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熄焦控制方式的演变
【精品】焦化厂干熄焦技术的发展

焦化厂干熄焦技术的发展许焕斌动力5343摘要:干法熄焦技术是一项有助于改善炼焦环境、提高焦炭质量、降低生产工序能耗的先进技术。
干熄焦技术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作载体,将热量传给干熄焦锅炉产生蒸汽的过程。
“干法熄焦”技术取代“湿法熄焦”技术可大幅节约能源、降低粉尘、提高焦炭质量。
因此其利用现状十分好,发展潜力巨大。
干熄焦起源于瑞士,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危机的加剧,进一步推动了干熄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节能和环境保护方面。
国外的部分国家的干熄焦技术已处于领先水平,如乌克兰、日本、德国等,我国近年来干熄焦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然而,焦化厂干熄焦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干熄焦技术,发展历程,存在问题Abstract:CokeDryQuenching(CDQ)isanadvancedtechnologywhichcanhelptoimprovetheco kemakingenvironment,increasethecokequalityandlowerthetotalenergyconsu mptionincokemakingprocess.CDQtechnologyusedcoldinertgasasthecarrierwh ichcantransfertheheattotheCDQboilertoproducesteam.Thequalityofcokecanbeimprovedwithareductionofdustwhiletheenergycanbesavedsignificantlyif wetcokequenchingisreplacedbydrycokequenching.Sothestatusoftheuseisver ygood,andithasastronggrowthpotential.CDQoriginedinSwitzerland.Theinte nsificationoftheworldwideenergycrisispushthedevelopmentofCDQtechnolog y,especiallyinenergy-saving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Manycountry'sCD Qtechnologyhasbeenattheadvancedlevel,suchasUkraine,Japan,Germany,andC hina'sCDQtechnologyinrecentyearshasbeeninhighdevelopment.However,ther earestillsomeissuesunsolvedinthecokingplantCDQtechnology.Keywords:CDQtechnology,developmentprocess,problems1.干熄焦技术概况1.1技术原理干法熄焦简称干熄焦,是相对于湿熄焦而言的采用惰性气体熄灭赤热焦炭的一种熄焦方法。
焦化厂干熄焦技术的发展

焦化厂干熄焦技术的发展摘要:干熄焦,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
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
干熄焦在节能、环保和改善焦炭质量等方面优于湿熄焦。
关键词:干熄焦技术、优点、发展Abstract:CDQ coke wet quenching, are relative terms, refers to a kind of coke quenching method of cooling hot coke with inert gas. In CDQ process, red coke Conggan quenching furnace top load, low temperature inert gas by the circulation fan drum into dry quenching furnace cooling section red coke layer, absorbing red coke sensible heat, cooling of coke dry quenching furnace is discharged from the bottom, through the coke dry quenching boiler heat exchange from the high temperature inert gas dry quenching furnace the annular flue out, boiler to generate steam, inert gas cooled by circulating fan to drum into dry quenching furnace, inert gas is recycled in the closed system. CDQ is superior in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ke, coke wet quenching.Keywords:coke dry quenching technology, advantages, development1.干熄焦技术概述1.1 干熄焦定义所谓干熄焦,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
煤化工干熄焦

1.干熄焦简介所谓干熄焦,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
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人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
干熄焦在节能、环保和改善焦炭质量等方面优于湿熄焦。
2.干熄焦历史干熄焦起源于瑞士,20世纪4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开发干熄焦技术,采取的方式各异,而且一般规模较小,生产不稳定。
进人60年代,前苏联在干熄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获得专利发明权,并陆续在其国内多数大型焦化厂建成干熄焦装置。
到目前为止,前苏联有40%的焦化厂采用了干熄焦技术,单套处理量在50~70t/h。
但前苏联干熄焦装置在自动控制和环保措施方面起点并不高。
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促使干熄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资源相对贫乏的日本,率先从苏联引进了干熄焦技术,并在装置的大型化、自动控制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改进。
到90年代中期,日本已建成干熄焦装置31套,其中单套处理能力在100 t/h以上的装置有17套,日本新日铁和NKK等公司建成的干熄焦单套处理量可达到200 t/h以上;装焦方式采用了料钟布料,排焦采用了旋转密封阀连续排焦,接焦采用了旋转焦罐接焦等技术,使气料比大大降低,极大地降低了干熄焦装置的建设投资和装置的运行费用;在控制方面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做到了全自动无人操作;在除尘方面,采用了除尘地面站方式,避免了干熄焦装置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
日本的干熄焦技术不仅在其国内被普遍采用,同时它将干熄焦技术输出到德国、中国、韩国等国家,其干熄焦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世纪80年代,德国又发明了水冷壁式干熄焦装置,使气体循环系统更加优化,并降低了运行成本。
刍议焦化厂干熄焦提升机控制系统探讨 王俊皓

