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企业片头与国外知名电影公司片头设计的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好莱坞大片与中国大片的比较分析

好莱坞大片与中国大片的比较分析

好莱坞大片与中国大片的比较分析摘要对于大片现象的利弊分析,就是对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学习好莱坞模式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

由于好莱坞模式在商业运作上的成功是中国人学习模仿它的主要动因,因此,从商业角度来说,中国式大片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容否定的,它们的出现无疑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剂强心针,是对好莱坞电影统治中国观众局面的一次有力反抗。

但是,在习得这种模式以后,中国人就不能满足于商业运作上的成功,正如从电影既是商品又是艺术那样,兼顾艺术性也是中国电影不得不追求的目标。

从电影思想艺术、电影产业发展等角度来看,大片独领风骚的局面也存有弊端。

首先,古装电影一枝独秀, 并不是一种好现象,“文化进化的原理告诉我们,多元化文化形态共存以及各种形态之间的竞争和交融不仅是文化繁荣的前提,更是单一文化形态生存的前提......关键字: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中国大片文化商业1 好莱坞大片1.1 好莱坞大片定义及特点“大片”一词,并没有科学的定义及准确的内涵和外延,人们“一般把投入大资金、营造大场面、拥有大明星的电影称为…大片‟”。

9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对外开放,“好莱坞大片”一词应运而生。

然而好莱坞大片到底是什么样的片,似乎语焉不详。

不用说,这些影得是好莱坞(即美国电影公司)生产的,同时还得“大”。

怎么个大法?投资大,明星大,场面大,票房大,等等。

可是并不是满足了这些条件就可以被称为好莱坞大片。

中国的媒体在宣传影片的时候把好多片子都笼统地归为好莱坞大片,但真要把其中的一些单拿出来,称其为好莱坞大片,又会让人觉得别扭。

《怪物史莱克》系列的票房够大吧?管他叫“好莱坞大片”有点让人张不开口。

好莱坞大片并不仅仅是由好莱坞生产的,更主要的是他们的剧本是按照好莱坞的方式创造出来的。

“好莱坞的方式就是美国的方式:工业化,商品化,大规模产;模块化,标准化,流水线组装。

有人总结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元素:好莱坞大片=标准化的美国价值观(题材)+标准化剧情(故事情节)+个人英雄主义(角色人物)+大明星+高投资特效好。

浅析中外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差异

浅析中外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差异
道. 促 进 了 消费 者对 芝 麻糊 产 生 积 极 的态 度 和 购买 行 为 。单 从 艺 术性 上 讲 , 广告 以富 有 戏剧 性 和 人情
中生 智 。 突然他 看 到桌 子上 的可 口可乐 瓶子 , 灵 机一 动 。将 答案 写在 纸上 塞在 瓶盖 中 ,送 给 了求助 的 同
伴, 同伴 高兴 的取 出答 案并 抄在 自己的试卷 上 , 紧 张
初 人 们做 广 告 的 目的也 仅 是 简单 的想要 推销 产 品 ,
并 未 意识 到创意 的重要 性 , 也 没 有 想过 更 多 的 表达
企业所 带 给消 费者 的长远 利益 。 想要 做一 流 的企业 ,
费者 的注 意并 让他们 购 买 ,需 要从 广告 创意 中下 功
夫。 中 国的影视 广告 多为 叙述 式表 白。 再 通过 直接 反 复述 说来 强调 产 品的特 性 和功能 。 如整合 , 并 配 以音 乐 、 独 白等特 效最 终达 到视 听合一 的
效果 。
索 中 国特色 的广 告发展 道 路 。 ( 一) 各具 特 色的创 意表现 创 意是 影视 广告 的灵 魂 ,一件 产 品想 要 吸引 消
中 国广告 相 对 于 国外 的 广告 而 言起 步 较 晚 , 最
告 一经 播 出 , 立 刻吸 引 了大批 消费 者 的热切关 注 , 因
为广告 背景 以苏 格 兰城堡 为 主要场 景 。所 以整支 广 告 自然 流露 出了欧式 贵族 般 的气质 ,广 告 中背景 音
是 促 销产 品 , 促 成 销 售 策 略; - -是 提 升 品 牌形 象 。 积 累无 形 品牌 资产 。为 了有 效 的实 现 这 两个 目的 , 我 们 必须 从 创 意 、 视觉 设 计 、 后期 制 作 三个 方 面 切 入 。 这 样 有利 于 我们 客 观 的分 析 国 内外 的 影视 广 告 , 探

