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期末复习试题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试题

第一章

单选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

A、《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经验与教育》

2、我国先秦时期的()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3、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其标志性的事件是哪本著作的出版?()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D、《经验与教育》

多选

1、教育的基本要素为()

A、教育者

B、学习者

C、教育过程

D、教育影响

2、实验教育学派对主要代表人物为()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赫尔巴特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A、原始性

B、宗教性

C、无阶级性

D、学习内容非常丰富

4、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克伯屈

D、拉伊

辨析:

1、从起源上讲,教育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简答: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实验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古代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4、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

单选

1、一个出身贫寒的子弟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这是教育何种作用的体现?()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有助于政治信息的加工与传播

C、有助于设计政治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D、有助于促进社会流动

多选

1、教育功能从作用的对象来看可以分为()

A、个体功能

B、正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社会功能

2、教育功能从作用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

A、个体功能

B、正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负向功能

3、教育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

A、个体功能

B、隐性功能

C、显性功能

D、负向功能

4、经济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与传递

B、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

C、经济发展影响教育发展速度

D、经济发展影响教育改革进程

5、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主要有()

A、教育具有文化传承功能

B、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C、教育具有文化整合功能

D、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

简答:

1、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什么?它们分别对教育提出了哪些要求?

2、试论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

第三章

多选

确定现代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主要是()

A、生产力的影响

B、生产关系的影响

C、受教者身心的制约

D、个人的价值观简答:应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五育”的关系?

第四章

单选

1、最早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2、以教师任教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培训是()

A、在职进修

B、校本培训

C、教师发展学校

D、教前师范教育

3、“外塑论”学生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洛克和赫尔巴特

B、卢梭和杜威

C、洛克和杜威

D、卢梭和赫尔巴特

4、只是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不问是非绝对服从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A、放任—自流型

B、民主—参与型

C、命令—服从型

D、宽松—参与型

多选

1、在现代语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促使其转变的原因主要有()

A、终身教育的要求

B、网络时代消解了教师的权威

C、现代知识观的变迁

D、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为了适应我国新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教师角色应进行怎样的转变?()

A、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

B、有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

C、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C、由学生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教育关系

B、心理关系

C、伦理关系

D、朋友关系

简答

1、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2、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第五章

单选

1、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根据学科逻辑而编排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2、根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和地位上的区别可分为()

A、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B、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C、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与外围课程

1、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知识可分为()

A、事实知识

B、原理规律知识

C、技能知识

D、人力知识

2、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主要有()

A、自主学习

B、接受性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简答:

1、当前,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呈现出哪些特点?

2、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哪些?

论述:试比较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第六章

单选

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智育

B、德育

C、实践活动

D、教学

2、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语言传递或示范操作,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是()

A、传递—接受模式

B、引导—发现模式

C、自学--辅导模式

D、情境—陶冶模式

3、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辅导贯穿于自学过程始终,以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 )

A、传递—接受模式

B、引导—发现模式

C、自学--辅导模式

D、情境—陶冶模式

多选:

1、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讲授法

D、实习作业法

2、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参观法

辨析:1、教学就是智育

2、教学就是教育

简答:

1、什么是教学?它内在的含义是什么?

2、什么是班级授课制?其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4、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分析:

上《鱼》这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教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

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问:这一教学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遵循这一原则?

多选:

1、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三备”包括()

A、备教材

B、备学生

C、备方法

D、备教参

单选

1、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

A、提问

B、练习

C、导入

D、讲授

2、一个老师在上课之初,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杨朔的《荔枝蜜》,作者借蜜蜂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课文《茶花赋》,那么今天的茶花又象征着什么呢?”这种导入属于()

A、激情式导入

B、冥想式导入

C、温故式导入

D、释题式导入

3、一个老师上课后发现学生很吵闹,因此他没有采用课前设计的导入,而是根据当时情况随机设计了另外一种导入方式,这样的导入是()

A、激情式导入

B、机变式导入

C、温故式导入

D、释题式导入

简答

1、教师应如何钻研教材?

2、在进行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时教师应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论述

如何预防与纠正课堂违纪行为?

