的隐喻创造了整个人类文化。

关键词:诗性智慧想象创造感官以己度物“诗性智慧”是由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意大利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创立的范畴。

他通过对原始人类文化的研究,探讨了人类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认为人类文化起源于”诗性智慧”。

维柯详细考察了“诗性智慧”的起源、特点、作用,充分肯定了“诗性智慧”的地位,指出正是这种“诗性智慧”创造了整个人类社会。

维柯的这种观点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西方学者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近代的笛卡尔都高扬理性的旗帜。

维柯则反对这种只推崇理性的观点,并用自己二十几年的时间来论证与理性相对立的“诗性智慧”才是一切人类文化产生的起点。

本文试对维柯“诗性智慧”的含义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一、“诗性智慧”的普遍性浏览《新科学》的目录和全书,我们就可以看到,“诗性智慧”是《新科学》的核心概念,它普遍存在于一切人类文化中。

《新科学》全书共分五卷,第一卷是“一些原则的奠定”,这一卷,维柯讨论了他自己划分的时历表、新科学的要素、原则和方法。

第二卷是“诗性智慧”,占据着全书的主要部分。

该卷又分为诗性玄学、诗性逻辑、诗性伦理、诗性经济、诗性政治、诗性历史、诗性物理、诗性宇宙、诗性天文、诗性时历、诗性地理共十一个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维柯把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化都称为“诗性”的。

第三卷是“发现真正的荷马”,这一卷是作为第二卷的具体例证而存在的。

第四卷是“诸民族所经历的历史过程”,这一卷是对各民族诗性历史的具体展开。

第五卷是“各民族在复兴时所经历的各种人类制度的复归历程”。

“诗性智慧”这个概念统领着《新科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它不但存在于整个人类文化之中,它还是人类文化的起源。

维柯新科学对人类历史的形而上学探索

维柯新科学对人类历史的形而上学探索
B 哂 n I i: onUU ies yPes 1 6 , P 1 1 12 e ,t a C re nvrt rs, 9 3 P . 2 — 2 。 l a i

1 6・ 3
维 柯 新 科 学 对人 类 历史 的 形 而 上 学 探 索
获 得 严 肃 的思 考 。①


维 柯 新 科 学 的确 定 性 和 真 理 性
① 在欧洲意识 中,历史 ”ur p t “ (roi ) c 作为一个术语或概念虽然是希腊人 的产 物, 有着 “ 寻” 探究” 探 和“ 的意思 , 但 是历史在希腊思想中并没有获得知识和科学的地位 。 例如 ,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 从传达真理和意义的角度来 说 ,
和科 学的 荣誉 ,揭 示 出人 类事务的普遍价值和永恒理 想,为历 史的真理性 进行辩
护 。 维柯 的新科 学中, 史科 学的可能性 , 在 历 历史的确 定性或现 实与真理性或理想 , 历 史的形而上学的人性基础等诸 多问题都获得 了深入的探讨。也 正是在 维柯 那里 . 历 史作 为科学和哲 学的对 象, 真正上升 到 了人性 的形 而上学 高度 , 获得 了科 学 、 哲
来源, 例如法索( ud a o 在《 G i Fs ) 法律问题和( o s 新科学 ) 的历史起源》 一文 中指 出, 从历
史 角度讲 , 确 定~ 真理 ” 则 , 是“ 原 而并非 “ 理一 创造 ” 真 原则 产 生 了《 新科 学》 。②
对 于 维 柯来 说 ,确 定一 真 理 ” 则 是 一项 至 关 重要 的原 则 , 是 在 这 一 原则 基 “ 原 正 础上 , 他确 立 了法 律 的真理 性 和理 想 , 揭示 了法 律 的 自然 史 , 同时 也将 整 个历 史 视为 人类 的 自然 法 。所 以 , 在维柯 的新科 学 中 ,确 定性 ” “ “ 和 真理 性 ” 一对 非 常重要 的概 是 念 , 是通 过 确 定 性 与真 理 性 之 间 的 区分 、 换 和 统 一 , 史 的 现实 和 理念 、 实和 正 转 历 事 观 念 、 状 和 理想 之 间 才 能 获得 真 正 的 统一 和 沟 通 , 现 人类 的历 史 才 能从 真 理 性 的意 义 上被 把 握 为 永 恒理 想 的 自然史 .以致 有学 者 指 出 : 在 维柯 思 想 的历 史 发 展过 程 “ 中, 确定 和真 理之 间 的转换 原则 是最 主要 的问题 。 ” ③ ( ) 一 真理 性 与确 定性 : 学 知识 的两 块基 石 科

维柯与他的《新科学》

维柯与他的《新科学》

维柯与他的《新科学》扬巴蒂斯塔·维柯是十八世纪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也是公认的历史哲学和近代社会科学奠基人。

他的代表作《新科学》思想丰富,见解独特。

但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新科学》内容过分庞杂,晦涩难懂。

因此,在同时代的思想家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笛卡尔、培根、莱布尼兹、洛克、霍布斯等人,对维柯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和了解。