《2024年中美电影放映企业比较分析》范文

《2024年中美电影放映企业比较分析》范文

《中美电影放映企业比较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电影行业持续发展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电影市场的两大巨头,其电影放映企业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本文将对中美电影放映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从企业规模、运营模式、市场策略、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提供参考。

二、中美电影放映企业概况1. 中国的电影放映企业中国的电影放映企业主要以院线、电影院及在线流媒体平台为主。

其中,院线企业如万达院线、金逸影视等在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大在线流媒体平台如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也纷纷涉足电影放映领域。

2. 美国的电影放映企业美国的电影放映企业以大型院线公司为主,如AMC、Regal Cinemas等。

此外,各大在线流媒体平台如Netflix、Hulu等也在电影放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三、企业规模与运营模式比较1. 企业规模中国和美国的电影放映企业在规模上均呈现出大型化的趋势。

然而,由于美国电影市场相对成熟,其院线企业在数量上可能较中国略少,但每家企业的规模较大。

此外,美国在线流媒体平台的用户基数和付费会员数量也较为庞大。

2. 运营模式中国电影放映企业的运营模式以院线为主,同时注重在线流媒体平台的开发。

院线企业通过与片方合作,将影片在自有影院进行放映,同时通过线上平台提供点播服务。

美国则以院线与在线流媒体平台并存的模式为主,其中在线流媒体平台在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四、市场策略与技术创新比较1. 市场策略中国电影放映企业在市场策略上注重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

通过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和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片的票房。

美国企业在市场策略上更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推出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影片。

2. 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中美电影放映企业均积极投入研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中国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数字化影院、智能排片系统等。

美国企业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分析外国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区别

分析外国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区别

分析外国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区别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进入了中国市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与之相比,中国电影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认可。

然而,外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之间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下面我们来探析一下这些区别。

一、文化的差异首先,外国电影与中国电影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电影在叙事、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群体和家庭的观念。

这些文化差异影响了电影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价值观等方面。

因此,观众需要具有跨文化的观影能力,才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文化的电影。

二、制作水平的不同其次,外国电影与中国电影之间还有制作水平的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先进的电影技术和设备,可以制作出更为精美的电影画面。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电影产业链更为完善,在拍摄、剪辑、技术特效等方面也更加成熟。

而在中国,虽然电影产业已经不断发展,但是技术水平和产业链仍需进一步提升。

因此,外国电影在制作水平上往往较为出色。

三、审美取向的不同除了文化差异和制作水平差异外,外国电影与中国电影还有审美取向的差异。

相比于外国电影的理性风格,中国电影更强调情感共鸣和情感传达。

例如,在中国电影中,经常出现一些浪漫爱情、人性善恶、至亲挚友、道德伦理等主题,这些元素可以贴近中国观众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而在外国电影中,由于制作背后的文化不一样,因此电影的主题和表达方式也会大不相同。

四、电影市场的营销方式最后,外国电影与中国电影之间还有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差异。

外国电影通常采用进口版权方式,通过引进机构或影视公司代表海外电影走进中国市场,而中国电影则多数采用独立上映、闭环营销等方式,主要靠口碑和市场反应带动票房。

与此同时,外国电影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给国内电影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综上所述,外国电影与中国电影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它们展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

中外影视广告创意对比及启示

中外影视广告创意对比及启示

中外影视广告创意对比及启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影视广告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影视广告片被广泛用于企业形象品牌宣传、产品推广,各种的宣传都离不开广告的应用。

广告创意是现代广告运作中创意活动的产物之一,是有效而且具有创造性的广告信息传达方式。

纵观各种中外影视广告实例,中国和西方的广告在创意上有明显的差异。

广告创意是广告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环节,是“将广告赋予精神和生命”的环节。

在广告中,好的创意往往能让人耳目一新,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更好地达到广告的目的——让人愉悦地接受广告的信息并长久地记住产品;而失败的创意是难以使人得到心灵的震撼的,让人过目即忘。