设计:

请结合你所学的专业,设计一个课堂导入。

第八章

单选:

1、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提供必不可少的认识依据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起着催化剂作用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3、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最终是看其()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多选

1、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包括()

A、思想品德课B.文化知识课C.团队活动D.校园文化

简答: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2、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中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采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案例分析:

有个学生,在老师上课板书时,常用两手食指敲打桌沿,发出“哒哒哒”的响声。有的老

师警告说:是谁!查出来要处分。可是总是禁而不绝。

后来,一位音乐老师找到了这个学生。他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批评和处分。但老师没有责任他,笑着说:“你参加乐队打鼓好吗?”学生楞了,以为老师讽刺他,不敢回答。老师接着说:“我们乐队缺一名鼓手,觉得你有条件当。但是,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学生点点头,泪水却扑扑地掉了下来。后来,这个学生敲鼓进步很快,上课再也不敲桌沿了。

试用我们学过的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来分析这位老师的行为。

一次课堂上,我发现一位女生在座位上偷照镜子。与是,快速轻步地走上前,一把缴过镜子,朝讲台上一丢,口里讽刺道:“不要照了,够漂亮的了!”话音未落,小圆镜“啪”地一下,从讲台上摔到了地上,破了。

试用我们学过的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来分析这位老师的行为。

李老师班上有个女学生近段时间过于注重着装打扮,衣着与初中学生的身份很不相符合。老师很生气,把学生狠很的批评,指责她打扮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学生非常恼火,大吼“我漂不漂亮不要你管”,更变本加厉的打扮自己。老师冷静下来后发觉是自己操之过急,在彼此都冷静下来后,找学生很诚恳的谈了第二次话。老师从一个关于化妆的电视节目着手,一步步地谈到中学生应该有的着装打扮。学生听的心悦诚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很快地改正了。

试用我们学过的德育原则与方法等知识来分析李老师找学生的两次谈话。为什么第一次谈话不欢而散,而第二次谈话却成功了?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试题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试题 第一章 单选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 A、《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经验与教育》 2、我国先秦时期的()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3、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其标志性的事件是哪本著作的出版?()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D、《经验与教育》 多选 1、教育的基本要素为() A、教育者 B、学习者 C、教育过程 D、教育影响 2、实验教育学派对主要代表人物为()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赫尔巴特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A、原始性 B、宗教性 C、无阶级性 D、学习内容非常丰富 4、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克伯屈 D、拉伊 辨析: 1、从起源上讲,教育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简答: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实验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古代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4、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 单选 1、一个出身贫寒的子弟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这是教育何种作用的体现?()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有助于政治信息的加工与传播 C、有助于设计政治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D、有助于促进社会流动 多选

1、教育功能从作用的对象来看可以分为() A、个体功能 B、正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社会功能 2、教育功能从作用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 A、个体功能 B、正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负向功能 3、教育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 A、个体功能 B、隐性功能 C、显性功能 D、负向功能 4、经济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与传递 B、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 C、经济发展影响教育发展速度 D、经济发展影响教育改革进程 5、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主要有() A、教育具有文化传承功能 B、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C、教育具有文化整合功能 D、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 简答: 1、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什么?它们分别对教育提出了哪些要求? 2、试论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 第三章 多选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 一、填空 1.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等四大环节。 2.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3. 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4. 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5. 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 6.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7. 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等。 8.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9. 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 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 11. 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12. 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HSK是种水平测试。 13.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14.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能力。 15. 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16.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17.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18.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9.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20.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21. 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临界期假说。 22. 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 23. 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24. 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文化或知识性文化。 25.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26. 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 27.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28.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29. 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30. 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1.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性试题。 32. 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学习对象/教学对象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学习目的/教学目的分的 33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学理论。34.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35.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36 教材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和科学性、趣味性 37. 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 38. 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 39.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两部分。 40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分的客观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41.认知法的理论性基础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42 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二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二 一、判断题 1、选修制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 2、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3、个性的多样性有助于扩大人类集体经验的范围。 4、运用品德评价的方法,只能表扬、奖励,而不能批评、惩罚。 5、人文学科具有它的科学性,自然学科也具有它的人文性。 6、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班级授课制还有长期存在的必要。 7、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 8、有什么刺激,必定会产生什么反应。 9、西方的"导生制"要比中国的"转相传授"早出现1000多年。 10、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等级,供升学、评比、鉴定之用。 11、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 12、杜威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13、发散型认知方式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点。 14、相对评价通常以百分制的形式出现。 15、备课特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 1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17、《论语》被称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18、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19、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没有本质上的矛盾。 20、制定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翩中心环节。 21、杜威是对新中国教育学影响最大的教育家。 22、智育本身就包含德育方面的目标。 23、1922年学制以美国学制为主要学习蓝本。 24、清末,西方教育理论直接从欧洲传入中国,形成近代西方教育理论输入的第一个高潮。 25、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判断及评价,就是道德认识。 26、班级组织具有一种完全自治性。 27、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8、个人本位论秉持一种抽象的个人观念。 29、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 30、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范式。 3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运算"概念,是指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 32、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的地位。 34、教育的社会目的与教育的国家目的是内在一致的,不矛盾的。 35、教育能够延续和发展社会政治制度。 36、诊断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37、科学教育并不限于自然学科,人文教育也不限于人文学科。 38、政治性是教育目的的一个属性,但不是教育目的的全部属性。 39、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 40、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 二、单项选择题