刍议焦化厂干熄焦提升机控制系统探讨王俊皓摘要:干熄焦提升机是干熄焦系统的核心,是将红焦运送到干熄槽的专用设备。
由于干熄焦提升机运行环境具有高温、重载特点,运行中机械、电气故障频发,严重制约了干熄焦系统长期高效的运行,因此有必要对提高干熄焦提升机运行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本文就焦化厂干熄焦提升机控制系统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干熄焦提升机;焦化厂;控制系统提升机运行于提升井架及干熄炉构架上,是把需要干熄的红焦运送到干熄炉顶的专用设备。
它将运送至提升井架下装满红焦的焦罐提升到干熄炉顶,并沿轨道横移走行至干熄炉装入料斗上方,然后下降并与装入装置相配合,将红焦装入干熄炉内,装焦完成后,再将空焦罐送回到运载车上。
提升机的特点是运行速度快、自动控制水平高。
提升机本身设单独的PLC控制系统,正常生产时与其他设备联动,在主控室操作,特殊情况下可以机旁手动操作。
1干熄焦工艺干熄焦工艺是利用惰性气体(氮气),在干熄炉内与炽热红焦进行换热,从而冷却焦炭。
吸收了红焦热量的惰性气体,将热量传递给干熄焦锅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送至汽轮机进行发电(蒸汽冷凝成水后,打入除盐水箱循环使用)。
冷却后的循环气体再由风机加压,鼓入干熄炉内循环使用。
干熄焦系统主要由焦炭物流系统(提升机、干熄炉、装入装置、排焦装置、电机车及焦罐台车、焦罐)、气体循环系统(循环风机、干熄炉、一次除尘器、二次除尘器、锅炉)、干熄炉系统、除尘地面站、自动控制系统、发电系统等部分组成。
2干熄焦提升机的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由于干熄焦提升机需要多次地起动、制动和上升下降,因此其电气传动系统主要采用了具有回馈功能的变频调速控制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确保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能源的节约,并且确保了干熄焦提升机的顺利开展。
干熄焦提升机的电气传动系统主要包括了电源控制装置、整流回馈装置、逆变装置、变频装置以及其他相关的辅助设备等等。
干熄焦提升机在正常运行时会使用电气传动系统,当变频装置或者是某个提升装置发生问题时,可以直接使用单个整流装置、逆变装置或者是单电机来控制干熄焦提升机的正常工作,从而完成干熄焦完整的工作循环流程。
干熄焦的发展

干熄焦的发展作者:李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32期[摘要]:干法熄焦是目前国外较广泛应用的一项节能技术,其英文名称为Coke Dry Quenching,简称CDQ。
干熄焦技术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燃烧后的废气),在干熄炉中与赤热红焦换热从而冷却红焦。
文章主要对这一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做出阐述。
[关键词]:干熄焦发展研究中图分类号:A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009 -01一、干熄焦的发展过程干熄焦起源于瑞士,20世纪4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开发干熄焦技术,采取的方式各异,而且一般规模较小,生产不稳定。
进入60年代,前苏联在干熄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获得专利发明权,并陆续在其国内多数大型焦化厂建成。
到目前为止,前苏联有40%的焦化厂采用干熄焦,单套处理量在50~70t/h。
但前苏联干熄焦装置在自动控制和环保措施方面起点并不高。
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促使干熄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资源相对贫乏的日本,率先从前苏联引进了干熄焦技术,并在装置的大型化、自动控制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改进。
到90年代中期,日本的干熄焦技术不仅在日本国内被普遍采用,同时它将干熄焦技术输出到德国、中国、南韩等国,其干熄焦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地位。
二、国内干熄焦技术的现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宝钢一期从日本引进干熄焦至今,现有六个厂投产了干熄焦,各厂的使用状况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一)各厂的干熄焦状况1.宝钢干熄焦宝钢为配合12×50孔(6m)焦炉,共建了12套75t/h规模的干熄焦装置,年处理焦炭510万吨,共分三期建设。
一期4×75t/h干熄焦装置于1985年5月建成设产,二期、三期分别于1991年6月和1997年12月建成设产。
一期干熄焦装置是从日本全套引进的;二期干熄焦装置是在消化吸收一期的基础上,主要由我国自己设计建成的,设备国产化率占设备总重的80%,部分关键部件从日本引进;三期除极少数关键部件从日本引进外,绝大部分设备已国产化,国产化率达到了90%以上。
焦化厂干熄焦PLC控制系统的完善与改造