由于文化意识的不同,中外广告在创意上的差异是必定存在的,但这种差异并不是创意水平上的差异,而是创意方式和创意风格上的差异。

中国广告人的创意思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广告人的创意思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创作思维上往往受一些礼教、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

其次是中国广告一般比较直白式,没有故事性,广告内容形式相对简单明了,但是广告如果没有内涵,缺乏创意,消费者对它所宣传的产品是绝不会买账的。

比如做药品广告,就一定要通过推荐者把某种药品的功能、疗效一一说出来;做洗发液的广告,似乎只有通过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才能烘托产品的品质。

很多广告商发觉很少有人愿意坐下来慢慢体会一则广告的潜在内涵,因此国内广告越来越倾向于直白式的狂轰乱炸,用多次反复的广告强迫式的令人记忆,给人精神上造成一个严重的影响,因而达到让人记忆的目的,这也是中国广告的一种独特创意,有时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典型的如“脑白金”广告。

当然,中国广告也有比较好的,它们往往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抓住中国人的怀旧,念家、亲友之情等情节大肆渲染,营造氛围,让人记忆深刻之外还能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因此在中国的广告当中经常性的出现怀旧寻根以及恋家念祖、亲情友情的场景也就见怪不怪了。

中外影视广告创意对比研究(2400字)

中外影视广告创意对比研究(2400字)

中外影视广告创意对比研究(2400字)中外影视广告创意对比研究姓名:郭晓霄专业:工业设计学号310804020212摘要:中外影视广告创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广告策略,画面创意,影视内容以及演员及其表演等诸多方面。

虽然由于中国的影视广告起步较晚,比较国际影视广告还有很大一段差距,但我国的影视广告一直在不懈努力,而且一直努力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影视广告相结合,希望能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出色的作品。

事实证明,中国影视广告的确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中外影视广告创意,对比,传统文化,中国影视广告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在影视广告制作方面,中外存在诸多差异,比如广告策略,画面创意,影视内容以及演员及其表演等。

一、广告策略广告策略即广告表现的定位,这个主要从广告的区隔来赏析,分析观众看了这支广告后,怎么能从同类产品中准确认识到广告产品。

对于广告策略,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广告语。

首先,在表述内容上,国内广告语大都注重与时代精神联姻,树立起正确正面的广告形象;而国外广告语则注重直接宣传企业与产品。

如钟表店广告语,国内是“夺秒争分,须知创业艰难,时不我待,同心协力,事在人为”,还未买钟表,就让人先上了一堂沉甸甸的政治课,而韩国一家钟表店的广告是“一表人才,一见钟情”,连用两个双关成语,突出刻划了钟表的端庄俊逸,让人一见钟情,产生非买不可的购物欲。

其次,在表现形式上,国内广告语遣词用句大都严谨、工整,且喜用典。

而国外广告语多趋向不拘一格的自由体,且喜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眼镜店,国内广告语是“胸中存灼见,眼底辨秋毫”,上仄下平,对仗工稳。

国外广告语则非对联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灵魂,请为你的窗户安上玻璃”。

这个广告用的是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

最后,在表述风格上,国内广告语大都庄重、严肃、直露;而国外广告语则大都幽默、含蓄、典雅。

如国内娃哈哈果奶的广告,是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在撤娇似的央求:“妈妈,我要喝--娃哈哈果奶”。

《2024年中美电影放映企业比较分析》范文

《2024年中美电影放映企业比较分析》范文

《中美电影放映企业比较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电影行业已经从单纯的制作阶段进入了全面化的市场经营与放映的复合时代。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中美两国电影放映企业的异同点,通过对各自的市场结构、经营模式、技术创新以及文化差异等各方面的分析,揭示其各自的竞争优势与未来发展趋势。

二、市场结构比较(一)中国市场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迅速崛起,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国内电影放映企业众多,主要分为大型院线、中小型院线以及独立影院等。

