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嘉兴舟山市中考科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1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舟山卷)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1.试卷共6页,四大题,25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

从高(jùn)▲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hàn)▲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mì)▲,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

探险的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 yù )▲的脚步。

2.根据下面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行走在诗意的江南,醇厚的文化味儿让你陶醉。

迷人的田野▲着四千年蚕桑的浓厚气息,宁静的乡村▲着耕读传家的人文精神,热闹的古镇▲着中华商业文明的辉煌。

在这里,自然与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互动,处处展现出水乡独特的神韵和魅力!(隐含彰显散发)3.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4分)①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

②通过这两个新规,对醉驾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③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15日,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

④不仅醉驾数量大减,各地酒后驾车的数量也大大减少。

4.根据提示默写(共4题,⑴⑵⑶小题任选2题作答,第⑷小题必答)。

(6分)(1)山中风光,情趣无限。

高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一览众山小”;溪流滋润了蓬勃的生命,“阳春布德泽,▲”。

(2)诗人笔下,花是有灵性、有品格的,既有“▲,只有香如故”的风骨,又有“落红不是无情物,▲”的情怀。

(3)历史长河,人才辈出。

李白有“▲,中间小谢又清发”的感慨,赵翼有“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抒怀。

(4)5月26日是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它旨在锤炼意志、挑战极限,这与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何其相似。

浙江省2011年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考试(湖州市)

浙江省2011年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考试(湖州市)

浙江省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湖州市)科学试题卷(生物部分)友情提示:1.全卷分卷I和卷Ⅱ,共8页。

卷I中试题(1~20小题)的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卷Ⅱ中试题(21~38小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全卷满分为150 分。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4.本卷g取10牛/千克。

卷Ⅰ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3.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中一般不.会有A.水B.尿素C.葡萄糖D.无机盐5对于因病死亡的鸡、鸭、鹅、猪等家禽和家畜,正确的处理办法是A.腌制后卖给他人B.留作食用C.深埋或彻底焚烧D.制成饲料6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的“青筋”隆起。

这些“青筋”是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动脉与静脉l1.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②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

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A.水分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B.培养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C.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D.光照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14.早春播种以后,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主要原因是A.种子萌发需要避光B.防止风沙C 保湿、保温有利种子萌发D.防止鸟类取食种子16.如图为某湖泊近一百年来每个月的平均水位变化图。

在长期的变化中,能终年生存于该湖泊的鱼类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A.需水较深的湖泊B.具能快速游动的流线型身体C.在浅水的下层泥泞中仍能存活D.在环境恶劣时具改变性别的能力19.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方向——个体由小到大B.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方向——根→茎→叶C.人体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心房流向心室D.物体间热量传递的方向——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卷Ⅱ二、简答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24.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图示。

