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方程与不等式复习教案

苏教版方程与不等式复习教案
苏教版方程与不等式复习教案

苏教版方程与不等式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及解法,灵活运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了解分式方程增根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会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不等式分式方程)

常州

5.(2017常州,5,2分)若3x>-3y,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x+y>0 B.x-y>0 C.x+y<0 D.x-y<0

13.(2017常州,13,2分)已知x=1是关于x的方程

ax 2-2x +3=0的一个根,则a =

.

(2)26

415x x -≤??+

24.(2017常州,24,8分)某校计划购买一批篮球和足球,已知购买2个篮球和1个足球共需320元,购买3个篮球和2个足球共需540元.

(1)求每个篮球和每个足球的售价;

(2)如果学校计划购买这两种共50个,总费用不超过5500元,那么最多可购买多少个足球?

南京

11.方程2102x x

-=+的解是 . 18. 解不等式组(

)26,2,31 1.x x x x -≤>--<+?????①②③ 请结合题意,完成本题的解答.

(1)解不等式①,得 .

(2)解不等式③,得 .

(3)把不等式①,②和③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从图中可以找出三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得不

等式组的解集 .

淮安

12.(2017江苏淮安)方程21x -=1的解是________.

20.(2017江苏淮安)(本小题满分8分)解不等式组:315312

x x x x -<+???-<-??,,并写出它的整数解.

宿迁

5.(2017江苏宿迁)已知4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4.(2017江苏宿迁)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3212---=-x

x x m 有增根,则实数m 的值是 .

泰州

(2)解方程:214

111x x x ++=--.

无锡

8.对于命题“若22a b >,则a b >.”下面四组关于a 、b 的值中,能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3a =,2b

= B .3a =-,2b = C.3a =,1b =- D .1a =-,3b =

(1)解不等式组:()2311222

x x x +>???????????????-≤+??????①②; (2)解方程:53212x x =-+

26.(本题满分10分)

某地新建的一个企业,每月将产生1960吨污水.为保护环境,该企业计划购置污水处理器,并在如下两个型号中选择:

已知商家售出的2台A 型、3台B 型污水处理器的总价为44

【新教材】新人教A版必修一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教案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课程目标 知识提要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的知识主要包含:均值不等式的含义和均值不等式的应用及实际应用.均值不等式是指:若a,b >0,则 2 1a +1b ?√ab ?a +√ab +b ?a +b ?2(a 2+ab +b 2)?√a 2+b 2?a 2+b 2 . 其中21a + 1b 称为调和平均数,√ab 称为几何平均数, a+√ab+b 3 称为希罗平均数, a+b 2 称为代数平均数, 2(a 2+ab+b 2)3(a+b) 称为形心平均数,√ a 2+ b 2 2 称为平方平均数, a 2+ b 2a+b 称为反调和平均数. 其中常用的是: 2 1a +1b ?√ab ?a +b 2?√a 2+b 2 2.

想要利用均值不等式求代数式的最值,就必须构造出积为定值的若干式子的和的形式或者和为定值的若干式子的积的形式.在利用均值不等式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考虑等号取到的条件,对式子进行系数的调整. 均值不等式的含义 ?均值定理如果a,b∈R+,那么a+b 2 ?√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对任意两个正 实数a,b,数a+b 2 叫做a,b的算术平均值,数√ab叫做a,b的几何平均值.均值不等式可以表达为:两个正实数的算术平均值大于或等于它的几何平均值.均值不等式也称为基本不等式.两个正数的积为常数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两个正数的和为常数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 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求函数最值,证明不等式,比较大小,求取值范围,解决实际问题等.其中,求最值是其最重要的应用.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应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三者缺一不可. 均值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正确理解题意,设出变量,一般可以把要求最大(小)值的变量定为函数; ②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③在定义域内,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④正确写出答案. 精选例题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1. 已知x>0,则f(x)=x+2 x 的最小值为. 【答案】2√2 【分析】因为x>0,所以x+2 x ?2√x?2 x =2√2,当且仅当x=√2时取等号.