直到20世纪克罗齐等人对新科学作出充分的介绍和赞颂之后,它才被拂去历史的尘土,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中外研究者们分别从文化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学、宗教学等方面展开研究,基本确立了维柯历史哲学家、文化哲学家的身份和地位。

一、维柯生平扬姆巴蒂斯塔·维柯于1668年6月23日诞生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王国首府那不勒斯城一个小书商家庭。

他的父亲原本务农,1656年才来到这里经营一个小书铺,家境清寒。

维柯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意大利正处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

在维柯的成长过程中,他他大部分时间靠努力自学,因为他觉得学校并未能教给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甚至有时还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他10岁转学到耶稣会办的语法学校,这里学习的都是他已熟悉的内容。

他一直是第一名,但由于第3名是神父的宠儿,这样就轮不到维柯升级。

维柯十分不满,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就愤而辞学回家自修。

维柯聪颖好学,自学了从小学到中学的课程,包括文学和逻辑学这些人文学派教育的重点课程。

这种自修虽不是很正规,但对维柯以后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是维柯能够从神学的束缚和传统的羁绊中解放出来,以至成为一位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家。

维柯16岁开始自修民法和宗教法,他主要研究法学,特别是罗马法。

通过对法学的研究他才注意到了原始社会与原始哲学,这对后来维柯写作《新科学》有很大的影响。

维柯18岁在最高法庭为父亲做辩护,获得了胜诉,受到好评。

通过这次案件和这段时间对法律条文的学习钻研,维柯开始认识到:“人们在某些门类的学术中一开始就可以搞得很好,而在其他门类学术中由于缺乏对各部分融贯一致而构成整体的那种全面认识的指导,却始终陷在错误的迷径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维柯的历史科学观
把维柯的历史哲学看作人类历史意识臻欲成熟的一个标志,无论就历史本体为对象的思辩历史哲学而言,或是对作为本世纪历史思想新特征的分析历史哲学来说都是适宜的。

在维柯学说中真正触动20世纪历史思想的是他对历史学本质的理解和其独特的方法论。


在西方古代和中世纪,历史学不仅不被视为一门科学,而且恰恰是于科学对立的;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与笛卡儿历史怀疑主义的严峻挑战,都刺激了历史学家对传统史学进行改造。

维柯的学说活动与17世纪揭示历史规律创建科学历史学的尝试进紧密相连。

维柯承认“科学所要研究的是普遍和永恒的东西。

”①1问题不在于论证历史学不是一门科学,而在于它能否被改造成为一门科学。

维柯从知识真理判断依据方面入手,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是在同司哥特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维柯提出了一个新的真理标准—创造标准,即真理与被创造的事物是同一的可以互相转换。

判断我们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质,就看我们能否创造出该事物。

维柯认识到既然人可以认识自己创造的世界,那么只要我们把历史的主题和对象从个别事件及人物扩大到人类历史的整体,扩大到作为人类创造物的各种制度,从个人心理扩大到群体心理,人类就可以以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观察者去认识历史了。

种对历史题材的近代意义上的理解有助于维柯发现历史的普遍性质,而这种普遍性质正是他的新科学赖以建立的基石。

维柯认为各民族都有独立的文明起源。

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是为更加基本的人的本性的一致性所决定的。

既然存在这种人的本性的一致性,人的行为动机就不可能完全受偶然性支配,人类社会的变化也不可能是完全随意和变化无常的。

通过对人的共同意识和共同本性的揭示,维柯发现了由此生发出来的有规律可循的历史,这就是隐藏在公开事件下面的一部“理想的永恒的历史”,一个世界各民族都必须经历的共同历程。

由于认识到历史这种普遍和永恒的性质,维柯改变了自己早期的看法。

②2所以在《新科学》中,他几乎完全修改了早期作品中的知识等级制度,将历史学赋予了崇高的地位,从而达到了他的历史学科学改造的目标。


在方法论上,维柯被认为是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统一起来的德国古典哲学先驱。

维柯认识到历史哲学之所以被人们冷落,是与历史学家的研究方法有
1维柯:《新科学》第三版,第163节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2维柯:《新科学研究》第7页剑桥大学出版社1975年
关。

只有在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方面有所突破,才有希望建立人类历史的新科学,以致卡尔西认为《新科学》的价值和意义并不由他那种随意而富于幻想的文明史构造来决定,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维柯的著作看作不是运用于数学和物理学,而是运用于历史的《谈方法》。