21 0 0年 1 0月
焦 化 厂 干 熄 焦 P C控 制 系统 的 完 善 与 改造 L
李纪 青 ,李 国军 ,李 建 ( 化厂 ) 焦
摘 要 :对 P C在 干熄 焦 的 应 用 存在 的 问题 、 隐 患进 行 了论 述 ,并 将 在 电 源、检 测 限位 、 L 输 入/ 出 隔 离、装 入 装 置 限位 以 及 干 扰 问题 进 行 的 改 造 控 制 措 施 进 行 了论 述 , 旨在 提 高 输
门子 P S C 7系列 的 A 4 7— H;地 面 除尘 站 和 除 盐 S1 4 水 站控 制 系统均 采用 西 门子 P C s 4 0系统 ,通 L 7— 0 过 I 4 0 4 1联接 2个 分站 。提 升机 本 身设 置独 立 M 6 /6
容量 的不 间断 供 电 电源 ( P ) U S ,不 间 断 电 源 具 有 较 强 的抗 干扰 和 滤波 能力 ,保 证 了电源 电压 的稳定
线 路短 路等 故 障造 成 P C 系统 断 路 器 过 电流 跳 闸 L
或 损害 P C系统部 件 ,影响 P C系统 的安 全运 行 。 L L
通 过 以上 改 造 ,也 可 方 便 P C外 部 故 障 的查 找 , L 哪个接线 端子 报警 ,相应 的信 号就 出现 了问题 ,节
P C系统的输// L k 输出模块 内部都采用光耦合 技术 ,输入电信号经过发光二极管发光 ,再由感光
元 件转 变 成 电信 号 ,在此 过程 可 以在 一定 程度 上 防
止外部信号对内部的干扰损坏 ,但在外部发生强电 入 侵等 情况 下 还 是 能 够 出 现损 害 输 入/ 出点 的情 输
题时 , 也能维 持生 产要 求 , 把故 障处理 时 问安排 在 可 检修 时间 。经过 以上改 造 , 提升 机运行稳 定性 提 高 , 大大 降低 了提升 机故 障率及 干熄 焦系统 故 障率 。 2 4 装 入装 置 限位 的 改造 . 当提 升机 提 升 至提 升 井架 上 部 时 , 升机 向中 提
焦化厂105th干法熄焦工程案例分析

焦化厂105t/h干法熄焦工程案例分析某公司生产规模庞大,具备设备煤车间、炼焦车间、化产车间、固定资产4.79亿元。
主要产品是国家二级冶金焦炭、煤焦油、粗苯和外供煤气,已形成年产二级冶金焦88万吨、煤焦油4.65万吨、粗苯1万吨、年外供焦炉煤气1.4亿立方米的生产规模。
一、干法熄焦技术介绍1、技术原理干法熄焦是目前国外较广泛应用的一项节能技术,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燃烧后的废气),在干熄炉中与赤热红焦换热从而冷却红焦。
吸收了红焦热量的惰性气体将热量传给干熄焦锅炉产生蒸汽,被冷却的惰性气体再有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红焦。
干熄焦锅炉产生的蒸汽或并入厂内蒸汽管网或送去发电。
2、关键技术该公司干熄焦工程采用日本新日铁技术,主要特点为:1)干熄炉设计为圆形;2)装入装置带有料钟;3)采用旋转密封阀连续排焦;4)完全燃烧循环气体中的CO;5)循环风机不调速6)采用旋转焦罐接焦。
带有料钟的装入装置有利于红焦的干熄炉内的均匀分布,有利于焦炭的均匀冷却,同时也可以降低循环风量,降低循环风机的电耗;排焦装置采用旋转密封阀取代原间歇式的排焦装置,可降低干熄焦系统的高度约4m,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另外还可以真正实现连续排焦。
干熄焦采用完全燃烧循环气体中的H2和CO的方法,多余的循环气体可直接排放。
在循环气体管道进干熄炉之前到环形烟道出口之间有一旁路,主要起降低进入锅炉循环气体温度的作用,防止因循环气体温度过高,对锅炉造成不良影响,但此旁路并不是常开。
新日铁认为循环风机不需要调速,只要保证停止供焦时间不超过预存段设计时间,循环风机转速就可不调,因此循环风机风量只设计有翻板来进行粗调。
3、工艺流程装满红焦的焦罐车由电机车牵引至提升井架底部。
提升机将焦罐提升并横移至干熄炉炉顶,通过带料钟的装入装置将焦炭装入干熄炉内。
在干熄炉中焦炭与惰性气体直接进行热交换,焦炭被冷却至平均200℃以下,经排焦装置卸到胶带传输机上,经GX-1或GX-2胶带输送机送往原筛运焦系统。
干熄焦生产工艺的优化控制