《基本不等式》教案

《基本不等式》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基本不等式及会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基本不等式应用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体会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解题策略的构建过程;体会习题的改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题后的反思,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反思的习惯;通过变式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基本不等式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利用基本不等式失效(等号取不到)的情况下采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最值. 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基本不等式是求最值问题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但学生在运用过程中“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应用条件一方面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某些问题看似不符合前面的三个条件,但经过适当的变形又可以转化成运用基本不等式的类型学生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本节高三复习课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制了教学案,力求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基础梳理 基本不等式:如果a,b 是正数,那么2a b +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 代数背景:如果22a b + 2a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用代换思 想得到基本不等式) 几何背景:半径不小于半弦。 常见变形: (1)ab 22 2a b + (2)222a b + 2 2a b +?? ??? (3)b a a b + 2(a ,b 同号且不为0) 3、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如果a 、b 是正数,我们称 为a 、b 的算术平均数,称 的a 、b 几何平均数. 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建构策略) 问题: (1)把4写成两个正数的积,当这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 (2)把4写成两个正数的和,当这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积最大? 请根据问题归纳出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问题的两种模式: 已知x ,y 都大于0则 (1)“积定和最小”: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 时,和x +y 有最小值 ; (2)“和定积最大”:如果和x +y 是定值S ,那么当 时,积xy 有最大值 . 二、课前热身 1、已知,(0,1)a b a b ∈≠且,下列各式最大的是( ) A. 22a b + B. C. 2ab D. a b + 2、已知,,a b c 是实数,求证222a b c ab bc ac ++≥++ 3、.1,0)1(的最小值求若x x x +> .)1(,10)2(的最大值求若x x x -<< 4、大家来挑错 (1)2121=?≥+ x x x x 21的最小值是x x +∴ (2)2121,2=?≥+ ≥x x x x x 则 21,2的最小值是时x x x +≥∴ 5、的最小值求若31,3-+ >a a a 三、课堂探究 1、答疑解惑 方法:小组提交预习中存在的疑问,由其他组学生或教师有针对性地答疑。 2、典例分析 例1、设02,x <<求函数y =. 例2、41,3lg lg x y x x >=++ 设求函数的最值. 变式1:将条件改为01x << 变式2:去掉条件1x > 变式3:将条件改为1000≥x 例3、若正数,3,a b ab a b ab =++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变式:求a b +的取值范围.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8.2.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第一课时 教学感想: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初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能突破这个难点,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呢?老师们在一起探讨后,都认为不好教学。于是今天把我的教学课堂实例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探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运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 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教学难点: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教学方法: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以活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为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意 1、简阳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将于5月28号在简阳市举行,下面老师带来了一组云龙学区篮球运动选拔赛的图片。 2、涌泉初中女子篮球队代表云龙学区租车去参赛,从涌泉初中到简阳市路程是50千米,他们打算2小时到达,请你他们算一算,司机的车速至少是多少?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的创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篮球运动会这一具特定情境的设置,不仅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还顺其自然引出了蕴含的数学信息,真正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大胆尝试,上面问题中不超过2小时,则速度应满足什么? 50/x≤2 50/2≤x 2x≥50 及时分析三种方法,并表扬学生 (设计理念:复习不等式的几种情况,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2、学生参赛完后要回来时,老师想给家人买点礼物。比赛场地有甲、乙两家超市正在搞活动,请帮老师选择。 甲商场的优惠措施是: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 乙商场的优惠措施是: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 问题1:从这个活动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问题2:如果老师打算购买40元的一件礼物,去哪家超市好呢?80元呢?大于100元呢?(设计理念:通过购物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更需要数学.) (这里学生有可能得出两种结果,那就让学生探究到底哪家商店便宜;如果学生们只有一种答案,那么教师可举例说120元呢?180元呢?让学生知道两种结果都有,那么怎么界定这两种结果呢?进入探究) ①分组活动. 先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汇报,派代表论述理由. ②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以下三种采购方案: (1)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 (2)什么情况下,到乙商场购买更优惠? (3)什么情况下,两个商场收费相同? (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研究的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涌现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 ③我们先来考虑方案: 设累计购物x(x>100)元时,如果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 问题1:如何列不等式? 问题2:如何解这个不等式?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解释这样列不等式的根据是什么?其他同学帮忙补充,最后老师进行点评。 (设计理念:完整的解题过程的展现,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④让学生自己完成方案(2)与方案(3),并汇报完成情况. (设计理念:这是上面问题的重现,让学生独立完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巩固上面所学的内容,可以说一举两得) ⑤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分析: (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家商场购物花费是一样的;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但不超过100元,则在乙商场购物花费小. (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又有三种情况: A、什么情况下,在甲商场购物花费小? B、什么情况下,在乙商场购物花费小? C、什么情况下,在两家商场购物花费相同? (设计理念:过程的重现就是解题过程的重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开放型思维的能力) 3、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高中数学_均值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3.2 均值不等式(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1.课程标准要求 (,0)2 a b a b +≤ ≥ 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问题. 2.课程标准解读 对上述①的解读:首先给学生创设探索的平台得到基本不等式,同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用所学方法证明基本不等式; 对上述②的解读:首先教师用问题的方式搭建平台让学生发现基本不等式的限制条件,同时教师由浅入深给学生探究最值的平台,由理论到实践操作将最值问题与实际问题挂钩,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学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问题. 3.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知晓不等式证明以及函数求最值的某些方法. “均值不等式” 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求最值又是高考的热点。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分类讨论、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科书分三个层面来展现:第一层面,从简单的不等式证明入手,在降低难度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基本不等式在证明不等式总中的作用;第二层面,通过应用题,体现基本不等式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以及让学生体会简单的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第三层面,通过分母是一次函数,分子是二次函数的分式形式,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让学生学会判断条件学会拼凑或者添项转化为公式所需要的条件.本课正处于第一、第二个层面以及第三层面的初级阶段. 本节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同时也渗透了转化与化归、数形结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设计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和a3+b3+c3≥3abc(a、b、c∈R+,当且仅当a=b=c时取“=”号)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证明一些不等式. (2)通过对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证明不等式的哪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求差比较法,即 师:由于不等式复杂多样,仅有比较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有关不等式的定理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如果a、b∈R,那么(a-b)2属于什么数集?为什么? 生:当a≠b时,(a-b)2>0,当a=b时,(a-b)2=0,所以(a-b)2≥0.即(a-b)2∈ R+∪{0} .. 师:下面我们根据(a-b)2∈R+∪{0}这一性质,来推导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同时学习一些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二、推导公式 1.奠基 师:如果a、b∈R,那么有 (a-b)2≥0. ① 把①左边展开,得 a2-2ab+b2≥∴a2+b2≥2ab .. ② ②式表明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2倍.这就是课本中介绍的定理1,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绝对不等式,对任何两实数a、b都成立.由于取“=”号这种特殊情况,在以后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通常要指出“=”号成立的充要条件.②式中取等号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呢? 师:充要条件通常用“当且仅当”来表达.“当”表示条件是充分的,“仅当”表示条件是必要的.所以②式可表述为: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数学苏教版必修5基本不等式(教案)