2011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1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1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一级考点二级考点 三级考点 分值 比例 物质物态变化 1L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 4.17%物质的属性 2B :密度公式的应用 10 13.89%2C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 5.56%2Q :物理学方法 3 4.17% 运动和相互作用 运动和力 6F :力的作用效果 4 5.56%6I :力作用的相互性 6 8.33%6Q :平衡状态的判断 4 5.56%力和机械 78:重力的计算 6 8.33%7C :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4 5.56%压强和浮力 87: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3 4.17%8S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4 5.56%光现象 A7:光的反射定律 3 4.17%电和磁 CF :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4 5.56% 能量机械能 FO :动能的影响因素 4 5.56%电流与电路 HT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6 8.33% 欧姆定律 IH :欧姆定律的应用4 5.56%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重要科学理论,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B、原子核式结构理论C、牛顿第一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比较思想.分析:多数科学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得到的;而个别重要科学理论,一开始是科学家的猜想或假设,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得到了证实.解答:解: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牛顿第一定律、质量守恒定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经科学家的归纳概括和推理得出的,而哥白尼最早提出了日心体系,用“日心说”否定了托罗密的“地心说”;后来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日心说”理论.故选A.点评:对物理学的发展史要了解,特别是一些物理学家对物理学史的贡献更应当了解,属于物理常识.2、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应用题.分析:加快液体蒸发快慢的措施有三个: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将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与以上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故A 正确.B、将盘子里的水倒入瓶子内,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这样做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B错误.C、把衣服上的水通过外力挤掉一部分,衣服上的水是减少了,但这与加快蒸发没有联系.故C 错误.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慢液体蒸发,故D错误.故选A.点评: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同时,由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在这里也通常结合可知变量法以实验探究的题目来考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3、把吹胀的气球压在一根大头针上,稍一用力气球就被刺破,而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它压在大量的大头针上,气球却安然无恙(如图所示).这是因为()A、气球受到的压力减小了B、气球的受力面积增大了C、气球受到的压强增大了D、压力对气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了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控制变量法.分析:(1)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增大.(2)减小压强的方法: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解答:解:把吹胀的气球压在一根大头针上,稍一用力,超过气球承受的压强,气球会破;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它压在大量的大头针上,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这个压强没有超过气球承受的最大压强,气球不会破.故选B.点评:(1)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任何物体都有能承受的最大压强,要保护这个物体时,不要超过这个压强;要损坏这个物体要超过这个压强.4、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前后转动板EB、沿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实验题.分析: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定义.解答:解: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故选D.点评:让学生通过“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科学探究式方法得出.5、五一节期间,小华一家坐火车外出旅行.他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内做了四个简单的实验,下列情形与实际相符的是()A、桌上饮料杯内液面呈倾斜状B、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C、竖直起跳后不能落回起跳点D、用弹簧秤测重力结果偏小考点:平衡状态的判断;惯性;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磁场.专题:应用题;整体思想.分析: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车厢内的情况跟它静止时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分析.解答:解: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车厢内的情况跟它静止时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这道题转化成“在静止的车厢内”来做.若在静止的车厢内:桌上饮料杯内液面应该是水平的,故A不符合题意;指南针仍指示南北方向,故B符合题意;人竖直起跳后仍能落回起跳点,故C不符合题意;用弹簧秤测重力结果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做选择题时,不一定要对每一个选项都能分析得很透彻,能够判断出对错也行.6、如图是拍摄机动车闯红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光控开关接收到红灯发出的光会自动闭合,压力开关受到机动车的压力会闭合,摄像系统在电路接通时可自动拍摄违规车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光控开关接收到红光,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B、机动车只要驶过埋有压力开关的路口,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C、只有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都闭合时,摄像系统才会自动拍摄D、若将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并联,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考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路图设计.专题:应用题.分析:(1)只有在红灯亮的期间,光控开关才闭合,若此时车辆违规闯红灯行驶时,会压上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受到机动车的压力会闭合;(2)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都闭合后,电磁铁中有电流通过,产生磁性,电磁铁会将衔铁吸下,使摄像系统所在的电路接通,摄像机会对违规车辆进行拍照.