干熄焦生产工艺的优化控制摘要:干熄焦是焦化行业中一种不可或缺并广泛应用的熄焦方式,其优点在于提高焦炭质量、回收红焦显热、减少环境污染。
介绍了干熄焦的工艺特点,分析了焦炉生产对干熄焦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
鉴于焦炉生产与干熄焦工艺的紧密关联性,焦炉生产应加强相应的生产、工艺、设备管理,保证干熄焦系统稳定生产,实现焦炉—干熄焦整体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干熄焦;生产工艺;优化控制1干熄焦生产工艺特点干熄焦是焦化厂中最主要的生产内容之一,如图1。
装满红焦的焦罐车由电机车牵引至提升井架末端,起重机将焦罐提高并送达干熄炉炉顶,经过带布料器的装入设备把焦炭装进干熄炉里。
在干熄炉中焦炭与惰性气体直接施行热交换,焦炭被冷却后,平均值低于200 ℃,经排出装置卸到带式输送机上,而后送往焦处理体系。
经过与红焦换热的高温惰性气体再与锅炉水实施换热,使锅炉水变成高温高压蒸汽后送达用户。
因为以往的水熄焦工艺既浪费水资源,又影响环境,而且不能对红焦显热实施回收使用。
所以,国家相关部门业已强行规定焦化行业一定要配置干熄焦生产单元。
当前,唐钢美锦焦化厂的干熄焦运转基本稳定,然而依然出现排焦温度高(目前为 190~200 ℃)、气料比高(1 560 m³/t)、系统压力不平稳、T6 温度(锅炉入口温度)有待优化、焦炭浮起次数过多、焦炭偏析严重、焦炭烧损率高等诸多状况。
这些状况的存在对能耗、设备寿命都有不好的影响,严峻时还会影响焦炭生产的连续性。
图1干熄焦生产流程2焦炉生产对干熄焦的影响因素分析2.1对焦罐的损害焦炭成熟度对焦罐的损害主要是指炭化室焦侧炉头焦炭的成熟度。
推焦时,焦侧炉头焦炭将落在焦罐底部或下部。
当焦侧炉头焦炭成熟度低时,配煤或半焦中未充分分解的胶质体(焦油、沥青类)会使部分焦炭粘结在焦罐底部、下部的衬板上,造成焦罐放焦不净。
可能造成的后果包括装焦结束后焦罐底闸板无法回位以及焦罐再次装焦时超重的故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法熄焦控制系统的演变
红外线低水分自动熄焦控制系统简介(Ⅳ型激光探头)目前大部分焦化厂使用的还是老旧的控制系统,主机调整受限,不适合低水分熄焦改造,灵敏度不高,探头极易损坏,价格高昂。
焦化厂湿法熄焦的自动熄焦控制系统,普通水泵熄焦和高位水箱低水分二次熄焦通用,对于现在使用普通熄焦水泵熄焦的用户,如需改造高位水箱低水分二次熄焦,可直接接入,不需二次购置控制系统,(由于环保压力,生化废水不让外排,主要依靠熄焦消耗,所以目前大部分焦化厂使用的还是湿法熄焦)。
由第一代使用时间继电器,第二代使用文本显示器,发展到第三代使用触摸屏和触摸屏一体机。
红外线探头也由单一探头,开发出了一体化探头,提供一副常开接点,方便连接外部控制系统,对于已有控制系统的,可以单独使用一体化红外线探头。
红外线自动熄焦控制系统的特点:
1、当熄焦车载着红焦驶入熄焦塔内时,熄焦系统自动启动,按设定时间进行熄焦(也可手动开启)。
2、适合普通水泵熄焦和高位水箱低水分二次熄焦,一套设备两种用途,通用性强。
3、改造安装方便,直接替换原有设备。
4、探头和原有设备通用。
第四代使用激光探头,精确启动,零误
动作。
5、触摸屏动态显示,各种数据直观显示,调整方便。
6、本系统主要元件选用进口元件,性能稳定,灵敏度高,故障率
低,维护方便。
图一,
图二,一代产品
图三,二代产品
图四。
图五,激光探头启动,传感器水位控制。
低水分熄焦流程
1、接到熄焦信号,阀门1电磁阀打开,小水熄焦,并保持30秒后关闭。
2、10秒后,阀门2电磁阀打开,大水熄焦,并保持120秒后关闭。
3、熄焦结束后自动上水或接到缺水信号,水泵上水。
4、接到水满信号,停止上水。
需设置项
1、阀门1开启保持时间。
2、阀门1关闭后,延时时间。
3、阀门2开启保持时间。
4、探头灵敏度设置。
5、高位水箱传感器设置。
输入项:
1、熄焦启动信号(自动、手动、柜前)
2、手动停止
3、缺水信号,启水泵
4、水满信号,停水泵
5、手动启水泵
6、手动停水泵
输出项:
1、阀门1开启(指示灯)
2、阀门2开启(指示灯)
3、上水泵开启(指示灯)
要求:1、熄焦后自动上水。
水满后可自动停或手动停
2、熄焦后锁闭60秒。
注:所有设置时间可随意调整
第三代接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