基本不等式(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推导并掌握均值不等式定理; 2. 能够简单应用定理证明不等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均值不等式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号成立的条件及解题中的转化技巧。 教学过程: 重要不等式:如果a 、b ∈R ,那么a 2+b 2 ≥2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证明:a 2+b 2-2ab =(a -b )2 当a ≠b 时,(a -b )2>0,当a =b 时,(a -b )2=0 所以,(a -b )2≥0 即a 2+b 2 ≥2ab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又可得到 定理: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 a +b 2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证明:∵(a )2+(b )2≥2ab 4a +b ≥2ab 即 a +b 2 ≥ab 显然,当且仅当a =b 时,a +b 2 =ab 说明:1)我们称a +b 2 为a ,b 的算术平均数,称ab 为a ,b 的几何平均数,因而, 此定理又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a 2+b 2≥2ab 和a +b 2 ≥ab 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前者只要求a ,b 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 ,b 都是正数. 3)“当且仅当”的含义是充要条件. 4)数列意义 问:a ,b ∈R -? 例题讲解: 例1 已知x ,y 都是正数,求证: (1)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 (2)如果和x +y 是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14 S 2 证明:因为x ,y 都是正数,所以 x +y 2 ≥xy (1)积xy 为定值P 时,有x +y 2 ≥P ∴x +y ≥2P 上式当x =y 时,取“=”号,因此,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 (2)和x +y 为定值S 时,有xy ≤S 2 ∴xy ≤ 14 S 2 上式当x=y 时取“=”号,因此,当x=y 时,积xy 有最大值14 S 2.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1.解有关不等式的应用题,首先要选用合适的字母表示题中的未知数,再由题中给出的不等量关系,列出关于未知数的不等式(组),然后解列出的不等式(组),最后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写出答案. 2.在实际应用问题中,若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同样必须确保“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原则.“一正”即必须满足“各项为正数”;“二定”即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拼凑成其积为“定值”,求积的最大值必须使其和为“定值”;“三相等 ”就是必须验证等号是否成立. 3.对于形如y =x +k x (k >0)的函数,如果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等号条件不存在,那么这时就可以考虑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求解. (1)当x >0时,f (x )=x +k x ≥2k (k >0),当x =k 时取“=”.另外, 我们还可以证明f (x )在区间(0,k ]上为减函数,在区间[k ,+∞)上为增函数,据此单调性来求函数的值域. (2)当x <0时,∵f (x )=x +k x (k >0)(x ≠0)为奇函数. ∴f (x )在(-∞,-k ]上为增函数,在[-k ,0)上为减函数. 一、构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解决 实际问题 方法链接: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构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时应注意自变量的实际含义. 例1 一个车辆制造厂引进了一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这条流水线生产的摩托车数量x (辆)与创造的价值y (元)之间有如下的关系:y =-2x 2+220x .若这家工厂希望在一个星期内利用这条流水线创收 6 000元以上,那么它在一个星期内大约应该生产多少辆摩托车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沪教版必修1教案