大型院线如万达影城、中影集团等具有强大的资金和资源优势,遍布全国的连锁影院以及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为其带来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二)美国市场美国是全球电影业的领跑者,其电影放映企业主要以大型院线和电影院为载体。

由于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美国院线企业的规模和经营模式多样化,从独立院线到连锁影院均有。

同时,美国的院线企业也注重与互联网的融合,以提供更加便捷的在线购票和观影服务。

三、经营模式比较(一)中国经营模式中国电影放映企业的经营模式以直营和加盟为主。

直营模式以大型院线为代表,通过自有的连锁影院进行影片放映和销售。

加盟模式则以中小型院线为主,通过与多家影院合作,共同开展经营活动。

此外,中国电影放映企业还注重多元化发展,涉及互联网+电影、餐饮、游戏等业务。

(二)美国经营模式美国电影放映企业更注重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经营。

许多企业采用了多厅、多功能的现代电影院布局,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美国的电影放映企业也积极与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兴技术融合,提供便捷的在线购票和观影服务。

同时,美国院线企业还注重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播,通过与各类文化活动的合作,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四、技术创新比较(一)中国技术创新中国电影放映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突出。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影院和激光放映技术已在中国广泛推广和应用。

此外,中国的电影院也积极引进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如在线购票系统、自助检票机等,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中美电影放映企业比较分析

中美电影放映企业比较分析

中美电影放映企业比较分析近年来,中美两国电影业呈现出快速进步的趋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市场之一。

作为电影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电影放映企业在两国电影市场的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电影放映企业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市场竞争、商业模式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异同点。

一、市场竞争中美两国电影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美国为例,电影产业经过多年的进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市场体系。

美国的电影放映企业数量浩繁,规模巨大,竞争激烈。

主要的放映企业包括AMC、Regal Entertainment、Cinemark等,在国内与其他电影放映企业展开了竞争。

这些企业通过不息扩大影院规模、提高服务品质以及引入新技术等方式,争夺观众的眼球和市场份额。

相较之下,中国的电影放映企业进步时间短且相对较少,市场竞争相对不如美国激烈。

中国的电影放映企业主要由中国电影集团、万达电影、华谊兄弟等大型企业主导。

这些企业在迅速扩张影院规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提升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中国的电影放映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也不同于美国,例如限制外国电影引进的配额制度,可能影响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商业模式中美两国的电影放映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在美国,电影院主要通过票房收入盈利。

影院将影片以租金的方式从电影发行公司获得,然后通过售票、销售食品饮料以及赞助等方式得到收入。

高质量的电影体验、豪华舒适的影院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观影选择成为吸引观众的关键。

而在中国,电影放映企业的盈利模式相对复杂。

除了票房收入外,影院还通过影院租金、影片分账以及其他附加服务来得到收入。

例如,观众可在影院内采购电影周边产品,以及享受更加个性化的观影服务,例如VIP影厅、订座服务、会员福利等。

这些附加服务成为提升观影体验和增加影院收入的重要方式。

三、技术应用在技术应用方面,中美两国电影放映企业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电影放映企业在数字化、3D技术、巨幕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企业片头与国外知名电影公司片头设计的对
比分析
1 中外知名电影企业片头分析
1.1 以美国为代表的几大影视公司片头美国影视业发展有百年的历史,影视公司片头设计大都风格独特、富于个性化,画面表现都是视觉艺术巧妙结合的典范。

片头表现是各种元素的综合,多视角的综合展现电影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市场诉求等信息。

现以以下几大经典片头为例:
1.1.1 迪斯尼片头众所周知,迪斯尼是一家以动画起步,以动画立足,以动画为主题的影视企业。

早期动画片主要的受众群便是儿童,至今,迪斯尼在发展成人市场的同时仍不忘秉承这一传统。

说起迪斯尼,大家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各种王子与公主的童话,而这种童话往往都发生在城堡中。