解答:解:(1)分析题意可知,只有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都闭合时,摄像系统才会自动拍摄,因此A和B两个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2)分析可见,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是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因此这两个开关只能串联,不能并联,所以D选项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1)要使摄像系统工作,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红灯亮起,光控开关因接受红光而闭合;车辆要违规行驶,压上压力开关,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2)此题也是电磁继电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它的工作原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B、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C、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D、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密度及其特性;物理学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专题:学科综合题;图析法.分析:观察分析图象,找出图中两个量(x ,y )之间的关系,看选项中哪两个量的关系与图象中的相符,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的选项即可.解答:解:A 、观察图象发现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关系图线,图象中两个量(x ,y )之间是成正比的,根据公式G=mg 可知,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故A 选项与图中关系相符;B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等其他因素无关,只决定于物质本身,故B 选项与图中关系不相符;C 、根据公式RU I 可知,同一导体电阻一定,故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电压是成正比的,故C 选项与图中关系相符;D 、由公式F 浮=ρ液V 排g 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是成正比的,故D 选项与图中关系相符;故选B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象分析能力,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应熟记这些关系并加深理解,特别是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要深刻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物理规律.8、如图是某种握力计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R 0为保护电阻,握力大小可通过电压表示数来显示.手握紧MN 时,握力越大电压表的示数越大.则下列电路中符合这一原理的是( )A 、B 、C 、D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分析:此题通过握力计这一物理情景综合考察了欧姆定律、电压表的使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解答此类电路变化的问题,用分压原理解释比较简单.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所以电阻越大,所分得的电压也越大.解答:解:A .电压表串联到电路中了,可排除,该选项错误;B .此电路为串联电路,当握力增加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大,根据分压原理,所分得电压增大,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大,该选项正确;C .此电路为并联电路,电压表测得是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且始终等于电源电压,电压表示数不变,可排除,该选项错误;D .此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当握力增大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大,所分得电压增大,总电压不变,则R0两端的电压变小,所以电压表示数减小,排除,该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但主要情景是电路变化,可运用分压原理来解释.另外电学问题首先要看懂电路的连接方式,结合电压表的使用等知识点进行排除,这样可以提高选择的准确程度.二、简答题9、在“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后,“嫦娥二号”也已成功发射升空,并正在绕月飞行.我国探月工程的下一步目标是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和月面车,以对月球表面进行进一步探测.嫦娥二号在绕月飞行时,_______(填“受”或“不受”)月球引力的作用;月球着陆器不能利用降落伞进行月面着陆,因为月球表面没有________.考点:力的作用效果.专题:应用题.分析:(1)嫦娥二号只有运行到椭圆形的环月轨道上被月球引力捕获,才能成为月球卫星.(2)没有空气降落伞是无法正常使用的.解答:解:(1)嫦娥二号在绕月飞行时,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在其椭圆形的环月轨道上运行.(2)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依靠相对于空气运动充气展开的可展式气动力减速器.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是不能利用降落伞进行月面着陆的.故答案为:受,空气(大气、大气层).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理知识,并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10、请分析以下两个有关能量形式的问题.(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之末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_______ 有关.(2)旋转图中的吸管后,将可乐罐放在桌面上,罐就会运动起来,这是因为罐中的橡皮筋积蓄了________能.考点: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专题:实验分析法.分析:(1)强弩的动能很大,而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时说明没有能量了,这就应从速度的变化上分析动能大小的变化.(2)旋转图中的吸管后,得到弹性势能,从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上分析,可乐罐动能的来历.解答:解:(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在运动到最后时没有穿透薄薄的丝绸的能量,就是因为飞行时速度几乎为零引起的,这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速度有关;(2)旋转后的吸管,因物体形状的改变,具有了弹性势能,将可乐罐放在桌面上,吸管的弹性势能就转化成可乐罐的动能,使可乐罐就会运动起来,这表明罐中的橡皮筋积蓄了弹性势能.故答案为:(1)速度;(2)弹性势能.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如何利用影响动能、弹性势能的因素判断其大小的变化,属于基础知识,要理解记住.11、乌镇的许多民居都依水而建,游客乘船游览别有情趣.爱动脑的小华观察右图景色后写出下面两条科学知识,请你帮助填写完整.(1)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受到的浮力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重力.(2)房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_____.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光的反射.专题:简答题;推理法.分析:(1)知道船漂浮,根据漂浮条件确定船受浮力与自重的关系;(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水中的倒影,是房子在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形成的虚像,属于反射现象.解答:解:(1)∵船漂浮在水面上,∴船受到的浮力:F浮=G;(2)房子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答案为:等于,反射.点评:本题考查了漂浮条件、光的反射,属于基础题目.注意倒影(反射)、电影(折射)与影子(光的直线传播)的区别.12、汽车在转弯时,位于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亮,但偶尔也有车在转弯时只亮前灯或后灯.则位于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的连接方式为________.要打开转向灯,司机要拨动一下方向盘旁的一根杆子,这根杆子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_.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通路,各支路互不影响.解答:解:汽车的前后转向灯可以单独工作,所以它们是并联的.司机拨动方向盘旁的杆子,转向灯才会工作,所以这根杆子起到了开关的作用.故答案为:并联;开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区别,首先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关键是看用电器能否单独工作.三、实验探究题13、在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确保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1)如图甲所示,在一空集气瓶的上面,倒扣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两个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片隔开.抽去玻璃片后,看到空集气瓶中慢慢有红棕色气体进入.