基本不等式是每年的高考热点,主要考察命题的判定,不等式的证明以及求 最值问题。特别是求最值问题往往在基本不等式的使用条件上设置一些问题。 考 察学生恒等变形的能力,运用基本不等式的和与积转化作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基本不等式,了解变式结构;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和”、“积”放缩作用。 会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相关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 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增强学生的信心,获得探索问题的成功情感体验。逐步 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重点: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难点:恰当变形转化,构建出满足运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 要点梳理 1、基本不等式 若a 、b € R,则a 2+b 2> 2ab,当且仅当a=b 时取“=” b 2(a 、b 同号) a 3、求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x 、y € (0,+ g ),且xy=p(定值),那么当x=y 时,x+y 有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x 、y € (0,+ g ),且x+y=s(定值),那么当x=y 时,xy 有 _______________ 例题精讲 例1、若正数a 、b 满足ab=a+b+3,求ab 的取值范围, 1 9 例2、已知x>0、y>0,且一 一 1,求x+y 的最小值 x y 2、 若 a 、b € R',则 常用变形形式: 宁,ab ,当且仅当a=b 时取 ■- ab 2 b 2 ——b a 0,b 0 ④ 2 b 2 2ab ab 2 a 2 b 2 2 概括为:

【新教材】 新人教A版必修一 基本不等式 教案

基本不等式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理解基本不等式及等号成立的条件. 2.会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及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知识梳理 1.基本不等式错误!≥错误!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0,b〉0 .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不等式取等号. 2.几个重要不等式 (1)a2+b2≥2ab(a,b∈R); (2)错误!+错误!≥ 2 (a,b同号); (3)ab≤(错误!)2(a,b∈R); (4)错误!≥(错误!)2。 3.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1)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当且仅当它们相等时,其积最大. (2)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当且仅当它们相等时,其和最小. 利用这两个结论可以求某些函数的最值,求最值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 热身练习 1.若a,b∈R,且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D) A.a2+b2>2ab B.a+b≥2错误! C。错误!+错误!〉错误! D。错误!+错误!≥2 A、C中,a=b时不成立,B中,当a与b均为负数时不成立,而对于D,利用基本不等式x+y≥2错误!(x>0,y〉0)成立,故选D. 2.已知a,b为正数,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D) A.ab≤错误! B.ab≤(错误!)2 C。错误!≥错误! D。错误!≥错误! 易知A,B成立,