加上现今风靡全球的迪斯尼乐园,因此在大众的认知范围内,城堡对于迪斯尼,就像灌篮对于乔丹,漫画对于日本,已成为大众的一个心理标示。

此片头以黑夜为开头,象征着我们小时候每晚睡前的一个小故事,以烟花点缀,意味着这个故事是热闹的,向上的。

最后收尾部分东方开始泛起鱼肚白,也从侧面体现着迪斯尼作品的一贯风格——大圆满结局。

结束时才出现迪斯尼公司的文字标志,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其的认知与肯定。

短短十几秒的片头,仿佛已经让观众体验了一次童话的旅行。

1.1.2 梦工厂片头梦工厂,顾名思义,制造梦的地方。

但从名字上,梦工厂就给人以无限遐想。

梦是制造自由的工厂,而梦工厂从制造梦的角度出发。

每个人都曾经梦想过自己坐在月亮上,梦工厂的片头,以黑夜为背景,四周是浓密的云雾,上方一轮狼牙月,一个男孩坐在上面无忧无虑的钓鱼。

完全一副梦中的画面。

下方的SKG分别是梦工厂的三个主创人表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影片监制及Amblin
Entertainment的创始人),K代表Katzenberg(迪士尼前任首席),而G则是Geffen(Geffen Records的创始人)。

而月亮上的小孩,正是设计师罗伯特-亨特的儿子。

短短的一个片头,既体现出了企业的创作主旨,又包含着浓浓的父爱。

美国人的创造力让人惊叹。

1.1.3 派拉蒙公司片头作为电影业的老牌巨头,用高山来形容派拉蒙公司在电影行业的地位是非常恰当的。

在创立的最初三十年,这家公司以众多的明星,高质量的影片以及遍布全美的连锁影院,一直坐在好莱坞霸主的位置上。

一直以来,派拉蒙都坚信肉体只是躯壳,精神才是永久的。

在此指导精神之下,派拉蒙生产出了诸如《阿甘正传》、《勇敢的心》、《人鬼情未了》、《泰坦尼克》等好莱坞历史上的票房大作。

片头以一个高山为主题,颇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一览众山小的意味。

背景中有日出时微微的霞光,好像在竖立自己比太阳更高的地位。

围绕山顶的24颗星星,代表着其旗下签约的24位巨星。

在体现自己霸主地位的同时,也不忘为自己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

威严之中带有一点温馨。

1.2 国内知名电影企业片头
1.2.1 中国电影公映片头作为中国影视剧的“标准配备”,广播电视总局生产的中国电影公映许可片头以其出镜率高而广为人知。

从画面上看,深绿色的背景配合深红色的LOGO,鲜明的撞色产生一种较为醒目的感觉。

LOGO中的龙代表着中国的龙文化。

此片头的出现代表着此片的审核获得通过,获得了公映的许可。

因此,此片头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其艺术价值。

倒是背景音乐颇具中国特色,为其增添了几分色彩。

1.2.2 八一电影制片厂片头八一,其名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八月一日,是中国唯一一家军队电影企业,从其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家以生产军事题材影片为主题的电影企业。

此片头没有任何镜头的移动与切换,从始至终都为一颗刻有八一字样的红星在闪闪发光,背景辅以铿锵有力的解放军进行曲,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让人懂得其意义。

虽是直入主题,却颇显苍白。

1.2.3 北京电影制片厂片头与八一电影制片厂类似,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片头也十分直白。

选取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为唯一主体。

金光闪闪的天安门,辅以红色的大背景,给人以热火朝天,朝气蓬勃之感。

背景乐采用插入式,即将电影的音乐做为开篇音乐。

颇有别具匠心之感。

1.3 对比分析
1.3.1 不同的设计思路如哥伦比亚公司手持火炬女神、二十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雕塑字体、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标识WB字样的盾牌、梦工厂坐在月亮上垂钓的小男孩、米高梅公司怒吼的雄狮等等。

这些成功的电影公司片头标识通过视觉设计表现的内涵和理念,最终整合成有意义、有意味的外在形象。

可以这样说,电影公司片头标识是一种超浓缩的影像信息载体生成的独特的视觉语言。

不得不叹服于西方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制作片头的过程中,他们将片头作为一种企业形象的升华,每一个片头都在讲述一个品牌故事,一个与企业理念和发展有关的故事,每一个元素都与其企业的发展主旨息息相关,企业的灵魂蕴含其中。