蔡迎旗_《学前教育概论》_期末复习.doc

学前教育学 一、选择题 1.1816年,欧文在苏格兰纽建的“性格形成新学园”中的“幼儿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也是第-所为工人阶级孑女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P3) 2. 洛克根据培根的“经验论”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人心中没冇天赋的观念,人生來就如一块口板,理性和知识都从经验中來。)(P17) 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彩光谱方案。(P26) (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多种多样的;每一智力都有独特的符号系统和脑部定位;每人都有多种相互独立乂彼此联系的智力,这些智力的不同组合,表现岀了个体间的智力差界。多彩光谱方案: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之上,在幼儿园等教育阶段进行了确认和培育多元智能的实验。其在幼儿园实施的多彩光谱方案,对儿童智能的测试基于对儿童生活、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对儿童的七个方面及学习风格、个性特点进行评估,目的是发现孩了的天赋和倾向:重视儿童的个别并异,试图探索出一套高度个体化的教疗方法。) 4. 国家制度决定幼儿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者的权利、幼儿教育的性质。(P44) 5. 幼儿的保教目标冇:儿童木位、社会木位和学科木位三种价值取向。(P130) 6. 巩固阶段分为枳极巩固和消极巩固。(P189) 7. 幼儿美育过程一般包扌舌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表达、欣赏与评价四个阶段。(P207)&幼儿入园(所)后的重点家访对象分两种情况:一是孩了有问题,另一种是家庭教育不当。(P257) 二、名词解释 1. 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P21) 即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C现有发展水平是儿童独立可以完成的任务所代表的水平;潜在发展水平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能完成的任务所代表的水平。这两种水平Z 间的差异,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鼓近发展区。(认为教学应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引导儿童的发展。) 2. 幼儿教育:(P62) 是指托幼机构对幼儿施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包括托幼环境和专门开展的教育活动两方而。 3. 幼儿的主观能动性:(P63) 是指幼儿対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融化的主动反应能力,也包括幼儿対外界所做的创造性反应能力。

教育学研究概论期末复习最新版

教育研究概论期末复习总结 一、运用弗兰德互动分析方法分析课堂教学实录。(填写互动矩阵并分析) 本题共有三个环节: (一)对题目中给出的教学片断进行编码(弗兰德互动分析编码系统会给出) (二)填写弗兰德互动分析矩阵(矩阵图会给出) 填写矩阵的规则: 1.记录编码收尾各加一个10 2.依此成对提取编码 3.每次提取的一对编码左边的编码为行号,右边的为列号,在矩阵的相应单元格中 填写一个计数标记。 (三)数据分析 (1)课堂结构 教师语言比率=1-7列次数/总次数 学生语言比率=8-9列次数/总次数(学生参与率) 课堂沉寂比率=第10列次数/总次数 (2)教师倾向 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率=1-4列次数/5-7列次数 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比率=1-3列次数/6-7列次数 二、根据研究问题设计问卷的指标体系或问卷。 问卷指标体系(大家都设计过了,我就不细说了) 概念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问卷题目 核心概念一个2~4个每一个一级指标 对应二级指标 4~6个根据二级指标设计5个左右的题目。 (最好是写成大括号的形式比较明了) 三、根据研究问题设计实验并说明。 实验的构成: 1.实验假设 2.实验被试 3.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调节变量、中间变量) 4.实验控制 5.实验步骤 6.实验结果 (详见附件一)