用该实验验证“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不够严密,因为出现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也可能是二氧化氮气体的_______大于空气.(2)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重为0.5N,弹簧测力计以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拉着杠杆并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读数并计算后发现结果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该实验操作的不规范之处是_______.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实验题;简答题.分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分析:(1)密度大的气体易向下运动,密较小的气体易向上运动,如果把较大密度的气体放在上面,不能充分说明气体分子的不停运动;(2)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垂直于杠杆施加拉力,可以使力臂与杠杆生命,便于读出力臂,如果拉力与杠杆不垂直,力臂与杠杆不重合,如果直接在杠杆上读力臂就错了,导致实验结果出现错误.解答:解: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放在上面由于重力原因,自然要下落,不足以说明分子运动,正确应该把空气放在上面;题中的做法导致错误的结果,原因是力臂不在杠杆上,而在杠杆上读力臂了,只有力与杠杆垂直时力臂才能与杠杆重合.故答案为:(1)密度;(2)弹簧秤没有沿竖直方向拉(弹簧秤没有与杠杆垂直).点评: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确保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在做其他实验题时也要注意.通过本题应记住:(1)研究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实验时,空气在上,二氧化氮在下;(2)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拉力应与杠杆垂直,便于读出力臂.14、如图,某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水火箭实验时,对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容积为2000ml的可乐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射出.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收集到的容积:2000ml的可乐瓶发射角度20度装水量(ml)300 400 500 600 700第一次距离(m)18.2819.620.9519.9516.98第二次距离(m)17.4220.324.3623.3614.36第三次距离(m)22.3319.5821.3221.3419.34平均距离(m)19.3419.8322.2121.5516.89(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可乐瓶容积、发射角度相同的情况下,_______.(3)可乐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就向前飞出,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物理学方法.专题:简答题;信息给予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实验分析法.分析:从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的不同,结合控制变量法分析,知道影响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的因素是什么,从而能了解这个实验方案的研究的问题,才能进一步通过搜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解答:解:(1)他们实验时,是在容积为2000ml 的可乐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这样控制不变的因素有:可乐瓶的容积、发射的角度;改变的因素是可乐瓶内装的水的体积;所以实验探究的是: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的关系(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有什么关系?);(2)由实验数据中的平均值可知:装水量为3OO 毫升时水火箭飞行距离为19.34米;小于装水量为4OO 毫升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19.83米,更小于装水量为5OO 毫升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22.21米;而装水量为5OO 毫升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22.21米,大于装水量为6OO 毫升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21.55米,更大于装水量为7OO 毫升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16.89米;所以,装水量为5OO 毫升时,水火箭飞行距离最远.(3)可乐瓶内的水向后喷出,表示水向后施力,而水火箭得到了向前飞行的动力,所以这一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答案为:(1)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的关系(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有什么关系?);(2)装水量为5OO 毫升时,水火箭飞行距离最远;(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探究中的提出问题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及由自然现象概括总结物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四、分析计算题15、5月19日上午,装载着两台大型桥吊的“振华23号”轮在舟山大浦口码头靠岸.这两台桥吊将是舟山港起吊速度最快、起重量最大、外伸距最长的集装箱桥吊,将大大提高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g=10N/kg )(1)桥吊一次最多能起吊65吨的货物,65吨货物的重力为多大?(2)若将65吨的货物竖直吊起20米,用时200秒,则桥吊对货物做了多少功?功率有多大?考点:重力的计算;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学科综合题.分析:(1)已知货物的质量m 为65t ,g 取10N/kg ,利用公式G=mg 代入数值计算即可;(2)要求桥吊对货物做了多少功,已知重力是6.5×105N ,货物竖直吊起的高度是20m ,利用公式W=Gh 计算即可;要求桥吊的功率有多大,已知货物竖直吊起所用的时间是200s ,最后利用公式tW P =计算即可; 解答:解:(1)G=mg=65×1000kg ×10N/kg=6.5×105N ;(2)W=Gh=6.5×105N ×20m=1.3×107J ;W 106.5200S J 101.3 47⨯=⨯==t W P ;答:(1)货物的重力为6.5×105N ;(2)桥吊对货物所做功为1.3×107J ,功率为6.5×104W .点评:本题考察有关重力、功、功率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相关的公式,找出公式中相关的物理量,最后代入数值计算.16、2010年10月13日,智利圣何塞铜矿被困69天的33名矿工成功获救.在这次救援中被形容为“胶囊”的钢制救生舱功不可没.它每升降一次就能救上一个矿工,救援队利用它将矿工们从地下700米深的矿井中全部救上了地面.(计算保留两位小数)(1)救生舱中必须储备足够的氧气.一个成年人每分钟约需消耗0.7千克氧气,则供氧装置每分钟至少应释放出 _____ 升氧气,才能确保舱内被救人员的正常呼吸.(氧气的密度为1.43克/升)(2)救生舱是通过安装在井口的电动卷扬机来升降的,如图所示.假如救生舱从井底匀速上升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则救生舱上升的速度为 ___________ 米/秒.(3)已知电动卷扬机的额定电压为380伏,额定功率为3千瓦.则卷扬机正常工作30分钟需消耗多少电能?卷扬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有多大?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速度的计算;电功的计算;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学科综合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供养装置每分钟至少应释放出0.7千克的氧气,0.7千克=700克,这样已知氧气的质量和氧气的密度,就可以根据公式ρmV =算出氧气的体积;(2)由于速度的单位是米/秒,所以在计算前需要先将时间单位分钟换算成秒,然后根据速度公式ts v =算出救生舱上升的速度; (3)先将时间单位分钟换算成小时,然后根据公式W=Pt 算出卷扬机消耗的电能;先将电功率的单位千瓦换算成瓦,然后根据电功率公式的变形式UP I =来求解.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供养装置每分钟至少应释放出0.7千克的氧气,0.7千克=700克,则供氧装置每分钟至少应释放出的氧气体积:升升克克51.4891.43700 ≈==ρm V ; (2)30分钟=30×60秒=1800秒,则救生舱上升的速度:秒米秒米39.01800700≈==t sv ;(3)30分钟=0.5小时,则卷扬机消耗的电能:W=Pt=3千瓦×0.5小时=1.5千瓦时,3千瓦=3000瓦,则卷扬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安伏瓦89.73803000≈==U P I .故答案为 (1)489.51;。