③3
维柯的无知理论把知识探究的起点放在认识主体的自我批判上。

维柯认识到,要正确认识外部世界,首先要对认识主体进行认识,对批判主体进行批判。

否则就难以保证认识结果的客观性。

他重点指出了构成人类认识障碍的两种普遍性的特征。

一种是人类观念中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主义。

“由于人类心灵的不确定性,每逢堕在无知的场合,人就把自己当作权衡一切事物的标准”④4。

另一种是与历史主义相对的“现代主义”。

“人对辽远未知的事物,都根据自己熟悉的近在手边的事物去进行判断”。

⑤5在这一特征下衍生出“民族的自负”与“学者的自负”。

所谓民族的自负,是指每一民族都认为自己比一切其它民族更为古老,早就创造出人类舒适生活所必须的事物,而他们自己回忆到的历史要一直追溯到世界本身的起源。

所谓学者的自负,那就是他们认为他们所知道的一切就和世界一样古老。

维柯的“自负”则将我们与过去的现实分离。

他认为这两种自负给文明起源的研究及各种历史文献的结实平添了许多主观色彩,歪曲了历史的真相。

维柯确认历史必须处理个别性的事物,历史研究必须从具体的材料和事实入手。

在他看来,一个成功的历史学家应当是那些能够进入最小的细节、揭示每一事件特殊原因的人。

⑥6但仅此是不够的,要把历史改造成一门新科学,还必须从具体、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

维柯在分析了以往历史学家的弱点后认识到,最根本的缺陷是在于哲学与历史编纂学的分离。

哲学只注重探究普遍和永恒的事物,而把个别的、具体的和偶然的事物排除自己的领域;而历史学只是埋头于个别和具体事物中,缺乏一种从个别上升为一般哲学的引导。

这样,后者由于不能将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对人本性的哲学概括的基础上,因此无法成功地赋予其工作以真理的性质。

而前者关于人本性的哲学概括没有与具体的历史事实相联系,因此也无法达到一种确凿的权威性。

可以说维柯正是从变化着的人性的一致性出发,具体研究了各民族语言、思想、习俗和行为事迹的历史才完成了历史学的科学改造。

维柯认为,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是因为它说明了事物的本性,也揭示出最初原则产生的各种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追本溯源,把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各种制度的产生作为出发点。

所以他宣称“本科学必须从他所处理的题材开始处开始”⑦7即从“这些动物开始以人的方式来思维的时候”开始,把那些使人类从动物状态区分出来的最初制度,三种各民族普遍存在的习俗:宗教、婚礼、和葬礼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在维柯看来,许多著名学者所以无法正确解释人类各种制度的历史,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有遵循历史发展的自然秩序。

可以说,关于文明起源的学说是维柯历史研究中最富创造性的成果之一,而这正是与他“从开始处开始”的发生解释原则紧密相连的。

3《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1987年7月,第14页
4维柯:《新科学》第三版,第127页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5维柯:《新科学》第三版,第122页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6柏林:《反思潮》牛津大学出版社 1981
7维柯:《新科学》第三版,第338页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维柯很重视比较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对于维柯,各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对照与比较并不只是寻找某些相似的东西。

在他看来对于纷纭万象的各民族文化习俗和各种制度,只有通过“比较与思索”,才有希望发现其间隐藏的一致性。

也就是说比较方法对于维柯是一种探询历史规律的工具。

在具体比较中,他要求严格区分本土自然形成的和外部传入的两类不同的事物。

如果将两类事物混淆起来,比较就失去了意义,甚至会使我们得出错误的结论。

也正是借助于在广泛领域内的综合比较,维柯发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即各民族都必须经历的“理想的永恒的历史”。


马克思曾不止一次谈到过维柯,认为维柯的历史思想中包含许多“天才的光辉”。

⑧8保尔·阿维斯在论及维柯对历史学所做贡献时写道:“谈到维柯的成就,即使是最严肃的学者也会赞叹不已”。

⑨9综上,
维柯正确的指明了历史学的对象和题材,探寻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历史学科学改造的尝试;在潜意识和半本能及群体心理学的层面上开拓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同时又将历史的概念引进人类的精神和心理世界,从而既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历史学的内容,又开创了群体心理学、时代精神和人类心理发展史的研究;由于揭示了语言、神话、诗歌、传说、寓言、和文物的真实含意,维柯指出在大部分权威著作都因民族的和学者的自负而丧失了真实性的情况下,必须以这些原始材料作为客观地认识历史的媒介,这就丰富了史料的概念,开拓出认识历史的新途径。

维柯在历史学领域可谓是卓有成效的,但在他生活的时代,他的课题、方法,尤其是他对非理性、无意识和群众心理的兴趣,无可避免地会受到理性主义者的冷落。

所以,在19世纪末之前,维柯的历史思想并没有产生直接的重大的影响。

但随着世纪转换,随着人类社会的深刻变化,这种局面出现了根本性的改观。

当代的许多思想流派都在维柯那里吸取养料,维柯的学说受到了高度的评价。

狄尔泰认为《新科学》是“现代思想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克罗齐将他视为历史哲学,甚至是社会科学的创始人。

不仅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流派——浪漫主义、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竭力将维柯拉入自己的阵营,而且当代西方主要思想流派——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阐释学等——也都把自己的思想源头追溯到维柯那里。

此外,马克思主义也给予维柯的成就以充分的肯定。

不仅马克思本人欣赏他的关于罗马法起源的观点和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学说,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也高度重视维柯的学说,尤其是他关于阶级斗争的论述。

今天,我们研究维柯的历史思想,不仅应以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对它进行分析、评价和批判,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潮流。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617-618页
9保尔·阿维斯《现代历史思想的基础》13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