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案 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 李娟
李娟散文阅读17篇(下)

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
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
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名作精炼:李娟专练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名作精炼:李娟专练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1—3题。
(15分)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李娟①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
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②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
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
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③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
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④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⑤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个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
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⑥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挂着他在纽约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
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⑦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
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⑧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
“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慢李娟阅读答案

篇一:慢李娟阅读答案篇二:慢李娟阅读答案阅读材料网整理了关于《慢李娟》阅读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阅读练习和文言文练习有所帮助,让大家在语文考试中更多的拿分,下面是整理的《慢李娟》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多多练习多多练手!慢李娟①在苏州的山塘街,我遇见一位卖茉莉花的老婆婆。
她坐在街角的小木凳上,身旁放着小竹篮,竹篮里盛满洁白的茉莉花。
她低着花白的头,苍老干枯的手指,轻轻捻起那些小茉莉。
雪白的茉莉,淡然、羞涩、洁净,如待字闺中的少女。
她将一根细铁丝从花瓣中穿过,不一会,一串茉莉花就穿好了。
她缓慢的举止,满头的银发,慈祥的模样,那么像我的祖母。
我蹲在她身旁静静看着,茉莉如一群白衣的小姑娘排着队,牵手站在一起,我买了几串茉莉花,戴在手腕上,清芬袅袅,有暗香盈袖。
②慢,原来这样娴雅和静好。
④此时,光阴也是慢的,慢到要用一个下午,品味古老爱情的百转千回,柔情万种,内心无比的柔软伤感。
一对恋人,情投意合,生死相许。
她活了那么多年,原来只为了和他相遇。
⑤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台下的人早已听得泪水涟涟。
⑥遥远时代的爱情,是光阴酿成的一坛美酒,芬芳醇厚,意味悠长。
⑦老师说,所谓大家的文字,他的心就是一把紫砂壶,不论怎样平凡的琐事,装在这个紫砂壶里,倒出来的茶都是有香味的。
是啊,好文字当然是有香味的。
⑧读王世襄先生的《京华忆往》,他是京城第一大杂家。
有人曾说,中国一个世纪可以出一个钱钟书,可是几个世纪也难出一个王世襄。
他不仅写明式家具,器物文玩,也写百灵鸟的鸣叫,蝈蝈的歌唱,铜炉的妙趣,处处以小见大,童心盎然,妙趣横生。
⑨他年轻时曾就读燕京大学,一日,邓文如先生正在课堂讲《中国通史》,他怀中的蝈蝈忽然开始唱歌,邓先生训斥道:你给我出去!是听我讲课,还是听你的蝈蝈叫?众人哗然。
人常说,玩物丧志,可是他却是玩物成家。
他还说:一个人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做好吗?⑩闲了,慢慢品味他的文章,恬静美好,一派天趣。
李娟《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子,元成10~14题。
(20分)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散文集《光阴素描》自序李娟①这是继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之后,我在四年里写下的文字。
字里行间,有光阴的记录,生命的留痕。
我发现,信手拈来的文字,往往比郑重写出的更为率性、真实和可靠,更忠实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的文字少有对俗世生活琐碎的记录,更多是和写作与阅读有关,与灵魂相连。
写作使我在瞬间飞离现实,我用阅读和书写隔开了与喧嚣尘世的距离。
②一位作家说:“写作是搭救人生虚无的一条船。
”其实,一个在深夜里提起笔来写作的人,心中一定是有隐痛的。
因为,生命的痛苦与忧伤无处安放。
一个人精神的痛苦,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分担,似乎只有文字可以担当。
③常有读者问我,你的文字如涓涓清流,那样洁净和温情,难道你的生活中不曾遇见污浊和冷酷?我说,是写作教会我怀着一颗对万物敏感之心。
我用这颗心感受生之美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一点点诗意。
④岁月的沙漏里,细沙流走的是丑陋、邪恶、寒冷,留下来的,永远是美好、至善和温暖。
不是吗?⑤我对于文字的情感,仿佛一段不能割舍的恋情。
一直深爱着,迷恋着,痴情不悔。
如同此刻,翻阅这本书中的文字,那些远去的时光一时间又重回心底,我看见了自己埋藏在文字里深深的情感。
那些文字,表达我生命里不同瞬间的呼吸,那也是我对理想真实的追求,我珍爱它们。
⑥《曲梦影》中言:“花之娇媚者,多不甚香。
"其实,文字也是这样。
我追求自己的文字里,少一份姹紫嫣红,多一份雅洁、闲逸。
与几年前的文字相比,如今的文字渐渐在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把枝头的繁华慢慢却下,简洁不完,沉静从容,留下清瘦的枝桠伸向天空,不再绚丽缤纷。
如一幅水墨丹青,山寒水瘦,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和静气。
⑦一直认为,真正的写作其实是谋心,而不是谋生。
一个写作者不为迎合任何人的口味,不为功利的写作,才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是灵魂最自由的呼吸。
一个人写作的高度来自广阔的视野与精神的自省。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李娟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雪兔李娟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
这时门开了,有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
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
”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十块钱。
”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样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
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跟着他出去牵羊。
“啊,是白黄羊呀……”就这样,我们糊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
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也看不出来。
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就不那么扎眼了。
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
后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
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
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
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免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冬天多么漫长。
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
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
我妈常常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手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