四、简答题、论述题 (一)实验中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关系。 答: 实验的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论的准确的解释性,也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控制的无关变量越好,实验内在效度越好。 实验的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可以得到推广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重要条件,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是没有意义的,内在效度高不一定就有好的外在效度。两全其美的使用两种效度都高是很困难的,只能相对的寻求两种效度的平衡,对内在效度只提出能够解释实验结果的一定控制、测量、分析和方法的要求,理论研究的实验更注重内在效度,应用试验更注重外在效度。 (二)理解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之间的关系。 答:两者互为互补的关系。 定量研究主要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反应研究对象的整体或某些方面的属性或关系。这些数学的原理法则程序,不以研究者或研究对象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数据分析可以获得客观准确的研究结果,还可以推进我们思考,是我们凭借数学的推演获得仅凭主观想象难以获得的更深刻的认识和新的发现。 质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的要一个全面的解释性的理解。简言之,质性研究指凡是不经由统计程序或其他量化手续而获得的研究结果的研究。人们运用质性研究可以对人的生活故事行为以及组织运作、社会运动或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三)掌握文献的分类及其检索方法。 1. 文献的分类:文献是以文字、图形、符号、音像或实物等形式对有关研究信息的记载。包括各种手稿、笔记、书籍、报刊、文物、照片、缩微胶片、录音录像磁带和光盘等等各种不同的记录形式。按照文献的内容性质、加工程度通常把文献分为三种等级。 一次文献:指原始文献。原著、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会议记录、档案材料,它们都属于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的特点:直接反映研究成果或者事情的经过,具有原创性。它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次文献:指那些对原始文献进行整理之后形成的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 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都属于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的特点:具有报告性、记录性、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次文献: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等, 三次文献的特点: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等特点。 2. (书)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主要有两种:检索工具查找法和参考文献查找法。【以书为主】1)检索工具查找法:是指利用已有的检索工具查找资料,检索工具可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 计算机检索工具。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计算机检索工具分为分类目录链接和关键词查询。分类目录链接一级一级深入,易于控制,适合于浏览性的查找,但是速度较慢。关键词查询即快速查找。 2)参考文献查找法:又称追溯查找法,是指根据作者文章和书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去追

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数学教育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新理念和教育理论 总体要求:掌握数学教育的发展历史、理解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理念 1.《数学教育学》主要研究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等内容。 2、大众数学”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 通常意义下,数学三大特点是指、、. 4 《数学教育学》是一门的学科、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5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朝野各种团体先后发表报告,提出了大众数学的教育思想.中国大众数学”提倡“人人学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全日制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运用的过程。 7.《全日制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列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8 人类数学发展经历四个高峰期,分别是:古希腊的演绎数学时期、牛顿——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时期、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公理化时期、以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数学时期。 9 有关世界范围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的说法是越来越强调数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计算机与数学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强调学生主体的活动性 10 掌握中学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如弗来登塔尔数学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弗赖登塔尔的“数学现实”的含义、建构主义观点、双基教学的特征 二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与评析 ㈠体会“数学”与“数学教学”的区别和联系,增强教学意识 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关系为: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 ⒈数学不等于逻辑。数学教学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⒉数学不等于纯粹数学。数学教学要讲抽象命题,也要讲实际应用⒊数学不等于公理化。数学教学要讲形式化,更要讲来龙去脉。应当有头有尾,不能老是“烧中段”⒋数学不是知识的堆砌。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数学意识,倡导数学创新。⒌数学不等于做练习。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质疑反思能力。善于构造概念、提出命题、猜想结果、完善证明 ㈡初步理解特定类型的课例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 三教学技能 能结合实例谈如何吸引学生、如何组织学生、如何启发学生、如何形成教学艺术风格(见教材) 如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模仿学习、独立探索、创造超越和发展成型 四课堂教学 一、如何备课(或者说完成数学教学设计)—备课的一般步骤为:(1) 备“数学课程标准(2) 备“思想” (3) 备“教材” (4) 备习题…(5) 备学生(6) 写教案(导学案)(7)试讲 二、掌握数学课的课型和我国数学教学中长期使用的五环节授课模式 如《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课的课型是( )、 以学习新的数学基础知识为任务,具有以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为主,使学生积极活动,主动进取的课型是 三、、掌握实习教案的写法 四、初步掌握实习中常见的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1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依据是:教育的总目标、社会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的状况和学