对于C ,因为a 2+b 2≥2ab ,所以2(a 2+b 2)≥(a +b )2, 所以错误!≥(错误!)2,所以错误!≥错误!,故C 成立. 对于D,取a =4,b =1,代入可知,不等式不成立,故D 不成立. 由以上分析可知,应选D. 3.周长为60的矩形面积的最大值为(A) A .225 B .450 C .500 D .900 设矩形的长为x ,宽为y , 则2(x +y )=60,所以x +y =30, 所以S =xy ≤(x +y 2)2 =225,即S max =225. 当且仅当x =y =15时取“=",故选A 。 4.设函数f (x )=2x +错误!-1(x <0),则f (x )(A) A .有最大值 B .有最小值 C .是增函数 D .是减函数 f (x )=-[(-2x )+(-错误!)]-1≤-2错误!-1, 当且仅当x =-错误!时,等号成立, 所以函数f (x )有最大值,所以选A 。 5.(2017·山东卷)若直线x a +错误!=1(a >0,b 〉0)过点(1,2),则2a +b 的最小值为 8 。 因为直线错误!+错误!=1(a >0,b 〉0)过点(1,2), 所以1a +错误!=1, 所以2a +b =(2a +b )(错误!+错误!)=4+错误!+错误!≥4+2错误!=8, 当且仅当b a =4a b ,即a =2,b =4时,等号成立. 故2a +b 的最小值为8. 利用基本不等式判断大小关系 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基本不等式》教案(1)(1)

基本不等式 教学目标: 1. 学会推导并掌握均值不等式定理; 2. 能够简单应用定理证明不等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均值不等式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号成立的条件及解题中的转化技巧。 教学过程: 重要不等式:如果a 、b ∈R ,那么a 2+b 2 ≥2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证明:a 2+b 2-2ab =(a -b )2 当a ≠b 时,(a -b )2>0,当a =b 时,(a -b )2=0 所以,(a -b )2≥0 即a 2+b 2 ≥2ab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又可得到 定理: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 a +b 2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证明:∵(a )2+(b )2≥2ab ∴a +b ≥2ab 即a +b 2 ≥ab 显然,当且仅当a =b 时, a + b 2 =ab 说明:1)我们称a +b 2 为a ,b 的算术平均数,称ab 为a ,b 的几何平均数,因而, 此定理又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a 2+b 2≥2ab 和a +b 2 ≥ab 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前者只要求a ,b 都是实数, 而后者要求a ,b 都是正数. 3)“当且仅当”的含义是充要条件. 4)数列意义 问:a ,b ∈R -? 例题讲解: 例1 已知x ,y 都是正数,求证: (1)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 (2)如果和x +y 是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14 S 2 证明:因为x ,y 都是正数,所以 x +y 2 ≥xy (1)积xy 为定值P 时,有x +y 2 ≥P ∴x +y ≥2P 上式当x =y 时,取“=”号,因此,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优质课教学设计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1、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教材)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第4节基本不等式,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的研究,本节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具有条件约束性、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等的特点; 2、本节主要学习基本不等式的代数、几何背景及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为选修4-5进一步学习基本不等式和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打下基础,也是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的良好素材; 3、在学习了导数之后,可用导数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但是,借助基本不等式解决某些特殊类型的最值问题简明易懂,仍有其独到之处; 4、在高中数学中,不等式的地位不仅特殊,而且重要,它与高中数学很多章节都有联系,尤其与函数、方程联系紧密,因此,不等式才自然而然地成为高考中经久不衰的热点、重点,有时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不等式的性质和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2、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高,没有系统学习过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尤其对于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思路以前接触较少; 3、对于最值问题,学生习惯转化为一元函数,根据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求解,对于根据已知不等式求最值接触较少,尤其会忽略取等号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并在探究的过

