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洞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家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双龙洞。
四月十八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我和妈妈躺在船上,爸爸和船夫在外面拉绳子,小船慢慢地移动进洞。
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
幸好,一会儿就进了洞内。
洞内宽广而奇特,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我们沿着石阶慢慢走,欣赏着洞内的奇景。
洞内还有清澈的地下河,河水凉爽宜人。
最后,我们从另一个洞口出来,结束了这次奇妙的旅程。
《记金华的双龙洞》赏析: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游记作品,通过对双龙洞的详细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首先,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如“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这些细节描绘出洞口的狭窄和进入洞内的惊险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紧张和惊奇。
其次,作者对洞内的景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如“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洞内的奇异景象,同时也揭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最后,作者通过对整个旅程的叙述,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惊叹,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和欣赏到自然景观的魅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金华双龙洞黄大仙传说

金华双龙洞黄大仙传说作者:***来源:《寻根》2021年第02期黄大仙是我国东南沿海民间普遍祭祀的道教区域性神明。
黄大仙作为神仙受到民间祭祀,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黄大仙信仰远播东南亚、美洲、欧洲、澳洲等地,成为世界华人中极具影响力的尊神之一。
金华市的黄大仙传说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大仙信仰在岭南香火旺盛,其中罗浮野人传说是黄大仙在岭南地域化的重要基础,黄大仙信仰也借助野人传说深入民心,便异于金华黄大仙传说情节。
也有人认为黄大仙是黄石公或黄野人。
黄石公与黄野人的传说,离黄大仙传说中心结构甚远,应属于不同人物的传说。
同一传说的流传是有范围的,我们常常把一个个传说流行的处所,称作传说圈。
传说黄大仙在“金华山洞”修炼得道。
“金华山洞”又名“金华洞元洞天”,系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今称双龙洞景区。
笔者认为,金华市双龙洞地区的黄大仙传说构成一个独立的传说圈,双龙洞的二仙殿、大仙湖、黄大仙祖宫、赤松黄大仙宫都是构筑传说圈耀眼的文化地标。
文字记载的黄大仙及其传说黄大仙传说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卷二“皇初平”条:黄初平者,丹溪人也。
年十五,家使牧羊。
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
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
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余年,莫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
”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黄字初平,是卿弟非疑。
”初起闻之,即随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见。
悲喜语毕,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
”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
”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见之。
”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
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
初起曰:“弟独得仙道如此,吾可学乎?”初平曰:“唯好道,便可得之耳。
”初起便弃妻子,留住就初平学。
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
四年级下册双龙洞课文笔记

四年级下册双龙洞课文笔记一、生字词。
1. 生字。
- 浙(zhè):浙江,是一个地名简称。
可通过组词“浙菜”“浙水”来加深记忆。
- 罗(luó):“罗”字结构较为简单,常见组词“罗列”“罗盘”。
在文中是指双龙洞所在的金华地区的事物罗列其中。
- 杜(dù):“杜”姓,也可组词“杜鹃”“杜绝”。
- 鹃(juān):“鹃”字主要用于“杜鹃”一词,杜鹃是一种鸟,也指杜鹃花。
- 窄(zhǎi):本义是狭小,与“宽”相对。
可以通过对比记忆,如“窄巷”和“宽街”。
- 郁(yù):有忧愁、草木茂盛等意思。
文中形容洞口的氛围有点压抑、葱郁的感觉。
组词“郁闷”“郁郁葱葱”。
- 肩(jiān):身体部位,肩膀。
可做动作来理解记忆这个字。
- 臀(tún):指人体后面两股的上端和腰相连接的部分,即臀部。
这个字比较难写,要注意笔画顺序。
- 移(yí):移动、转移的意思。
可以通过动作演示来记忆,如把书本从桌子的左边移到右边。
- 额(é):额头,是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
也可组词“额外”“额定”。
2. 词语。
- 盘曲而上:形容路弯弯曲曲地向上延伸。
例如“汽车沿着山路盘曲而上,景色十分迷人。
”- 明艳:鲜明艳丽。
文中用来形容山上的映山红,“山上开满了明艳的映山红。
”-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如“眼前的山峰突兀森郁,十分壮观。
”二、文章结构。
1. 游览顺序。
- 文章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
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见闻,主要描写了路上的景色,如“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 接着写了到达双龙洞洞口的情景,“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四年级下语文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8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
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
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
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