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去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了,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洁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灰黄色的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然而就在这样的时节里,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
李娟《秋渐深》阅读练习及答案

8.(1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秋渐深秋天来了。
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
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
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
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
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
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
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
贾政责问是哪个刁钻的人取这样的名字,并推断一定是宝玉。
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
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
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
书中写道:“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
”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
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
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
远远地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近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
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的深处。
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的声响,仿若石子落地一般,其实是山中松子掉落。
枝桠上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
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
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
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
《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
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
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
文学类文本李娟《羊的冬天》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宜宾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四川省宜宾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羊的冬天李娟居麻每天放羊出发时,经过沙丘上的假人总会勒缰停立许久,和假人一起凝望远方。
过好一阵,又掏出烟盒纸卷,慢吞吞卷一支莫合烟,再慢吞吞地抽。
有时会下马,卧倒在假人旁,倒着身子继续望向远方。
不知那时他在想些什么,会花那么长的时间陷入沉默的遥望之中。
放羊是辛苦的。
上午十点左右出发,赶着羊群在沙漠里四处走动,不吃不喝,直到天快黑透了才把羊群赶回来。
我问居麻:“放羊的时候你都在干些什么?”他说:“在放羊。
”我真蠢。
荒野茫茫,四下无物,还能干什么?当然只能骑着马跟着羊群走来走去了!居麻感慨地说:“傻瓜一样!我就像个傻瓜一样!羊到哪里,我也到哪里!七个小时,一天七个小时!”所以每天出发前,他才会花那么长时间徘徊在家门口……此去的寂寞,非亲尝而不可得知。
我说:“天气暖和时,让我也去放一天羊吧?”他说:“你去放羊,羊哪能吃饱!”“为啥?”“你嘛,肯定不到下午两点就把羊赶回家了。
”在阴沉的雪夜里,无星无月,天地笼统,我站在东方沙梁上的假人身旁,向东方挥舞手电筒,给远方晚归的牧羊人确定方位,使之不至于迷失方向,在茫茫夜色中无尽地徘徊。
而若是大雾的天气,就算手电筒也没有用了,居麻说:到那时,所有在家的人都得出去找。
我问:“要是找的人也回不来了该怎么办?”他说:“要是李娟的话,回不来就算了,整天房子里坐着,从来不放羊,还回来干什么?”我问居麻:“那么放羊经过的地方有没有人家呢?”他说:“没有。
”又回头对嫂子说:“她还以为放羊时可以串个门,喝个茶!”大家都笑了。
我又劝他带一暖瓶热茶去放羊,暖瓶可系在马鞍后。
或者带一个锅,一个三脚架,一块茶叶一把盐,冷了就地取雪烧茶。
他便给我讲了一个“汉族人放羊”的故事。
说红旗大坝(阿克哈拉下游二十多公里)有一个汉族人第一次去放羊,带着馍馍、咸菜和水。
李娟《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阅读训练及答案(浙江高考版)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6分)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李娟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
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
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
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
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
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有他在纽约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
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来美术馆参观的人不多,三三两两,门票只有十五元。
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
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
“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有一次,他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
他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
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答案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
别的人李娟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李娟
1 我妈是擅于到来的人。
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坏天气和无数行李。
她冒雪而来,背后一个大包,左右肩膀各挎一个大包,双手还各拎一只大包。
2 一见面,气儿还没喘匀,就催着我和她去拿剩下的东西。
3 我妈为我带来的东西五花八门。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根长棍。
4 准确地说,应该是两棵小松树的树干――笔直细长,粗的一端直径比网球略大,细的一端比乒乓球略细。
大约三米多长……难以想象她是怎么把这两根树干带上班车的。
5 要知道,在当时,所有的班车都不允许在车顶上装货了现代文阅读答案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李娟。
6 放进下面的行李仓?也不可能。
放到座椅旁的过道里?更不可能。
况且她还倒了三趟车。
7 她把这两根树干挂在我的阳台上方,让我晾衣服。
她骄傲地说:“看!细吧?看!长吧?又长又细又直!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好的木头!真是很少能见到这么好的……”
8 是的,她扛着这两根三米长的树干及一大堆行李,倒
了三趟车现代文阅读答案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李娟。
没有候车室,没有火炉。
她在省道线或国道线的路口等着。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她守着她的行李站在茫茫风雪之中。
不知车什么时候来,也不知车会不会来。
9 头一天她也在同一个路口等了半天,又冷又饿,最后却被路过的老乡告知班车坏了,要停运一天……但第二天她仍站在老地方等待,心怀一线希望。
10 世界上最强烈的希望就是“一线希望”。
11 后来车来了现代文阅读答案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李娟。
司机在白茫茫天地间顶着无边无际的风雪前行,突然看到前方路口的冰雪间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
据他的?验,应该有三到五个人在那里等车。
可是走到近前,却发现只有一个人和三到五个人的行李。
12 总之,她不辞辛苦给我带来了两根树干。
她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完全配得上城里人,却没想到城里人随便牵根铁丝就能晾衣服。
13 后来我搬家了。
那两根树干实在没法带走,便留给了房东。
不知为什么,当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14 又过去了好几年,搬了好几次家,最后打算辞职。
我妈说:“你要是离开阿勒泰的话,一定记得把我的木头带回来。
”……到那时,我才突然间感到愧疚。
15 我告诉她早就没了。
她伤心地说:“那么好的木头!