以美国迪斯尼为例,它的片头构成元素定义了企业的性质,奠定了影片故事的基调。

从主体形象上来说,国外的优秀作品中的形象大多都是创造出来的,不同于国内经常用现有的实体作为主体形象,这更给人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感觉。

我国早期的八一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表现元素过于直白,简单图像辅以企业名称了事,虽然主题一目了然,但艺术表现手法和画面动态过于单一,这样的作品缺少了元素组合的丰富性,不能激发观者更多联想。

不过,早先国内的作品,其实并非一无是处,它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比如国内影视片头中出现的天安门,长城等形象,明显带有中国特色,是一定社会环境下人们审美观念的体现,体现着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也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

1.3.2 不同的文化背景拥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在艺术表现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艺术作品呈现出稳重、内敛、含蓄的美感,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局限性,大多电影企业片头都被赋予了一
定的政治意义,如北京电影制片厂与八一电影,都为国有企业,身份的特点使得片头的制作方向自然也就倾向于政治宣传目的而忽视了艺术审美的表现。

相比较来说,西方国家影视企业更加善于创新与突破,强调自由、创新,注重个人价值,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因此他们的片头就是企业形象广告,为了展现和宣传自身企业文化服务,没有过多的限制,表现方式灵活多变。

又因为西方有着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也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片头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 探讨中国本土电影片头的发展思路
2.1 由平面静态的表现形式转向动态多元化的综合视听电影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而代表企业形象的电影企业片头,其表现形式也应该是声、光、与图像、文字等艺术表现元素统一。

传统的影视企业片头艺术表现过于平面化、画面元素单一、背景音乐单调刺耳、表意过于单纯直观。

电影企业片头应该由静态化转向动态化、综合化,它应该依靠元素的运动、画面和音乐完成多维的视觉体验。

在这里动态多元化是指在符合画面元素构成美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元素的三维运动,当然,“运动“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企业片头设计中应该表现画面元素连续性的运动,这样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和艺术性,同时选用合适的音乐配合画面的运动,这样能够加强画面的节奏感和空间感。

还应注重多种镜头切换手法的组织变化,把一个整体性的运动呈现在观众面前,强调纵深感中有宽度、有变化、有事实内容的交迭。

让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体验视觉与心理的共鸣。

2.2 展示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电影企业片头是电影放映时应用最为广泛和引用频率最高的视听形式。

在企业形象中占据着先导地位,是电影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展示,更是吸引消费群体的第一视觉要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企业片头必须在保证造型要素单纯的基础上,塑造出含义明确,统一标准的视觉动态符号,可以向社会公众展示电影企业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管理风格和良好的经营状况,为企业树立信誉,扩大影响,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增强企业竞争
力。

让观众在观影之前便对企业形象有具体的感受和认识,留下深刻印象并获得认可。

2.3 寻求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电影企业片头从学科角度看属于典型的交叉艺术,在来源上仍是影像艺术的范畴。

早期电影企业片头主要依靠简单的视像合成技术制作,给人单调苍白的感觉,又因为受到技术的限制影响其艺术表现力,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创作思想观念相对狭窄和封闭,表现对象相对单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与艺术在各个领域互相融合,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电影艺术逐渐壮大完善,影视企业片头形像也要紧随时代,朝向探索艺术表现的新层次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在创新性的设计理念的支持下引入新的技术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使电影企业片头在符合艺术审美的同时具有明确指向性,增强片头设计的形式感和深度感,从而使观众从片头开始了解企业,激发起受众观影的兴趣,同时也促进电影业的发展。

3 结论
电影企业片头设计慢慢转向专业、行业化发展模式,越来越重视形式美感的表现,强调设计的功能性、注重文化内涵的表现,个性化的设计风格也逐渐显现,新的设计观念不断引入。

在当代相对成熟的设计环境下,电影企业片头是影视美学与设计美学的交融,电影企业片头的设计风格应该从各种艺术门类中吸收养分,设计出的片头应该具有时代性、是社会文化、社会观念的反映。

国内电影企业应该分析学习吸收西方电影公司片头设计的精髓,避免其糟粕,从中华五千年丰厚的文化中汲取营养,设计出具有自我个性、时代性、艺术性,能够展示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的优秀片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