初一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讲课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知识导航图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不等式的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课标要求 三、知识梳理 1.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 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关键是分析判定不等号的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特别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方向;反之,若不等式的不等号方向发生改变,则说明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了一个负数.因此,在判断不等式成立与否或由不等式变形求某些字母的范围时, 要认真观察不等式的形式与不等号方向.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大致相同,应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所乘以(或除以)的数的正负,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其性质,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若a?? >? 的解集是x>b,即“大大取大”. (3) 00a b >??<的解集是a

(4)00a b ? 的解集是空集,即“大大小小取不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常与分式、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相联系,解决综合性问题。 3.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 不等式(组)的解往往是有无数多个,但其特殊解在某些范围内是有限的,如整数解、非负整数解,要求这些特殊解,首先是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然后再找到相应的答案.注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4.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 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不等量关系,考查的热点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的不等式(组)应用题. 四、题型例析 1.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例1 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例2 3.求字母的取值范围例3 4.解不等式组例4 5.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例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课前热身】 【知识点链接】 1.不等式的有关概念:用 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使不等式成立的 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 的不等式的解的 叫做不等式的解集.求一个不等式的 的过程或证明不等式无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若a <b ,则a +c c b +; (2)若a >b ,c >0则ac bc (或 c a c b ); (3)若a >b ,c <0则ac bc (或c a c b ). 3.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 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且系数 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 或ax b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 、移项、 、系数化为1.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 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 ,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5.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四种情况:(已知a b <) x a x b ??>? 的解集是x b >,即“大大取大”; x a x b >??

高三数学 第40课时 均值不等式教案

课题: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教学目标:1.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的定理,并会简单运用; 2.利用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到“一正” “二定”“三相等”. 教学重点:均值不等式的灵活应用。 (一) 主要知识: 1.两个数的均值不等式:若,a b R +∈,则 2 a b +(等号仅当a b =时成立) 三个数的均值不等式:若,,a b c R +∈,则a b c ++≥a b c ==时成立)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① ab ≤22a b +?? ???≤222a b + ②abc ≤33a b c ++?? ???; ③如果,a b R ∈≥2a b +≥211a b + 3.最值定理:当两个正数的和一定时,其乘积有最大值;当两个正数的乘积一定时,其和 有最小值。 (二)主要方法: 1.常见构造条件的变换:加项变换,系数变换,平方变换,拆项变换,常量代换,三角代换等. 2.当使用均值定理时等号不能成立时,应考虑函数的单调性(例如“对号”函数,导数法). (三)典例分析: 问题1.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113y x x = +-()3x <;()2121y x x =+-()1x >;()3241y x x =+()0x >; ()323 y x x =+()0x >;()4 ()21y x x =-()01x <<;()5 ()21y x x =-()01x << ()6y =()7 已知,,,a b x y R +∈(,a b 为常数),1a b x y +=,求x y +的最小值

问题2.已知0x >,0y >,且1x y +=,求. 问题3.求最小值()1231()1x x f x x -+=+()1x >-;()2 223sin sin y x x =+ 问题4.()1设0x >,0y >,且()1xy x y -+=,则 .A 2x y +≤.B 2x y +≥ .C )21x y +≤ .D )2 1x y +≥ ()2已知x ≥0,y ≥0,且22 12y x +=,求证:≤4 ()3若0a b >>, 求216() a b a b + -的最小值 (四)课后作业: 1.已知1>a 那么1 1-+a a 的最小值是 .A 12-a a .B 15+ .C 3 .D 2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和a3+b3+c3≥3abc(a、b、c∈R+,当且仅当a=b=c时取“=”号)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证明一些不等式. (2)通过对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证明不等式的哪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求差比较法,即 师:由于不等式复杂多样,仅有比较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有关不等式的定理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如果a、b∈R,那么(a-b)2属于什么数集?为什么? 生:当a≠b时,(a-b)2>0,当a=b时,(a-b)2=0,所以(a-b)2≥0.即(a-b)2∈ R+∪{0}. 师:下面我们根据(a-b)2∈R+∪{0}这一性质,来推导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同时学习一些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二、推导公式