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xx 年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卷Ⅰ 必考部分(满分13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近年来,车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下列车贴中的提示语属于防止因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答案】D【考点】惯性【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的要保持静止状态。

A .“堵车不堵心,拒绝路怒”劝告驾乘人员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与惯性无关,故A 不符合题意;B .“别嘟嘟,越催越慢”属于不文明驾驶行为,与惯性无关,故B 不符合题意;C .“夜间会车,拒绝远光灯”可以避免过强的光照影响驾驶员视线,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惯性无关,故C 不符合题意;D .“新手上路,保持车距”是新司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随时紧急刹车或行驶速度较慢,后面汽车在刹车时由于惯性会有一段刹车距离,所以要保持一定车距,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D 符合题意;故选:D 。

2.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 我们有时感觉很撑。

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A.大脑B.脊髓C.胃D.小肠【答案】C【考点】人体消化系统中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解析】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

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所有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

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胃。

3.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

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 为了提高存活率, 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A.减弱光合作用B.抑制呼吸作用C.降低蒸腾作用D.预防虫害侵袭【答案】C【考点】植物的蒸腾作用【解析】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成活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尽量在傍晚或是阴天移栽;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等。

中考嘉兴市科学试卷及答案

中考嘉兴市科学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嘉兴市卷)科学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二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共8页;有4大题;38小题;满分为200分。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O一16 S一32 Pb一24.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认真审题;细心答题。

卷Ⅰ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10月以来;嘉兴市防疫部门为全市的中小学生和教师免费接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