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
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品《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二、多音字转zhuàn 绕一转zhuǎn 转弯调diào 调子tiáo 调节三、词语杜鹃移动额角登陆石钟乳石笋气势聚集拥挤心情脚跟昏暗挤压宽广观赏浙江罗列窄小浓郁肩膀臀部变化多端源泉四、词语解释盘曲而上: 曲折环绕地向上走。
本文指公路在山中盘旋地绕着圈儿通向山上。
明艳:鲜艳明丽。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气势:本文形容山高大雄伟的样子。
一团漆黑: 形容光线非常暗。
蜿蜒: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
五、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游览的先后顺序2.“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排比。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3.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
主要作品:童话《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浙:zhè(浙江、浙菜、浙商)罗:luó(罗列、天罗地网、星罗棋布)杜:dù(杜鹃、杜绝、杜撰)鹃:juān(杜鹃花)窄:zhǎi(宽窄、狭窄、窄小)郁:yù(郁闷、忧郁、郁郁葱葱)肩:jiān(肩膀、肩背、摩肩接踵)臀:tún(臀部、臀围、后臀)移:yí(移动、转移、愚公移山)额:é(额度、额角、名额)陆:lù(陆地、陆军、陆续)乳:rǔ(乳房、母乳、石钟乳)笋:sǔn(竹笋、春笋、石笋)端:duān(端正、两端、变化多端)源:yuán(水源、源头、来源)四、我会认注音及组词浙:zhè(浙江、浙菜、浙商)簇:cù(一簇、簇拥、花团锦簇)臀:tún(臀部、臀围、后臀)漆:qī(漆黑、油漆、如胶似漆)蜿:wān(蜿蜒)蜒:yán(蜿蜒)五、多音字曲:qū(曲折)qǔ(乐曲)转zhuàn(转圈)zhuǎn(转弯)调:diào(调动)tiáo(调节)系:xì(关系)jì(系鞋带)六、近义词仿佛——似乎宽广——宽敞蜿蜒——曲折时而——有时明艳——明丽变换——更换聚集——集中观赏一一欣赏依据——根据稍微——略微等候——等待七、反义词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拥挤——松散宽广——狭窄昏暗——明亮变化多端——一成不变八、理解词语1.盘曲:盘旋曲折。
金华双龙洞景点介绍

金华双龙洞景点介绍
金华双龙洞景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洪塘街道,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旅游度假景区。
它是一个拥有精致风景的独具特色的景区,现已成为金华市观光旅游的重要景点。
一、双龙洞历史渊源
双龙洞拥有悠久的历史,始建于唐代,堪称目前,金华市第一大洞穴,现存了许多古时建筑遗迹,墓牌,祭祖的石刻,以及宋至明时期画记。
二、景区古色古香
双龙洞景区规划建设了许多古时建筑,由於是在洞穴里兴建,所以有它深不可测,古色古香的特点,精致怪异的建筑让人拍案叫绝,百戏台,鱼鳜宫,朝阳殿,古塔宫等众多古建筑,带领游客上下其中,穿行深洞,体验不一样的乐趣。
三、景区自然景观
双龙洞景区内自然景观极其丰富,在洞穴里可以俯瞰胜景,碧水细流,绵延潜入,湖水犹如一面镜子,无边无际,双龙之间太湖色彩斑斓,远山睥睨,在洞穴里缭
绕的清流,低处的山涧,上面的峰峦,与古建筑更加互相映衬。
四、景区活动
游客们可以在双龙洞景区里体验一场采药宴,站在古塔宫上远眺群山,亦可登上双龙峰,看海景,金华双龙洞还有许多项目可供游人选择,比如竞技射击,云霄滑道,潜水探险,攀岩训练,骑马,等等,让游客们在这超凡脱俗的地方体验到最纯正的心情,获得极致的快乐!。
苏教版12册语文第4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资料

尽管作者按照进入内洞的顺序来写,但 是作者却从四个方面来反衬出空隙的“小” ,这就是反衬手法的作用。
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 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 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 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 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
入口
4 记金华的双龙洞
• 1、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 ,游北山的双龙洞。
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说说从 这段中你知道些什么。 时间: 4月14日 地点: 浙江金华 事件: 游北山的双龙洞
作者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 什么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自由读2、3自然段。画出相关的 景物和特点。
• 2、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
• 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 的部分。 •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 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 孔隙:原指小的裂缝。本课指能通过 一条小船的小洞。 • 时而:有时候。 •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 。突兀,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 盛。
• 1、 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 •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
• 3、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 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 4、 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 1、 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 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游览顺序) 3、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 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 4、 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1金华→罗店→入山→2洞口→3外洞→ • ( 1 路上 ) • 4孔隙→5内洞→6出洞