1.奠基 师:如果a、b∈R,那么有 (a-b)2≥0. ① 把①左边展开,得 a2-2ab+b2≥0, ∴a2+b2≥2ab. ② ②式表明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2倍.这就是课本中介绍的定理1,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绝对不等式,对任何两实数a、b都成立.由于取“=”号这种特殊情况,在以后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通常要指出“=”号成立的充要条件.②式中取等号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呢? 师:充要条件通常用“当且仅当”来表达.“当”表示条件是充分的,“仅当”表示条件是必要的.所以②式可表述为: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以公式①为基础,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公式②,这种由已知推出未知(或要求证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通常叫做综合法.以公式②为基础,用综合法可以推出更多的不等式.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探索. 2.探索 师:公式②反映了两个实数平方和的性质,下面我们研究两个以上的实数的平方和,探索可能得到的结果.先考查三个实数.设a、b、c∈R,依次对其中的两个运用公式②,有 a2+b2≥2ab; b2+c2≥2bc;

基本不等式教案第一课时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 课题: §3.4 2 a b + 第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学习能力,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2 a b +≤的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 2 a b +≤等号成立条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2 a b +≤的几何背景: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 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 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 等关系吗?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 系。 2.讲授新课 1.问题探究——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 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 ,正方形的面积为22a b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222a b ab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 时,正方形EFGH 缩为一个点,这时有222a b ab +=。 2.总结结论:一般的,如果)""(2R,,22号时取当且仅当那么==≥+∈b a ab b a b a 结论的得出尽量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总结,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3.思考证明: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证明:因为 2 22)(2b a ab b a -=-+ 当22,()0,,()0,a b a b a b a b ≠->=-=时当时 所以,0)(2≥-b a ,即.2)(22ab b a ≥+

不等式组的实际应用

七年级数学导学稿 一、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姓名:所属小组: 二、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三、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 ? ? ? > > 2 1 2 x x ?? ? ? ? > - < 3 1 2 x x ? ? ? - < - < 3 1 x x ? ? ? < > 5 2 x x 记忆口诀: 四、自学任务与方法指导:探究1: 3个小组计划在10天内生产500件产品(每天生产量相同),按原先的生产速度,不能完成任务;如果每个小组每天比原先多生产1件产品,就能提前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多少件产品? 回答问题: (1)“不能完成任务”是什么意思? 按原先的生产速度,10天的产品数量_ 500 (2)“提前完成任务”是什么意思? 提高生产速度后,10天的产品数量____500 (3)根据以上不等关系,设未知数列不等式组并解不等式组: (4)根据实际意义确定问题的解,并回答问题: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2)设未知数;(3)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 (5)检验,确定实际问题的答案;(6)答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题的关键是找不等关系。(关键词有“不大于,至少,不超过”等)

3、你觉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吗? 步法一致(设、列、解、答);本质有区别.(见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解题步骤异同表 设列解(结果)答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个 未知数 找关系一个范围 根据题意写 出答案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个未 知数 找关系一组数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与拓展:1、有若干男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晚上在一宾馆住宿时,如果每间住4人,那么还有20人住不下;相同的房间,如果每间住8人,那么还有一间住不满也不空,请问:这群男学生有多少人?有多少间房供他们住? 2、奖游戏规则:两小组比赛,各小组的小组长先确定一个糖果数量的数字(100以内)和小组的人数(10以内),然后与本小组成员讨论出一个要用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解决的数学问题题目,并做出标准的解答,然后题目交给pk小组来解答,最快解答出对方小组的题目的小组就为胜方,胜方小组的每位成员就能从对方的糖果包中多得1颗的糖果奖励。 题目模板:把一些糖果分给某小组的成员,如果每人分()颗,那么余()颗;如果前面的每个人分()颗,那么最后1人能分到糖但分不到()颗糖果,问这些糖果有多少颗?这个小组有多少人? 当堂检测题 某校七年级(1)班计划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如果每个组3个人,则还剩10,如果每个组5人,则有一个组的学生数最多只有1个人,求该班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计划分的组数和该班的学生数。