物理教育学概论期末复习

物理教育学概论期末复习 科学素养:一个人对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 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物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目标: 1、学习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并了解其应用,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学及其与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等学习过程,学习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初步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物理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1、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对物理学自身及其与其它科学和经济、社会关系认识。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深化认识和探索自然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标准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过 程。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 1、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发展统一的过程。 2、中学教学过程是多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四个最基本,最主要的要素: 学生,教师,物理世界,媒体(教材,教学设备等)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1、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互结合的原则;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 3、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 4、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 5、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常见教学模式: 启发――引导模式;自学――讨论模式;探究模式;课题研究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常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阅读法。 常用教学策略: 概念转变策略;任务驱动策略;图示策略;分层教学策略。 物理教学资源的特点: 多样性;独特性;价值潜在性。 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开放性原则;优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个性原则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开发的一般方法: 1 了解环境资源可利用状况; 2 根据教学主题确定物理实验内容 3 根据实验内容选择生活资源; 4 实验方案与器具设计 教学设计原则: 1 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相统一; 2 整体设计要素相结合; 3 规范性和创造性兼顾; 4 教师与学生交互协调。 教学设计内容: 1 制定教学目标; 2 分析教学内容; 3 分析学生和教学环境; 4 选择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5 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6 制定测评工具; 7 教学反思与修改。 教案设计(备课)中的“三备”:

期末复习题答案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论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的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条件性课程资源 条件性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条件性资源,它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现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范围和水平。 3、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一个将新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4、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世纪之交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的新特点。 (1)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关键技能的学习。 (2)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继续深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4)加强公民教育。 2、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方式。 (1)课程选择。课程选择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 (2)课程改编。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学程上的修改,或者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的不同理解而进行的调整。 (3)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的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 (4)课程补充。是指以提高国定课程的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 (5)课程拓展。是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 (6)课程创编。是指全新的课程单元的开发和利用。 3、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课程资源地开发和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一切人类创造的优秀的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和利用有益于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2)经济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大可能的效果,具体包括开支、时间、空间、学习等方面的经济性。 (3)针对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不同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应该开发和利用与之相应的课程资源。 (4)个性化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应该强求一律,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学校特色和教师的风格,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突出个性特点。

山东开放大学特殊教育概论期末复习题

2023学年6月份考试特殊教育概论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23题) 1、固定铅笔和手指的执笔器、固定在头上或手腕上的翻书装置等特殊器具,是用夹帮助下列哪一类儿童的学习和活动的()。 (2.0) A、脑瘫 B、癒痫症 C、哮喘 D、弱智 正确答案:A 解析: 2、“某一行为过去曾得到强化,若此时这一行为之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这指的是()。 (2.0) A、区别强化 B、正强化 C、消退法 D、间歇强化 正确答案:C 解析: 3、不是多动症的儿童一般不会表现出()。 (2.0) A、精力过剩 B、动作灵活协调 C、常翻箱倒柜 D、常以跑代走 正确答案:A 解析: 4、领导型超常儿童不一定具有以下哪一项特征()。 (2.0) A、组织能力很强 B、分析判断能力很强 C、思维很新颖 D、感召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很强 正确答案:A 解析: 5、构音异常形成的原因中,感知运动因素包括()。 (2.0)