1、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 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小船) 2、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 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 船就出来。 (拉船) 3、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 不贴着船底了。(坐船) 4、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 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 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感觉)
部编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故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名胜古迹——双龙洞。
四月十六日,我和朋友们一起去了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拉绳子,船就进去了,出来时也是这样。
进了洞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石厅,高高的石顶上垂挂着许多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莲花,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再往里走,就到了双龙洞的核心部分。
这里有两条巨大的石龙,一条仰头向上,一条低头向下,仿佛在守护着这个神秘的洞穴。
这两条石龙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双龙洞深处还有许多其他的奇观,比如“仙女散花”、“猴子捞月”等,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参观完双龙洞,我深深被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所震撼。
我想,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好这些自然遗产。
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的一篇游记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双龙洞的独特风貌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的兴奋和惊奇。
作者对双龙洞的描述既有宏观的全景展示,又有微观的细节刻画,使得双龙洞的形象鲜明而立体。
在文章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静态的石头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例如,将钟乳石和石笋比喻为狮子、大象和莲花,既形象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此外,课文还融入了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如“仙女散花”、“猴子捞月”等,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也是一篇启发人们珍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性文章。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能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龙洞资料
双龙洞位于金华山双龙风景区中心,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洞形成于约一亿年前,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海拔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酷似龙头,故名“双龙洞”。
外洞宽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驻足。
双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年平均气温比城区低6 ℃,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旅游、康体休闲、避暑纳凉、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AAAA 级旅游区。
双龙洞传说
有个关于双龙、冰壶两洞的爱情传说,知者不多,说与列位听听,或可增加游玩雅兴。
在北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村名叫鹿田。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大龙和小龙,就出生在这里。
他俩自幼父母双亡,相依为命,幸得乡邻们帮助,才得以长大成人。
要说这青山绿水确实养人,这大龙与小龙一对苦命兄弟,虽说从小吃的是野果野菜,却长的腰圆臂壮,煞是结实,怎见得兄弟俩好处,有诗为证:一个浓眉大眼,炯炯双目亮如电,一个神清气爽,凝眸不怒自生威;一个虎背熊腰、力拨泰山,敢上高山搏猛虎,一个气宇轩昂、势夺千均,可下深海擒蛟龙;一个勤劳朴实,日作夕歇善耕种,一个吃苦耐劳,晨猎暮归能持家。
真个是:一对龙虎兄弟,两个性情中人。
在这鹿田村中,还有一个姑娘名叫冰壶。
与哥俩一样也是自小失去双亲,无依无靠,他们仨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也许是从小喝这北山清泉的缘故,这冰壶姑娘年方十八,却出落得一朵花似的,甚是招人喜爱,有诗为证:秋水盈盈两眼,春色淡淡双蛾,唇若樱桃红绽,发如乌云巧盘,莫道浅窝盛酒少,多少英雄皆醉倒,众
疑月殿降嫦娥,恰是人间美西施!这冰壶姑娘不仅人长的出众,而且心灵手巧,心地善良。
俗话说,日久生情。
这大龙、小龙与冰壶姑娘从小玩到大,耳厮鬓磨,难免就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出了深厚的感情。
这大龙与小龙一样,都深深地爱上了冰壶姑娘。
而在冰壶姑娘眼中,大龙与小龙又是同样的出色,一样地令她爱慕,实在让她难以取舍。
痛苦深深地缠绕在三个人的心头!一年又一年,他们就这样痛苦地生活着,谁都没有勇气说破,谁都不想放弃爱情。
终于有一天,小龙无法忍受这无尽的情感折磨,要求与大龙七月七日到北山顶比武决出胜负,胜者娶冰壶姑娘为妻,败者从北山顶跳崖殉情。
大龙答应了小龙的条件。
善良的冰壶姑娘知道了这件事,百般劝解,无功而返。
于是,她就悄悄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北山得道高人黄大仙,请他帮助化解大龙小龙兄弟俩的情感恩怨。
经过大仙的点化,兄弟俩终于番然醒悟,决心走出感情的旋涡,跟随大仙学艺,造福与后人。
从这以后,兄弟俩谁也没有再见到过冰壶姑娘。
直到双双化作巨龙,终身守在洞口。
因为他们内心都还深深地爱着冰壶姑娘,所以忧伤的神情一直写在脸上。
而冰壶姑娘呢,自从听到兄弟俩决斗的消息后,一直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总认为是自己害得他们兄弟反目。
所以从那以后,就觉得无脸再见他们。
但她又实在割舍不掉对兄弟俩的情感,于是就在离他们不远处的一个洞中隐居起来。
直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再走出过山洞一步、、、。
许多年过去了,多少人想一见冰壶姑娘的芳容,但终不能如愿。
只知道她在冰壶洞中,但谁都不知道她究竟藏身何处?据说有一个痴情的汉子,听说这个故事后,不相信人间竟会有如此清纯、善良而又绝色的女子,就在冰壶洞口没日没夜地整整守了七七四十九天。
后来,他整个人便疯了。
下山后时时口中念念有词:冰壶姑娘,天仙下凡!冰壶姑娘!天仙下凡!有人说她真的看见了冰壶姑娘,所以才变傻了。
有人说她根本就没有见过冰壶姑娘,只是想傻了。
没有人真正知道他究竟见过没见过冰壶姑娘。
也许,冰壶姑娘就在大龙与小龙兄弟俩的心中!谁也见不着。
自然是神话了。