接种疫苗的目的是A.进行非特异性免疫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2.冰岛火山灰曾严重影响欧洲飞机的正常飞行。

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物;它质地坚硬、不溶于水;含有硫、钙、硅、氧及重金属等成分。

这里所说的成分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3.1月起;中国内地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

从关注人类健康角度看;下列关于吸烟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吸烟可以诱发心脏病B.烟雾中含有致癌物质C.吸烟是时髦的表现D.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4.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5.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的红豆杉;成为世博会中国馆珍稀植物展出品种。

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假皮呈红色得名。

从植物分类上看;红豆杉属于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苔藓植物6.硅酸盐矿泉水具有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其中硅酸钠是矿泉水中·主要的可溶性硅酸盐;已知在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十4;则硅酸钠化学式正确的是A.NaSiO2B.Na2SiO3C.NaSiO3D.Na2SiO47.下列事例违背科学原理的是A.坐在汽车前排的人要系上安全带B.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以上安全线C.用普通铁锅将水加热到120℃D.在阳光下;用一块冰将一张纸点燃8.右图是一张日历;据此判断这一天晚上的月相是9.小明复习时对知识进行梳理;下面四种知识的排序错误的是A.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株B.宇宙的结构层次: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C.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夸克→质子(或中子) →原子核→原子→分子D.大恒’星的演化过程:大恒星→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或黑洞)10.小玲同学把两个50克的钩码挂到弹簧秤的挂钩上(如图甲);图乙是弹簧秤的示数。

浙江省舟山地区2011-2012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浙教版

浙江省舟山地区2011-2012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浙教版

浙江省舟山地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4分)1、当身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具有报警作用的感受器是( ▲ )A.痛觉感受器B.触觉感受器C.冷觉感受器D.味觉感受器2、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 )A.酸、甜、辣、涩B.酸、甜、苦、辣C.酸、甜、咸、涩D.酸、甜、苦、咸3、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钟罩内成为真空,则(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4、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戴上防噪声的耳塞C.市区里种草植树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5、下面关于光学现象和光学知识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水中的筷子变弯----光的直线传播B.日食的形成----镜面反射C.黑板反光----光的折射D.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到老师----漫反射6、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色散后,再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则屏上的颜色( ▲ )A.白光B.蓝色C.黑色D.七色中缺蓝色7、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照射常会看到树阴下的地面上有许多光斑,这些光斑的形状是( ▲ )A.圆形的B.各种形状C.树叶的形状D.树枝形状8、如图所示的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9、某同学在观看平静的湖水里慢慢游动的鱼,同时他还看到湖面上映出的岸边的大楼,他看到的鱼和大楼是( ▲ )A.大楼是实像,鱼是虚像B.大楼是虚像,鱼是实像C.大楼和鱼都是虚像D.大楼和鱼都是实像10、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11、交通法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该系上安全带。

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 ▲ )A.车速太快B.车速太慢C.突然起动D.紧急刹车12、“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11年浙江省学业考试科学试题分册汇编(七年级下)

2011年浙江省学业考试科学试题分册汇编(七年级下)

2011年浙江省学业考试科学试题分册汇编(七年级下)一、选择题1.(衢州卷-4)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2.(衢州卷-8)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B .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C .火山喷发不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D .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3.(衢州卷-11)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B .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C .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 .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4.(杭州卷-3)为了进一步认识樱桃花的结构,小明结合课本插图(如图所示)对樱桃花实物进行认真观察,下列不可行的是( )A.数清花瓣、花萼的数量B.准确描述樱桃花各结构的颜色C.利用放大镜辅助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D.利用高倍显微镜直接对樱桃花做整体观察5.(杭州卷-5)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远B.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的最远C.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近D.朝各个方向跳的都一样远6.(杭州卷-11)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起的是( )A.月相变化B.四季更替 C .地震的发生 D .昼夜交替7.(杭州卷-13)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B.将光屏往下移C.将蜡烛往上移D.将蜡烛往下移8.(杭州卷-22)科学家设想利用道路来收集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电动汽车和路灯使用。