A、舌头或其他口腔构造异常及动作协调不良 B、儿童所处环境不良 C、儿童自身情绪不良 D、脑部受伤 正确答案:A 解析: 6、学习行为理论认为,口吃源于()。 (2.0) A、语言编码过程 B、环境压力 C、神经心理缺陷 D、学习的原因 正确答案:B 解析: 7、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理论()- (2.0) A、不相信儿童有自我导向能力 B、不相信儿童有自我治疗的能力 C、不相信儿童能“玩”出自身存在的问题 D、改变了治疗者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儿童的做法 正确答案:D 解析: 8、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 (2.0) A、主要指智力方而 B、包括非智力个性特征 C、主要指才能方面 D、不包括非智力个性特征 正确答案:B 解析: 9、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2.0) A、分组教学活动 B、在集体中重点关注的形式 C、集体教学活动 D、个别辅导的形式 正确答案:D 解析: 10、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对口活动的安置形态=需要注意的主要事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期末复习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的生成性 2.迁移 3.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4.教学原则 5.行为主义 6.中介语假说 7.“关键期”假说 8.跨文化交际 10.对比分析 11.学习策略 12.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 13.分立式测试 14.诊断测试 15.水平测试 16.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17.成绩测试 18.迁移与泛化 19.言语技能 20.功能教学法 21.第二语言 22.失误与偏误 23.HSK 24.教学评估 25.(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26.测试的效度 二、简答及论述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 2.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3.第二语言教学与母语文教学相比,有什么特点? 4.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有何异同点? 5.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6.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 7.课堂教学的内容。 8.什么是初级阶段汉语教学中的“先语后文”?试分析这种方法的利弊。 9.汉字的教学方法。 10.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11.测试的种类。 定义、等级、作用。 13.跨文化交际。 14.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5.中介语的特点。 16.词义解释的方法。 17.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18.按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来分,对外汉语教材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20.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21.功能法的特点及优缺点。 2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2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24.论述偏误分析的定义、来源、意义、局限性及我们对待偏误的态度。 25.任务教学法的定义、教学过程及优缺点。 26.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 27.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28.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29.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30.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一种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试复习集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试复习 集

单选题: 题目:对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起到里程碑作用的是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博比特 D.查斯特 参考选项:B 题目:江泽民同志指出“()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 A.创新 B.知识 C.科技 D.信息 参考选项:A 多选题: 题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搜集资料时,应考虑如下原则 A.所搜集的资料应进行适当的分类以便于进一步的分析; B.要尽可能搜集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全面准确的资料; C.学校应能根据所搜集的资料清楚地描述学生学习的优势和不足。 D.搜集的资料与研究无关的就剔除掉。 参考选项:ABC 题目: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主要有()类型 A.结构性表现任务 B.口头表达 C.创作作品 D.书面表达 参考选项:ABC 题目:当前的课程管理体现出()等趋势。 A.民主化 B.规范化 C.弹性化 D.整合化 参考选项:ABCD 题目:关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A.课程资源是指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不包括知识、技能等。 B.只有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而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则不需要课程资 源。 C.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D.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没有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 参考选项:ABD 判断题: 题目:“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是泰勒原理的内容。 参考选项:错

题目:博比特在1924年的《怎样编制课程》一书中,把人类经验分析为语言活动、健康活动、公民活动、一般社交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维持个人心理健康的活动、宗教活动、家庭活动、非职业性的实际活动、个人的职业活动十大领域。 参考选项:错 题目: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产生于19世纪初的美国。 参考选项:对 题目:教材或文本形式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 参考选项:错 题目:根舍因是德国教育家,他首创交往教学理论流派。 参考选项:对 题目:此次课程改革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参考选项:错 题目:布卢姆、布鲁纳、根舍因的教学论思想被视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 参考选项:对 题目:调查研究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参考选项:错 题目:发现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 参考选项:对 题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参与主体看,教师、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决策、审议。 参考选项:错 题目:教学动力具有动态性特征。 参考选项:错 题目:“程序性问题,即人们应该遵从什么步骤去规划一个课程”不是课程设计模式重点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参考选项:对 题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相距一尺左右,会给人以亲近感。 参考选项:错 题目:“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是泰勒原理的内容。 参考选项:错 题目:必修课程无法使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考选项:对 题目:班级授课制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选项:对 题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研究方法上看,课程研究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走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 参考选项:错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 老师给我们整理的~~加上我们班自己出得题 判断题: 1、1983年成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 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见书本第6页 2、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的。√ 见书本第5页。 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何时教”是根据语言点的难易程度排列教学顺序的问题。√ 见书本16页。 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错,改:不是 5、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教学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错,改:教学观是要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教,而不能当做只是体系来教;目的观是培养 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6、学科应用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最直接、最有应用价值的学科理论本身。 错,改:学科基本理论 7、语言教学理论的具体内容包含:基本理论研究、学科性质理论、