基本不等式完整版(非常全面)教案资料

基本不等式完整版(非 常全面)

基本不等式专题辅导 一、知识点总结 1、基本不等式原始形式 (1)若R b a ∈,,则ab b a 222≥+ (2)若R b a ∈,,则2 2 2b a ab +≤ 2、基本不等式一般形式(均值不等式) 若*,R b a ∈,则ab b a 2≥+ 3、基本不等式的两个重要变形 (1)若*,R b a ∈,则ab b a ≥+2 (2)若* ,R b a ∈,则2 2?? ? ??+≤b a ab 总结: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 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它们的积有最 4、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5、常用结论 (1)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 (2)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 取“=”) (3)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 b a =时 取“=”) (4)若R b a ∈,,则2 )2(2 22b a b a ab +≤ +≤ (5)若*,R b a ∈,则2 2111 22b a b a ab b a + ≤+≤≤+ (1)若,,,a b c d R ∈,则 22222()()()a b c d ac bd ++≥+ (2)若123123,,,,,a a a b b b R ∈,则有: 22222221231123112233()()()a a a b b b a b a b a b ++++≥++ (3)设1212,,,,,,n n a a a b b ??????与b 是两组实数,则有 22212(n a a a ++???+)22212)n b b b ++???+(21122()n n a b a b a b ≥++???+ 二、题型分析 题型一: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1、设b a ,均为正数,证明不等式:ab ≥ b a 112+ 2、已知c b a ,,为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证: ca bc ab c b a ++>++222 3、已知1a b c ++=,求证:2221 3 a b c ++≥ 4、已知,,a b c R +∈,且1a b c ++=,求证: abc c b a 8)1)(1)(1(≥--- 5、

数学: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

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 一、教材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本节主要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实例教学,让学生体验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数学与日常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并通过解题过程,抽象出不等式模型,总结出解应用题的思路与步骤。本节课的内容对于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题思路。同时,应用题中不等式模型也是高考经常经常涉及的问题,其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三维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2、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3、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难点:数学建模 四、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归纳、总结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如何抽象不等式模型及解不等式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比较两实数大小的常用方法 2、联系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方程以及函数之间的关系,填写下表 △>0△=0△<0△=b2— 4ac Y=ax2 +bx+c (a>0)的 图象 ax2 +bx+c=0 (a>0)的 根 ax2 +bx+>0 (a>0)的 解集 ax2 +bx+c<0 (a>0)的 解集

(二)情景引入 b 克糖水中含有a 克糖(b>a>0),若在这些糖水中再添加m (m>0)克糖,则糖水就变甜了,根据此事实提炼一个关系式 ,师:引例就是不等式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引出课题) (三)、典例分析: 例1、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去同一地点,甲有一半的时间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 行走;乙有一半路程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n 行走,如果m ≠n,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 分析:设总路程为s,甲、乙所用时间分别为t 甲、t 乙, 若要解决此问题,只需比较t 甲,t 乙的大小即可 解:设总路程为s,甲、乙所用时间分别为t 甲、t 乙,由题意得 s n t m t =+ 2 2 甲甲, 乙t n s m s =+22 所以 t 甲= n m s + , t 乙=mn n m s 2) (+ 所以t 甲— t 乙=n m s +—mn n m s 2)(+=()[] ()mn n m n m mn s ++-242 =()() n m mn n m s +--22 其中s,m,n 都是正数,且m ≠n,于是t 甲— t 乙<0 ,即t 甲<t 乙 答:甲比乙先到达指定地点。 方法二:做商比较。 回归情景:对糖水问题你能给出证明吗? 例2、有纯农药一桶,倒出8升后用水补满,然后倒出4升再用水补满,此时桶中的农药不超过容积的28%.问桶的容积最大为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