方法是在路基上先铺设覆盖有太阳能电池的水泥板,再在太阳能电池上覆盖透明的玻璃作为路面,这个设想要能实际使用,对玻璃的选择,下列哪一项不是主要需考虑的( )透过树林的阳光 镜中的人像 倒映在湖中的桥 看见海面下的冰山 A B C DA.玻璃表面粗糙程度B.玻璃强度C.玻璃颜色D.玻璃的隔音效果9.(义乌卷-5)从水面上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

嘉兴市中考科学试题及答案精品.doc

嘉兴市中考科学试题及答案精品.doc

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嘉兴卷)科学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卷I (选4*题)和卷II (非选据晓)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共8页,有4大题,38小题,满分为200分。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Na—23 CI-35.5 Fe-56 Cu—64。

4.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认真审题,细心答题。

卷I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用化学式H2O表示。

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水由缄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中含有垒I分子D.水中纽、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12.嘉兴素有“浙北粮仓”的美誉,水稻是我们嘉兴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如图所示为一水稻植株,下面对于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A.茎能不断加粗B.根为直根系C.能开花结果D.种子中有两片子叶/明眼3.下列各种重要科学理论,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是深藩A.哥白尼的LI心说B.原子核式结构理论一冒循c.牛顿第一•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z4.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勇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人瓶中/秋供、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5.下列有关地球的认识,错误的是A.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B.地震和火山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D.流水、风都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6.把吹胀的气球压在一根大头针上,稍一用力气球就被刺破。

而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它压在大量的大头针上,气球却安然无恙(如图所示),这是因为A.气球受到的压力减小了B.气球的受力面积增大了C.气球受到的压强增大了D.压力对气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了7.小王由于工作关系经常跟一些特殊人群打交道,儿年下来,小王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

有时候为了把手“洗干净”,他甚至会一连洗上一个多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舟山,嘉兴卷)科学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共8页,有4大题,38小题,满分为200分。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l—35.5 Fe—56 Cu—64。

4.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认真审题,细心答题。

卷Ⅰ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用化学式H2 O表示。

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中含有氢分子D.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2.嘉兴素有“浙北粮仓”的美誉,水稻是我们嘉兴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如图所示为一水稻植株,下面对于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A.茎能不断加粗B.根为直根系C.能开花结果D.种子中有两片子叶3.下列各种重要科学理论,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B.原子核式结构理论C.牛顿第一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4.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人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5.下列有关地球的认识,错误的是A.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B.地震和火山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D.流水、风都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6.把吹胀的气球压在一根大头针上,稍一用力气球就被刺破。

而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它压在大量的大头针上,气球却安然无恙(如图所示),这是因为A.气球受到的压力减小了B.气球的受力面积增大了C.气球受到的压强增大了D.压力对气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了7.小王由于工作关系经常跟一些特殊人群打交道,几年下来,小王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

有时候为了把手“洗干净”,他甚至会一连洗上一个多小时。

下面对于小王健康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小王的生理不健康B.小王的心理不健康C.小王的社会关系不健康D.小王是个完全健康的人8.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常用方法。

对下列纯净物的分类,正确的是A.碳酸钙和葡萄糖均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B.二氧化碳和臭氧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C.氧化铜和高锰酸钾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后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都是碱9.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前后转动板EB.沿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10.对实验现象的认真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本质。

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关于物质组成成分的结论,正确的是A.将某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说明该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B.将白色硫酸铜粉末露置在空气中变蓝色,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C.将氯化钡溶液滴加到某溶液中。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11.五一节期间,小华一家坐火车外出旅行。

他在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内做了四个简单的实验,下列情形与实际相符的是12.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活动示意图。

对于该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B.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C.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13.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

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14.如图是拍摄机动车闯红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光控开关接收到红灯发出的光会自动闭合,压力开关受到机动车的压力会闭合,摄像系统在电路接通时可自动拍摄违章车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光控开关接收到红光,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B.机动车只要驶过埋有压力开关的路口,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C.只有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都闭合时,摄像系统才会自动拍摄D.若将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并联,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15.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 H=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一结合生成水16.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