那么直,那么长,关键是还那么细!你怎么舍得扔了!”却丝毫不提她当年把它们带到阿勒泰的艰辛。
16 她?次来阿勒泰顶多待一天。
一天之内,她能干完十天的事情。
?次她走后,家里好?撤走了一支部队现代文阅读答案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李娟。
17 走之前,她把她买的宝贝花苗慷慨地分了我一支。
我家没有花盆,她拾回一只塑料油桶,剪开桶口,洗得干干净净。
又不知从哪儿挖了点土,把花种进去,放在我的窗台上。
因为油壶是透明的,她担心阳光直晒下土太烫了,对根不好,特意用我的一本书挡着。
18 她走后,只有这盆花和花背后的那本书能证明她曾来过。
19 而我,我最擅长离别现代文阅读答案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李娟。
积年累月,我圆满完成过各种各样的离别。
20 我送我妈离开,在客运站帮她买票,又帮她把行李放进班车的行李厢,并上车帮她找到座位。
21 最后的时间里,我俩无话可说,一同等待发车时间的到来。
那时,我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另一场离别。
旧时的伤心与无奈突然涌上心头。
22 我好想开口提起那件事,我强烈渴望知道她当时的感
受。
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23 此时此刻,彼此间突然无比陌生。
甚至感到微微尴尬。
24 我又想,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现代文阅读答案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李娟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25 这时,车发动了。
我赶紧下车,又绕到车窗下冲她挥手。
就这样,又一场离别圆满结束了。
最后的仪式是,我目送这辆平凡的大巴车带走她。
26 然而,车刚驶出客运站就停了下来――高峰期堵车。
27 最后的仪式迟迟不能结束。
我一直看着这辆车,好恨它的平凡。
28 我看着它停了好久好久。
有好几次强烈渴望走上前去,走到我妈窗下,踮起脚敲打车窗,让她看到我,然后和她再重新离别一次。
但我终究没有。
8.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有:
9.分析“树干”在文中的主要作用:
10.从一个角度简析第⑧段的表现形式及效果现代文阅读答案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李娟。
1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梳理“我”对母亲的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8.点题;勾勒母亲到来时的形象;突出母亲风雨无阻、拖带大?物品中体现的关切爱之情;引出下文对“到来”场
景的具体?绘
9.树干是母亲给我带来的东西中最值得一提的特别之物;在搬运树干的艰难中表现母亲的坚韧执着和母爱的深切。
;以我舍弃树干的随意表现为人子女者对母爱的轻忽;在对树干态度“重”与“轻”对比中,表现母爱的伟大而子女往往忽视乃至轻视这种爱。
10.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数字说明”、“环境?写”、“动作?写”等。
主要的效果是突出母亲旅途的艰难,刻画母亲内心的执着与坚韧,表现母爱的伟大。
⑴运用数字说明。
如“三米长”;倒了“三趟车”。
“三米长”表现搬运这根树干的艰难;“三趟车”展现了母亲拿着大包小包频繁转车的漫长和艰难
⑵运用环境?写:“在省道线或国道线的路口”、“没有候车室,没有火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茫茫风雪”等表明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现代文阅读答案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李娟。
⑶运用动作?写,“扛”、“倒”、“等”、“守”等动词,形象地展现了母亲一路上的艰难和困苦。
11.钦佩、感动、心疼、不解、愧疚、隔膜、留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