教学原则理论、教学法 理论、中国传统教育观。错,改:不包含基本理论研究 8、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与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三项知识并不是对立的系统。对 9、相对直接法就是直接法和翻译法结合的成果。错 10、说是学生语言和认识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四项语言技能中最难的一项。错 11、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对 12、词汇教学技巧可以分为展示词汇的技巧、解释词汇的技巧、词汇练习的技巧、词汇积累 的技巧。对 13、阅读训练是指对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的专门训练。对 14 从教学性质上划分,教材可以分为:初级教材,中级教材,高级教材。错(应是从 教学的阶段和层级) 15 文化知识类教材包括:中国历史、哲学、艺术,以及旅游汉语,商贸汉语等。错(旅 游和商贸是属于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16 趣味性的作用往往是不可替代的,它是绝大多数学习者评价教材优劣的根本标准。错 (应是首选标准) 17.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它主要涉及语言学、社会语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期末复习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素质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指先天遗传的廪赋与后天环境的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 素质教育的含义 2、素质教育 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简答 1、素质的主要特征 1)遗传性与习得性,2)自然性与社会性,3)内潜性与外显性,4)稳固性与可塑性,5)整体性与个别性,6)群体性与个体性 2、素质的类别 素质的类别主要有三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养成素质。 3、三类素质的关系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4、三类素质的地位和作用 身体素质是基础层,心理素质是中介层或核心,养成素质是最高层。既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中介或核心,养成素质是其他素质的调节者。 5、素质教育要义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6、素质教育的重点 1)重视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2)重视非智能因素的培养,3)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4)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7、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1)基础性和成功性,2)全体性和全面性,3)发展性和个性化,4)交互性和层次性,5)内化性和外化性,6)理论性和实践性,7)民族性和时代性 8、大学生素质教育需要明确的三个问题 1)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知识、能力与素质是密切相关的,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能力,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力的形成又为获得更多的知 识奠定了基础,一般认为人的能力和知识的比例是5:4。素质处在知识和能力 之上,对人的发展和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起核心作用。 2)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 即为什么要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学生教育存在以下缺陷: (1)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2)文化陶冶偏弱。(3)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不足。(4)共性约束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5) 现实高等教育中存在搞片面教育的现象。(6)现实高等教育中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 3)大学生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区别 9、新时期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和特征 1)基本状况(主要从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五个方面评估和分析): (1)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体是好的,有较明确的政治目标,但缺乏稳定性与系统性及有效的价值评估。 (2)当代大学生在专业素质方面越来越重视学习,基础素质好,但对专业的认同和个人的爱好追求不一致,专业知识欠深入,比较注重工具性知识的学习。(3)当代大学生是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在文化素质表现方面更加明显。(4)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2)影响大学生素质的因素: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题(总)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题 一、是非判断题 1.教师资格包括四个方面的条件: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2.康德认为,“人只有靠教育才你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3.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4.高等教育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二级学科,在于有众多学者在进行研究。(×) 5.一般认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大学产生了中世纪的欧洲国家。(√) 6.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7.我国古代的书院始终是官学的一部分。(×) 8.19世纪,各国普遍设置了师范学校。(√) 9.中国的师范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立南洋公学师范院,1902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师范馆。(√) 10.我国北宋到清末的书院制度,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高等教育组织。(√) 11.欧洲中世纪大学是仿照手工业行会形式组织起来的。(√) 12.学位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原来的意思是执教执照。(√) 13.卢梭认为完全“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是社会的物,离开了社会,个人是无意义的。(×)14.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提出的大学理念是,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15.最早为人们所认识的大学理念是传授知识。纽曼认为,大学应该提供理想的学校环境,促进学生智力和社会格调的提升。(√) 16.美国社会学家和高等教育专家马丁 特罗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17.学习化社会概念的提出。学习化社会最早是1968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提出。(√)18.“终身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长朗格朗提出的。(√) 19.洪堡认为科学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惟有通过对学术的研究,与科学打交道,对整体世界的反思,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 20.1810年,柏林大学的成立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创始人洪堡率先提出了大学具有学术责任的理念,即“洪堡理念”。(√) 21.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 范海丝在20世纪初提出了大学的社会服务理念,创立了威斯康星模式,认为“服务应该是大学的唯一理想”。(√) 22.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正式的学校制度有助于维持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23.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实际上是对社会公平满意度的一种表现。一般而言,对社会公平满意度越低,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度就越高。(√) 24.汉代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的专科学校。(√) 25.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开始于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26.美国的社区学院实施四年制本科教育。(×) 27.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不断接受学历教育。(×) 28.教育基本法律的法律效力高于教育单行法律。(√) 29.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因此高等教育要远离市场,保持象牙塔的纯洁性。(×) 30.知识的积累并不会自然导致智能的提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