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A.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B.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C.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D.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17.下列措施与保护易感人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C.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有针对性地服用预防药D.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18.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19.CO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

有科学家利用一种复杂的金属复合物研制出新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颜色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CO。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B.CO探测器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C.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D.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20.如图是体育测试中某种握力计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Ro 为保护电阻,握力大小可通过电压表示数来显示。

手握紧MN时,握力越大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则下列电路中符合这一原理的是卷Ⅱ二、简答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格3分,共60分)21.硅烷(SiH4)与甲烷的性质具有许多相似性,如在点燃的条件下,都能燃烧生成相应的氧化物。

SiH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Si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2.在“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后,“嫦娥二号”也已成功发射升空,并正在绕月飞行。

我国探月工程的下一步目标是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和月面车,以对月球表面进行进一步探测。

“嫦娥二号”在绕月飞行时,▲(填“受"或“不受")月球引力的作用;月球着陆器不能利用降落伞进行月面着陆,因为月球表面没有▲。

23.请分析以下两个有关能量的问题。

(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强弩之末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有关。

(2)旋转图中的吸管后,将可乐罐放在桌面上,罐就会运动起来,这是因为罐中的橡皮筋积蓄了▲能。

24.已知Fe2 O3在氢气流中加热时,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可生成Fe3 O4、FeO或Fe,上述反应利用了氢气的▲性。

为了探究某次实验中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某科学兴趣小组将反应生成的固体称量后放人硫酸铜溶液中(已知铁的氧化物不与硫酸铜反应,且不溶于水)。

一段时间后过滤,将得到的固体干燥并再次称量,若发现固体质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则可认为产物中有Fe。

25.乌镇的许多民居都依水而建,游客乘船游览别有情趣。

请你观察右图,并将下列两条科学知识填写完整。

(1)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受到的浮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重力。

(2)房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而成的像。

26.汽车在转弯时,位于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亮,但偶尔也有车在转弯时只亮前灯或后灯。

则位于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的连接方式为▲。

要打开转向灯,司机需拨动一下方向盘旁的一根杆子,这根杆子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

27.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

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在单位时间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

(1)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表皮的▲。

(2)环境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产生影响,原因是温度会影响活细胞中的▲。

(3)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 5℃和3 0℃。

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 5℃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移动(填“上”或“下”)。

28.目前,全世界都在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所谓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指在生产、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倡导低碳理念、争做低碳先锋”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态度。

(1)出行时乘坐的交通工具不同,每千米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不同。

某班的50位师生准备同时出发去离校20千米的部队与官兵联谊,为低碳出行,他们选择了大巴作为出行工具(有关参数见右表)。

则他们这次出行每千米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千克(已知每消耗1升汽油排放二氧化碳2.7千克)。

而乘坐小汽车出行,每千米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0.0 58千克。

(2)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即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可被人类利用的物质。

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1:4的分子数比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X。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4 H2=X+2 H2 O,则X的化学式为▲。

(3)有人测算,一棵树龄为5 0年的大树,其产生的生态价值高达十多万美元。

树的生态价值包括很多方面,除了能吸收二氧化碳外,还表现在▲。

(请写出一条)2 9.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

绿茶和红茶的颜色、味道差异很大,但都取自茶树。

茶树的叶子里含有大量的儿茶素和咖啡因。

采摘后的茶叶经揉捻、切碎后,通过“发酵”使儿茶素变成茶黄素或茶红素,即为红茶;采摘后马上加以高温翻炒,没有经过“发酵”,即为绿茶。

(1)茶的“发酵”其实是指儿茶素在氧化酶作用下的一种氧化过程,而真正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的▲。

(2)泡茶时,水温不同,茶中各种成分的溶解型情况也不同,其中的儿茶素(带有苦味)、氨基酸(带有甜味)、咖啡因的溶解情况如图所示。

因此要使茶水显得甘甜,应用▲(填“低于”或“高于”)60℃的水冲泡。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 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30.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与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请完成下列有关探究技能的问题。

(1)找证据:收集、分析各种证据是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

如汗液有咸味,因此有同学认为汗液中有氯化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